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海南岛战役(琼州海峡战役)
- 格式:ppt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11
解放海南有多险?毛主席:晚打两个月,海南可能就变成第二个台湾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猛烈进攻,国民党军队被成功赶出大陆,败退到台湾地区。
但是蒋介石的野心没有被摧毁,蒋介石观察到海南岛的有利地势,派遣十万多军力在海南岛上建立防线,意图对大陆进行骚扰,并准备以此为契机反攻大陆。
中央军委再三考虑,决定解放海南!在这场战役后,毛主席坦言“晚打两个月,海南可能就成为第二个台湾。
”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战役?让毛主席能够发出如此的感慨!中国人民解放军又是怎么攻克国民党的海南防线的?一、国民党落败退居台湾,意图部署海南反击因为当时解放军的海军和空军仍是处于初建状态,根本不具备作战能力,所以蒋介石抓住解放军这一空档,大肆侵占我国东南海域的岛屿。
此时蒋介石发现海南岛的地理位置优越,十分利于建立防线,那么海南岛的地理优势体现在哪里呢?首先,海南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海南岛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中间隔着琼州海峡,海峡宽30~50米。
其次,因为琼州海峡海流湍急,没有良好的舰艇很难进行登岛作战。
这样看来海南岛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地,对于没有海军和空军的解放军,想要登岛作战无疑是十分困难的,并且海南岛也可以作为反攻大陆的契机,所以蒋介石当机立断,派遣薛岳带领十万余人的军队在海南岛上建立防线。
说起薛岳可能并不熟悉,他可是解放军的老对手,参加对江西中央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并奉命追击中央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是在国民党中坚决反对共产党的一方,更是蒋介石极为忠诚的部下,有着十分出色的军事才能。
薛岳登陆海南岛后,观察岛上地理位置,安排手下修筑防御工事,结合自身军力,将十万军队分成四个军,分别部署在海南岛的四角,有利于更好的指挥和安排,他认为“没有海军和空军的解放军,是不可能打破这条防线的”,并将其称为“伯陵防线”。
国民党的作战意图很明显“凭借海峡天险,与我军长期对峙”,一旦让国民党实现这个意图,那么大陆将始终处于危险之中。
海南岛战役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海南岛战役简介本文导读:战役简介海南岛叉称琼崖,为中国第2大岛,面积3.2万多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584公里,北隔琼州海峡,宽11~27海里,与雷州半岛相望。
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在中共琼崖组织领导下,坚持斗争23年,建立了以五指山为中心的根据地,至1949年底,部队发展到2.5万人。
岛上国民党军为海南防卫总司令部薛岳所部,有陆军5个军;海军1个舰队、1个陆战团,舰艇50余艘;空军4个大队,飞机约40架,总兵力10万余人,组成“立体防御”,企图凭险固守,把海南岛当作反攻大陆的基地。
其部署是:第32军守备琼东,第62军及教导师、暂编第13师等部守备琼西,第63军守备琼南,海、空军担负环岛巡逻和海上封锁任务。
战役背景第四野战军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慎重从事,充分准备,争取于1950年春夏解决海南岛问题的指示,以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政治委员赖传珠指挥第40、第43军及炮兵、工兵各一部共10万余人,组成渡海作战兵团,于1949年12月底进驻雷州半岛及沿海地区。
在当地人民政府协助下,征集大小帆船2130只,动员参战船工4000多人;对部队进行思想动员和战术、技术训练,准备解放海南岛。
