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教学“24字模式”解读

课堂教学“24字模式”解读

课堂教学“24字模式”解读

第一篇:课堂教学“24字模式”解读

课堂教学“24字模式”解读

●“24字课堂教学模式”内容:

“阅读感悟、自学检查、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并以此为总纲,统领“新学课、复习课、训练课、讲评课”等课型的模式创建,分学科、分专题,构建了若干操作性强的教学流程。

●“24字模式”分项解读

“阅读感悟”——即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新内容的时间,对知识进行整合与建构。这里所谓的新内容是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来解决的,关键是新旧知识对接时的切入点正确与否,所以说在一定意义上不存在“新知识”,只存在知识的转承。通过这一环节,对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旧经验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让学生自己演绎“自学催生自信、自信繁衍成功、成功激活快乐”这样一条路子。

“自学检测”——即用基础知识点组题,检测自学成果。通过组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以此为基础去拓展、链接,从而使课堂形散神聚,避免教学内容泛化。

“合作交流”——即在编组相对固定、同组异质的前提下,更多地关注差生,最大化地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即让优生影响、带动、帮助同组的人,共同去讨论、去思维,共同进步。提升个体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意识与能力。

“展示”——是课堂上学生“我参与我快乐”的集中体现,只有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轻松地“说、谈、演、写、吟、唱”,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激情释放、思维扩散、个性张扬。在这里,学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生命体。在这里,学生活动的时空与老师干预的时空达到了有效融合,找到了一个最佳结合点。

“点评”——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是释难、是纠偏、是

整合与总结,是在知识的关键点和学生思维的关键处重锤敲打,通过点拨使学生的思维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使问题迎刃而解。

“分层训练、拓展延伸”——这着眼于绕开精英教育的误区,完成学生的梯队提升,加强教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改善学生对知识和知识学习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

●该模式要求教师树立如下几种理念:

1、学生主体的理念。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适应学生的需要,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学习心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A:是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使所有学生享受公平、平等的教育;

B:是课程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C: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需求;

D: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必须公正。面向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通过保证每个人的利益,来保证民族和社会的整体利益,这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3、全面发展的理念全面发展不是“大一统、齐步走”,是因材施教,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使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认识特点和特殊教育的需求出发实施教学,既鼓励冒尖,也允许在某些方面暂时落后。针对学生的差异,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成才。

●四种课型设计要领: 以课堂教学24字模式为总纲,“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四种课型的设计要领旨在通过设计要领的剖析,引导教师科学地实施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新授课教学模式案例设计要考虑六点:(1)、如何导入(2)、

自学提纲(3)、自测题(4)、预估出现的问题(5)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6)、设计分层题组。

2、复习课的“以练代讲”模式案例设计时考虑四点:(1)、复习的是哪一段的知识,这一段知识有几个知识点,几个基本方法,哪些重要哪些次要。(2)、那些基础题能展示这些基本的知识点和方法。(3)、这些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是什么?和哪些知识链接较多。(4)、这些知识点和方法在新课程的考试中如何考?

3、习题课“分解任务,小组展示”模式案例设计时应考虑五点:(1)、今天习题课要巩固那些基础知识点和基本方法。(2)、今天习题课要和哪些知识链接,做哪些拓展和延伸。(3)、有几个小组,设计几个题,每个小组的任务如何分配。(4)、每个小组中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如何点评?(5)、用什么方法让小组展示。

4、评讲试卷课“找准问题疑难,题组分解补漏”模式设计时应考虑四点:(1)、测评的是那些章节的知识?(2)、这次测评的共性问题和疑难有几处?具体体现是什么?症结在何处?(3)、根据问题疑难,涉及的题组是什么?(4)、这些题组用什么方法解决,教师如何讲解提炼?

●一节好课的五个标准

1、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地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而言,对全班同学中的多数学生有效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3、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富的课:教师能引导学生及基地深入知识的产生过程之中,经过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的碰撞,使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生成新的知识结构。

4、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不因公开教学而演练,不因示范教学而作假。

5、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不求十全十美,只求反思与重建.

