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4字课堂教学模式

24字课堂教学模式

24字课堂教学模式

阅读感悟自学检测

合作交流展示点评

分层训练拓展延伸

24字课堂教学模式

即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新内容的时间,让学生初步感知学习内容,初步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4字课堂教学模式

阅读感悟:

即在学生充分的自学后,教师根据课标要求,用基础知识点组题、检测,观察了解学生的自学成果。

24字课堂教学模式

自学检测:

即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实行兵教兵,让学不懂的同学有时间发问,让学的好的同学有知识升华的机会,有共同不懂的准备让老师质疑解难。

24字课堂教学模式

合作交流:

即教师要集中共性问题,予以精讲,同时对小组同学的合作和学习情况进行激励评价,时间不超10分钟。

24字课堂教学模式

展示点评:

教师根据教材、教学目标创造性地编排好三组练习题。

⑴基础题:要体现巩固当堂所学知识点。

⑵链接题:要把所学知识和其它知识链接形成知识链。

⑶思考题: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

24字课堂教学模式

分层训练:

即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或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24字课堂教学模式

拓展延伸:

现象课课堂教学模式

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

规律课课堂教学模式

实验课课堂教学模式

㈠“观、议、点、练、拓”模式

㈡“感、想、析、评”模式

㈢“导、感、议、测、拓”模式

模式特点: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一方面展示在日常生活中不易观察到的现象,为学生创设必要的物理情境;另一方面也是将复杂的物理现象进行科学的简化,提高观察信息的能力,从而利于学生在观察中抓住问题的本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

熔化和凝固、大气压强、磁场等。

教学示例(人教版):

讨论归纳:以小组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找出事物的共性特征进行分析。

点拨评价:教师呈现与教学重点相关联的内容,通过精要、生动的讲解,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知识结构,并通过恰当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流程:

观察现象: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研究物理现象的浓厚氛围中,进行实验观察或探究,收集直观素材。

拓展延伸:学生自主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具体、准确表述知识的构成,达到知识的脉络化和系统化,同时应用所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

分层训练:教师精选两组习题,对学生进行达标过关和能力提升训练,引导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应用,做到让每类学生都有收获。

模式特点: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些真实的物理现象观察起来很不方便,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挖掘各种有利于学生形成表象的“间接”物理现象,从而对真实的物理现象得到间接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认识相应的物理过程.

教学示例(人教版):

热机的工作原理、

船闸的工作原理等。

教学流程:

感知素材:

主要是以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

或以模型、挂图等为素材进行展

现,让学生充分感知。

发挥想象:

在感知各种有利于学生形成表象

的间接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帮助学

生认识相应的物理过程,发挥学生

的想象力,从而对真实的物理现象

得到间接的感性认识。

分析归纳:

将模拟的情境与真实的物理

情境进行对比分析、抓住问题

的本质,得出结论。

评价反馈:

设计题组练习,检测应用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反馈,

随时根据学情调整教学进程。

模式特点:有些物理现象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但又限于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而无法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记忆与联想,使学生在头脑中再现相关的物理现象或事实,并与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对比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

教学示例(人教版):

宇宙和微观世界、运动的描述、

浮力的应用、分子热运动等。

教学流程:

启发诱导: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

水平,灵活采取新颖独特、富有创

意的导入方式,引进新问题来激发

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有迫切需

要阅读课本和解决问题的要求,积

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自学感悟:

学生认真阅读学案,通过阅读

教材或利用教材及教师提供的器

材,尝试完成导学问题,阅读、

操作、练习交替进行,同时要记

录有疑惑的问题。

讨论交流:

针对学生存在的疑惑,在组内

或全班进行交流、展示,总结出

应掌握的知识、能力和方法。

检测反馈:

由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形成对知识的系统印象,并利用

题组进行检测,个性问题个别指

导,共性问题共同解决。

拓展延伸:

将所学的知识与其它知识进行综

合,进行综合应用与拓展,培养学

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课外实践能力、

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㈠“疑、导、诊、迁”模式

㈡“疑、探、评、拓”模式

㈢“疑、读、测、议、点、练”模式

模式特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生活素材的收集,从中获得生动的感性材料,并学会从这些感性材料中将概念的特征抽象出来,得到概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是凸显师生的双边活动(导学式)。

教学示例(人教版):

升华与凝华、串联与并联、

内能、功的原理等。

教学流程:

设疑导入:

教师通过谈话、设问、游戏、演示实验和生活实例等多种手段设置问题情境,诱发学习动机。

课内导学:

教师用黑板、投影仪、视频展台等教学媒体展示程序性的导读问题,为学生确定学习的具体诱因,学生在目标导引下,自读教材,并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辅助,提供直观的感受,初步掌握知识。

检查诊测:

教师根据新授课特点和本节教学目标的要求提供侧重于新课概念以及识别类基础性认知目标考查的诊测材料,组织诊断性测试,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进行尝试性解答,及时反馈学习情况。

迁移拓展:教师针对学生在课内导学中提出的疑难,进行思考,编制启发性思考题,通过知识的迁移作用,引导学生分组探讨与评议,运用多向反馈的功能让学生两人一组或前后相邻两桌同学合作学习,相互讨论、相互解答,及时补充、订正。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这些小组的学习讨论,适时给予点拨或帮助。

模式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亲身的体验,以获取最真实的感知,从而概括出概念的本质特征.并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是突显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

教学示例(人教版):

密度、压强、动能和势能、

比热容、重力等。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明确目标:教师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提出探究问题(探究目标)。

问题可以从实验开始,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开始,跟实际生活联系越密切越容易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自主探究,合作尝试:学生根据教师提供(或学生自己收集)的材料、实验设备进行自主探究,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协同努力,尝试解决问题。

