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城中村改造实践评析-广州猎德村方案
- 格式:ppt
- 大小:13.85 MB
- 文档页数:41
猎德村改造情况(共5则)第一篇:猎德村改造情况猎德村改造情况一、基本情况猎德村属广州市天河区,位于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
全村常住人口7865人,3467户,外来人口8000人。
按2006年底计,用地面积336304平方米,另外还有发展经济用地约23万平方米。
改造前集体经济总收入约5000万元。
2007年9月29日,猎德村以46亿元拍卖出桥西地块,此次拍卖是以生地熟让的形式,由市政府指定市土地开发中心组织代征代拍,交地时间为2010年6月,最终由联合买家富力地产和合景泰富以46亿元拍得,随后宣布引入新鸿基集团共同开发。
2007年10月,作为广州首个旧城改造项目猎德村开始拆迁。
猎德村的改造规划,桥东为复建安置区,桥西地块用以拍卖融资,桥西南建设村酒店和村集体物业。
整个改造建设工程3年,至2009年底基本完成。
全体村民2010年春节前搬入新居。
二、改造前情况改造前的猎德村是广州“城中村”的典型缩影,原有总建筑面积68.6万平方米,都为高密度的农民自建住宅,面积小,质量差,违建问题突出、消防隐患严重、治安环境复杂、卫生条件恶劣。
此外,还保留着部分古民居、古祠堂等历史建筑。
三、改造主要进程猎德村的改造采取由开发商垫资、政府出政策、村委会协助的模式,解决村民拆迁安置和集体物业发展要求,实现改造项目自身经济平衡。
改造工程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93万平方米,其中地下室约23万平方米。
村中建3条规划路,共有37栋高层住宅建筑,还有会所、祠堂、池塘等配套,了告别以往小楼牵手、道路狭窄的弊病,道路与珠江新城CBD规划融为一体。
1、拆迁方案:猎德村的补偿原则是“拆一补一”,以四层为上限,实施阶梯式安置。
框架结构房给予每平方米1000元的材料补偿。
如果村民需要增加安置面积,将按照每平方米3500元的单价购买。
临迁安置补助标准根据2004年出台的《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实施,在过渡期限内,被拆迁人自行安排住处的,拆迁人按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每月每平方米20元计付临时安置补助费。
广州市处置旧村庄更新改造拆迁留守户的实践探索旧村改造拆迁是目前城市更新项目普遍存在的难点。
如何解决排除这个障碍,顺利推进旧村庄更新改造工作,是实务部门正在探索的重大课题。
广州地区的城市更新起步较早,在旧村改造拆迁实践中不断总结,在实操和政策两个层面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
本文旨在及时总结实践做法,提供解决思路。
标签:城市更新;拆迁;留守户;实践做法1、旧村庄更新改造现实困境广州市天河区冼村“城中村”改造项目于2009年7月启动改造工作,2011年4月正式开拆。
截至2019年3月,共拆除村民房屋1500栋,尚有262栋村民房屋和143户外单位住宅未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未搬迁。
据网易财经报道,保利地产于2011年12月成功竞得冼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合作企业后,交纳保证金10.24亿元。
近十年来,由于拆迁安置纠纷,导致不能如期完成拆迁和项目开发建设,不算资金和人力成本,仅支付给村民的临迁费一项,保利地产每月就需要付款1000多万元。
如果不是坐拥广州珠江新城CBD黄金地段,冼村“城中村”改造项目绝对成了保利地产的“烫手山芋”。
在广州地区,因拆迁延误而不能如期完成更新改造的旧村庄为数不少,冼村只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
在广州市拟强力推进的92条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中,天河区的冼村、新塘新合村,黄埔区的横沙、文冲、茅岗、火村、笔岗、暹岗村,荔湾区的大坦沙、花地、东教、茶滘村,海珠区的沥滘村,白云区的田心村,增城区的简村,番禺区的东郊村等16个进入实施阶段的旧村庄全面改造项目,就因拆迁安置补偿纠纷无法如期完成拆迁任务,导致更新改造进度一再延误。
其中,部分项目从正式启动改造工作至今,已逾10年。
在自主改造、合作改造类项目中,拆迁补偿争议仅靠内部协商谈判难以达成一致,造成项目审批后多年未能完成拆迁安置工作,融资地块迟迟不能开发,部分项目甚至连复建安置工程也不能如期施工。
由此可见,拆迁安置补偿纠纷已成为旧村庄更新改造的难点和痛点。
城中村改造的探究摘要:城中村改造存在改造难度大、管理难度大、普遍受益难度大等问题。
对城中村的改造,需采取综合治理的模式来实现经济管理体制、社会文化、政治政策及物质形态空间的完善。
要从城中村物质形态空间方面考虑,根据城中村区位、类型及区域规划要求,分别对待。
本文以猎德村为例对城中村改造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一、改造前的猎德村基本概况及特征1.1优越区位猎德村位于广州新城市中心区――珠江新城的核心区范围内,距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约200米,南临珠江,猎德大桥以北,东以誉城苑居委会为邻,西与丽亚湾接壤,北至兴民路及华城大道。
整个村落东、西、北三面为高楼所包围,南面与琶洲国际会展中心隔江相望,具有十分优越的地理区位。
1.2富裕经济曾有关问卷调查显示,猎德村家庭人均收入约为5475元,其中74.85%来自于集体经济分配,而另外25.1%来自出租屋受益,81%的村民基本处于无业状态。
至改造前,随着珠江新城和周边地区发展,猎德村房屋租金已明显上涨,并成为村民家庭的重要收入来源,曾有猎德某村民介绍说其家有两栋房屋出租,每月租金收入五、六千元。
改造前猎德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约为5000万元,总体上猎德村民经济情况总体上相对较富裕。
