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关泉域岩溶水资源特征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31.78 KB
- 文档页数:3
阳泉市娘子关水源地保护综述王文娟【摘要】简述了娘子关水源地保护概况,分析了娘子关水源地保护的实施情况,针对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通过水源地保护,可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期刊名称】《山西水利》【年(卷),期】2017(033)007【总页数】2页(P10-11)【关键词】水源地;保护;娘子关;阳泉市【作者】王文娟【作者单位】阳泉市娘子关泉域管理处,山西阳泉 0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731.1 娘子关水源地概况娘子关水源地位于平定县娘子关镇附近,桃河、温河及绵河(两河汇合称绵河)长约7km的河谷地带,为娘子关泉水排泄区,由11个主要大泉组成,年平均流量11.79m3/s。
娘子关泉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岩溶泉,泉域面积7217km2。
在泉口建有阳泉和平定两大提水工程,总提水能力5.02m3/s,年取水量0.65亿万m3,是市区、平定和郊区80万人民的生活饮用水源和工矿企业用水水源,被人们称为阳泉市的“母亲泉”。
但是,娘子关泉却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一是泉水水质已受到污染;二是泉水流量衰减明显;三是泉水出露区及其周边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极差。
尤其是在娘子关水源地范围及其周边分布有8个村庄1.5万多居民,还有不少污染企业,对泉水水源构成了直接威胁,个别泉水水质中的大肠菌类指标严重超标。
为此,娘子关泉水水源的保护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1.2 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内容娘子关水源地保护区面积约50km2,包括娘子关镇的娘子关、河滩、城西、坡底、河北、东塔堰、西塔堰、程家共8个村庄。
娘子关水源地保护工程主要分为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五龙泉水源保护示范苑、环境卫生整治,污染企业治理、水保治理与河道生态修复共6项工程,估算总投资2.6亿元,总工期5年。
工程于2007年开始启动,2008年开始实施,建设目标为“一年起步、三年明显见效、五年全部完成”。
1.3 资金来源情况水源地保护工程资金来源主要是市、县财政预算资金和部门向上争取的资金,2008年—2012年共到位资金12700万元,其中市政府每年列入市财政预算1000万元用于娘子关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平定县政府每年由县财政预算600万元以上用于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市发改委、水利、环保、住建等部门向上争取资金共5884万元。
娘子关泉域大型藻类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摘要】:娘子关泉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岩溶泉。
其分布跨越海河及黄河两大流域,主要河流为桃河、温河、松溪河、清漳河。
娘子关泉域位于XX省东部,娘子关镇附近,出露于桃河与温河汇集地段。
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6°55′-38°15′,东经112°20′-113°55′之间,全区面积7436km~2。
主要泉组分布在自程家至苇泽关约7km长的河漫滩及阶地上,出露高程360-392m。
娘子关泉域岩溶地下水汇水面积7436km~2,泉群多年平均流量10.6m~3·s~(-1)。
娘子关泉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8.6℃-10.7℃,年平均降雨量538-578mm。
泉水化学类型一般为SO_4·HCO_3-Ca·Mg或SO_4·HCO_3-Ca型水,溶解性总固体600—700mg·L~(-1),总硬度均450—480mg·L~(-1),水温稳定,平均19℃。
从2002年4月至2007年1月先后11次在娘子关泉域采集标本,共采得大型藻类标本300余号。
经鉴定,娘子关泉域大型藻类植物共计有116种(包括变种),分别隶属于6门,9纲,16目,23科,39属。
以绿藻门包含的种类最多,其次是蓝藻门。
娘子关泉域大型藻类植物的主要群落类型有11个,即刚毛藻+红毛菜群落(m.Cladophora+Bangia)、轮藻群落(m.Chara)、刚毛藻+弯枝藻群落(m.Cladophora+psopogon)、无隔藻群落(m.Vaucheria)、水绵+微孢藻群落(m.Spirogyra+Microspora)、颤藻群落(m.Oscillatoria)、毛枝藻+羽枝藻群落(m.Stigeoclonium+Cloniophora)奥杜藻群落(m.Audouinella)、席藻+鞘丝藻群落(m.Phormidium+Lyngbya)、刚毛藻群落(m.Cladophora)、串珠藻群落(m.Batrachospermum)。
1.娘子关泉由11个主要泉口组成:坡底泉、程家春、坡西泉、五龙泉、石板磨泉、滚泉、河北村泉、桥墩泉、禁区泉、水帘洞泉和苇泽关泉。
2.娘子关泉位于平定县娘子关镇。
是由32个泉眼组成的泉群,出露标高372~392米。
属侵蚀构造下降泉。
泉域面积466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2.04立方米/秒,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泉水。
含水介质以奥陶系灰岩为主。
由于泉域面积大,含水层具良好调节能力,泉水排泄量较稳定,为标准的稳定型大泉。
3.娘子关泉称之为阳泉人民的“母亲泉”,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岩溶泉。
泉口位于平定县娘子关镇附近,由11个主要大泉组成。
自上世纪70年代阳泉市、平定县两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提水工程以来,娘子关泉便承担起阳泉地区80%以上的供水任务,成为全市最重要的生产、生活水源。
