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关泉域藻类植物的初步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33.50 KB
- 文档页数:6
0引言果树产业作为世界农产品生产三大项之一[1],其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对乡村振兴的意义极为重大。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山楂栽培面积已达700万亩,约占我国果树总面积的10%,2020年产业规模在200亿元左右。
山楂是一种药食同源植物,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及轻工业等领域。
但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种质资源退化、群体病害增加等生产问题,特别是投入品中化肥使用量不断增加,致使山楂品质受到极大影响,因此迫切需要研究一种生态、绿色、高效、安全的新型山楂栽培技术,其中利用新型环境友好型生物技术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山西闻喜七里坡和绛县同处我国山楂优势生产区,分别有“三晋山楂第一村”和“中国山楂第一县”的美誉[2],山楂种植总面积达15万亩左右。
山楂不仅是当地特色名产,而且还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新时代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中坚力量。
为进一步提升品质,减少化肥农药投入,当地依托中央地理标志保护工程,以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五品模式”[3]为路径,围绕品质提升开展了基于固氮鱼腥藻和蛋白小球藻的富藻山楂栽培技术模式探索。
试验证明,该模式不仅可以显著增加山楂产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糖度,还可降低山楂的农残,使该山楂品质从根本上区别于其他地区,这对于打造县域特色山楂品牌、提升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价值和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生物技术的载体选择研究微藻是指一类富含叶绿素α并且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的总称,微藻可以吸收稻田污水中的重金属、无机盐,且可降解农药、酚类、烷类等有机物[4]。
其研制利用工作早在20世纪40年代,已在美国、日本、德国和以色列等国开展。
世界上有100万种藻类,已知的微藻有40000余种。
目前使用生物技术大量种植或生产的微藻有普通小球藻、蛋白核小球藻、固氮蓝藻、鱼腥藻等,在山楂绿色生产上,可以根据其自有特性加以利用。
1.1固氮鱼腥藻1.1.1选择依据固氮鱼腥藻细胞超强的生物固氮作用(N2+8e-+16MgATP+8H+→2NH3+H2+16MgADP+ 16P i)[5]是固氮鱼腥藻固氮方式,它含有的固氮酶能固定大气中的分子态氮,合成氨基酸和蛋白质,从而减少植物对氮素肥料10%~30%的需求;能够溶解土壤中固定的磷(Ca3(PO4)2+C n O n H=H++2PO43-+C n O n-+ 3Ca2+)以及细胞分泌物浸入网格内活化钾离子供给植物直接吸收,防止与土壤中的其他元素形成拮抗,又能活化土壤中的中量元素与各种微量元素,并输送到植物根系,促进吸收;其细胞外有丰富的多糖类胶质EPS,并含生长刺激物质,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
娘子关因何得名?
王保祥
【期刊名称】《上海集邮》
【年(卷),期】2002(000)002
【摘要】娘子关(普29(3)-2)为万里长城的重要关口,在平定当地被称为“娘关”,其名的由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最流行的为“公主说”。
《平定州志》记载,唐代平阳公主曾经率军驻扎在此地并建城关,故名。
《山西通志》及《辞海》等都采此说,使之广为流传。
但近年来,阳泉市史志工作者通过大量资料的研究,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王保祥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
【相关文献】
1.论“成都”得名研究中古蜀情结与秦文化的纠结——三论“成都”得名是在秦灭蜀后 [J], 李殿元
2.浅析平定县娘子关村河岸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对娘子关泉域水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J], 郭磊
3.互联网+环境下农村生态旅游环境发展研究
——以山西省娘子关景区为例 [J], 胡雯宇
4.某煤炭洗选项目对娘子关泉域水环境影响评价 [J], 苗蕾