琼崖纵队在岛卜以反“清剿”牵制国民党军兵力,做接应准备。
1950年2月1日,在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叶剑英领导下,第15兵团在广州召开作战会议,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确定采取“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的战役指导方针,即首先以小部队分批偷渡,加强岛上力量,为大规模强渡作有力策应;尔后以主力在琼崖纵队及先登陆的部队接应下强行登陆,力求全歼国民党守军,并据此作出部署。
3月5日,渡海作战兵团乘守岛国民党军“清剿”琼崖纵队,东西两翼守备力量薄弱之机,由第40、第43军各组织1个加强营,利用北风、夜暗,分别向琼西北白马井和琼东北赤水港偷渡。
第40军第118帅1个加强营共800人,分乘13只帆船于5日19时从雷州半岛西南端灯楼角起渡,航程近100海里,在气象条件不利,国民党军空巾、海上、陆地火力猛烈拦阻下英勇战斗,于6日14时在白马井南侧超头圩登陆成功,与琼崖纵队第1总队第9团会师。
海南岛战役过程简介海南岛战役的最后结果是什么样的本文导读:1950年4月16日,解放海南岛战役打响。
人民解放军靠着简陋的木帆船,与国民党精锐的海陆空立体防御体系作战,强渡琼州海峡,胜利完成琼岛北部的敌前登陆。
这是解放军海战史上最大规模的登陆作战。
随后,人民解放军向纵深进军,相继解放了大部分沿海城镇、控制了海南岛北部长达400里的海岸线。
4月23日,解放军占领海口市。
随后,解放军的后续部队陆续渡海与先遣部队会合,向国军余部猛攻,相继占领了榆林、三亚等主要城市。
5月1日,解放全岛。
海南岛战役共歼敌3万多人,其残部逃至台湾。
据中共方面数据,海南岛一役,国军被歼灭3.3万余人,解放军伤亡4500余人。
战役详情4月10日,第15兵团决定以主力组成两个梯队,向琼北正面实施强渡登陆。
第1梯队由第40军6个团和第43军2个团组成西、东两路军,分乘350只帆船,于16日19时30分从雷州半岛南端各港湾同时起渡,并肩在琼北正面强渡琼州海峡;第2梯队由第43军5个团组成,在第1梯队后跟进。
琼崖纵队第1总队、第40军已偷渡登陆的部队进至临高以北接应西路军登陆;琼崖纵队第3总队、第43军已偷渡登陆的部队进至澄迈县福山地区接应东路军登陆。
渡海作战兵团主力在强渡海峡途中,担负护航任务的第40军火力船队指挥船发现国民党海军第3舰队旗舰“太康号”尾击而来,便迅速迂回其右侧,利用其火力死角,以临时安装存木帆船上的火炮猛烈射击,该舰被击致重伤南逃;其他火力船也同时与国民党海军多艘军舰展开激烈战斗,又击伤2艘,掩护主力顺利航渡。
17日3时,渡海作战兵团的突击部队在琼崖纵队和先遣登陆部队的接应下,于临高角东西两侧突破国民党军防线,占领滩头阵地,掩护后续部队向纵深发展。
19日夺占临高、幅山、美台、加来等要点。
20日,薛岳急调第62、第32军共6个师在美亭地区向登陆部队反扑。
为围歼国民党军主力于美亭和黄竹地区,给后续部队登陆和攻占海U市创造条件,第15兵团令第43军已上岛的第127、第128师主力在澄迈地区抗击,吸引国民党军增援;令第40军7个团由美台、加来地区折向澄迈疾进,对进攻第43军第128师的国民党军第62、第32军和暂编第13师、教导师实施包围。
军史:解放军十万大军战海南1950年春,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受命解放海南岛。
四野渡海兵团认真研究了金门作战的教训后,在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训练。
组成渡海兵团的两个军——第4O军和第43军、都是有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它们同第38军、第39军、第41军一样,都是第四野战军的头等主力。
第40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系抗战胜利后进入南满的八路军山东部队组成,成立后在东北解放战争中战绩卓著,是有名的“旋风队”。
第43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该部是人民解放军历史最悠久的部队。
