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髓核溶解术
- 格式:pdf
- 大小:740.17 KB
- 文档页数:23
两种方法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张本武【期刊名称】《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年(卷),期】2000(002)003【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
其治疗分为非手术和手术两种。
Mcculloch认为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是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中最后步骤。
我院自1996年5月~1998年6月,共有185例患者分别接受盘内、盘外注射胶原酶化学溶解术,临床效果比较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85例,其中男114例,女71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3岁,病例中L_4~L_5间隙突出98例,L_5~S_1 40例,L_4~L_5、L_5~S_1同时突出者23例,L_2~L_3、L_3~L_4及三个以上同时突出者9例。
其中突出自0.3cm~1.6cm大小不等,平均突出0.68cm,行L_4~L_5注入胶原酶119例,L_5~S_1注入48例。
【总页数】2页(P252-253)【作者】张本武【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县第二人民医院2562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相关文献】1.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单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J], 周杰;张天吉;吴俊涛;孙志璞2.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J], 邱觅真;万权;张达颖3.射频热凝术及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比较 [J], 齐亮;郭健;黄桂明;陈平国4.靶点射频联合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J], 吴春根;叶钒;张达颖;章勇5.CT导引下经皮穿刺臭氧溶解术加胶原酶化学溶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J], 刘贵超;张书仁;贾少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安全三角入路的微创治疗进展作者:于鹏辉姜洪珲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20年第20期[摘要]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脊神经根被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而导致的一种病症,保守治疗可以缓解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但少数患者仍需手术,而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微创手术被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与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下床和住院时间短,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后外侧入路腰椎间盘微创手术需经过“安全三角区”,在这块区域内没有横穿其中的重要神经、血管或者脏器结构,有利于进入椎间盘,减少腰神经根、血管损伤、脊柱不稳等并发症。
本文就拟选择后外侧入路经“安全三角”施行的腰椎间盘微创手术进行综述。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三角;微创;椎间盘摘除术[Abstract]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s a condition caused by the compression of the spinal nerve root by the nucleus pulposus of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Conservative treatment can relieve the symptoms of most patients, but a few patients still need surgery.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has been applied to lumbar disc herniation. Compared with open surgery,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has less trauma, less bleeding, less time for off-bed activity and shorter length of stay, 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pain for patients. Th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of the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through the posterolateral approach needs to pass through the "safe triangle zone". There is no important nerve, blood vessel or organ structure traversing in this area, which is beneficial to entering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and reducing complications such as lumbar nerve root, blood vessel injury and spinal instability.