展示交流,点拨评价: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同时也会提出一些新的疑问。在此环节,各小组提出的疑问,先由其他小组解答,其他小组解答不了的再由教师进行点拨。

分层检测,拓展延伸:教师设计分层次的检测题,了解课堂教学效果,掌握学生达标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拓展,将所得结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模式特点:学生通过阅读感悟以及根据生活中观察获取的现象和研究物理现象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对其共同特征进行抽象概括,获得对新问题的认识,得到新概念。这种模式凸显的是学生的自学阅读活动。

教学示例(人教版):

功率、机械效率、质量、电

流的强弱、电流和电路等。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创设物理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尽快进入状态,为自主学习做好准备。

阅读感悟:教师设计阅读提纲或导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找出自己的疑惑。

自学检测:即在学生充分的自学后,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用基础知识点组题、检测,检查了解学生的自学成果。

合作交流:即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实行兵教兵,让学不懂的同学有时间发问,让学的好的同学有知识升华的机会,有共同不懂的准备让老师质疑解难。

展示点评:将小组交流后仍存在的疑惑进行发问,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解释,解决不了的,教师集中共性问题,予以精讲,主要是方法的提示和关键点的点拨与评价。

巩固练习:教师精选三组练习题,供学生进行分层训练

㈠“疑、导、议、测”模式

㈡“疑、探、议、拓”模式

㈢“疑、探、议、推、测”模式

㈣“疑、感(探)、议、验、测”模式

模式特点:教师利用实验仪器进行演示和测量,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将测量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直观的认识,进而得出物理规律。

教学示例(人教版):

光的折射、电和热、

机械能及其转化等。

教学流程:

问题引入:创设物理情境,巧妙设置问题,引入新课。分析物理情境提出的问题,明确本节课的探究方向。

导学释疑:认真阅读学案,利用教材以及教师演示实验的辅助尝试完成导学问题,解决提出的问题。

讨论归纳:在独立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交个人疑惑,组内合作学习,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再在班内合作学习,交流学习成果与心得体会,通过展示和讨论,提升到规律性的认识。

检测评价:设计题组进行练习与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尝试性练习,组内互评,相互纠正,难题组间进行交流。教师抓准反馈信息、科学点评。接着让学生完成形成性测试题,班内交流,解决存在的知识缺陷。

模式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和进行实际测量,以获取最真实的感知,寻找其共同的结论,从而概括出规律。

教学示例(人教版):

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二力平衡、流体压强与

流速的关系等。

教学流程

激疑引题:教师根据教材的要求和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一些能引

起学生好奇,但用现有的知识又不能解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研究物理规律的浓厚氛围中。

导拨探究:教师对疑惑进行指导点拨,以原有知识为根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探索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步骤。

展示交流:在小组进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展示小组的探究特色,提出存在的问题或困惑,求得大家的帮助。

拓展延伸: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活动给予积极评价,或表扬或鼓励,使学生有成就感。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拓展,将得到的结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设计题组进行练习与检测,并根据反馈情况进行应用能力的再提高。

模式特点: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分析概括得出结论,并进行理想化的推理,推理物理现象的本质,建立新的物理规律。

教学示例(人教版):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或人们的错误认识,教师从设置的情境中引发出新问题,诱导思维进入新课学习。

实验探究:根据已提出的问题,在学生急欲探求跃跃欲试而又不得要领的情况下,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关键,准确地设计实验方案,理清探索的思路,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充分感知。

合作交流: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概括,进行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抽象思维活动,发挥小组的作用,积极进行有益的交流与合作。

理想推理:在有充足的信息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去伪存真,依据现象,逐层深入,进行理想化的推理,得出科学结论。

检测评价:设计题组进行检测,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模式特点:通过学生探究或教师演示,观察实验现象,经过分析归纳,概括出规律,而这些规律往往只是定性的,但可以引导定量的猜想,再经过理论推导,即可解决实验由于条件限制或其他因素而难以解决的问题.

教学示例(人教版):

液体的压强、电与热等。

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创设物理情境,巧妙设置问题,引入新课。

实验感知:根据已提出的问题,设计教师演示实验或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感知素材。

合作交流: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对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总结,得出探究问题的定性结论,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形成共识,解决疑难。

推导验证: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定量的推导,循序渐进,逐层深入,比较理论推导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检测评价:设计题组进行检测,巩固新知,并通过及时反馈,掌握学情。

㈠“问题——探究”模式

㈡“应用——操作”模式

模式特点: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通过实验结果的预测,提出问题,再经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发现问题的共同点,经过抽象、概括,总结出规律.

教学示例(人教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等。

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引发思考,假设猜想

3、合作探究,实验论证

4、分析总结,评估交流

5、应用创新,拓展延伸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创设情境,引发学

生疑问,提出探究问题。

引发思考,假设猜想:

学生对探究的问题进行积

极的思考,根据已有的知识

或生活经验做出猜想,并排

除无关因素和非主要因素,只

留下探究的主要因素。

合作探究,实验论证:

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

组员间相互交流、沟通,

共同设计实验方案,亲

自动手进行探究,验证

猜想或假设。

分析总结,评估交流:

这一环节的作用是使

学生实验结论从感性阶段

上升为理性阶段,发现实

验中存在的不足,评价实

验效果,学生反思。

应用创新,拓展延伸:

挖掘物理教材,围绕课本

内容进行拓展;利用课本中

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生发;改

进作业布置方法,注重体现

“生活物理”的理念,进行问

题的延伸。

模式特点:根据实验要求,应用基本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技能,由相应的物理规律确定实验原理,再依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安排实验步骤,应用实验仪器、设备和学到的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进行测量操作.