该军第127师最早的前身是1925年成立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34团(后改称独立团,由叶挺任团长),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的一支武装力量,以后参加过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红军时期就是红四军和红一军团的骨干部队,进军东北后也是主力之一。
这两支部队过去虽然从来没有水战的经验,但是部队的军事素质较高,士气高昂,在海边又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实地演练,因而很快就较好地掌握以简陋的器材渡海作战的要领。
当时,国民党设在岛上的“海南防卫司令部”系由国民党琼崖保安司令薛岳的属下以及逃到岛上的余汉谋部和“海南行政长官”陈济棠的部队三方组成的。
辖有陆军5个军共19个师、海军第3舰队及海军陆战队1个团。
配备有各型舰船5O艘,空军有第1、3、5、2O大队,计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42架。
“海南防卫司令部”的三军总兵力约为10万人。
虽然在全中国迅速被解放的隆隆炮声中,海南守敌已成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但是,薛岳自持有海峡屏障,又占据着海空军优势,加紧部署构建环岛立体防御工事,以图长期固守。
薛岳的“海南防卫总司令部”在岛上的兵力分布为:以32军为主编成第一路军,重点担负琼东区的防卫任务;62军、暂编13师、教导师和琼北要塞纵队编为第二路军,担负琼北区的防卫任务、4军、64军编为第三路军,担负琼西区的防卫任务;63军、琼南要塞纵队和海军陆战团编为第四路军,担负琼南区的防卫任务。
海南岛战役(1950年3月5日至5月1日)海南岛战役,是我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在琼崖纵队的有力配合下于1950年3月5日至5月:日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渡海登岛作战。
此次战役,我参战部队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经过充分准备,在没有海、空军支援的情况下,以木船为主要渡海工具,首先以一部兵力分批偷渡,尔后主力强渡琼州海峡,一举突破敌由陆、海、空军组成的所谓"立体防御"。
登岛后,随即向纵深发展进攻,经连续作战,解放了全岛。
一、战前情况1949年2月,我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追击。
12月中旬,中甫大陆全部解放。
残余的蒋匪军一部逃至海南岛,妄图凭借号称。
'天险"的琼州海峡,长期盘踞,与万山、金门、舟山诸岛构成一道防卫台湾的屏障,并以此为基地,从海上和空中对大陆进行骚扰破坏。
海南岛守敌有正规军5个军,以及军官教导师、暂编13师、独立师等共19个师,连同地方反动武装,总兵力约10万人。
另有海军第3舰队各种舰艇50艘,空军作战飞机20多架。
统归海南岛防卫司令薛岳指挥。
其部署:地面部队编为第1、第2、第3、第4路军,分别配置在四个守备区,进行环岛防御。
第:路军以第32军4个师编成,守备岛的东部,东北自木栏港起,南至乌石港止,军部驻嘉积;第2路军以第62军为主共6个师编成,守备岛的北部,东起木栏港,西至林诗港,军部驻澄迈;第3路军以第64军、第4军共6个师编成,守备岛的西部,北自林诗港起,西南到岭头湾,第64军军部驻加来,第4军军部驻那大;第4路军以第63军3个师编成,守备以榆林为中心的岭头湾至乌石港段,军部驻愉林。
这些部队中,能实施机动的约有5个师的兵力。
敌将防御重点放在以海口为中心的琼州海峡正面,在便于登岛之各要点构筑有野战工事,并设置了部分障碍。
海军舰艇除担任海上巡逻外,主要用于封锁琼州海峡。
空军飞,机主要用于轰炸雷州半岛各港口,阻止我海上训练和船只集结,袭扰湛江、徐闻问的运输线,破坏我之战役准备。
解放海南岛战役观后感《解放海南岛》从题目中可以看出,它主要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海南岛的事情,当时,国民党部队驻扎在海南岛,一支总队想靠自己的力量,解放海南岛,但国民党的部队十万残兵打到了海南岛,解放海南岛变困难了,于是,韩先楚等部队接到了解放海南岛的任务,这些军队,都是经历过很多战斗的,他们个个身经百战,都有很强的作战经验,但这种渡海作战,他们是第一次遇到,他们在海边生活一段时间后,都出现了不良反应,头晕,恶心,等症状,最重要的是动摇军心,很多士兵害怕大海,干部们马上向上级汇报情况,通过干部猛的耐心指导,大力宣传,开忆苦会等措施,终于消除了影响。
