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菜肴的营养组配及其对人员的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2
食品营养与配餐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教学内容。
1. 食品营养基础。
首先得搞清楚啥是营养素。
像碳水化合物啊,这可是给咱身体供能的“小能手”,就像汽车的汽油一样。
简单的糖、复杂的淀粉都是碳水化合物家族的成员。
然后是蛋白质,那是身体的“建筑材料”,肌肉、毛发啥的都靠它来构建。
而且蛋白质还有不同来源,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都有各自的特点。
还有脂肪,别一听脂肪就觉得是坏东西,适量的脂肪能储存能量、保护器官呢。
维生素和矿物质也不能少。
维生素A对眼睛好,维生素C能提高免疫力,钙是骨骼的“钢筋”,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关键原料。
这些营养素在不同的食物里含量不一样,得知道哪些食物是它们的“富集地”。
2. 食物的营养价值。
聊聊各类食物的营养“本事”。
谷类食物,像大米、小麦,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多,是能量的重要来源。
豆类就很神奇了,蛋白质含量高,而且有些豆类还含有特殊的营养成分,像大豆里的异黄酮。
蔬菜水果那可是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大宝库”。
不同颜色的蔬菜水果营养还各有侧重,红色的西红柿有丰富的番茄红素,绿色的西兰花富含叶酸。
肉类和水产类呢,蛋白质质量高,还含有铁、锌等矿物质。
不过肉里的脂肪含量也得注意,红肉脂肪多一点,白肉相对少些。
奶类是钙的最佳来源,没有之一,而且还含有优质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
3. 营养需求与膳食指南。
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差别可大了。
比如说小孩,正在长身体,需要更多的蛋白质、钙等营养素来支持生长发育。
老年人呢,消化功能可能弱一些,对钙的需求也高,而且得注意控制脂肪和盐的摄入。
膳食指南就是咱吃饭的“指南针”。
它告诉咱要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适量吃鱼、禽、蛋、瘦肉等。
每天喝足够的奶,还要少油少盐。
这就像给咱画了个健康饮食的蓝图。
4. 食品营养与健康。
营养不均衡会带来好多健康问题。
比如长期缺乏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缺铁会贫血。
但是营养过剩也不行,摄入太多脂肪、糖,就容易长胖,进而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关于烹饪工艺与烹饪专业职业标准的教学内容要求《烹调工艺》课程标准专业名称:烹饪专业课程名称:烹调工艺专业代码:课程代码:计划课时:378 学分:开课学期:第1学期制定部门:旅管教研组(烹饪专业)制订人:适用专业:烹饪专业审核人:制定日期:一、课程设置(一)课程属性1.课程性质《烹调工艺》是烹饪工艺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
2.课程定位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烹调工艺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操作的基本要素,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培养,了解烹调工艺学的科学分类体系,理解烹调工艺学研究的内容,对烹调工艺的科学化和工业化、创新菜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了解烹调工艺学分类的原则、运用历史、发展状况和趋势,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3.课程任务《烹调工艺》是学习烹调中国各地菜系代表菜肴为辅的基本制作技术,要求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成为餐饮业一名优秀的烹调师。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以职业岗位为前提,以行业企业为依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确定“校企合作、工学合一、实境教学”的课程设计理念。