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of the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through the posterolateral approach to be performed through the "safe triangle".[Key words] Lumbar disc herniation; Safe triangle; Minimally invasive; Discectomy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因脊神经根被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而导致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腰痛和坐骨神经痛。
经验方法中外健康文摘2008年4月第5卷第4期W nr l d H ea l t h D i ges t M ed i cal Pef i o di cal 美溉舞舞戮舞蒙糍蒙蟹熏蓦焉矧黼弧骶噩骶涮舞甍鸶涎矧囊美矧矧醺涟舞嬲鬟委燕涨烈饕雏醺蒙涮浅谈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选择闰鼎波【中围分类号1R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4一0180—02【摘要】腰椎闻盘突出症(1um bar dis c herni at i on,LD H)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是脊柱痰病中研究最多的课题,也是疼痛科最常遇到的临床问题.特别是近20年来,由于神经生物学、脊拄外科学、影像学、疼痛学和材料学的发展,内窥镜技术和微创介入治疗的应用等,使我们诊治LD H有了更多的选择。
与此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许多困惑,如对传统疗法如何评价?如何客现看待和应用新技术?临床医生如何选择治疗方法?如何提高治疗效果以满足病人的需求,仍是医学界必须面对的挑战.【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选择腰椎问盘突出症(1um bar di s c her ni at i on,LD H)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是脊柱疾病中研究最多的课题,也是疼痛科最常遇到的临床问题。
自从M i xt e r和B ar r于1934年首次描述L D H 以来,临床对L D H的认识已有70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
特别是近20年来,由于神经生物学、脊柱外科学、影像学、疼痛学和材料学的发展,内窥镜技术和微创介入治疗的应用等,使我们诊治LD H有了更多的选择。
与此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许多困惑,如对传统疗法如何评价?如何客观看待和应用新技术?临床医生如何选择治疗方法?如何提高治疗效果以满足病人的需求,仍是医学界必须面对的挑战。
解除椎间盘破裂突出组织对神经根或硬膜囊一马尾的压迫,降低其张力是L D H治疗的基本原则,治疗方法可分为如下几类:1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是L D H基本治疗方法,总有效率在80%~90%,适用于大多数初次发病,神经压迫和损害较轻,影像学上椎管无狭窄的年轻患者,病理类型包括突出型,甚至部分脱出型和游离型患者也可先使用保守疗法.具体方法包括卧床、牵引、理疗、消炎止痛药、硬膜外阻滞等,其中卧床休息是最基本的保守治疗方法,硬膜外阻滞作用是减轻炎症反应,对突出型有效率达76%,对膨出型有效率只有26%.一般正规保守治疗6~8周无效应考虑其他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何海军一、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的定义,是因椎间盘的蜕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以及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是腰腿疼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它的发病率与各种因素有关,占门诊下腰痛的 10-15% ,占骨科因腰腿痛住院的 25-40% 。
男女的发病率相差比较大,一般认为是 7~12 : 1 ,可能与和男性劳动强度大有关系。
发病年龄主要见于青壮年,其中 80% 以上分布与 20-40 岁之间。
它发病的部位可见于腰椎的各个节段,但以 L 4-5 最为多见,大概占 60% 左右。
L5-S1 占到 30-40% ,其它的分布在 L3-4 或者以上节段,其中同时两节突出者占 5-10% 。
二、历史回顾有史记载以来,人类就受到腰腿痛的烦扰。
在原始文化中将其归罪于魔鬼在作怪。
后来古希腊人认识到下腰痛症状系由疾病引起,并以休息和按摩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到公元 15 世纪才明确地描述了坐骨神经痛的症状。
到公元 18 世纪提出这种疼痛是由坐骨神经引起的。
三、解剖概要椎间盘的构成由上、下软骨板,髓核和纤维环三部分组成。
椎间盘占脊柱全长的四分之一,其中腰部最大,颈部次之,胸部最小。
软骨终板上下各一,它的平均厚度大概是 1mm 。
作用主要是承受压力、保护椎体。
只要软骨终板保持完整,椎体不会因压力而产生吸收的现象,防止髓核突入椎体。
纤维环为纤维软骨组织,防止髓核向周围突出。
纤维环可以分为内、外两层。
外层由胶原纤维组成,内层由纤维软骨组成。
纤维环的前部和两侧部分最厚,几乎等于后侧部分的 2 倍。
纤维环比较坚固,它紧密附着于软骨终板上,可以保持脊椎的稳定性。
髓核是脊索残余的组织,黑白色,它的水份含量可以占髓核总量的 75-90% 。
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物质逐渐被软骨组织所替代,各种成份组结合使髓核形成立体网状角状结构。
髓核具有可塑性,在压力下可以变成扁平。
纤维环与软骨板将髓核限制在球形腔内。
髓核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关键词椎间盘化学溶解术胶原酶木瓜凝乳蛋白酶髓核化学溶解酶药理作用及疗效木瓜凝乳蛋白酶是从粗木瓜素中提取出来的,主要作用于髓核中连接长链黏多糖的非胶原蛋白,使黏多糖蛋白解聚,而对纤维环不发生作用。