第二篇: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二、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

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教学研究方法论上的一种革新。教学模式的研究指导人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以动态的观点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同时对加强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模式的种类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实践的概括化的形式和系统,具有多样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教师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必须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要考虑实际的教学条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加以选择。常见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传递──接受式

该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是: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

这种模式在介绍讲解性的内容上运用比较有效,不可在任何教学内容上都运用这种模式,长此以往必然造成一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自学──辅导式

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程序是:自学—讨论—启发—总结—练习巩固。

运用这种模式时,最好选择难度适宜、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自学,教师应多启发。

(三)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程序是: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

运用这种模式时,教师一定要对那些打破常规的学生予以一定的鼓励,不要轻易地对学生说对或错,引导学生探究结果。

(四)自主学习模式

该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是:设置情境──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迁移。

(五)抛锚式教学

该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是: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

(六)现象分析模式

现象分析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是:出示现象→解释现象的形成原因→现象的结果分析→解决方法分析。

(七)合作学习模式

它是一种通过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合作式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思维能力和动作技能,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包容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八)发现式学习模式

发现式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最根本的地方在于让学生像科学家的发现一样来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的研究,更适合于低年级的教学。

另外还有研讨教学模式等,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再一一介绍。

总之,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以简化形式表示的关于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或框架。它包含着一定的教学思想以及在此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课程设计、教学原则、师生活动结构、方式、手段等。在一种教学模式中可以集中多种教学方法。

任何模式都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既稳定又发展变化的程序框架。教师可根据校情、学情、教学内容的特点等独立运用,也可综合运用,还可自创新型教学模式,彰显教学特色。

四、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分别是: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学交流”学习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整体教学系统、江西武宁宁达中

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和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

第三篇:中学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学校四段滚动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一、理念及背景:

(一)《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明确指出:“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打造真正的“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一切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教学活动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的、学生自治的、学生享有的课堂将成为我们的主要目标。

(二)应当相信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我们应当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成长;我们应精简教师的教学时间来换取学生的成长空间;教师设置有价值的问题是自主课堂的起点;学生进行学习反思是自主课堂的归宿。教师学会引导、激励与学生学会探究、合作是自主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事。这些应当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共识。

(三)我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谐进取内涵发展创名优学校”这是我们的办学目标,随着我校办学规模及教学设施的完善,我校必将走上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存之本,课堂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载体,探索一个适合我校学生的、富有24中特色的教学模式,既是高效课堂建设的需要,也是我校创名优学校的内在需求。二、四段环节的具体内涵:

四段分别为:问题呈现---自我感悟---合作交流---评价提升

滚动的含义:在一节课中反复展现四段教学组织过程,滚动的形式主要有

1、平行式滚动,即在所研究的问题中,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联性不强,这时采用逐个滚动解决;

2、递进式滚动,即在问题与问题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层层递进的解决方式;

3、内在式滚动,即在一个问题的四段式教学过程中,又产生新的问题,需采取同样的四段式教学进行研究,这种方式称为内在式滚动。

(一)问题呈现

1、问题呈现的几种形式:(1)教师的情境设问(2)阅读后的疑问(3)学生思考后的发问等,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的状态

2、从设计问题的层面上有(1)基础问题设计---体现理解性、思维性(2)综合性问题的设计:不同科目、同科不同知识、课内外综合等体现实践性、探究性。(3)生成性问题设计:教师创设的情境问题、学生预习自主提出的问题、课堂理解即时产生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思考、理解、疑问通过梳理提升产生的有价值的探究问题。

3所设计的问题应该具有针对性,开放性,探究性.(二)自我感悟: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作为目的,自我感悟成为学习的主要状态,不做无谓的交流,不做形式的交流。可以是自我鉴赏,可以是做题训练、可以是质疑、可以是体验、可以是知识的梳理建构。

(三)合作交流:在深入思考后,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的状态有:学生讨论、板书评析、师生交流、课堂辩论等。注意的问题:

