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病人动脉有创压力监测及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52.20 KB
- 文档页数:2
有创动脉压监测护理规范原理:是将动脉导管置入动脉内直接测量动脉内血压的方法。
(正常情况下有创动脉血压比无创血压高2-8cmHg,危重病人可高10-30cmHg.)适应症:适用于休克、重症疾病、严重的周围血管收缩、进行大手术或有生命危险手术病人的术中和术后监护、其他存在高危情况病人的监护。
优点:1、直接动脉压力监测为持续的动态变化过程,不受人工加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影响,准确可靠,随时取值。
2、可根据动脉波形变化来判断分析心肌的收缩能力。
3、患者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可及早发现动脉压的突然变化。
4、反复采集动脉血气标本减少患者痛苦。
护理:首次测压前要先调试检测仪零点,首先用肝素盐水冲洗导管,然后校正压力零点,调节压力换能器平齐于心脏水平,低或高均会造成压力误差。
应用加压包使肝素液持续滴注,压力应在300mmHg,滴速在3ml/h。
1. 动脉测压管的各个接头连接处要旋紧,防止脱开或渗漏,妥善固定,尤其是躁动患者,应防止穿刺针和测压管脱落。
2. 换能器零点校正,应保证换能器与心脏水平位置(平卧时为第四肋间腋中线水平)一致,以保证测定数值的准确,病人变换体位时应始终保持换能器与心脏水平一致。
3. 为保证动脉测压管的通畅,应用肝素盐水(NS500+肝素2500u)定时冲洗,加压袋的压力要大于300mmHg。
4. 当动脉波形出现异常、低钝、消失时,考虑动脉穿刺针处有打折或血栓堵塞情况。
处理:揭开贴膜,若有打折调至正常,若有堵塞应先抽回血在进行冲洗,防止血凝块冲入动脉内,消毒待干后重新贴上贴膜。
5. 动脉测压管内严禁进气,应定时检查管道内有无气泡。
6. 定时观察穿刺肢体的血运情况(肢体有无肿胀、颜色、温度异常、局部不宜包扎过紧,以免发生肢体坏死)。
7. 为了防止感染,每次抽血标本时,严格无菌操作。
8. 保证动脉穿刺点的局部干燥,若有渗血应及时更换贴膜,消毒穿刺点,范围应大于贴膜范围。
9. 当病人病情稳定,不需要测压时及早拔除测压管,拔管时局部压迫10分钟,观察无渗血时,用无菌纱布及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18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护理常规创动脉血压监测是指通过将动脉导管插入患者的动脉内,实时监测和记录患者的动脉血压变化情况,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压状态,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以下是18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护理常规的内容:1.护理评估:在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包括患者的血压状况、心脏功能、肺功能、出血倾向等,确保患者适合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2.术前准备:在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前,护士需要准备好相应的医疗器械,包括无菌手套、消毒液、敷料、导管等。
同时,还需要将患者的腕部、手部或股部清洗干净,消毒处理。
与此同时,应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解释,告知患者有关操作的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3.氧气供给:术前应保持患者的氧饱和度正常,如有需要,可给予患者氧气吸入,并调整合适的流量,以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4.局部麻醉:在插入动脉导管前,需要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麻醉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使用无菌手套及工具。
5.导管插入:选择合适的动脉插管部位,一般常见的有放射动脉、股动脉和腕动脉。
插入导管时,需要保持导管的干燥和卫生,避免导管与空气接触。
导管插入后,将其固定在患者身体上,确保导管的稳定。
6.监测动脉压力:导管插入后,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动脉压力的变化。
护士需要根据医嘱设置合适的监测频率和参数范围,如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并及时记录监测数据。
7.监测仪器的管理:对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仪器的选择与使用,护士需要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并定期对仪器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8.严密观察: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期间,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波形变化以及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并及时将数据反馈给医生,以便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9.预防感染:护士需要加强对患者导管插入口的护理,定期更换敷料和压力线,保持导管插入口干燥和清洁,并根据需要及时更换导管。
