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时 练习课
- 格式:doc
- 大小:140.00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猫》课时练习题(含答案)一、基础巩固1.看拼音写词语。
yōu lǜtān wán jìn zhígǎo zhǐqiāng diào jiě mèn dú shézāo yāng huā pén bó bó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篱落蜻蜒茅檐和谐B.稀蔬淌若觅食催眠C.慰藉卜落蚊帐闪烁D.璀璨静谧烂熳翁媪3.下面词语是一类的一项是()A.哺育辅导捕捉谱写黄浦江B.俏丽陡峭悄悄捎信稍息C.千里马老黄牛百灵鸟领头羊小蜜蜂D.纸老虎变色龙铁公鸡应声虫孺子牛4.下列不是老舍的作品的一项是()A.《骆驼祥子》B.《母鸡》C.《白鹅》D.《茶馆》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只小猴在假山上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B.为了养好小猫,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C.白兔跑来跑去,像一个小雪球在滚动。
D.小乌龟在地上蹦来蹦去的,非常可爱。
6.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
草木( )兵知己知( )( )草丛生兵( )神速以( )万一永( )人间围( )救赵声东( )西这些成语与_________有关,我积累了两个类似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7.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古怪”原本的意思是_________。
从字面上看,作者好像并不喜欢猫,但读完《猫》这篇课文,却能感受到________。
(2)说它贪玩,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课文内容填写。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3.精卫填海课时练一、积累与运用1.给划线的字的选择正确注音。
少女_________ (shao shao) 名旦_____________ (ri yue)故为精卫__________ (wei wei)2.看拼音写词语。
yan di ni shui fan hui tou xian ming yue3.形近字组词。
帝_________ 曰___________ 溺 ___________ 衔 __________ 返__________旁_________ H _________ 弱 ___________ 街 __________ 反__________4.解释画线字的意思。
[1)名旦女娃。
____________⑵溺而不返。
____________⑶故为精卫。
____________〔4)以理于东海。
__________5.课文整体梳理。
传说精卫因为___________ 而填海,用西山上的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终于填平了___________ 的故事。
6. 译句子。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⑵溺而不返。
7.选择填空。
〔1)这篇文言文出自于〔)。
A.《三字经》B.《山海经》⑵ 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理于东海”的原因是:()A.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
B.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
〔3)》以理于东海〃的》理〃读音是:()A. yanB. ym二、文言文阅读8.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__________ 女娃。
女娃游于__________ , _________ ,故为精卫,常_________ ,以埋于东海。
〔1)按原文填空。
〔2)精卫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精神?请你写一写。
〔3)在生活中,你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种精神?〔4)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9.阅读短文,答复以下问题。
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伙弟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13.荷叶圆圆 课后作业一、根ɡēn 据j ù语y ǔ境j ìn ɡ写xi ě字z ì词c í。
m ěi f ēi j ī ( )丽的荷花开放了,小蜻蜓像( )一样在池塘上飞来飞 xi ǎo y ú y ì du ǒ du ǒ li àn ɡ去,( )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溅起( )( )晶晶的小花。
二、照zh ào 样y àn ɡ子zi,根ɡēn 据j ù提t í示sh ì写xi ě一yi 写xi ě。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香蕉________的,________的。
西瓜________的,________的。
香蕉________的,________的。
三、读课文,填写下面的思维导图。
小水珠的 摇篮 小蜻蜓的 ( )小青蛙的 ( ) 小鱼儿的 ( )四、读d ú一y í读d ú,做zu ò一yi 做zu ò。
小xi ǎo 鱼y ú儿ér 说shu ō:“荷h é叶y è是sh ì我w ǒ的de 凉li án ɡ伞s ǎn 。
”小xi ǎo 鱼y ú儿ér 在z ài 荷h é叶y è下xi à笑xi ào 嘻x ī嘻x ī地d ì游y óu 来l ái 游y óu 去q ù,捧p ěn ɡ起q ǐ一y ì朵du ǒ朵du ǒ很h ěn 美m ěi 很h ěn 美m ěi 的de 水shu ǐ花hu ā。
1.照样子写词语。
笑嘻嘻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游来游去 ______来______去 ______来______去2.这段话主要写的是谁?( ) ①荷叶。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3课时练习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数的认识,能够熟练地数数,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熟练地数数,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数的顺序和大小,引导学生复习数的知识。
2. 教师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顾数的顺序和大小。
二、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解答问题,及时纠正错误。
三、讲解练习题(15分钟)1. 教师挑选几道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进行讲解。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找出解题的关键信息。
3. 教师示范解题过程,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教师提问:“谁能告诉我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数的顺序和大小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2. 教师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了对数的认识,理解了数的顺序和大小。
在讲解练习题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找出解题的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同时,教师通过提问和课堂小结,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仍然存在困难,需要教师个别辅导。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13课时练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练习课,主要针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小数除法》进行巩固练习。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小数除以整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以及应用题。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小数除以整数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方法。