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本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首先对餐饮企业厨房生产流程中各工作岗位的任务、职业能力和协调、互动的能力进行分析,然后以刀工、原料等食品烹调加工相关工作岗位的任务为引领,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学到的烹饪基础知识和技能,采用以地方菜系代表性的特色风味菜肴为模块、以原料系列为分类、以传统和创新代表菜肴为案例等的项目教学模式,并按菜肴食品烹调流程的工作任务结构来展示教学内容。
同时,按照岗位工作任务的操作要求,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通过创设仿真中餐企业厨房生产情景来模拟工作情景,组织学生实训操作,倡导学生在“做”中“学”。
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学会代表性菜肴的烹调技术,并能做到“举一反三”,加深对烹饪技术综合能力的理解和运用,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第七章菜肴的组配工艺第七章菜肴的组配工艺本章内容:第一节单一菜肴的组配第二节整套菜肴的组配第三节菜肴的营养组配及其对人员的要求学习目标:要求掌握菜肴组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理解组配是烹饪技术的一种具体体现,了解菜肴组配和宴席组配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整套菜肴的组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组配,即组合、搭配。
所谓组配工艺,有两层含义:一是烹饪原料之间的搭配,即将经过选择、加工的各种烹饪原料,按照一定的规格质量标准,通过一定的方法,组配成可供直接烹调的完整菜肴的工艺过程,饮食业称为“配菜”。
二是菜肴之间的组合,即将烹调后的菜肴精心组织和搭配,成为一定规格质量的整套菜肴的工艺过程。
菜肴组配工艺是基础,套菜组配工艺是提高。
菜肴工艺组配的重要性:菜肴组配是相对独立的加工工序,是菜肴烹制成熟前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过程,对定性、定量的规范生产,提高产品的稳定性提供标准,对菜肴的风味特点、感官性状、营养质量等都有一定的作用,对平衡膳食有重要意义。
组配工艺的任务:组配工艺往往都是由知识、经验、阅历丰富的人来担任,组配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配菜配料行为。
而是集菜肴设计、组配实施、质量监督、创造新品种菜肴为一体,大大地扩大了组配工艺的范围和组配的职能。
第一节单一菜肴的组配一、单一菜肴原料的构成及组配形式单一菜肴原料组配工艺,简称“配菜”。
是指把加工成形的各种原料加以适当的配合,使其可烹制出一份完整的菜肴的工艺过程。
一份完整的菜肴由三个部分组成:即主料、辅料、调料。
主料:在菜肴中作为主要成分,占主导地位,是突出作用的原料。
通常占60%的比重。
是反应菜肴的主要营养与主体风味指标。
配料(辅料):为从属原料,指配合、辅佐、衬托和点缀主料的原料。
占30%-40%,作用是补充或增强主料的风味特性。
调料:调和食物风味的一类原料。
菜肴组配往往依据主料、配料的多少,分为三类:1、单一原料菜肴的组配:菜肴中没有配料,只有一种主料。
对原料要求较高。
食堂菜品营养搭配与平衡要求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程度提升,食堂菜品的营养搭配与平衡要求愈发受到关注。
食堂作为集体用餐的场所,必须合理搭配食材,确保食品的养分均衡,并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食堂菜品的营养搭配与平衡要求,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食堂菜品的营养搭配需满足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
膳食中的主要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食堂菜品应该包含这些营养素,并确保在每餐中的合理比例搭配。
例如,碳水化合物是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因此米饭、面食等主食应作为每餐的基础,并与适量的蛋白质搭配,如鱼肉、家禽等。
此外,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应被充分考虑进菜单中,以达到全面的营养搭配。
其次,食堂菜品的平衡要求需要针对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进行考虑。
孩子、青少年、成人、老年人等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营养的需求是不同的。
孩子处于生长发育期,需要更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因此食堂菜品应当提供丰富的这些营养素,如豆制品、乳制品、绿叶蔬菜等。
