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钙吸收的膳食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1
影响钙吸收的因素有哪些?●促进钙吸收的因素:①维生素D是影响钙吸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维生素D或其衍生物25-羟胆钙化醇可诱导钙结合蛋白的合成,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②蛋白质消化过程中十分的某些氨基酸,如赖氨酸、色氨酸、组氨酸、精氨酸、亮氨酸等可与钙形成可溶性钙盐而促进钙的吸收;③乳糖经肠道菌发酵产酸,降低场内pH,与钙形成乳酸钙复合物可增强钙的吸收;④一些抗生素如青霉素、氯霉素、新霉素有利于钙的吸收。
●抑制钙吸收的因素:①谷类、蔬菜等植物性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草酸、植酸和磷酸,均可与钙形成难溶的盐类,阻碍钙的吸收;②膳食纤维中的糖醛酸残基可与钙结合,以及未被消化的脂肪酸与钙形成钙皂阻碍钙的吸收;③一些碱性药物,如苏打、黄连素、四环素等也阻碍钙的吸收。
简述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 1.吸水作用。
膳食纤维有很强的吸水能力或与水结合的能力。
此作用可使肠道中粪便的体积增大,加快其转运速度,减少其中有害物质接触肠壁的时间。
● 2.粘滞作用。
一些膳食纤维具有很强的黏滞性,能形成粘液型溶液,包括果胶、树胶、海藻多糖等。
● 3.结合有机化合物作用。
膳食纤维具有结合胆酸和胆固醇的作用。
● 4.阳离子交换作用。
其作用与糖醛酸的羧基有关,可在胃肠内结合无机盐,如钾、钠、铁等阳离子形成膳食纤维复合物,影响其吸收。
● 5.细菌发酵作用。
膳食纤维在肠道易被细菌酵解,其中可溶性纤维可完全被细菌酵解,而不溶性膳食纤维则不易被酵解。
而酵解后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如乙酯酸、丙酯酸和丁酯酸均可作为肠道细胞和细菌的能量来源。
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胀气,改善便秘。
●书本中:①增强肠道功能、利于粪便排出;②控制体重和减肥;③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④预防癌症;⑤其他:如免疫调节、抗衰老、肿瘤抑制等。
简述缺乏维生素C的临床症状。
●一般症状:维生素C缺乏早期无特异性症状,一般表现为困倦乏力,牙龈出血,伤口愈合不良,关节、肌肉短暂性疼痛等。
●出血症状:皮肤淤点为其较突出的表现,皮肤受轻微挤压可出现散在性出血点,受碰撞后容易出现紫癜和淤斑;牙腿常肿胀出血,易继发性感染,牙齿可因牙槽坏死而松动、脱落;眼眶骨膜下出血可使眼球突出;颅内出血可导致突然发生抽搐、休克,以致死亡。
影响钙吸收利用的药物及饮食因素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欧阳芝兰 符克军 综述摘 要 本文主要从影响钙吸收利用的药物(激素类药物、抗癫痫及抗惊厥类药物、利尿药、抗酸药等)及饮食因素(三大营养素、维生素及有机酸、烹饪佐料及饮料、饮食中生命元素、营养有害物质)诸方面,就影响钙吸收利用的有关因素作了较为详细的评述。
关键词 钙 吸收 利用 药物 饮食因素 随着研究及检测方法不断完善,人们对钙元素的营养、药理作用以及失调与病患的相关性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并认识到膳食缺钙是一个严重的世界性的营养问题,许多钙制剂及保健食品也如雨后春笋纷纷面市。
如何避免不利于钙吸收利用的不良因素,更好地发挥钙的药理及营养作用,也势必成为投用钙剂和食补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为此我们就国内外现有的资料,将影响钙吸收利用的药物及饮食因素阐述如下。
