应用颅骨锁一期整复颅骨凹陷粉碎性骨折的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267.18 KB
- 文档页数:3
颅脑损伤后颅骨锁在手术中应用的体会【摘要】颅脑损伤传统的手术方法是清除血肿或损伤的脑组织加去骨瓣减压,将来用人工合成材料行颅骨缺损修补术。
但其中有部分患者经手术后,颅骨具备复位条件,但由于颅骨骨折及其他因素无法复位,不得已致二次颅骨修补。
颅骨锁是用于开颅手术后骨瓣的固定的一种医疗器械。
开颅手术后颅骨锁能迅速达到骨瓣临床固定要求。
2013-2015年对33例颅脑损伤的病人加用颅骨锁行颅骨复位固定取得良好的效果,避免患者再行颅骨修补术,收到社会及经济效益双丰收,尤其适用与基层医院。
应用可吸收颅骨锁进行骨瓣复位固定,操作简单省时,术后无感染及排异反应,在颅骨愈合的关键时期保持坚强的内固定,并在12~18个月内被人体完全吸收,作为首个通过美国FDA认证和上市的颅颌面可吸收内固定产品,自1996年以来,已有超过几十万患者使用,该材料安全性和固定效果已被广泛认可。
故将可吸收颅骨锁应用于成人开颅手术后骨瓣复位安全有效。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和手术方法1.1一般资料男性:18例女性:15例,骨折部位:额部18例,顶部4例,颞部5例,额顶部4例,损伤类型:急性硬膜外血肿:15例,急性硬膜下血肿:10例,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8例,交通伤25例,坠落伤6例,打击伤2例。
1.2手术方法切开头皮,皮肤瓣成型后,颅骨钻孔,美敦力铣刀作游离骨瓣成型;动脉瘤夹闭或颅内病变切除后严密修补和缝合硬脑膜,采用可吸收颅骨锁三点固定,颅骨锁下盘片应位于脑膜与颅骨骨板之间,还原骨瓣。
右手提蓝色手柄,使颅骨锁下盘片紧贴颅骨内表面,左手逆时针旋转上盘片至紧贴颅骨表面。
左手轻压上盘面,右手顺时针拧蓝色手柄与支杆连接处断裂,脱离。
用拇指紧按上瓣部丝杆根部推断丝杆。
常规开颅行颅内血肿清除,有脑挫裂伤或脑内碎骨片嵌入者清除坏死的脑组织和碎骨片,查无活动性出血,术后颅压不高,脑肿胀不严重,行颅骨复位用颅骨锁 3-5个固定,必要时加用耳脑胶对合碎骨片,外置引流管后关颅。
儿童颅骨凹陷骨折修补的临床体会资料与方法2000~2005年颅骨凹陷骨折儿童26例,男20例,女6例,年龄3~13岁。
闭合性骨折22例,开放性骨折4例,合并脑挫裂伤5例,硬脑膜外血肿10例。
凹陷性骨折19例,凹陷性粉碎性骨折7例。
颅骨骨折面积2cm×2cm~4cm×4cm大小。
车祸5例,坠落15例,钝击伤6例。
部位:额骨5例,颞顶4例,额顶13例,顶骨4例,偏瘫3例。
全部病例摄头颅正位侧X线片及头颅CT扫描。
操作方法:根据头颅CT或X线照片凹陷骨折的大小设计好皮瓣大小,作马蹄形或弧形切口,显露颅骨骨折处,尽量保留骨膜,大多数颅骨骨折处骨膜均被血肿掀起。
然后在骨折范围外侧颅骨钻孔1~4个,铣刀或线锯将颅骨锯断,用神经剥离器小心仔细将带骨膜骨瓣翻起,避免损伤硬脑膜及脑组织。
用力使骨折复位,复位后内板要求平整,在骨折片边缘钻孔用丝线固定,游离的骨片用耳脑胶直接粘合固定,用10号丝线及耳脑胶将骨瓣复位后固定。
对于开放性骨折要求先彻底清创,硬膜外有血肿者清除血肿,硬脑膜破裂应予缝合。
结果本组26例,手术1次成功,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病例。
26例术后复查,头颅CT或X线照片复位良好,18例术后随访0.5~1年,复查X线片及头颅CT,骨折愈合良好,1例出现斑片状颅骨坏死钙化。
讨论儿童外伤性凹陷性颅骨骨折在临床上较多见。
对儿童颅骨凹陷性骨折应持积极态度。
儿童颅骨凹陷>0.5cm[1],传统的方法是行颅骨撬拨复位,但颅骨凹陷较深用颅骨撬拨复位较难完成,须咬除部分凹陷骨折,造成局部颅骨缺损,以后再行第2次人工材料颅骨修补术。
由于患者年龄较小,颅骨还继续生长,颅骨修补术后会出现钛钉脱落、钛网外露感染。
若不行颅骨修补,长期颅骨缺损将会给患儿带来后遗症:①颅骨缺损引起头皮塌陷影响美观,使其心理负担、精神压力较重,尤其惧怕受伤部位再次受打击和震动,患儿的抑郁、焦虑、恐惧、不安全感因素要高于外伤后非颅骨缺损者,其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减低。
颅骨固定体治疗颅骨凹陷性粉碎性骨折疗效观察(附30例报告)【摘要】目的总结颅骨固定体治疗颅骨凹陷性粉碎性骨折的治疗经验,评价疗效。
方法30例患者均在一期手术的同时采用颅骨固定体进行碎骨片原位复位颅骨成形术。
结果全部病例骨瓣成形效果良好,无并发症。