5.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娘子关泉流量预测 [J], 朱燕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40卷 第9期 2010年9月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PERIODICAL OF OCEAN UN IV ERSIT Y OF CHINA40(9):051~055Sep.,2010荣成俚岛近岸海域大叶藻的生态学研究3郭 栋1,张沛东133,张秀梅1,李文涛1,张新军2(1.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03;2.荣成市水产科学技术研究所,山东荣成264300)摘 要: 2008年6月,对山东荣成俚岛南起马他角,北至俚岛湾东端“外遮岛”之间2m以浅近岸海域大叶藻的分布、生物量、形态特征、花及栖息环境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该海域大叶藻呈片状分布,每片面积在1.5~2.0m2之间,平均分布密度1650株/m2;大叶藻平均生物量为3.754g/株;平均根质量0.4324g/株,根长范围2~14cm,平均根长4.8295 cm,根的平均直径为0.1mm;平均茎质量0.4609g/株,平均茎长4.407cm/株,茎的平均直径为2.159mm;平均节数为9.27节/株,平均节长5.144mm;平均叶质量2.294g/株,叶长范围17~70cm,平均叶宽5.28mm,平均叶长45.23cm,平均叶鞘长6.824cm;单性花,雌雄同株,2个雌花之间有2个雄花,每个花序轴上有雄花13~19个,雌花7~11个;底质环境为砾砂。
调查结果丰富了大叶藻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也为大叶藻受损生物群落的生态修复技术奠定了先期工作基础。
关键词: 大叶藻;分布;生物量;形态特征;花;栖息环境中图法分类号: S917.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25174(2010)092051205 海草(Seagrass)是适应于海洋环境生活的维管束植物,它们仅仅生长在海洋边缘部分一个相当狭窄的地带[1]。
海草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其一般具有发达的根系和地下茎,不仅有利于抵御风浪对近岸底质的侵蚀,对海洋底栖生物也具有保护作用。
研究探讨STUDIES AND DISCUSSIONSApr.2021NO.4VOL.312021年4月第4期第31卷山西晋中市水资源利用现状与优化配置策略吴伟伟(山西省晋中市水利局,晋中030600)DOI:10.16867/j.issn.1673-9264.2020095吴伟伟.山西晋中市水资源利用现状与优化配置策略[J].中国防汛抗旱,2021,31(4):31-36,57.WU Weiwei.Current situation and optimal allocation strategy of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in Jinzhong City of Shanxi Province[J].China Flood &Drought Management ,2021,31(4):31-36,57.(in Chinese )摘要:山西晋中市处于极度缺水线边缘,为彻底解决水资源紧张状况和现状利用不平衡问题,采用对比分析法对水资源量、用水量、用水结构、开发程度及用水效率等重要指标进行分析,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诊断。
最后围绕水资源优化配置构建了覆盖全市的以蓄为主、多源互补、保障应急、丰枯调剂的供水保障体系,并结合实际提供了针对性的具体工程措施,为北方干旱型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指标分析;水资源优化配置;晋中市中图法分类号:TV211.1;TV21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264(2021)04-31-07收稿日期:2020-04-02作者信息:吴伟伟,男,高级工程师,E-mail:wuweiwei120@。
1基本概况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依太行,西傍汾河,地处中纬度内陆黄土高原,大部分为半干旱地区,多年人均水资源量342m 3,只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6、世界的1/24,属严重缺水型城市。
同时存在着水资源丰枯悬殊、时空分布不均、开发利用程度差异大、地下水超采面积大等问题,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
晋商公园湖春季浮游植物种类调查及水质分析冀瑞萍;胡变芳;孙睿【摘要】为实现人工湖的健康良性发展,给晋商公园水体保护和管理提供合理建议,对该湖春季浮游植物的种类及部分水质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3种,隶属于5门14科19属.其中,蓝藻门的种类最多,有3科7属8种,约占种类总数的34.78%;其次是绿藻门,共5科5属7种,约占种类总数的30.43%;硅藻门4科5属6种,约占种类总数的26.09%;金藻门和黄藻门分别有1科1属1种,各自占种类总数的4.35%.结果表明,晋商公园湖的水质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建议管理部门注重对公园水体的保护.