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学方程

  • 格式:ppt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2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D12 = 29.4 N ⋅ m 2
2 GD4 = 196 N ⋅ m 2
2 2 GD2 = 78.4 GD3 = 49 2 2 ′ GDM = 294 GDL = 450.8 TL = 470.4 N ⋅ m 2
解(1)
TL =
η cω M
′ TLω L
470.4 = = = 34.1N ⋅ m ηc j 0.92 × 3 × 5

第二章 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传 动 控 制

重点
运用运动方程式分别判别机电传动系统的运行状态; 运用运动方程式分别判别机电传动系统的运行状态; 运用稳定运行的条件来判别机电传动系统的稳定运行点。 运用稳定运行的条件来判别机电传动系统的稳定运行点。
难点
根据机电传动系统中T 的方向, 根据机电传动系统中 M 、TL、n的方向, 的方向 确定T 是拖动转矩还是制动转矩, 确定 M 、TL是拖动转矩还是制动转矩, 从而判别出系统的运行状态,是处于加速、减速还是匀速; 从而判别出系统的运行状态,是处于加速、减速还是匀速; 在机械特性上判别系统稳定工作点时,如何找出 在机械特性上判别系统稳定工作点时,如何找出TM 、TL。
机 电 传 动 控 制
第二章 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转矩、 2.2 转矩、转动惯量和飞轮转矩的折算 2.2.2转动惯量和飞轮转矩的折算 依据动能守恒原则,折算到电机轴上的总飞轮矩为 (旋转型) 2 2
2 Z 2 M
GD1 GDL GD = GD + 2 + … 2 j1 jL
(2.11)
2 GD 2 式中, M 、GD12、GDL--- 电机轴、中间轴、生产机械 轴上的飞轮转矩。 经验公式

第二章 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传 动 控 制

基本要求
①掌握机电传动系统的运行方程式, 掌握机电传动系统的运行方程式, 学会用它来分析与判别机电传动系统的运行状态; 学会用它来分析与判别机电传动系统的运行状态; ②了解在多轴拖动系统中, 了解在多轴拖动系统中, 为了列出系统的运动方程式,必须将转矩等进行折算, 为了列出系统的运动方程式,必须将转矩等进行折算, 掌握其折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掌握其折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③了解几种典型生产机械的机械特性 n = f (TL); ④掌握机电传动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 掌握机电传动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 并学会用它来分析与判别系统的稳定平衡点。 并学会用它来分析与判别系统的稳定平衡点。

第二章 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传 动 控 制

2.1 机电传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
机电传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 是描述机电系统机械运动规律的最基本方程式, 是描述机电系统机械运动规律的最基本方程式, 它决定着系统的运行状态。 它决定着系统的运行状态。
dn 动态转矩 Td = TM - TL ;加速度 a = dt
图2.1 单轴拖动系统 1

第二章 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传 动 控 制

2.1 机电传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
尽管电动机种类繁多、特性各异, 尽管电动机种类繁多、特性各异, 生产机械的负载性质也可以各种各样 各种各样, 生产机械的负载性质也可以各种各样, 但从动力学的角度来分析时,都服从动力学的统一规律。 但从动力学的角度来分析时,都服从动力学的统一规律。 即在同一传动轴上, 即在同一传动轴上, 转轴角速度ω三者之间 三者之间, 电动机转矩 TM、负载转矩 TL、转轴角速度 三者之间, 符合下面的关系: 符合下面的关系: dω TM-TL=J dt 机电传动系统 代替角速度ω,则为: 或用转速 n 代替角速度 ,则为: 的运动方程式 GD 2 dn 运动方程 TM-TL= 375 dt 的实用形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录 · 第二章
传 动 控 制

第二章 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2.1 2.2 2.3 2.4 机电传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 转矩、 转矩、转动惯量和飞轮转矩的折算 生产机械的机械特性 机电传动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

目录 · 第二章
传 动 控 制

第二章 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2.1 2.2 2.3 2.4 机电传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 转矩、 转矩、转动惯量和飞轮转矩的折算 生产机械的机械特性 机电传动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
JL J Z = δJ M + 2 jL
2 GDL 2 2 GDZ = δGDM + 2 jL
(2.12) (2.13)
δ = 1.1~1.25
机 电 传 动
第二章 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转矩、 2.2 转矩、转动惯量和飞轮转矩的折算 直线运动系统