结论颅骨固定体治疗颅骨凹陷性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颅骨固定体;颅骨骨折;凹陷性粉碎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患者为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颅骨凹陷性粉碎性患者。
入选标准:年龄16~69岁,性别不限;受伤至入院时间<12 h;GCS评分3~15分;术前头颅CT及X线片均显示粉碎性颅骨凹陷骨折,凹陷深度均为>1 cm;不合并其他系统或器官的疾病或损伤。
入选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8~60岁,平均365岁。
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3~15分15例,9~12分12例,3~8分3例。
为术前无急性脑疝且手术结束时颅内压不高者,其中单纯性粉碎性凹陷性颅骨骨折18例,伴有硬膜外血肿5例,脑挫裂伤4例,脑内血肿2例,硬膜下血肿1例。
粉碎性颅骨凹陷骨折位于额骨15例,颞骨8例,顶骨4例,枕骨3例。
开放性颅脑损伤11例,闭合性颅脑损伤19例。
颅骨片为3~6块不等。
12方法30例均在一期手术的同时进行碎骨片原位复位颅骨成形术。
即彻底清创后,依次取出颅骨碎片,用双氧水浸泡消毒15 min后,再用加庆大霉素的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后包于湿纱布中备用,注意各颅骨碎片相邻位置关系,清除颅内血肿及挫批伤脑组织,修复硬脑膜,对硬脑膜缺损大的用自体筋膜或人造硬脑膜严密修补。
沿骨窗缝吊硬脑膜,骨窗大的在中心处缝吊硬脑膜。
将已消毒的颅骨碎片先用两孔或四孔颅骨接骨板将颅骨碎片连接后用钛钉进行固定,再将已经相互固定好的颅骨置入颅骨缺损处,最后通过颅骨接骨板及钛钉牢固固定于颅骨骨窗四周,头皮下置管引流,分层缝合头皮。
医用颅骨固定体均采用德国Rebstock Instruments Gmb H公司产品,包括颅骨接骨板和钛钉,有较强的抗压性、稳定性及组织相容性好。
小儿颅骨凹陷性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探讨摘要】目的研究颅骨凹陷性骨折疾病患儿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抽取过去一段时期我院收治的颅骨凹陷性骨折疾病患儿7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
对照组采用骨瓣开颅复位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钻孔撬复术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儿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围手术期不良反应、颅骨凹陷性骨折疾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治疗组患儿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围手术期仅有1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6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颅骨凹陷性骨折疾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71.8%,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颅骨凹陷性骨折疾病患儿采用钻孔撬复术治疗,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缩短术后治疗时间。
【关键词】颅骨凹陷性骨折;小儿;钻孔撬复术;骨瓣开颅复位术;治疗小儿颅骨凹陷性骨折属于颅骨骨折的一种类型,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1]。
本文主要研究颅骨凹陷性骨折疾病患儿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颅骨凹陷性骨折疾病患儿7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