影响钙吸收利用的药物激素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由于具有抗炎、抗毒等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其不仅可以引起免疫力下降、水钠潴留等不良反应,还可阻碍钙的吸收利用。
因其不但抑制肠道钙的吸收,并使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减少,还可抑制骨形成,增进骨吸收,因而长期使用该类药物可引起皮质类固醇性骨质疏松[1]。
乙烯雌酚、结合雌酮及尼尔雌醇等雌激素可增加维生素D 的活性,促进肠道钙的吸收。
动物实验还表明雌激素能刺激骨小梁的形成,增加骨胶原的转换。
还有研究显示其可抑制成骨细胞向破骨细胞转化,并可加强降钙素的作用。
雌激素有益于钙的吸收利用及增加骨质密度,因而为防治老年性、尤其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重要药物[2]。
雄性激素及其衍生合成的苯丙酸诺龙、康力龙和美雄酮等蛋白同化剂,具有促进蛋白质和骨胶原合成及骨生成的功能,以及保留钙的作用。
不少研究还认为此类药物具有骨吸收的作用,因而这类药物也被应用于骨质疏松症、尤其是男性老年患者的治疗。
甲状腺素能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使钙丢失量增加而呈钙的负平衡;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代谢呈高转换型加速进行,使骨骼脱钙。
168 影响人体钙吸收的因素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 (北京 100050)安海滨综述 荫士安审校 摘要 由于膳食中存在多种不同的影响钙吸收的因素,使人们对钙的生理需要量和生物利用率存在不同的观点。
本文综述了膳食中促进和抑制人体钙吸收利用的各种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钙 磷 维生素D 影响因素 我国居民的膳食模式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因此钙的吸收率可能相对较低,故应进一步研究影响人体钙吸收利用的膳食因素。
1 促进钙吸收利用的因素111 1,25-(OH)2D3 维生素D可促进肠粘膜上皮细胞中特异钙结合蛋白的合成,从而增加钙的主动吸收。
维生素D实际上是一种激素原,本身并无任何内在的生物学活性,只有首先在肝脏代谢成25(O H)D3,然后在肾脏转化为1,252(O H)2D3及24,252 (O H)2D3,才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
1, 252(O H)2D3介导的快速反应据推测是通过1,252(O H)2D3与位于细胞外膜上一种蛋白质受体的相互作用所介导的[1,2],这种膜受体称为mVDR。
据认为,mVDR参与电压闸的钙离子通道的开放或蛋白激酶C的活化或两者都有[3,4]。
已经证明,维生素D在化学结构上是一种类固醇,更确切地说是一种裂环类固醇。
其代谢产物1,252(O H)2D3被认为起一种类固醇激素的作用,应归于激素类,只要人体能接受足量的日照,就不需要额外提供维生素D。
然而,在某些极端条件下,维生素D则成为一种真正的维生素,必须经常由食物供给。
112 蛋白质和氨基酸 当膳食蛋白质充足时,一些氨基酸如赖氨酸、精氨酸、色氨酸等可与钙结合成可溶性络合物,有利于钙吸收。
尤其一些酸性氨基酸,大概与其产生的酸性环境有关,促使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
酪蛋白磷酸肽(CPP)是从酪蛋白中提取的一种多肽,可提高钙的溶解度。
张亚非等[5]通过对酪蛋白磷酸肽促进大鼠钙吸收作用的研究表明,基础饲料添加015%CPP组大鼠钙吸收率和储留率比对照组升高6%左右,差别有显著性意义,低钙饲料添加012%CPP亦使钙的吸收率和储留率增加5%~6%,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钙吸收的影响因素促进食物钙吸收或骨骼钙沉积的因素,主要有下面几种。