折算到电机轴上的总转动惯量、飞轮矩为
J1 JL v2 JZ = JM + 2 +… 2 + m 2 j1 jL ωM GD GD Gv GD = GD + 2 + … 2 + 365 2 j1 jL nM

第二章 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传 动 控 制

2.1 机电传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
综合上述内容,主要有如下三部分: 综合上述内容,主要有如下三部分:
判定T 的方向, ① 判定 M和TL的方向,列写机电传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 TM 取与 n 相同的方向为正向; 相同的方向为正向; GD 2 dn TL 取与 n 相反的方向为正向。 TM-TL= 375 dt 相反的方向为正向。 判定T ② 判定 M和TL的性质 方向相同, 为拖动转矩; 若 TM 或 TL 与 n 方向相同,则 TM 或 TL 为拖动转矩; 方向相反, 为制动转矩。 若 TM 或 TL 与 n 方向相反,则 TM 或 TL 为制动转矩。 ③ 判定机电传动系统的运行状态 拖动转矩=制动转矩,系统匀速运动; 拖动转矩=制动转矩,系统匀速运动; 拖动转矩>制动转矩,系统加速运动; 拖动转矩>制动转矩,系统加速运动; 拖动转矩<制动转矩,系统减速运动。 拖动转矩<制动转矩,系统减速运动。
2 近似计算 GDL 450.8 2 2 GDz = δGDM + 2 = [1.15 × 294 + ] = 340.1N ⋅ m 2 JL (3 × 5) 2
= 340 N ⋅ m 2

第二章 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传 动 控 制

2.3 生产机械的机械特性
电动机拖动生产机械运转,构成一个电力拖动系统, 电动机拖动生产机械运转,构成一个电力拖动系统, 其工作状况不仅取决于电动机的特性, 其工作状况不仅取决于电动机的特性, 同时也取决于作为负载的生产机械的特性。 同时也取决于作为负载的生产机械的特性。 负载的机械特性: 负载的机械特性: 生产机械的负载转矩 与转速之间的关系。 与转速之间的关系。 负载的机械特性由负载性质决定, 负载的机械特性由负载性质决定, 按生产机械在运动中所受阻力的性质不同,分成几种类型: 按生产机械在运动中所受阻力的性质不同,分成几种类型: —— 恒转矩型机械特性 ① 恒转矩负载 ② 泵与风机类负载 —— 通风机型机械特性 —— 恒功率型机械特性 ③ 恒功率负载 —— 直线型机械特性 ④ 直线型负载
2 Z 2 M 2 1 2 L 2
(2.14) (2.15)
多轴系统的运动方程式
GD dnM TM − TL = 375 dt
2 Z
(2.16)
机 电 传 动
第二章 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转矩、 2.2 转矩、转动惯量和飞轮转矩的折算


例2-2 Z2/Z1=3,Z4/Z3=5,
ηc = 0.92
j = ωM / ωL ( j1 j2 j3 …)
多轴旋转拖动系统
速比 传动效率
ηc = η1η2η3 …
机 电 传 动
第二章 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转矩、 2.2 转矩、转动惯量和飞轮转矩的折算


2.2.1 负载转矩的折算
Fv = TLωM 2π ω= n 60 9.55Fv TL = ηc nM
式中:J M 、J1、J L--- 电机轴、中间轴、负载轴上的转动惯量; Z1 ωM 电动机轴与中间传动轴之间的速比; = j1 = -- ω1 Z M ω jL = M ---- 电机轴与负载轴之间的速度比; ωL 电机轴、中间轴、负载轴上的角速度 ω M 、ω1、ω L---
中间轴、电机轴上的齿数。 Z1、Z M -----
机 电 传 动
第二章 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转矩、 2.2 转矩、转动惯量和飞轮转矩的折算


2.2.1 负载转矩的折算 依据系统传递功率不变的原则 实际负载功率=折算后的负载功率
T
TL′ω L = TLω M TL′ω L TL′ TL = = j ωM TL′ TL = (2.7) jη c

