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的技术流程图
- 格式:docx
- 大小:29.02 KB
- 文档页数:2
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的技术流程图-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清除气囊滞留物的技术一、用物准备:1.简易呼吸器;2. 注射器10 ml(用于气囊的充气的放气);3.负.压吸引器;4.吸痰管12-14号;5. 氧气设备二、操作流程三、注意事项1、两人全套操作要准确,迅速,配合协调。
若患者滞留物不易吸除,可重复操作2-3次,但要让患者每次休息2-5分钟并给予适量浓度的氧气吸入。
2、在操作过程中,要密切注视患者心电示波,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及患者的感受。
有自主呼吸的清醒病人嘱其与操作者配合避免由于病人对抗而影响细谈效果。
3、病人的体位对清除气囊滞留物的效果起到一定的作用,给予患者平卧或头低脚高位以利体位引流,降低滞留物坠流的几率。
4、要选择恰当的操作时机,在进食或鼻饲前完成,能避免食物返流入气道。
5、如果是在解除人工气道拔除导管前应注意,行滞留物吸除时可将吸痰管后移留置在气管导管的腔内,使其腔内呈负压环境,再将吸痰管和气管导管一同拔出,以防止粘附于导管下端分泌物坠落到下呼吸道。
6、操作前要确定气管插管的固定情况及插管的深度。
由于气流的冲击可使气管导管向外冲出,故操作后应听诊两肺呼吸音,以确定插管有无移位。
7、气管导管气囊放气与皮囊冲击应同步进行,在皮囊冲击后迅速充盈气囊,使气管与气管导管之间的腔隙处于封闭状态,以免迅速逆流引起吸入性肺炎及窒息。
通过临床的实际操作与实践,我了解到清除气囊滞留物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不仅是减少气囊上滞留物坠入下呼吸道所致并发症的发生的有效方法,避免了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还改善了行人工气道后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提高人工气道的管理水平。
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清除的护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护理目标】
1能清除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呼吸道通畅
2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操作重点步骤】
1.评估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意识及合作程度。
2.评估呼吸机参数设置、负压吸引装置、操作环境、用物准备情况;
了解患者所用气管导管的型号、插管深度及气囊充盈情况。
3.评估患者痰液的性状、量及颜色。
4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5吸尽口、鼻腔及气管内分泌物。
6在患者呼气初挤压简易呼吸器的同时将气囊放气。
7使用较大的潮气量,在塌陷的气囊周围形成正压,将滞留的分泌物“冲”到口咽部,于呼气末将气囊充气。
9连接呼吸机,吸纯氧2min。
10使用有气囊上分泌物引流功能气管导管时,应用适宜负压持续或间断进行分泌物清除,或使用Evac泵。
【结果标准】
1 患者/家属对护理解释和操作表示理解和满意。
2清除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呼吸道通畅
【注意事项】
1.挤压简易呼吸器及气囊充气、放气的时机正确。
1
2.反复操作时,可让患者休息2~5min,酌情予以吸氧。
【相关链接】
3。
呼吸气囊抢救流程如下:
患者取去枕平卧位→连接面罩、呼吸囊及氧气,调节氧气流量10~12升/分(有氧源情况下)→松解病人衣领,有假牙取出,上呼吸道有分泌物和呕吐物清除→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怀疑颈部外伤用托颌法),有口腔可见异物清除→将面罩罩住病人口鼻,按紧不漏气→左手EC手法固定面罩,右手挤压球囊→呼吸频率:按压与呼吸比率30:2。
建立高级气道通气后,不必与按压同步,成人10~12次/分,吸呼比1:1.5~2,每次送气要持续1秒钟;若有自主呼吸,应在吸气时挤压→潮气量:每次挤入500~600ml或6~7ml/kg;2升的气囊挤压1/3,1L的气囊挤压1/2~2/3→安置病人,整理用物→洗手、记录:呼吸情况;缺氧有无改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神志、瞳孔、尿量等→进行用物的终末处理。
为预防VAP发生如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在医疗保健领域中,预防医院获得性肺炎(VAP)是至关重要的。
其中,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对于预防VAP的发生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就如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以预防VAP的发生展开讨论。
1. 什么是VAP?VAP指的是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肺炎。