1、由学生讲述、解释课堂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学习情况得到及时的反馈。同学发言、演板、演示操作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观察、思考,随时准备完善和补充。

2、教师要注意多从正面引导学生讨论,对于错误要说出错误原因和更正的理由;对于学生在学习或汇报中的疑难问题,老师要启发全班学生讨论解决,学生不会的老师再点拨;要引导学生寻求规律,发现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提升:我们这里的评价主要指的是课堂的教学的评价

1、评价的形式有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等几种形式

2、知识评价和能力评价并重,目的是达到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本阶段的关键在于提升:主要指对知识的总结,过程的方法梳

理,思维的元认知的分析。三、四段滚动式课堂教学的几点说明:

1、对教师的要求

课堂中要始终以科学、民主的氛围笼罩,从而培养其意识,没有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就没有畅所欲言的讨论和质疑,民主的课堂是讨论的基础。

2、对教学设计的要求

教学设计要突破,从以前的知识本位设计转变到问题本位的设计;教学过程从知识学习转变到问题解决;从听讲到体验。

3、对学生的要求

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思考是我存在的价值;提问是我思考的展现;课堂是我表现的舞台。

4、课堂评价要有突破:评价一节的课的好坏、水平高低,除了常规的一些标准之外,如:教学目标恰当、教学内容正确、教具和媒体合理等之外,关键就是要看这节课教师有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没有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有没有充分重视和尊重学生思维的个体差异;学生有没有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索与形成过程,有没有充分的独立思考和展示交流的机会,能不能主动地扩展知识、运用知识。

5、教师的作用在于:

对课堂教学的整体组织-----课堂教学的导演、课程标准的达成;

对问题的设计与引导-----启发、深化;

对教学过程的评价与提升------对学生的理解进行评价、总结。

第四篇:小学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构建高效道德课堂教学模式切实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新密市苟堂镇玉皇庙小学 2015年8月18日

构建高效道德课堂教学模式切实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苟堂镇玉皇庙小学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一、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落实新课程理念为宗旨,以全面提

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构建和实施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全市叫响“质量在课堂,素质在课堂,特色在课堂,名校在课堂”这一口号。

二、教学模式构建背景:

苟堂镇玉皇庙小学是一所五村合并的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现有12个教学班,670余名学生,36位任课教师。学生来自附近的五个自然村,学习程度参差不齐;教师年龄结构偏大,知识和教学技能、教学观念陈旧。各班学困生队伍庞大,学生学习自主能力差,不愿学、不会学;教师课堂讲风浓,灌输式教学方法仍比较盛行。虽然,过去也一直在喊课堂改革,但力度不够,往往是“雷声大,雨点稀”。

为切实改变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师一统天下,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归纳、总结我校以往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构建了“143三段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为全面实施“143三段六环节道德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切实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特将本教学模式解读如下:

三、模式的概念界定:

“143三段六环节道德课堂教学模式”是指:

1、“143三段”,即

课堂教学的40分钟按照1:4:3的比例,划分为“5分钟课堂准备阶段+20分钟学生参与操作阶段+15分钟拓展提高、达标检测评价阶段”三个时间段。

2、六环节,即

A、课堂准备阶段:①创设情景,导入新课;②展示学习目标;

B、学生参与操作阶段:③自学指导,学生自主探究;④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C、拓展提高、达标检测评价阶段:⑤展示成果,拓展提高;⑥课堂知识检测、评价迁移;

3、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划分为三段:①导----激趣导入与出示目

标;②拨----启发与点拨;③评----评价与补救。

4、学生的自主学习划分为三段:①尝----自学与尝试;②探----合作与探究;③展----展示与迁移。

5、归纳起来,“143三段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就是:①创设情景,导入新课;②展示学习目标;

(①②环节为第一阶段课堂准备阶段,以教师的“导”为主,用时约5分钟。)

③自学指导,学生自主探究;

④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③④环节为第二阶段学生参与操作阶段,也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尝”、“探”的关键环节,教师本阶段的主要是以“拨”为主。用时约20分钟。)