教学示例(人教版):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测量小灯泡电功率、

测量物质的密度等

教学流程:

1、出示目标

2、应用原理

3、实践操作

4、分析交流

5、拓展提高

出示目标:

教师将明确、具体、条理的学习目标出示给学生,使学生知道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什么,注意学习什么,让他们带着任务去学习。

应用原理:

根据实验的目的,从原理入手进行分析,讨论实验所需的器材、实验操作步骤、记录表格的设计等,并提示学生在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实践操作: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实验,帮助学生解释、解决一些问题,鼓励个别不敢动手的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学生无意中出现的错误,耐心给予纠正。

分析交流:

通过小组汇报,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归纳,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概括得出实验结论,同时对上一环节出现的问题在全班进行分析探讨,在交流中互有收获。

拓展提高:

教师设计布置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实践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得到拓展运用。

《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专题培训(4)

《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专题辅导(四) 时间:2015.10.26 地点:教师会议室 参加人员:全校教职工培训者: 内容:《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第四部分 导学案的编写及课堂应用 一、为什么要倡导使用导学案? 1、学生通过导学案上的问题设计,自主学习。 2、可让教师进行提前研制,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智慧。 3、学生在进行小组活动时能有抓手。 二、什么是“课堂导学案”? 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水平,为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重组和构建而设计的学习方案。 1、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 2、构建“学”与“教”的桥梁。 3、具有导读、导思、导练的功能。 三、导学案与教材教辅的关系。 课堂导学案要经过认真研读教材,依托教材,参考教辅,将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有益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 四、导学案编写的原则。 导学案的编写要遵循以下八个原则: 1、主体性 2、导学性 3、探究性 4、层次性 5、开放性 6、创新性 7、民主性 8、实践性

五、导学案的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1、导学案的目标设计应该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2、导学案中复习环节的设计要提供主干,减轻学生的机械劳动。 3、导学案设计问题时,要体现具体的、有层次的思维和方法的导引。 4、导学案题组练习设计中,一题多解思维拓展时要提供必要的帮助。 六、导学案的编写如何避免习题化? 教师在编写学案时必须以课本学习内容为前提,进口教材,出示学习指导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知识的生成过程要体现在学案上,从而使学案的导学功能更好地体现。不能简单照搬课本、资料上的习题。习题的编写要本着少而精的原则,要求选题要有代表性、典型性,真正能够起到做题得法,做一题通一类。 七、“课堂导学案”的编写一般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如何编写?如何把握? 1、温故互查:内容是本学科上一节的重点知识或是本节课要用到的旧知识点。不宜设置过多,一到三个为宜,时间不超过五分钟。 2、设问导读:内容是课本上所要学的重要知识点。 3、自学检测:内容是课本上重点例题和习题的仿真题,但难度要小。 4、巩固练习:内容和书本上习题例题不重复。 5、拓展练习:内容是本节知识的拓展和提升,或是为下一节知识做铺垫练习。 八、教师如何用共同的导学案,形成在课堂上个体执行的学案? 导学案是课堂上使用的主干资料,是集体备课的结晶,没有教师课堂上使用的细化设计。教师在用导学案上课时,应根据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学情和自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程度,细化成自己在课堂上的执行方案。 九、初中、小学新学课导学案编写案例 十、初中、小学教师由共用导学案形成在课堂上个体执行的学案案例。

学习“24字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学习张四保“24字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开学初,我县教育局组织全县中小学部分教师聆听了山西省太谷县教研室主任张四保主任深情并茂的课改讲座。使我感触颇深。使我深刻的理解了现代教师应具备的道德情操。高效课堂怎样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呢?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算是高效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一、师生关系和师生角色的彻底转变。 课堂上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适时调控,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在高效课堂中,教师到底是干什么的。教师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起到点燃、唤醒、激励学生的作用,做一个“挖池塘”的人,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条件,提供学习场所的人,把学生带入学习的环境,大胆的放手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让他们不再害怕课堂,不再感觉课堂40分钟的漫长,做到真正的减负。 二、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各有功能:预习能培养自学能力,是展示的前提,我们要做到预习不扎实的课不上。展示是拓展提升的最佳时机,展示还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然,点拨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当发现学生都不能说出来时再点拨,这时效果才是最好的。反馈是保证效果全面落实的最好措施。认真的研究预习、展示和反馈的组织方法和技巧,这是课堂改革的当务之急。特别是学生的展示环节,不要怕出错,只有出错,才会有总结经验的机会,使我们的

课堂逐步走向高效,走向成功。另外,教师要预知展示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提前预防,可在学生在预习时提示,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预习的成果或自己学习小组共同完成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前指导。要告诉学生怎么展示,展示什么内容。 三、充分利用小组的作用,学生的全员参与 1、学生在课堂上要积极参与。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必须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全身心的全程参与,即参与自学,参与展示,参与讨论。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谈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当中要互教互学,学生不仅在学,而且在教,整个过程,生生之间是互动的。 2、学生要做到会倾听。课堂上,部分学生缺乏倾听的习惯。而合作学习的前提就是要学会倾听。如果不培养学生这种倾听习惯,合作学习就很难有成效,这将会使展示环节效果不大。 3、关注差生,发动优生教差生,给差生充分表现的机会。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老师讲的成功,也不是提问几个好学生让他们获得成就感。而是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使他们都能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高效课堂的核心不是课堂,而是在老师了解本班学生的学情的情况下,预设有价值的问题,并体现在所设计的导学案上。学生拿着这份精心设计的导学案,就是带着问题去学习,然后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大家。所以我认为高效课堂决不能忽视展示的环节,而是有层次地设计出问题,让更多的学生展示,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我们的课改走向成功。