1.3稠密人口由于地处广州新城市中心区范围内,周边办公、商业等楼宇十分密集,集聚大量就业人员。
和广州中心区内其他城中村一样,改造前的猎德村就已吸纳了大量外来流动人口。
1.4悠久历史文化猎德村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是岭南传统水乡的典型代表,根据现状调查及有关资料显示,猎德村始于宋代元封年间,已有超过900年历史,村内有81个姓氏,其中李、林、梁为三大姓。
村落里巷交错,各姓氏宗祠、神庙及书院略有规模,曾有大小祠堂近10座,其中李氏大宗祠原建于1799年,历经拆除与重建。
在猎德村范围内有三座庙宇,分别是拜龙母的龙母庙、供送子观音和太上老君的文阁庙、供火神华光菩萨的华光庙,其中龙母庙还是广州市级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广州市猎德村政府征地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广州大学松田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广州市猎德村政府征地问题及对策研究姓名学号专业行政管理指导教师广州市猎德村政府征地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目前在国内许多城市都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征地拆迁的狂潮。
许多城郊农民土地被征用来进行城市建设,许多农民因此而失去他们的最后一道保障---土地。
但“千难万难,征地拆迁第一难”,由于利益纷争,随之而来的由征地引发的问题和矛盾日益显现,全国各地都爆发了一些群体性暴力事件,甚至引发了自杀、自焚等非理性行为,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如何有效化解由政府征地引发的各种矛盾和纠纷,成为当前摆在政府和社会面前的一个难题。
据笔者查找《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资料显示,2000-2030 年的 30 年间,城市扩大化或国家建设需要占用耕地将超过 5450万亩。
这就意味着在我国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还将继续扩大。
然而发生在“城中村”和农村的征地拆迁的法律依据是一直备受争议的《土地管理法》和《物权法》,而且在很多方面都是依附、参照城市房屋拆迁的相关法律法规的。
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存在不妥之处。
因为征地拆迁与城市房屋拆迁存在诸多不同之处,而且因征地拆迁中的存在问题产生的冲突纠纷不比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少和严重,应该有专门的一组程序、一系列专项法律法规来规范、规避征地拆迁中的种种问题,他们应该尽快制订出来。
另据笔者查找相关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近40%与政府征地有关,在住房保障与建设部因政府征地上访的比例有时高达70%多。
这些数据和事件说明明存在被征用土地的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犯,而且没有得到有效、及时地维护,只能通过上访或制造群体性事件,甚至以生命为代价等非正常渠道来引起媒体曝光、中央关切,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本论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1章:绪论。
广州市城中村改造的城市社会学视角分析——基于对“广州猎德村土地利用与城市化”调查的思考提要渐进的市场化浪潮和城市化进程推动着城市边缘村庄的变革,掀起“城中村改造”热潮。
这种变革不仅仅体现在城中村的容积率、城市环境、新市民生活习惯等外在领域,更体现在社会结构、人际交往、思想观念等内在区域。
本文以广州市猎德村城中村改造为样本,深入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变化的特点、土地利用和内在机制,并尝试用两种理论视角,一个真实的生动故事解释城市化问题中产生的诸多变化,及由此对社会带来的冲击。
【关键词】城中村新旧冲突社会与社区法理与礼俗猎德模式一、写在前面——论选择“城中村改造”为主题的原因关于城中村改造的问题,可能万老师对这个选题不甚满意。
因为关于城中村改造的问题并不是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城市社会学是一个可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学科,而其着眼点当下集中在城市宏观规划,中观社会结构,以及微观社区、人际关系上,对于“城中村改造”这一具体问题,似乎较为边缘,而我认为这恰恰是城市社会学时常忽略又擅长的重大问题。
万老师在前几节课就讲,城市社会学研究的问题有以下几类:1、城市社会是怎么产生的,他的发展规律又是什么;城市环境,如地域、水源、气候、绿地、自然资源等又是如何;2、城市的社会结构,包括经济结构、劳动结构、职业结构、家庭结构以及阶级和阶层结构的变化、原因及对策;3、城市社会组织的发展,在今年2月份汪洋书记做的社会组织报告上明确将培育青年社会组织作为接下来的重要任务,可见城市社会组织的发展将是城市,乃至城市社会学的重要组成;4、城市生活方式,里面包括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5、城市问题。
包括社会问题,如城市建设、人口,住宅、交通、治安、环境保护等等;6、城市化问题;按照这样的分类,我认为以城市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城中村改造问题”,就是在分析和解决具体的城市生活方式转变,城市社会结构转变,新城市的发展与扩充,新城市问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