他们每天艰辛苦练,认真观察海浪的规律,和周边百姓认真交流,并凑够船只,终于打响了海南战争。
但国民党部队有雄厚的兵源,也有飞机大炮等重武器。
而且他们是机械艇,我们只是小木船,有很多人宁死也不做国民党。
通过韩先楚等人的领导,战士们的努力终于解放了海南岛,一举歼灭国民党部队。
宁可前进一步死,不后退半步生。
这是战士们的口号。
最令人感动的是,当一批部队偷渡海南岛时由于敌人兵力多,武器先进,有一艘护航编队的战士最后只剩几个人,但国民党下令活抓他们时,他们竟跳进海里,英勇牺牲了,到了最后关头他们绝不向敌人屈服,他们死的光荣,他们将永远被世人记住,他们宁死不屈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当战士们与敌人一次次路上交锋时,面对庞大的敌人,战士们英勇奋战,绝不退缩,当有同志壮烈牺牲时,他们化悲痛为力量,狠狠的打击敌人,他们死守阵地,绝不后退半步,真是这种精神是他们战斗力更强大,正是他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使他们以弱胜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决不能忘记他们,绝不能忘记是他们有宝贵的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强大,他们甘愿为祖国,为人民献出清春,奉献生命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把他们的精神发扬光大。
在祖国需要的时候积极奉献,为祖国做贡献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的光荣,我们要学习他们,学习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们!。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年征——跨海之战[作者:韩先楚]强登海南岛滩头涂宗岳一1949年12月,两广战役刚刚结束,林彪司令员、罗荣桓政委给我们军下达了命令:立即开往雷州半岛,准备与兄弟部队共同跨海南征,解放海南岛。
海南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号称“南中国海的门户”。
蒋介石任命薛岳为“海南防御总司令”,把海南行政长官陈济棠的部队和两广战役漏网的残敌,共约十万人纠集在一起,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企图凭借琼州海峡与舟山、金门、万山诸岛构成一道防卫台湾的屏障,作为“反攻复国”的跳板。
薛岳恬不知耻,竟以自己的臭名命海南岛为“伯陵防线”。
仗着他拥有十万残兵,五十多艘军舰,三十几架飞机,吹嘘什么“海陆空立体防御”、“固若金汤”。
每天出动飞机向我沿海轰炸,向广州、武汉骚扰。
同时加紧“围剿”我岛上的琼崖纵队。
为了全国迅速彻底解放,趁敌人立足未稳,我们必须尽快地登上海南岛。
可是,茫茫的大海拦住了道路。
我们一无海、空军,二无海上作战的经验,全国大陆刚刚解放,国民党留给我们一堆烂摊子,要想在短期内建成海、空军是不可能的,摆在面前唯一的办法是:变陆军为海战部队,用木帆船跨越海峡。
陆军变海战部队,木帆船航海战胜拥有海空军的敌人,我军历史上没有过,外国战史上也难找到,这个空前的难题,应该如何着手来解决呢?毛主席和林、罗首长,适时地给我们指示了方向。
毛主席指示说:渡海作战与我军过去所有的战役、战斗不同,必须注意潮汐和风向,必须充分准备船只,求得一次能载运足够的兵力,敌前登陆的部队,要建立巩固的滩头阵地,要能独立进攻,不依后援,要研究渡海作战的经验。
林罗首长指示,要细心研究渡海的各种办法,训练海上战术和自己的水手,要以渔民为师,深入调查研究海情。
……毛主席和林罗首长的这些指示,成了我们行动的指南,是渡海作战取胜的法宝。
我们遵照指示,在中共中南局和野战军、兵团首长的统一领导下,以巨大的努力,展开了征服海洋天险的准备工作。