赴太古县学习24字教学模式感受

大兴教学区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堂改革心得体会 2010年11月3日----11月4日,我校一行五我随同县教育局组织的考察团赴太古县胡村二中和明星中学两所中学学习、听课,去亲身经历太谷的课堂教学,现把本人参观学习后的感受写出来,以供自己和学校同行借鉴。 一、大容量的课堂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从太谷的课堂上,看到的是教师为学生准备的练习题,学生一节课,把新知识的学习融合在习题中,把新知识的巩固体现在练习中,实现知识习题化,学生在整堂课中,是在练习中学习新知识,在练习中巩固新知识,实现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学习具体化。 二、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精讲精练 观太谷明星中学的课堂教学,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特别是在基础达标环节,90%以上的学生能很快的完成任务,教师只是起到巡查发现问题,尤其是发现共性问题,然后让会做的学生先讲,如果都不会,教师抓住重点、难点、易错点做出点拔。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了“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理念。 三、小组合作,人人参与。 课堂上,温故互查环节,小组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帮助组员完成了任务,同时也提高和巩固了自己所学的知识,遇到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大组长或者班级里的其他小组帮助解决,这样,讲解问题的组长既锻炼了自己的思维和口才,又巩固和理清了自己所学的知

识,组员也学会了知识,实现了双赢。 四、我校推行太谷二十四字教学模式的几点建议 1、加强教师培训,彻底转变教师观念 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教师是实施者,改革要成功,学校必须先对全体老师进行理念上的培训,让教师从整体上掌握太谷二十四字教学模式,从思想的根源上彻底转变观念。 2、科学分组,加强学生培训 太谷模式的推广,最首要的是二人小组和四人小组的科学分配,在此,学校要深入了解太谷二十四字教学模式中小组的分配原则,并结合本校实际,出台小组分配方案,并提前对班主任加强培训,让班主任再培训学生,让学生树立这样几个观念: (1)讲明白是学好知识的最高层次 (2)错误是镜子,是路标,帮助别人改错等于帮自己防错 (3)知识没有教会,只有学会 (4)竞争获胜,不在于超越别人,重要的是实现超越自己 3、改革常规管理办法,为教师学生减负,为课改铺路 观太谷模式后,经过反思,我认为,要切实推行太谷模式,必须改革我校现在的一些流于形式的常规管理制度,为教师减负,让学生轻松学习,让教师轻松应对教学,让教师把精力投入到钻研非条件教材,钻研课标,钻研中考试题上,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才能把太谷模式课堂改革落到实处。 2010年12月

读24字教学模式心得体会5篇

读24字教学模式心得体会5篇 读24字教学模式心得体会1 这学期,我们学校紧跟课改步伐,实行了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我虽然是一名低年级教师,实施学案教学有一定难度,但我也尽力在向课改的方向靠拢,尽力尝试着用学案进行导学。现在就我对这次学习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24字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二、24字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业务水平 教学要求在制定学案之前由各学科备课组长组织组内教师集思广益,在全面把握教材标准和考纲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教学经验,精心制定教学案,把授课的重点、难点、教学思路都集中体现在教学案上,使教学案能集众家之长。同时,这也要求教师们要致力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更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24字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4字教学模式”的教学将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

上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小结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机,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也学会了交流,提高了学生之间合作能力。 四、重视师生课后反思 学生要学会做学后记,就是学生要把对课堂学习的经历,体验进行总结,包括本节课所获得的收获,学到哪些知识、技能,解决了哪些问题,还要哪些问题有待解决,学习方法上有何收获,哪些方面需进一步改进等。同时老师也要写下教学反思日记,就是要把自己完成每一次教学活动后,对实施教学活动的自我感觉记录下来,反思应包括对本节课教学目标,实现程度,教学效果的好坏进行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哪些问题的讨论还不够深入,有待下一节课或课后继续进行探讨和研究,特别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表现,以便通过沟通交流,提出个别指导方案与补效措施,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读24字教学模式心得体会2 为全面提高课堂效益,进一步转换目前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我镇统一组织了全镇教师学习“24字教学模式”,在这次学习中深有体会。 在上学期我镇推行了山西太谷的教学模式,教师们也都进行了有关内容的学习,但在实施时,都觉得有点困难,有点迷茫,对于“24字教学模式”的某些环节不知怎么做才能达到所要的效果。而在系统地学习了“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以后,很多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比如“24字教学模式”中的合作交流这一环节,老师们普遍不知该如

24字课堂教学模式

24字课堂教学模式 阅读感悟自学检测 合作交流展示点评 分层训练拓展延伸 24字课堂教学模式 即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新内容的时间,让学生初步感知学习内容,初步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4字课堂教学模式 阅读感悟: 即在学生充分的自学后,教师根据课标要求,用基础知识点组题、检测,观察了解学生的自学成果。 24字课堂教学模式 自学检测: 即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实行兵教兵,让学不懂的同学有时间发问,让学的好的同学有知识升华的机会,有共同不懂的准备让老师质疑解难。 24字课堂教学模式 合作交流: 即教师要集中共性问题,予以精讲,同时对小组同学的合作和学习情况进行激励评价,时间不超10分钟。 24字课堂教学模式 展示点评: 教师根据教材、教学目标创造性地编排好三组练习题。 ⑴基础题:要体现巩固当堂所学知识点。 ⑵链接题:要把所学知识和其它知识链接形成知识链。

