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2018版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选修系列第十(2)
- 格式:ppt
- 大小:3.36 MB
- 文档页数:40
1.二项式定理2.二项式系数的性质(1)C 0n =1,C n n =1.C m n +1=C m -1n+C m n . (2)C m n =C n -m n .(3)n 是偶数时,12n T+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n 是奇数时,12n T+与112n T++T 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且最大.(4)C0n+C1n+C2n+…+C n n=2n.【知识拓展】二项展开式形式上的特点(1)项数为n+1.(2)各项的次数都等于二项式的幂指数n,即a与b的指数的和为n.(3)字母a按降幂排列,从第一项开始,次数由n逐项减1直到零;字母b按升幂排列,从第一项起,次数由零逐项增1直到n.(4)二项式的系数从C0n,C1n,一直到C n-1n,C n n.【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C k n a n-k b k是二项展开式的第k项.(×)(2)二项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为中间一项或中间两项.(×)(3)(a+b)n的展开式中某一项的二项式系数与a,b无关.(√)(4)在(1-x)9的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是第五、第六两项.(×)(5)若(3x-1)7=a7x7+a6x6+…+a1x+a0,则a7+a6+…+a1的值为128.(×)1.(教材改编)(x-y)n的二项展开式中,第m项的系数是()A.C m n B.C m+1nC.C m-1n D.(-1)m-1C m-1n答案 D解析 (x -y )n 展开式中第m 项的系数为C m -1n(-1)m -1. 2.(2016·四川)设i 为虚数单位,则(x +i)6的展开式中含x 4的项为( ) A .-15x 4 B .15x 4 C .-20i x 4 D .20i x 4答案 A解析 由题可知,含x 4的项为C 26x 4i 2=-15x 4.故选A.3.使(3x +1x x )n (n ∈N *)的展开式中含有常数项的最小的n 值为( )A .4B .5C .6D .7 答案 B解析 (3x +1x x)n 的展开式中的第k +1项为C k n ()323k n kx x --=C k n 3n -k·52k xn -.若展开式中含常数项,则存在n ∈N *,k ∈N ,使n -52k =0.故最小的n 值为5.4.在(x2-)n 的展开式中,只有第5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则展开式中常数项是________.答案 7解析 由题意知n2+1=5,解得n =8,(x2-)8的展开式的通项T k +1=C k 8(x 2)8-k()k =(-1)k 2k -8C k 848-3k x,令8-4k3=0,得k =6,则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1)626-8C68=7.题型一二项展开式命题点1求二项展开式中的特定项或指定项的系数例1(1)(2016·全国乙卷)(2x+x)5的展开式中,x3的系数是______________.(用数字填写答案)(2)(2015·课标全国Ⅰ)(x2+x+y)5的展开式中,x5y2的系数为()A.10 B.20C.30 D.60答案(1)10(2)C解析(1)(2x+x)5展开式的通项公式T k+1=C k5(2x)5-k·(x)k=C k525-k52kx,k∈{0,1,2,3,4,5},令5-k2=3,解得k=4,得T5=C4525-445-2x=10x3,∴x3的系数是10.(2)方法一利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解.(x2+x+y)5=[(x2+x)+y]5,含y2的项为T3=C25(x2+x)3·y2.其中(x2+x)3中含x5的项为C13x4·x=C13x5.所以x5y2的系数为C25C13=30.故选C.方法二利用组合知识求解.(x2+x+y)5为5个x2+x+y之积,其中有两个取y,两个取x2,一个取x即可,所以x5y2的系数为C25C23=30.故选C.命题点2 已知二项展开式某项的系数求参数例2 (1)(2015·课标全国Ⅱ)(a +x )(1+x )4的展开式中x 的奇数次幂项的系数之和为32,则a =____________.(2)(2016·山东)若⎝⎛⎭⎫ax 2+1x 5的展开式中x 5的系数为-80,则实数a =________. 答案 (1)3 (2)-2解析 (1)设(a +x )(1+x )4=a 0+a 1x +a 2x 2+a 3x 3+a 4x 4+a 5x 5, 令x =1,得16(a +1)=a 0+a 1+a 2+a 3+a 4+a 5,① 令x =-1,得0=a 0-a 1+a 2-a 3+a 4-a 5.② ①-②,得16(a +1)=2(a 1+a 3+a 5),即展开式中x 的奇数次幂的系数之和为a 1+a 3+a 5=8(a +1),所以8(a +1)=32,解得a =3.(2)∵T k +1=C k 5(ax 2)5-k⎝⎛⎭⎫1x k =a 5-k C k 55102k x -,∴10-52k =5,解得k =2,∴a 3C 25=-80,解得a =-2. 思维升华 求二项展开式中的特定项,一般是利用通项公式进行,化简通项公式后,令字母的指数符合要求(求常数项时,指数为零;求有理项时,指数为整数等),解出项数k +1,代回通项公式即可.(1)(x -y )(x +y )8的展开式中x 2y 7的系数为________.(用数字填写答案)(2)(x +a )10的展开式中,x 7的系数为15,则a =________.(用数字填写答案) 答案 (1)-20 (2)12解析 (1)x 2y 7=x ·(xy 7),其系数为C 78, x 2y 7=y ·(x 2y 6),其系数为-C 68,∴x 2y 7的系数为C 78-C 68=8-28=-20.(2)设通项为T k +1=C k 10x10-k a k ,令10-k =7, ∴k =3,∴x 7的系数为C 310a 3=15,∴a 3=18,∴a =12.题型二 二项式系数的和或各项系数的和的问题 例3 在(2x -3y )10的展开式中,求: (1)二项式系数的和; (2)各项系数的和;(3)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和与偶数项的二项式系数和; (4)奇数项系数和与偶数项系数和; (5)x 的奇次项系数和与x 的偶次项系数和.解 设(2x -3y )10=a 0x 10+a 1x 9y +a 2x 8y 2+…+a 10y 10,(*)各项系数的和为a 0+a 1+…+a 10,奇数项系数和为a 0+a 2+…+a 10,偶数项系数和为a 1+a 3+a 5+…+a 9,x 的奇次项系数和为a 1+a 3+a 5+…+a 9,x 的偶次项系数和为a 0+a 2+a 4+…+a 10.由于(*)是恒等式,故可用“赋值法”求出相关的系数和.(1)二项式系数的和为C 010+C 110+…+C 1010=210.(2)令x =y =1,各项系数和为(2-3)10=(-1)10=1.(3)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和为C 010+C 210+…+C 1010=29,偶数项的二项式系数和为C 110+C 310+…+C 910=29.(4)令x =y =1,得到a 0+a 1+a 2+…+a 10=1,①令x =1,y =-1(或x =-1,y =1), 得a 0-a 1+a 2-a 3+…+a 10=510,② ①+②得2(a 0+a 2+…+a 10)=1+510, ∴奇数项系数和为1+5102;①-②得2(a 1+a 3+…+a 9)=1-510, ∴偶数项系数和为1-5102.(5)x 的奇次项系数和为a 1+a 3+a 5+…+a 9=1-5102;x 的偶次项系数和为a 0+a 2+a 4+…+a 10=1+5102.思维升华 (1)“赋值法”普遍适用于恒等式,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对形如(ax +b )n ,(ax 2+bx +c )m (a ,b ∈R )的式子求其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之和,常用赋值法,只需令x =1即可;对形如(ax +by )n (a ,b ∈R )的式子求其展开式各项系数之和,只需令x =y =1即可.(2)若f (x )=a 0+a 1x +a 2x 2+…+a n x n ,则f (x )展开式中各项系数之和为f (1),奇数项系数之和为a 0+a 2+a 4+…=f (1)+f (-1)2,偶数项系数之和为a 1+a 3+a 5+…=f (1)-f (-1)2.(1)(2016·北京海淀区模拟)设m 为正整数,(x +y )2m 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的最大值为a ,(x +y )2m+1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的最大值为b ,若13a =7b ,则m 等于( )A .5B .6C .7D .8 答案 B解析 由题意得a =C m 2m ,b =C m +12m +1,∴13C m 2m =7C m +12m +1,∴13·(2m )!m !·m !=7·(2m +1)!m !·(m +1)!,∴7(2m +1)m +1=13,解得m =6,经检验符合题意,故选B.(2)若(1-2x )2 016=a 0+a 1x +a 2x 2+…+a 2 016x 2 016,则a 12+a 222+…+a 2 01622 016的结果是多少?解 当x =0时,左边=1,右边=a 0,∴a 0=1. 当x =12时,左边=0,右边=a 0+a 12+a 222+…+a 2 01622 016,∴0=1+a 12+a 222+…+a 2 01622 016.即a 12+a 222+…+a 2 01622 016=-1.题型三 二项式定理的应用例4 (1)设a ∈Z 且0≤a <13,若512 012+a 能被13整除,则a 等于( ) A .0 B .1 C .11 D .12(2)1.028的近似值是_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 答案 (1)D (2)1.172解析 (1)512 012+a =(52-1)2 012+a =C 02 012·522 012-C 12 012·522 011+…+C 2 0112 012×52·(-1)2 011+C 2 0122 012·(-1)2 012+a ,∵C 02 012·522 012-C 12 012·522 011+…+C 2 0112 012×52·(-1)2 011能被13整除且512 012+a 能被13整除, ∴C 2 0122 012·(-1)2 012+a =1+a 也能被13整除,因此a 的值为12. (2)1.028=(1+0.02)8≈C 08+C 18·0.02+C 28·0.022+C 38·0.023≈1.172. 思维升华 (1)整除问题和求近似值是二项式定理中两类常见的应用问题,整除问题中要关注展开式的最后几项,而求近似值则应关注展开式的前几项.(2)二项式定理的应用基本思路是正用或逆用二项式定理,注意选择合适的形式.(1)1-90C 110+902C 210-903C 310+…+(-1)k 90k C k 10+…+9010C 1010除以88的余数是( )A .-1B .1C .-87D .87 答案 B解析 1-90C 110+902C 210-903C 310+…+(-1)k 90k C k 10+…+9010C 1010=(1-90)10=8910=(88+1)10=8810+C 110889+…+C 91088+1,∵前10项均能被88整除,∴余数是1.(2)已知2n +2·3n +5n -a 能被25整除,求正整数a 的最小值.解 原式=4·6n +5n -a =4(5+1)n +5n -a=4(C 0n 5n +C 1n 5n -1+…+C n -2n 52+C n -1n 5+C n n )+5n -a=4(C 0n 5n +C 1n 5n -1+…+C n -2n 52)+25n +4-a ,显然正整数a 的最小值为4.14.二项展开式的系数与二项式系数典例 (1)(2016·河北武邑中学期末)若(x -3x )n 展开式的各项系数绝对值之和为1 024,则展开式中含x 项的系数为________.(2)(2017·河北邯郸一中调研)已知(x -m )7=a 0+a 1x +a 2x 2+…+a 7x 7的展开式中x 4的系数是-35,则a 1+a 2+…+a 7=________.错解展示解析 (1)(x +3x )n 展开式中,令x =1可得4n =1 024,∴n =5,∴(x -3x )n 展开式的通项T k +1=(-3)k ·C k 5·532k x -,令5-3k2=1,得k =1. 故展开式中含x 项的系数为C 15=5.(2)a 1+a 2+…+a 7=C 17+C 27+…+C 77=27-1.答案 (1)5 (2)27-1 现场纠错解析 (1)在(x +3x)n 的展开式中,令x =1,可得(x -3x )n 展开式的各项系数绝对值之和为4n =22n =1 024=210,∴n =5.故(x -3x )5展开式的通项为T k +1=(-3)k ·C k 5·532k x -,令5-3k2=1,得k =1, 故展开式中含x 项的系数为-15. (2)∵(x -m )7=a 0+a 1x +a 2x 2+…+a 7x 7, 令x =0,∴a 0=(-m )7.又∵展开式中x 4的系数是-35,∴C 37·(-m )3=-35, ∴m =1.∴a 0=(-m )7=-1.在(x -m )7=a 0+a 1x +a 2x 2+…+a 7x 7中, 令x =1,得0=-1+a 1+a 2+…+a 7,即a 1+a 2+a 3+…+a 7=1.答案 (1)-15 (2)1纠错心得 和二项展开式有关的问题,要分清所求的是展开式中项的系数还是二项式系数,是系数和还是二项式系数的和.1.在x 2(1+x )6的展开式中,含x 4项的系数为( )A .30B .20C .15D .10答案 C解析 因为(1+x )6的展开式的第k +1项为T k +1=C k 6x k ,x 2(1+x )6的展开式中含x 4的项为C 26x 4=15x 4,所以系数为15.2.(2015·湖南)已知⎝⎛⎭⎫x -a x 5的展开式中含32x 的项的系数为30,则a 等于( ) A. 3 B .- 3 C .6 D .-6 答案 D解析 ⎝⎛⎭⎫x -a x 5的展开式通项T k +1=C k 552k x -(-1)k a k ·2k x -=(-1)k a k C k 552k x -,令52-k =32,则k =1,∴T 2=-a C 1532x ,∴-a C 15=30,∴a =-6,故选D.3.(4x -2-x )6(x ∈R )展开式中的常数项是( ) A .-20B .-15C .15D .20答案 C解析 设展开式中的常数项是第k +1项,则T k +1=C k 6·(4x )6-k ·(-2-x )k =C k 6·(-1)k ·212x -2kx ·2-kx =C k 6·(-1)k ·212x -3kx ,∵12x -3kx =0恒成立,∴k =4,∴T 5=C 46·(-1)4=15. 4.(2015·湖北)已知(1+x )n 的展开式中第4项与第8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则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和为( )A .29B .210C .211D .212答案 A解析 由题意,C 3n =C 7n ,解得n =10,则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和为2n -1=29.故选A. 5.若在(x +1)4(ax -1)的展开式中,x 4的系数为15,则a 的值为( )A .-4 B.52 C .4 D.72答案 C解析 ∵(x +1)4(ax -1)=(x 4+4x 3+6x 2+4x +1)(ax -1),∴x 4的系数为4a -1=15,∴a =4.6.若(1+x )+(1+x )2+…+(1+x )n =a 0+a 1(1-x )+a 2(1-x )2+…+a n (1-x )n ,则a 0-a 1+a 2-a 3+…+(-1)n a n 等于( )A.34(3n -1) B.34(3n -2) C.32(3n -2) D.32(3n -1) 答案 D解析 在展开式中,令x =2,得3+32+33+…+3n =a 0-a 1+a 2-a 3+…+(-1)n a n ,即a 0-a 1+a 2-a 3+…+(-1)na n =3(1-3n )1-3 =32(3n -1). 7.若(x +a )2(1x-1)5的展开式中常数项为-1,则a 的值为( ) A .1B .9C .-1或-9D .1或9答案 D解析 由于(x +a )2=x 2+2ax +a 2,而(1x-1)5的展开式通项为T k +1=(-1)k C k 5·x k -5,其中k =0,1,2,…,5.于是(1x-1)5的展开式中x -2的系数为(-1)3C 35=-10,x -1项的系数为(-1)4C 45=5,常数项为-1,因此(x +a )2(1x-1)5的展开式中常数项为1×(-10)+2a ×5+a 2×(-1)=-a 2+10a -10,依题意-a 2+10a -10=-1,解得a 2-10a +9=0,即a =1或a =9.8.(2016·北京)在(1-2x )6的展开式中,x 2的系数为________.(用数字作答)答案 60解析 展开式的通项T k +1=C k 6·16-k ·(-2x )k =C k 6(-2)k ·x k .令k =2,得T 3=C 26·4x 2=60x 2,即x 2的系数为60.9.(2016·天津)⎝⎛⎭⎫x 2-1x 8的展开式中x 7的系数为________.(用数字作答) 答案 -56解析 ⎝⎛⎭⎫x 2-1x 8的通项T k +1=C k 8(x 2)8-k ⎝⎛⎭⎫-1x k =(-1)k C k 8x 16-3k ,当16-3k =7时,k =3,则x 7的系数为(-1)3C 38=-56.10.(2016·嘉兴市高三上学期基础测试)在(2-x )6的展开式中,含x 3的二项式系数为________,系数为________.(均用数字作答)答案 20 -160解析 (2-x )6展开式的通项T k +1=C k 626-k (-x )k , 令k =3,∴含x 3的二项式系数为C 36=20,系数为C 36×23×(-1)3=-160.11.