第二章 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传 动 控 制

2.1 机电传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
机电传动系统是一个由电动机拖动, 机电传动系统是一个由电动机拖动,并通过传动 机构带动生产机械运转的机电运动的动力学整体。 机构带动生产机械运转的机电运动的动力学整体。
(a)传动系统图 )
(b)转矩、转速 )转矩、 的正方向

第二章 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传 动 控 制

2.1 机电传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

第二章 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传 动 控 制

2.1 机电传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

第二章 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传 动 控 制

2.2 转矩、转动惯量和飞轮转矩的折算 转矩、
机电传动系统运动方程式中的转矩、 机电传动系统运动方程式中的转矩、转动惯量 及飞轮转矩等,均分别为同一轴上的数值。 及飞轮转矩等,均分别为同一轴上的数值。 若运动系统为多轴系统, 若运动系统为多轴系统,则必须将上述各量折算 到同一转轴上才能列出整个系统的运动方程式。 到同一转轴上才能列出整个系统的运动方程式。 由于一般均以传动系统的电动机轴为研究对象, 由于一般均以传动系统的电动机轴为研究对象, 因此,一般都是将它们折算到电动机轴上。 因此,一般都是将它们折算到电动机轴上。 转矩折算应依据系统传递功率不变的原则。 转矩折算应依据系统传递功率不变的原则。 转动惯量和飞轮转矩折算应依据系统贮存的动能 不变的原则。 不变的原则。
TL =
Fv
ηcωM
(2.8)
9.55Fv ′ TL = ηc nM
(2.9)
(下放重物) ηc = 2 − 1 ′
多轴直线运动系统
ηc
′ ηc < η c
机 电 传 动
第二章 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转矩、 2.2 转矩、转动惯量和飞轮转矩的折算


2.2.2转动惯量和飞轮转矩的折算 依据动能守恒原则,折算到电机轴上的总转动惯量为 (旋转型) J1 JL JZ = JM + 2 +… 2 (2.10) j1 jL
表示系统处于稳态,系统为匀速运动。 匀速运动 当Td=0时,a=0 ,表示系统处于稳态,系统为匀速运动。 时 = 表示系统处于动态, 当Td≠0时,a≠0 ,表示系统处于动态, 时 Td>0时,拖动转矩>制动转矩,a为正,系统加速运动; 时 拖动转矩>制动转矩, 为正,系统加速运动; 为正 加速运动 Td<0时,拖动转矩<制动转矩,a为负,系统减速运动。 为负, 减速运动 时 拖动转矩<制动转矩, 为负 系统减速运动。
′ TL
第二章 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电 传 动 控 制

转矩、 2.2 转矩、转动惯量和飞轮转矩的折算
解(2)飞轮矩的折算 2 2 2 2 2 1 2 2 1 GDZ = (GDM + GD1 ) + (GD2 + GD3 ) 2 + (GD4 + GDL ) 2 j1 jL
1 1 = (294 + 29.4) + (78.4 + 49) × 2 + (196 + 450.8) × ] 2 3 (3 × 5)

第二章 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传 动 控 制

2.1 机电传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
正方向约定: 正方向约定: 相同的方向为正向; 电动机转矩 TM 取与 n 相同的方向为正向; 相反的方向为正向。 负载转矩 TL 取与 n 相反的方向为正向。 根据上述约定, 根据上述约定, 判定T 判定 M和TL的 性质 无方向约定: 无方向约定: 按照矢量分析 判定T 判定 M和TL的 性质 若TM与n符号相同,则TM为拖动转矩; 符号相同, 为拖动转矩; 符号相同 符号相反, 为制动转矩。 若TM与n符号相反,则TM为制动转矩。 符号相反 符号相同, 为制动转矩; 若TL 与n符号相同,则TL 为制动转矩; 符号相同 符号相反, 为拖动转矩。 若TL 与n符号相反,则TL 为拖动转矩。 符号相反 若 TM 或 TL 与 n 方向相同, 方向相同, 为拖动转矩; 则 TM 或 TL 为拖动转矩; 方向相反, 若 TM 或 TL 与 n 方向相反, 为制动转矩。 则 TM 或 TL 为制动转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