⑶思考题: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 24字课堂教学模式 分层训练: 即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或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24字课堂教学模式 拓展延伸: 现象课课堂教学模式 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 规律课课堂教学模式 实验课课堂教学模式 ㈠“观、议、点、练、拓”模式 ㈡“感、想、析、评”模式 ㈢“导、感、议、测、拓”模式 模式特点: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一方面展示在日常生活中不易观察到的现象,为学生创设必要的物理情境;另一方面也是将复杂的物理现象进行科学的简化,提高观察信息的能力,从而利于学生在观察中抓住问题的本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 熔化和凝固、大气压强、磁场等。 教学示例(人教版): 讨论归纳:以小组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找出事物的共性特征进行分析。 点拨评价:教师呈现与教学重点相关联的内容,通过精要、生动的讲解,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知识结构,并通过恰当点评,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流程:

学习“张四保二十四字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学习“张四保24字教学模式教学”心得体会 太谷县张四保老师的“24字教学模式”——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以及“五式教研”——备课集智式、讲课互动式、听课分角色、评课问题式、说课感悟式,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24字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运用使我深受启发。 一、课堂教学的二十四字模式体现出了一种思想---学生为主体这二十四字模式,体现出了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思想。阅读感悟,自学检测,是学生自己去阅读,学生自己去检测。合作交流,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之间的交流。展示点拨,学生是全方位的展示,教师是在疑点处的点拨。分层训练,拓张延伸面对的是学生。所以,它告诉我们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真参与,真思考。 二、课堂教学的二十四字模式强化了一种意识---问题意识 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强调的是学生不带问题不读书,问题是引领上课的一种基本模式。试想,如果课堂没有了问题引领,就没有了课堂教学,有问题,能让学生激情饱满;有问题,能使学生进入思考状态; 有问题,能引发学生争议;有问题,能展示学生的智慧。我们也知道:发明千千万万,始于一问。所以,它告诉我们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研究真问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课堂教学的二十四字模式渗透了一种理念---以人为本 合作交流,分层训练,拓展延伸,渗透了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合作交流培养的是学生的表达、倾听、尊重、包容、欣赏、互助……

分层训练,拓展延伸,关注的是每一个层面的学生。所以,它告诉我们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课堂教学的二十四字模式倡导了一种精神---吃苦精神 因为二十四字模式体现的是学生的真参与,真思考,信息时代的学生知识面是非常广泛的,这对教师要求更高。为此,我们在备课中,就必须要扩大内存,深钻教材,预设学生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情况,储备上课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知识。真可谓一多一少,教师备课时间多,课后辅导时间少。所以,它告诉我们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有效,就必须有吃苦耐劳精神。 教学有各种模式,教学无固定模式,教学模式的好坏贵在适合自己所代的学科,适合自己所教的年级,适合自己所教的学生,适合自己所教的内容。我们要用二十四字模式折射出来的精髓指导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驾驭课堂。新型的课堂模式,不是老师没事干,而是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要我们的老师成为智慧型的老师,也就是成为爱学习、爱思考、爱创新、会管理的老师。

24字模式解读

课堂教学“24字模式”解读 一、“24字模式”的内容 24字课堂教学模式,及“阅读感悟、自学检查、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并以此为总纲,统领“新学科、复习课、训练课、讲评课”等课型的模式创建,分学科、分专题,构建了若干操作性强的教学流程。 二、“24字模式”分项解读 “阅读感悟”——即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新内容的时间,对知识进行整合与建构。这里所谓的新内容是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来解决的,关键是新旧知识对接时的切入点正确与否,所以说在一定意义上不存在“新知识”,只存在知识的转承。通过这一环节,对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旧经验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克服其受动性、依赖性,引导其主动性、独立性,真正改变其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演绎“自学催生自信、自信繁衍成功、成功激活快乐”这样一条路子。 “自学检测”——即用基础知识点组题,检测自学成果。通过组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以此为基础去拓展、链接,从而使课堂形散神聚,避免教学内容泛化。同时,检测后的施教更能实现以学定教,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更便于教师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合作交流”——即在编组相对固定、同组异质的前提下,更多地关注差生,最大化地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即让优生影响、带动、帮助同组的人,共同去讨论、去思维,共同进步。提升个体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意识与能力。 “展示”——是课堂上学生“我参与我快乐”的集中体现,只有让学生在

开放的课堂中轻松地“说、谈、演、写、吟、唱”,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激情释放、思维扩散、个性张扬。在这里,学生不再是整齐划一、举止呆板的木偶,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应试的机器、不再是否分数的奴隶,而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生命体。在这里,学生活动的时空与老师干预的时空达到了有效融合,找到了一个最佳结合点。 “点评”——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是释难、是纠偏、是整合与总结,是在知识的关键点和学生思维的关键处重锤敲打,通过点拨使学生的思维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使问题迎刃而解。 “分层训练、拓展延伸”——这着眼于绕开精英教育的误区,完成学生的梯队提升,加强教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改善学生对知识和知识学习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 三、该模式要求教师树立如下几种理念: 1、学生主体的理念。 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适应学生的需要,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学习心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一是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使所有学生享受公平、平等的教育;二是课程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

