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河坡发电公司发电工程贮灰场对娘子关泉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83.56 KB
- 文档页数:2
《晋中市XX环境治理有限公司利用粉煤灰填沟造地复垦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查意见修改说明2021年4月1日,晋中市生态环境技术评估中心组织相关单位并特邀环保专家召开了《晋中市XX环境治理有限公司利用粉煤灰填沟造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审会,根据专家所提修改意见,形成修改说明如下。
序号技术审查意见修改说明1 细化建设依据的介绍。
补充调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垦植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明确土地性质、规划功能,细化说明造地最终用途的相符性。
细化厂址区域资源压覆情况及承载力等的调查,明确是否存在地下水主要补给区及饮用含水层,细化拟选场址地形、沟底土质等内容的调查,细化对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导则》、《火力发电厂干式贮灰场设计规程》,进一步分析选址的合理性。
综合评价本项目对周围环境、生产活动的影响,确定其与常住居民居住场所、农用地、地表水体等敏感对象之间合理的位置关系。
报告书P2、附件三,根据榆次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第十三次”,“原则同意在什贴镇李坊村实施粉煤灰填沟治理项目,该项目建设要把生态修复与土地整治相结合进行综合实施利用”。
根据晋中市XX环境治理有限公司与晋中开发区安源热力有限公司协议,晋中市XX环境治理有限公司利用晋中开发区安源热力有限公司两个热源厂采暖期产生的粉煤灰作为填料,建设填沟造地复垦项目,复垦方向顶部平台复垦为旱作耕地(2.22hm2),护坡复垦为灌木林地(0.89hm2),因此项目的建设符合榆次区人民政府会议纪要的要求。
报告书P3,本项目为利用粉煤灰填沟造地复垦项目,由于榆次区尚未编制农业垦植规划,且《晋中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规划期已于2020年结束,目前新的土体利用总体规划尚未公布,故本项目应按自然资源部门相关要求履行土地复垦相关手续。
报告书P3、P7-9,项目周边5Km范围内无煤矿,故项目选址未压覆矿产资源,选址区域无采空区,选址所在区域承载力可满足项目建设需求。
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1.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定本项目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V类社会事业与服务业中的“加油站”,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附录A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本项目属于II类建设项目。
距离本项目最近的水源地为兰村泉域及阳曲县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1.1.1兰村泉域(1)泉域概述兰村泉出露于太原市区西北25km处的上兰村汾河流入盆地的出口处,主要由大海子、小海子泉水组成。
泉口标高810.92m。
1958年兰村水源地投产以前泉水年均流量为3.0-4.30m3/s。
水源地投产后,由于泉域岩溶水及西张地区松散层孔隙水的大规模开采,泉水流量逐年减少,1986年后干涸。
除上兰村附近泉水集中排泄外,由于汾河侵蚀下切及寒武系地层的阻水作用,在下槐一带尚有玄泉寺泉群出露。
泉水流量受降水量影响,动态不稳定,最大近1.0m3/s,一般为0.3m3/s左右。
兰村泉域分布于太原市柳林河以东,阳兴河以西的北部山区,主要包括太原市阳曲县,原北郊两个县(区),其次上有忻州地区静乐县少部分可溶岩裸露山区。
岩溶水主要接受北部、北西、北东部山区裸露可溶岩区降水入渗补给后向盆地汇集,受太原盆地边山大断层一侧第四系弱透水层阻挡壅水,大部分岩溶水溢流地表成泉,少部分向盆地松散层排泄。
故兰村泉域为山前断裂侵蚀溢流泉,属非全排型泉水。
泉水水质为HCO3-Ca•Mg水,矿化度263mg/L,总硬度234mg/L,是良好的生活饮用水水源。
泉域年平均降水量460mm,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6%-63%。
泉域地表水属汾河水系,汾河干流由扫石流入,区内河长45.5km,其主要支流为柳林河、凌井河、泥屯河、小返河、阳兴河等。
(2)泉域范围东部边界:太原市与阳泉市、晋中市的行政边界。
南部边界:王封村起向东经三给村、杨家峪村、孟家井村至张家河村。
10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10.1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10.1.1 地下水现状监测10.1.1.1 监测点位布设根据本工程特点,结合地下水流向和当地井位情况,本工程共布设了两个地下水监测点。
具体监测点位见表10.1-1和图8.2-1。
表10.1-1 地下水现状监测点位布设情况表10.1.1.2 监测时间及频率监测时间为2010年8月22日-8月24日,每天一次。