若将函数f (x )=x 5表示为f (x )=a 0+a 1(1+x )+a 2(1+x )2+…+a 5(1+x )5,其中a 0,a 1,a 2,…,a 5为实数,则a 3=________.答案 10解析 f (x )=x 5=(1+x -1)5,它的通项为T k +1=C k 5(1+x )5-k ·(-1)k , T 3=C 25(1+x )3(-1)2=10(1+x )3,∴a 3=10.12.已知(1-2x )7=a 0+a 1x +a 2x 2+…+a 7x 7.求:(1)a 1+a 2+…+a 7;(2)a 1+a 3+a 5+a 7;(3)a 0+a 2+a 4+a 6;(4)|a 0|+|a 1|+|a 2|+…+|a 7|.解 令x =1,则a 0+a 1+a 2+a 3+a 4+a 5+a 6+a 7 =-1.①令x =-1,则a 0-a 1+a 2-a 3+a 4-a 5+a 6-a 7=37.②(1)∵a 0=C 07=1,∴a 1+a 2+a 3+…+a 7=-2.(2)(①-②)÷2,得a 1+a 3+a 5+a 7=-1-372=-1 094.(3)(①+②)÷2,得a 0+a 2+a 4+a 6=-1+372=1 093. (4)方法一 ∵(1-2x )7展开式中,a 0、a 2、a 4、a 6大于零,而a 1、a 3、a 5、a 7小于零, ∴|a 0|+|a 1|+|a 2|+…+|a 7|=(a 0+a 2+a 4+a 6)-(a 1+a 3+a 5+a 7)=1 093-(-1 094)=2 187. 方法二 |a 0|+|a 1|+|a 2|+…+|a 7|,即(1+2x )7展开式中各项的系数和,令x =1, ∴|a 0|+|a 1|+|a 2|+…+|a 7|=37=2 187.13.求证:1+2+22+…+25n -1(n ∈N *)能被31整除. 证明 ∵1+2+22+…+25n -1=25n -12-1=25n -1=32n -1=(31+1)n -1=C 0n ×31n +C 1n ×31n -1+…+C n -1n ×31+C n n -1 =31(C 0n ×31n -1+C 1n ×31n -2+…+C n -1n ), 显然C 0n ×31n -1+C 1n ×31n -2+…+C n -1n 为整数, ∴原式能被31整除.*14.若(x)n 展开式中前三项的系数成等差数列,求:(1)展开式中所有x 的有理项;(2)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解 易求得展开式前三项的系数为1,12C 1n ,14C 2n . 据题意得2×12C 1n =1+14C 2n⇒n =8.(1)设展开式中的有理项为T k +1,由T k +1=C k 8(x )8-k)k =(12)k C k 81634kx -,∴k 为4的倍数,又0≤k ≤8,∴k =0,4,8.故有理项为T 1=(12)0C 0816304x -⨯=x 4, T 5=(12)4C 4816344x -⨯=358x , T 9=(12)8C 8816384x -⨯=1256x 2. (2)设展开式中T k +1项的系数最大, 则⎩⎨⎧ (12)k C k 8≥(12)k +1C k +18,(12)k C k 8≥(12)k -1C k -18⇒k =2或k =3.故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为T 3=(12)2C 2816324x -⨯=752x , T 4=(12)3C 3816334x -⨯=774x .。
1.排列与组合的概念2.排列数与组合数(1)排列数的定义: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不同排列的个数叫作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用A m n表示.(2)组合数的定义: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不同组合的个数,叫作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C m n表示.3.排列数、组合数的公式及性质【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所有元素完全相同的两个排列为相同排列.( × ) (2)一个组合中取出的元素讲究元素的先后顺序.( × ) (3)两个组合相同的充要条件是其中的元素完全相同.( √ ) (4)(n +1)!-n !=n ·n !.( √ )(5)A m n =n A m -1n -1.( √ )(6)k C k n =n C k -1n -1.( √ )1.(2016·四川)用数字1,2,3,4,5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其中奇数的个数为( ) A .24 B .48 C .60 D .72答案 D解析 由题可知,五位数要为奇数,则个位数只能是1,3,5;分为两步:先从1,3,5三个数中选一个作为个位数有C13种情况,再将剩下的4个数字排列得到A44种情况,则满足条件的五位数有C13·A44=72(个).故选D.2.6把椅子摆成一排,3人随机就座,任何两人不相邻的坐法种数为()A.144 B.120 C.72 D.24答案 D解析“插空法”,先排3个空位,形成4个空隙供3人选择就座,因此任何两人不相邻的坐法种数为A34=4×3×2=24.3.(教材改编)用数字1,2,3,4,5组成的无重复数字的四位数,其中偶数的个数为()A.8 B.24 C.48 D.120答案 C解析末位数字排法有A12种,其他位置排法有A34种,共有A12A34=48(种).4.某班级要从4名男生、2名女生中选派4人参加某次社区服务,如果要求至少有1名女生,那么不同的选派方案有________种.答案14解析分两类:①有1名女生:C12C34=8.②有2名女生:C22C24=6.∴不同的选派方案有8+6=14(种).题型一排列问题例1(1)3名男生,4名女生,选其中5人排成一排,则有________种不同的排法.(2)六个人从左至右排成一行,最左端只能排甲或乙,最右端不能排甲,则不同的排法共有________种.答案(1)2 520(2)216解析(1)问题即为从7个元素中选出5个全排列,有A57=2 520(种)排法.(2)当最左端排甲时,不同的排法共有A55种;当最左端排乙时,甲只能排在中间四个位置之一,则不同的排法共有C14A44种.故不同的排法共有A55+C14A44=120+96=216(种).引申探究1.本例(1)中若将条件“选其中5人排成一排”改为“排成前后两排,前排3人,后排4人”,其他条件不变,则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解前排3人,后排4人,相当于排成一排,共有A77=5 040(种)排法.2.本例(1)中若将条件“选其中5人排成一排”改为“全体站成一排,男、女各站在一起”,其他条件不变,则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解相邻问题(捆绑法):男生必须站在一起,是男生的全排列,有A33种排法;女生必须站在一起,是女生的全排列,有A44种排法;全体男生、女生各视为一个元素,有A22种排法.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共有A33·A44·A22=288(种)排法.3.本例(1)中若将条件“选其中5人排成一排”改为“全体站成一排,男生不能站在一起”,其他条件不变,则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解不相邻问题(插空法):先安排女生共有A44种排法,男生在4个女生隔成的5个空中安排共有A35种排法,故共有A44·A35=1 440(种)排法.4.本例(1)中若将条件“选其中5人排成一排”改为“全体站成一排,甲不站排头也不站排尾”,其他条件不变,则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解先安排甲,从除去排头和排尾的5个位置中安排甲,有A15=5(种)排法;再安排其他人,有A66=720(种)排法.所以共有A15·A66=3 600(种)排法.思维升华排列应用问题的分类与解法(1)对于有限制条件的排列问题,分析问题时有位置分析法、元素分析法,在实际进行排列时一般采用特殊元素优先原则,即先安排有限制条件的元素或有限制条件的位置,对于分类过多的问题可以采用间接法.(2)对相邻问题采用捆绑法、不相邻问题采用插空法、定序问题采用倍缩法是解决有限制条件的排列问题的常用方法.由0,1,2,3,4,5这六个数字组成的无重复数字的自然数.求:(1)有多少个含2,3,但它们不相邻的五位数?(2)有多少个含数字1,2,3,且必须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六位数?解(1)先不考虑0是否在首位,0,1,4,5先排三个位置,则有A34个,2,3去排四个空档,有A24个,即有A34A24个;而0在首位时,有A23A23个,即有A34A24-A23A23=252(个)含有2,3,但它们不相邻的五位数.(2)在六个位置先排0,4,5,先不考虑0是否在首位,则有A36个,去掉0在首位,即有A36-A25个,0,4,5三个元素排在六个位置上留下了三个空位,1,2,3必须由大到小进入相应位置,并不能自由排列,所以有A36-A25=100(个)六位数.题型二组合问题例2(1)若从1,2,3,…,9这9个整数中同时取4个不同的数,其和为偶数,则不同的取法的种数是()A.60 B.63C.65 D.66(2)要从12人中选出5人去参加一项活动,A,B,C三人必须入选,则有________种不同选法.答案(1)D(2)36解析(1)因为1,2,3,…,9中共有4个不同的偶数和5个不同的奇数,要使和为偶数,则4个数全为奇数或全为偶数或2个奇数和2个偶数,故有C45+C44+C25C24=66(种)不同的取法.(2)只需从A,B,C之外的9人中选择2人,即有C29=36(种)不同的选法.引申探究1.本例(2)中若将条件“A,B,C三人必须入选”改为“A,B,C三人都不能入选”,其他条件不变,则不同的选法有多少种?解由A,B,C三人都不能入选只需从余下9人中选择5人,即有C59=C49=126(种)不同的选法.2.本例(2)中若将条件“A,B,C三人必须入选”改为“A,B,C三人只有一人入选”,其他条件不变,则不同的选法有多少种?解可分两步,先从A,B,C三人中选出1人,有C13种选法,再从余下的9人中选4人,有C49种选法,所以共有C13×C49=378(种)不同的选法.3.本例(2)中若将条件“A,B,C三人必须入选”改为“A,B,C三人至少一人入选”,其他条件不变,则不同的选法有多少种?解可考虑间接法,从12人中选5人共有C512种,再减去A,B,C三人都不入选的情况C59种,共有C512-C59=666(种)不同的选法.思维升华组合问题常有以下两类题型变化(1)“含有”或“不含有”某些元素的组合题型:“含”,则先将这些元素取出,再由另外元素补足;“不含”,则先将这些元素剔除,再从剩下的元素中去选取.(2)“至少”或“至多”含有几个元素的组合题型:解这类题必须十分重视“至少”与“至多”这两个关键词的含义,谨防重复与漏解.用直接法和间接法都可以求解,通常用直接法分类复杂时,考虑逆向思维,用间接法处理.某市工商局对35种商品进行抽样检查,已知其中有15种假货.现从35种商品中选取3种.(1)其中某一种假货必须在内,不同的取法有多少种?(2)其中某一种假货不能在内,不同的取法有多少种?(3)恰有2种假货在内,不同的取法有多少种?(4)至少有2种假货在内,不同的取法有多少种?(5)至多有2种假货在内,不同的取法有多少种?解(1)从余下的34种商品中,选取2种有C234=561(种),∴某一种假货必须在内的不同取法有561种.(2)从34种可选商品中,选取3种,有C334种或者C335-C234=C334=5 984(种).∴某一种假货不能在内的不同取法有5 984种.(3)从20种真货中选取1件,从15种假货中选取2件有C120C215=2 100(种).∴恰有2种假货在内的不同的取法有2 100种.(4)选取2件假货有C120C215种,选取3件假货有C315种,共有选取方式C120C215+C315=2 100+455=2 555(种).∴至少有2种假货在内的不同的取法有2 555种.(5)选取3件的总数为C335,因此共有选取方式C335-C315=6 545-455=6 090(种).∴至多有2种假货在内的不同的取法有6 090种.题型三排列与组合问题的综合应用命题点1相邻问题例3(2016·济南模拟)一排9个座位坐了3个三口之家,若每家人坐在一起,则不同的坐法种数为()A.3×3! B.3×(3!)3C.(3!)4D.9!答案 C解析把一家三口看作一个排列,然后再排列这3家,所以有(3!)4种坐法.命题点2相间问题例4某次联欢会要安排3个歌舞类节目,2个小品类节目和1个相声类节目的演出顺序,则同类节目不相邻的排法种数是________.答案120解析先安排小品节目和相声节目,然后让歌舞节目去插空.安排小品节目和相声节目的顺序有三种:“小品1,小品2,相声”,“小品1,相声,小品2”和“相声,小品1,小品2”.对于第一种情况,形式为“□小品1歌舞1小品2□相声□”,有A22C13A23=36(种)安排方法;同理,第三种情况也有36种安排方法,对于第二种情况,三个节目形成4个空,其形式为“□小品1□相声□小品2□”,有A22A34=48(种)安排方法.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知共有36+36+48=120(种)安排方法.命题点3特殊元素(位置)问题例5(2016·郑州检测)从1,2,3,4,5这五个数字中任取3个组成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当三个数字中有2和3时,2需排在3的前面(不一定相邻),这样的三位数有________个.答案 51解析 分三类:第一类,没有2,3,由其他三个数字组成三位数,有A 33=6(个);第二类,只有2或3其中的一个,需从1,4,5中选两个数字组成三位数,有2C 23A 33=36(个);第三类,2,3均有,再从1,4,5中选一个,因为2需排在3的前面,所以可组成12C 13A 33=9(个). 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知这样的三位数共有51个.思维升华 排列与组合综合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1)相邻问题捆绑法.在特定条件下,将几个相关元素视为一个元素来考虑,待整个问题排好之后,再考虑它们“内部”的排列.(2)相间问题插空法.先把一般元素排好,然后把特定元素插在它们之间或两端的空当中,它与捆绑法有同等作用.(3)特殊元素(位置)优先安排法.优先考虑问题中的特殊元素或位置,然后再排列其他一般元素或位置.(4)多元问题分类法.将符合条件的排列分为几类,而每一类的排列数较易求出,然后根据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求出排列总数.(1)(2016·山西四校联考三)有5名优秀毕业生到母校的3个班去做学习经验交流,则每个班至少去一名的不同分派方法种数为( ) A .150 B .180 C .200D .280(2)将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分别保送到北大、上海交大和浙大3所大学,若每所大学至少保送1人,甲不能被保送到北大,则不同的保送方案共有( )A .150种B .114种C .100种D .72种答案 (1)A (2)C解析 (1)分两类:一类,3个班分派的毕业生人数分别为2,2,1,则有C 25C 23A 22·A 33=90(种)分派方法;另一类,3个班分派的毕业生人数分别为1,1,3,则有C 35·A 33=60(种)分派方法,所以不同分派方法种数为90+60=150,故选A.(2)先将五人分成三组,因为要求每组至少一人,所以可选择的只有2,2,1或者3,1,1,所以共有C 25C 23C 112+C 35C 12C 112=25(种)分组方法.因为甲不能被保送到北大,所以有甲的那组只有上海交大和浙大两个选择,剩下的两组无限制,一共有4种方法,所以不同的保送方案共有25×4=100(种).13.排列、组合问题典例 有20个零件,其中16个一等品,4个二等品,若从20个零件中任意取3个,那么至少有1个一等品的不同取法有________种. 错解展示解析 先从一等品中取1个,有C 116种取法;再从余下的19个零件中任取2个,有C 219种不同取法,共有C 116×C 219=2 736(种)不同取法.答案 2 736 现场纠错解析 方法一 将“至少有1个是一等品的不同取法”分三类:“恰有1个一等品”,“恰有2个一等品”,“恰有3个一等品”,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知有C 116C 24+C 216C 14+C 316=1136(种).方法二考虑其对立事件“3个都是二等品”,用间接法:C320-C34=1 136(种).答案 1 136纠错心得(1)解排列、组合问题的基本原则:特殊优先,先分组再分解,先取后排;较复杂问题可采用间接法,转化为求它的对立事件.(2)解题时要细心、周全,做到不重不漏.1.两家夫妇各带一个小孩一起到动物园游玩,购票后排队依次入园,为安全起见,首尾一定要排两位爸爸,另外,两个小孩一定要排在一起,则这6人的入园顺序排法种数为() A.48 B.36 C.24 D.12答案 C解析(捆绑法)爸爸排法有A22种,两个小孩排在一起故看成一体,有A22种排法,妈妈和孩子共有A33种排法,∴排法种数共有A22A22A33=24(种).故选C.2.(2017·黄山月考)某小区有排成一排的7个车位,现有3辆不同型号的车需要停放,如果要求剩余的4个车位连在一起,那么不同的停放方法的种数为()A.16 B.18 C.24 D.32答案 C解析将四个车位捆绑在一起,看成一个元素,先排3辆不同型号的车,在三个车位上任意排列,有A33=6(种)排法,再将捆绑在一起的四个车位插入4个空档中,有4种方法,故共有4×6=24(种)方法.3.在航天员进行的一项太空实验中,要先后实施6个程序,其中程序A 只能出现在第一或最后一步,程序B 和C 在实施时必须相邻,问实验顺序的编排方法共有( ) A .34种 B .48种 C .96种 D .144种答案 C解析 程序A 有A 12=2(种)结果,将程序B 和C 看作一个元素与除A 外的3个元素排列有A 22A 44=48(种),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知实验编排共有2×48=96(种)方法.4.将A ,B ,C ,D ,E 排成一列,要求A ,B ,C 在排列中顺序为“A ,B ,C ”或“C ,B ,A ”(可以不相邻),这样的排列数有( ) A .12种 B .20种 C .40种 D .60种答案 C解析 (消序法)五个元素没有限制全排列为A 55,由于要求A ,B ,C 的次序一定(按A ,B ,C 或C ,B ,A ), 故除以这三个元素的全排列A 33, 可得A 55A 33×2=40(种).5.(2016·长沙模拟)某校高二年级共有6个班级,现从外地转入4名学生,要安排到该年级的两个班级且每班安排2名,则不同的安排方案种数为( )A .A 26C 24B.12A 26C 24 C .A 26A 24D .2A 26答案 B解析 方法一 将4人平均分成两组有12C 24种方法,将此两组分配到6个班级中的2个班有A 26种.