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共45页
- 格式:ppt
- 大小:3.38 MB
- 文档页数:45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体会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但术后早期炎性小肠梗阻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
这类肠梗阻有它特殊性,处理方法也和其他肠梗阻截然不同。
因此提高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认识,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会减少病人的痛苦和某些严重的并发症。
1.临床资料:我院近五年来治疗术后炎性肠梗阻32例,男20例﹑女性12例,年龄在12—76岁,50岁以上占22例。
临床症状及体征:轻度腹痛或阵发性腹痛28例,腹胀30例,有呕吐24例,腹部轻度压痛26例,肠鸣音减弱20例,肠鸣音消失12例,有气过水音7例。
x线腹部平片:小肠多处不同程度积气积液表现32例,均无典型机械性完全性肠梗阻x线表现。
彩超检查:32例均腹腔积气明显,腹腔积液不明显。
发病前手术类型有:胃癌根治术﹑胃穿孔修补术﹑直肠癌前切除术﹑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大部切除术﹑脾破裂脾切除术﹑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摘除术等。
一般发生肠梗阻时间为一周左右,治愈时间为两周左右。
2.讨论: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引起肠痿﹑重度感染﹑短肠等严重人并发症。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大约占术后肠梗阻20%左右,平均发生在术后一周左右。
经过保守治疗胃肠道功能恢复一般在两周左右。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主要临床特点:①多见与术后范围广﹑出血多﹑创伤重﹑年龄大﹑手术时间长等病例。
②多发生于术后一周左右,有点已排气﹑排便,进食后再出现梗阻。
③尤以腹胀明显,肠鸣音减弱,肠功能恢复时间较长。
④肠梗阻症状﹑体征一般较明显,但腹部平片尚无机械性完全性梗阻的典型表现。
多数是由于腹腔内炎症广泛粘连引起,均为无菌性炎症。
⑤保守治疗均有效,治愈时间一般不超过两周,因此这类病人尽量晚进食为宜。
术后早期炎症性小肠梗阻诊断并不困难,根据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腹部x线正位平片一般可诊断。
保守治疗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唯一可行方法,但保守治疗并非一沉不变,要根据病人一般情况,肠鸣音恢复程度,腹腔渗出量的多少以及有无腹膜炎的体征来判断是否进行手术治疗,以防发生肠坏死﹑肠穿孔。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8例治疗分析【关键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图分类号】r6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39-01【keywords】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是由于腹部外科手术后创伤、炎症等各种因素导致的肠壁水肿、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1];如处理不当会引起肠瘘,重症感染和短肠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2]。
我院2002-2012年共收治38例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人。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8例患者中,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龄:49.7(12-79)岁。
原发病及手术类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7例,小肠破裂(穿孔)行修补及肠切除肠吻合术15例,肠粘连松解术5例,胃癌根治术4例,胆囊切除术1例,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2例,坏疽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2例,左斜疝嵌顿行回肠部分切除术1例,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1例。
1.2 临床表现发病时间肠梗阻发生于术后3-20天,平均6.8天,有91%的病例发生在术后2周内,部分病例术后肠蠕动曾经一度排气、排便;部分病例已恢复饮食后出现恶心、呕吐等肠梗阻症状,且逐渐加重。
1.3 临床症状有腹痛者13例,呕吐者25例,腹胀、停止排气、排便者17例,腹部有固定性压痛者11例,其中5例能扪及压痛性包块。
腹部透视或腹平片29例可见多个液气平面;15例b超提示腹腔积液、肠腔积气;18例腹部ct检查提示肠梗阻,肠壁水肿增厚,肠袢粘连成团,肠腔积液。
1.4 治疗方法完全禁食禁饮、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支持,纠正和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应用生长抑素抑制肠液分泌,使用地塞米松减轻肠壁炎症水肿,抗生素防治感染,胃管内注入石蜡油或中药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3],在肠蠕动恢复阶段适当应用肠蠕动药。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分析2002-----2012年5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episbo)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不难诊断episbo;其保守治疗方法包括全肠外营养支持、胃肠减压、生长抑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大承气汤胃管注入等。
结果 50例病人均经保守疗法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6天。
结论采用保守疗法治疗episbo 效果良好。
【关键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episbo)系指腹部手术后早期,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因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所引起的炎症性粘连性肠梗阻。
其诊断和治疗有其特殊性,我们总结分析了2002年12月----2012年10月50例episbo的诊治经验,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2岁,均符合episbo诊断标准:①有近期腹部手术史,尤其是反复手术的病史;②术后可能有少量通气或通便,但一旦进食马上出现梗阻症状;③腹痛症状不显著,查体发现腹部质地坚韧,肠鸣音减少;④给予胃肠减压、解痉治疗后症状能缓解,肛门能排气、排便,但一旦进食病人又出现梗阻症状;⑤腹部ct显示肠壁水肿、增厚、肠袢粘连成团以及肠腔积气、肠管均匀扩张和腹腔内渗出等。
50例中肠梗阻术后12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10例,胃癌根治术后6例,溃疡病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后6例,阑尾炎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术后5例,外伤性肠破裂修补术后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5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术后1例。
经过1次腹部手术的28例,经过2次及以上的22例,最多者达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