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425.00 KB
- 文档页数:19
中国临床厌学2009年12月第16卷第6期ChineseJournalofClinicalMedicine.2009.V01.16。
No.6889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疗进展马留学邹忠东姚和祥王瑜(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普外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25)中图分类号R574.1文献标识码A・综述・TreatmentProgressofEarlyPostoperativeInflammatorySmallBowelObstructionMALiuxueZOUZhongdongYAOHexiangWANGYuResearchInstituteofGeneralSurgery,FuzhouGeneralHos~pitalofNanjingMilitaryCommand・Fuzhou350025,China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postoperativein—flammatorysmallbowelobstruction,EPISBO)系在腹部手术后早期(术后7~30d),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黏连性肠梗阻。
它发生在术后早期。
肠蠕动曾一度恢复,并有排气、排便,但进食后即出现梗阻症状。
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较轻或无腹痛;虽有肠梗阻症状,体征典型,但很少发生绞窄。
本病与腹腔内炎症所致广泛黏连密切相关。
X线摄片可发现多个液平面,并有肠腔内积液的现象。
腹部CT扫描可见肠壁增厚,肠袢成团。
非手术治疗大多有效。
国内黎介寿于1995年首次提出此概念,国外学者将此类肠梗阻归入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特殊类型——冰冷腹(frozenabdomen)。
1发病机制1.1国内研究国内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病机制多倾向于以下方面:交感输入的抑制效用激素、神经递质和其他介质的释放,炎性反应,麻醉和止痛药物的应用等。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因巨嗜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胞质分裂和其他炎性介质反应引起肠壁充血水肿、纤维蛋白渗出,导致肠动力障碍、肠粘连,产生肠梗阻。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指腹部手术后2周左右,由于腹部手术或腹腔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1],多由手术时间过长、肠管粘连较重、手术操作粗糙、腹腔炎症较重、腹腔内积血、积液或其他能够引起腹腔内无菌性炎症残留等因素导致。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共治疗1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男7例,女10例;年龄25~36岁,平均29.3岁。
发病前手术类别有阑尾穿孔腹膜炎5例,输卵管积脓致弥漫性腹膜炎2例,清宫术致子宫穿孔肠穿孔5例,胃肠穿孔5例。
1.2诊断标准(1)患者发病前10d左右均有腹部手术史,且多为化脓性疾病术后;(2)肠蠕动曾一度恢复,部分患者在进食后发病;(3)无排气、排便,伴不同程度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症状;(4)腹部均匀腹胀呈对称性,无肠型,腹部压痛不明显,位置不固定,一般无肌紧张、反跳痛;(5)腹部平片可发现腹部多个液平面,肠腔内积;(6)B超显示肠管扩张,部分患者可有腹腔积液;(7)CT 显示小肠轻度扩张、肠袢成团,肠壁及系膜水肿、增厚,肠腔狭窄及肠腔内无显影剂等;(8)排除麻痹性肠梗阻和机械性肠梗阻。
1.3治疗方法(1)非手术保守治疗:禁食、持续有效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生长抑素和皮质激素的应用,用生长抑素6mg加5%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滴注,24h维持至肛门排气,早期运用地塞米松1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持续3d,合理运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及对症治疗;(2)手术治疗:非手术保守治疗无效即中转手术治疗。
1.4治愈标准(1)肛门恢复排气、排便;(2)24h胃肠引流液少于400ml,不含胆汁(此时可拔除胃管);(3)停用生长抑素后症状没有反弹;(4)肠鸣音恢复;(5)腹部柔软,坚韧感消失;(6)恢复饮食后梗阻症状不再出现。
2结果17例病例中15例经非手术保守治疗痊愈,腹胀消失平均10d,肛门排气平均8d,停止胃肠减压平均11d,进食平均12d。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分析2002-----2012年5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episbo)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不难诊断episbo;其保守治疗方法包括全肠外营养支持、胃肠减压、生长抑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大承气汤胃管注入等。
结果 50例病人均经保守疗法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6天。
结论采用保守疗法治疗episbo 效果良好。
【关键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episbo)系指腹部手术后早期,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因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所引起的炎症性粘连性肠梗阻。
其诊断和治疗有其特殊性,我们总结分析了2002年12月----2012年10月50例episbo的诊治经验,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2岁,均符合episbo诊断标准:①有近期腹部手术史,尤其是反复手术的病史;②术后可能有少量通气或通便,但一旦进食马上出现梗阻症状;③腹痛症状不显著,查体发现腹部质地坚韧,肠鸣音减少;④给予胃肠减压、解痉治疗后症状能缓解,肛门能排气、排便,但一旦进食病人又出现梗阻症状;⑤腹部ct显示肠壁水肿、增厚、肠袢粘连成团以及肠腔积气、肠管均匀扩张和腹腔内渗出等。
50例中肠梗阻术后12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10例,胃癌根治术后6例,溃疡病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后6例,阑尾炎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术后5例,外伤性肠破裂修补术后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5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术后1例。
经过1次腹部手术的28例,经过2次及以上的22例,最多者达6次。
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方法:收治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8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了解其临床特点及其治疗。
结果:8例患者均发生在术后10天内经保守治疗均痊愈。
平均治愈时间14天。
结论:对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要掌握其临床特点及其特殊性,早诊断,以保守治疗为主:胃肠外营养及生长抑素应用,具有较佳疗效。
