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偿理论与实践探索(下)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11
第28卷第6期生态学报V01.28,No.62008年6月ACTAECOLOGICASINICAJun.,2008生态补偿理论、方法研究进展赖力1”,黄贤金1,.,刘伟良2(1.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南京210093;2.江苏省信息中心,南京210013)摘要:对近年来国内外生态补偿的概念内涵、理论依据、补偿标准、补偿模式和补偿效应评价等多方面研究内容做了梳理和评析,进而对国内生态补偿研究提出几点展望,包括生态补偿的GIS时空分配模型、风险式补偿和差别化补偿、补偿模式的系统整合研究、模式选择模型和补偿预期效率研究、补偿社会经济效果和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并结合我国建设生态友好型社会和区域共同发展的需要角度,提出了开展符合我国生态国情的区域生态补偿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必要性和基本内容。
关键词:生态补偿;补偿标准;补偿模式文章编号:1000-0933(2008)06・2870-08中圈分类号:Q14文献标识码:AAdvancesintheoryandmethodologyofecologicalcompensationLAILi’一,HUANGXian.Jinl’,LIUWei.Lian921&hodofGeographic&Oceanic&ience,NanjingUniversity。
Nanjing210093,‰2^angsuInformationcetttdr,Nanfing210013,ChinaAetaEcolo#caSiJC.m,2008,勰(6):2870—2877.Abstract:Inthelatterhalfof20thcentury,humandevelopedtheirabilityofreconstructingphysicalworlddramatically.Inevitably,thecorrespondingphenomenonofresourcesdegradation,environmentaldeteriorationandhumanhealthdamagebecamemoreandmoregrievousdecadesbydecades.Ecologicalcompensationtheorygrowninthesoilof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becamethecomnlonunderstandingofinternationalcircles.Inthecircumstanceofconstructingtheresource—effectiveandenvironment—friendlysocietyinrecentyears,theconceptionofecologicalcompensationhadcomeintocommonuseintheChinesepublicpolicies,whichalsowasthefocusofinternationalacadeIIlia.Thearticlesummarizedthedevelopingprocessandgeneralsituationofthestudyonecologicalcompensation.Furthermore,theauthorsanalyzedandevaluatedtheadvancesinecologicalcompensation,includingconception,theoryorigin,criterion,modeande雎ctofnativeandinternational.Inconclusion,theauthol曙pointedoutthatdomesticresearcheswerelocalizedontheaspectsofthetheoreticdiscuss,compensationmonetarystandardandpolicymodeplan.Fourdeficienciesofdomesticresearchesshouldbeimproved:(1)thesyntheticalstudyofmulti・regionalandmulti・departmentcompensation;(2)thestudyonspatio—temporaldistributionandgradepartition;(3)feasibilityandeffectevaluationand(4)efficiencyanddetailedimplementplananalysis.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资助项目(06碰:加26);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05-0451);霍英东基金优选资助项目(94001);江苏省软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R2t瑚039)收稿日期.2007.04一10;修订日期:2007-ll-0r7作者简介:赖力(1980~),男,南京人,博士生,从事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E-mail:fitedu&e@163.伽・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hxj369@nju.edu.cnFoundation妇m:Theprojectw聃finaneiallysupportedbyMajorPID|印mofNationalSoci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No.06&zlxr26);ProgrmforNewCenturyExcellentTalentsinUniversity(No.NCET一05・0451);thepreferreditemofFokYj增TungEducationFoundation,China(No.94001);softsciencefoundationofJiangsuProvince(No.BR2007039)Receiveddate:2007—04・10:Accepteddate:2007・1l・0r7Biography:LAILi,Ph.D.candidate,mainly口学瞎edin弛棚I嘲and蚰1『imm嘲1日lecotntotnies.E-majl:firtshake@163.锄6期赖力等:生态补偿理论、方法研究进展2871Subsequently,theauthorsgaveoutseveralprospectsforfurtherstudy,thosewere:(1)GISspatio—temporalschememodelofecologicalcompensation;(2)theriskcompensationanddiversecompensation;(3)quantitativesocietal-economiceffectandecO—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study;(4)compensationinclinationanalysis;(5)compensationofmulti—regionalcarbonemissionandSOon.Atlength.theauthorspointedouttheeco—compensationmechanismwastherequirementforeco-friendlysocietyestablishmentandinter—regionalCO—prosperityinChina,andanalyzedthenecessityandbasiccontentforthestudyofregionalecO—compensationtheoryandmethodologyinaccordance诵山nationalecologicalsituationinChina.KeyWords:ecologicalcompensation;compensationcriterion;compensationmode20世纪后半叶,人类在改造物质世界能力空前高涨的同时,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问题矛盾亦日益激化,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世界的共同脉搏,生态伦理学、自然权利论、资源承载力等思想深入人心。
