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关泉域大型藻类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6
实验4 淡水绿藻观察与群落组成分析1.实验目的1.1熟悉使用显微镜观察淡水藻,并绘制所观测藻的示意图;1.2根据淡水图版资料,尝试鉴定观察到的藻类,并将它们进行聚类分析;1.3 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初步分析淡水绿藻群落的组成。
2. 实验器材2.1 材料:实验1在大学城各校区湿地生态系统中采集的藻类。
2.2 仪器: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吸水纸、擦镜纸、纱布一块。
3. 实验原理3.1 藻类概况藻类涵盖了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界和植物界。
原核生物界中的藻类有蓝绿藻和一些生活在无机动物中的原核绿藻。
属于原生生物界中的藻类有裸藻门、甲藻门(或称涡鞭毛藻)、隐藻门、金黄藻门(包括硅藻等浮游藻)、红藻门、绿藻门和褐藻门。
而生殖构造复杂的轮藻门则属于植物界。
属于大型藻者一般仅有红藻门、绿藻门和褐藻门等为大型肉眼可显而易见之固著性藻类。
此类大型藻几乎99%以上之种类栖息于海水环境中,故大型藻多以海藻称之。
另外,有些肉眼可见的固著性蓝绿藻和少数之硅藻严格而言应该亦属于大型藻的范围。
3.2 藻类的生态习性藻类分布的范围极广,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在只有极低的营养浓度、极微弱的光照强度和相当低的温度下也能生活。
不仅能生长在江河、溪流、湖泊和海洋,而且也能生长在短暂积水或潮湿的地方。
从热带到两极,从积雪的高山到温热的泉水,从潮湿的地面到不很深的土壤内,几乎到处都有藻类分布。
除轮藻门外的各门藻类都有海生种类。
一般藻类植物可分为浮游藻类、飘浮藻类和底栖藻类。
有的藻类,如硅藻门、甲藻门和绿藻门的单细胞种类以及蓝藻门的一些丝状的种类浮游生长在海洋、江河、湖泊,称为浮游藻类。
有的藻类如马尾藻类飘浮生长在马尾藻海上,称为飘浮藻类。
有的藻类则固着生长在一定基质上称为底栖藻类,如蓝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绿藻门的多数种类生长在海岸带上;这些底栖藻类在一些地方形成了带状分布,一般的说,在潮间带的上部为蓝藻及绿藻,中部为褐藻而下部则为红藻。
文章编号:1009-6825(2011)02-0060-02娘子关泉群水文地质问题分析收稿日期:2010-09-10作者简介:周和平(1962-),男,工程师,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山西太原 030001谷珍耀(1980-),男,助理工程师,山西富国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1周和平 谷珍耀摘 要:针对娘子关泉群出露的地质环境,结合多年观测资料,通过对整个泉域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分析了该地区泉群的泉水动态,水化学特性,含水岩系变化情况及水动力特征等问题,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促进泉水的水文地质研究提供了合理依据。
关键词:泉群,地层岩性,泉水动态,含水岩系中图分类号:P64文献标识码:A1 泉群出露的自然环境1.1 泉群出露的地理、地貌位置娘子关泉群位于太行山中段,晋、冀两省交界之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公社境内,地处构造剥蚀中等切割岩溶中低山区内,奥陶系灰岩、白云质灰岩裸露广布,沟谷纵横,山峰叠嶂,形态多姿。
海拔标高在360m ~900m 之间,相对高差200m ~400m 。
总的地势是西高东低。
泉群出露于整个泉域地势最低洼的部位,海拔标高在360m ~400m 之间。
桃河、温河均为旱枯雨旺的季节性河流,两河于坡底、坡西附近的桃河大桥汇流向东改称锦河,因接受泉群排洩的大量地下水补给常年不渴,年平均流量约110m 3/s 。
泉群由十一个主要泉组成,总流量达10.2m 3/s~16.0m 3/s ,多年平均流量为13.7m 3/s 。
1959年~1977年主要泉口西从南石桥,南自西塔崖,东至苇泽关,分别沿温河、桃河和锦河河谷分布,纵长约5k m ~6k m,尤其是从坡底到苇泽关2.5k m 范围内更为集中,约占总泉组的80%,流量的90%。