2. 能够正确进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口算。
3. 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小数除法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以及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除以整数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购物场景为例,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计算找回的钱。
2. 复习回顾: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小数除以整数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方法。
3. 课堂练习:a. 口算练习:5.8÷2,4.7÷3,6.3÷0.7b. 笔算练习:8.5÷5,9.6÷2.4,12.6÷4.24. 应用题练习:a. 小明有15元,买了3.6元的文具,还剩多少钱?b. 一桶果汁有2.5升,每升可以倒5杯,这桶果汁可以倒多少杯?5. 小组讨论:学生们分小组讨论如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小数除法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小数除以整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2.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请家长们帮助孩子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小数除法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练习,学生们对小数除以整数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课堂练习中,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进行笔算和口算。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和引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尝试用小数除法解决更多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配资源等,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5单元简易方程第13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P75~76练习十六第2、7、8、10、11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巩固学生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练习过程,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以及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方法】:引导回顾,练习讲解。
合作讨论,练习巩固。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教师: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谁来说一说,你有怎样的认识?指名口答,其余学生补充,教师小结。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行一些相应的练习来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
二、指导练习1.请你判断下面各式哪些是方程?(l)a+24=73 (2)4x<36+17(3)72=x +16 (4)x+85(5)25÷y=0.6 (6)2x+3y=9生:(l)、(3)、(5)、(6)是方程,(2)、(4)不是。
师:为什么说(1)、(3)、(5)这三个是方程,而且(6)也是方程?生:因为它们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所以是方程。
(6)也是方程,只不过它含有两个未知数。
2.我们班学生在作业中有这样解方程的,你认为这样做对吗?如果不对,就帮他改正过来。
x +32=76 x -3.2=6.5解: x =76-32 解:x -3.2=6.5-3.2x =44 x =3.3x ÷8=0.4 3x =18解:x ÷8×8=0.4×8 解:3x -3=18-3x =3.2 x =15生:第一题正确,第二、四题两边没有同时加或除以相同的数,第三题等号没有对齐。
3.你认为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生1:等号对齐。
1第13课时 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练习课学习内容课本第22~23页练习五第3~9题。
学习目标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能用减法解决问题。
习题解析第3题,口算练习,鼓励孩子一次做对,也可适当提出计算速度方面的要求。
第4题,有多余条件的习题,多余条件与有用条件写在一起,干扰性大,需要孩子认真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排除多余条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5题,“比多”问题。
第6题,连线题。
即相等的连线。
第7题,“比少”问题。
一般地,将问题转化为“大蜜蜂比小蜜蜂多采几朵花”。
学有余力的孩子不转化直接解决也是可以的。
第8题,比多少。
第9题,解决问题。
不仅要求孩子能解决问题,还鼓励他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辅导精要例3题,读题,让孩子独立完成。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在单元结束时计算平均错误率在10%以内,速度绝大多数达到8题/每分钟。
第4题,读题,理解题意:藏起来的+外面的=捉迷藏的,全班人数与捉迷藏的人数无关,可多可少,是多余条件。
答案:14-6=8(人),口答。
第5题,读题,在问句下划线“上午比下午多”、“多摘了几箱”,可直接列式:13-8=5(箱),口答。
第6题,理解题意,7+6=13,即相等的连线。
解答方法:先计算,再连线。
想一想:同一行,左边的算式与右边的数比较,中间应该填什么符号?如7+6○12。
第7题,在问题“小蜜蜂比大蜜蜂少采几朵花”批注“大蜜蜂比小蜜蜂多采几朵花”,并下划线“大蜜蜂比小蜜蜂多”、“多采几朵花”。
列式计算:12-3=9(朵)。
口答:大蜜蜂比小蜜蜂多采几朵花。
也可以直接在问句下划线“小蜜蜂比大蜜蜂少”、“少采几朵花”,并列式计算。
第8题,先计算出算式的差,再比较大小。
也可以用推理比较大小,如4+4=8,13>8,所以13-4>4。
第9题,综合练习。
第(1)题,从问题找条件,小黑的是多余条件。
再用有关信息读题。
答案:17-8=9(个),口答。
第(2)题,引导孩子提出“比多少”的问题,如小白比小灰少几个?小黑比小灰少几个?小灰比小白多几个?小黑比小白少几个?小白比小黑多几个?也可提出“求和”的问题,如小黑和小白共有几个?小灰和小黑共有几个?小灰和小白共有几个?他们一共有几个松果?2。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3课时整理与练习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理与练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对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领域。
2.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理与练习的方法,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讲解实例,引起学生对整理与练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整理与练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该方法对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