所以不同的安排方法有12C 24A 26(种). 方法二 先从6个班级中选2个班级有C 26种不同方法,然后安排学生有C 24C 22种,故有C 26C 24C 22=12A 26C 24(种). 6.(2016·汉中质检)从正方体六个面的对角线中任取两条作为一对,其中所成的角为60°的共有( ) A .24对B .30对C .48对D .60对答案 C解析 正方体中共有12条面对角线,任取两条作为一对共有C 212=66(对),12条对角线中的两条所构成的关系有平行、垂直、成60°角.相对两面上的4条对角线组成的C 24=6(对)组合中,平行有2对,垂直有4对,所以所有的平行和垂直共有3C 24=18(对).所以成60°角的有C 212-3C 24=66-18=48(对).7.(2016·杭州余杭区期末)现有5名教师要带3个兴趣小组外出学习考察,要求每个兴趣小组的带队教师至多2人,但其中甲教师和乙教师均不能单独带队,则不同的带队方案有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 答案 54解析 第一类,把甲、乙看作一个复合元素,另外3人分成两组,再分配到3个小组中,有C 23A 33=18(种);第二类,先把另外的3人分配到3个小组,再把甲、乙分配到其中2个小组,有A 33A 23=36(种).根据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可得,共有36+18=54(种).8.(2016·福州质检)在8张奖券中有一、二、三等奖各1张,其余5张无奖.将这8张奖券分配给4个人,每人2张,不同的获奖情况有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答案60解析分两类:第一类:3张中奖奖券分给3个人,共A34种分法;第二类:3张中奖奖券分给2个人相当于把3张中奖奖券分两组再分给4人中的2人,共有C23A24种分法.总获奖情况共有A34+C23A24=60(种).9.(2016·宁夏、海南模拟)某校安排5个班到4个工厂进行社会实践,每个班去一个工厂,每个工厂至少安排一个班,则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答案240解析由题意可知,有一个工厂安排2个班,另外三个工厂每厂一个班,则共有C14·C25·A33=240种安排方法.10.若把英语单词“good”的字母顺序写错了,则可能出现的错误方法共有________种.答案11解析把g、o、o、d 4个字母排一列,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排g和d,共有A24种排法;第二步:排两个o.共一种排法,所以总的排法种数为A24=12.其中正确的有一种,所以错误的共有A24-1=12-1=11(种).11.将A,B,C,D,E,F六个字母排成一排,且A,B均在C的同侧,则不同的排法共有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答案480解析从左往右看,若C排在第1位,共有A55=120(种)排法;若C排在第2位,A和B有C右边的4个位置可以选,共有A24·A33=72(种)排法;若C排在第3位,则A,B可排C的左侧或右侧,共有A22·A33+A23·A33=48(种)排法;若C排在第4,5,6位时,其排法数与排在第3,2,1位相同,故共有2×(120+72+48)=480(种)排法.12.(2016·杭州第二中学月考)2016年某通讯公司推出一组手机卡号码,卡号的前七位数字固定,后四位数从“0000”到“9999”共10 000个号码中选择.公司规定:凡卡号的后四位恰带有两个数字“6”或恰带有两个数字“8”的一律作为“金猴卡”,享受一定优惠政策.如后四位数为“2663”,“8685”为“金猴卡”,求这组号码中“金猴卡”的张数.解①当后四位数恰有2个6时,“金猴卡”共有C24×9×9=486(张);②当后四位数恰有2个8时,“金猴卡”也共有C24×9×9=486(张).但这两种情况都包含了后四位数是由2个6和2个8组成的这种情况,所以要减掉C24=6,即“金猴卡”共有486×2-6=966(张).13.有9名学生,其中2名会下象棋但不会下围棋,3名会下围棋但不会下象棋,4名既会下围棋又会下象棋.现在要从这9名学生中选出2名学生,一名参加象棋比赛,另一名参加围棋比赛,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派方法?解设2名会下象棋但不会下围棋的同学组成集合A,3名会下围棋但不会下象棋的同学组成集合B,4名既会下围棋又会下象棋的同学组成集合C,则选派2名参赛同学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4类:第一类:A中选1人参加象棋比赛,B中选1人参加围棋比赛,方法数为C12·C13=6(种);第二类:C中选1人参加象棋比赛,B中选1人参加围棋比赛,方法数为C14·C13=12(种);第三类:C中选1人参加围棋比赛,A中选1人参加象棋比赛,方法数为C14·C12=8(种);第四类:C中选2人分别参加两项比赛,方法数为A24=12(种).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知不同的选派方法共有6+12+8+12=38(种).*14.(2016·河南洛阳三模)设三位数n=abc,若以a,b,c为三条边的长可以构成一个等腰(含等边)三角形,则这样的三位数n有多少个?解a,b,c要能构成三角形的边长,显然均不为0,即a,b,c∈{1,2,3,…,9}.①若构成等边三角形,设这样的三位数的个数为n1,由于三位数中三个数字都相同,所以n1=C19=9;②若构成等腰(非等边)三角形,设这样的三位数的个数为n2,由于三位数中只有2个不同数字,设为a,b,注意到三角形腰与底可以互换,所以可取的数组(a,b)共有2C29组,但当大数为底时,设a>b,必须满足b<a<2b,此时,不能构成三角形的数字是共20种情况.同时,每个数组(a,b)中的两个数字填上三个数位,有C23种情况,故n2=C23(2C29-20)=156.综上,n=n1+n2=165.。
§10.1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1.分类计数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事,有n类方式,在第1类方式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式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方式中有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 n 种不同的方法.2.分步计数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1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 n种不同的方法.3.分类和分步的区别,关键是看事件能否一步完成,事件一步完成了就是分类;必须要连续若干步才能完成的则是分步.分类要用分类计数原理将种数相加;分步要用分步计数原理,将种数相乘.概念方法微思考1.在解题过程中如何判定是用分类计数原理还是分步计数原理?提示如果已知的每类办法中的每一种方法都能完成这件事,应该用分类计数原理;如果每类办法中的每一种方法只能完成事件的一部分,就用分步计数原理.2.两种原理解题策略有哪些?提示①明白要完成的事情是什么;②分清完成该事情是分类完成还是分步完成,“类”间互相独立,“步”间互相联系;③有无特殊条件的限制;④检验是否有重复或遗漏.题组一思考辨析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在分类计数原理中,两类不同方案中的方法可以相同.(×)(2)在分类计数原理中,每类方案中的方法都能直接完成这件事.(√)(3)在分步计数原理中,每个步骤中完成这个步骤的方法是各不相同的.(√)(4)在分步计数原理中,事情是分两步完成的,其中任何一个单独的步骤都能完成这件事.(×)题组二教材改编2.已知集合M={1,-2,3},N={-4,5,6,-7},从M,N这两个集合中各选一个元素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纵坐标,则这样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可表示第一、第二象限内不同的点的个数是()A.12B.8C.6D.4答案 C解析分两步:第一步先确定横坐标,有3种情况,第二步再确定纵坐标,有2种情况,因此第一、二象限内不同点的个数是3×2=6,故选C.3.(2020·山东模拟)某元宵灯谜竞猜节目,有6名守擂选手和6名复活选手,从复活选手中挑选1名选手为攻擂者,从守擂选手中挑选1名选手为守擂者,则攻擂者、守擂者的不同构成方式共有__________种.答案36解析从6名守擂选手中选1名,选法有C16=6(种);复活选手中挑选1名选手,选法有C16=6(种).由分步计数原理,不同的构成方式共有6×6=36(种).4.书架的第1层放有4本不同的计算机书,第2层放有3本不同的文艺书,第3层放有2本不同的体育书.从书架中任取1本书,则不同取法的种数为________.答案9解析分三类:第一类,从第1层取一本书有4种,第二类,从第2层取一本书有3种,第三类,从第3层取一本书有2种.共有4+3+2=9(种).题组三易错自纠5.从0,2中选一个数字,从1,3,5中选两个数字,组成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其中奇数的个数为()A.24B.18C.12D.6答案 B解析分两类情况讨论:第1类,奇偶奇,个位有3种选择,十位有2种选择,百位有2种选择,共有3×2×2=12(个)奇数;第2类,偶奇奇,个位有3种选择,十位有2种选择,百位有1种选择,共有3×2×1=6(个)奇数.根据分类计数原理知,共有12+6=18(个)奇数.6.某人有3个电子邮箱,他要发5封不同的电子邮件,则不同的发送方法有________种.答案243解析因为每个邮件选择发的方式有3种不同的情况.所以要发5个电子邮件,发送的方法有3×3×3×3×3=35=243(种).分类计数原理1.满足a,b∈{-1,0,1,2},且关于x的方程ax2+2x+b=0有实数解的有序数对(a,b)的个数为()A.14B.13C.12D.10答案 B解析方程ax2+2x+b=0有实数解的情况应分类讨论.①当a=0时,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2x +b=0,不论b取何值,方程一定有解.此时b的取值有4个,故此时有4个有序数对.②当a≠0时,需要Δ=4-4ab≥0,即ab≤1.显然有3个有序数对不满足题意,分别为(1,2),(2,1),(2,2).a≠0时,(a,b)共有3×4=12(个)实数对,故a≠0时满足条件的实数对有12-3=9(个),所以答案应为4+9=13.2.如果一个三位正整数如“a1a2a3”满足a1<a2,且a2>a3,则称这样的三位数为凸数(如120,343,275等),那么所有凸数的个数为()A.240B.204C.729D.920答案 A解析若a2=2,则百位数字只能选1,个位数字可选1或0,“凸数”为120与121,共2个.若a2=3,则百位数字有两种选择,个位数字有三种选择,则“凸数”有2×3=6(个).若a2=4,满足条件的“凸数”有3×4=12(个),…,若a2=9,满足条件的“凸数”有8×9=72(个).所以所有凸数有2+6+12+20+30+42+56+72=240(个).3.如果把个位数是1,且恰有3个数字相同的四位数叫做“好数”,那么在由1,2,3,4四个数字组成的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中,“好数”共有________个.答案12解析当组成的数字有三个1,三个2,三个3,三个4时共有4种情况.当有三个1时:2111,3111,4111,1211,1311,1411,1121,1131,1141,有9种,当有三个2,3,4时:2221,3331,4441,有3种,根据分类计数原理可知,共有12种结果.思维升华分类标准是运用分类计数原理的难点所在,应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关键元素,关键位置.(1)根据题目特点恰当选择一个分类标准.(2)分类时应注意完成这件事情的任何一种方法必须属于某一类,并且分别属于不同种类的两种方法是不同的方法,不能重复.(3)分类时除了不能交叉重复外,还不能有遗漏.分步计数原理例1(1)如图,小明从街道的E处出发,先到F处与小红会合,再一起到位于G处的老年公寓参加志愿者活动,则小明到老年公寓可以选择的最短路径条数为()A.24B.18C.12D.9答案 B解析从E点到F点的最短路径有6条,从F点到G点的最短路径有3条,所以从E点到G点的最短路径有6×3=18(条),故选B.(2)有六名同学报名参加三个智力项目,每项限报一人,且每人至多参加一项,则共有________种不同的报名方法.答案120解析每项限报一人,且每人至多参加一项,因此可由项目选人,第一个项目有6种选法,第二个项目有5种选法,第三个项目有4种选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可得不同的报名方法共有6×5×4=120(种).本例(2)中若将条件“每项限报一人,且每人至多参加一项”改为“每人恰好参加一项,每项人数不限”,则有多少种不同的报名方法?解每人都可以从这三个比赛项目中选报一项,各有3种不同的报名方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可得不同的报名方法共有36=729(种).本例(2)中若将条件“每项限报一人,且每人至多参加一项”改为“每项限报一人,但每人参加的项目不限”,则有多少种不同的报名方法?解每人参加的项目不限,因此每一个项目都可以从这六人中选出一人参赛,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可得不同的报名方法共有63=216(种).思维升华(1)利用分步计数原理解决问题要按事件发生的过程合理分步,即分步是有先后顺序的,并且分步必须满足:完成一件事的各个步骤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各个步骤都完成了,才算完成这件事.(2)分步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步骤互相独立,互不干扰;二是步与步之间确保连续,逐步完成. 跟踪训练1(1)(2020·洛阳联考)2019年牡丹花会期间,5名志愿者被分配到我市3个博物馆为外地游客提供服务,其中甲博物馆分配1人,另2个博物馆各分配2人,则不同的分配方法共有()A.15种B.30种C.90种D.180种答案 B解析分两步完成:第一步,选1人到甲博物馆,有5种分配方法;第二步,将余下的4人各分配2人到另2个博物馆,有6种分配方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可得,不同的分配方法共有5×6=30(种).(2)已知a∈{1,2,3},b∈{4,5,6,7},则方程(x-a)2+(y-b)2=4可表示不同的圆的个数为()A.7B.9C.12D.16答案 C解析得到圆的方程分两步:第一步:确定a有3种选法;第二步:确定b有4种选法,由分步计数原理知,共有3×4=12(个).两个计数原理的综合应用例2(1)现有5种不同颜色的染料,要对如图所示的四个不同区域进行涂色,要求有公共边的两个区域不能使用同一种颜色,则不同的涂色方法的种数是()A.120B.140C.240D.260答案 D解析由题意,先涂A处共有5种涂法,再涂B处有4种涂法,然后涂C处,若C处与A处所涂颜色相同,则C处共有1种涂法,D处有4种涂法;若C处与A处所涂颜色不同,到C处有3种涂法,D处有3种涂法,由此可得不同的涂色方法有5×4×(1×4+3×3)=260(种).故选D. (2)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某校国学社团周末开展“六艺”课程讲座活动,一天连排六节,每艺一节,排课有如下要求:“射”不能排在第一,“数”不能排在最后,则“六艺”讲座不同的排课顺序共有________种.答案504解析 根据题意,分2种情况讨论:①“数”排在第一,将剩下的“五艺”全排列,安排在剩下的5节,有A 55=120(种)情况.②“数”不排在第一,则“数”的排法有4种,“射”的排法有4种,将剩下的“四艺”全排列,安排在剩下的4节,有A 44=24(种)情况,则此时有4×4×24=384(种)情况.则一共有120+384=504(种)排课顺序.(3)用0,1,2,3,4,5,6这7个数字可以组成________个无重复数字的四位偶数.(用数字作答) 答案 420解析 要完成的“一件事”为“组成无重复数字的四位偶数”,所以千位数字不能为0,个位数字必须是偶数,且组成的四位数中四个数字不重复,因此应先分类,再分步.①第1类,当千位数字为奇数,即取1,3,5中的任意一个时,个位数字可取0,2,4,6中的任意一个,百位数字不能取与这两个数字重复的数字,十位数字不能取与这三个数字重复的数字. 根据分步计数原理,有3×4×5×4=240(种)取法.②第2类,当千位数字为偶数,即取2,4,6中的任意一个时,个位数字可以取除首位数字的任意一个偶数数字,百位数字不能取与这两个数字重复的数字,十位数字不能取与这三个数字重复的数字.根据分步计数原理,有3×3×5×4=180(种)取法.③根据分类计数原理,共可以组成240+180=420(个)无重复数字的四位偶数.思维升华 利用两个计数原理解决应用问题的一般思路(1)弄清完成一件事是做什么.(2)确定是先分类后分步,还是先分步后分类.(3)弄清分步、分类的标准是什么.(4)利用两个计数原理求解.跟踪训练2 (1)(2020·郑州质检)将数字“124467”重新排列后得到不同的偶数的个数为( )A.72B.120C.192D.240答案 D解析 将数字“124467”重新排列后所得数字为偶数,则末位数应为偶数,(1)若末位数字为2,因为含有2个4,所以有5×4×3×2×12=60(种)情况;(2)若末位数字为6,同理有60种情况;(3)若末位数字为4,因为有两个相同数字4,所以共有5×4×3×2×1=120(种)情况.综上,共有60+60+120=240(种)情况.(2)从正方体六个面的对角线中任取两条作为一对,其中所成的角为60°的共有( )A.24对B.30对C.48对D.60对答案 C解析 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与面对角线AC 成60°角的面对角线有B 1C ,BC 1,A 1D ,AD 1,AB 1,A 1B ,D 1C ,DC 1,共8条,同理与DB 成60°角的面对角线也有8条.因此一个面上的2条面对角线与其相邻的4个面上的8条对角线共组成16对.又正方体共有6个面,所以共有16×6=96(对).又因为每对被计算了2次,因此成60°的面对角线有12×96=48(对).1.