这时摆在全军面前的真是困难重重:没有船只,没有经验,没有器材,不懂海洋气象,不熟悉海情。
[键入文字]
1965 年解放军9 名战士武装泅渡:征服琼州海峡
2014 年10 月25 日,三亚警备区某连队官兵在营区外道路两侧列队,当7 名年近花甲的老人走进队列中间,官兵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7 名老人都是退伍老兵,都曾
在此连队服役。
这个连队诞生于辽沈战役,从林海雪原到天涯海角,历经解放战争中的大小战役。
它有一个威武雄壮的名字——“南海蛟龙”。
49 年前,解放军驻琼某部9 名战士,以大无畏精神战胜水流湍急的天险,写下了横渡琼州海峡的辉煌。
如今,曾先后在该部服役的36 名老兵根据回忆,将这一荣耀时刻写入连队历史,编撰成册,谓之《南海蛟龙》,送给新一代的中国军人,以期传承铁血军魂。
敢为人先
试水武装泅渡
钟振国,该连老兵之一,1969 年入伍,直至1987 年退伍转业,他将最美好的年华灌注在南海之滨。
他也是此书的主要编写人员之一,7 年前,他率先做起了连史的编撰。
49 年前的9 名战士,此时或已辞世、或失联,幸遇钟振国综合此前众位老兵口述,与记者谈起了波澜壮阔背后的花絮。
“1964年,全军举行大比武,海南军区获得武装泅渡第一名,载誉而归,而在比武中受挫的兄弟部队重整旗鼓,誓要再与我们一争高下,并传闻准备试渡琼州海峡。
”钟振国说,“这一消息引起了当时军区领导的重视,他们感到,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若海峡被封锁,及时将情报送出将会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
琼州海峡两岸之间的最近距离为32 公里,海峡中间为一条狭窄的海沟,水流湍急,流速最高时达到每秒2 至4 米,自古以来被视为天险。
“据传解放海南岛时,琼崖纵队交通员曾靠几个椰子做漂浮工具顺水飘过海峡,将情
1。
解放海南岛渡海战役作文解放海南的历史,是新中国创建历程中一次重大历史事件;渡海作战精神,是新时期尤须珍视的一笔宝贵政治遗产。
回望战火洗礼的岁月,缅怀逝去英烈的丰功,唱响英雄书写的史诗,发扬无畏革命的传统,抒发爱党爱国的情怀,意义深远,永不过时。
追忆解放海南的英雄史诗,追思革命先烈的慷慨忠魂,追寻涵育历史的精神养分,就会发现:这都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核心,无限忠诚的信仰,离不开党群、军民鱼水关系的法宝,离不开革命到底的精神,离不开敢为先锋的自觉。
渡海战役的胜利,彰显了党的领导核心的伟大力量。
整个渡海战役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党组织起到了战斗堡垒作用,党员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
如43军进驻雷州半岛后,召开的军党委扩大会议对渡海作战的部署非常有效。
这次会议确定了三个迫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一,渡海准备工作主要是渡船和海上练兵问题;第二,渡海作战主要是打破敌人海空优势问题;第三,登陆作战主要是抢占和扩大滩头阵地问题。
这是渡海登陆作战同陆地作战不同的三个特殊问题。
按照这三个问题部署工作,陆续解决了六个主要的困难:征集渡船困难;战士在海上练兵时普遍晕船呕吐;木船如何打军舰?无风的情况下,帆船航行困难怎么办?渡海作战如何编队航行;对渡海作战部队思想产生的波动。
解决了这几个困难,渡海作战的准备便充分了。
之后军党委发出了“为打到海南岛,创造渡海作战英雄与英雄连队”的指示,号召全军“坚决执行命令,彻底完成战斗任务”,“发扬高度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灵活运用渡海战术,实行船自为战,大胆渡海进攻”,“发扬高度的积极性、责任感、创造性,紧急完成渡海准备工作”,“坚决执行党的政策,严守纪律,团结人民,团结全军”,等等。
全军党员率先响应,在渡海训练与渡海作战中,奋勇争先,带动全军赢得了胜利。
渡海战役的胜利,彰显了理想信念的伟大力量。
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人民军队的精神支柱。