课堂教学“24字模式”解读

课堂教学“24字模式”解读 ●“24字课堂教学模式”内容: “阅读感悟、自学检查、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并以此为总纲,统领“新学课、复习课、训练课、讲评课”等课型的模式创建,分学科、分专题,构建了若干操作性强的教学流程。 ●“24字模式”分项解读 “阅读感悟”——即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新内容的时间,对知识进行整合与建构。这里所谓的新内容是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来解决的,关键是新旧知识对接时的切入点正确与否,所以说在一定意义上不存在“新知识”,只存在知识的转承。通过这一环节,对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旧经验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让学生自己演绎“自学催生自信、自信繁衍成功、成功激活快乐”这样一条路子。 “自学检测”——即用基础知识点组题,检测自学成果。通过组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以此为基础去拓展、链接,从而使课堂形散神聚,避免教学内容泛化。 “合作交流”——即在编组相对固定、同组异质的前提下,更多地关注差生,最大化地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即让优生影响、带动、帮助同组的人,共同去讨论、去思维,共同进步。提升个体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意识与能力。 “展示”——是课堂上学生“我参与我快乐”的集中体现,只有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轻松地“说、谈、演、写、吟、唱”,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激情释放、思维扩散、个性张扬。在这里,学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生命体。在这里,学生活动的时空与老师干预的时空达到了有效融合,找到了一个最佳结合点。 “点评”——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是释难、是纠偏、是整合与总结,是在知识的关键点和学生思维的关键处重锤敲打,通过点拨使学生的思维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使问题迎刃而解。 “分层训练、拓展延伸”——这着眼于绕开精英教育的误区,完成学生的梯队提升,加强教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改善学生对知识和知识学习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 ●该模式要求教师树立如下几种理念: 1、学生主体的理念。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适应学生的需要,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学习心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教学四种模式

水洛镇教委课堂教学参考模式 模式一: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 内涵:活动式课堂教学是依据“教学既是认识过程,更是活动和实践过程”的认识论原理,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好动、好奇的年龄特征,按照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原则,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照不同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例如卡通动画、师生游戏、歌曲童谣、角色扮演、竞赛争先、实物展示、互动交流等,把教材内容编排成形式各异的课堂活动,直观生动地展示于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心愉快地学习,自由轻松地掌握,在做中学,从活动中学,在学中做,让教学内容实现抽象变形象,化难为易,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实施范围:一至三年级。 基本环节:1.趣味导入,创设情境。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唱歌曲、童谣、讲故事、做游戏等小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进入自由学习状态。进行班级学生分组,开展选小组长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唤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在一个宽松而富有激情的环境创设中进入教学状态。2.直观再现,课堂展示。教师以各种媒介手段和方式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让小学生初步感知,对教学内容有直观印象。利用图片、动画或课件创设教学情境,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利用实物、挂图展示教学内容,直观形象。课堂上教师还教学内容一个鲜活面容,深深吸引学生,刺激学生感知神级系统,让“好奇—尝试”的感觉和心理时时激励他们。3.开展活动,体验快乐。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竞赛和课堂表演,活动主要有卡通动画、师生游戏、歌曲童谣、角色扮演、竞赛争先、实物展示、互动交流等,课堂教学中让每一位小学生(包括老师)都参与到活动中去,让他们感受自己成功的喜悦和参与的快乐。教师本着全体参与的原则,让学生处处有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不怠于活动,不倦于感知。4.激励评价,享受成功。教师要在课堂上设置好各种形式的评价栏,组织开展好各类评价活动,教师用口头、实物或荣誉奖励激发学生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评价形式可以不拘一格,评价内容可以丰富多彩,评价结果可以因人而异,激励学生不断努力,不断上进,争做课堂小明星,争做小红花得主,激发全体同学参与活动的热情。

24字教学模式操作办法

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操作规程 一、“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的含义 “学案”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 1、“学案”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和技能训练四个要素组成。教师设计学案时,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内容,着力点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要准确、具体,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水平的高低,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教师的“导”是为学生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3、“24字”是指:①导入明标②自学质疑③小组交流④展示点拨⑤训练拓展⑥小结反思 二、“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1、导入明标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老师在课堂上应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等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导入可以用多媒体、故事、游戏、问题、悬念、图象、开门见山等方式。导入新课后要立即出示目标。教师根据所学内容的重点难

24字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4字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是关键;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教育是基础;要提高教育质量,能力是重点,课堂是主阵地。在课改新形势下,我们太谷县实施了24字教学模式,即“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拨、分层训练、拓展延伸”。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作为太谷县教师的一员,积极践行24字的教学模式,对课改有了新的认识。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小组的组建是实施24字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组建小组显得尤为重要。小组划分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即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小组,组内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在小组人数上,我采取了2人一小组,4人一大组的模式。一半以上为小组长,一半以下为小组成员,全班人数的前四分之一为大组长,同时也是2人小组的小组长,这样在每次小组活动中,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构建好小组,接下来就是24字模式在课堂中的具体实践

了。 一、阅读感悟――即学生在老师的科学倡导和课堂新方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质疑等方法和途径来感悟获取新知识。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旧经验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克服其被动性、依赖性,引导其主动性、独立性,真正改变其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新方案为导引,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具体的任务,给学生专门充分的时间去阅读,并自主完成课内自学任务。在此期间,我巡视发现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并在课中备课,及时把学生自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为展示点拨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自学检测――24字教学模式下的自学检测并不同于一般学习以后的小结检测。它是在学生阅读感悟自主学习教材之后,在没有进行对学、群学、教师点拨之前的一组练习,是能快速找准自主学习中的疑难所在的一种检测。在我的教学工作中,我一般采用判断题、变式题、模仿题进行检测。这些题难度小,教师一般不讲,让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小组长检查,教师只需对共性问题进行解决,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三、合作交流――合作和交流是人的一种需求,