1.饮食钙摄入量。
钙摄入量越多,吸收率越低。
不过大家不要误解,我们说的而是吸收率降低,钙摄入量越多,吸收的钙的总量还是提高的。
但建议一次补钙剂量不易超过500毫克。
2.乳糖、氨基酸。
一般来说,有乳糖存在的时候,膳食中的钙吸收量会增加。
同样,动物实验报告,膳食中的必需氨基酸能促进钙的吸收。
这就是说,每餐吃一些肉蛋奶类食品,可能对钙吸收有好处。
3.低磷。
低磷膳食一般认为有助于钙吸收(这个问题还有争议),从这个角度讲要少喝可乐类饮料。
4.草酸、植酸等干扰成分。
草酸、植酸不用说,容易跟钙结合成无法分解的钙盐,减少钙的吸收。
所以,如果考虑有效补钙的话,有些有酸涩味的蔬菜最好不要跟高钙食物一起吃,粗粮也是一样。
5.维生素D。
这个不用说,大家都知道,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
另外,有些研究发现维生素K摄入量过低,也可能导致骨质丢失。
6.遗传。
7.体力活动。
钙跟健身是有关系的,适量运动,尤其是力量训练,对钙吸收和钙沉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不管是对成年人还是孩子来说都是一样的。
实际上这件事也好理解,运动增加了骨骼承受的压力,骨骼就必须变得结实来应对这种压力。
运动对骨骼健康的影响,注意下面几点。
首先,选择什么运动。
一般来说,负重运动最好,也就是力量训练。
但这并不是说其他运动就完全没用。
有氧运动也是有效的,只不过效果要差一点。
甚至有研究认为,对于绝经期女性来说,每天步行也有助于骨骼健康。
其次,运动对骨骼健康的影响,是运动哪儿管哪儿。
比如跑步,对脊柱和股骨的骨密度提高都有帮助,但对桡骨,也就是手臂上的骨头没有什么有益的作用。
还有研究报告,网球运动员,经常挥拍的手臂,骨密度比非持拍手臂要高。
这就是说,想要增加骨密度,最好是做全身性的运动。
再者,运动注意适量。
尤其是对女孩子来说,过量运动有可能改变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引起月经紊乱,进而对雌激素产生影响,最后则会直接影响到骨骼健康。
人体对钙的吸收
钙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之一,对于维持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人体对钙的吸收主要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摄入钙:钙主要通过食物摄入,如牛奶、酸奶、豆腐、芝麻、小鱼干等都是良好的钙来源。
2、消化:食物中的钙经过胃和小肠的消化作用,被分解成可溶性的钙离子。
3、吸收:钙离子通过肠壁被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钙。
4、分布:血钙被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维持其生理功能。
5、排泄:未被吸收的钙以及人体代谢产生的多余钙,会以固体形式沉积在骨骼中,或者通过尿液、汗液等排出体外。
6、影响钙吸收的因素包括:摄入的钙量、膳食结构、维生素D的含量、身体状况(如怀孕、哺乳期、更年期等)、运动量等。
对于钙的吸收,需要合理安排膳食,适当补充维生素D,并保持适当的运动量,以维持钙的平衡和身体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钙的吸收不是越多越好,过量摄入钙可能导致便秘、结石等问题,因此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量补充。
饮食中这4种食物影响钙吸收
钙是人体骨骼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在维持人体循环、呼吸、神经、内分泌、消化、血液、肌肉、骨骼、泌尿、免疫等各系统正常生理功能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婴幼儿骨生长迅速时需要较多钙质,如不能及时补充,则会缺钙从而引起疾病。
