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偿理论与实践探索(下) 课程的考试
- 格式:docx
- 大小:48.43 KB
- 文档页数:3
生态补偿理论与实践探索(下)课程的考试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 王健教授指出,在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现状与问题中,以()为主的补偿方式,缺乏稳定性。
A.转移支付B.定点定额C.定地区定项目D.项目工程2. 王健教授提出,中国现有的生态补偿机制的主体比较单一,主要是由()承担。
A.地方政府B.企业C.中央政府D.社会团体3. 王健教授认为,在实际操作中,实现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必须要()A.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纵向化B.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横向化C.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一对多化D.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一对一化4. 在完善和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和对策建议中,王健教授提出要开征什么税,建立生态环境补偿的基金?A.生态税B.营业税C.增值税D.庇古税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 王健教授提出,按照主体功能区建设来讲,受益地区是()A.优化开发区B.重点开发区C.限制开发区D.禁止开发区2. 根据王健教授所讲,下列关于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现状与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有哪些?A.中国现有的生态补偿机制比较散,补偿主体比较单一。
B.中国现有的生态补偿机制的部门色彩强烈,补偿的管理部门多元化。
C.在中国现有的生态补偿机制中,以项目工程为主的补偿方式,缺乏稳定性。
D.我国生态保护区面临着要温饱还是要环保的两难抉择。
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 王健教授认为,补偿管理的多元化,就可能造成补偿资金使用当中的不合理,而且对地方政府来说,管理补偿资金的行政成本很高。
生态补偿理论与实践生态补偿是一种环境保护的理论和实践方式,旨在通过对生态环境的损害进行补偿,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本文将从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实践案例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推动生态补偿工作的发展。
一、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补偿理论”。
生态补偿理论最早被提出是在20世纪70年代,其基本观点是“污染者付费”,即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应由污染者负责,并且应支付相应的生态补偿费用。
生态补偿理论的提出,为后来生态补偿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经济和生态价值。
森林可以提供木材、保持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这些都是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服务。
生态补偿理论将生态系统服务纳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范畴中,强调需要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合理补偿,以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完整性。
2. 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经济发展应该满足当前需求的也要保证未来世代的需求得到满足。
生态补偿理论将可持续发展理论中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出通过生态补偿来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3. 全球环境治理理论全球环境治理理论认为,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全球范围内进行协调和管理。
生态补偿理论倡导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责任实行“污染者付费”,并提出了国际生态补偿机制,以推动全球环境治理。
以上理论基础的提出为生态补偿的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生态补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
二、生态补偿的实践案例生态补偿的实践案例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将介绍一些代表性的生态补偿实践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生态补偿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效果。
1. 澳大利亚大堡礁生态补偿澳大利亚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最壮丽的珊瑚礁群,但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捕捞和河流污染等因素,大堡礁生态系统出现了严重的退化现象。
近40余年中国生态补偿研究进展与实践探索综述崔树强;周国华;尚鹏;于雪霞;李宇薇【期刊名称】《生态科学》【年(卷),期】2024(43)1【摘要】生态补偿为生态系统服务提供者和受益者之间构建了一种公正有效的社会经济联系,日益成为调节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两者关系的重要政策工具,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近40余年,我国生态补偿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两个层面取得较大进展。
基于文献、资料梳理与分析可知,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与实践特征在研究内容、补偿模式、融资方式、标准核定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国内以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为重点,以流域生态补偿、生态补偿标准核算、生态补偿影响因素分析、生态补偿政策措施制定、生态补偿效益评估等为主要内容的理论研究丰富。
实践层面,我国生态补偿政策制度探索大致经历了初始、形成、快速发展和全面推进四个阶段的纵深发展过程,总体上形成了以政府补偿为主、市场补偿为辅,独具“中国特色”的生态补偿实践体系与框架。
区域生态补偿实践受到生态补偿政策顶层设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与生态资源禀赋、区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区域外部社会环境、公众感知能力及参与度六大因素的协同影响,呈现横纵贯穿、内外结合结构下发挥约束—引导—需求—激励作用的四维生态补偿实践影响机制。
未来有待进一步深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管理体制及市场机制,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
【总页数】10页(P247-256)【作者】崔树强;周国华;尚鹏;于雪霞;李宇薇【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国土资源评价与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空间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9【相关文献】1.西部生态补偿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西部生态补偿国际研讨会综述2.生态补偿:为了可持续的未来——浙江、安徽两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与实践3.生态补偿机制治理逻辑:国际案例与中国启示——基于全球生态补偿机制运作的探索性研究4.近20年我国生态补偿研究进展与实践模式5.近20年中国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综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态补偿理论与实践探索(下)课程的考试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共4 小题,总分: 40 分)
1. 下列各项表述中错误的是哪项?
A.干部制度和考核的标准要对称,如果不对称,大家就没有动力到禁止开发
区和限制开发区去工作。
B.我们的政绩指标体系要和每一个地方领导的责任和职能挂钩,并且据此考
核,这种考核的结果才能起到引领的作用、导向的作用,才能彻底打破GDP的崇拜。
2. 王健教授认为,对禁止开发区的考核指标,什么的权重应是最大的?
A.生态保护指标
B.GDP增长指标
C.文化发展指标
D.结构调整指标
3. 下列各项表述中错误的是哪项?
A.王健教授提出,划定四大主体功能区以后,政绩指标体系肯定是不一样的。
B.王健教授提出,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的经济增长任务、结构调整的任务比较大。
C.王健教授提出,禁止开发区的GDP指标的考核要求的权重可以为零,但是生态保护指标的权重很大。
D.王健教授提出,不应该对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这四大主体功能区设定不同权重的指标体系。
4. 王健教授提出,中国现有的生态补偿机制的主体比较单一,主要是由()承担。
A.地方政府
C.中央政府
D.社会团体
二、多选( 共2 小题,总分: 20 分)
1. 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A.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应相信当地政府、相信当地的老百姓,让他们根据当地的情况执行项目。
B.完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不是说设一个转移支付科目,保证提供转移支付基金就可以了,还要保证执行者有适当的自主权。
C.假如让省际之间进行双向谈判,交易成本会很高,补偿机制的效率会非常低。
D.横向的补偿真正能够实现是要纵向化的操作。
2. 王健教授为完善和健全我国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下列思路和对策建议?
A.建立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
B.完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C.建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D.开征生态税,建立生态环境补偿的基金
三、判断( 共4 小题,总分: 40 分)
1. 王健教授指出,同样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的补偿款,在不同的地方效果不同。
正确
错误
2. 王建教授认为,在现有的转移支付体制下,特别是在没有横向转移支付的体制下,全靠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无法完成地方政府所要承担的社会建设以及与社会建设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任务。
正确
错误
3. 王健教授认为,生态保护区建设会使保护区人民无法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此,生态保护区经常面临要温饱还是要环保的两难抉择
正确
4. 王健教授认为,中国现有的生态补偿机制的部门色彩强烈,补偿的管理部门多元化。
正确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