【期刊名称】《晋中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4)003【总页数】7页(P46-52)【关键词】晋商公园;浮游植物;水质分析【作者】冀瑞萍;胡变芳;孙睿【作者单位】晋中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晋中 030619;晋中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晋中 030619;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0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4晋商公园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龙湖大街与新建北路交界地带,是榆次区公园景区之一.公园内主要以人工湖为主景,水域相对封闭,湖水流动性差,随着城市化及旅游业的发展,大部分的水体受到了污染,这对生活于其中的浮游植物会产生一定影响,其中有些种类已经灭绝或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1].浮游植物作为水生生物监测、评价水质污染状况及富营养化水平的指示生物,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果.目前我国许多学者已经开始用藻类来监测评价湖泊、河流的污染状况[2],在浮游植物种类方面的研究也很多[3-4],但是对晋商公园浮游植物的研究鲜见报道.因此,对晋商公园的浮游植物的调查以及对其水质的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笔者于2015年春季对晋商公园湖5个采样点浮游植物的种类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从而了解了晋商公园湖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以及水质状况,以期为今后公园水体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性资料,为公园水体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合理建议.1.1 采样点的设置根据晋商公园湖的特点,于2015年4月到5月3次在晋商公园环湖选取了5个典型采样点进行采样,具体位置见图1,分别是S1(亲水平台)、S2(假山出水口处)、S3(东南草坪边)、S4(湖中心)以及S5(码头边).1.2 工具、仪器与药品工具:标签、笔记本、笔、秒表、1.5 m皮尺、赛奇氏盘(SL87-1994).仪器:样品瓶(50 mL)、温度计、pH试纸、量筒(100 mL)、25#浮游生物网(孔径0.064 mm,200/in)、胶头滴管、显微镜(ES-2 000-SC,16×10)、载玻片、盖玻片、烧杯(1 000 mL)、玻璃瓶(500 mL)、塑料瓶(2 000 mL)、玻璃棒、分光光度计(EV2 600)、离心机(4 000 r/min)、多功能水质分析仪YSI-6 600、500 mL全玻璃回流装置、25 mL酸式滴定管、具塞(磨口)刻度管(50 mL).药品试剂:4%甲醛(HCHO)、硫酸锰溶液、碱性碘化钾溶液、浓硫酸-硫酸银溶液(5 g/500 mL)、1%碳酸镁悬浮液、重铬酸钾溶液(0.025 mol/L)、过硫酸钾、钼酸盐溶液.1.3 浮游植物样品的采集与鉴定采样和观察方法按常规浮游生物调查方法[5]进行.浮游植物定性样品的采集:用25#浮游生物网,在水体表层至0.5 m深处以20~30 cm/s的速度作“∞”状拖拽,来回缓慢地拖动浮游生物网约2 min[6],然后把采集网提起抖动,将水滤去,轻轻打开网下端的阀门,将浓缩于网头的水样收集于贴有标记的50 mL釆集瓶中,用水冲洗三次,使釆集网上的浮游植物尽量冲洗干净,现场用4%甲醛固定,带回实验室进行显微镜观察并拍照记录观察到的浮游植物,根据《中国淡水藻志》进行种类的鉴定,一般鉴定到种,特殊情况下鉴定不到种的鉴定到属.1.4 水样的采集及水质因子的测定在采集浮游植物样品的同时,同步采集用于理化性质测量的水样.在选取的5个采样点我们分别采集了3种水样,其中全分析水样用2 000 mL塑料瓶于水下0.5 m 处采集,用于测电导率;测溶解氧的水样用500 mL玻璃瓶于水下0.5 m处采集,并及时加入2 mL硫酸锰溶液和4 mL碱性碘化钾溶液进行保存,需要注意采样时采样瓶需完全注满,确保没有空气;测化学需氧量的水样用500 mL玻璃瓶于水下0.5 m处采集,现场加入硫酸使pH<2,并在2℃~5℃进行保存,随后将各个采样瓶贴好标签、注明采样点,带回实验室进行理化性质的测定.另外对于温度(WT)、pH、水体透明度(SD)和流速(v)等水质因子均现场进行测定,温度和pH分别采用自带的温度计和精密pH试纸测定,水体透明度用赛奇氏盘测定,而对于流速可以选择相距1 m的起点和终点,在起点处放一个小纸团,同时按下秒表计时,当小纸团随水流飘到终点时计时结束,大体测出湖水的流速,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电导率等需将水样带回实验室参照晋中水文站的监测分析方法进行测定(见表1、表2).2.1 晋商公园湖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在2015年春季对晋商公园湖浮游植物的调查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3种,分别隶属于5门,14科,19属.从表1、2中可以看出,蓝藻门的种类最多,有3科7属8种,约占种类总数的34.78%;其次是绿藻门,共5科5属7种,约占种类总数的30.43%;硅藻门4科5属6种,约占种类总数的26.09%;金藻门和黄藻门各有1科1属1种,分别占种类总数的4.35%.2.2 晋商公园湖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的分布及比较晋商公园湖浮游植物各门类的种数在各个采样点的分布不同.