成人若肠道对钙的吸收发生障碍,为维持血浆钙离子的浓度,骨钙就会不断释出,这样就会造成骨质疏松;承重骨的骨髓端骨缘钙沉积过多,形成骨刺,骨膜钙化,甚至发生压缩性骨折等骨退行性骨关节病。
胎儿期、新生儿、婴幼儿骨生长发育迅速,钙往往不能满足需要,因此要补充钙剂。
人到40岁以后,身体各器官功能均在缓慢地减退,肠道对钙的吸收能力也逐渐地降低,为维
持血浆钙离子浓度,保障神经兴奋性活动的需要,骨钙会不断释出,结果会出现前面所述的骨退行性骨关节病,或易发生骨折。
饮食中妨碍钙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1、过多摄入植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中的草酸、植酸、膳食纤维等会妨碍钙的吸收。
2、吃太咸的食物:食盐的成分为氯化钠,高钠摄入会影响钙的吸收。
3、饮大量咖啡:咖啡中含有咖啡因,过多的咖啡因对钙吸收有影响。
4、太多的肉类:肉类中蛋白质和磷的含量都较高,膳食中适量的蛋白有助于钙吸收,但过多的蛋白质和磷可妨碍钙的吸收。
新稀宝:专注营养保健品20年。
预防医学:矿物质-钙钙是人体含量最多的无机元素,其中约99%的钙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
钙作为最常考的矿物质元素,应重点掌握常考点,即影响肠内钙吸收的膳食因素、钙的食物来源及参考摄入量。
1)生理功能:①骨骼和牙齿的构成成分;②维持神经与肌肉的正常活动;③调节机体某些酶的活性;④参与血凝过程;⑤促进细胞信息传递;⑥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⑦其他功能他功能,包括参与激素的分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及调节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等。
2)吸收与代谢:钙的吸收机制因摄入量多少与需要量高低而有所不同。
当机体对钙的需要量较高或摄入量较低时,肠道主要通过主动吸收过程吸收钙;当摄入量较高时,大部分钙经由离子扩散方式而被动吸收。
钙的吸收部位在小肠上段。
钙吸收率随年龄增加而渐减。
影响肠内钙吸收的膳食因素:谷类、蔬菜等植物性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草酸、植酸、磷酸,均可与钙形成难溶的盐类,阻碍钙的吸收;膳食纤维中的糖醛酸残基可与钙结合,以及未被消化的脂肪酸与钙形成钙皂均影响钙的吸收。
促进肠内钙吸收的膳食因素:维生素D是影响钙吸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维生素D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蛋白质消化过程中释放的某些氨基酸,如赖氨酸、色氨酸、组氨酸、精氨酸、亮氨酸等可与钙形成可溶性钙盐而促进钙的吸收;乳糖经肠道菌发酵产酸,降低肠内pH,与钙形成乳酸钙复合物可增强钙的吸收。
与钙吸收有关的其他因素:一些碱性药物,如苏打、小柴碱、四环素等影响钙的吸收;一些抗生素如青霉素、氯霉素、新霉素有促进钙吸收的作用。
3)排泄和储存:体内钙排泄主要通过肠道和泌尿系统。
人体每日摄入钙的10%~20%从肾脏排出,80%~90%经肠道排出,后者包括食物中未被吸收的钙、肠道上皮细胞脱落释放出及消化液中未被吸收的钙。
钙还可由汗液、皮肤、头发和指甲等排出。
哺乳期妇女有部分钙由乳汁排出。
4)缺乏与过量:体内钙缺乏到一定程度,可引起缺乏症。
儿童长期缺钙和维生素D可导致生长迟缓,骨钙化不良、骨骼变形,发生维生素D缺乏病(佝偻病)。
影响钙质吸收的原因有哪些?钙控制人体血压和心率,参与肌肉收缩过程,同时能够帮助调节神经系统。
缺钙可能引起体内平滑肌、心肌运动异常,使人体丧失运动协调机能。
那影响钙质吸收的原因有哪些?人体吸收钙受哪些因素影响(1)磷:膳食中磷的存在对钙的吸收有一定的影响。
因为钙吸收有赖于合理的肠道钙、磷比值,所以适当的磷摄入对钙的吸收非常重要。
但是当健康成人摄入磷量超过1克时,磷会与钙离子形成不溶性磷酸钙,阻碍钙离子在肠道的吸收。