关键词阑尾炎炎性肠梗阻诊断保守治疗阑尾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但手术或术后处理不当即可发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
其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约占术后肠梗阻的20%[1]。
炎性肠梗阻有自己的临床特点,处理不当可引起感染,肠瘘等并发症。
2006年6月~2011年9月收治阑尾炎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8例,现进行临床分析,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诊断确切,合理治疗,减少并发症。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18~60岁,术中阑尾炎分类: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例(腹膜后阑尾),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并阑尾穿孔3例,阑尾周围脓肿1例。
除1例阑尾周围脓肿行脓肿引流术外,其余均行阑尾切除术。
本组病例均在术后1周肠功能恢复后,再次出现肠梗阻症状。
6例均停止排气,排便,腹胀明显伴恶心,吐4例,肠鸣音减弱4例;肠鸣音消失4例;进行性腹胀4例;6例有轻度腹痛,但部位不固定,未触及明显肠袢或包块,无气过水声或金属音。
腹部x线平片:小肠均有不同程度的气液平;b超检查提示肠壁轻度水肿,增厚,肠腔积气。
血钾检查正常范围,排除低钾性麻痹性肠梗阻。
治疗方法:全组早期采用保守治疗。
主要方法:①持续胃肠减压;②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③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④使用生长抑素;⑤使用广谱抗生素及甲硝唑或替硝唑防治毒血症,对抗厌氧菌;⑥用温肥皂水低压灌肠及肛管排气。
结果本组8例均无死亡,除1例阑尾脓肿2个月后再次手术切除阑尾外,其余均未再次手术,均治愈出院。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总结我院2002~2006年收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例的特点,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3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30例患者经保守治疗痊愈,平均住院时间11.3天。
2例保守治疗30天无效而手术,1例术后并发肠瘘,1例术后并发短肠综合征。
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以保守治疗为主,有效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支持、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抑素的应用。
手术治疗并发症多,疗效差。
【关键词】肠梗阻胃肠外营养糖皮质激素生长抑素Clinical analysis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 EPISBO).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2 cases with EPISBO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2 to December 2006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Of all,30 cases were cured by routine conservative method,with mean hospital stay for 11.3 days.The other 2 cases were transferred to operation because ofinvalid conservative treatment for 30 days,one were complicated with fistula,the other with short bowel syndrome.Conclusion As for EPISBO,conservative treatment should be the first choice of treatment,valid treatment includes fasting,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glucocorticoid and somatostatin.[Key words]bowel obstruction;parenteral nutrition;glucocorticoid;somatostatin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SBO)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一般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3周内,系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如处理不当,会出现肠瘘、短肠综合征、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1]。
2例盆腔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例盆腔手术后炎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治愈的临床资料,讨论炎性肠梗阻的病因,诊断和治疗。
结果:盆腔术后炎性肠梗阻一般经保守治疗有效。
结论:盆腔手术前尽量控制炎症,一旦发生尽量保守治疗。
关键词:盆腔手术;炎性肠梗阻;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151-01早期炎性肠梗阻是指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一般两周内),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1],临床上主要采取非手术治疗。
现报道我院两例盆腔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并探讨其临床特征和诊疗方法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例年龄分别为46、52岁,术前其中1例为右侧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并感染行右侧卵巢囊肿剥除术,另1例为左侧卵巢畸胎瘤并感染,控制感染一周后行子宫全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患者盆腔手术后三天内均有正常肛门排气,但未排便,三天后逐渐出现腹痛腹胀、呕吐,体温正常,腹部轻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弱,很少闻及气过水声,腹部平片提示多个液气平面,提示肠梗阻。
血象正常。
均予以禁食、插胃管,石腊油由胃管注入,完全胃肠外营养;应用广谱抗生素及甲硝唑抗感染;早期使用地塞米松减少组织免疫反应,利尿剂排出体内过多水分,减轻肠壁水肿及肠腔渗出;应用生长抑素(善宁)减少胃肠液胰液分泌,减轻肠壁水肿,改善肠壁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应用胰岛素可促进肠粘膜对葡萄糖的应用,加速肠功能的恢复。
经过上述处理后患者病情逐渐恢复,大约10天痊愈。
2 讨论2.1 炎性肠梗阻病因:目前腹部手术后的肠粘连已成为肠梗阻的首要病因,占60%。
尤其盆腔手术,因为下腹部盆腔小肠更为游离,而上腹部小肠相对固定,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指术后两周发生的肠梗阻。
多发生于腹腔污染严重或创伤大的手术,创面广泛,腹腔内有血液、炎性渗出液、漏出液等较长时间浸泡肠壁,致肠管有炎性水肿,肠袢间相互粘连,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这类肠梗阻在炎症消退后可自行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