其中,S3的种数最多,共12种,隶属于4门;S5的种数次之,共11种,隶属于4门;其次是S4,共10种,隶属于4门;S1居于第四位,共9种,隶属于4门;而S2的浮游植物最少,仅有6种,隶属于3门.见表3.2.3 晋商公园湖水质因子的测定结果在晋商公园湖的不同采样点,水体理化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温逐渐升高,各个采样点的水温也呈上升趋势,而且由于三次采样时间不同,太阳照射的时长也不相同,使测得的各个采样点的水温也有差异,其中东南边的S3平均水温最高,为24℃,假山出水口处的S2平均水温最低,为18.3℃;各个采样点的pH值变化不大,都在7.0左右波动,其中S3的平均pH最高,为7.1,S2的平均pH最低,为6.7;对于流速来说,S3的平均流速最慢,为0.053 m/s,而S2的平均流速最快,为0.094 m/s,其他各个采样点的流速在0.064 m/s~0.068 m/s之间,流速整体较慢,主要是因为晋商公园湖为人工湖,水域相对封闭,地势也比较平坦,S2附近有出水口,所以这里的平均流速要比其他采样点快;透明度在S2处最高,达到了36 cm;化学需氧量在S3含量最高,达到了91.2mg/L;总磷含量在各个采样点均≤0.1 mg/L,说明晋商公园湖在总磷方面属于Ⅳ类水质,其中亲水平台处的S1总磷含量最高,为0.097 mg/L;总氮含量在各个采样点均很高,都大于2 mg/L,最高值出现在S2,为3.46 mg/L;溶解氧除了湖中心S4为3.1 mg/ L,为Ⅳ水质类外,其余各采样点都在3.0以下,属于Ⅴ类;各个采样点的电导率变化不大,其中S3的电导率最高,为1 103 μs/cm,S2的电导率最低,为1 065 μs/cm,这种差异主要是由每个采样点的温度和浮游植物种数不同造成的.见表4.2.4 晋商公园湖浮游植物与各个水质因子的关系浮游植物在各个采样点的分布与水质因子也有一定关系,见图2~4.从图2和表4可以看出,浮游植物在各个采样点的种数分布与各个采样点平均温度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在温度高的地方,浮游植物分布也比较多,比如S3的平均水温最高,为24℃,这里的浮游植物的种数分布也最多;而S2的平均水温最低,为18.3℃,浮游植物的种数分布也最少.对于大多数浮游植物来说,18℃~25℃是其最适合生长的温度,而在5个采样点测得的温度都在此范围内,适合浮游植物的生长,之所以S2的浮游植物种数最少,是因为这里每天都有活水注入,水流速度很快,平均流速达到0.094 m/s,浮游植物没有一个稳定的生存环境.而晋商公园湖各个采样点的pH值基本没有变化,平均pH值都在7.0左右波动,但各个采样点分布的浮游植物的种数差异却很大,说明晋商公园湖的pH值对浮游植物种类分布的影响不大,湖水的pH值基本都处于浮游植物生长所需的pH 7.0~8.0的范围内.对于流速来说,各个采样点的平均流速变化趋势基本趋于平缓,但是从数据来看,水流速度也有一些较小的变化,对浮游植物种数的分布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水流速度快的采样点,浮游植物相对较少,比如S2的平均流速最快,为0.094 m/s,但S2的浮游植物种数却最少;而S3的平均流速最慢,为0.053 m/s,但S3浮游植物种数最多.造成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晋商公园湖为人工湖,水域相对封闭,地势比较平坦,没有高低起伏,所以流速相对较小,给浮游植物的生长创造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环境.从图3和表4可以看出,氮、磷是影响水中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当水体中氮、磷含量比较高时,能够加快浮游植物的繁殖,但是氮、磷含量过高会对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产生富营养化现象,由于晋商公园湖四周种植了大量的荷花,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使排入水中的氮、磷元素增加,从而影响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S1处浮游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有11种,而S1的总磷含量也比较高,为0.097 mg/L,说明晋商公园湖的水质在总磷方面,S1处污染比较严重.而S2处的总氮含量最高,为3.40 mg/L,但S2处的溶解氧仅为2.4 mg/L,由于水温、流速、溶解氧等其他水质因子的限制,使得S2处的浮游植物种数相对较少,仅有6种.当水体受到污染时,溶解氧会降低,而且在湖面上漂浮着大量的浮萍,说明S2处受到的污染比较严重,致使溶解氧较低.从图4和表4可以看出,透明度、化学需氧量与浮游植物的关系.透明度是评价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当湖水的透明度比较低,浮游植物的生长会受到光照的限制,比如S2的透明度最低,为29.5 cm,而这里的浮游植物种数也相对最少.化学需氧量是衡量湖水污染状况的重要指标,其数值越大,说明水体污染越严重,其中S4的化学需氧量最低,为73.6 mg/L,而S3的化学需氧量最高,为91.2 mg/L,说明S3的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比较高,湖水污染相对较严重.对晋商公园湖浮游植物的调查表明,该湖水浮游植物包括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甲藻门、金藻门、黄藻门共6门15科20属,以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为主,分别占种类总数的33.32%、29.12%、25.00 %,水体属于蓝-绿-硅藻型富营养化水体.