举例来讲,牛奶中含量十分丰富,约为人奶的3-4倍,但由于其中磷含量过高,钙、磷比值不当,造成牛奶中大量的钙不易被吸收。
未被吸收的钙、磷存在于粪便中,使粪便燥结。
以牛奶喂养为主的婴儿容易发生钙缺乏,严重时可以导致佝偻病发生。
市场上一些较好的奶制品,采用了一系列科学的、巧妙的配方设计,使钙、磷比值基本为2:1,非常接近母乳中钙、磷比值,就避免了牛乳中的钙、磷比值不当、钙吸收率低的缺点,有利于钙在肠道的吸收。
(2)膳食中钙摄入量:与肠钙吸收率之间有一定相关关系。
一般来讲,随着膳食中钙摄入量的增加,肠道吸收钙离子的量也相应增加。
但是由于肠道吸收的主动转运过程具有饱和性,所以正常人在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入5毫克左右钙时,肠道钙离子吸收曲线呈明显上升趋势。
当摄入钙量达每日每公斤体重10毫克现代工艺将钙在体外活化呈解离状态的离子钙,即活性钙,在肠道的吸收率就比饮食中的钙或传统的钙制剂,如碳酸钙、乳酸钙等要高。
(4)胃肠道的主要生理状态:胃肠道的生理状态对肠钙吸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通过饮食摄取的钙首先受胃肠功能的影响,胃酸有溶解钙盐的功能,胃酸分泌的浓度和数量是否合适,将对钙吸收产生直接影响。
这主要是因为膳食中的钙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果钙盐在胃里的第一个分解步骤没有解决好,钙离子的下一步吸收就无从谈起。
因些,患有胃肠功能紊乱和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器质性疾病时,如果胃酸分泌不足,就势必影响食物中钙离子的解离,直接阻碍钙的消化吸收。
影响钙吸收的因素有哪些?在我国,通常情况下,居民的膳食是以蔬菜类食物为主,而乳制品所占的比例相对国外的要少许多。
如此一来,在日常膳食中钙的吸收效果就不会很好。
这就是影响钙吸收的因素之一,容易造成钙不足的问题。
那么,除此之外,影响钙吸收的因素还有哪些呢?促进钙吸收的因素:维生素D通过增加肠粘膜上皮细胞中特异钙结合蛋白的合成,增加钙的主动吸收。
根据对新生儿钙平衡的研究,母乳中钙吸收率高于牛乳,分别为25% ~ 66 % 和5%~38%。
乳糖发酵导致pH降低或乳糖水解产物均能促进钙吸收。
乳和乳制品中蛋白质可增加钙吸收。
一般当蛋白质摄入量从缺乏到适宜水平的时候,钙的吸收增加;但是当蛋白质摄入量超过推荐供给量时,就没有进一步的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钙摄入量,磷对钙吸收和储留没有显著影响,除非存在过多的植酸盐与钙形成复合物,抑制钙吸收。
长期摄入过多的磷,每天1.0~1.5克(钙磷摩尔比值婴儿和儿童对钙的吸收率都要高于成人,低体重出生儿钙的吸收率高于正常出生的婴儿;早产儿对母乳钙的吸收率要高于足月产儿。
在儿童骨骼生长时期,钙的吸收率更是高达75%;而成年人为20%~40%。
胃酸和胆汁的分泌有助于钙盐的溶解与吸收。
抑制钙吸收的因素:包括食物中含有的草酸、植酸、脂肪酸和钠(盐)等。
草酸可与食物中钙形成不溶性钙盐,抑制钙吸收。
由于蔬菜中含有较多植酸,故蔬菜中钙的生物利用率非常低。
当同时食入牛奶和苋菜时,导致钙吸收率降低。
有人比较了健康成年人对菠菜和牛奶中钙的吸收率,牛奶显著高于菠菜,分别为27.6%和5.1%。
尽管说植酸对钙的吸收有着抑制作用,由于植酸在肠道可被植酸酶水解,因此除非钙的摄入量十分低时,植酸对钙利用率的影响才会更重要。
脂肪酸(特别饱和脂肪酸)在胃肠道可与钙形成不溶性肥皂,会大大降低钙的吸收率。
在8到12周岁的女孩,高钠摄入可以降低钙在骨骼中的存留,从而降低骨密度。
六大因素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
中国预防科学院的殷泰安教授告诉记者,六大因素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
1、年龄: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钙的吸收能力强,年龄增加,钙的吸收率就下降。