有不同的语文书9本,不同的数学书7本,不同的英语书5本,从中选出不属于同一学科的书2本,则不同的选法有()A.21种B.315种C.143种D.153种答案 C解析可分三类:一类:语文、数字各1本,共有9×7=63(种);二类:语文、英语各1本,共有9×5=45(种);三类:数字、英语各1本,共有7×5=35(种),∴共有63+45+35=143(种)不同选法.2.(2020·南京质检)三个人踢毽子,互相传递,每人每次只能踢一下,由甲开始踢,经过4次传递后,毽子又被踢回给甲,则不同的传递方式共有()A.4种B.6种C.10种D.16种答案 B解析分两类:甲第一次踢给乙时,满足条件的有3种传递方式(如图),同理,甲先传给丙时,满足条件的也有3种传递方式. 由分类计数原理可知,共有3+3=6(种)传递方式.3.十字路口来往的车辆,如果不允许回头,则行车路线共有( ) A.24种 B.16种 C.12种 D.10种 答案 C解析 根据题意,车的行驶路线起点有4种,行驶方向有3种,所以行车路线共有4×3=12(种),故选C.4.若a ∈{1,2,3,4},b ∈{1,2,3,4},则y =ba x 表示不同直线的条数为( )A.8B.11C.14D.16 答案 B解析 若使ba 表示不同的实数,则当a =1时,b =1,2,3,4;当a =2时,b =1,3;当a =3时,b =1,2,4;当a =4时,b =1,3.故y =bax 表示的不同直线的条数共有4+2+3+2=11.5.从2,3,4,5,6,7,8,9这8个数中任取2个不同的数分别作为一个对数的底数和真数,则可以组成不同对数值的个数为( ) A.56 B.54 C.53 D.52 答案 D解析 在8个数中任取2个不同的数共有8×7=56(个)对数值;但在这56个数值中,log 24=log 39,log 42=log 93,log 23=log 49,log 32=log 94,即满足条件的对数值共有56-4=52(个). 6.(2020·石家庄模拟)将“福”“禄”“寿”填入到如图所示的4×4小方格中,每格内只填入一个汉字,且任意的两个汉字既不同行也不同列,则不同的填写方法有( )A.288种B.144种C.576种D.96种答案 C解析依题意可分为以下3步:(1)先从16个格子中任选一格放入第一个汉字,有16种方法;(2)任意的两个汉字既不同行也不同列,第二个汉字只有9个格子可以放,有9种方法;(3)第三个汉字只有4个格子可以放,有4种方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可得不同的填写方法有16×9×4=576(种).7.(2020·安阳模拟)如图为我国数学家赵爽(约3世纪初)在为《周髀算经》作注时验证勾股定理的示意图,现在提供5种颜色给其中5个小区域涂色,规定每个区域只涂一种颜色,相邻区域颜色不相同,则不同的涂色方案共有()A.120种B.260种C.340种D.420种答案 D解析由题意可知上下两块区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则共有5×4×3×1×3+5×4×3×2×2=180+240=420(种).故选D.8.(多选)将四个不同的小球放入三个分别标有1,2,3号的盒子中,不允许有空盒子,下列结果正确的有( )A.C 13C 12C 11C 13B.C 24A 33C.C 13C 24A 22D.18答案 BC解析 根据题意,四个不同的小球放入三个分别标有1,2,3号的盒子中,且没有空盒,则三个盒子中有1个放2个球,剩下的2个盒子各放1个, 有2种解法: (1)分2步进行分析:①先将四个不同的小球分成3组,有C 24种分组方法; ②将分好的3组全排列,对应放到3个盒子中,有A 33种放法,则没有空盒的放法有C 24A 33种.(2)分2步进行分析:①在4个小球中任选2个,在3个盒子中任选1个,将选出的2个小球放入选出的小盒中,有C 13C 24种情况; ②将剩下的2个小球全排列,放入剩下的2个小盒中,有A 22种放法,则没有空盒的放法有C 13C 24A 22种.故选BC.9.若椭圆x 2m +y 2n =1的焦点在y 轴上,且m ∈{1,2,3,4,5},n ∈{1,2,3,4,5,6,7},则这样的椭圆的个数为________. 答案 20解析 当m =1时,n =2,3,4,5,6,7,共6个; 当m =2时,n =3,4,5,6,7,共5个; 当m =3时,n =4,5,6,7,共4个; 当m =4时,n =5,6,7,共3个; 当m =5时,n =6,7,共2个.故共有6+5+4+3+2=20(个)满足条件的椭圆.10.直线方程Ax +By =0,若从0,1,2,3,5,7这6个数字中任取两个不同的数作为A ,B 的值,则可表示________条不同的直线. 答案 22解析 分成三类:A =0,B ≠0;A ≠0,B =0和A ≠0,B ≠0,前两类各表示1条直线;第三类先取A 有5种取法,再取B 有4种取法,故5×4=20(种). 所以可以表示22条不同的直线.11.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那么称此直线与平面构成一个“正交线面对”.在一个正方体中,由两个顶点确定的直线与含有四个顶点的平面构成的“正交线面对”的个数是________.答案36解析第1类,对于每一条棱,都可以与两个侧面构成“正交线面对”,这样的“正交线面对”有2×12=24(个);第2类,对于每一条面对角线,都可以与一个对角面构成“正交线面对”,这样的“正交线面对”有12个.所以正方体中“正交线面对”共有24+12=36(个).12.如图所示,用五种不同的颜色分别给A,B,C,D四个区域涂色,相邻区域必须涂不同颜色,若允许同一种颜色多次使用,则不同的涂色方法共有________种.答案180解析按区域分四步:第一步,A区域有5种颜色可选;第二步,B区域有4种颜色可选;第三步,C区域有3种颜色可选;第四步,D区域也有3种颜色可选.由分步计数原理,可得共有5×4×3×3=180(种)不同的涂色方法.13.从集合{1,2,3,4,…,10}中,选出5个数组成该集合的子集,使得这5个数中任意两个数的和都不等于11,则这样的子集有()A.32个B.34个C.36个D.38个答案 A解析先把数字分成5组:{1,10},{2,9},{3,8},{4,7},{5,6},由于选出的5个数中,任意两个数的和都不等于11,所以从每组中任选一个数字即可,故共可组成2×2×2×2×2=32(个)这样的子集.14.工人在安装一个正六边形零件时,需要固定如图所示的六个位置的螺栓.若按一定顺序将每个螺栓固定紧,但不能连续固定相邻的2个螺栓.则不同的固定螺栓方式的种数是________.答案60解析根据题意,第一个可以从6个螺栓里任意选一个,共有6种选择方法,并且是机会相等的,若第一个选1号螺栓,第二个可以选3,4,5号螺栓,依次选下去,共可以得到10种方法,所以总共有10×6=60(种)方法,故答案是60.15.(2019·凌源模拟)中国有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每一个人的出生年份对应了十二种动物(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中的一种,现有十二生肖的吉祥物各一个,三位同学依次选一个作为礼物,甲同学喜欢牛和马,乙同学喜欢牛、狗和羊,丙同学哪个吉祥物都喜欢,如果让三位同学都选取到喜欢的礼物,则不同的选法有()A.30种B.50种C.60种D.90种答案 B解析①甲同学选择牛,乙有2种选择,丙有10种选择,选法有1×2×10=20(种);②甲同学选择马,乙有3种选择,丙有10种选择,选法有1×3×10=30(种),所有总共有20+30=50(种)选法.16.若给一个各边不等的凸五边形的各边染色,每条边可以染红、黄、蓝三种颜色中的一种,但是不允许相邻的边有相同的颜色,则不同的染色方法共有________种.答案30解析方法一如图,染五条边总体分五步,染每一边为一步.当染边1时有3种染法,则染边2有2种染法.(1)当3与1同色时有1种染法,则4有2种,5有1种,此时染法总数为3×2×1×2×1=12(种).(2)当3与1不同色时,3有1种,①当4与1同色时,4有1种,5有2种;②当4与1不同色时,4有1种,5有1种,则此时有3×2×1×(1×2+1×1)=18(种).综合(1)、(2),由分类计数原理,可得染法的种数为30种.方法二通过分析可知,每种颜色至少要涂1次,至多只能涂2次,即有一色涂1次,剩余两种颜色各涂2次.一次的有C13C15种涂法,涂2次的有2种涂法,故一共有2C13C15=30(种)涂法.。
1.双曲线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焦距.集合P={M|||MF1|-|MF2||=2a},|F1F2|=2c,其中a,c为常数且a>0,c>0.(1)当2a<|F1F2|时,P点的轨迹是双曲线;(2)当2a=|F1F2|时,P点的轨迹是两条射线;(3)当2a>|F1F2|时,P点不存在.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知识拓展】 巧设双曲线方程(1)与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有共同渐近线的方程可表示为x 2a 2-y 2b 2=t (t ≠0).(2)过已知两个点的双曲线方程可设为x 2m +y 2n =1(mn <0).【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平面内到点F 1(0,4),F 2(0,-4)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8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 × ) (2)方程x 2m -y 2n=1(mn >0)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 × )(3)双曲线方程x 2m 2-y 2n 2=λ(m >0,n >0,λ≠0)的渐近线方程是x 2m 2-y 2n 2=0,即x m ±yn =0.( √ )(4)等轴双曲线的渐近线互相垂直,离心率等于 2.( √ )(5)若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与x 2b 2-y 2a 2=1(a >0,b >0)的离心率分别是e 1,e 2,则1e 21+1e 22=1(此结论中两条双曲线称为共轭双曲线).( √ )1.(教材改编)若双曲线x 2a 2-y 2b 2=1 (a >0,b >0)的焦点到其渐近线的距离等于实轴长,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5 B .5 C. 2 D .2答案 A解析 由题意得b =2a ,又a 2+b 2=c 2,∴5a 2=c 2. ∴e 2=c 2a2=5,∴e = 5.2.等轴双曲线C 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C 与抛物线y 2=16x 的准线交于A ,B 两点,|AB |=43,则C 的实轴长为( ) A. 2 B .2 2 C .4 D .8 答案 C解析 设C :x 2a 2-y 2a2=1.∵抛物线y 2=16x 的准线为x =-4,联立x 2a 2-y 2a2=1和x =-4,得A (-4,16-a 2),B (-4,-16-a 2),∴|AB |=216-a 2=43, ∴a =2,∴2a =4. ∴C 的实轴长为4.3.(2015·安徽)下列双曲线中,焦点在y 轴上且渐近线方程为y =±2x 的是( ) A .x 2-y 24=1B.x 24-y 2=1 C.y 24-x 2=1 D .y 2-x 24=1答案 C解析 由双曲线性质知A 、B 项双曲线焦点在x 轴上,不合题意;C 、D 项双曲线焦点均在y 轴上,但D 项渐近线为y =±12x ,只有C 符合,故选C.4.(2016·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双曲线x 27-y 23=1的焦距是________.答案 210解析 由已知,a 2=7,b 2=3,则c 2=7+3=10,故焦距为2c =210. 5.双曲线x 24-y 2=1的顶点到其渐近线的距离等于________.答案255解析 双曲线的一个顶点坐标为(2,0), 一条渐近线方程是y =12x ,即x -2y =0,则顶点到渐近线的距离d =|2-0|5=255.题型一 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命题点1 利用定义求轨迹方程例1 已知圆C 1:(x +3)2+y 2=1和圆C 2:(x -3)2+y 2=9,动圆M 同时与圆C 1及圆C 2相外切,则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x 2-y 28=1(x ≤-1)解析 如图所示,设动圆M 与圆C 1及圆C 2分别外切于A 和B .根据两圆外切的条件, 得|MC 1|-|AC 1|=|MA |, |MC 2|-|BC 2|=|MB |, 因为|MA |=|MB |,所以|MC 1|-|AC 1|=|MC 2|-|BC 2|, 即|MC 2|-|MC 1|=|BC 2|-|AC 1|=2,所以点M 到两定点C 1、C 2的距离的差是常数且小于|C 1C 2|=6.又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得动点M 的轨迹为双曲线的左支(点M 与C 2的距离大,与C 1的距离小),其中a =1,c =3,则b 2=8.故点M 的轨迹方程为x 2-y 28=1(x ≤-1).命题点2 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双曲线方程 例2 根据下列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虚轴长为12,离心率为54;(2)焦距为26,且经过点M (0,12);(3)经过两点P (-3,27)和Q (-62,-7). 解 (1)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x 2a 2-y 2b 2=1或y 2a 2-x 2b2=1(a >0,b >0).由题意知,2b =12,e =c a =54.∴b =6,c =10,a =8.∴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x 264-y 236=1或y 264-x 236=1.(2)∵双曲线经过点M (0,12),∴M (0,12)为双曲线的一个顶点,故焦点在y 轴上,且a =12. 又2c =26,∴c =13,∴b 2=c 2-a 2=25.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144-x 225=1.(3)设双曲线方程为mx 2-ny 2=1(mn >0).∴⎩⎪⎨⎪⎧9m -28n =1,72m -49n =1,解得⎩⎨⎧m =-175,n =-125.∴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 225-x 275=1.命题点3 利用定义解决焦点三角形问题例3 已知F 1,F 2为双曲线C :x 2-y 2=2的左,右焦点,点P 在C 上,|PF 1|=2|PF 2|,则cos ∠F 1PF 2=________. 答案 34解析 ∵由双曲线的定义有|PF 1|-|PF 2| =|PF 2|=2a =22, ∴|PF 1|=2|PF 2|=42,则cos ∠F 1PF 2=|PF 1|2+|PF 2|2-|F 1F 2|22|PF 1|·|PF 2|=(42)2+(22)2-422×42×22=34.引申探究1.本例中将条件“|PF 1|=2|PF 2|”改为“∠F 1PF 2=60°”,则△F 1PF 2的面积是多少? 解 不妨设点P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 则|PF 1|-|PF 2|=2a =22, 在△F 1PF 2中,由余弦定理,得 cos ∠F 1PF 2=|PF 1|2+|PF 2|2-|F 1F 2|22|PF 1|·|PF 2|=12,所以|PF 1|·|PF 2|=8, 所以S △F 1PF 2=12|PF 1|·|PF 2|sin 60°=2 3.2.本例中将条件“|PF 1|=2|PF 2|”改为“PF 1→·PF 2→=0”,则△F 1PF 2的面积是多少? 解 不妨设点P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则|PF 1|-|PF 2|=2a =22, 由于PF 1→·PF 2→=0,所以PF 1→⊥PF 2→,所以在△F 1PF 2中,有|PF 1|2+|PF 2|2=|F 1F 2|2, 即|PF 1|2+|PF 2|2=16, 所以|PF 1|·|PF 2|=4,所以S △F 1PF 2=12|PF 1|·|PF 2|=2.思维升华 (1)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判定平面内动点与两定点的轨迹是否为双曲线,进而根据要求可求出双曲线方程;(2)在“焦点三角形”中,常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经常结合||PF 1|-|PF 2||=2a ,运用平方的方法,建立与|PF 1|·|PF 2|的联系.(3)待定系数法求双曲线方程具体过程中先定形,再定量,即先确定双曲线标准方程的形式,然后再根据a ,b ,c ,e 及渐近线之间的关系,求出a ,b 的值,如果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可设有公共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为x 2a 2-y 2b 2=λ(λ≠0),再由条件求出λ的值即可.(1)已知F 1,F 2为双曲线x 25-y 24=1的左,右焦点,P (3,1)为双曲线内一点,点A在双曲线上,则|AP |+|AF 2|的最小值为( ) A.37+4 B.37-4 C.37-2 5D.37+2 5(2)设F 1,F 2分别为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左,右焦点,双曲线上存在一点P 使得|PF 1|+|PF 2|=3b ,|PF 1|·|PF 2|=94ab ,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43B.53C.94D .3答案 (1)C (2)B解析 (1)由题意知,|AP |+|AF 2|=|AP |+|AF 1|-2a , 要求|AP |+|AF 2|的最小值,只需求|AP |+|AF 1|的最小值, 当A ,P ,F 1三点共线时,取得最小值, 则|AP |+|AF 1|=|PF 1|=37,∴|AP |+|AF 2|的最小值为|AP |+|AF 1|-2a =37-2 5. 故选C.(2)不妨设P 为双曲线右支上一点,|PF 1|=r 1,|PF 2|=r 2.