调查鉴定出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只有24种.主要是由于采样次数和采样条件的限制,调查只采集了表层水,另外由于公园的开发,游人的增多,一些垃圾的随意丢弃,对浮游植物的调查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7].水质因子对浮游植物的分布有一定影响,尤其是水温.由于采样时间是在5月份,水温的升高有利于蓝藻、绿藻的大量生长,S3和S1的平均水温较高,分别达到24℃和20.3℃,蓝藻相对较多,这与代玲玲在《三峡水库富营养化藻类及环境因素影响研究》中得出的蓝藻门最适生长温度是24℃~35℃的结论相符[8],指示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绿藻也比较多,说明水体有逐渐发生富营养化的趋势,而适合耐低温的硅藻门藻类在S2最为丰富,有4种,而S2这片水域定期换水,水温比较低,平均水温仅为18.3℃.另外我们发现能够反映水体清洁程度的金藻门种类比较少,尤其在S2并没有观察到金藻门,说明S2的水质相对较差.pH和流速对各个采样点浮游植物的种数影响不大.晋商公园湖的平均pH值在6.7~7.1之间,整体近中性,基本满足各种藻类的生长需求,比如其中绿藻在S4和S5分布最多,均有4种,而S4和S5的平均pH值分别为6.9和6.8,这样的pH值与绿藻门生存所需相符,在方丽娟等人《水温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实验研究》的结论中发现,绿藻门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最适生长pH为6.5~7.5[9],这与我们的调查结果一致.而对于流速来说,湖水的整体流速比较小,而S2的平均流速最快,达到0.094 m/s,但是S2的浮游植物种数却最少,是由于这里每天都有活水注入,水流速度比其他采样点快,浮游植物没有一个稳定的生存环境.透明度是反映水质的重要指标.由于游船的扰动以及水面悬浮物的存在导致各个采样点的透明度不同,透明度低的地方浮游植物比较少,是因为其生长受到光照的限制.S3的透明度最高,为36 cm,充足的光照能够使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化学需氧量是反映水体有机污染的重要参数,数值越大表示污染越严重.其中S3的化学需氧量最高,为91.2 mg/L,说明S3的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比较高,湖水污染相对较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湖中种植有大量荷花有关.一些有机肥料的施放,增加了有机污染物的含量,使得这一个采样点的化学需氧量比较高,而且从化学需氧量来看,晋商公园湖各个采样点的化学需氧量为73.6 mg/L~91.2 mg/L,超过了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GB3838-2002),属于劣Ⅴ类水质.总氮、总磷含量也是影响浮游植物的重要因子.晋商公园湖水中种植有大面积的荷花,对荷花的施肥造成湖水中氮磷含量较高,而且公园水体水深相对较浅,沉在湖底的氮磷会释放到水体中,而且由于游船的扰动和水上娱乐活动均会加速湖底磷的释放[10].另外降雨、灌溉也可能会将土壤中的氮磷带入水体中,从而造成水体中氮磷元素变化,影响浮游植物的含量.比如在荷花种植比较密集的S1处,总磷含量最高,为0.097 mg/L,造成这里的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数量也相对比较多,有10种,而且从总磷来看,晋商公园湖各个采样点的总磷含量为0.061 mg/L~0.097 mg/L,根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总磷≤0.1 mg/L为Ⅳ类水,因此从总磷来看,晋商公园湖水为Ⅳ类水;而从总氮来看,各个采样点的总氮含量为2.65 mg/L~3.46 mg/L,超过了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2.0mg/L)的标准,所以属于劣Ⅴ类水质.溶解氧是水中氧气的溶解量,也是水中浮游植物生存的一个重要指标,当水环境受到污染时,溶解氧也会降低.比如S2的溶解氧最低,为2.4 mg/L,溶解氧低不适合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所以S2的浮游植物仅有6种,但是不同藻类对溶解氧的需求也不相同,我们发现S3溶解氧并不高,为2.5 mg/L,而存在于S3的铜绿微囊藻在较低的溶氧量条件下也能大量繁殖生存,而且从溶氧量来看,晋商公园湖各采样点的溶氧量为2.4 mg/L-3.1 mg/L,根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溶氧量≥2 mg/L为Ⅴ类水,因此,从溶解氧来看,晋商公园湖水属Ⅴ类水.电导率的大小也反映着湖水中浮游植物的多少,我们选取的5个采样点中,电导率相差不大,造成电导率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由每个采样点的温度和浮游植物种数造成的,在水温高的采样点,比如S3浮游植物繁殖快,生物量有所增加,电导率也相应变大.