婴幼儿可高达5 0 - 6 0 %,儿童青少年3 0 - 4 0 %,成年人2 0 - 3 0 %, 中年人1 0 — 2 0 %, 6 0岁以上低于1 0 %。
所以从年幼开始,摄入足够的钙,对老年时的丹骼质量,有着深远的重大意义。
2、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保持血液中钙和磷的比例,使钙和磷能够钙化, 沉积在卄骼中,所以在补钙的同时,必须要有维生素D参与,钙才能被吸收利用。
如果没有维生素D参与钙的代谢,人体对钙的吸收率将达不到1 0%。
3、愈是缺钙吸收率越好,机体不缺钙时,吸收率低,摄入多余的钙就从汗、尿中排除体外,形成对机体的保护作用。
4、高脂肪膳食或对脂肪吸收不良时,会使钙与脂肪酸结合,形成不溶性钙皂而影响吸收。
5、腹泻等消化道疾病吸收不良时,情绪状态如紧张、抑郁、愤懑也会影响钙的吸收。
6、含草酸髙的蔬菜,如芟白、竹笋、菠菜、觅菜可将钙结合为难溶解的草酸钙而影响吸收。
如果在下锅前,先在热水锅中焯一分钟,可使大部分草酸丢失。
食品多样化有促进钙吸收的作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钙不易吸收的原因1. 钙呀,有时候真就像个调皮的小娃娃,不好吸收呢。
你想啊,要是身体里缺乏维生素D,钙就像没了导航的小汽车,不知道该往哪儿走。
就像我朋友小明,天天喝牛奶补钙,可还是缺钙,一检查才知道是维生素D不足,钙在身体里瞎溜达,根本没被好好利用。
2. 钙不容易吸收,还有个原因是年龄。
人老了呀,肠道就像老化的机器,运转起来没那么灵光了。
就好比我爷爷,年纪大了,吃进去的钙,肠道就像个筛子有了大窟窿,好多钙都没被抓住就溜走了。
这时候,身体对钙的吸收能力就大打折扣喽。
3. 有些人的饮食习惯可真是钙吸收的“绊脚石”。
比如说高盐饮食,盐就像个霸道的小怪兽,它会让钙从尿液里跑出去。
我同事小王就是,顿顿重口味,吃了不少含钙的食物,可钙就是留不住,这多可惜呀!这钙啊,就像被盐赶出去的小可怜虫。
4. 你知道吗?过量饮酒也会让钙不好吸收。
酒精就像个捣蛋鬼,在身体里搞破坏。
我有个亲戚,酗酒好多年了,身体越来越差,钙流失特别严重。
这钙在他身体里,就像在地震中的房子里,摇摇晃晃的,根本没办法安稳地被吸收。
5. 钙在酸性环境下比较容易吸收,要是身体太碱了可不行。
这就好比钙是喜欢酸土壤的小花,碱土就像它的天敌。
我邻居张姐,特别爱喝苏打水,身体碱化了,钙吸收起来就很困难。
那钙在她身体里,就像鱼到了陆地上,不适应啊。
6. 某些药物也会影响钙的吸收呢。
像有些抗生素,它们就像个捣乱的小贼,把钙吸收的正常通道给堵住了。
我同学小李生病吃了一段时间抗生素,结果缺钙了。
你说这钙本来好好的要被吸收,突然路被截断了,能不吸收不好吗?7. 缺乏运动也是钙不易吸收的一个原因。
身体就像个小工厂,运动就是让这个小工厂正常运转的动力。
我自己就是个例子,之前天天宅着,吃再多钙也感觉没补上。
钙在我身体里就像等着被加工的原料,可工厂停工了,怎么能被加工吸收呢?8. 膳食纤维虽然对身体好,但是吃太多也会影响钙的吸收。
膳食纤维就像个贪吃的大胃王,它会和钙抢地盘。
钙磷的吸收钙和磷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对于骨骼健康、牙齿形成、神经传导、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人体主要通过肠道吸收钙和磷。
1. 吸收机制:钙:主要在小肠的上段(十二指肠和空肠)被吸收。
钙的吸收是一个主动过程,需要钙泵(如Ca2+-ATPase)的参与,以及维生素D3的协助。
维生素D3在皮肤中被紫外线激活后,转化为活性形式1,25-二羟维生素D3(calcitriol),它能增强肠道对钙的吸收。
此外,钙的吸收还受到膳食中磷酸盐含量的影响,磷酸盐可以与钙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钙,从而减少钙的吸收。
磷:磷的吸收与钙紧密相关,主要在空肠和回肠被吸收。
与钙类似,磷的吸收也是一个主动过程,需要磷酸盐转运体的参与。
维生素D3同样对磷的吸收有促进作用。