除靠近东部的水帘洞泉河苇泽关的梁家泉、龙王庙泉出露在 级基座阶地之上以外,绝大部分都分布在河谷的底部,河漫滩和 级阶地上。
泉组出露的绝对高程以最南部的程家泉(海拔400m ),东部的水帘洞泉(海拔387.7m )为最高;以禁区泉和苇泽关坎下泉最低(前者360m,后者348.1m ),其他主要泉口均在370m 上下。
山西省辛安泉泉域大型藻类植物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标题:山西省辛安泉泉域大型藻类植物的研究
研究背景:
辛安泉位于山西省原平市东北部,是一处温泉景区,泉水含矿物质
丰富,水温稳定,水流缓慢,是一处理想的藻类生长环境。
然而,对于
辛安泉泉域的藻类植物,目前还缺乏相关的研究和了解。
因此,本研究
旨在对辛安泉泉域大型藻类植物进行探究,以期对该地区藻类植物的生
态学特征、生长规律、生产应用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研究目的:
1.探究辛安泉泉域大型藻类植物的多样性和分布情况;
2.分析大型藻类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特征;
3.研究藻类植物的生产应用价值。
研究内容:
1.对辛安泉泉域进行考察和采样,分离筛选出不同种类的大型藻类,记录其多样性和分布情况;
2.对不同种类大型藻类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态学调查,记录藻类单
细胞生长情况,以及影响其生长的环境因素;
3.对藻类植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了解其营养价值和生产应用价值。
研究方法:
1.现场采样法:在辛安泉泉域进行现场采样;
2.形态学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藻类植物的形态;
3.生态学调查法:了解生长环境和影响因素;
4.化学成分分析:使用化学方法对大型藻类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预期结果:
1.对辛安泉泉域大型藻类植物的多样性和分布情况进行了解;
2.明确不同种类藻类的形态学和生态学特征;
3.了解辛安泉泉域大型藻类植物的生产应用价值。
研究意义:
1.丰富对辛安泉泉域水生植物的了解;
2.为该地区生态保护和旅游业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3.提供藻类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生态流域与民生水利南四湖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的组成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张秀敏1张杨2张艳3齐云婷1(1.济宁市水文局济宁272000 2.济宁市洙赵新河管理处济宁2720413.济南市水文局济南250014)【摘要】本文以南四湖2009年4)12月水质及浮游藻类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南四湖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影响南四湖浮 游藻类组成的主要因子及南四湖浮游藻类组成及变化趋势。
从时间上看,南四湖各监测断面藻密度在夏季达到一年中的最 大值。
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与浮游藻类的种类、数量密切相关,水体营养水平越低,藻类的种类越多,而数量越少。
反之,营 养水平越高的水体,藻类种类就越少,甚至单一,数量却越大。
【关键词】浮游藻类水质富营养化分析南四湖1引言南四湖流域属于淮河流域运河水系,它是由南阳湖、昭 阳湖、独山湖和微山湖4个无明显分界的湖泊串联而成,是 我国四大淡水湖之一,它通过河流汇集苏、鲁、豫、皖等4个 省32个县市区的来水。
随着近几年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再加上大量的废污水未经任何 处理,直接或间接排人河道,最后流人南四湖,造成湖泊的 部分水质污染,特别是工农业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湖泊氮、磷等营养物质不断增加,造成整个南四湖流域的富营养化 污染加重。