VAP 的预防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而清除气囊上滞留物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2. 气囊上滞留物的清除方法(1)检查气囊充气情况清除气囊上的滞留物首先要确保气囊充气的情况。
如果气囊没有被正确充气,容易导致滞留物的产生。
定期检查气囊的充气情况是预防VAP的重要措施之一。
(2)定期清洁气囊应定期清洁,以防止滞留物的产生。
在清洁气囊时,需要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和方法,确保彻底清除气囊表面的污垢和滞留物。
(3)低压气囊选择低压气囊也是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的一种方法。
低压气囊可以有效防止气囊上滞留物的产生,并降低VAP的发生率。
3. 对于预防VAP的重要性预防VAP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VAP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成本,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我们需要以预防为主,通过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等措施来降低VAP的发生率。
4. 个人观点我认为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及时清除气囊上的滞留物,才能有效预防VAP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重视气囊上滞留物的清除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从而降低VAP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为预防VAP发生如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的方法。
清除气囊上的滞留物是预防VAP的重要环节,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予以重视。
只有通过有效清除气囊上的滞留物,才能有效预防VAP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本文能对读者有所启发,并引起对预防VAP重要性的重视。
VAP的预防对于医疗保健工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VAP是一种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在住院期间易受感染,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逝去。
简易呼吸气囊的操作流程
适应症→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停止或呼吸衰竭的紧急抢救
↓
判断→选择合适的面罩及简易呼吸气囊至病人身边
↓
评估→呼吸情况及气道是否通畅(清除口腔分泌物,有假牙者取出假牙)
↓
体位→站立于病人的头顶位置,病人呈去枕仰卧位,解开衣领、腰带
↓
开放气道→一手置于前额使病人头向后仰,另一手食指中指抬起下颌(祥见↓图解)
↓
右手挤压呼吸气囊,检查简易呼吸气囊性能
↓
接上氧气(氧气接在氧气进孔)调节氧气流量8-10升/分,使储氧袋充盈
↓
面罩紧扣病人的口鼻部,操作者一手以C-E 手法(祥见图解)保持气道打开及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气囊(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面罩紧扣于患者口鼻部,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病人耳垂下方下颌角处,将下颌向前上托起,用右手挤压气囊。
) ↓ 规律挤压呼吸气囊,观察患者胸廊起伏情况→ ↓ 效果评价→患者胸廊起伏;
面色、口唇是否红润;SpO2是否改善;呼吸活瓣工作情况{经由透明盖,检查患者单向阀(鸭嘴阀)是否正常运作};
呼气时检查透明面罩内有无雾气。
↓
整理病人,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整理、补充用物,洗手、记录
↓
终末处理→1.送供应室消毒
2.消毒后的部件应保持完全干燥,检查各配件有无损坏或扭曲变形
3.将部件依顺序组装做好测试工作,妥善包装,以防污染,在消毒有效期内备用。
消除气囊滞留物的技术一、用物准备:1.简略呼吸器;2.注射器 10 ml(用于气囊的充气的放气);3.负.压吸引器;4.吸痰管 12-14 号;5.氧气设施二、操作流程查对医嘱、检查用物操作前30 分钟停鼻饲,回抽胃管确立无残留胃内容物,将患者取平卧位或头低脚高位,充足吸引气管内及口、鼻腔分泌物两人配合,一人将简略呼吸器与患者气管导管相连,注意简略呼吸器应与患者呼吸同步在第二次潮式呼吸吸气末呼气初使劲挤压简略呼吸器通气(以患者潮肚量 2~3 倍的通肚量送气)另一人用 10ml 注射器将气囊完整放气,注意使劲挤压简略呼吸器时听患者口咽部能否发出漏气声,若无漏气声,应赐予患者做气囊漏气实验,在简略呼吸器送气末将气囊充气再次吸引口鼻腔内分泌物。
可频频操作2-3 次,直到完整消除气囊上滞留物为止,将患者体位恢复至半卧位,丈量并保持气囊压于25-30cmH20三、注意事项1、两人全套操作要正确,快速,配合协调。