2. 影响因素:维生素D状况: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钙和磷的吸收不良,进而影响骨骼健康。
膳食中的钙和磷比例:适宜的钙磷比例有助于提高钙和磷的吸收率。
一般来说,膳食中钙磷比例接近人体血液中的比例(2:1)时,吸收效率较高。
膳食中其他矿物质:例如铁、镁、锌等矿物质的含量也可能影响钙和磷的吸收。
肠道健康状况:肠道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可能影响钙和磷的吸收。
3. 吸收平衡:人体通过调节尿液和粪便中的钙和磷的含量,以维持血液中钙和磷的平衡。
当膳食中钙和磷摄入过多时,多余的矿物质可能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为了保证钙和磷的有效吸收,建议保持均衡的饮食,适量摄入富含钙和磷的食物,如牛奶、奶酪、鱼类、坚果和绿叶蔬菜等。
同时,保持充足的维生素D摄入,可以通过阳光照射或饮食来补充。
在特殊情况下,如钙或维生素D缺乏时,可能需要额外补充这些营养素。
简答题1.试述膳食中影响钙吸收的因素。
(要点)1)膳食中的维生素D(0.5分)、某些氨基酸(0.5分)和乳糖(0.5分)均可与钙形成可溶性的物质,有利于钙的吸收(1分)。
2)另一方面,谷类中的植酸(0.5分)和蔬菜中的草酸(0.5分)、体内过多的脂肪酸(0.5分)可与钙结合成不溶性的钙盐,阻碍钙吸收。
(1分)2.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是什么?(要点)1)微生物:微生物的酶促进腐败变质2)食品本身组成和性质:食品的酶、水分、营养成分、PH和渗透压影响腐败进程3)环境环境气温、气湿、紫外线和氧影响腐败变质进程3.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是什么?(要点)1)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爆发性。
2)食物中毒的发病与食物有关。
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有食用过同样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停止食用后发病停止。
3)中毒病人有相似的临床表现。
4)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4.简述维生素缺乏的常见原因。
(要点)(1)膳食中供给不足(2)抗维生素化合物的存在(3)人体吸收利用降低(4)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相对增加5,食品防霉去毒的措施是什么?(要点)1)防霉控制粮食水分含量。
控制贮存温湿度。
防止受虫咬、鼠伤。
使用防霉剂。
2)去毒挑选霉粒、碾磨搓洗、碱炼去毒3)限制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玉米、花生仁、花生油〈20 ppb 玉米、花生仁制品〈20 ppb大米、其他食用油〈10 ppb 其他粮食、豆类、发酵食品〈5 ppb婴儿代乳食品不得检出6.食物中亚硝酸盐含量增加的原因是什么?(要点)1)新鲜蔬菜储存过久、腐烂蔬菜及放置过久的煮熟蔬菜,其硝酸盐在亚硝基还原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
2)刚腌不久的蔬菜含较高的亚硝酸盐。
3)用苦井水煮食物,在不洁容器中放置过夜,则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4)腌肉制品中加入过量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
5)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加入食品6)儿童消化功能不好者,食入蔬菜过多,大量硝酸盐在肠道转变为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导致中毒。