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得r 1-r 2=2a , 又r 1+r 2=3b ,故r 1=3b +2a 2,r 2=3b -2a2.又r 1·r 2=94ab ,所以3b +2a 2·3b -2a 2=94ab ,解得b a =43(负值舍去),故e =ca=a 2+b 2a 2=(ba )2+1(43)2+1=53,故选B. 题型二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例4 (1)(2016·浙江)已知椭圆C 1:x 2m 2+y 2=1(m >1)与双曲线C 2:x 2n 2-y 2=1(n >0)的焦点重合,e 1,e 2分别为C 1,C 2的离心率,则( ) A .m >n 且e 1e 2>1 B .m >n 且e 1e 2<1 C .m <n 且e 1e 2>1D .m <n 且e 1e 2<1(2)(2015·山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双曲线C 1:x 2a 2-y 2b 2=1(a >0,b >0)的渐近线与抛物线C 2:x 2=2py (p >0)交于点O ,A ,B .若△OAB 的垂心为C 2的焦点,则C 1的离心率为________. 答案 (1)A (2)32解析 (1)由题意可得m 2-1=n 2+1,即m 2=n 2+2, 又∵m >0,n >0,故m >n .又∵e 21·e 22=m 2-1m 2·n 2+1n 2=n 2+1n 2+2·n 2+1n 2=n 4+2n 2+1n 4+2n 2=1+1n 4+2n 2>1,∴e 1·e 2>1. (2)由题意,不妨设直线OA 的方程为y =b a x ,直线OB 的方程为y =-ba x .由⎩⎪⎨⎪⎧y =b a x ,x 2=2py ,得x 2=2p ·bax ,∴x =2pb a ,y =2pb 2a 2,∴A ⎝⎛⎭⎫2pb a ,2pb 2a 2.设抛物线C 2的焦点为F ,则F ⎝⎛⎭⎫0,p2, ∴k AF =2pb 2a 2-p22pb a.∵△OAB 的垂心为F ,∴AF ⊥OB ,∴k AF ·k OB =-1,∴2pb 2a 2-p22pb a·⎝⎛⎭⎫-b a =-1,∴b 2a 2=54.设C 1的离心率为e ,则e 2=c 2a 2=a 2+b 2a 2=1+54=94.∴e =32.思维升华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中重点是渐近线方程和离心率,在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中,离心率e 与双曲线的渐近线的斜率k =±ba满足关系式e 2=1+k 2.(2016·全国甲卷)已知F 1,F 2是双曲线E :x 2a 2-y 2b2=1的左,右焦点,点M 在E上,MF 1与x 轴垂直,sin ∠MF 2F 1=13,则E 的离心率为( )A. 2B.32 C.3 D .2答案 A解析 离心率e =|F 1F 2||MF 2|-|MF 1|,由正弦定理得e =|F 1F 2||MF 2|-|MF 1|=sin ∠F 1MF 2sin ∠MF 1F 2-sin ∠MF 2F 1=2231-13= 2.故选A. 题型三 直线与双曲线的综合问题例5 (2016·兰州模拟)已知椭圆C 1的方程为x 24+y 2=1,双曲线C 2的左,右焦点分别是C 1的左,右顶点,而C 2的左,右顶点分别是C 1的左,右焦点. (1)求双曲线C 2的方程;(2)若直线l :y =kx +2与双曲线C 2恒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 和B ,且OA →·OB →>2(其中O 为原点),求k 的取值范围.解 (1)设双曲线C 2的方程为x 2a 2-y 2b2=1(a >0,b >0),则a 2=4-1=3,c 2=4,再由a 2+b 2=c 2,得b 2=1.故C 2的方程为x 23-y 2=1. (2)将y =kx +2代入x 23-y 2=1, 得(1-3k 2)x 2-62kx -9=0.由直线l 与双曲线C 2交于不同的两点,得⎩⎨⎧1-3k 2≠0,Δ=(-62k )2+36(1-3k 2)=36(1-k 2)>0,∴k 2≠13且k 2<1.① 设A (x 1,y 1),B (x 2,y 2),则x 1+x 2=62k 1-3k 2,x 1x 2=-91-3k 2. ∴x 1x 2+y 1y 2=x 1x 2+(kx 1+2)(kx 2+2)=(k 2+1)x 1x 2+2k (x 1+x 2)+2=3k 2+73k 2-1. 又∵OA →·OB →>2,得x 1x 2+y 1y 2>2, ∴3k 2+73k 2-1>2,即-3k 2+93k 2-1>0, 解得13<k 2<3,② 由①②得13<k 2<1. 故k 的取值范围为(-1,-33)∪(33,1). 思维升华 (1)研究直线与双曲线位置关系问题的通法:将直线方程代入双曲线方程,消元,得关于x 或y 的一元二次方程.当二次项系数等于0时,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某支上一点,这时直线平行于一条渐近线;当二次项系数不等于0时,用判别式Δ来判定.(2)用“点差法”可以解决弦中点和弦斜率的关系问题,但需要检验.若双曲线E :x 2a 2-y 2=1(a >0)的离心率等于2,直线y =kx -1与双曲线E 的右支交于A ,B 两点.(1)求k 的取值范围;(2)若|AB |=63,点C 是双曲线上一点,且OC →=m (OA →+OB →),求k ,m 的值.解 (1)由⎩⎪⎨⎪⎧ c a =2,a 2=c 2-1,得⎩⎪⎨⎪⎧a 2=1,c 2=2, 故双曲线E 的方程为x 2-y 2=1.设A (x 1,y 1),B (x 2,y 2),由⎩⎪⎨⎪⎧y =kx -1,x 2-y 2=1, 得(1-k 2)x 2+2kx -2=0.(*)∵直线与双曲线右支交于A ,B 两点,故⎩⎪⎨⎪⎧k >1,Δ=(2k )2-4(1-k 2)×(-2)>0, 即⎩⎨⎧ k >1,-2<k <2,所以1<k < 2. 故k 的取值范围是{k |1<k <2}.(2)由(*)式得x 1+x 2=2k k 2-1,x 1x 2=2k 2-1, ∴|AB |=1+k 2·(x 1+x 2)2-4x 1x 2=2(1+k 2)(2-k 2)(k 2-1)2=63,整理得28k 4-55k 2+25=0,∴k 2=57或k 2=54, 又1<k <2,∴k =52, ∴x 1+x 2=45,y 1+y 2=k (x 1+x 2)-2=8.设C (x 3,y 3),由OC →=m (OA →+OB →),得(x 3,y 3)=m (x 1+x 2,y 1+y 2)=(45m,8m ).∵点C 是双曲线上一点.∴80m 2-64m 2=1,得m =±14. 故k =52,m =±14.12.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典例 已知双曲线x 2-y 22=1,过点P (1,1)能否作一条直线l ,与双曲线交于A ,B 两点,且点P 是线段AB 的中点?错解展示现场纠错解 设点A (x 1,y 1),B (x 2,y 2)在双曲线上,且线段AB 的中点为(x 0,y 0),若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显然不符合题意.设经过点P 的直线l 的方程为y -1=k (x -1),即y =kx +1-k .由⎩⎪⎨⎪⎧y =kx +1-k ,x 2-y 22=1, 得(2-k 2)x 2-2k (1-k )x -(1-k )2-2=0(2-k 2≠0).①∴x 0=x 1+x 22=k (1-k )2-k 2. 由题意,得k (1-k )2-k 2=1,解得k =2. 当k =2时,方程①可化为2x 2-4x +3=0.Δ=16-24=-8<0,方程①没有实数解.∴不能作一条直线l 与双曲线交于A ,B 两点,且点P (1,1)是线段AB 的中点.纠错心得 (1)“点差法”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问题,要考虑变形的条件.(2)“判别式Δ≥0”是判断直线与圆锥曲线是否有公共点的通用方法.1.(2016·广州联考)已知双曲线C :x 2a 2-y 2b 2=1(a >0,b >0)的焦距为10,点P (2,1)在C 的一条渐近线上,则C 的方程为( )A.x 220-y 25=1 B.x 25-y 220=1 C.x 280-y 220=1 D.x 220-y 280=1 答案 A解析 依题意⎩⎪⎨⎪⎧ a 2+b 2=25,1=b a ×2,解得⎩⎪⎨⎪⎧a 2=20,b 2=5,∴双曲线C 的方程为x 220-y 25=1. 2.(2016·全国乙卷)已知方程x 2m 2+n -y 23m 2-n=1表示双曲线,且该双曲线两焦点间的距离为4,则n 的取值范围是( )A .(-1,3)B .(-1,3)C .(0,3)D .(0,3)答案 A解析 ∵方程x 2m 2+n -y 23m 2-n=1表示双曲线, ∴(m 2+n )·(3m 2-n )>0,解得-m 2<n <3m 2,由双曲线性质,知c 2=(m 2+n )+(3m 2-n )=4m 2(其中c 是半焦距),∴焦距2c =2×2|m |=4,解得|m |=1,∴-1<n <3,故选A.3.(2016·南昌联考)已知F 1,F 2分别是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左,右焦点,若在双曲线的右支上存在一点M ,使得(OM →+OF 2→)·F 2M →=0(其中O 为坐标原点),且|MF 1→|=3|MF 2→|,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5-1 B.3+12 C.5+12 D.3+1答案 D解析 ∵F 2M →=OM →-OF 2→,∴(OM →+OF 2→)·F 2M →=(OM →+OF 2→)·(OM →-OF 2→)=0,即OM →2-OF 2→2=0,∴|OF 2→|=|OM →|=c ,在△MF 1F 2中,边F 1F 2上的中线等于|F 1F 2|的一半,可得MF 1→⊥MF 2→.∵|MF 1→|=3|MF 2→|,∴可设|MF 2→|=λ(λ>0),|MF 1→|=3λ,得(3λ)2+λ2=4c 2,解得λ=c ,∴|MF 1→|=3c ,|MF 2→|=c ,∴根据双曲线定义得2a =|MF 1→|-|MF 2→|=(3-1)c ,∴双曲线的离心率e =2c 2a=3+1. 4.(2016·庐江第二中学月考)已知椭圆x 2a 21+y 2b 21=1(a 1>b 1>0)的长轴长、短轴长、焦距成等比数列,离心率为e 1;双曲线x 2a 22-y 2b 22=1(a 2>0,b 2>0)的实轴长、虚轴长、焦距也成等比数列,离心率为e 2,则e 1e 2等于( )A.22B .1 C. 3 D .2 答案 B解析 由b 21=a 1c 1,得a 21-c 21=a 1c 1,∴e 1=c 1a 1=5-12. 由b 22=a 2c 2,得c 22-a 22=a 2c 2,∴e 2=c 2a 2=5+12. ∴e 1e 2=5-12×5+12=1. 5.(2015·课标全国Ⅰ)已知M (x 0,y 0)是双曲线C :x 22-y 2=1上的一点,F 1,F 2是C 的两个焦点,若MF 1→·MF 2→<0,则y 0的取值范围是( )A.⎝⎛⎭⎫-33,33B.⎝⎛⎭⎫-36,36 C.⎝⎛⎭⎫-223,223 D.⎝⎛⎭⎫-233,233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知a =2,b =1,c =3, ∴F 1(-3,0),F 2(3,0),∴MF 1→=(-3-x 0,-y 0),MF 2→=(3-x 0,-y 0).∵MF 1→·MF 2→<0,∴(-3-x 0)(3-x 0)+y 20<0,即x 20-3+y 20<0.∵点M (x 0,y 0)在双曲线上,∴x 202-y 20=1,即x 20=2+2y 20, ∴2+2y 20-3+y 20<0,∴-33<y 0<33.故选A. 6.已知点F 是双曲线x 2a 2-y 2b2=1(a >0,b >0)的左焦点,点E 是该双曲线的右顶点,过F 且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A 、B 两点,若△ABE 是锐角三角形,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 )A .(1,+∞)B .(1,2)C .(1,1+2)D .(2,1+2)答案 B解析 由题意易知点F 的坐标为(-c,0),A (-c ,b 2a ),B (-c ,-b 2a),E (a,0), ∵△ABE 是锐角三角形,∴EA →·EB →>0,即EA →·EB →=(-c -a ,b 2a )·(-c -a ,-b 2a)>0, 整理得3e 2+2e >e 4,∴e (e 3-3e -3+1)<0,∴e (e +1)2(e -2)<0,解得e ∈(0,2),又e >1,∴e ∈(1,2),故选B.7.(2016·北京)已知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一条渐近线为2x +y =0,一个焦点为(5,0),则a =________;b =________.答案 1 2解析 由2x +y =0,得y =-2x ,所以b a=2. 又c =5,a 2+b 2=c 2,解得a =1,b =2.8.(2016·浙江)设双曲线x 2-y 23=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若点P 在双曲线上,且△F 1PF 2为锐角三角形,则|PF 1|+|PF 2|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27,8)解析 如图,由已知可得a =1,b =3,c =2,从而|F 1F 2|=4,由对称性不妨设P 在右支上,设|PF 2|=m ,则|PF 1|=m +2a =m +2,由于△PF 1F 2为锐角三角形,结合实际意义需满足⎩⎪⎨⎪⎧(m +2)2<m 2+42,42<(m +2)2+m 2, 解得-1+7<m <3,又|PF 1|+|PF 2|=2m +2,∴27<2m +2<8.9.已知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点P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且|PF 1|=4|PF 2|,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e 的最大值为________.答案 53解析 由定义,知|PF 1|-|PF 2|=2a .又|PF 1|=4|PF 2|,∴|PF 1|=83a ,|PF 2|=23a . 在△PF 1F 2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F 1PF 2=649a 2+49a 2-4c 22·83a ·23a =178-98e 2. 要求e 的最大值,即求cos ∠F 1PF 2的最小值,∴当cos ∠F 1PF 2=-1时,得e =53, 即e 的最大值为53.10.(2015·课标全国Ⅰ)已知F 是双曲线C :x 2-y 28=1的右焦点,P 是C 的左支上一点,A (0,66).当△APF 的周长最小时,该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 12 6解析 设左焦点为F 1,|PF |-|PF 1|=2a =2,∴|PF |=2+|PF 1|,△APF 的周长为|AF |+|AP |+|PF |=|AF |+|AP |+2+|PF 1|,△APF 周长最小即为|AP |+|PF 1|最小,当A 、P 、F 1在一条直线时最小,过AF 1的直线方程为x -3+y 66=1,与x 2-y 28=1联立,解得P 点坐标为(-2,26),此时S △APF =S △AF 1F -S △F 1PF =12 6. 11.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一椭圆与一双曲线有共同的焦点F 1,F 2,且|F 1F 2|=213,椭圆的长半轴与双曲线实半轴之差为4,离心率之比为3∶7.(1)求这两曲线方程;(2)若P 为这两曲线的一个交点,求cos ∠F 1PF 2的值.解 (1)由已知c =13,设椭圆长半轴长,短半轴长分别为a ,b ,双曲线实半轴长,虚半轴长分别为m ,n ,则⎩⎪⎨⎪⎧ a -m =4,7·13a =3·13m ,解得a =7,m =3.∴b =6,n =2.∴椭圆方程为x 249+y 236=1, 双曲线方程为x 29-y 24=1. (2)不妨设F 1,F 2分别为左,右焦点,P 是第一象限的一个交点,则|PF 1|+|PF 2|=14,|PF 1|-|PF 2|=6,∴|PF 1|=10,|PF 2|=4.又|F 1F 2|=213,∴cos ∠F 1PF 2=|PF 1|2+|PF 2|2-|F 1F 2|22|PF 1|·|PF 2|=102+42-(213)22×10×4=45. 12.(2016·湖北部分重点中学第一次联考)在面积为9的△ABC 中,tan ∠BAC =-43,且CD →=2DB →,现建立以A 点为坐标原点,以∠BAC 的平分线所在直线为x 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1)求AB ,AC 所在直线的方程;(2)求以AB ,AC 所在直线为渐近线且过点D 的双曲线的方程;(3)过D 分别作AB ,AC 所在直线的垂线DF ,DE (E ,F 为垂足),求DE →·DF →的值.解 (1)设∠CAx =α,则由tan ∠BAC =tan 2α=2tan α1-tan 2α=-43及α为锐角, 得tan α=2,∴AC 所在直线方程为y =2x ,AB 所在直线方程为y =-2x .(2)设所求双曲线的方程为4x 2-y 2=λ(λ≠0),C (x 1,y 1),B (x 2,y 2)(x 1>0,x 2>0).由CD →=2DB →,得D (x 1+2x 23,2x 1-4x 23). ∵点D 在双曲线上,∴4(x 1+2x 23)2-(2x 1-4x 23)2=λ, ∴329x 1x 2=λ.①由tan ∠BAC =-43,得sin ∠BAC =45. ∵|AB |=x 22+y 22=5x 2,|AC |=x 21+y 21=5x 1,∴S △ABC =12|AB |·|AC |·sin ∠BAC =12×5x 1x 2×45=2x 1x 2=9,代入①,得λ=16,∴双曲线的方程为x 24-y 216=1. (3)由题意知〈DE →,DF →〉=π-∠BAC ,∴cos 〈DE →,DF →〉=-cos ∠BAC =35, 设D (x 0,y 0),则x 204-y 2016=1. 又∵点D 到AB ,AC 所在直线距离分别为|DF →|=|2x 0+y 0|5,|DE →|=|2x 0-y 0|5, ∴DE →·DF →=|DE →||DF →|·cos 〈DE →,DF →〉 =|2x 0-y 0|5·|2x 0+y 0|5×35=4825. *13.已知双曲线C :x 2a 2-y 2b2=1(a >0,b >0)的一个焦点是F 2(2,0),且b =3a . (1)求双曲线C 的方程;(2)设经过焦点F 2的直线l 的一个法向量为(m,1),当直线l 与双曲线C 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并证明AB 中点M 在曲线3(x -1)2-y 2=3上;(3)设(2)中直线l 与双曲线C 的右支交于A ,B 两点,问是否存在实数m ,使得∠AOB 为锐角?若存在,请求出m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c =2,c 2=a 2+b 2,∴4=a 2+3a 2,∴a 2=1,b 2=3,∴双曲线C 的方程为x 2-y 23=1. (2)l :m (x -2)+y =0,由⎩⎪⎨⎪⎧y =-mx +2m ,x 2-y 23=1, 得(3-m 2)x 2+4m 2x -4m 2-3=0.由Δ>0,得4m 4+(3-m 2)(4m 2+3)>0,12m 2+9-3m 2>0,即m 2+1>0恒成立.设A (x 1,y 1),B (x 2,y 2),则x 1+x 2=4m 2m 2-3,x 1x 2=4m 2+3m 2-3. 又⎩⎪⎨⎪⎧ x 1+x 2>0,x 1·x 2>0,∴⎩⎪⎨⎪⎧ 4m 2m 2-3>0,4m 2+3m 2-3>0,∴m 2>3,∴m ∈(-∞,-3)∪(3,+∞). ∵x 1+x 22=2m 2m 2-3,y 1+y 22=-2m 3m 2-3+2m =-6m m 2-3, ∴AB 的中点M (2m 2m 2-3,-6m m 2-3), ∵3(2m 2m 2-3-1)2-36m 2(m 2-3)2=3×(m 2+3)2(m 2-3)2-36m 2(m 2-3)2=3×m 4+6m 2+9-12m 2(m 2-3)2=3, ∴M 在曲线3(x -1)2-y 2=3上.(3)设A (x 1,y 1),B (x 2,y 2),假设存在实数m ,使∠AOB 为锐角,则OA →·OB →>0,∴x 1x 2+y 1y 2>0.∵y 1y 2=(-mx 1+2m )(-mx 2+2m )=m 2x 1x 2-2m 2(x 1+x 2)+4m 2,∴(1+m 2)x 1x 2-2m 2(x 1+x 2)+4m 2>0,∴(1+m 2)(4m 2+3)-8m 4+4m 2(m 2-3)>0,即7m 2+3-12m 2>0,∴m 2<35, 与m 2>3矛盾,∴不存在实数m ,使得∠AOB 为锐角.。