若患者滞留物不易吸除,可重复操作 2-3 次,但要让患者每次歇息 2-5 分钟并赐予适当浓度的氧气吸入。
2、在操作过程中,要亲密凝视患者心电示波,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及患者的感觉。
有自主呼吸的清醒病人嘱其与操作者配合防止因为病人抗衡而影响细谈成效。
3、病人的体位对消除气囊滞留物的成效起到必定的作用,赐予患者平卧或头低脚高位以利体位引流,降低滞留物坠流的几率。
4、要选择适合的操作机遇,在进食或鼻饲前达成,能防止食品返流入气道。
5、假如是在排除人工气道拔掉导管前应注意,行滞留物吸除时可将吸痰管后移留置在气管导管的腔内,使其腔内呈负压环境,再将吸痰管随和管导管一起拔出,以防备粘附于导管下端分泌物坠落到下呼吸道。
6、操作前要确立气管插管的固定状况及插管的深度。
因为气流的冲击可负气管导管向外冲出,故操作后应听诊两肺呼吸音,以确立插管有无移位。
7、气管导管气囊放气与皮囊冲击应同步进行,在皮囊冲击后快速充盈气囊,负气管与气管导管之间的腔隙处于关闭状态,免得快速逆流惹起吸入性肺炎及窒息。
2种拔管方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的效果比较
刘文彩;李明贞;周爱玲;刘平;张学红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年(卷),期】2007(023)008
【摘要】目的探讨更适合于清除气管插管气囊上滞留物的拔管方法。
方法将101例拔管患者随机分为A组50例和B组51例。
A组采用正压技术,即在患者吸气末应用简易呼吸器快速向气管插管内送气,同时放开气囊,将气囊上滞留物吹至口腔并及时吸净,再拔出气管插管。
B组采用传统方法,放开气囊后,将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末端,边吸痰边拔除气管插管。
观察2种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的总量、生命体征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
结果对气囊上滞留物的清除效果A组优于B组,P〈0.05。
结论采用简易呼吸器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后拔管,清除较彻底,并发症少。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刘文彩;李明贞;周爱玲;刘平;张学红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ICU,252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1
【相关文献】
1.ICU机械通气气囊上滞留物两种吸引方法效果比较 [J], 余玲贞;吴英芬
2.ICU 机械通气患者两种气囊上滞留物吸引方法效果比较 [J], 方琴
3.气囊上滞留物清除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J], 丘宇茹;王吉文;陈玉
成;卢玉贞
4.清除气囊上滞留物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观察 [J], 杨玉;杨再华
5.2种拔管方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的效果比较 [J], 刘文彩;李明贞;周爱玲;刘平;张学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除气囊滞留物的技术
一、用物准备:1.简易呼吸器;2. 注射器10 ml(用于气囊的充气的放气);3.负.压吸引器;
4.吸痰管12-14号;
5. 氧气设备
二、操作流程
三、注意事项
1、两人全套操作要准确,迅速,配合协调。
若患者滞留物不易吸除,可重复操作2-3次,但要让患者每次休息2-5分钟并给予适量浓度的氧气吸入。
2、在操作过程中,要密切注视患者心电示波,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及患者的感受。
有自主呼吸的清醒病人嘱其与操作者配合避免由于病人对抗而影响细谈效果。
3、病人的体位对清除气囊滞留物的效果起到一定的作用,给予患者平卧或头低脚高位以利体位引流,降低滞留物坠流的几率。
4、要选择恰当的操作时机,在进食或鼻饲前完成,能避免食物返流入气道。
5、如果是在解除人工气道拔除导管前应注意,行滞留物吸除时可将吸痰管后移留置在气管导管的腔内,使其腔内呈负压环境,再将吸痰管和气管导管一同拔出,以防止粘附于导管下端分泌物坠落到下呼吸道。
6、操作前要确定气管插管的固定情况及插管的深度。
由于气流的冲击可使气管导管向外冲出,故操作后应听诊两肺呼吸音,以确定插管有无移位。
7、气管导管气囊放气与皮囊冲击应同步进行,在皮囊冲击后迅速充盈气囊,使气管与气管导管之间的腔隙处于封闭状态,以免迅速逆流引起吸入性肺炎及窒息。
通过临床的实际操作与实践,我了解到清除气囊滞留物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不仅是减少气囊上滞留物坠入下呼吸道所致并发症的发生的有效方法,避免了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还改善了行人工气道后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提高人工气道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