生态补偿理论与实践生态补偿理论是指通过经济手段对生态系统的损失进行补偿,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生态补偿的核心思想是“污染者付费、受损者受益”,即由污染者提供经济补偿,用于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
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部性理论:生态损失是经济活动的外部性,污染者不必承担全部损失,而受损者却无法获得足够的补偿。
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可以让污染者为外部性造成的损失负责。
2. 公平原则:生态环境是公共资源,应该由全社会共同保护和受益。
生态补偿可以实现污染者与受损者之间的公平关系,从而消除生态资源的非均衡分配。
3. 可持续发展:生态补偿可以为受损的生态环境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支持,从而保证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
生态补偿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政府行为:政府可以通过立法和政策引导,建立生态补偿的机制和标准。
制定环境保护法和资源税法等法律,明确污染者应该承担的补偿责任和金额。
2. 市场机制: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使污染者与受损者之间进行生态补偿。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让污染者购买减排配额,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3. 生态补偿项目:通过实施生态补偿项目,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
污染企业可以投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改善水质;也可以种植树木和草地,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
4. 公众参与:生态补偿的决策和实施应该充分考虑公众的利益和意见。
公众可以通过参与公共听证会、提出意见和监督等方式,确保生态补偿的公正和有效。
生态补偿理论与实践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通过生态补偿,可以让污染者承担责任,受损者得到补偿,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在实践中,还存在着生态补偿标准不统一、补偿资金使用不透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机制,提高生态补偿的效果。
探索建筑设计的景观生态补偿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建筑设计景观生态补偿面临的问题,然后阐述了加强城市建筑设计景观生态补偿的措施。
关键词:城市;建筑;生态补偿;措施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城市建筑设计景观生态补偿面临的问题1国内现有生态补偿方式缺乏长期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生态公益林补偿金”等是我国当前最具有生态补偿含义的政策,其核心和出发点都是通过对为生态保护作出牺牲和贡献的农、牧民等直接利益相关者进行经济补偿而达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但是这些政策大多以项目、工程、计划的方式组织实施,有明确的时限,政策的延续性不强。
期限过后可能再次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就城市生态化发展模式而言,当前主要依靠财政项目资金、信贷资金、土地出让金来支撑生态系统的开发保护。
这些资金多为短期性资金,而生态保护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一旦相应资金用完之后,后续的生态环境保护就面临资金困境。
2生态补偿标准的确立存在一定难度(1)在技术层面尚无能够被理论与实践界普遍接受的生态补偿标准。
虽然在理论上已经提出了如意愿支付法、机会成本法、恢复成本法等各种各样的补偿标准,但这些标准之间差异相当悬殊,有时甚至达数十甚至上百倍,为生态补偿的标准确立带来一定困难。
(2)即使补偿双方在标准方面能够达成一致,但在补偿金额确定问题上仍可能存在争议。
争议主要来源于应该补偿与有能力补偿之间的矛盾。
3生态补偿配套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必须有各级政府部门配套的管理体制支持,但实际中相关的配套体制尚不完善,阻碍了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运转。
(1)纵向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生态管理职责交叉问题。
生态补偿是探讨与研究区域补偿,但现有生态补偿政策普遍带有较强烈的部门色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分别涉及林业、农业、水利、国土、环保等部门。
由于职责交叉,缺乏明确的规定,在监督管理、整治项目、资金投入上难以形成合力,影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区域补偿很大程度上成为部门补偿,造成生态保护与受益脱节的现象。