对照组患儿年龄1-9岁,平均3.5±0.9岁;男性23例,女性16例;闭合性骨折24例,开放性骨折15例;发病时间1-9小时,平均3.1±0.6小时;颅顶部骨折27例,颞顶部骨折8例,额部骨折4例;治疗组患儿年龄1-12岁,平均3.8±0.5岁;男性25例,女性14例;闭合性骨折27例,开放性骨折12例;发病时间1-9小时,平均3.3±0.5小时;颅顶部骨折24例,颞顶部骨折10例,额部骨折5例。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一般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骨瓣开颅复位术进行治疗,全麻后实施常规插管、消毒、铺单操作,结合受伤的实际部位,作弧形或马蹄形的手术操作切口。
颅骨锁在凹陷粉碎性颅骨骨折整复术中的应用
邹青;朱占胜;吴明灿;罗国才;姚远;杨勇
【期刊名称】《广东医学》
【年(卷),期】2011(32)24
【摘要】@@ 骨折在颅脑损伤中较为常见,颅骨凹陷粉碎性骨折过去通常采用的手术方式是一期,临床上常采用去除骨折片,3~6个月后行二期颅骨修补术[1].也有采用EC耳胶、丝线或钢丝、颅骨固定钉、钛连接片等固定碎骨片后回复骨瓣[2-5].我院与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采用颅骨锁治疗凹陷粉碎性颅骨骨折患者3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封3)
【作者】邹青;朱占胜;吴明灿;罗国才;姚远;杨勇
【作者单位】湖北省松滋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434200;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湖北荆州,434000;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外科教研室,湖北荆州,434000;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外科教研室,湖北荆州,434000;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湖北荆州,434000;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湖北荆州,4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颅骨锁在外伤性颅骨骨折复位术中的应用 [J], 李国平;甘渭河;汤树洪;郑惠娜;冼克聪
2.应用医用胶Ⅰ期整复粉碎性单纯性凹陷性颅骨骨折 [J], 出良钊;刘健;董明昊;陈益民;杨华
3.重度凹陷性粉碎性颅骨骨折Ⅰ期自体骨整复 [J], 张源;王文浩;罗飞;林洪;李君;胡连水;黄巍;简腾景
4.颅骨锁在颅骨粉碎性骨折片一期整复固定中的应用 [J], 贾根来;沈敏慎;陈三军;魏海彬
5.钛网Ⅰ期修补在开放性、粉碎性、凹陷性颅骨骨折术中的应用 [J], 周志宇;黄冠斌;李光;黄建荣;黄纯真;黄毅;谢昌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颅骨固定钉一期手术整复治疗开放性凹陷性粉碎性颅骨骨折【摘要】目的:使用颅骨固定钉一期手术整复治疗开放性凹陷性粉碎性颅骨骨折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使用颅骨固定钉手术整复治疗开放性凹陷性粉碎性颅骨骨折20例,现回顾性分析。
结果:20例凹陷性粉碎性颅骨骨折均Ⅰ期手术整复。
结论:颅骨固定钉治疗开放性颅骨凹陷性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
【关键词】颅骨固定钉;开放性凹陷性粉碎性颅骨骨折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标准:年龄6-65岁,性别不限;受伤至入院时间<24h,意识状态为嗜睡-浅昏迷,均行头颅CT检查确诊。
本组患者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
致伤原因为:车祸伤4例,刀斧砍伤10例,跌伤6例。
骨折部位:额顶部12例,颞部5例,枕部3例。
本组病例中合并脑挫裂伤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硬膜外血肿6例,硬膜下血肿4例,脑内小血肿4例,静脉窦损伤1例。