青少年时期出现了生理上的变化,对钙、铁等营养素的需求增加,食堂应根据他们的特点提供合适的食物选择。
成人需要适量的蛋白质和脂肪,以维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行。
老年人则需要更多的膳食纤维、维生素D等,在食堂供应菜品时应考虑到他们的特殊需求。
除了考虑人群特点之外,食堂菜品的平衡要求还需要关注不同食物之间的相互搭配。
首先,主食应该与配菜相协调,也就是所谓的“荤素搭配”。
以米饭为例,可以搭配绿叶蔬菜、豆类菜品和少量的肉类,这样不仅可提供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还有丰富的纤维素和维生素。
其次,荤素搭配要求在颜色、口感和味道上有所考虑,以增加菜品的多样性和吸引力。
另外,合理搭配不同菜品还可以减少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以提高营养的吸收率。
例如,蔬菜中的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因此可以将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与富含铁的食材搭配在一起,以提高营养吸收效果。
为了满足食堂菜品营养搭配与平衡的要求,下面是一些建议供参考。
学校食堂食品营养配比制度为了确保学校食堂提供的餐饮服务符合营养健康的要求,本制度规定了学校食堂食品的营养配比标准。
食堂应根据这些标准,制定合理的菜单,提供均衡的饮食,满足师生的营养需求。
一、基本原则1. 营养均衡:食堂应确保提供的餐饮服务在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方面均衡,以满足师生的日常营养需求。
2. 健康优先:食堂在食品选材和加工过程中,应以健康为导向,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避免提供高盐、高糖、高油脂的食品。
3. 科学搭配:食堂应根据师生不同年龄、性别、体质和劳动强度的特点,科学合理地搭配食物,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餐饮服务。
4. 节约资源:食堂应合理采购、储存食材,减少浪费,同时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广环保理念。
二、营养配比标准1. 能量配比:食堂应根据师生日常活动量,合理配置主食、副食,确保能量摄入适中。
2. 蛋白质配比:食堂应提供适量的优质蛋白质,包括肉类、鱼类、豆制品等,以满足师生身体发育和日常活动所需。
3. 脂肪配比:食堂应合理控制脂肪摄入,提供适量的植物油和动物脂肪,避免过多油炸食品。
4. 碳水化合物配比:食堂应提供多样化的主食,如米饭、面食、杂粮等,保证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5. 矿物质和维生素配比:食堂应注重蔬菜、水果、奶制品等的提供,确保师生摄入足够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三、实施与监管1. 食堂管理:食堂应配备专业的营养师,负责制定营养均衡的菜单,并进行食品营养配比的监督。
2. 员工培训:食堂应对员工进行营养知识培训,提高其对营养配比的认识和重视。
3. 定期检查:学校相关部门应定期对食堂进行营养配比检查,确保食堂遵循相关制度。
4. 反馈与改进:食堂应设立反馈渠道,收集师生对餐饮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营养配比,提高服务质量。
四、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食堂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提供符合营养健康要求的餐饮服务。
宴会菜肴的营养搭配对宴会菜肴的设计要从客人实际的养分需要动身。
客人的养分需要因人而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不同性别、不同消费水平对养分的需要都有一定的差异,但设计宴会菜肴时应把握总体的结构和比例。
(1)宴会菜肴结构要合理。
各种菜肴和原料组成包含的养分素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粗纤维、矿物质、微量元素等。
这就要求菜肴的各种原料搭配也应当合理。
由于宴会是以荤素菜肴为主,所以应适当加入主食和点心。
否则,人的消化机能不能正常运转,养分成分也难以消化汲取。
(2)宴会菜肴荤素搭配比例要适当。
无论是中式宴会,还是西式宴会,大部分菜肴以动物为原料。
从养分学观点看,动物性原料是属高蛋白、高脂肪型的食品。
传统中式宴会讲究荤菜和山珍海味,不太注意素菜;注意菜点的调味和美观,忽视了菜肴的养分搭配。
而西式宴会很讲究荤素的搭配,是很值得学习的。
应运用现代养分学学问对传统中式宴会进行改进。
做到宴会菜肴荤素合理搭配。
在宴会菜肴支配上,要科学地进行荤素养分搭配。
比如鸭翅席,冷菜采用“一大带六或一大带八”即一个大彩色拼盘带六个或八个单碟的素拼盘。