第5讲复数一、选择题1.复数2+i1-2i的共轭复数是( ).A.-35i B.35i C.-i D.i解析2+i1-2i=-2i+1-2i=i,∴2+i1-2i的共轭复数为-i.答案 C2.复数i-21+2i=( ).A.i B.-iC.-45-35i D.-45+35i解析因为i-21+2i=--+-=5i5=i,故选择A.答案 A3.在复平面内,设z=1+i(i是虚数单位),则复数2z+z2对应的点位于(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解析由题知,2z+z2=21+i+(1+i)2=1-i+2i=1+i,所以复数2z+z2对应的点为(1,1),其位于第一象限.答案 A4.复数z1=a+2i,z2=-2+i,如果|z1|<|z2|,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1<a<1 B.a>1C.a>0 D.a<-1或a>1解析|z1|=a2+4,|z2|=5,∴a2+4<5,∴-1<a<1.故选A.答案 A5.方程x2+6x+13=0的一个根是().A.-3+2i B.3+2iC.-2+3i D.2+3i解析Δ=62-4×13=-16,∴x=-6±4i2=-3±2i.答案 A6.设z是复数,f(z)=z n(n∈N*),对于虚数单位i,则f(1+i)取得最小正整数时,对应n的值是( ).A.2 B.4 C.6 D.8解析f(1+i)=(1+i)n,则当f(1+i)取得最小正整数时,n为8.答案 D7.下面是关于复数z=2-1+i的四个命题:p1:|z|=2;p2:z2=2i;p3:z的共轭复数为1+i;p4:z的虚部为-1.其中的真命题为().A.p2,p3B.p1,p2C.p2,p4D.p3,p4解析z=2-1+i=2(-1-i)(-1+i)(-1-i)=-1-i,所以|z|=2,p1为假命题;z2=(-1-i)2=(1+i)2=2i,p2为真命题;z=-1+i,p3为假命题;p4为真命题.故选C.答案 C8.已知复数z满足z(1+i)=1+a i(其中i是虚数单位,a∈R),则复数z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不可能位于().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解析由条件可知:z=1+a i1+i=(1+a i)(1-i)(1+i)(1-i)=a+12+a-12i;当a+12<0,且a-12>0时,a∈∅,所以z对应的点不可能在第二象限,故选B.答案 B9.在复数集C 上的函数f (x )满足f (x )=⎩⎨⎧1+x ,x ∈R ,(1-i )x ,x ∉R ,则f (1+i)等于( ). A .2+i B .-2 C .0D .2解析 ∵1+i ∉R ,∴f (1+i)=(1-i)(1+i)=2. 答案 D10.已知i 为虚数单位,a 为实数,复数z =(1-2i)(a +i)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M ,则“a >12”是“点M 在第四象限”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z =(1-2i)(a +i)=(a +2)+(1-2a )i ,若其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则a +2>0,且1-2a <0,解得a >12.即“a >12”是“点M 在第四象限”的充要条件. 答案 C 二、填空题11.设i 为虚数单位,则(1+i)5的虚部为________.解析 因为(1+i)5=(1+i)4(1+i)=(2i)2(1+i)=-4(1+i)=-4-4i ,所以它的虚部为-4. 答案 -412.已知复数z 满足(2-i)z =1+i ,i 为虚数单位,则复数z =________. 解析 ∵(2-i)z =1+i ,∴z =1+i 2-i =(1+i )(2+i )(2-i )(2+i )=1+3i 5=15+35i. 答案15+35i 13.设复数z 满足i(z +1)=-3+2i ,则z 的实部是________. 解析 由i(z +1)=-3+2i ,得z +1=-3+2ii=2+3i ,即z =1+3i. 答案 114.若复数(1+a i)2(i 为虚数单位,a ∈R)是纯虚数, 则复数1+a i 的模是________.解析 因为(1+a i)2=1-a 2+2a i 是纯虚数,所以1-a 2=0,a 2=1,复数1+a i 的模为1+a 2= 2. 答案15.设复数z 1=1-i ,z 2=a +2i ,若z 2z 1的虚部是实部的2倍,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解析 ∵a ∈R ,z 1=1-i ,z 2=a +2i ,∴z 2z 1=a +2i 1-i =(a +2i )(1+i )(1-i )(1+i )=a -2+(a +2)i 2=a -22+a +22i ,依题意a +22=2×a -22,解得a =6. 答案 6 16.若a1-i=1-b i ,其中a ,b 都是实数,i 是虚数单位,则|a +b i|=________. 解析 ∵a ,b ∈R ,且a1-i=1-b i , 则a =(1-b i)(1-i)=(1-b )-(1+b )i , ∴⎩⎨⎧ a =1-b ,0=1+b .∴⎩⎨⎧a =2,b =-1. ∴|a +b i|=|2-i|=22+(-1)2= 5. 答案5。
1.基本事件的特点(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 2.古典概型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型.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3.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 个,而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每一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1n ;如果某个事件A 包括的结果有m 个,那么事件A 的概率P (A )=mn .4.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A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基本事件的总数.【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在适宜条件下,种下一粒种子观察它是否发芽”属于古典概型,其基本事件是“发芽与不发芽”.( × )(2)掷一枚硬币两次,出现“两个正面”“一正一反”“两个反面”,这三个结果是等可能事件.( × )(3)从市场上出售的标准为500±5 g 的袋装食盐中任取一袋,测其重量,属于古典概型.( × ) (4)有3个兴趣小组,甲、乙两位同学各自参加其中一个小组,每位同学参加各个小组的可能性相同,则这两位同学参加同一个兴趣小组的概率为13.( √ )(5)从1,2,3,4,5中任取出两个不同的数,其和为5的概率是0.2.( √ )(6)在古典概型中,如果事件A 中基本事件构成集合A ,且集合A 中的元素个数为n ,所有的基本事件构成集合I ,且集合I 中元素个数为m ,则事件A 的概率为nm.( √ )1.从1,2,3,4中任取2个不同的数,则取出的2个数之差的绝对值为2的概率是( ) A.12 B.13 C.14 D.16答案 B解析 基本事件的总数为6,构成“取出的2个数之差的绝对值为2”这个事件的基本事件的个数为2, 所以所求概率P =26=13,故选B.2.(2016·北京)从甲、乙等5名学生中随机选出2人,则甲被选中的概率为( ) A.15 B.25 C.825 D.925 答案 B解析 从甲、乙等5名学生中随机选2人共有10种情况,甲被选中有4种情况,则甲被选中的概率为410=25.3.(2015·课标全国Ⅰ)如果3个正整数可作为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边长,则称这3个数为一组勾股数,从1,2,3,4,5中任取3个不同的数,则这3个数构成一组勾股数的概率为( ) A.310 B.15 C.110 D.120 答案 C解析 从1,2,3,4,5中任取3个不同的数共有C 35=10(个)不同的结果,其中勾股数只有一组,故所求概率为P =110.4.从正方形四个顶点及其中心这5个点中,任取2个点,则这2个点的距离不小于该正方形边长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 35解析 取两个点的所有情况为10种,所有距离不小于正方形边长的情况有6种,概率为610=35. 5.(教材改编)同时掷两个骰子,向上点数不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 56解析 掷两个骰子一次,向上的点数共6×6=36(种)可能的结果,其中点数相同的结果共有 6个,所以点数不同的概率P =1-66×6=56.题型一 基本事件与古典概型的判断例1 (1)有两颗正四面体的玩具,其四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下面做投掷这两颗正四面体玩具的试验:用(x,y)表示结果,其中x表示第1颗正四面体玩具出现的点数,y表示第2颗正四面体玩具出现的点数.试写出:①试验的基本事件;②事件“出现点数之和大于3”包含的基本事件;③事件“出现点数相等”包含的基本事件.(2)袋中有大小相同的5个白球,3个黑球和3个红球,每球有一个区别于其他球的编号,从中摸出一个球.①有多少种不同的摸法?如果把每个球的编号看作一个基本事件建立概率模型,该模型是不是古典概型?②若按球的颜色为划分基本事件的依据,有多少个基本事件?以这些基本事件建立概率模型,该模型是不是古典概型?解(1)①这个试验的基本事件为(1,1),(1,2),(1,3),(1,4),(2,1),(2,2),(2,3),(2,4),(3,1),(3,2),(3,3),(3,4),(4,1),(4,2),(4,3),(4,4).②事件“出现点数之和大于3”包含的基本事件为(1,3),(1,4),(2,2),(2,3),(2,4),(3,1),(3,2),(3,3),(3,4),(4,1),(4,2),(4,3),(4,4).③事件“出现点数相等”包含的基本事件为(1,1),(2,2),(3,3),(4,4).(2)①由于共有11个球,且每个球有不同的编号,故共有11种不同的摸法.又因为所有球大小相同,因此每个球被摸中的可能性相等,故以球的编号为基本事件的概率模型为古典概型.②由于11个球共有3种颜色,因此共有3个基本事件,分别记为A:“摸到白球”,B:“摸到黑球”,C:“摸到红球”,又因为所有球大小相同,所以一次摸球每个球被摸中的可能性均为111,而白球有5个,故一次摸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为511,同理可知摸到黑球、红球的可能性均为3 11,显然这三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不相等,所以以颜色为划分基本事件的依据的概率模型不是古典概型.思维升华一个试验是否为古典概型,在于这个试验是否具有古典概型的两个特点——有限性和等可能性,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特点的概型才是古典概型.下列试验中,古典概型的个数为()①向上抛一枚质地不均匀的硬币,观察正面向上的概率;②向正方形ABCD内,任意抛掷一点P,点P恰与点C重合;③从1,2,3,4四个数中,任取两个数,求所取两数之一是2的概率;④在线段[0,5]上任取一点,求此点小于2的概率.A.0 B.1 C.2 D.3答案 B解析①中,硬币质地不均匀,不是等可能事件,所以不是古典概型;②④的基本事件都不是有限个,不是古典概型;③符合古典概型的特点,是古典概型.题型二古典概型的求法例2(1)(2015·广东)袋中共有15个除了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其中有10个白球,5个红球.从袋中任取2个球,则所取的2个球中恰有1个白球,1个红球的概率为()A.521B.1021C.1121D .1 (2)(2015·江苏)袋中有形状、大小都相同的4只球,其中1只白球,1只红球,2只黄球,从中一次随机摸出2只球,则这2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为________.(3)我国古代“五行”学说认为:“物质分金、木、土、水、火五种属性,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将这五种不同属性的物质任意排成一列,设事件A 表示“排列中属性相克的两种物质不相邻”,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 (1)B (2)56 (3)112解析 (1)从袋中任取2个球共有C 215=105(种)取法,其中恰好1个白球1个红球共有C 110C 15=50(种)取法,所以所取的球恰好1个白球1个红球的概率为50105=1021.(2)基本事件共有C 24=6(种), 设取出两只球颜色不同为事件A ,A 包含的基本事件有C 12C 12+C 11C 11=5(种).故P (A )=56.(3)五种不同属性的物质任意排成一列的所有基本事件数为A 55=120,满足事件A “排列中属性相克的两种物质不相邻”的基本事件可以按如下方法进行考虑:从左至右,当第一个位置的属性确定后,例如:金,第二个位置(除去金本身)只能排土或水属性,当第二个位置的属性确定后,其他三个位置的属性也确定,故共有C 15C 12=10(种)可能,所以事件A 出现的概率为10120=112. 引申探究1.本例(2)中,若将4个球改为颜色相同,标号分别为1,2,3,4的四个小球,从中一次取两球,求标号和为奇数的概率.解 基本事件数仍为6.设标号和为奇数为事件A ,则A 包含的基本事件为(1,2),(1,4),(2,3),(3,4),共4种,所以P (A )=46=23.2.本例(2)中,若将条件改为有放回地取球,取两次,求两次取球颜色相同的概率.解 基本事件数为C 14C 14=16, 颜色相同的事件数为C 12C 11+C 12C 12=6,所求概率为616=38.思维升华 求古典概型的概率的关键是求试验的基本事件的总数和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这就需要正确列出基本事件,基本事件的表示方法有列举法、列表法和树状图法,具体应用时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1)(2016·全国乙卷)为美化环境,从红、黄、白、紫4种颜色的花中任选2种花种在一个花坛中,余下的2种花种在另一个花坛中,则红色和紫色的花不在同一花坛的概率是( )A.13B.12C.23D.56 答案 C解析 从4种颜色的花中任选2种种在一个花坛中,余下2种种在另一个花坛,有((红黄),(白紫)),((白紫),(红黄)),((红白),(黄紫)),((黄紫),(红白)),((红紫),(黄白)),((黄白),(红紫)),共6种种法,其中红色和紫色不在一个花坛的种法有((红黄),(白紫)),((白紫),(红黄)),((红白),(黄紫)),((黄紫),(红白)),共4种,故所求概率为P =46=23,故选C. (2)一个盒子里装有三张卡片,分别标记有数字1,2,3,这三张卡片除标记的数字外完全相同.随机有放回地抽取3次,每次抽取1张,将抽取的卡片上的数字依次记为a ,b ,c . ①求“抽取的卡片上的数字满足a +b =c ”的概率; ②求“抽取的卡片上的数字a ,b ,c 不完全相同”的概率. 解 ①由题意知,(a ,b ,c )所有的可能为(1,1,1),(1,1,2),(1,1,3),(1,2,1),(1,2,2),(1,2,3),(1,3,1),(1,3,2),(1,3,3),(2,1,1),(2,1,2),(2,1,3),(2,2,1),(2,2,2),(2,2,3),(2,3,1),(2,3,2),(2,3,3),(3,1,1),(3,1,2),(3,1,3),(3,2,1),(3,2,2),(3,2,3),(3,3,1),(3,3,2),(3,3,3),共27种. 设“抽取的卡片上的数字满足a +b =c ”为事件A , 则事件A 包括(1,1,2),(1,2,3),(2,1,3),共3种. 所以P (A )=327=19.因此,“抽取的卡片上的数字满足a +b =c ”的概率为19.②设“抽取的卡片上的数字a ,b ,c 不完全相同”为事件B ,则事件B 包括(1,1,1),(2,2,2),(3,3,3),共3种.