普通三分屏课程(不用做题共35课37分,其中必修课共21分)1、关于行政问责的若干问题2、中国环境现状3、政府与社会公共关系4、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若干问题5、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几点认识6、建立和谐的政府公共关系的技巧与艺术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建设重点8、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9、新世纪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战略(上)10、新世纪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战略(下)半小时左右修1分的课程(共7课7分,其中必修课2分)1、管理艺术与行政文化(上) [ 选修 43:44分钟]2、如何当好办公室主任(上) [选修 42:50分钟]3、全球绿色能源革命与中国节能减排新机遇(上) [选修 42:46分钟]4、十二五时期中国及世界经济发展展望 [必修 35:02分钟]5、人民币汇率问题及其背后的博弈 [选修 37:17分钟]6、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建设重点 [必修 22:33分钟]7、当前我国能源形势及未来世界能源发展基本趋势 [选修 39:32分钟]无题或最后才做题的精品三分屏课程(共24课30分,其中必修17分)1、智慧、谋略与演讲美学 [选修 3学分]2、卢展工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必修 2学分]3、科学决策与科学执政 [必修 2学分]4、执政资源、执政成本与科学执政[必修 2学分]5、依法行政能力:公民与政府的冲突及其平衡 [必修 2学分]6、执政能力和科学执政 [必修 1学分](执政能力与科学执政)7、关于西方国家执政党建设的若干问题 [选修 1学分 1.5小时]8、知识产权战略—培育和发展国家核心竞争力 [必修 1学分]9、领导干部语言表达艺术讲座(一)[必修 1学分最后有题]10、领导干部语言表达艺术讲座(二)[必修 1学分最后有题]11、领导干部语言表达艺术讲座(三)[必修 1学分最后有题]12、领导者的危机处理艺术 [必修 1学分最后有题]13、领导者的战略思维 [必修1学分 0.7小时]14、领导者人格魅力的塑造 [选修 1学分]15、领导者的会议管理 [选修 1学分 0.8小时]16、领导者的语言艺术[选修 1学分]17、领导决策艺术[选修 1学分 0.8小时]18、领导激励艺术 [选修 1学分 0.9小时]19、领导协调艺术 [必修 1学分 0.9小时]20、21世纪的领导观 [必修 1学分 0.8小时]21、新世纪领导者的人才资源开发技术 [选修 1学分 0.8小时]22、如何建立领导者的权威 [选修 1学分]23、女性领导干部成长因素分析 [选修 1学分 0.9小时]24、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 [选修 1学分 0.6小时]少量题的课程(共9课13分,全是必修课)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重要问题 [必修 2学分] (仅P7、P21和最后一页P28有题)2、知人知面知心:提高知觉准确性 [必修 2学分] (P4、P8、P12 、P17、P20、P26有题)3、我好—你好:有效的人际沟通2 [必修 2学分] (P8和最后一页有题)4、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管理 [必修 1学分](P7、P13 、P19有题)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 [必修1学分] (P3、P12 、P17有题)6、生产安全事故灾难管理 [必修 1学分] (P4、P8、P12 、P19有题)此课容易跳页7、提升政府执行力 [必修 1学分] (P3、P22 有题)8、自然灾害管理 [必修 1学分] (P3、P6、P9、P13、P16、P21 有题)9、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必修 1学分] (P4、P10、P17和最后1页有题)半小时左右修1分的精品三分屏课程(共76课76分,其中必修课22分)1、社会服务与管理 [必修 45分钟]2、房地产形势与发展趋势 [选修 35分钟]3、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选修 30分钟]4、中国需要更注重实体经济 [选修 30分钟]5、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选修 30分钟]6、智慧城市的缘起与概念(上、下) [选修 45分钟]7、探秘中国汉字(上、上) [选修 40分钟]8、中国政改30年 [选修 0.5小时]9、书法与中国哲学(上、下) [选修 0.5小时]10、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 [选修 0.5小时]11、和谐人生 [选修 0.5小时]12、国学管理与修心开智 [选修 0.5小时]13、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下) [必修 0.5小时]14、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及建设路径 [必修 0.5小时]15、服装文化与服装审美 [选修 0.5小时]16、文明转型与中国海权(下) [选修 0.5小时]17、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认识和应对措施 [必修 0.5小时]18、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城乡规划 [选修 0.5小时]19、“三元理论”与领导力开发(下) [选修 0.5小时]20、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之领导干部成功塑造良好的媒体形象 [选修 0.5小时]21、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之领导干部应对媒体的方法和技巧 [选修 0.5小时]22、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之领导干部成功面对媒体的基本原则 [选修 0.5小时]23、关键是用文化中心推进全党的“官德”建设 [必修0.5小时]24、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趋势与出路(下) [必修 0.5小时]25、2011年房地产发展展望和政策引导方向 [选修 0.5小时]26、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几点看法 [选修 0.5小时]27、全球经济失衡与再平衡(上、下) [选修 0.5小时]28、“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与总体思路 [必修 0.5小时]29、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之一如何理解文化产业 [必修 0.5小时]30、“十二五”规划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形势 [选修 0.5小时]31、劳动人事关系及其争议处理 [必修 0.5小时 P5和最后一页有题]32、如何跃过中等国家收入的陷阱 [选修 0.5小时最后一页有题]33、提升中国产业的中高端竞争力 [选修 0.5小时]34、中国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与政策选择 [选修 0.5小时]35、夏斌纵论中国金融改革 [选修 0.5小时无题]36、我好—你好:有效的人际沟通1 [必修 0.5小时]37、我好—你好:有效的人际沟通3 [必修 0.5小时]38、精英人物的行为导向功能 [选修 0.8小时]39、道德与社会生活 [必修 0.8小时 P3和最后一页有题] (此课很另类,长得跟人家精品三分频不一样,把他当动画片做实验,共10页点“下一页”10下,竟然进度满100得分了,er-er)40、中国区域与经济的新走势 [选修 0.6小时单视频]41、中国城市发展趋势的若干思考 [选修 0.5小时单视频]42、当前我国能源形势及未来世界能源发展基本趋势 [选修 0.5小时]43、中央关于“三农”发展的新思路 [必修 