1.2方法:本组病人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给予适当延长伤口,充分暴露骨折凹陷区;需彻底清创伤口,清除伤口内毛发、异物、细小骨片及创缘坏死组织。
充分暴露凹陷区颅骨,在凹陷骨折区旁1cm使用电动颅钻钻孔,围绕凹陷区使用铣刀形成骨瓣。
小心取下骨瓣,清除细小的碎骨片及嵌顿于碎骨片中的毛发、异物后,将骨瓣及碎骨片浸泡于碘伏中消毒,同时沿骨窗边缘悬吊硬脑膜止血。
合并硬膜外血肿者先清除硬膜外血肿,后沿硬脑膜破口剪开硬膜,清除挫伤失活脑组织、血凝块及碎骨片,双级电凝仔细止血后,神经补片修复破损硬脑膜并严密缝合;对于静脉窦损伤者,明胶海绵覆盖破口,脑棉压迫于明胶海绵上数分钟后止血。
碘伏浸泡碎骨片30分钟后,使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再次清洗碎骨片,将碎骨片拼接、塑形,使用颅骨固定钉(德国贝朗)将碎骨片复位、固定,回纳并骨瓣。
常规放置头皮下引流管,分层缝合头皮切口。
术后常规使用头孢曲松钠2g qd抗炎治疗7-10天。
2 结果20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感染,无头皮下积液。
颅骨粉碎凹陷性骨折一期整复成形56例临床观察那汉荣;吴伟;王其平;高恒东【摘要】2005年6月~ 2009年10月,我院采用一期整复成形修补治疗颅骨粉碎凹陷性骨折患者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6例患者中,男41例、女14例,年龄6~ 52岁,均伤后24h内入院并手术.致伤原因为车祸伤27例,坠落伤18例,暴力打击伤11例;颅脑外伤为开放性43例,闭合性13例;病变位于左侧33例,右侧19例,前额正中4例;颅骨凹陷深度1.0~5.4 cm.入院时脑组织外露29例,伤口内夹杂污染物及毛发等38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6分4例,6~8分12例,9~12分29例,13~15分11例;X线及CT检查(11例行头颅CT三维成像检查)均诊断为颅骨粉碎凹陷性骨折.【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1(051)045【总页数】1页(P109)【作者】那汉荣;吴伟;王其平;高恒东【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附属江阴医院,南京214400;南京大学附属江阴医院,南京214400;南京大学附属江阴医院,南京214400;南京大学附属江阴医院,南京214400【正文语种】中文2005年6月~2009年10月,我院采用一期整复成形修补治疗颅骨粉碎凹陷性骨折患者56例,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56例患者中,男41例、女14例,年龄6~52岁,均伤后24 h内入院并手术。
致伤原因为车祸伤27例,坠落伤18例,暴力打击伤11例;颅脑外伤为开放性43例,闭合性13例;病变位于左侧33例,右侧19例,前额正中4例;颅骨凹陷深度1.0~5.4 cm。
入院时脑组织外露29例,伤口内夹杂污染物及毛发等38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6分4例,6~8分12例,9~12分29例,13~15分11例;X线及CT检查(11例行头颅CT三维成像检查)均诊断为颅骨粉碎凹陷性骨折。
手术方法:本组均行一期整复成形修补术。
①开放性颅脑外伤的处理:对开放性外伤且伤口污染严重者,先行局部清创,以碘伏原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反复冲洗伤口、清除毛发等污染物,尽量不要松动碎骨片,根据头皮裂口情况,决定是否扩大原皮肤裂口或缝合伤口后重新设计切口;然后暴露凹陷骨折区,根据颅骨粉碎情况决定是否切除碎骨片。
颅骨凹陷性骨折整复的方法分析发表时间:2017-08-03T11:28:28.41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3期作者:张秀丰[导读] 凹陷性骨折是颅盖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凹陷性骨折好发于额骨和顶骨,多为全层凹陷,少数仅为内板凹陷。