所以P (B )=1-P (B )=1-327=89.因此,“抽取的卡片上的数字a ,b ,c 不完全相同”的概率为89.题型三 古典概型与统计的综合应用例3 (2015·安徽)某企业为了解下属某部门对本企业职工的服务情况,随机访问50名职工.根据这50名职工对该部门的评分,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其中样本数据分组区间为:[40,50),[50,60),…,[80,90),[90,100].(1)求频率分布直方图中a 的值;(2)估计该企业的职工对该部门评分不低于80的概率;(3)从评分在[40,60)的受访职工中,随机抽取2人,求此2人的评分都在[40,50)的概率. 解 (1)因为(0.004+a +0.018+0.022×2+0.028)×10=1,所以a =0.006.(2)由所给频率分布直方图知,50名受访职工评分不低于80的频率为(0.022+0.018)×10=0.4, 所以该企业职工对该部门评分不低于80的概率的估计值为0.4.(3)受访职工中评分在[50,60)的有50×0.006×10=3(人),记为A 1,A 2,A 3; 受访职工中评分在[40,50)的有50×0.004×10=2(人),记为B 1,B 2,从这5名受访职工中随机抽取2人,所有可能的结果共有10种,它们是{A 1,A 2},{A 1,A 3},{A 1,B 1},{A 1,B 2},{A 2,A 3},{A 2,B 1},{A 2,B 2},{A 3,B 1},{A 3,B 2},{B 1,B 2}.又因为所抽取2人的评分都在[40,50)的结果有1种,即{B 1,B 2},故所求的概率为P =110.思维升华 有关古典概型与统计结合的题型是高考考查概率的一个重要题型,已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概率与统计结合题,无论是直接描述还是利用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茎叶图等给出信息,只要能够从题中提炼出需要的信息,则此类问题即可解决.海关对同时从A ,B ,C 三个不同地区进口的某种商品进行抽样检测,从各地区进口此种商品的数量(单位:件)如下表所示.工作人员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这些商品中共抽取6件样品进行检测.(1)求这6件样品中来自A ,B ,C 各地区商品的数量;(2)若在这6件样品中随机抽取2件送往甲机构进行进一步检测,求这2件商品来自相同地区的概率.解 (1)因为样本容量与总体中的个体数的比是 650+150+100=150,所以样本中包含三个地区的个体数量分别是 50×150=1,150×150=3,100×150=2.所以A,B,C三个地区的商品被选取的件数分别是1,3,2.(2)设6件来自A,B,C三个地区的样品分别为A;B1,B2,B3;C1,C2.则从6件样品中抽取的这2件商品构成的所有基本事件为{A,B1},{A,B2},{A,B3},{A,C1},{A,C2},{B1,B2},{B1,B3},{B1,C1},{B1,C2},{B2,B3},{B2,C1},{B2,C2},{B3,C1},{B3,C2},{C1,C2},共15个.每个样品被抽到的机会均等,因此这些基本事件的出现是等可能的.记事件D:“抽取的这2件商品来自相同地区”,则事件D包含的基本事件有{B1,B2},{B1,B3},{B2,B3},{C1,C2},共4个.所以P(D)=415,即这2件商品来自相同地区的概率为415.六审细节更完善典例(12分)一个袋中装有四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球,球的编号分别为1,2,3,4.(1)从袋中随机取两个球,求取出的球的编号之和不大于4的概率;(2)先从袋中随机取一个球,该球的编号为m,将球放回袋中,然后再从袋中随机取一个球,该球的编号为n,求n<m+2的概率.(1)基本事件为取两个球↓(两球一次取出,不分先后,可用集合的形式表示)把取两个球的所有结果列举出来↓{1,2},{1,3},{1,4},{2,3},{2,4},{3,4} ↓两球编号之和不大于4(注意:和不大于4,应为小于4或等于4) ↓{1,2},{1,3}↓利用古典概型概率公式求解 P =26=13(2)两球分两次取,且有放回↓(两球的编号记录是有次序的,用坐标的形式表示) 基本事件的总数可用列举法表示 ↓(1,1),(1,2),(1,3),(1,4) (2,1),(2,2),(2,3),(2,4) (3,1),(3,2),(3,3),(3,4) (4,1),(4,2),(4,3),(4,4)↓(注意细节,m 是第一个球的编号,n 是第2个球的编号) n <m +2的情况较多,计算复杂 ↓(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 计算n ≥m +2的概率 ↓n ≥m +2的所有情况为(1,3),(1,4),(2,4) ↓P 1=316↓(注意细节,P 1=\f(3,16)是n ≥m +2的概率,需转化为其,对立事件的概率) n <m +2的概率为1-P 1=1316.规范解答解 (1)从袋中随机取两个球,其一切可能的结果组成的基本事件有{1,2},{1,3},{1,4},{2,3},{2,4},{3,4},共6个.从袋中取出的球的编号之和不大于4的事件有{1,2},{1,3},共2个. 因此所求事件的概率P =26=13.[4分](2)先从袋中随机取一个球,记下编号为m ,放回后,再从袋中随机取一个球,记下编号为n ,其一切可能的结果有(1,1),(1,2),(1,3),(1,4),(2,1),(2,2),(2,3),(2,4),(3,1),(3,2),(3,3),(3,4),(4,1),(4,2),(4,3),(4,4),共16个.[6分]又满足条件n ≥m +2的事件为(1,3),(1,4),(2,4),共3个, 所以满足条件n ≥m +2的事件的概率为P 1=316.[10分]故满足条件n <m +2的事件的概率为 1-P 1=1-316=1316.[12分]1.(2016·全国丙卷)小敏打开计算机时,忘记了开机密码的前两位,只记得第一位是M ,I ,N 中的一个字母,第二位是1,2,3,4,5中的一个数字,则小敏输入一次密码能够成功开机的概率是( )A.815B.18C.115D.130 答案 C解析 第一位是M ,I ,N 中的一个字母,第二位是1,2,3,4,5中的一个数字,所以总的基本事件的个数为15,密码正确只有一种,概率为115,故选C.2.(2016·威海模拟)从集合{2,3,4,5}中随机抽取一个数a ,从集合{1,3,5}中随机抽取一个数b ,则向量m =(a ,b )与向量n =(1,-1)垂直的概率为( ) A.16 B.13 C.14 D.12 答案 A解析 由题意知,向量m 共有C 14C 13=12(个),由m ⊥n ,得m ·n =0,即a =b ,则满足m ⊥n 的m 有(3,3),(5,5),共2个, 故所求概率P =212=16.3.(2015·广东)已知5件产品中有2件次品,其余为合格品.现从这5件产品中任取2件,恰有一件次品的概率为( ) A .0.4 B .0.6 C .0.8 D .1 答案 B解析 从5件产品中任取2件共有取法C 25=10(种),恰有一件次品的取法有C 12C 13=6(种),所以恰有一件次品的概率为610=0.6.4.(2016·哈尔滨模拟)设a ∈{1,2,3,4},b ∈{2,4,8,12},则函数f (x )=x 3+ax -b 在区间[1,2]上有零点的概率为( ) A.12 B.58 C.1116 D.34 答案 C解析 由已知f ′(x )=3x 2+a >0,所以f (x )在R 上递增,若f (x )在[1,2]上有零点,则需⎩⎪⎨⎪⎧f (1)=1+a -b ≤0,f (2)=8+2a -b ≥0,经验证有(1,2),(1,4),(1,8),(2,4),(2,8),(2,12),(3,4),(3,8),(3,12),(4,8),(4,12),共11对满足条件,而总的情况有16种, 故所求概率为1116.5.有编号分别为1,2,3,4,5的5个红球和5个黑球,从中随机取出4个,则取出球的编号互不相同的概率为( ) A.521 B.27 C.13 D.821 答案 D解析 从编号分别为1,2,3,4,5的5个红球和5个黑球中随机取出4个,有C 410=210(种)不同的结果,由于是随机取出的,所以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设事件A 为“取出球的编号互不相同”,则事件A 包含了C 15·C 12·C 12·C 12·C 12=80(个)基本事件,所以P (A )=80210=821.故选D.6.如图,三行三列的方阵中有九个数a ij (i =1,2,3;j =1,2,3),从中任取三个数,则至少有两个数位于同行或同列的概率是( )⎝ ⎛⎭⎪⎪⎫a 11 a 12 a 13a 21 a 22 a 23a 31 a 32 a 33 A.37 B.47 C.114 D.1314答案 D解析 从九个数中任取三个数的不同取法共有C 39=84(种),因为取出的三个数分别位于不同的行与列的取法共有C 13·C 12·C 11=6(种),所以至少有两个数位于同行或同列的概率为1-684=1314. 7.从正六边形的6个顶点中随机选择4个顶点,则以它们作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的概率等于( )A.110B.18C.16D.15 答案 D解析 如图所示,从正六边形ABCDEF 的6个顶点中随机选4个顶点,可以看作随机选2个顶点,剩下的4个顶点构成四边形,有A 、B ,A 、C ,A 、D ,A 、E ,A 、F ,B 、C ,B 、D ,B 、E ,B 、F ,C 、D ,C 、E ,C 、F ,D 、E ,D 、F ,E 、F ,共15种.若要构成矩形,只要选相对顶点即可,有A 、D ,B 、E ,C 、F ,共3种,故其概率为315=15.8.若A 、B 为互斥事件,P (A )=0.4,P (A ∪B )=0.7,则P (B )=________. 答案 0.3解析 因为A 、B 为互斥事件, 所以P (A ∪B )=P (A )+P (B ),故P (B )=P (A ∪B )-P (A )=0.7-0.4=0.3.9.(2017·成都月考)如图的茎叶图是甲、乙两人在4次模拟测试中的成绩,其中一个数字被污损,则甲的平均成绩不超过乙的平均成绩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 0.3解析 依题意,记题中的被污损数字为x ,若甲的平均成绩不超过乙的平均成绩,则有(8+9+2+1)-(5+3+x +5)≤0,x ≥7,即此时x 的可能取值是7,8,9,因此甲的平均成绩不超过乙的平均成绩的概率P =310=0.3.10.10件产品中有7件正品,3件次品,从中任取4件,则恰好取到1件次品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 12解析 从10件产品中取4件,共有C 410种取法,取到1件次品的取法为C 13C 37种,由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得P =C 13C 37C 410=3×35210=12.11.设连续掷两次骰子得到的点数分别为m ,n ,令平面向量a =(m ,n ),b =(1,-3). (1)求事件“a ⊥b ”发生的概率; (2)求事件“|a |≤|b |”发生的概率.解 (1)由题意知,m ∈{1,2,3,4,5,6},n ∈{1,2,3,4,5,6},故(m ,n )所有可能的取法共36种. 因为a ⊥b ,所以m -3n =0,即m =3n ,有(3,1),(6,2),共2种, 所以事件a ⊥b 发生的概率为236=118. (2)由|a |≤|b |,得m 2+n 2≤10,有(1,1),(1,2),(1,3),(2,1),(2,2),(3,1),共6种,其概率为636=16.12.袋中装有黑球和白球共7个,从中任取2个球都是白球的概率为17,现有甲、乙两人从袋中轮流摸球,甲先取,乙后取,然后甲再取,…,取后不放回,直到两人中有一人取到白球时即终止,每个球在每一次被取出的机会是等可能的. (1)求袋中原有白球的个数; (2)求取球2次即终止的概率; (3)求甲取到白球的概率.解 (1)设袋中原有n 个白球,从袋中任取2个球都是白球的结果数为C 2n ,从袋中任取2个球的所有可能的结果数为C 27.由题意知从袋中任取2球都是白球的概率P =C 2nC 27=17,则n (n -1)=6,解得n =3(舍去n =-2),即袋中原有3个白球.(2)设事件A 为“取球2次即终止”.取球2次即终止,即甲第一次取到的是黑球而乙取到的是白球,P (A )=C 14×C 13C 17×C 16=4×37×6=27. (3)设事件B 为“甲取到白球”,“第i 次取到白球”为事件A i ,i =1,2,3,4,5,因为甲先取,所以甲只可能在第1次,第3次和第5次取到白球.所以P (B )=P (A 1∪A 3∪A 5)=P (A 1)+P (A 3)+P (A 5)=37+4×3×37×6×5+4×3×2×1×37×6×5×4×3=37+635+135=2235. *13.(2016·北京海淀区期末)为了研究某种农作物在特定温度(要求最高温度t 满足:27 ℃≤t ≤30 ℃)下的生长状况,某农学家需要在10月份去某地进行为期10天的连续观察试验.现有关于该地区历年10月份日平均最高温度和日平均最低温度(单位:℃)的记录如下:(1)根据本次试验目的和试验周期,写出农学家观察试验的起始日期;(2)设该地区今年10月上旬(10月1日至10月10日)的最高温度的方差和最低温度的方差分别为D 1,D 2,估计D 1,D 2的大小;(直接写出结论即可)(3)从10月份31天中随机选择连续3天,求所选3天每天日平均最高温度值都在[27,30]之间的概率.解 (1)农学家观察试验的起始日期为7日或8日. (2)最高温度的方差D 1大.(3)设“连续3天平均最高温度值都在[27,30]之间”为事件A ,则基本事件空间可以设为Ω={(1,2,3),(2,3,4),(3,4,5),…,(29,30,31)},共29个基本事件, 由题图可以看出,事件A 包含10个基本事件,所以P (A )=1029,所选3天每天日平均最高温度值都在[27,30]之间的概率为1029.。
1.几何概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为几何概型.2.几何概型中,事件A的概率的计算公式P(A)=构成事件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3.几何概型试验的两个基本特点(1)无限性: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无限多个;(2)等可能性:每个结果的发生具有等可能性.4.随机模拟方法(1)使用计算机或者其他方式进行的模拟试验,以便通过这个试验求出随机事件的概率的近似值的方法就是模拟方法.(2)用计算机或计算器模拟试验的方法为随机模拟方法.这个方法的基本步骤是①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某个范围内的随机数,并赋予每个随机数一定的意义;②统计代表某意义的随机数的个数M和总的随机数个数N;③计算频率f n(A)=MN作为所求概率的近似值.【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在一个正方形区域内任取一点的概率是零.( √ )(2)几何概型中,每一个基本事件就是从某个特定的几何区域内随机地取一点,该区域中的每一点被取到的机会相等.( √ )(3)在几何概型定义中的区域可以是线段、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 ) (4)随机模拟方法是以事件发生的频率估计概率.( √ ) (5)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的概率与几何图形的形状有关.( × ) (6)从区间[1,10]内任取一个数,取到1的概率是P =19.( × )1.(教材改编)在线段[0,3]上任投一点,则此点坐标小于1的概率为( ) A.12 B.13 C.14 D .1 答案 B解析 坐标小于1的区间为[0,1],长度为1,[0,3]区间长度为3,故所求概率为13.2.(2015·山东)在区间[0,2]上随机地取一个数x ,则事件“-1≤121()2log x +≤1”发生的概率为( )A.34B.23C.13D.14 答案 A解析 由-1≤121()2log x +≤1,得12≤x +12≤2,∴0≤x ≤32.∴由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得所求概率P =32-02-0=34.3.(教材改编)有四个游戏盘,将它们水平放稳后,在上面扔一颗玻璃小球,若小球落在阴影部分,则可中奖,小明要想增加中奖机会,应选择的游戏盘是()答案 A解析 ∵P (A )=38,P (B )=28,P (C )=26,P (D )=13,∴P (A )>P (C )=P (D )>P (B ).4.(2017·南昌月考)一个边长为3π cm 的正方形薄木板的正中央有一个直径为2 cm 的圆孔,一只小虫在木板的一个面内随机地爬行,则小虫恰在离四个顶点的距离都大于2 cm 的区域内的概率等于________. 答案 12解析 如图所示,分别以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为圆心,2 cm 为半径作圆,与正方形相交截得四个圆心角为直角的扇形,当小虫落在图中的黑色区域时,它离四个顶点的距离都大于2 cm ,其中黑色区域面积为S 1=S 正方形-4S 扇形-S 小圆=(3π)2-π×22-π×12=9π-5π=4π,所以小虫离四个顶点的距离都大于2 cm 的概率为P =S 19π-π=4π8π=12.5.若将一个质点随机投入如图所示的长方形ABCD 中,其中AB =2,BC =1,则质点落在以AB 为直径的半圆内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 π4解析 设质点落在以AB 为直径的半圆内为事件A , 则P (A )=阴影面积长方形面积=12π·121×2=π4.题型一 与长度、角度有关的几何概型例1 (1)(2016·全国甲卷)某路口人行横道的信号灯为红灯和绿灯交替出现,红灯持续时间为40秒.若一名行人来到该路口遇到红灯,则至少需要等待15秒才出现绿灯的概率为( ) A.710 B.58 C.38 D.310(2)(2017·太原调研)在区间[-π2,π2]上随机取一个数x ,则cos x 的值介于0到12之间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 (1)B (2)13解析 (1)至少需要等待15秒才出现绿灯的概率为40-1540=58,故选B.(2)当-π2≤x ≤π2时,由0≤cos x ≤12,得-π2≤x ≤-π3或π3≤x ≤π2,根据几何概型概率公式得所求概率为13.(3)如图所示,在△ABC 中,∠B =60°,∠C =45°,高AD =3,在∠BAC 内作射线AM 交BC 于点M ,求BM <1的概率.