0.9小时]44、推进可持续生产和消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选修 0.8小时]45、《工伤保险条例》解读(下) [选修 0.8小时]46、平衡供求,防范资产泡沫(下) [选修 0.8小时]47、市场的逻辑与中国的历史转型(上) [选修 0.8小时]48、“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选择(下) [必修 0.8小时]49、城乡规划与管理(下) [选修 35分钟]50、朝鲜半岛与东北亚安全 [选修 40分钟]51、通货膨胀与中国经济 [选修 40分钟]52、竹与竹文化 [选修 40分钟]53、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之一 [选修 40分钟]54、如何理解文化产业 [选修 40分钟]55、今后一个时期调整优化投资结构的思考 [选修 40分钟]56、社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上) [必修 40分钟]57、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选修 45分钟]58、国际视野下创新人才的培养(上、下) [选修各40分钟]59、中国的国防战略(下) [选修 40分钟]60、要素价格改革与发展方式转变 [选修 40分钟]61、生态补偿理论与实践探索(上) [必修 40分钟]62、当前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和政策 [选修 35分钟]63、中国的国防战略(上、下) [选修各40分钟]64、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国际金融危机两年后的反思(下) [选修 25分钟最后一页P4题要做对]65、中国产业园区的跨越发展和创新 [必修 40分钟]6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上) [必修 45分钟]67、学习十七届中纪委七次会议精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下) [必修 45分钟]68、“十二五”的内外部环境和战略任务 [必修 35分钟]69、说话的艺术(下) [必修 45分钟]70、“十二五”时期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路和政策重点之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其危害与“十二五”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思路 [必修 45分钟]。
浅谈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内容与做法摘要: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领域,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与“污染者付费”原则并存、基于“受益者付费和破坏者付费”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
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意识;加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组织领导;加强建立健全财政转移支付中生态补偿的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补偿的立法工作;加强生态补偿程序公开透明等为全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打下基础。
关键词:生态补偿机制;基础理论;做法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水土保持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的转变,有利于推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快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利益群体的和谐发展。
1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基本理论1.1 概念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是专门针对水、土地资源以及其他自然资源(植物、矿产资源等)的使用者对其造成的水土流失及由此导致的资源损坏、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水土保持功能降低和丧失的行为应支付的代价,简言之就是土地使用者为水土流失治理者和被损害方作出的经济补偿。
从社会公平性、维护公共利益的原则出发,通过政策和经济的手段,旨在解决区域内或区域间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激励全社会共同参与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资源和环境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1.2 理论基础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源于生态补偿,比生态补偿更具有针对性,是专门针对因水土流失导致资源损坏、生态环境破坏的区域而言。
生态补偿是指由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给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的补偿、恢复、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领域,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与“污染者付费”原则并存、基于“受益者付费和破坏者付费”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
生态补偿生态补偿(Eco-compensation)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
作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目录1简要介绍2理论基础3其他解释4补偿机制5主要领域6存在问题7实施措施一.简要介绍尽管已有一些针对生态补偿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但尚没有关于生态补偿的较为公认的定义。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生态补偿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态补偿既包括对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保护所获得效益的奖励或破坏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所造成损失的赔偿,也包括对造成环境污染者的收费。
狭义的生态补偿则主要是指前者。