4. 讲解: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5. 应用:布置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整理与练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整理与练习。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整理与练习方法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实际问题解决情况的观察,评价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以上为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3课时整理与练习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整理与练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课时练习题(含答案)一、基础巩固1.炎帝之少女..()A.少年女子B.小女儿2.以堙.于东海()A.填塞B.土山C.埋没3.对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B.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C.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4.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女娃到东海游泳,淹死没有返回。
B.女娃到东海游玩,沉溺东海美景不愿返回。
C.女娃到东海游泳,沉到水中不愿起来。
D.女娃到东海游玩,淹死后没有回来。
5.下面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A.课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精卫”是神话中鸟的名字。
B.课文讲述了黄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化为精卫,衔来西山木石填塞东海的故事。
C.精卫填海的起因是“游于东海,溺而不返”,经过是“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D.从精卫鸟誓填东海的行为中,可以感受到它敢于困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坚韧执着的形象。
E.对那些不畏困难、不屈不挠地同困难做斗争的人,我们都可以赞扬他们具有精卫填海的精神。
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精卫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 )(2)写“帝”的时候“立”要稍小,“冖”宽,上部点和下部竖居中对正。
( )(3)“衔”本来的意思是马嚼子。
( )(4)“少女”一词中“少”的读音是shǎo。
( )(5).《精卫填海》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要不畏艰苦,勤奋不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 )7.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并写下来。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第5单元简易方程
第13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P75~76练习十六第2、7、8、10、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巩固学生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练习过程,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以及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方法】:引导回顾,练习讲解。
合作讨论,练习巩固。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教师: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谁来说一说,你有怎样的认识?
指名口答,其余学生补充,教师小结。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行一些相应的练习来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
二、指导练习
1.请你判断下面各式哪些是方程?
(l)a+24=73 (2)4x<36+17
(3)72=x +16 (4)x+85
(5)25÷y=0.6 (6)2x+3y=9
生:(l)、(3)、(5)、(6)是方程,(2)、(4)不是。
师:为什么说(1)、(3)、(5)这三个是方程,而且(6)也是方程?
生:因为它们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所以是方程。
(6)也是方程,只不过它含有两个未知数。
2.我们班学生在作业中有这样解方程的,你认为这样做对吗?如果不对,就帮他改正过来。
x +32=76 x -3.2=6.5
解: x =76-32 解:x -3.2=6.5-3.2
x =44 x =3.3
x ÷8=0.4 3x =18
解:x ÷8×8=0.4×8 解:3x -3=18-3
x =3.2 x =15
生:第一题正确,第二、四题两边没有同时加或除以相同的数,第三题等号没有对齐。
3.你认为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生1:等号对齐。
生2:两边必须要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同时加、减或乘、除以相同的数(O 除外)。
生3:要验算或口头验算,保证解的正确性。
4.出示教材第75页练习十六第2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
教师提示:要先找准题中的数量关系,黄河的长度+835=6299,再列方程解答。
指名学生口答,集体订正。
5.出示教材第76页练习十六第8题。
(1)引导学生读题,捕捉题目中的信息:
①猎豹的奔跑速度是每小时110 km。
②猎豹的速度比大象的2倍还多30 km。
(2)教师: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运用数量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以上两个条件,你会想到哪些数量关系?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汇报。
(3)请根据归纳的数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
学生根据归纳的信息列式,可能列出:2x +30=110,从而求出大象的奔跑速度。
三、巩固练习
1.解下列方程
4x +13=365 3x +2×7=50 4x +2.1=8.5 48.34-3.2x =4.5
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拓展练习。
(1)教材第76页练习十六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检查订正,并交流解决疑问。
(2)教材第76页练习十六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个别辅导。
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不同做法,并通过展示作业在全班讨论。
(3)教材第76页练习十六第11*题。
引导学生转化为方程解题,独立解答,汇报交流。
分析:这道题其实就是解两个方程(36-4a)÷8=0和(36-4a)÷8=1。
解答:(36-4a)÷8=0 a=9 (36-4a)÷8=1 a=7
四、课后小结
通过练习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作业:食堂买来大米和面粉共595千克,其中大米是面粉的2.5倍,大米、面粉各多少千克?
【板书设计】
练习十六
第8题: 2x +30=110
第11*题:(36-4a)÷8=0 a=9
(36-4a)÷8=1 a=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