解放海南的四野两军广大解放军战士,从白山黑水到天涯海角,一路横扫千军如卷席,作战勇猛,攻坚克难,战无不胜,发展壮大,关键是有崇高理想信念,有为理想信念而英勇献身的崇高追求。
海南岛战役:解放战争中最大规模登陆战(图)1950年4月,解放军官兵登船驶向海南岛海南岛登岛战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军对海南岛国民党守军实施的渡海登岛作战。
战役自1950年3月5日起,至5月1日结束,历时56天。
此战创造了以木帆船为主,配以部分机帆船进行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摧毁敌陆海空“立体防御”的战例,也是我军大规模登岛的成功战例。
兵力对比人民解放军:渡海登陆兵团由第40军、第43军,配属第15兵团加农炮兵第28团、高射炮兵第1团及部分工兵、通信兵、反坦克兵组成,总兵力10万人;岛上琼崖纵队3个总队、1个独立团,共约2万人。
由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指挥。
国民党军:岛上国民党守军主力是5个军(第4、32、62、63、64军),加上军官教导师、暂编第13师、独立师共有19个师,连同地方反动武装,总兵力约10万人。
另有各种海军舰艇50艘,空军作战飞机20多架。
由海南岛防卫司令薛岳指挥。
作战背景海南岛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正面最近处约11海里,两侧远处300余海里。
岛屿面积约3.2万平方公里,海岸全长1400多公里,是华南的海上屏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949年底,国民党军残部败退至台湾、海南岛、舟山群岛和闽浙沿海岛屿,企图利用海峡天堑固守岛屿,阻止解放军进攻。
为消除敌对东南沿海的破坏、骚扰,中央军委指示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在琼崖纵队的配合下,实施我军第一次大规模登陆作战——解放海南岛。
作战经过1950年2月中旬,岛上守敌除以海空军封锁海峡、加强正面海岸防御外,还集中了5个师的兵力,“围剿”琼崖纵队和山区根据地,妄图消灭我军登陆时的接应力量。
分批偷渡积蓄力量(1950年3月5日4月1日)由于主力部队大规模强渡的时机尚未成熟,我军决定派出2个营实施偷渡。
同时,攻歼涠洲岛之敌。
第一批两个营偷渡:3月5日19时30分,第40军118师352团1个加强营799人,分乘13艘船,从雷州半岛灯楼角启航。
至6日11时,到达海南岛西部儋县以西海域,发现敌船10余艘。
解放海南岛战役烈士陵园解放海南岛战役烈士陵园解放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为了争取自己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人民军队不断开展抗战,其中就包括了解放海南岛战役,其中数千革命烈士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尊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献身革命事业的革命先烈同胞们不能忘却,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是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基石。
为了纪念这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海南岛地方政府在1964年便开始了建设一个集中纪念烈士的大型公墓,最终这个墓地就成为了解放海南岛战役烈士陵园,成为了一个敬献革命先烈和展示人民解放战争史迹的重要场所。
作为中国的一片烈士陵园,解放海南岛战役烈士陵园历史悠久,规模庞大,建筑绝妙。
陵园的入口处,高耸着革命纪念碑,在这里列出了曾经为了祖国的解放毁灭了敌人的珍贵献身者的名字。
陵园内还立有其他的烈士奠基幢和不少的对已逝先烈的寄托。
园内还设有烈士墓汇集处、保卫室等附属设施,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被红色经典妇女引导所设计的整齐碑表。