根据监测结果,参照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1],对选取的5个采样点水质进行了评价,总体上来说,晋商公园湖属于Ⅳ~劣Ⅴ类水质,水体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而且发生富营养化的趋势也比较明显,需要加强对公园水体的保护,因为它毕竟是城市公园,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水体更是人们愿意近距离接触的主体,是幼童嬉戏的乐园,所以更应注重对晋商公园水体的保护.应在醒目的地方树立“严禁乱扔垃圾”的宣传标语,减少污染源;公园管理人员定期清理水中杂物,提高换水周期;在扩大公园规模的同时,要注重保护原有的生态系统,保护好公园内的浮游植物资源.通过这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最大限度地维持湖的生态平衡,才能实现湖的健康良性发展.【相关文献】[1]胡变芳,石瑛,邬美娟,等.山西榆次玉湖公园藻类植物的初步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3):263~265.[2]胡远东,吴妍,魏欣瑶,等.大庆市主要湖泊夏季藻类植物多样性及水质评价[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40(4):64~74.[3]李学山,潘静,冉欢,等.长湖圆心湖区春季浮游植物调查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29):44~48.[4]魏燕芳,王琼,池丽云.高校校园景观水体浮游植物调查与水质评价[J].环境科学导刊,2013,32(6):70~73.[5]金相灿,屠清瑛.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6]王全喜.中国淡水藻志(第十一卷)黄藻门[Z].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7]郭春燕,李砧,谢树莲.太原市汾河景区浮游藻类及水质评价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2):205~208.[8]代玲玲.三峡水库富营养化藻类及环境因素影响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9]方丽娟,刘德富,杨正健,等.水温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37(S2):45~50.[10]李勇,王超.城市浅水型湖泊底泥磷释放特性实验研究[D].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26(1):26~28.[11]GB3838-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
莱州湾有毒硅藻拟菱形藻属的调查初步分析发布时间:2021-11-18T08:02:29.839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18期作者:姜珊珊1-2 ,刘璇2[导读] 有毒硅藻拟菱形藻属是全球记忆缺失性贝毒的主要产毒生物,并且是引发赤潮的重要种类姜珊珊1-2 ,刘璇21.山东半岛卤水资源高值化绿色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潍坊科技学院2.农学与环境学院,潍坊科技学院摘要有毒硅藻拟菱形藻属是全球记忆缺失性贝毒的主要产毒生物,并且是引发赤潮的重要种类,它产生的软骨藻酸经贝类等海洋生物摄入进入食物链,对水产养殖业和人类健康安全产生很大的危害。
针对我国相关研究较为薄弱的现状,为了探究其生长状况及产毒特征,本实验从山东省莱州湾沿岸海域进行硅藻调查,在实验室常规条件下分离纯化,并建立拟菱形藻属的单克隆培养株系,通过光学显微镜下的群体特征和透射电镜下的超微形态特征观察鉴定结构,优化其培养条件进行大量培养,实验结果加深我们对软骨藻酸毒理机制的理解,为预防食物中毒提供理论基础,有助于贝类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拟菱形藻;软骨藻酸;贝毒;莱州湾引言软骨藻酸(domoic acid,DA) 是一种记忆丧失性贝类毒素,最初主要由经常在加拿大东海岸形成赤潮的一种硅藻属多列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 forma multiseries)产生,而贝类经由过程滤食有毒硅藻,将软骨藻酸富积在体内。
人类因食用被软骨藻酸污染的贝类而中毒[1-2]。
此后,在加拿大、美国海岸,拟菱形藻赤潮产生软骨藻酸而引起危害的事件不断被报道[3]。
有毒拟菱形藻在世界各地沿海地区均有分布。
到目前为止, 拟菱形藻属已有12种被报道可产生软骨藻酸[4-5],在中国海区已经检测到了多种拟菱形藻,其中有九种拟菱形藻是潜在产毒种[6-7],但是我国关于记忆性丧失贝毒的相关研究还鲜有报道,但有报告我国渤海等海域部分海产品中检测到低浓度的软骨藻酸[8-9],有研究指出,由食用产自高盐度海区贝类而引发的记忆缺失性贝毒事件远多于低盐度海区,同时拟菱形藻的产毒能力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情况[10-11]。
资源与环境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12期摘要通过介绍藻类连续培养的理论、种类和装置,旨在对荒漠区退化土地进行生态修复。
本文论述了近年发展起来的室内培养藻类与野外项目区喷洒研究,认为藻类连续培养并规模化、同时进行野外喷洒是一种治理和恢复荒漠生态的有效方式。
利用藻类喷洒荒漠区,发挥其固沙、抑尘、成土、培肥、育草、固碳、修复生态系统的作用,可为荒漠区生态环境建设做出贡献。