本文以南四湖2009年4~12月水质及浮游藻类监测数据为依据,对南四湖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影响南四湖 浮游藻类组成的主要因子及南四湖浮游藻类组成及变化趋 势进行分析。
样点布设如下:南阳湖南阳岛、独山湖独山、昭阳湖二级湖 (闸上)、微山湖微山岛和韩庄共5个监测站点。
2.2样品的米集藻类监测频率与采样时间和水质监测保持一致,采用 垂线与水质监测的采用垂线(点)保持一致。
其中,定性样品 采集采用25号浮游生物网,定量样品采集采用有机玻璃采 水器在设计水层进行采集,采水量为1~2L。
2.3监测项目及依据监测项目包括水生物指标(叶绿素0、藻细胞密度和藻类优势种)、水质指标(水温、pH、溶解氧、透明度、高锰酸盐 指数、可溶解性总磷、总氮)和水文气象参数(蓄水量、风速、水位、气温、气压)。
大叶藻花序的解剖结构及超显微结构
于函;马有会;张岩;原永党
【期刊名称】《渔业科学进展》
【年(卷),期】2009(030)003
【摘要】利用解剖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大叶藻花序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大叶藻花小,单性,无花被,雌、雄花同生于一扁平的肉穗花序上.花的结构简单,雄花仅1枚雄蕊,雄蕊1花药,花药1室、无柄、纵裂;花粉为丝状花粉,无纹饰、萌发孔.雌花仅一心皮,有胚珠1颗,柱头两个;柱头细长,柱头表面及柱头到胚珠处细胞壁表面有大量的丝状突起.大叶藻的花序结构已与沉水生活相适应.
【总页数】4页(P131-134)
【作者】于函;马有会;张岩;原永党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连,116029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连,116029;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威海市环翠区水产局,264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9.205
【相关文献】
1.花鲈头肾的显微结构和超显微结构 [J], 马燕梅;林树根;王全溪;潘三东
2.板栗雄花序生长发育规律及雄花结构解剖观察 [J], 陈娟;聂玉婷;刘津;姚红艳;程水源
3.人骨肉瘤细胞系OS-732诱导微血管生成的解剖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观察 [J], 李颖嘉;王东;周娅
4.锌对生姜叶片解剖结构,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J], 王晓云;程炳嵩
5.大叶藻形态特征与显微结构 [J], 原永党;宋宗诚;郭长禄;刘振林;谷杰泉;刘海燕;施坤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娘子关泉域大型藻类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摘要】:娘子关泉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岩溶泉。
其分布跨越海河及黄河两大流域,主要河流为桃河、温河、松溪河、清漳河。
娘子关泉域位于XX省东部,娘子关镇附近,出露于桃河与温河汇集地段。
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6°55′-38°15′,东经112°20′-113°55′之间,全区面积7436km~2。
主要泉组分布在自程家至苇泽关约7km长的河漫滩及阶地上,出露高程360-392m。
娘子关泉域岩溶地下水汇水面积7436km~2,泉群多年平均流量10.6m~3·s~(-1)。
娘子关泉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8.6℃-10.7℃,年平均降雨量538-578mm。
泉水化学类型一般为SO_4·HCO_3-Ca·Mg或SO_4·HCO_3-Ca型水,溶解性总固体600—700mg·L~(-1),总硬度均450—480mg·L~(-1),水温稳定,平均19℃。
从2002年4月至2007年1月先后11次在娘子关泉域采集标本,共采得大型藻类标本300余号。
经鉴定,娘子关泉域大型藻类植物共计有116种(包括变种),分别隶属于6门,9纲,16目,23科,39属。