到了这里,许多前来悼念的人往往会激动地哭鼻子,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和家人甚至自己家族的繁荣都是由这些为祖国奋斗献出生命的烈士们所赢来的。
到这里的游客可以感受到这个陵园所传递的庄严肃穆的力量,它代表了中国大陆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篇章,更反映了中国向前发展的精神风貌,也是对莘莘学子的敬仰之情。
园内地势平坦,环境宜人。
园内多栽植茂盛而且四季清雅的花卉,在春季尤其美丽动人,吸引大量游客来此游览。
此外,“长城丹霞”及“玫瑰谷”等景点也为旅游者提供了绝佳的观光和体验。
陵园的建设者和使用者们都是在警醒和慎思的情况下对陵园进行改进和扩建,使陵园现在的规模尤为恢弘和庄严。
虽然已有几十年,但是每年都有数以百万的人们来到这里参谒逝者的墓,在这里寄托自己对先烈的感激之情。
为了能够更好地维护陵园,对烈士墓的修缮、保障等工作必须而且已经被证明是确实的需要细心科学实施的。
这不仅要求有一支专业的eguard力量来协助园区工作人员进行维护,同时也需要投入更多的科技、资金和知识来确保陵园的长期合理和持久。
解放海南渡海战斗九名烈士墓
解放海南渡海战斗九名烈士墓,是位于中国海南省琼海市彩虹湾镇的一座墓地,供奉着参与解放海南岛的九名烈士。
这座墓地是为了纪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解放海南岛的战斗中牺牲的九位先烈而建立的。
解放海南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对日本侵略军在海南岛上的最后一次战斗,发生在1949年10月1日-10月16日之间。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三纵队、三百四十五旅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军为了解放海南岛而奋勇战斗,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交战。
在这次战斗中,九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牺牲,他们为了争取中国的独立和解放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墓地位于彩虹湾镇的一个山坡上,占地面积较小。
墓地中央立有一座纪念碑,碑上镌刻着九位烈士的名字和事迹。
墓地周围种植了一些树木,环境幽静。
每年的解放海南岛纪念日,当地人民会前往墓地祭奠九名烈士,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纪念。
解放海南渡海战斗九名烈士墓是对参与解放海南岛战斗的英勇烈士的崇高纪念,也是中国人民对抗侵略、争取独立和解放的历史见证。
这座墓地激励着人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而不断奋斗。
衡宝战役过程简图
及其两侧南进,先后攻克曲江、英德等城,10月14日解放广州。
左路两广纵队由定南经和平、龙川等地沿东江向广州以南攻击,解放了东江两岸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解放军攻势强大,势不可挡,余汉谋部主力向粤西溃退。
解放军第4兵团主力经过10个昼夜勇猛追击,在阳江城西南地区围歼国民党军4万余人;另一部继续向粤桂边界追击,相继占领罗定、信宜、廉江等地。
驻守江门的国民党海军第四巡防联合舰队500余人,于10月25日宣布起义。
驻守潮汕地区之国民党军由海上逃跑。
至11月4日,除沿海岛屿及雷州半岛外,广东大陆解放。
此役,共歼国民党军62000余人。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解放福建全省的指示,三野第10兵团司令员叶飞、政治委员韦国清决定以兵团主力继续南下,组织漳厦战役。
1949年9月初,第10兵团主力开始由福州地区南下,19日发起漳厦战役。
9月底,第10兵团和闽粤游击纵队先后攻占了福建同安、漳州、集美、漳浦、平和等地,完成了对厦门守敌的包围。
1949年10月15日,第10兵团第31军和第29军主力发起对厦门岛的渡海作战。
第31军1个营首先攻击鼓浪屿,吸引守军注意力,虽因风浪过大,船队大部被吹回,只有1个排登上滩头,在守军密集火力射击下全部壮烈牺牲,但造成守军错觉,将一部机动兵力调往岛的西部,而第31军、第29军主力