10.1.1.3 监测项目地下水监测项目包括PH、总硬度、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砷、汞、铁、锰、氟化物、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共十四项,同时记录井深、水位。
10.1.1.4 分析方法水样采集、保存依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T5750-2006),具体见表10.1-2。
表10.1-2 地下水监测与分析方法10.1.1.5 监测结果监测因子监测结果见表10.1-3。
10.1.2 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10.1.2.1 评价标准本次评价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水质标准进行现状评价。
见表10.1-4。
表10.1-4 地下水质量标准 单位:mg/L10.1.2.2 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统计结果进行评价,评价公式为:i i i S C P /式中:P i ——指污染物i 的单因子指数;C i ——指污染物i 的监测结果;S i ——指污染物i 的所执行的评价标准。
对PH 值进行评价的公式为:P PH =(7.0-PHi)/(7.0-PHsd) PHi ≤7.0 P PH =(PHi-7.0)/(PHsu-7.0) PHi ≥7.0式中:P PH ——指PH 值的单因子指数; PH i ——指PH 的监测结果;PH sd ——指水质标准中PH 值的下限;PH su ——指水质标准中PH 值的上限。
表10.1-3 地下水质量监测结果表单位:mg/L10-310.1.2.3 评价结果地下水现状评价结果列于表10.1-3。
山西水利娘子关瀑布景区人行悬索桥工程防洪分析刘新华(平定县河长制办公室工作处,山西平定045200)[摘要]娘子关风景区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城东45km 处,为了提高瀑布景区知名度和吸引更多的游客,在景区内建设了悬索玻璃吊桥。
文章通过了解悬索桥工程所在河段水文气象、河势变化的规律及特点,进行水文、水力计算,复核桥梁高度及冲刷情况,分析工程建设可能给河道防洪、防汛抢险、周边环境等方面造成的水利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和补救措施。
[关键词]河道工程;防洪分析;补救措施;娘子关瀑布景区[中图分类号]U442.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7042(2020)02-0019-031工程概况1.1项目位置娘子关风景区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城东45km 处,娘子关是古代的一处关隘。
为了提高景区知名度和吸引更多的游客,在景区内建设了悬索玻璃吊桥,悬索玻璃吊桥位于娘子关景区内,垂直于绵河河道。
1.2气象绵河流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37mm ,最多年份为866.4mm ,最少年平均为240.4mm ,丰枯比为3.6。
降雨集中在7~8月,占年降水量的50%~60%,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202mm ,流域平均总蒸发量为409.44mm 。
7月初最热,月平均温度为23.5℃,1月份最冷,月平均温度为-5℃左右。
无霜期为160~180d ,平均风速2m/s ,最大风速28m/s 。
1.3河道概况绵河为滹沱河的支流,属于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
其上游分为桃河和温河两支,在平定县娘子关镇会合后称为绵河,向东出省界进入河北省,在井陉县境内与甘陶河汇合以后称为冶河,在河北平山县汇入滹沱河。
绵河以桃河为主源,在山西省境内河长84km 。
出境处河底高程为342.5m ,为阳泉市最低点。
该河为山间河流,呈蜿蜒型。
因有娘子关溶岩泉的汇入,河流水量充沛,多年平均流量达14.26m 3/s ,其中娘子关泉水流量为12m 3/s ,为山西省最大的泉水。
干河矿井煤炭开采对郭庄泉域水环境的影响分析王宏【摘要】在对干河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评价了井田煤炭开采对郭庄泉域水环境的影响,提出了保护郭庄泉域水环境的防治措施.【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1(033)006【总页数】2页(P81-82)【关键词】煤炭开采;郭庄泉域;防治措施【作者】王宏【作者单位】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山西太原0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4霍州煤电集团公司是全国少有的低硫焦煤基地之一,根据集团总体发展规划,需要建设包括干河矿井在内的几对大型骨干矿井,以弥补矿区老矿井的产量大幅衰减,加大矿区的规模。
干河矿井批准生产规模210万 t/a,井田面积为35.56 km2。
矿井采用立井两个水平开采,+80 m水平为上水平,主采上组煤1、2#煤,平均埋深500 m;-15 m水平为下水平,主采下组煤7下、9、11#煤,平均埋深600 m。
干河井田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北部,其行政辖区大部分为洪洞县堤村乡,北部边缘地带属于汾西县团柏乡,跨洪洞、汾西两县,井田处于郭庄泉域范围内,位于泉域岩溶水南部埋藏径流—滞流区,处于泉域重点保护区的南边界,在泉域重点保护区内约2.7 km2。