以绿藻门包含的种类最多,其次是蓝藻门。
娘子关泉域大型藻类植物的主要群落类型有11个,即刚毛藻+红毛菜群落(m.Cladophora+Bangia)、轮藻群落(m.Chara)、刚毛藻+弯枝藻群落(m.Cladophora+psopogon)、无隔藻群落(m.Vaucheria)、水绵+微孢藻群落(m.Spirogyra+Microspora)、颤藻群落(m.Oscillatoria)、毛枝藻+羽枝藻群落(m.Stigeoclonium+Cloniophora)奥杜藻群落(m.Audouinella)、席藻+鞘丝藻群落(m.Phormidium+Lyngbya)、刚毛藻群落(m.Cladophora)、串珠藻群落(m.Batrachospermum)。
从大型藻类植物总种类数的平面分布来看,五龙泉分布种类最多,有60种;平阳湖次之,有51种;滚泉第三,有49种;苇泽关泉第四,有30种;坡底泉第五,有28种;城西泉第六,有25种;水帘洞泉最少,有21种。
从各门类大型藻类植物在各点的分布看,绿藻门植物的数量都是最多的,蓝藻门和硅藻门种类分布较均匀,在各采集点的分布相差不多。
轮藻门和红藻门种类较少。
通过计算索仁森相似指数,发现娘子关泉域与辛安泉的相似指数很高(0.712),与世界其它国家大型藻类差异较大,相似率普遍偏低,在0.028-0.169之间。
泉溪大藻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生殖隔离现象。
从2006年3月到2007年1月,每两月对7个采集点进行标本采集和水样检测,对泉溪大型藻类的区系组成、生物多样性及其环境因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从多样性分析的结果来看,在大多数月份,1#(五龙泉)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大,其次是6#(平阳湖);7#(坡底泉)和5#(城西泉)较小。
而优势度指数反映,在大多数时间,1#(五龙泉)最小,其次是6#(平阳湖),7#(坡底泉)和5#(城西泉)最大。
从多样性指数的周年变化可以看出多样度与均度的变化趋势呈正相关;多样度与优势度的变化趋势呈负相关,这三种多样性指标反应的结果基本上一致,都能较好地表达娘子关泉域大型藻类的多样性。
对环境因子主成分分析表明,全年影响各采集点分布的最主要的因子是流速,其次是水宽和水深,还受控于其它理化因子。
对娘子关泉域10个主要的群落的生物量与环境因子进行了CCA 分析,结果显示,流速是影响各个群落的一个主要因素,刚毛藻+红毛菜群落、刚毛藻+弯枝藻群落、无隔藻群落、奥杜藻群落、颤藻群落、毛枝藻+羽枝藻群落、席藻+鞘丝藻群落、水绵+微孢藻群落都与流速成正相关,串珠藻群落和轮藻群落与流速成负相关。
温度也是影响群落生长的主要因素,与温度成正相关的有毛枝藻+羽枝藻群落、颤藻群落、席藻+鞘丝藻群落、水绵+微孢藻群落,与温度成负相关的有刚毛藻+红毛菜群落、刚毛藻+弯枝藻群落、轮藻群落及串珠藻群落。
电导也是影响群落的重要因素,与电导成正相关的有奥杜藻群落,刚毛藻+弯枝藻群落和席藻+鞘丝藻群落,负相关的有无隔藻群落。
从化学因子来看,受化学因子影响较大的群落是毛枝藻+羽枝藻群落、无隔藻群落,与大多数化学因子的关系都比较密切。
而颤藻群落和串珠藻群落与pH呈现负相关性。
颤藻群落、毛枝藻+羽枝藻群落适宜在氮、磷浓度较高的水体中生活,串珠藻群落却相反。
分布于不同采集点的类群,影响群落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有一定的差异性。
分布于同一个采集点的群落类型,环境因子对它们的影响是相似的。
娘子关泉域大型藻类的附生藻类共计148种,隶属于4门,6纲,12目,19科,36属。
其中硅藻门占绝对优势,有118种,约占总种数的79.7%。
从分布上来看,平阳湖的附生藻种类最多,有89种,最少的是坡底泉,仅22种。
附生藻类在春季最多,其次是秋季,冬季最少。
研究结果还显示附生藻类和大型藻类种类表现出相似的季节性变化,两者存在正相关(r=0.963,p<0.05)。