友谊关
昌都战役中,藏军第九代本排以上军官和我军某部首长合影
中央军委关于解决海南问题的指示,采取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主力强渡相结合的作战方针,在
昌都战役
昌都战役是指解放军进军西藏的重要战役而言。
一江山岛战役时留下的大量战争遗址。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年征——跨海之战[作者:韩先楚]强登海南岛滩头涂宗岳一1949年12月,两广战役刚刚结束,林彪司令员、罗荣桓政委给我们军下达了命令:立即开往雷州半岛,准备与兄弟部队共同跨海南征,解放海南岛。
海南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号称“南中国海的门户”。
蒋介石任命薛岳为“海南防御总司令”,把海南行政长官陈济棠的部队和两广战役漏网的残敌,共约十万人纠集在一起,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企图凭借琼州海峡与舟山、金门、万山诸岛构成一道防卫台湾的屏障,作为“反攻复国”的跳板。
薛岳恬不知耻,竟以自己的臭名命海南岛为“伯陵防线”。
仗着他拥有十万残兵,五十多艘军舰,三十几架飞机,吹嘘什么“海陆空立体防御”、“固若金汤”。
每天出动飞机向我沿海轰炸,向广州、武汉骚扰。
同时加紧“围剿”我岛上的琼崖纵队。
为了全国迅速彻底解放,趁敌人立足未稳,我们必须尽快地登上海南岛。
可是,茫茫的大海拦住了道路。
我们一无海、空军,二无海上作战的经验,全国大陆刚刚解放,国民党留给我们一堆烂摊子,要想在短期内建成海、空军是不可能的,摆在面前唯一的办法是:变陆军为海战部队,用木帆船跨越海峡。
陆军变海战部队,木帆船航海战胜拥有海空军的敌人,我军历史上没有过,外国战史上也难找到,这个空前的难题,应该如何着手来解决呢?毛主席和林、罗首长,适时地给我们指示了方向。
毛主席指示说:渡海作战与我军过去所有的战役、战斗不同,必须注意潮汐和风向,必须充分准备船只,求得一次能载运足够的兵力,敌前登陆的部队,要建立巩固的滩头阵地,要能独立进攻,不依后援,要研究渡海作战的经验。
林罗首长指示,要细心研究渡海的各种办法,训练海上战术和自己的水手,要以渔民为师,深入调查研究海情。
……毛主席和林罗首长的这些指示,成了我们行动的指南,是渡海作战取胜的法宝。
我们遵照指示,在中共中南局和野战军、兵团首长的统一领导下,以巨大的努力,展开了征服海洋天险的准备工作。
这时摆在全军面前的真是困难重重:没有船只,没有经验,没有器材,不懂海洋气象,不熟悉海情。
解放军著名的军事行动案例
解放海南岛战役:木船打退钢铁战舰
解放军:20吨木船国民党海军:1150吨驱逐舰(吨位相差60倍)
1950年3月,解放军发起解放海南岛战役。
由于是渡海作战,解放军与敌海军发生交火在所难免。
当时解放军没有一艘军舰可用,更没有空军掩护。
登陆部队不仅要面对敌滩头部队,还要先过国民党海军第3舰队这一关。
为了能够在海上与敌舰周旋,解放军突发奇想将打渔的帆船变成了战船。
由于战事紧张,只能用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将长10米,宽3米的一桅小船前舱打开,用稻草垫平,再铺一层4厘米厚木板,板上在加压沙土或稻草。
迫击炮脚架及炮盘各垫一块小木板,板上再垫一个沙袋。
以沙袋的1/3靠在桅杆上,即可较为稳定地射击。
这样,一艘简易“炮艇”就完成了。
第43军127师第二次航渡时,专门组织了攻击敌舰的行动。
各“炮艇”充分配备迫击炮、掷弹筒等武器,在主力登陆部队前方及侧翼活动。
途中遇敌舰立即猛烈开火,掩护了主力部队的安全航渡。
第40军夜航过程中则遭遇了国民党海军第3舰队的旗舰“太康”号,这艘1150吨的军舰不断向登陆船队靠拢。
危急关头,解放军的“炮艇”突然火力全开,多发炮弹击中“太康”号要害,迫使其逃逸。
在没有海空军掩护的情况下,解放军有部分船只英勇战沉。
不过它们拖住了国民党海军的主力,吸引了敌人大量的火力,为登陆大部队争取了时间,海南岛的最终解放这支“海军”功不可没。
战争意义:海南岛战役,人民解放军以伤亡4500人的代价,共歼灭国民党守军3.3万余人,击毁敌机2架,击伤敌舰船5艘、击沉1艘,解放了中国第二大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