Javid[1]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证实木瓜凝乳蛋白酶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安慰剂组。
Kitchel[2]对110例胶原酶溶解术患者随访8~12年,优良率70%,无需要其他治疗。
近年来,据文献报道[3]髓核化学溶解术的疗效有所提高,可能与酶的纯化、影像学的发展以及操作技术的成熟等因素有关。
讨论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宜行髓核化学溶解术:①孕妇以及14岁以下的儿童;②对髓核化学溶解酶过敏者;③伴有马尾综合征的患者;④伴有椎管狭窄或侧隐窝狭窄的患者;⑤游离死骨型或椎间盘钙化者;⑥伴有椎间盘炎或穿刺部位感染者;⑦有心理或精神障碍者;⑧其他:如腰椎前移、有全身性疾病患者等。
髓核化学溶解术之所以被临床医生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接受,主要因为其有以下优点:①疗效好且随随访时间的推移有所提高;②创伤小、无出血,对椎管内结构无干扰,仅需卧床休息1周,术后第2天即能下床活动;③住院时间短:有人建议该方法可用于门诊患者,作者主张注射后仍需住院观察1~2天为宜;④很少引起瘢痕粘连:失败后仍可行外科手术治疗,且并不增加手术难度或影响手术疗效;⑤并发症发生率低。
髓核化学溶解术的缺点:①15%~30%患者注射后效果不明显,但各家报道再次手术率不一。
Tregonning等[4]报道再次手术率为23%,Javid[1]报道再次手术率仅为7.6%。
②部分患者注射后出现腰痛:轻者只需卧床休息,重者需给予止痛剂,疼痛时间持续18 小时~12天不等,平均72小时。
③过敏反应。
④神经损伤。
⑤椎间盘感染。
⑥其他:出血性蛛网膜炎、麻痹性肠梗阻、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化学性脑膜炎、硬膜外脓肿等并发症偶有发生。
过去认为第二次注射是髓核化学溶解术的禁忌证。
椎间盘化学溶解术手术级别1. 引言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大家可能没怎么听说过的话题——椎间盘化学溶解术。
别担心,不会让你觉得像上课一样枯燥!其实,这个手术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说白了就是一种治疗椎间盘问题的方式。
想想我们的脊椎,就像一座桥,椎间盘就是桥下的支撑。
只不过,有时候这些支撑会出点小问题,让我们感到疼痛,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今天咱们就来看看这个手术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它的级别又是怎样的。
2. 椎间盘化学溶解术是什么?2.1 基本概念首先,什么是椎间盘化学溶解术呢?简单说,就是通过注射一些化学药物,来帮助我们解决椎间盘突出的问题。
想象一下,椎间盘就像个泡泡,有时候这个泡泡会被压得变形,导致神经受压,疼得让你直跳脚。
这时候,医生就会给你注射一些药物,让这个泡泡“瘪下去”,从而减轻疼痛。
2.2 手术流程这个手术的流程其实也不复杂。
首先,医生会给你做个详细的检查,确认你的椎间盘情况。
接着,麻醉来啦,大家都知道,打麻药就像是给你装了个“保护罩”,手术过程中你不会感到痛苦。
然后,医生会通过影像引导,把药物准确地注射到椎间盘里,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最后,整个过程大概就几十分钟,术后你可以休息一会儿,等麻醉过去就可以慢慢活动啦。
3. 手术级别的评估3.1 手术级别是什么?那么,手术级别又是什么鬼呢?其实,手术级别是用来评估这个手术的复杂程度和风险的。
简单来说,手术的级别越高,代表它的风险和难度就越大。
不过,椎间盘化学溶解术一般属于较低级别的手术,很多人术后恢复得都挺不错。
3.2 评估标准在评估手术级别时,医生会考虑很多因素,比如你的年龄、身体状况、椎间盘的情况等。
如果你年纪大了,或者有其他健康问题,那手术的级别可能会稍微提高,风险也会增加。
但是,别怕,医生会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最合适的方案,力求让你恢复得快又好。
4. 术后注意事项说到这儿,咱们再聊聊术后的注意事项。
很多朋友可能以为,手术一结束就万事大吉,其实不是这样的。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椎间盘的解剖和生理椎间盘主要由外部纤维环和中心髓核构成,髓核主要由胶质基质组成,纤维环主要由纤维软骨束构成10岁以前含水量分别达到85%和75%,10岁以后髓核自其腹背侧缘开始纤维化,并逐渐向中心发展,30岁以后含水量进一步下降。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腰椎间盘退变是LDH的基本发病机制。
腰椎间盘是人体中退变最早的器官之一,其退变大约开始于20岁,是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不可逆的自然过程。
退变的椎间盘由于髓核蛋白多糖降解,聚合水减少,其抵抗压力的能力降低;纤维环胶原成分改变使其抵抗张力的能力减弱。
二者共同作用使椎间盘降低或丧失吸收负荷、分散应力的力学功能。
在生化组织退变的基础上,生物力学功能降低或丧失导致纤维环发生诸如出现裂隙、断裂甚至破裂等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髓核突出,压迫刺激脊髓、神经根,产生腰腿痛症状和体征。
由于这一病理变化导致椎间盘弹性和抗压力的能力下降。
轻度、反复的挤压损伤使纤维环出现不同程度的撕裂,形成薄弱处,最终髓核从薄弱处突出。
男性较女性好发,发病年龄多为中老年人,可能与男性多从事体力劳动(特别是矿山井下工作)和椎间盘退行性变有关;好发于L4/5和L5/S1椎间盘,这可能与L4/5和L5/S1负重有关。
三、腰椎间盘病变的病理类型LDH分为退变型、膨出型、突出型(后纵韧带下)、脱出型(后纵韧带后)及游离型。
1、退变型:多无临床症状和体征。
核磁扫描可见间盘内含水量减少,CT可见变形或钙化。
退变型是早期改变,一般不会与突出型相混。
2、膨出型:膨出为生理退变,纤维环松弛但完整,髓核皱缩,表现为纤维环均匀超出椎体终板边缘的正常生理限度,在MRI矢状面上椎间盘向后膨隆高起,CT及MRI横断面上显示较椎体周边超出1.6-2.3mm。
理论上椎间盘膨出是生理退变过程,如无其他病理因素,膨出可不产生症状。
资料显示,在人群中经CT检查无症状的椎间盘膨出高达30%,有症状的大约有2%,需要手术者大约占有症状者中的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