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丁四保,王昱著)思维导图
- 格式:xmin
- 大小:7.06 KB
- 文档页数:1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思维导图+考点解析+高考典型例题)环境保护专题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一、思维导图二、考点解析考点一】环境的概念和分类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
考点二】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并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去。
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包括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以及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
环境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可能是良性的,可使人类与环境得到协调发展,也可能是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考点三】环境问题的表现生态破坏是环境问题的一种表现,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全球环境变化也是环境问题的表现,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考点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以及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三、典型例题2009福建高考】图12为某流域示意图。
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一、思维导图二、考点解析考点一】水污染的类型、成因、危害及防治水污染主要有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海洋石油污染等类型。
这些污染的成因包括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污水排放和固体垃圾中含重金属的淋溶污水,近海石油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泄漏的石油等。
新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8微专题二十九区域生态__沼泽赤潮咸潮河流断流思维导图学案1、沼泽的形成分析思路1、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
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
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
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
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
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
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1)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
(10分)(2)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14分)2、赤潮的形成分析思路3、咸潮的形成分析思路2、读某海域水质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示河流河口处赤潮现象明显,请分析理由。
(4分)(2)每年的冬春季节,该地的河流往往出现咸潮现象,简述其解决措施。
(6分)4、河流断流3.(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令河,也称作季节河,是指河流在枯水季节,河水断流、河床裸露;丰水季节,形成水流,甚至洪水奔腾。
某水文勘探队驾驶越野车对利比亚的河流和井泉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勘察,基本摸清了利比亚境内时令河和井泉分布状况及水文变化。
下图为利比亚区域图。
(1)分析利比亚多时令河的主要原因。
(8分)1.湿地的涵义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以及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2.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3.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1)数量在减少,泥沙淤塞,围湖造田,滥垦沼泽、滩涂等。
(2)质量在下降。
(3)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在降低。
(4)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
4.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
举例如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微专题二十九:区域生态——水土流失、农业污染、荒漠化1、水土流失2、农业污染1、浙江省地属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区,浙江省独特的“水”、“土”和“植物”的时空组合,决定了浙江省水土流失的特征。
下图为浙江某地不同土地类型水土流失强度分布的对数曲线。
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描述浙江省水土流失特点。
(4分)(2)分析浙江省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6分)3、荒漠化的治理2、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石羊河流域示意图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 。
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4、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为什么说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比黄土高原大?(单位面积流失土地的损失、表土的恢复能力、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①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与产值较高②多石质山地,表土被侵蚀后很难再恢复;③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
南方低山丘陵发展“立体农业”有哪些效益?(土地潜力、农民收入、生态)①低山丘陵面积大~~有利于充分发挥低山丘陵土地资源的潜力;②人多地少~~有利于减少耕地的压力、安置闲暇劳力,增加农民收入;③生态环境脆弱~~有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1.荒漠化的含义及类型2.荒漠化的成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而人为因素大大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这一过程的发展,并且常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具体分析如下:判断一个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的方法一看位置,经纬度位置在四个沙漠带中。
二看年降水量,年降水小于400 mm的地区易发生荒漠化。
三看土地覆被和利用类型,土地覆被类型以沙地为主的地区,土地利用中草地减少,耕地增多等可引起荒漠化。
高频考点210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拓展提升】土地的利用方式变化会引起“碳源”和“碳汇”的变化。
下表示意2000-2010年鄱阳湖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量(单位:104t)。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鄱阳湖区“碳汇”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A.耕地B.林地C.草地D.建设用地2.2000-2010年,鄱阳湖地区碳排放量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A.促使气候增暖B.增加土壤肥力C.提升生态安全D.改善人居环境3.为实现鄱阳湖区低碳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合理土地利用方式是()A.增加林地和耕地面积B.提高低耗能高效益产业比重C.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D.促进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答案】1.B2.A3.D【解析】1.读图可知,鄱阳湖区林地的碳排放量值为负值最大,即林地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最多,因此“碳汇”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碳排放量都为正值,是主要的碳源区,AD错误;草地的碳排量值仅为-0.16~-0.13,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较少,不是主要的碳汇区,C错误。
故选B。
2.读表可知,2000-2010年,鄱阳湖地区碳排放总量增加很多,碳源与碳汇的比值也增加较多,因此促使气候增暖,A正确;与增加土壤肥力无关,B错误;降低生态安全,C错误;与改善人居环境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耕地面积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增加耕地面积不利于湖区低碳可持续发展,A错误;提高低耗能高效益产业比重和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与土地利用方式无关,BC错误;湖区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建设用地,因此促进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有利于低碳可持续发展,D正确。
故选D。
土层深厚的土壤具有与水库类似的存蓄、调节水分的功能,由此常常将地下潜水位以上的土层定义为土壤水库。
研究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库蓄水量变化规律,对减少旱涝灾害,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下图为福建闽江上游某区域森林土壤水库蓄水量月变化图。
图中木荷林地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杉木林地以针叶林为主,封育林地以灌木与乔木幼树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