本文最后还对分析了娘子关泉域大型藻类生存危机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泉溪大型藻类群落结构环境因子主成分分析典X对应分析附生藻类娘子关【学位授予单位】:XX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Q948【目录】:目录(中文)4-8目录(英文)8-12摘要(中文)12-15ABSTRACT15-19第一章绪论19-261大型藻类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9-202泉溪大型藻类研究现状20-242.1国外泉溪大型藻类研究现状21-232.2国内泉溪大型藻类研究现状23-243我国泉溪大型藻类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4-263.1我国泉溪大型藻类研究的意义243.2娘子关泉域大型藻类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24-26第二章娘子关泉域自然概况及研究区域和方法26-381娘子关泉域自然地理概况26-281.1地理位置261.2气象261.3水质26-282研究方法28-302.1采集点概况282.2采集方法28-292.3标本的保存292.4硅藻的制片292.5标本的鉴定292.6生物量测定29-302.7水体理化因子的检测303标本采集记录30-38第三章娘子关泉域大型藻类植物的组成38-791娘子关泉域大型藻类植物的种类组成38-402娘子关泉域大型藻类植物的形态描述40-773娘子关泉域大型藻类植物与世界其它地区的比较77-79第四章娘子关泉域大型藻类植物的主要群落类型和分布特点79-981娘子关泉域大型藻类植物的主要群落类型79-851.1刚毛藻+红毛菜群落(m.Cladophora+Bangia)791.2串珠藻群落(m.Batrachospermum)791.3刚毛藻+弯枝藻群落(m.Cladophora+Coeruleus)791.4毛枝藻+羽枝藻群落(m.Stigeoclonium+Cloniophora)791.5轮藻群落(m.Chara)791.6无隔藻群落(m.Vaucheria)79-801.7水绵+微孢藻群落(m.Spirogyra+Microspora)801.8刚毛藻群落(Cm.Cladophora)801.9颤藻群落(m.Oscillatoria)801.10奥杜藻群落(m.Audouinella)801.11席藻+鞘丝藻群落(m.Phormidium+Lyngbya)80-852娘子关泉域大型藻类的平面分布特点85-872.1娘子关泉域不同采集点大型藻类的组成852.2娘子关泉域不同采集点大型藻类的分布特点85-873讨论87-983.1不同小生境的差异造成种类数分布的不平衡87-883.2物种适应性的差异造成其分布X围的差异88-98第五章娘子关泉域大型藻类植物多样性的研究98-1261调查区域和方法98-991.1研究区域概况981.2研究方法98-991.3数据分析992结果与分析99-1042.1大型藻类组成和分布99-1002.2娘子关泉域大型藻类的生物多样性100-1043讨论104-1263.1生物多样性分析方法的比较1043.2不同采集点多样性指数的比较104-1053.3不同月份多样性指数的比较105-126第六章环境因子对娘子关泉域大型藻类植物生长的影响126-1731调查区域和方法1261.1研究方法1261.2数据分析1262结果与分析126-1582.1环境因子的特征126-1272.2环境因子主成分分析127-1402.3娘子关泉域大型藻类主要群落的CCA分析140-1583讨论158-1733.1环境因子主成分分析讨论158-1593.2娘子关泉域大型藻类主要群落的CCA 分析讨论159-173第七章娘子关泉域大型藻类附生藻的研究173-1851材料和方法1731.1研究区域概况1731.2附生藻类的采集和处理1731.3统计分析1732研究结果173-1762.1附生藻类的组成173-1752.2附生藻类的季节性变化175-1763讨论176-185第八章娘子关泉域大型藻类的生存危机及保护对策185-1911娘子关泉域大型藻类的生存危机185-1881.1娘子关泉域大型藻类植物不同年度比较185-1861.2娘子关泉域藻类植物减少的主要原因186-1882娘子关泉域大型藻类的保护对策188-1902.1加强泉溪大型藻类的基础性研究188-1892.2模拟自然环境,进行人工培养的研究1892.3限制地下水的开采,保证生存环境中足够的水源1892.4限制污水的排放,保证生存环境的水质1892.5建立自然保护区,严格管理和保护189-1903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190-191参考文献191-206致谢206-207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论著及授权专利207-208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208-209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