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肴组配工艺与原理合理使用
- 格式:ppt
- 大小:2.62 MB
- 文档页数:45
筵席菜点选择和组配的探讨作者:高行恩来源:《烹调知识》 2009年第11期筵席三要素是主题(进餐目的)、餐饮产品和进餐对象,是为了既定的进餐目的由多人同时享受的具有一整套菜点的组合。
可见,餐饮产品的选择和组配是筵席重要的表现形式。
就筵席而言,餐饮产品主要包括冷莱、热炒、大菜、点心、水果、主食和汤,有时根据需要还会配置甜品、开胃小菜和醒酒汤。
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筵席的规格和档次,对筵席的组成和结构,对筵席菜点的选择和组配也越来越重视。
尤其是在众多的中式莱点中选择适合的品种,保证筵席菜肴整体的和谐性和科学性,已经成为筵席质量和规格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社会对餐饮业管理和经营水平的重要评价依据。
一、筵席菜点选择和组配的依据和条件1.明确筵席的目的在设计一份筵席之前,首先要明确举行这次筵席的目的。
是嫁娶喜筵还是生臼寿筵,是商务洽谈还是学术研讨,是民间筵席还是国宴安排,筵席的目的不同,其菜点选择和组配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也不一样。
习惯性地总是选择那些与筵席主题相一致的菜点,最大限度地保证菜点的色泽、造型、名称甚至口味等等都与筵席的目的保持一致,有时候即便选择同样的菜点,在不同主题的筵席中使用的名称也不一样。
例如大杂烩,在北方民筵中大多直呼“大杂烩”,可在一些聚会团圆主题的筵席中则叫“全家福”,在一些学术研讨为主题的筵席中叫“百家争鸣”,在一些商务交流为主题的筵席中便被命名为“群英荟萃”,正是利用对菜点的不同命名与筵席的主题相呼应,表现筵席主题,烘托筵席气氛。
2.了解筵席的规格标准和特殊要求在一些饭店,当遇到客人定餐时习惯性地问“什么标准”、“多少钱一桌”,从而了解该筵席的规格标准。
其实仅仅了解这些是不够的,科学的方法是询问客人“您几位”“每客什么标准”,然后按照元/客×客数,未了解筵席的标准,进而根据这个标准确定菜点的规格和数量。
其实,了解筵席的标准除了可以确定菜点的规格质量之外,更要确定菜点的数量,既要保证筵席的菜点”够吃”、让客人吃饱,又要保证菜点不会大量剩余,避免因浪费给客人留下菜点质量不佳的印象。
单一菜肴的组配一、单一菜肴原料的构成及组配形式单一菜肴原料组配工艺,简称“配菜”。
是指把加工成形的各种原料加以适当的配合,使其可烹制出一份完整的菜肴的工艺过程。
一份完整的菜肴由三个部分组成:即主料、辅料、调料。
主料:在菜肴中作为主要成分,占主导地位,是突出作用的原料。
通常占60%的比重。
是反应菜肴的主要营养与主体风味指标。
配料(辅料):为从属原料,指配合、辅佐、衬托和点缀主料的原料。
占30%-40%,作用是补充或增强主料的风味特性。
调料:调和食物风味的一类原料。
菜肴组配往往依据主料、配料的多少,分为三类:1、单一原料菜肴的组配:菜肴中没有配料,只有一种主料。
对原料要求较高。
如“清炒虾仁”、“清蒸鱼”。
2、多种主料菜肴的组配:主料品种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数量大致相等,无主、辅之分。
配菜时原料应分别放置,便于操作。
如“三色鱼丸”、“植物四宝”。
3、主、辅料菜肴的组配:菜肴有主料和辅料,并按一定的比例构成。
其中主料为动物性原料,辅料为植物性原料的组配形式较多,也有辅料是动物性原料的,如“肉末豆腐”,也有的辅料是多种,如“五彩虾仁”。
主辅料的比例一般为9:2或8:2或6:4等形式,辅料的比例宜少不宜多,不能喧宾夺主。
花色菜的组配:同上,而侧重于造型、花色、模型的加工。
二、单一菜肴组配工艺的作用1、确定菜肴所用的原料,进而确定菜肴的成本和售价菜肴的用料一经确定,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可随意增减、调换,可保证质量和企业信誉。
2、奠定菜肴的质量基础:各种菜肴都是由一定的质和量构成。
质——组成菜肴各种原料的营养成分和风味指标量——菜肴中原料的重量及菜肴的质量一定的质量构成菜肴的规格,而不同的规格决定了它的销售价格和食用价值。
组配工艺规定和制约着菜肴原料结构组合的优劣、精细、营养成分、技术指数、用料比例、数量多少,以保证菜肴的质量。
3、奠定菜肴的风味基础风味基础,即人们通常说的色、香、味、质等各种表现的综合。
1)菜肴的风味不是随机性的2)确定菜肴的口味和烹调方法3)确定菜肴的色泽、造型菜肴的色泽与三个方面有关:(1)主料和辅料本身固有的色泽,是菜肴的基本色泽(2)调味品所赋予的色泽,是菜肴的辅助色彩(3)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色泽4、组配工艺是菜肴品种多样化的基本手段菜式创新的方式虽然很多,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料组配工艺的作用。
一般菜肴的组配及方法
一般菜肴的组配及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组合及方法:
1. 红烧肉:将猪肉切块,用高压锅快速煮熟,然后与调料(如豆瓣酱、酱油、糖、姜蒜等)一起炖煮,最后加入葱段和香菜点缀。
2. 宫保鸡丁:将鸡肉切丁,用水淀粉与酱油腌制片刻,然后将鸡丁炒熟,再加入花生、鸡蛋或辣椒等配料翻炒,最后加入调料(如酱油、糖、醋、盐等)翻炒均匀。
3. 麻婆豆腐:将豆腐切块烫熟,然后将豆腐放入锅中,加入调料(如豆瓣酱、酱油、花椒粉等)煸炒,最后加入葱姜蒜末和肉末翻炒均匀。
4. 清炖鸡汤:将鸡肉切块,用凉水煮开去血水,然后放入锅中,加入清汤和调料(如盐、姜片、葱段等),小火炖煮一段时间。
5. 糖醋里脊:将猪肉切片,用水淀粉腌制片刻,然后将肉片炸至金黄酥脆,再加入调料(如糖、醋、番茄酱、料酒等)翻炒均匀。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菜肴组配及方法,不同地区和口味有各自的独特配方和方法,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进行创新与调整。
菜肴营养的组配方法
菜肴的组配方法是指在烹调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食材特点、营养需求和口感要求等因素,合理地搭配食材,使得菜肴更加美味、健康和营养丰富。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菜肴组配方法:
1.搭配主食和副菜:主食应选用粗细搭配或色泽搭配的原则,例如米饭可以搭配红烧肉、清蒸鱼等副菜。
2.搭配荤素:荤素相间,既能增加口感层次,又能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量。
例如西红柿炒鸡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搭配五味:以甜、咸、酸、苦、辣五味为基础进行搭配,使得菜肴口感更加丰富。
4.搭配冷热:避免将过多冷烫类食品放在同一道菜中,应尽量均衡冷热性质的搭配。
5.按季节选择: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时令蔬菜和水果,搭配更能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
6.按健康需求选择:例如要补钙可以选用豆腐、牛奶等食材进行搭配。
总之,菜肴的组配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既要美味可口,又要保证营养均衡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