中学英语二十四字整体教学模式操作方法简介

中学英语二十四字整体教学模式操作方法 刘振海 中学英语二十四字整体教学模式(即“超前集中,整体掌握,强化训练,习题精做,学一带四,课外阅读”)是笔者于1986年针对我国外语教学上存在的严重影响外语教学质量的分割式串讲法而创立的,并在泰安市岱岳区六处高中、数万名学生中实验数年,使该区的英语教学成绩走出低谷,跃为全市首位。1994年泰安市教育局行文开始在全市推广。1998年由中央教科所外语教研中心主任张志远到该区听课、考察,论证后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决定在全国部分省市布点扩大实验。目前该模式已在全国22个省的300个实验点、校中实验。19 99年8月6日始中国教育电视台已播放了该模式的10讲模式系列课,在中央教科所外语教研中心的指导下,编写出版了与人教版配套的《初中英语新途径》和《高中英语新途径》实验系列丛书。 在理论上,该模式与时俱进,吸纳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精华,结合国内外最新的教学理念构建课堂教学模式。(1)整体是“二十四字”的灵魂。它将语言、词汇、语法、句型、文段看作一个整体,融于情境中去教学、去应用;主张将语言的整体与语言心理学融为一体,突出合作、自主学习、创新发展。(2)将超前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作为骨架,将始学、新授、训练、应用、复习,课内外环环相扣,步步相连。(3)将以人为本、情感因素、科学评价作为血肉。(4)将话题、结构、功能和任务型教学相结合,构建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科学性、系统性的适合中国国情的英语教学模式。 在更新观念上,本模式提出了“教材是剧本,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课堂是舞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好英语”的理念。在课堂操作上提出了“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严管理”的路子。在知能培养上提出了“知识结构为主体,情境为主线、交际应用贯彻始终”的方法。该模式每个环节都拟定了些操作技巧,但主张即遵循模式,又不囿于模式。教师针对学情可灵活运用,同时还为师生创新发展留有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余地。 在实践上,该模式对指导教学实践,优化课堂模式,提高教师素质,大面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为交流探讨外语教改的新路子,为了与新课标与时俱进,构建优秀课堂教学模式,特将该模式的操作简介如下,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 超前集中 “超前集中”是依照“超前教学论”而设计的。抓好“前知教学”就抓住了影响教学变量的50%,因而达到快速高效的教学效果。“超前集中”教学主要是始学阶段的语音(字母、音标)超前教学,以及各学年段的词汇、语法超前教学、超前阅读。在这些超前教学阶段有许多卓有成效的(如:十六字和三位一体)教学法,都可以采用。下面介绍的是笔者在教学研究中曾经多次应用过的方法,以供参考。 一、超前集中学习字母 在始学阶段,先利用一节课借助音标注音,让学生正确学会、熟记26个字母的读音、书法。 1.整体呈现 旧教材及现行教材在始学阶段均采用了分割式教学字母的方法,有的先从学话入手,将字母分散在4-5节课内学完,这极不利于学生快速、高效的学好字母。我们采取在始学英语的第一堂课采用投影片,字母表或小黑板等将26个字母(大、小写)整体呈现给学生。并先由教师示范朗读2遍,让学生听准。中(小)学生在小学一年级就学过汉语拼音,数学上也初步接触过这26个英语字母,在听两遍正音后基本有个整体印象。 2.然后再由教师将易读错的 Aa,Cc,Gg,Hh,Jj,Kk,Ll,Nn,Qq,Rr,Vv,Yy这12个字母借助音标正一下音,让学生跟着读一遍。

太谷“24字”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解读

太谷“24字”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解读 “24字”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是“变讲堂为学堂”,看学生是否自主地学,是否合作地学,看每一名学生是否积极地学。与传统的“教师如何教会学生?”、“这节课教师得怎么样?”从思想深处是不同的。我们不必再为“没把学生教会”而自责,而应为“怎样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地学”而想办法。为了推进“24字”教学模式,我在备课、小组合作学习、编写导学案、正确运用“24字”模式上提出一些建议。 一、变备课为导学案 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以往的备课大部分教师都是抄写优秀教案,或是从网上下载,或是照抄教案书,而且是能省的就省,对实际教学并无多大作用。只有在上公开课时,教师才可能认认真真的备一节课,前思后想,左改右改,很不容易。“24字”模式的备课实际上是一份导学案。这种设计操作时有三方面要特别重视: 一是学习目标的确定要用准确、具体、可操作的语言表达。如能记住、能说出、会应用、能默写、能解答等用语。比如语文课以往有把目标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现在要明确什么样的感情?是赞美还是自豪,是悲伤还是喜悦?

二是课堂教学模式的各环节可分为三步设计。如温故互查环节,先编出习题或标明做某书某页的哪些题?其次预估会出现的情况和处理的办法。如第几题可能有难度,估计多少学生不会做,计划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是让会的学生展示?还是教师精讲,还是教师引导学生讲再总结。第三留下课中备课。即实际各预估的不一样时的处理办法,课中、课后记下来。 总之,这样的备课,教师不一定写多少字,但却要教师认真动脑,整理习题,编写习题,预估问题和处理措施,课中备课,都要深思熟虑,而且只有经常这样做,才能逐渐成为优秀的教师。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次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的关键。以往全班学生会不会,教师全都揽到了自己身上。小组合作就是把这一重任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会,不会时在小组内学会,全都不会时或大部分不会时老师再讲会。所以我们要从分小组、培训组长组员、指导小组合作、捆绑式评价、调动积极性几方面落实合作学习。 1.科学地分小组。先按照张四保主任讲的,班主任牵头按成绩、平时表现、综合素质等,2人一小组,4人一大组,组长坐在