⑤展示成果,拓展提高;⑥课堂知识检测、评价迁移;

(⑤⑥环节为第三阶段拓展提高、达标检测评价阶段。本阶段,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展”,把自己本节学习内化的知识展示到运用中,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主导地位在于能在“评”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使知识得以拓展。本阶段用时约15分钟。)

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

1、目标应多维:

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只局限于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还应包含学生意志、情感、性格特征的形成,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因此,“143三段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目标应包括:

(1)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学科能力——知识与能力目标。(2)掌握学科思想方法与学习方法——过程方法目标;

(3)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诸如情感、意志、兴趣、需要、价值观、品德、审美情趣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课堂要多元互动:

传统的课堂教更多的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唱主角,学生当听众,缺乏和谐的师生双向交流,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丧失,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143三段六环节课堂教

学模式” 3 的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全过程,师生实现交流、互动,在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师生在教学中是合作的伙伴、交心的挚友。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多元互动成为教学的亮点,只有多元互动才能产生教学的共鸣,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才能使课堂教学收到最大的教学效益。

3、课堂教学要“以学定教”:

学是教学活动的本源、基础与条件,教必须建立在学的基础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完全取决于能否按照学的客观规律而施教,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因学论教”。其一,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及结构模式,都必须以学的特点、规律(如概念学习规律、记忆与遗忘规律、学习迁移规律、学习水平与生理成熟关系、能力培养规律以及罗森塔尔效应等)以及学的心理特征,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并以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来筹划。其二,课堂教学要渗透学科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只有以学为本,因学论教,才能产生积极的整体效应。

4、课堂“教”与“学”的方法要“最优化”:

道德课堂:是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的一种高品质的课堂形态,它要求课堂要“合乎道,至于德”,以合乎道的途径,达到至于德的目标。所谓“道”,即规律,也即教育教学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所谓“德”,即生态,即围绕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实现国家对人才培养目标而建构的课堂生态。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风格等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一方面倡导“合作”、“探究”等,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科学把握好和运用好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等。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实践为主线;能力为目标;育人为主旨。

5、课堂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它在教学上的应用与开发已被广泛重视,它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所显示的巨大作用

已被广大教师所认识。因此,恰当地、充分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不断开发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课题,并将带来整个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模式与手段的深刻变革,推进学习过程的多样化、社会化和主体化。班班通资源、校讯通网络资源、电子白板等应成为今后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使之发挥最大的课堂效益。

五、领导与管理:

学校成立教学模式推进领导小组,全面强力推进“143三段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组长:刘书红副组长:王治军徐喜军

成员:申贯昌王慧玲刘慧霞周福信

第五篇:“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一、“271”教学模式的内涵简介:

(一)、三步:即课前、课中、课后;

1、关于“课前”,“课前”准备紧锣密鼓。

教师要求:(1)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导学案”;(2)设计出课堂教学互动的方案。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导学案,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3)对预习的要求:教师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半部分预习等方法要求学生预习。

学生要求:提前完成导学案,通过预习解决A、B级问题,对C级和D级问题形成初步“困惑”,以便带入课堂。

2、关于“课中”,“课中”互动热火朝天。

按照教学要求,实施“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让每个人都成为交流者。即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当堂测试、小结作业。

3、关于“课后”,“课后”复习温故知新。

教师要求:备好课后课,设计出学生中“未清”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要求:完成当堂作业,向小组长反馈“未清”问题。

(二)“271”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四个环节,依次是: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成果交流→巩固提升。

“导学”是指借助学案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课堂教学运用“四环导学”的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体验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成功乐趣;而教师借助“学案” 1 平台以一个“导”字贯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从而实现高效课堂向高效学习转化。

2、“271”教学模式操作要领:“271”课堂时间分配:10+30+5

①自主学习:此环节分为两个阶段——课前和课中。学生课前通过预习课本,基本完成导学案内容,以便带着成就和展示的欲望、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课中根据其他同学的展示,深化和完善自学成果。课中自学时间的长短应视学案完成情况而定。

