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801.00 KB
- 文档页数:35
第十四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1 视图配置1.1 视图配置2 剖面图2.1 剖面图的形成2.2 剖面图的画法2.3 常用的剖切方法3 断面图3.1 断面图的形成3.2 断面图的画法4 简化画法4.1 对称图形的简化画法4.2 折断省略画法4.3 相同元素的省略画法第十四章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14.1 视图配置一、投影与视图H 、V 和W上获得其水平投影、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如图)。
物体的三面视图。
播放动画在土建制图中,把相当于水平投影、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图,分别称为平面图、正立面图、和左侧立面图。
平面图相当于观看者面对H面,从上向下观看物体时所得到的视图;正立面图是面对V面,从前向后观看时所得到的视图;左侧立面图是面对W面,从左向右观看时所得到的视图。
在三视图的排列位置中,平面图位于正立面图的下方。
左侧立面图位于正立面图的右方,如图所示。
正立面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即高度和长度;平面图反映了物体的左右、前后的相互关系,即长度和宽度;左侧立面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前后的相互关系,即高度和宽度。
在作图时,要注意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在视图上的表示。
特别是前面、后面的表示,如平面图的下方和左侧立面图的右方都表示物体的前面,平面图的上方和左侧立面图的左方,都表示物体的后面,如图所示。
物体的三视图二.基本视图形状时,则要增设新的投影面,画出新的投影视图来表达。
在原有三个投影面的基础上,再增加三个投影面,形成六面体。
将物体放在正六面体当中,分别向六个投影面投射,得到六个基本视图。
播放动画六个基本视图的名称分别为:正立面图、左侧立面图、平面图、背立面图、右侧立面图和底面图。
其排列位置如图所示。
六个基本视图之间的投影规律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对于建筑房屋,由于图形较大,一般都不能将所有视图排列在一张图纸上,因此在房屋工程图中均需注写出各视图的名称。
三、视图数量的选择个视图,两个视图,三个视图,甚至更多的视图。
3.3 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一、基本视图二、辅助视图三、剖视图四、断面图一、基本视图(一)基本视图的形成∙正立面图∙平面图∙左侧立面图∙右侧立面图从右向左投影∙底面图从下向上投影∙背立面图从后向前投影(二)六个投影面的展开底面图正立面图平面图除背立面图外,靠近正立面图的一边是物体的后面,而远离正立面图的一边是物体的前面。
(三)六面视图的投影对应关系长高上下左右前后右左∙度量对应关系:仍遵守“三等”规律∙方位对应关系:正立面图平面图底面图左侧立面图右侧立面图背立面图长(四)六面基本视图不按投影关系配置正立面图平面图左侧立面图底面图右侧立面图背立面图返回二、辅助视图问题:当物体的表面与投影面成倾斜位置时,其投影不反映实形。
★增设一个与倾斜表面平行的辅助投影面。
解决方法:★将倾斜部分向辅助投影面投影。
VA行于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影所得的视图。
(一)斜视图斜视图的画法A AA画斜视图的注意事项:∙通常按投影关系配置斜视图。
∙允许将斜视图旋转配置,但需在斜视图上方注明。
(二)局部视图局部视图——把物体的某一局部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的投影图。
AAA或局部视图是基本视图的一部分,波浪线表明其范围,对封闭图形可省略波浪线。
(三)旋转视图旋转视图——假想把物体的某倾斜部分旋转到与基本投影面平行的位置上,然后再进行投射所得的投影图。
也称展开视图。
平面图(四)镜像视图镜像视图——物体在镜面内的镜像图样作为投影图,在图名后面注明“镜像”二字。
镜面平面图(镜像)平面图、底面图和平面图(镜像)三者间有何不同?返回三、剖视图问题:当机件的内部形状较复杂时,视图上将出现许多虚线,不便于看图和标注尺寸。
解决办法?采用剖视图(一)剖视图的概念⒈剖视图的形成假想用一剖切面将物体剖开,移去剖切面和观察者之间的部分,将剩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射,并在剖面区域内画上剖面符号。
2.剖视图的画法虚线不画∙确定剖切平面的位置∙想象哪部分移走了?剖面区域的形状?哪些部分投射时可看到?∙在剖面区域内画上剖面符号。
建筑形体的表达方法第一节建筑形体投影图的画法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建筑物或其构件都是由我们前面讲过的各种基本形体所形成,在作形体投影图时,分析建筑物的形成方法对建筑图的表达和识读是很有帮助的。
一、建筑形体的形成方法分析图6—1中的建筑物和建筑构件,不难看出这些建筑物或构件通常的形成方法有三种,即叠加法、切割法和混合法。
(1)叠加法:由若干个基本体叠加形成建筑的方法,如图6—1中的(a)图。
(2)切割法:由基本体切去一部分或几部分后形成建筑的方法,如图6—1中的(b)图。
(3)混合法:在建筑形体或构件的形成过程中既有叠加又有切割的形式,如图6-1中的(c)图。
二、建筑形体投影图的画图步骤1.形体分析在画建筑形体投影图之前,首先应对建筑形体进行形体分析,所谓的形体分析是指分析建筑形体由哪些基本体,采用什么形成方式形成,如图6-2中的肋式杯形基础,此基础可以看作是由底板、杯口和肋板组成。
底板为四棱柱,杯口由四棱柱切去一个四棱台形成,肋板是六块梯形块(四棱柱)。
在整个形成过程中,以叠加为主,底板和杯口以及肋板都是叠加,而杯口是切割而成。
因此,在这个基础中,既有叠加,又有切割,该基础为混合式建筑形体。
2.确定建筑形体的安放位置作投影图时,建筑形体安放位置不同,形体投影图表达的效果就不同,而作投影图的目的是为施工人员施工读图所用。
因此,作出的投影图应尽量使施工人员易读为准,这就要求在作建筑形体或构件投影图时,首先应确定形体的摆放位置以及投影方向。
确定形体的摆放位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将反映建筑物外貌特征的立面平行于正立投影面。
(2)让建筑形体或构件处于工作状态,如梁应水平放置,柱子应竖直放置,台阶应正对识图人员,这样识图人员较易识图。
(3)尽量减少虚线,过多的虚线既不易进行尺寸标注,也不易识图。
3.确定投影图的数量用几个投影图才能完整地表达建筑形体的形状,需根据建筑形体的复杂程度来确定。
图6-3表示的室外台阶是由三块踏步板叠加而成的,旁边靠着的栏板是五棱柱,在投影图中,侧面投影可以比较清楚地反映出台阶的形状特征,因此,用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即可将台阶表达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