上烤鸭时,要带四个素菜小炒。
这样不仅有效地刺激客人的胃口,增加其食欲,而且具有多种养分成分。
在宴会菜肴设计时,可适当把握荤素菜的比例。
素菜多了会使人感到素淡无味,冲淡宴会的气氛;荤菜多了又会使人觉得腻口。
宴会菜肴分冷菜、热菜,通常状况冷菜的荤素搭配足五比四或六比五的比例,热菜是非常之二、三的素菜,非常之八、七的荤菜。
这个比例数是不固定的。
(3)留意宴会菜点酸碱度要平衡。
食品可分为酸性食品和碱性食品,日常每日摄人的酸碱性食品要平衡。
否则就会使身体不舒服。
食入酸性食品太多,人体会有酸痛的感觉,甚至出现反酸水的现象;碱性食品太多,会使人的胃口有空荡或摩擦感,甚至乏力。
酸性食品包括鱼、肉、蛋、粮食和部分水果;碱性食品包括蔬菜、大部分水果、牛奶等。
在设计宴会菜点时应留意这些品种的搭配,保证体内食品酸碱度平衡。
第三节菜肴的营养组配及其对人员的要求一、宴席菜点营养组配的依据中国营养学会于1997年通过了我国居民应遵循的科学膳食的基本准则——《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实际,对菜点营养组配的宏观指导是:1、宴席食品原料应多样化:食物原料应包括以下五大类。
谷物及薯类、动物性食物、豆类及其制品、蔬菜水果类、纯热能食物(植物油、酒精)。
2、宴席食物酸碱应平衡:人体的血液是弱酸性的,吃进的食物酸碱比例应为1:4才感觉舒服。
动物性原料多为酸性,植物性原料多为碱性。
3、宴席菜品的数量要适当,使营养不过剩4、控制宴席食品的脂肪量5、宴席食品应清洁卫生、不变质二、计算机在宴席菜肴组配中的应用北京医院营养室和北京市海淀营养信息研究会,成功地研制出“医院营养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
适用于医院、机关食堂、饮服行业、部队、幼儿园和中小学营养餐。
根据营养专家的建议又研制出“饭店营养咨询系统”计算机软件。
该系统用于宴席组配,以营单数据库为基础,可进行任意组合搭配,同时计算机显示出整个宴席菜单的营养成分,以及与营养标准值的比较、偏差值、人均营养平均值、热量来源、钙磷比例、氮热比例等营养数据。
三、对宴席菜点组配人员的要求1995年5月我国颁布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上,将营养配餐员作为一个新的职业。
等级分三级,即三级(相当于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工作包括:编制食谱和菜谱;配餐制作。
思考题1、说明主料、配料和调料的作用及相互关系2、菜肴组配工艺如何影响菜肴的质量3、为什么说“组配工艺是菜式创新的基本手段”4、叙述宴席食品种类的构成5、怎样控制宴会菜肴食品的脂肪含量6、宴席菜点的变化表现在哪几个方面7、一套完美的宴席菜点由哪四个方面的人员共同组配设计完成,为什么。
第三节菜肴的营养组配及其对人员的要求
一、宴席菜点营养组配的依据
中国营养学会于1997年通过了我国居民应遵循的科学膳食的基本准则——《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实际,对菜点营养组配的宏观指导是:
1、宴席食品原料应多样化:食物原料应包括以下五大类。
谷物及薯类、动物性食物、豆类及其制品、蔬菜水果类、纯热能食物(植物油、酒精)。
2、宴席食物酸碱应平衡:人体的血液是弱酸性的,吃进的食物酸碱比例应为1:4才感觉舒服。
动物性原料多为酸性,植物性原料多为碱性。
3、宴席菜品的数量要适当,使营养不过剩
4、控制宴席食品的脂肪量
5、宴席食品应清洁卫生、不变质
二、计算机在宴席菜肴组配中的应用
北京医院营养室和北京市海淀营养信息研究会,成功地研制出“医院营养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
适用于医院、机关食堂、饮服行业、部队、幼儿园和中小学营养餐。
根据营养专家的建议又研制出“饭店营养咨询系统”计算机软件。
该系统用于宴席组配,以营单数据库为基础,可进行任意组合搭配,同时计算机显示出整个宴席菜单的营养成分,以及与营养标准值的比较、偏差值、人均营养平均值、热量来源、钙磷比例、氮热比例
等营养数据。
三、对宴席菜点组配人员的要求
1995年5月我国颁布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上,将营养配餐员作为一个新的职业。
等级分三级,即三级(相当于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
工作包括:编制食谱和菜谱;配餐制作。
思考题
1、说明主料、配料和调料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2、菜肴组配工艺如何影响菜肴的质量
3、为什么说“组配工艺是菜式创新的基本手段”
4、叙述宴席食品种类的构成
5、怎样控制宴会菜肴食品的脂肪含量
6、宴席菜点的变化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7、一套完美的宴席菜点由哪四个方面的人员共同组配设计完成,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