1 干河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干河井田南北边界分别以下团柏断层和下张端断层为界(如图1),且规模较大,因此,井田内具有重要水文地质意义的主要是井田边界断层,其性质如下:北边界下团柏断层位于井田北西部边界,总体近NE向延展,靠近井田东边界一带转向NEE向,倾向SE,倾角70°,为南东盘下降的正断层,落差280~350 m;北边界F1断层位于井田北部下团柏断层内侧的正断层,相距约150~200 m,是一条与下团柏断层平行延展、阶梯状分布的派生断裂构造,倾角约为70°,落差20~180 m,井田内延伸长度约5 400 m,该断层为隐伏断裂;南边界下张端断层位于井田南边界,走向N26°E向NNE向延伸,倾向SE,为南东盘下降的正断层,区内延展长度7 500 m,断层下盘干河井田全部为黄土覆盖,断层倾角约为70°,断层断距约35~100 m。
全面开展某区域燃煤发电厂贮灰场安全现状评价是落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关于贮灰场运行管理的要求,有效排查贮灰场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对贮灰场运行进行安全风险评价,及时消除和控制安全隐患,是促进贮灰场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途径。
为贯彻执行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某监管局《某区域燃煤发电厂贮灰场安全现状评价规定》(2010年版)和《某区域燃煤发电厂贮灰场安全现状评价工作补充规定》,某电厂(以下简称“某电厂”)委托某评价单位对其贮灰场进行安全现状评价。
为保证安全现状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某评价单位成立了安全现状评价项目评价组,2012年12月评价组对该项目现场进行考察、调研及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将检查意见和整改建议反馈到公司,并督促落实整改;2013年2月,对照存在问题及整改意见,对该项目进行了现场复查,在此基础上依据《某区域燃煤发电厂贮灰场安全现状评价规定》(2010年版)、《某区域燃煤发电厂贮灰场安全现状评价工作补充规定》和《某区域燃煤发电厂贮灰场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要求,编制了该项目的安全现状评价报告送审稿。
2013年7月2~4日,某电监局等组织召开了该项目的评审会,会议通过了《某电厂贮灰场安全现状评价报告》,根据会议精神及专家意见,最终完成了该项目的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备案稿。
在评价过程中得到了某电厂有关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1概述 (1)1.1评价目的 (1)1.2评价依据 (1)1.2.1国家法律 (1)1.2.2国家行政法规 (1)1.2.3规章及文件 (2)1.2.4规程、规范 (3)1.2.5参考资料 (3)1.3评价范围 (3)1.4评价程序 (3)2评价项目概况 (5)2.1企业简介 (5)2.2贮灰场概况 (5)2.2.1贮灰场自然情况 (5)2.2.2贮灰场工程地质 (5)2.2.3水文及气象 (6)2.2.4贮灰场设计情况 (6)2.2.5贮灰场现状 (9)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11)3.1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11)3.1.1漫顶 (11)3.1.2滑坡 (11)3.1.3垮坝 (12)3.1.4泄漏 (12)3.1.5淹溺、电击、机械伤害 (13)3.2主要有害因素分析 (13)3.2.1扬尘 (13)3.2.2水体污染 (13)3.2.3输、排灰管路渗漏 (13)3.2.4高温、低温危害因素分析 (13)3.3重大危险源辨识分析 (14)4评价单元划分及评价方法选择 (15)4.1评价单元划分 (15)4.2评价方法 (15)5 定性、定量评价 (18)5.1 防洪能力 (18)5.2 灰坝坝体抗滑稳定分析 (22)5.2.1灰坝坝体整体状况 (22)5.2.2 坝体抗滑稳定计算 (23)5.3渗透稳定 (28)5.4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28)5.5贮灰场安全现状评价单元评定表 (30)5.6检查结果表 (51)6.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52)6.1贮灰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52)6.2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52)6.3电厂整改情况及采取的对策措施 (53)7评价结论 (55)7.1综合评述 (55)7.2各单元评价结果 (55)7.3贮灰场安全等级 (55)8附件及附图 (56)1概述1.1评价目的某电厂贮灰场安全评价目的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提高该贮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和控制贮灰场生产运行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降低贮灰场安全风险,预防事故发生,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及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