解 因为∠B =60°,∠C =45°,所以∠BAC =75°. 在Rt △ABD 中,AD =3,∠B =60°, 所以BD =AD tan 60°=1,∠BAD =30°.记事件N 为“在∠BAC 内作射线AM 交BC 于点M ,使BM <1”,则可得∠BAM <∠BAD 时事件N 发生.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P (N )=30°75°=25.引申探究1.本例(2)中,若将“cos x 的值介于0到12”改为“cos x 的值介于0到32”,则概率如何?解 当-π2≤x ≤π2时,由0≤cos x ≤32,得-π2≤x ≤-π6或π6≤x ≤π2,根据几何概型概率公式得所求概率为23.2.本例(3)中,若将“在∠BAC 内作射线AM 交BC 于点M ”改为“在线段BC 上找一点M ”,求BM <1的概率.解 依题意知BC =BD +DC =1+3,P (BM <1)=11+3=3-12.思维升华 求解与长度、角度有关的几何概型的方法求与长度(角度)有关的几何概型的概率的方法是把题中所表示的几何模型转化为长度(角度),然后求解.要特别注意“长度型”与“角度型”的不同.解题的关键是构建事件的区域(长度或角度).(1)(2016·全国乙卷)某公司的班车在7:00,8:00,8:30发车,小明在7:50至8:30之间到达发车站乘坐班车,且到达发车站的时刻是随机的,则他等车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概率是( ) A.13 B.12 C.23 D.34(2)已知集合A ={x |-1<x <5},B =⎩⎪⎨⎪⎧⎭⎪⎬⎪⎫x ⎪⎪⎪x -23-x >0,在集合A 中任取一个元素x ,则事件“x ∈(A ∩B )”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 (1)B (2)16解析 (1)如图所示,画出时间轴.小明到达的时间会随机的落在图中线段AB 中,而当他的到达时间落在线段AC 或DB 时,才能保证他等车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根据几何概型得所求概率P =10+1040=12,故选B.(2)由题意得A ={x |-1<x <5},B ={}x | 2<x <3,故A ∩B ={x |2<x <3}.由几何概型知,在集合A 中任取一个元素x ,则x ∈(A ∩B )的概率为P =16.题型二 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 命题点1 与平面图形面积有关的问题例2 (2016·全国甲卷)从区间[0,1]随机抽取2n 个数x 1,x 2,…,x n ,y 1,y 2,…,y n ,构成n 个数对(x 1,y 1),(x 2,y 2),…,(x n ,y n ),其中两数的平方和小于1的数对共有m 个,则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得到的圆周率π的近似值为( ) A.4n m B.2n m C.4m n D.2m n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得(x i ,y i )(i =1,2,…,n )在如图所示方格中,而平方和小于1的点均在如图所示的阴影中,由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知π41=mn ,∴π=4mn,故选C.命题点2 与线性规划知识交汇命题的问题 例3 (2016·武汉模拟)由不等式组⎩⎪⎨⎪⎧x ≤0,y ≥0,y -x -2≤0确定的平面区域记为Ω1,由不等式组⎩⎪⎨⎪⎧x +y ≤1,x +y ≥-2确定的平面区域记为Ω2,若在Ω1中随机取一点,则该点恰好在Ω2内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 78解析 如图,平面区域Ω1就是三角形区域OAB ,平面区域Ω2与平面区域Ω1的重叠部分就是区域OACD ,易知C (-12,32),故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所求概率P =S 四边形OACDS △OAB=2-142=78.命题点3 与定积分交汇命题的问题例4 (2015·福建)如图,点A 的坐标为(1,0),点C 的坐标为(2,4),函数f (x )=x 2.若在矩形ABCD 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阴影部分的概率等于________.答案512解析 由题意知,阴影部分的面积S =ʃ21(4-x 2)d x =(4x -13x 3)|21=53,所以所求概率P =S S 矩形ABCD =531×4=512.思维升华 求解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的注意点求解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时,关键是弄清某事件对应的面积,必要时可根据题意构造两个变量,把变量看成点的坐标,找到全部试验结果构成的平面图形,以便求解.(1)(2016·昌平模拟)设不等式组⎩⎪⎨⎪⎧x -2y +2≥0,x ≤4,y ≥-2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 .在区域D内随机取一个点,则此点到直线y +2=0的距离大于2的概率是( ) A.413 B.513 C.825 D.925(2)如图,在边长为e(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的正方形中随机撒一粒黄豆,则它落到阴影部分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 (1)D (2)2e2解析 (1)作出平面区域D ,可知平面区域D 是以A (4,3),B (4,-2),C (-6,-2)为顶点的三角形区域.当点在△AEF 区域内时,点到直线y +2=0的距离大于2. ∴P =S △AEF S △ABC =12×6×312×10×5=925.(2)由题意知,所给图中两阴影部分面积相等,故阴影部分面积为S =2ʃ10(e -e x )d x =2(e x -e x )|1=2[e -e -(0-1)]=2.又该正方形面积为e 2, 故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可得所求概率为2e 2.题型三 与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例5 (1)(2016·贵州黔东南州凯里一中期末)一只蜜蜂在一个棱长为3的正方体内自由飞行,若蜜蜂在飞行过程中始终保持与正方体6个表面的距离均大于1,则称其为“安全飞行”,则蜜蜂“安全飞行”的概率为( ) A.18 B.16 C.127 D.38(2)已知正三棱锥S —ABC 的底面边长为4,高为3,在正三棱锥内任取一点P ,使得V P —ABC <12V S —ABC 的概率是( ) A.78 B.34 C.12 D.14答案 (1)C (2)A解析 (1)由题意知小蜜蜂的安全飞行范围为以这个正方体的中心为中心,且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内.这个小正方体的体积为1,大正方体的体积为27,故安全飞行的概率为P =127.(2)当P 在三棱锥的三条侧棱的中点所在的平面及下底面构成的正三棱台内时符合要求,由几何概型知,P =1-18=78.思维升华 求解与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的注意点对于与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问题,关键是计算问题的总体积(总空间)以及事件的体积(事件空间),对于某些较复杂的问题也可利用其对立事件去求.(2016·哈尔滨模拟)在体积为V 的三棱锥S -ABC 的棱AB 上任取一点P ,则三棱锥S -APC 的体积大于V3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 23解析 如图,三棱锥S -ABC 与三棱锥S -APC 的高相同,要使三棱锥S -APC 的体积大于V3,只需△APC 的面积大于△ABC 的面积的13.假设点P ′是线段AB 靠近点A 的三等分点,记事件M 为“三棱锥S -APC 的体积大于V3”,则事件M 发生的区域是线段P ′B . 从而P (M )=P ′B AB =23.16.几何概型中的“测度”典例 (1)在等腰Rt △ABC 中,∠C =90°,在直角边BC 上任取一点M ,则∠CAM <30°的概率是________.(2)在长为1的线段上任取两点,则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小于12的概率为( )A.14B.12C.34D.78 错解展示解析 (1)∵∠C =90°,∠CAM =30°, ∴所求概率为3090=13.(2)两点之间线段长为12时,占长为1的线段的一半,故所求概率为12.答案 (1)13 (2)B现场纠错解析 (1)因为点M 在直角边BC 上是等可能出现的,所以“测度”是长度.设直角边长为a ,则所求概率为33a a =33.(2)设任取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x ,y , 则0≤x ≤1,且0≤y ≤1.由题意知|x -y |<12,所以所求概率为P =1-2×12×12×121=34.答案 (1)33(2)C 纠错心得 (1)在线段上取点,则点在线段上等可能出现;在角内作射线,则射线在角内的分布等可能.(2)两个变量在某个范围内取值,对应的“测度”是面积.1.(2016·佛山模拟)如图,矩形长为6,宽为4,在矩形内随机地撒300颗黄豆,数得落在椭圆外的黄豆数为96,以此实验数据为依据可以估计出椭圆的面积约为( )A .16.32B .15.32C .8.68D .7.68 答案 A解析 设椭圆的面积为S ,则S4×6=300-96300,故S =16.32.2.(2016·昆明三中、玉溪一中统考)已知P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PB →+PC →+2P A →=0,现将一粒黄豆随机撒在△ABC 内,则黄豆落在△PBC 内的概率是( ) A.14 B.13 C.23 D.12 答案 D解析 以PB 、PC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PBDC , 则PB →+PC →=PD →, 因为PB →+PC →+2P A →=0,所以PB →+PC →=-2P A →,得PD →=-2P A →,由此可得,P 是△ABC 边BC 上的中线AO 的中点,点P 到BC 的距离等于A 到BC 距离的12,所以S △PBC =12S △ABC ,所以将一粒黄豆随机撒在△ABC 内,黄豆落在△PBC 内的概率为S △PBC S △ABC =12,故选D.3.(2016·菏泽一模)已知函数f (x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向图中的矩形区域内随机投出100粒豆子,记下落入阴影区域的豆子数.通过10次这样的试验,算得落入阴影区域的豆子的平均数约为39,由此可估计ʃ10f (x )d x 的值约为( )A.61100B.39100 C.10100 D.117100答案 D解析 ʃ10f (x )d x 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S . 因为S 3=39100,所以S =117100.4.已知△ABC 中,∠ABC =60°,AB =2,BC =6,在BC 上任取一点D ,则使△ABD 为钝角三角形的概率为( ) A.16 B.13 C.12 D.23 答案 C解析 如图,当BE =1时,∠AEB 为直角,则点D 在线段BE (不包含B 、E 点)上时,△ABD 为钝角三角形;当BF =4时,∠BAF 为直角,则点D 在线段CF (不包含C 、F 点)上时,△ABD 为钝角三角形,所以△ABD 为钝角三角形的概率为1+26=12.5.(2017·武昌质检)如图,矩形ABCD 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 (0,-1),B (π,-1),C (π,1),D (0,1),正弦曲线f (x )=sin x 和余弦曲线g (x )=cos x 在矩形ABCD 内交于点F ,向矩形ABCD 区域内随机投掷一点,则该点落在阴影区域内的概率是( )A.1+2πB.1+22πC.1πD.12π答案 B解析 根据题意,可得曲线y =sin x 与y =cos x 围成的区域的面积为ππππ44(sin cos )d (cos sin )|x x x x x -=--⎰=1-⎝⎛⎭⎫-22-22=1+ 2.又矩形ABCD 的面积为2π,由几何概型概率公式得该点落在阴影区域内的概率是1+22π.故选B.6.欧阳修的《卖油翁》中写到:“(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可见“行行出状元”,卖油翁的技艺让人叹为观止.若铜钱是直径为3 cm 的圆,中间有边长为1 cm 的正方形孔,若随机向铜钱上滴一滴油(油滴的直径忽略不计),则正好落入孔中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49π解析 依题意,所求概率为P =12π·(32)2=49π.7.有一个底面圆的半径为1、高为2的圆柱,点O 为这个圆柱底面圆的圆心,在这个圆柱内随机取一点P ,则点P 到点O 的距离大于1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 23解析 V 圆柱=2π,V 半球=12×43π×13=23π,V 半球V 圆柱=13, 故点P 到O 的距离大于1的概率为23.8.在区间[1,5]和[2,4]上分别各取一个数,记为m 和n ,则方程x 2m 2+y 2n 2=1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 12解析 ∵方程x 2m 2+y 2n 2=1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m >n .如图,由题意知,在矩形ABCD 内任取一点Q (m ,n ),点Q 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即为所求的概率,易知直线m=n 恰好将矩形平分, ∴所求的概率为P =12.9.随机地向半圆0<y <2ax -x 2(a 为正常数)内掷一点,点落在圆内任何区域的概率与区域的面积成正比,则原点与该点的连线与x 轴的夹角小于π4的概率为______.答案 12+1π解析 半圆区域如图所示.设A 表示事件“原点与该点的连线与x 轴的夹角小于π4”,由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得P (A )=A 的面积半圆的面积=14πa 2+12a 212πa 2=12+1π. 10.(2017·大连月考)正方形的四个顶点A (-1,-1),B (1,-1),C (1,1),D (-1,1)分别在抛物线y =-x 2和y =x 2上,如图所示.若将一个质点随机投入正方形ABCD 中,则质点落在图中阴影区域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 23解析 正方形内空白部分面积为ʃ1-1[x 2-(-x 2)]d x=ʃ1-12x 2d x =23·x 3|1-1=23-(-23)=43, 阴影部分面积为2×2-43=83,所以所求概率为834=23.11.已知向量a =(-2,1),b =(x ,y ).(1)若x ,y 分别表示将一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六个面的点数分别为1,2,3,4,5,6)先后抛掷两次时第一次,第二次出现的点数,求满足a ·b =-1的概率; (2)若x ,y 在连续区间[1,6]上取值,求满足a ·b <0的概率.解 (1)将一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先后抛掷两次,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总数为6×6=36, 由a ·b =-1得-2x +y =-1,所以满足a ·b =-1的基本事件为(1,1),(2,3),(3,5),共3个, 故满足a ·b =-1的概率为336=112.(2)若x ,y 在连续区间[1,6]上取值,则全部基本事件的结果为Ω={(x ,y )|1≤x ≤6,1≤y ≤6}, 满足a ·b <0的基本事件的结果为A ={(x ,y )|1≤x ≤6,1≤y ≤6且-2x +y <0}. 画出图形如图,矩形的面积为S 矩形=25,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阴影=25-12×2×4=21,故满足a ·b <0的概率为2125.12.已知关于x 的二次函数f (x )=ax 2-4bx +1.设点(a ,b )是区域⎩⎪⎨⎪⎧x +y -8≤0,x >0,y >0内的一点,求函数y =f (x )在区间[1,+∞)上是增函数的概率.解 ∵函数f (x )=ax 2-4bx +1的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 =2ba ,要使f (x )=ax 2-4bx +1在区间[1,+∞)上为增函数, 当且仅当a >0且2ba≤1,即2b ≤a .依条件可知事件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为 ⎩⎨⎧⎭⎬⎫(a ,b )⎪⎪⎪⎩⎪⎨⎪⎧ a +b -8≤0,a >0,b >0,构成所求事件的区域为三角形部分. 所求概率区间应满足2b ≤a .由⎩⎪⎨⎪⎧a +b -8=0,b =a 2,得交点坐标为(163,83),故所求事件的概率为P =12×8×8312×8×8=13.*13.甲、乙两船驶向一个不能同时停泊两艘船的码头,它们在一昼夜内到达该码头的时刻是等可能的.如果甲船停泊时间为1 h ,乙船停泊时间为2 h ,求它们中的任意一艘都不需要等待码头空出的概率.解 设甲、乙两艘船到达码头的时刻分别为x 与y ,记事件A 为“两船都不需要等待码头空出”,则0≤x ≤24,0≤y ≤24,要使两船都不需要等待码头空出,当且仅当甲比乙早到达1 h 以上或乙比甲早到达2 h 以上,即y -x ≥1或x -y ≥2.故所求事件构成集合A ={(x ,y )|y -x ≥1或x -y ≥2,x ∈[0,24],y ∈[0,24]}.A为图中阴影部分,全部结果构成集合Ω为边长是24的正方形及其内部.所求概率为P(A)=A的面积Ω的面积=(24-1)2×12+(24-2)2×12242=506.5576=1 0131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