10.监测并处理并发症: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导管脱出、感染、动脉损伤等。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观察及护理【关键词】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观察及护理血压监测是临床生命体征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无创血压监测作为传统的测量方法有着简单,无痛苦、安全等优点,但此方法易受人工加压、减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等多种因素的干扰,影响血压值的准确性。
有创血压监测是经动脉穿刺置管后直接测量动脉腔内压力的方法,比较准确、可靠,能直接持续、动态地反应患者的血压情况,利于及时处理病情,可为抢救、治疗提供重要依据[1],且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节约时间,在重症监护病房,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就更为重要。
我科自2010年元月至2011年9月为患者实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本组患者31例,男20例,女11例,桡动脉置管24例,股动脉置管2例,足背动脉置管5例,经治疗后,病情稳定,停止监测ibp拔除动脉置管,2例患者因病情危重经济困难放弃治疗给予拔管,置管时间最短12h,最长72小时,监测效果满意。
2、方法:2.1用药准备:贝朗公司生产的22-24g安全型留置针,3m透明敷贴,bd压力传感器,无菌孔巾,无菌无粉手套,胶布,生理盐水500ml+肝素钠1支,消毒用物、监护仪、加压袋。
2.2穿刺部位的选择:首选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此位置表浅,易触及,易定位,易于固定和护理,其次是股动脉或腋动脉,但此位置不易固定,易发生脱落,感染、穿刺失败。
2.3allen’s试验:桡动脉置管前必须先行allen’s实验证实尺桡动脉供血情况,清醒患者可嘱其握拳,观察两手指尖,同时压迫桡尺动脉,然后在放松压迫尺桡动脉的同时,嘱病人松拳,观察手指的颜色,如5-7s内手掌由苍白变红,则表明桡动脉侧支循环良好,allen试验阴性,8-15s为可疑,>15s为供血不足,若>7s判断为allen’s试验阳性,禁止在该侧进行桡动脉穿刺;对于昏迷患者则利用监护仪上显示的spo2脉搏波和数字判断,举高穿刺手,双手同时按压尺桡动脉,显示平线和数字消失,放低手,松开尺桡动脉,屏幕出现波形和数字,即为正常,表示尺桡动脉供血良好,如不显示即为异常,需改另一侧用同样方法试验,或改其它穿刺部位穿刺。
有创动脉压监测及护理一、动脉压监测的概念动脉压(Arterial Pressure,AP)是指在心搏周期中,由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所产生的一系列变化。
动脉压是反映心脏收缩和舒张状态的指标,对临床麻醉、手术和重症监护中的输液、药物应用以及治疗性操作等具有重要意义。
动脉压监测是通过插管等手段将压力传感器引入至体内动脉腔内以测量动脉压力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实时监测和记录动脉压力的变化,为医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参考,有助于监测患者的循环功能、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以及预测预后。
二、动脉压监测的适应证1.高危患者:例如心肺复苏、巨大手术、外伤等。
2.心血管疾病:如心脏梗死、心力衰竭等。
3.严重感染与脓毒症。
4.高血压危象。
5.其他:如脑卒中、肾衰竭等。
三、动脉压监测的方法1.动脉穿刺:通过皮肤和血管进行穿刺,将表面附近的动脉引入外界。
2.导管插管技术:通过穿刺引入导管,将其位于动脉内,以测量动脉压力。
3.无创动脉压监测:适用于病情较稳定的患者,通过上臂的袖带和指夹,通过血流的脉搏波形和指夹张力来间接测量动脉压力。
四、动脉压监测护理的要点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保持手术区域干净。
2.动脉穿刺应选择质地较硬的动脉,并通过显影仪或超声仪器来确定穿刺点,降低穿刺的风险。
3.注射局部麻醉药物,确保患者无痛感,降低穿刺过程的不适和疼痛。
4.监测动脉压力时,要注意导管是否堵塞或积血,及时排除。
5.检查导管固定情况,确保导管位置稳定,避免滑移或脱落。
6.定期检查皮肤的血运情况,观察有无皮肤炎症、湿疹、水泡等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7.导管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超过此时间要对患者重新评估,并及时更换导管。
8.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创面清洁。
9.根据患者需要,及时调整血管压力监测的参数,如灵敏度、血流图的时间常数等。
10.动脉压监测过程中,要定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动脉压数据,并向医生及时汇报。
11.在监测结束时,要逐步拔除压力导管,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血肿等并发症,并采取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