一次钙吸收量
一次钙吸收量,是指人体在一次性摄入钙质后,能够被吸收利用的钙的数量。
这个数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摄入的钙量、膳食结构、饮食习惯、身体状况、年龄和性别等。
一般来说,人体对钙的吸收率在30%左右,但是这个吸收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
尤其是在老年时期,由于肠道功能减弱,对钙的吸收率会进一步下降。
因此,为了保持骨骼健康,老年人需要更加注重补充钙质。
除了年龄因素外,膳食结构也是影响钙吸收的重要因素。
如果饮食中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酸奶、豆腐等,那么人体对钙的吸收率就会提高。
反之,如果饮食中缺乏钙质,那么人体对钙的吸收率就会降低。
此外,饮食习惯也是影响钙吸收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饮食规律、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那么人体对钙的吸收率就会提高。
反之,如果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作息时间不规律,那么人体对钙的吸收率就会降低。
总之,一次钙吸收量是维护骨骼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想提高钙的吸收率,就需要注重膳食结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同时,也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补充钙质,以保持骨骼健康。
影响钙吸收的膳食因素
由于我国居民的膳食特点是以植物性来源的食物为主,乳及乳制品所占的比例甚少,这就使膳食中的钙更不能很好的被吸收利用,结果更易造成钙不足。
膳食中存在多种影响钙吸收与利用的因素。
促进钙吸收的因素:
1、维生素D,通过增加肠粘膜上皮细胞中特异钙结合蛋白的合成,增加钙的主动吸收。
2、根据对新生儿钙平衡的研究,母乳中钙吸收率高于牛乳,分别为25%~66%和5%~38%。
3、乳糖发酵导致pH降低或乳糖水解产物均能促进钙吸收。
乳和乳制品中蛋白质可增加钙吸收。
4、通常当蛋白质摄入量从缺乏到适宜水平时,钙的吸收增加;但是当蛋白质摄入量超过推荐供给量时,就没有进一步的影响。
5、在通常钙摄入量,磷对钙吸收和储留没有显著影响,除非存在过多的植酸盐与钙形成复合物,抑制钙吸收。
长期摄入过多的磷,每天1.0~1.5克(钙磷摩尔比值<1:3),可损害平衡机制,改变钙代谢,引起低钙血症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1989年美国推荐的理想钙磷比值为1:1,但实际的钙磷比值男性1:1.6,女性1:1.6。
来自我国的调查结果,平均成年人膳食钙磷比值为1:3.2,孕妇膳食钙磷比值为1:1.5~ 1 : 2.5,不利于钙的吸收。
6、婴儿和儿童对钙的吸收率高于成人,低体重出生儿钙的吸收率高于正常出生的婴儿;早产儿对母乳钙的吸收率要高于足月产儿。
在儿童骨骼生长时期,钙的吸收率高达75%;而成年人为20%~40%。
胃酸和胆汁的分泌有助于钙盐的溶解和吸收。
抑制钙吸收的因素:
包括食物中含有的草酸、植酸、脂肪酸和钠(盐)等。
草酸可与食物中钙形成不溶性钙盐,抑制钙吸收。
由于蔬菜中含有较多植酸,故蔬菜中钙的生物利用率非常低。
当同时食入牛奶和苋菜时,导致钙吸收率降低。
有人比较了健康成年人对菠菜和牛奶中钙的吸收率,牛奶显著高于菠菜,分别为27.6%和5.1%。
虽然植酸对钙的吸收有抑制作用,由于植酸在肠道可被植酸酶水解,所以除非钙的摄入量非常低时,植酸对钙利用率的影响才显得重要。
脂肪酸(尤其饱和脂肪酸)在胃肠道可与钙形成不溶性肥皂,使钙的吸收率降低。
在8~13岁迅速生长期间的女孩,高钠摄入可降低钙在骨骼中的存留,伴随骨密度的降低。
儿保科:金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