对学生的自学预习有三个层次要求。一是完成导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了解学习文本的主要知识点、需要掌握的知识、考查的技能等;二是要对学案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未涉及到的问题要进行补充,丰富完善;三是敢于否定书本中既成的事实和结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②合作探究:在此环节中,主要针对学案中的内容进行学习和组内交流、探究,有时采用分组分任务形式,有时采用分组不分任务的形式。教师在此环节中,一要巡查,最大限度掌握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况,二要在重难点突破上进行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最终探究成果,为成果交流展示做好准备。此环节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

合作探究,要求学生带着导学案中的自学提纲(分为学习目标、自学问题和学习方法),进行有序的独学、对学、组学;通过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反馈测评、小结达标等操作过程,使学生对知识初步感知、认识、记忆与理解,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升自学能力。

③成果交流:本环节主要是小组和小组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的成果交流展示,可分为课前定向展示和课中不定向展示。每个学习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展示。展示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要注意倾听其他同

学的不同观点,并积极进行质疑、补充、纠正和评价,实现学习成果的交流和共享。学生在展示、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和借鉴,对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并通过说写、讲、读、对话等形式,使知识转化为技能。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精讲,主要放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和解题规范化的强调上。要恰当地评价和激励学习团队,燃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展示,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横向碰撞,求证、纠偏或补充,质疑、丰富或拓展,欣赏、激发或鼓励,构成课堂生活的“狂欢”。新知重视“交流”,但不是为了交流而交流,而是要求学生在交流中形成收获。

④巩固提升:在本环节中首先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情况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归纳、总结、整理和反思,从而达到知识系统化的目的,同时更进一步强化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进行学案上的达标巩固练习,小组间交流练习结果。最后让学生对课堂表现和效果进行评价。教师也可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巩固提升所学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以导学案为依托,以学生展示为主要形式,在教师的点拨、引领下,进行双基、拓展训练,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学生自主练习、小组合作探究、展示汇报、达标评、训练验收,达成学习目标。老师们在设计训练题时,还充分体现出基础性、层次性和拓展性,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们在不同的收获中都能获得提高。在“271”模式中导学案的质量和使用是关键的重要因素,导学案编写要精细,容量要适中。教师课前或课堂要抽查导学案,调查了解学情,二次备课,以学定教;课后要批改导学案,巩固学习成果。

二、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首先要做“激励者”,教师要尽量可能多使用诸如“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比比看,哪个小组办法多”等等激励性语言。

其次,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点拨”上,教师课堂上的语言要

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

第三,教师既要关注知识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和精神成长,这些体现在课堂上即变成对学生表情、语音语调、形体动作的关注。

第四,教师要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适时点拨指导;教师要检查学生预习自学(做导学案)的进度、效果。小组交流展示时,要适时引导点拨。及时评价各小组同学交流展示的情况;在备课中要针对有关问题做相关的预案准备,以便能应对突如其来的问题。

第五,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每天上课前也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并根据学情对下边的环节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师要做好小组学习问题的跟踪调查,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组织小组长检查或抽测;教师要进行学情调查,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在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做好记录。

三、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1、课堂纪律以不影响别人的学习。学生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标注,带到小组学习中解决。自学预习环节完成后,要及时告知本组学习组长。

2、学生要认真阅读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在预习的基础上做好导学案。学习小组长了解学生的自学预习及完成导学案的情况,并向任课教师汇报。

3、先对学,后群学,继而深入探究。首先通过对学力求解决自学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小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

4、交流展示的要求:

要体现“四性”: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新性。即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者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从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互动,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

⑵学生展示时要“聚焦”,避免“平行站位”;展示学生要提前进入预定位置;展示者准备要充分,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展示要声音洪亮,语言规范;展示者要充分运用展示艺术,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板书要迅速、工整规范,合理运用双色笔。