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在排污收费方面已经有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法规,急需建立的是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补偿机制,所以在我们的研究中采用了狭义的概念。
生态补偿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主要内容:一是对生态系统本身保护(恢复)或破坏的成本进行补偿;二是通过经济手段将经济效益的外部性内部化;三是对个人或区域保护生态系统和环境的投入或放弃发展机会的损失的经济补偿;四是对具有重大生态价值的区域或对象进行保护性投入。
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是以内化外部成本为原则,对保护行为的外部经济性的补偿依据是保护者为改善生态服务功能所付出的额外的保护与相关建设成本和为此而牺牲的发展机会成本;对破坏行为的外部不经济性的补偿依据是恢复生态服务功能的成本和因破坏行为造成的被补偿者发展机会成本的损失。
狭义的生态补偿的概念与目前国际上使用的生态服务付费(Payment for Ecosystem Services,PES)或生态效益付费(Payment for Ecological Benefit,PEB)有相似之处,在本文中我们把它们作为同意语对待。
二.理论基础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与资源经济学理论,特别是生态环境价值论、外部性理论和公共物品理论等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生态补偿理论与实践生态补偿是一种环境保护的理论和实践方式,旨在通过对生态环境的损害进行补偿,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本文将从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实践案例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推动生态补偿工作的发展。
一、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补偿理论”。
生态补偿理论最早被提出是在20世纪70年代,其基本观点是“污染者付费”,即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应由污染者负责,并且应支付相应的生态补偿费用。
生态补偿理论的提出,为后来生态补偿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经济和生态价值。
森林可以提供木材、保持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这些都是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服务。
生态补偿理论将生态系统服务纳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范畴中,强调需要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合理补偿,以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完整性。
2. 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经济发展应该满足当前需求的也要保证未来世代的需求得到满足。
生态补偿理论将可持续发展理论中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出通过生态补偿来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3. 全球环境治理理论全球环境治理理论认为,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全球范围内进行协调和管理。
生态补偿理论倡导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责任实行“污染者付费”,并提出了国际生态补偿机制,以推动全球环境治理。
以上理论基础的提出为生态补偿的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生态补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
二、生态补偿的实践案例生态补偿的实践案例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将介绍一些代表性的生态补偿实践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生态补偿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效果。
1. 澳大利亚大堡礁生态补偿澳大利亚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最壮丽的珊瑚礁群,但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捕捞和河流污染等因素,大堡礁生态系统出现了严重的退化现象。
生态补偿理论与实践生态补偿是指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破坏和生态系统功能损失后,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对环境和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修补的一种补偿措施。
生态补偿理论和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态补偿理论强调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服务,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碳固定等。
生态补偿理论认为,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生态补偿理论提出了“污染者付费”原则。
在生态补偿中,一般是由引起环境破坏的主体对其破坏行为进行补偿。
这样可以激励企业和个人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生态补偿理论注重了生态环境价值的计量和衡量。
生态环境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但这些价值往往难以直接表达。
生态补偿理论试图通过经济和社会指标来量化和衡量生态环境的价值,为生态补偿提供依据。
第四,生态补偿实践中注重了保护区域的合理规划和管理。
保护区是生态补偿的核心对象,合理规划和管理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实施生态补偿的基础。
生态补偿实践中需要考虑保护区的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等因素,以及保护区与周边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
生态补偿实践中还注重了公众参与和社会共治。
生态补偿涉及到各种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企业、公众等。
