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工程形体表达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10.83 MB
- 文档页数:40
第7章图样画法在建筑制图中,对于较复杂的建筑形体,仅用前面所述的三面投影的方法,还不能准确、恰当地在图纸上表达形体的内外形状。
为此,建筑制图标准中规定了多种表达方法,本章仅对其中常用的表示方法加以介绍。
7.1 投影法与视图布置7.1.1投影法1、多面正投影法房屋建筑视图是按正投影法并用第一角画法绘制的多面投影图。
如图7-1所示,在V、H、W三个基本投影面的基础上,再增加V1、H1、W1三个基本投影面,围成正六面体,将物体向这六个基本投影面投射,并将投影面展开与V面共面,得到六个基本投影图,也称基本视图。
基本视图的名称以及投射方向如下:正立面图:由前向后投射得到的视图。
平面图:由上向下投射得到的视图。
左侧立面图:由左向右投射得到的视图。
右侧立面图:由右向左投射得到的视图。
底面图:由下向上投射得到的视图。
背立面图:由后向前投射得到的视图。
图7-1 基本投影面的展开2、镜像投影法某些工程结构形状用直接正投影法不易表达时,可用镜像投影法绘制,如图7-2a,将镜面代替投影面,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反射图像的正投影称为镜像投影。
镜像投影图也称为镜像视图。
镜像视图应在图名后注写“镜像”两字并加括号。
镜像视图与基本视图的区别如图7-2b所示。
镜面(a) 镜像视图的形成 (b)镜像投影法与正投影法视图的区别图7-2 镜像投影法7.1.2视图布置在同一张图纸上绘制几个视图时,视图的位置宜按图7-3的顺序进行布置。
一般每个视图均应标注图名,图名宜标注在图样的下方或一侧,并在图名下绘一粗实横线,其长度应以图名所占长度为准。
图7-3 视图布置国标中规定了基本视图有六个,不等于每个工程形体都要用六个基本视图来表示,应根据需要选择基本视图的数量。
7.2 剖面图7.2.1 剖面图的概念在视图中,建筑形体内部结构形状的投影用虚线表示。
当形体复杂时,视图中出现较多的虚线,实、虚线交错,混淆不清,给绘图、读图带来困难,此时,可采用“剖切”的方法来解决形体内部结构形状的表达问题。
建筑形体图形表达方式第一节形体视图与建筑视图一、形体视图对一般的形体,用三面投影图就能充分表示清楚,但房屋建筑等大型复杂的工程形体,仅用三面投影图是无法表示清楚的。
在工程制图中,通常把表达建筑形体或组合体的投影称为视图,即把建筑形体或组合体的三面投影图称为三面视图(简称三视图)。
为了将复杂形体的外部形状和内部结构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并便于绘图和读图,除了用三面投影图外,还需增加一些投影图,如剖面图、断面图等,画图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选用。
表达形体的形体视图可分为基本视图和辅助视图两大类。
图2-1 基本投影面的形成1.基本视图在原有三个投影面V、H、W的对面再增设三个与之平行的投影面V1、H1、W1,形成一个像正六面体的六个投影面,如图2-1所示,这六个投影面称为基本投影面。
如前所述,我国按正投影法采用第一角投影,投影时将形体放置在基本投影面之中,按观察者→形体→投影面的关系,从形体的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向六个投影面进行投影,如图2-2所示,可得到如下视图:正立面图——从前向后(即A向)投影所得的视图。
平面图——从上向下(即B向)投影所得的视图。
图2-2 基本视图的形成及配置a)基本视图的投射方向 b)基本视图的配置左侧立面图——从左向右(即C向)投影所得的视图。
右侧立面图——从右向左(即D向)投影所得的视图。
底面图——从下向上(即E向)投影所得的视图。
背立面图——从后向前(即F向)投影所得的视图。
以上六个视图称为基本视图。
六个投影面展开以后,所得的六个视图宜按图2-2所示的顺序进行配置,一般每个视图均应标注图名。
画图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其中的几个或选择全部基本视图。
2.辅助视图(1)向视图向视图是可以自由配置的视图,有两种表示形式,应根据专业的需要合理选用。
1)在视图的下面直接标注图名,这种形式主要用于建筑类技术制图。
由于建筑图往往较大,通常情况下一张图上只能画得下一个视图,因而建筑图的配置一般比较自由,除非工程较小,全部视图在一张图上能画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