(肇源县人民医院黑龙江大庆 166500)【摘要】目的:探讨颅骨凹陷性骨折整复的方法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颅骨凹陷性骨折患者60例,采用游离骨瓣成型手术整复法治疗的方法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6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均取得良好的疗效,术中过程顺利,对周围其他组织损伤少,外观塑形良好。
结论:游离骨瓣成型整复法有安全简便,骨瓣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好等优点,可以避免凹陷性骨折撬抬复位的并发症。
【关键词】颅骨凹陷性骨折;游离骨瓣成型手术;整复方法【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3-0063-02 凹陷性骨折是颅盖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凹陷性骨折好发于额骨和顶骨,多为全层凹陷,少数仅为内板凹陷。
骨折部位的切线位X线摄片可显示骨折陷入颅内的深度。
多数颅骨凹陷性骨折应采用手术治疗[1]。
手术的目的在于清创、清除碎骨片对脑组织的压迫,改变局部血液循环,修补硬脑膜以减少癫痫的发病率。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颅骨凹陷性骨折患者60例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颅骨凹陷性骨折患者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16~50岁,平均年龄27.5±3.5岁。
均为外伤患者,致伤原因:车祸32例,打击伤20例,跌伤8例。
骨折部位:顶部25例,额顶部21例,颞顶部14例。
新鲜骨折54例,陈旧性骨折6例。
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
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检查及手术确定,骨折范围均≥3cm×4cm,深度>1cm,合并硬膜外出血20例,硬脑膜破裂伴有局限性脑损伤及少量硬膜下出血12例。
凹陷性粉碎性颅骨骨折一期钛网修补【摘要】目的: 探讨一期手术修补治疗凹陷性粉碎性颅骨骨折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对32例凹陷性粉碎性颅骨骨折患者利用钛合金材料进行一期手术修补颅骨缺损。
结果:32例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复查头颅CT均见塑形良好。
随访3~24月恢复良好,现未发现后期感染病例。
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颅骨一期修复, 可使患者避免二期手术的痛苦, 同时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
【关键词】颅骨骨折;一期;钛网修补自2000年7月~2006年4月我科采取凹陷性粉碎性骨折片去除,一期钛网修补术治疗凹陷性粉碎性骨折患者3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2例中男27例,女5例,平均年龄34.5岁。
打击伤15例,坠落伤11例,交通事故伤6例。
伤后有不同意识障碍史23例。
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等级评分(GCS)9~12分6例,13~15分26例。
局部头皮挫伤、血肿8例,裂伤24例。
头皮裂伤均已在外院或本院急诊科行清创缝合。
1.2 辅助检查:本组均行头颅CT检查和(或)头颅X线片检查,结果示凹陷性粉碎性骨折位于额部9例,顶部17例,顶枕部6例。
范围均≥3 cm×3 cm,下陷深度0.8~1.5 cm。
横跨矢状窦伴神经系统体征3例,合并脑挫伤、硬膜外小血肿11例。
1.3 手术方法:根据伤口情况选择手术时机,闭合性8例(含横跨矢状窦伴神经系统体征3例)均急诊手术,合并头皮裂伤24例均在伤后7~10天,伤口甲级愈合后手术。
手术切口除额部选择冠状皮瓣切口外,其余均选择马蹄形切口。
自骨膜层剥离皮瓣,小心分离粉碎的骨片与骨膜之间的粘连,在粉碎骨折边缘钻一孔后,仔细清除每一块碎骨片,跨矢状窦的骨片应在充分暴露手术野、充分备血的前提下小心取出,以免发生大出血。
合并硬膜外血肿的清除血肿,硬脑膜破损的用骨膜或颞筋膜修补。
将颅骨缺损边缘咬平滑,术野仔细止血,双氧水、0.5%碘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