通过公众的参与和社会的共治,可以增加决策的公正性和合法性,提高生态补偿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生态补偿理论和实践是一种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生态补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环境破坏和生态系统功能损失,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补偿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规划和管理,促进公众参与和社会共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普通三分屏课程(不用做题共35课37分,其中必修课共21分)1、关于行政问责的若干问题2、中国环境现状3、政府与社会公共关系4、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若干问题5、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几点认识6、建立和谐的政府公共关系的技巧与艺术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建设重点8、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9、新世纪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战略(上)10、新世纪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战略(下)半小时左右修1分的课程(共7课7分,其中必修课2分)1、管理艺术与行政文化(上)[ 选修43:44分钟]2、如何当好办公室主任(上)[选修42:50分钟]3、全球绿色能源革命与中国节能减排新机遇(上)[选修42:46分钟]4、十二五时期中国及世界经济发展展望[必修35:02分钟]5、人民币汇率问题及其背后的博弈[选修37:17分钟]6、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建设重点[必修22:33分钟]7、当前我国能源形势及未来世界能源发展基本趋势[选修39:32分钟]无题或最后才做题的精品三分屏课程(共24课30分,其中必修17分)1、智慧、谋略与演讲美学[选修3学分]2、卢展工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必修2学分]3、科学决策与科学执政[必修2学分]4、执政资源、执政成本与科学执政[必修2学分]5、依法行政能力:公民与政府的冲突及其平衡[必修2学分]6、执政能力和科学执政[必修1学分](执政能力与科学执政)7、关于西方国家执政党建设的若干问题[选修1学分1.5小时]8、知识产权战略—培育和发展国家核心竞争力[必修1学分]9、领导干部语言表达艺术讲座(一)[必修1学分最后有题]10、领导干部语言表达艺术讲座(二)[必修1学分最后有题]11、领导干部语言表达艺术讲座(三)[必修1学分最后有题]12、领导者的危机处理艺术[必修1学分最后有题]13、领导者的战略思维[必修1学分0.7小时]14、领导者人格魅力的塑造[选修1学分]15、领导者的会议管理[选修1学分0.8小时]16、领导者的语言艺术[选修1学分]17、领导决策艺术[选修1学分0.8小时]18、领导激励艺术[选修1学分0.9小时]19、领导协调艺术[必修1学分0.9小时]20、21世纪的领导观[必修1学分0.8小时]21、新世纪领导者的人才资源开发技术[选修1学分0.8小时]22、如何建立领导者的权威[选修1学分]23、女性领导干部成长因素分析[选修1学分0.9小时]24、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选修1学分0.6小时]少量题的课程(共9课13分,全是必修课)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重要问题[必修2学分] (仅P7、P21和最后一页P28有题)2、知人知面知心:提高知觉准确性[必修2学分] (P4、P8、P12 、P17、P20、P26有题)3、我好—你好:有效的人际沟通2 [必修2学分] (P8和最后一页有题)4、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管理[必修1学分](P7、P13 、P19有题)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必修1学分] (P3、P12 、P17有题)6、生产安全事故灾难管理[必修1学分] (P4、P8、P12 、P19有题)此课容易跳页7、提升政府执行力[必修1学分] (P3、P22 有题)8、自然灾害管理[必修1学分] (P3、P6、P9、P13、P16、P21 有题)9、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必修1学分] (P4、P10、P17和最后1页有题)半小时左右修1分的精品三分屏课程(共76课76分,其中必修课22分)1、社会服务与管理[必修45分钟]7、探秘中国汉字(上、上)[选修40分钟]8、中国政改30年[选修0.5小时]9、书法与中国哲学(上、下)[选修0.5小时]10、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选修0.5小时]11、和谐人生[选修0.5小时]12、国学管理与修心开智[选修0.5小时]13、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下)[必修0.5小时]14、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及建设路径[必修0.5小时]15、服装文化与服装审美[选修0.5小时]16、文明转型与中国海权(下)[选修0.5小时]17、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认识和应对措施[必修0.5小时]18、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城乡规划[选修0.5小时]19、“三元理论”与领导力开发(下)[选修0.5小时]20、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之领导干部成功塑造良好的媒体形象[选修0.5小时]21、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之领导干部应对媒体的方法和技巧[选修0.5小时]22、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之领导干部成功面对媒体的基本原则[选修0.5小时]23、关键是用文化中心推进全党的“官德”建设[必修0.5小时]24、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趋势与出路(下)[必修0.5小时]25、2011年房地产发展展望和政策引导方向[选修0.5小时]26、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几点看法[选修0.5小时]27、全球经济失衡与再平衡(上、下)[选修0.5小时]28、“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与总体思路[必修0.5小时]29、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之一如何理解文化产业[必修0.5小时]30、“十二五”规划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形势[选修0.5小时]31、劳动人事关系及其争议处理[必修0.5小时P5和最后一页有题]32、如何跃过中等国家收入的陷阱[选修0.5小时最后一页有题]33、提升中国产业的中高端竞争力[选修0.5小时]34、中国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与政策选择[选修0.5小时]35、夏斌纵论中国金融改革[选修0.5小时无题]36、我好—你好:有效的人际沟通1 [必修0.5小时]37、我好—你好:有效的人际沟通3 [必修0.5小时]38、精英人物的行为导向功能[选修0.8小时]39、道德与社会生活[必修0.8小时P3和最后一页有题] (此课很另类,长得跟人家精品三分频不一样,把他当动画片做实验,共10页点“下一页”10下,竟然进度满100得分了,er-er)40、中国区域与经济的新走势[选修0.6小时单视频]41、中国城市发展趋势的若干思考[选修0.5小时单视频]42、当前我国能源形势及未来世界能源发展基本趋势[选修0.5小时]43、中央关于“三农”发展的新思路[必修0.9小时]44、推进可持续生产和消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选修0.8小时]45、《工伤保险条例》解读(下)[选修0.8小时]46、平衡供求,防范资产泡沫(下)[选修0.8小时]47、市场的逻辑与中国的历史转型(上)[选修0.8小时]48、“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选择(下)[必修0.8小时]49、城乡规划与管理(下)[选修35分钟]50、朝鲜半岛与东北亚安全[选修40分钟]51、通货膨胀与中国经济[选修40分钟]52、竹与竹文化[选修40分钟]53、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之一[选修40分钟]54、如何理解文化产业[选修40分钟]55、今后一个时期调整优化投资结构的思考[选修40分钟]56、社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上)[必修40分钟]57、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选修45分钟]58、国际视野下创新人才的培养(上、下)[选修各40分钟]59、中国的国防战略(下)[选修40分钟]60、要素价格改革与发展方式转变[选修40分钟]61、生态补偿理论与实践探索(上)[必修40分钟]。
生态补偿理论与实践探索(下)王健教授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二、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与问题(一)中国现有的生态补偿机制比较散,补偿主体比较单一第二个问题,我们谈一谈,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与问题。
从目前来说,中国生态补偿机制不是没有,中国也有,中国现有的补偿机制比较散,那么补偿主体相对来说比较单一,这个补偿主要来自什么地方?主要是来自中央政府财政的转移支付,散落在各种各样的项目下,各种科目下事实上都有不同的生态补偿机制,因此我们不能说生态补偿机制没有,生态补偿机制有,有了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生态补偿机制的主体却是比较单一,主要是由中央政府来承担,而且中央政府通过省际之间的财政的转移来进行。
(二)中国现有的生态补偿机制的部门色彩强烈,补偿的管理部门多元化第二,生态补偿过程当中,因为是中央政府在主导,那么财政部就要把钱分给各个部门,比如说要分给林业局,比如说要分给农业部,还比如说要分给环保部等等,所以说形成的第二个特点是什么呢?我们在生态补偿机制这个问题上部门的色彩强烈,补偿的管理部门多元化,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地方拿到了各种各样的生态补偿款,来自于多个部门,有林业部的、有农业部的、有环保部的等等,这些部门在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大家都提出一个要求,当然这也是财政资金使用的最基本的要求,要求是什么,叫做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我给你退耕还草的,我给你退耕还林的,我给你建生态公益林的,这个钱你相互之间你不能挪用了。
补偿管理的多元化就可能造成一个问题是什么呢?就是说有的部门给补偿的多,有的部门给的补偿的少,这样就容易形成我们补偿资金使用当中的不合理,而且对地方政府来说,管理这些资金的行政成本很高,他必须对着很多部门,每个部门都来检查,说我这个钱是不是专款专用了,是不是落实到我这个项目了,这样也造成很多地方政府不断地进行搞接待,不断地接受上面的检查,这个资金使用的效率相对来说比较低,越是分散越是资金的效率越低,他没有办法形成一个合理,说这个钱我们集中起来解决我这个地区当中生态建设的哪一个突出的问题,当然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就不高了。
(三)以项目工程为主的补偿方式,缺乏稳定性第三个方面的特点,因为我们是部门色彩强烈,补偿管理的部门是多元化,所以带来第三个特点是以项目工程为主的补偿方式,它缺乏稳定性。
什么叫做项目工程为主?比如说要退耕还林了,这个林业局给各地一笔钱,要退牧还草了,农业部给各地一笔钱,要建公益林了,公益林又是另外一个项目,它跟退耕还林还不是一回事,像这些情况有一个好,就是说你是工程,这个工程把你做完了,作为上级考核下级来说很简单,退牧还草你说你给我退了多少亩地,我去看看那些地上的草长起来了没有,退耕还林我们就看看你这个林建起来了没有。
以前大家说,就带着他到林区周围转一转,现在当然没必要了,天上有卫星一拍就知道了。
但是这种都缺乏稳定性,我们知道很多项目都定了三年,五年、长的八年,而事实上在生态保护的过程中,三年、五年可能嫌短了,比如说退牧还草,那个草你要叫它长起来是不容易的,而且退耕还林跟退牧还草我们分开做。
这个分开做有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我们到了中国的内蒙古或者是东北地区,中国的北方普遍有一句话叫做“穷种树,富养草”,什么意思呢,树相对来说好种,所以说这个沙漠地这些地方种树不容易,但是你一旦树要种下去了,要是成活了,维护的成本很低,而草不一样,风吹草地现牛羊很动人,但是草每年一岁一枯荣,你要是通过简单地说我种草,我要叫沙化现象消除了,那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所需要的时间很长,内蒙古有些同志说我们这个地方怎么着也得给我二十年,你说你才给我搞个五年的项目,八年的项目,他肯定不够。
那么所以这项目为主的补偿机制缺乏稳定性,而且缺乏科学性,不能一个一个项目说,生态保护是个系统工程,不能像工业生产一样,说我生产一个航天的飞船,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是我每一项是可以分解的,我甚至能把一个零件分解到一个私营企业里去,但是生态保护这个工程不能那样简单地分解,确实要有一个统筹的规划,而且要有一个长期的稳定性,三年五载想把生态搞好,非常的困难。
(四)生态补偿的标准一刀切,补偿标准偏低第四,生态补偿的标准一刀切,补偿标准偏低,那么生态补偿,我们经常只是讲说,这块地上你退耕还林了,我给你多少钱,退牧还草了,我给你多少钱,不要说省与省之间是不一样的,一个省的不同的地区也是不一样的,经常出现的是什么情况,而你同样的退耕还林的钱、退牧还草的钱,花下去了,有的地方什么样?水草肥美丰盛,你不要去养羊,不去放牛很快就长起来了,有的地方是不行的,它缺水,所以表面上来看大家补偿标准是一样的,但是最后你所收到的效果是不一样,所以这种一刀切是不行的,有的地方就感觉我这个标准非常偏低,退了牧也不见得草就很快长起来了,有的地方雨水充沛我只要不放牧,我很快就起来了,大家觉得这个标准挺好。
还有跟经济的发达和欠发达有关系,当经济是比较发达的地区的时候,他觉得我根本不在乎你,我出去打工挣的钱比你多,我就不在放牧了,我走了,那经济欠发达呢他没地方打工,上哪儿打工去,一跑几百里地也找不到一个打工的地方,那么这样他就会觉得标准偏低。