课堂12种教学方式

课堂12种教学方式 1. 演示模式:有教师代表并向学生介绍课程的详细内容,并解释各种概念,说明它 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新概念以及如何正确地使用概念。 2. 情景对话:教师和学生一起分解重点,采用情景分析法,通过讨论现实情景来传 授知识,帮助参与者更好地理解新概念,并能够让学生们深入参与活动,收获知识。 3. 讨论:学生根据相关讨论话题针对新知识进行深入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看法,在 教师的引导下,将所学内容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并加深理解。 4. 病例分析: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某个具体事件,讨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 建议,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新概念,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手把手:教师和学生一起实操,就是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实际做一些事,帮助 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实践操作,增强实践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 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6. 技能操练:使用游戏自我训练、组训痕技能教学。主要是为了制定出一些有趣而 又有效的活动,以便让学生能够较好地参与并深入理解教学内容,以及通过反复练习,使 学生们更好地运用新知识加以应用。 7. 课堂实验: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亲自动手完成实验,比如操作示范,测量,观 察等。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事物的实际活动,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8. 研究报告:学生针对新知识,按照要求完成报告,不仅能使学生更加彻底地掌握 新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9. 角色扮演:主要是让学生在接收知识的同时,能够融入情境、投入感情,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不仅仅是内容,更多的是情感,这是一种非常深刻的 学习方式。 10. 讲评模式:教师带头,学生参与讨论,针对所学的知识提出意见、看法以及自己 的分析。此类教学模式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11. 自学机制:是指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的学习策略,通过阅读、实践、语言练习等方 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并有教师在旁协助辅导,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 能力。 12. 参观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在课堂上进行参观活动,通过实景体验 熟悉现实,了解现实社会的变化,增强对新知识的认知,加强学生的联系能力,增强实践 知识的学习。

课堂教学模式的四种类型

课堂教学模式的四种类型 四种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合作式教学模式和个性化教学模式。 一、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是指老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通过讲授知识、演示和学生的被动接受来进行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通常是知识的权威,学生的角色是被教育者。老师主要通过讲解和板书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通过听讲和记笔记的方式获取知识。这种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听课效果,但缺乏互动和合作的元素。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模式下,老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解答疑惑。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参与讨论、提问、回答问题。通过互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合作式教学模式 合作式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被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学会与人合作、协调和沟通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式教学模式

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四、个性化教学模式 个性化教学模式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在这种模式下,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最大的发展。个性化教学模式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合作式教学模式和个性化教学模式是四种常见的课堂教学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三四教学模式简介3

“二三四”教学模式简介 “二三四”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教学体系。由三部分构成,涵盖了两个特点,三个要素,四个环节。 一、两个特点 两个特点是,全方位,高效率,这是从宏观上设定的总体目标。主要是突出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师生合作,务求高效。全方位是指面向不同层次的所有学生,特别是要关注学困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因材施教,促进不同学生都得到发展;高效率是指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主要是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二、三要素 三个要素是:以学论教,以教助学,以评激学,这是对总体目标的具体定位。以学论教是指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学生完成自主和合作探究之后,教师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决定教学策略,高效利用课堂有限的

时间;以教助学是指教师的点拨引导和必要的知识传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以评激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包括老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这些评价,可以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三、四环节 四环节是指自学质疑、交流展示、点拨提升、拓展反馈。这四个环节是落实具体目标的实施策略,也是教学流程的具体体现。“二三四”教学模式中的两个目标、三个特点是这个教学模式的暗线,明线是课堂教学四环节,是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真正落实的,也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主题部分。 第一环节:自学质疑 自学质疑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首要一步,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关键一环,也是为合作交流和展示提升打下坚实基础的前提。本环节包括两个部分,

1.自学教材。在教师导入新课之后,提出本课的自学目标以及能力要求,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教材,浏览学习内容,对当节课的知识结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能获取基本知识。 2.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之后,会对教材中难以理解的知识产生疑问,或者提出自己的见解。此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机会,这样,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会更乐于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出探究的方法,形成探究提纲。探究提纲是指导学生交流的方向盘和指路灯,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航标,也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有利抓手。探究提纲可以师生共同拟定,以口头表述或黑板、大屏幕的方式出示,让学生有目标、有组织的进行探究。 第二环节: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环节,学生可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形成的探究提纲继续选择自主探究,也可以通过组内交流,落实探究内容。交流结束后,将学习成

二三四教学模式简介

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创建高效课堂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几年来,我们遵照“为孩子一生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本着“用心去做”的校训,全面开展用良心教书,用爱心育人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通过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充分发挥科研引领作用,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创建高效课堂,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二三四”课堂 教学模式,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指导思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列为民生和社会建设之首,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学校决定以《规划纲要》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统筹各种资源,分类实施,分步推进,跟踪指导,调整完善,总结提升,建立适合学校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构建“二三四”课堂教学模式的背景 (一)审时度势,大力改革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高效课堂、新课程实施需要高效课堂、

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需要高效课堂、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也需要高效课堂。那么,教育教学模式就应运而生,走入了学校的实际教学中。 最近几年,全国各地涌现出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和教学模式。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西峡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长春四十五中学的“三四五”教学模式;东辽县的“疑探展评用”教学模式等,他们的成功饱含着许多教育人的心血,在我们为之高兴的同时,也真的应该沉下心来认真思索:我们的教学应该如何改革,要取得实质性的成功,我们的点在哪里? 2013年起,学校开始重点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选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作为切入点,探寻适合学校发展的教学模式。改革初期,学校组织教学领导和骨干教师到东辽县参观学习,实地聆听西峡教师和东辽教师的课堂教学。回校后,召开专题会议商讨改革方案,确定实验班级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并于5月份召开了区域教研会,将课堂结构调整为“三疑三探一点”继续探索。同年9月份,学校开始组织教师到长春四十五中学进行轮训,学习“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并组织教师进行课堂尝试。通过学校的一系列举措,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对以上教学模式进行了整合,创建了具有学校特色,可操作性强的“二三四”教学模式。 (二)围绕课标,深化提升 新课程标准自实施以来,我们一直不断学习,修正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能力,更好的迎合新形势下的教学。仅就数学新课标中“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