关键词人工藻;荒漠;生态修复;河北围场中图分类号S157.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7)12-0252-03Artificial Alga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 of Desert :Taking Weichang Manchu Autonomous County as an ExampleLIU Yong-ding LI Yong *LIU Xu XUE Mei ZHANG Le-ji(Beijing Oriental Landsape Environment Co.,Ltd.,Beijing Oriental SINO Landscape Design Co.,Ltd.,Beijing 100015)Abstract Theory ,types and equipment of continuous cultivation of algae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The research on indoor cultivation algae newly developed and field project area spraying algae was elaborated.Continuous scale culture and field spraying was an effective way to control and restore desert ecosystem.That the algae spraying in desert area can play the roles of sand fixing ,dust control ,soil forming ,fertility increasing ,vegetation cultivation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ecological system restoration.It can contribute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n desert area.Key words artificial algae ;deser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Weichang Hebei人工藻荒漠生态修复技术———以围场满族自治县为例刘永定李勇*刘旭雪梅张乐骥(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东方利禾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北京100015)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包括水土流失在内的土地荒漠化已经成为重要的环境问题[1]。
2022.10漳泽水库位于山西长治市北郊浊漳河南源干流上,属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是一座以工业、城市供水、灌溉、防洪为主,兼顾养殖和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库。
漳泽水库总库容4.127亿米3,自投入运用以来,为上党盆地,特别是对长治工农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防洪、供水作用显著。
2021年3-9月项目组对漳泽水库进行采样,按照《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1991)和《淡水浮游生物调查技术规范》(SC/T 9402-2010)调查方法对漳泽水库水体理化指标、浮游生物、水草、底栖、维管束植物、悬浮物进行了调查,并结合生物指标和理化指标对漳泽水库进行了综合评价,为水质监测、评价及今后的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浮游藻类大小相差悬殊,淡水藻类多数很小,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藻类形态纷繁多样,有单细胞、单列和分枝丝状、囊状等,尽管藻类的形态多样、大小差别极大,但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都具有叶绿素,能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同时放出氧气,是一类能独立生活的自养型生物。
一、材料与方法1.采样点的布设与采样时间依照湖泊、水库浮游生物分布的一般规律和该水库的水文特点,本调查共设7个采样点,时间分别是2021年3、6、9月,每月月初调查采样1次。
2.采样工具及分析仪器(1)采样工具主要为2.5升和5升有机玻璃采水器、16#和25#浮游生物网以及水样采集瓶若干。
(2)分析仪器主要有723N 可见分光光度计、PHBJ-260便携式酸度计、5B-3(C)型COD 快速测定仪、表层水温度计、透明度盘及Olympus 显微镜。
3.样品采集与处理(1)定性采集。
定性样品用25号浮游生物网,在水面下50厘米处作“∞”状拖动浮游网,将浓缩于网头的水样收集于50毫升标本瓶,用4%的福尔马林固定,以待镜检鉴定。
漳泽水库平均水深5.8米,每个采样点都是等量混合后取样固定。
(2)定量采集。
浮游植物用5升采水器取表层、中层和底层水各一桶倒入塑料大桶中混匀,用1升水样瓶取1升水样,立即加入15毫升碘液进行固定,带回实验室进行样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