这一种标准偏低“一刀切”还容易产生另外一个问题,真正的农牧民得到的实惠不多,我们现在已经反反复复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个村,村长把退耕还林的、退牧还草的名单交给了一个农业企业,农业企业拿到了这个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钱了,拿到了种公益林的收入了,给农民仨瓜两枣,农民还拿不到什么钱,但是农民也没办法获得其他受益,我们在“一刀切”补偿标准的管理有漏洞的情况下,造成了农民的实际的受益下降,而且补偿标准在现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标准很低,这些标准使得我们农民和牧民很难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
因此这个方面也是我们存在的问题。
(五)生态保护区面临着要温饱还是要环保的两难抉择第五个方面的问题是,生态保护区面临要温饱还是要环保两难的抉择,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么搞了生态保护的话,你就没法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了,我们就得重新考虑一个问题,这些人靠山不能吃山,靠水不能吃水,他们的生活有了问题了,他们的温饱有了问题了,我们怎么样有很妥善的解决办法?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三峡库区就有这样的情况,原来三峡没有搬迁的时候,农民在那儿靠水就行了,打鱼就行了,而现在搞了三峡库区以后,为了保证下游水的干净,限制他们搞渔业,这一限制怎么样,三峡库区的渔民的生活水平就受到了影响。
还有我们讲的靠山吃山,你搞了公益林,你搞了退耕的还林以后,这些人的生活仅仅靠那一些补助,我刚才讲大部分人是不够的,不够的情况下又不能靠山吃山,确实是存在着生活水平下降的问题。
因此,生态保护区经常面临的问题就是要温饱,还是要环保的两难的抉择,刚才说的是第五个问题。
(六)以GDP为核心的政绩指标与生态补偿之间的矛盾现在我们说一下生态补偿机制面临的第六个问题,我们以GDP为核心政绩指标与生态补偿之间的矛盾。
大家都知道,我们经常批评说保护区不能以GDP为考核指标,现在我们推行主体功能区,我们要求说生态保护区特别是禁止开发区要零排放、零污染,但是现在确实有一个问题,我们对生态保护区我们限定它不能发展经济,它还需要提供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家知道这个公共服务均等化,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全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全国GDP的增加,它也在慢慢地提高,在这个提高的过程中,你虽说不考核GDP,但是地方财政收入从哪儿来呢?大家说你就靠转移支付吧,在现有的转移支付体制下,特别是在没有横向转移支付的体制下,全靠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那点钱,它是没有办法完成地方政府所要承担的叫做社会建设以及与社会建设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指令。
所以你用GDP来考核的时候,它事实上是有两重性的,一个考核GDP,第二个在GDP增加的同时,它地方的财政收入也增加,因此有时候我们经常批评人家,说你干嘛要以GDP为导向,但是这种批评在中国现实社会里头是缺乏说服力的。
为什么?GDP现在成了干部提拔的一个标准之一,明着没有这个标准,任何组织部门都没有说你GDP上去了,我一定要提拔你,但是中国的现实是什么,中国的现实是这样的,你这个地方在我省里的排名靠前,那你这个地方的干部很容易得到提拔,或者短期不能及时提拔,也可以给你增加岗位和指数,比如说一个市领导,人家是9个岗位,我可以给你11个岗位,而因为是这个市重要,或者说市政府这个岗位我不能增加,我能给你增加政协的副主席的名额或者人大副主任的名额,这样对一个地方来说,GDP就成为一个很重要一个导向,不仅是一个指数的问题,他工作就好做了,我们经常讲一个干部动一下,底下干部动一串嘛,所以GDP在目前的情况下,你就是不强调它也得追求。
另外,当完全没有GDP的时候,地方政府没有比较稳定的财政收入的时候,确实也难以完成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的要求,怎么样办好小学,怎么实现义务教育,怎么提供医疗保障,新农合建了,但是也得建医院,建医院的钱哪里来,当然得靠地方财政出钱,所以这种要么是追求GDP,要么是追求地方财政收入的情况确实影响了生态的保护。
也就是说,你给它的钱,它地方的生态保护它感觉到你钱不够,或者说生态保护的钱够了,因为都是专款专用,我没有办法用到教育上面,没有办法用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面去,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我没钱了,他还在搞建设。
因此,我们现有的这种生态补偿不足的情况下,或者说不到位的情况下,或者说生态保护机制不能统筹使用的制约下,大家追求GDP或者是追求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确实还是影响了生态保护的进程。
三、完善和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和对策建议(一)建立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第三个问题,怎么样完善和健全生态补偿的机制。
第一,要建立生态补偿的长效的机制,大家说这个机制怎么建,这个机制要根据我们这么多年提出来的一个原则建,谁受益、谁补偿,那么按照主体功能区建设来讲大家知道受益的是哪些地区,当然是优化开发和重点的开发区,受损失的是哪些地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都禁止你开发了,你还搞什么经济建设,那么你不搞经济建设你又要保护生态,其他地方受益了,其他地方就应该给你提供生态补偿。
(二)完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那么第二个,完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我们刚才说了,中央对生态补偿不是说没有钱,有钱,但是这些钱都分在很多地方,而且没有非常明确的我这个生态补偿机制除了专项以外我还能干什么,那么这今后我们要明确生态补偿机制这个当中所来的钱,我们要能够干什么,特别是从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区区收来的生态补偿的经费,我们给了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我们要列一些明确的科目,不仅要有一些专项的项目,还得有一些一般性的支出。
这一般性的支出用来做什么,用来支持它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随着GDP在不断的增长,全国人民生活提高之后,当地居民的收入也要能够随着GDP增长在增长,也就是说你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还真正要考虑一般性的支出,你不要老考虑专项支出,专项支出老百姓不一定能拿到,人均收入不一定能够随着GDP增长7%,它也增长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