近年来,由于受采煤等人为因素影响,娘子关泉流量衰减明显,由历史最大值1964年的15.75立方米/秒,降到2006年的5.79立方米/秒,11个大泉中程家泉、水帘洞泉已经断流,河北泉接近干枯。
同时,加之泉口周边污染企业排污,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排放,直接造成地下水及泉水的污染。
为了解决水量衰减及污染问题,阳泉市从2007年底启动了娘子关水源保护工程,按照“一年起步、三年明显见效、五年全部完成”的建设思路,重点实施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泉口周边治理、河道生态修复、环境卫生整治、污染企业搬迁等工程。
目前,设计日处理污水0.8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行;投资874万元的垃圾填埋场一期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关停了娘子关电厂和钙粉厂等五家污染企业。
污水处理厂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日处理污水大约在0.3万吨左右,每24小时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一次水样化验,化验达到环保要求才排放到绵河。
”娘子关水源保护工程的实施,使娘子关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记者在娘子关镇的绵河看到,河岸两边绿树成荫,河道湿地芦苇荡漾,野生禽鸟不时飞过河谷上空,很有点来到江南的感觉。
2019年11月摘要文中从阳泉市的基本概况、水资源量、三大水资源系统阐述了目前阳泉市水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加强娘子关泉域保护、控制生活污水排放、寻找合适的备用水源、老窑水综合治理等方面提出了保护水资源的对策及做法。
关键词:阳泉市;水资源;备用水源;老窑水中图分类号:TV213.4文献标识码:BBrief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Yangquan City SU Yong-qiang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basic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Yangquan City three water resources systemelaborat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Yangquan City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from some comprehensive administration aspect ,such as strengtheningprotection of Niangziguan Spring water ,controling sewage discharge and finding suitable alternate source water of old kil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of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d practices Key words :Yangquan City ;water resources ;alternate water source ;the water of old kiln阳泉市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苏永强(阳泉市水资源管理中心山西阳泉045000)文章编号:1006-8139(2019)04-056-03收稿日期:2019-10-30作者简介:苏永强(1993-),男,2017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中国北方岩溶水功能梁永平;赵春红【摘要】中国北方的华北地台区分布有68.5万km2碳酸盐岩,其中蕴藏有丰富的岩溶水,总的天然资料量为108.8亿m3/a.北方岩溶水主要以岩溶泉的形式进行排泄.北方岩溶水富集程度高,动态稳定,水质良好,成为当地重要的供水水源,而且大部分泉水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独特自然景观等,使得北方岩溶水具有供水功能、农业灌溉功能、旅游功能及生态功能等.在国民经济发展、城市供水和能源基地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期刊名称】《中国矿业》【年(卷),期】2018(027)0z2【总页数】4页(P297-299,305)【关键词】岩溶泉;岩溶水功能;中国北方【作者】梁永平;赵春红【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广西桂林541004;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广西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5中国北方,在地质专业称为“华北地台”,其范围介于东经105°30′~125°10′,北纬32°40′~42°00′间(图1)。
东界北段为长白山及鸭绿江一线,向南穿越渤海、黄海,南段与郯庐断裂相接;北以阴山山脉北缘为界,向东至赤峰、沈阳以北,延吉一带,西部边界北段为贺兰山西侧,南段为六盘山山前断裂;南部边界西段沿渭河断裂向东到三门峡一带,此后向南东过河南确山到正阳县一带,向东在淮南东侧与郯庐断裂交汇闭合。
行政区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辽宁、安徽、江苏、甘肃、宁夏、内蒙古13个省(区、市),总面积99.2万km2。
华北地台内普遍沉积巨厚的石灰岩(又称碳酸盐岩)地层,它具有2个显著特点,其一是分布面积广,总面积68.5万km2,其中出露地表的面积7.78万km2[1,2],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吕梁山、太行山地区、北部燕山地区、东部鲁中、徐淮地区、辽河谷地两侧的山地,以及豫西的桐柏山、伏牛山等山区;更多的被埋藏于地下,面积60多万km2,在鄂尔多斯盆地、山西沁水向斜、华北平原以及汾河-渭河谷地地区,埋藏深度多在千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