⑶保证全员观看、听评讲、展示;倾听、展示要认真、不插嘴、不私下议论;要根据展示及师生补充点拨随时记录,做好即时性巩固及导学案整理。

⑷展示者展示完后,倾听者如有疑问要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进一步质疑对抗;质疑对抗要针对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倾听者主动质疑、补充,要做到有抢有让、语言规范、简明扼要;进行对抗质疑时无需举手,可直接起立发表自己的观点。

⑸倾听者在补充评价时,要用第二人称,目视被评价者;不做重复、无意义评价,要积极发现优点,中肯指出不足;大胆鼓励个性化、创新性的观点表露,达到质疑对抗、文本批判、个性解读、创新生成的目的;被点评同学要认真对待他人评价,及时改进。

5、整理导学案,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要注意双色笔的运用;同小组同学相互检查,狠抓重难点、疑点的落实;让学生养成学思结合的好习惯,在反思中不断感悟、不断提升。

四、关于导学案

(一)、“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1)基本理念:落实“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不使每一个学生掉队。

6(2)操作载体:师生共用“导学案”。“导学案”整合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评价的卷案于一体,起到“三案合一”的作用,解决了教案与课堂脱离、学案与课堂冲突、教学反馈不够及时等问题。

(3)导学案编写原则:①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②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③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④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⑤开放性(有可供师生完善的“留白处”);⑥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意识)。

(4)基本操作流程:教师个人备个案→集体研讨制定“导学案”→课堂组织实践“导学案”→课后反思补充“导学案”。

(二)、“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由“明确目标→前置自学→展示交流→合作探究→达标拓展”五个环节构成,教师围绕学生的活动,相应地做好明确目标、问题助学、诊断指导、点拨提升、总结评价五方面的工作。

(1)明确目标

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事先把新的学习内容,按照其在单元或整册书的地位、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制定相应的科学的学习的目标,明确目标展示于“导学案”上。上课伊始,教师指导学生参照“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的有任务地参与课堂学习。

(2)前置自学

前置自学一般要在课上进行,学生依照“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问题,同时生成整理新问题。自学中,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能归纳的规律自己归纳,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合作小组内讨论寻求解决。鼓励学

生通过圈点标记深入钻研,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教师指导自学,同时根据掌握的自学情况进行二次备课。

前置自学环节设计的目的有三个:一是通过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完全能解决的问题,培养自主学习习惯、能力;二是为课堂上的展示做充分准备;三是为教师下一步的引导点拨提供起点。

(3)展示交流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情况在教师的组织下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一般问题的展示交流有两个层次,组内展示和组间展示。知识性、基础性的问题可以在组内展示、互相评价,稍难的问题在小组内展示后整理出小组的意见在班内展示交流。自主学习任务展示的时机要跟教学的流程相和谐,要恰如其分的贴着教学目标的落实来展示,不能为展示交流而展示交流,为活动而活动。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确定“讲”与“不讲”的黄金分割点,以便及时进行点拨。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能学会的,都不需要讲。所谓的“讲”,实际上就是一种有效点拨,择机指导。

展示交流环节是课堂非常有生命力的一个环节,它至少有这样几方面的效益:一是展示交流促进了前置自学。要想展示精彩,必须深入自学。先自学后展示能有效地启动学生进一步求知的内因,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两个层次的展示交流保证了学生参与的广度,使更多的学生拥有机会受到关注。三是展示交流生成了新的课程资源。学生个体拥有的信息是一种潜在的力量,而信息的交流使潜在的力量显性化,形成真正的力量。课堂上的展示即是一种信息交流,在参与中,在倾听中,使得学生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使其思考的思路赖以延长,将思想的触角伸向更为深远的领域。四是展示能暴露学情,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找准教学的起点,以此作为教学的依据,这也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五是展示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快乐程度。形式多样的展示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增加自信。

“展示交流”这一教学环节理想的教学状态应该是将“学路”和“教路”有机地融合在一体。“教”是贴着学情而进行的有效的点拨,

“学”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智慧成长。

(4)合作探究

学生依照导学案或教师的提示进行探究性学习。

这一环节是针对前两个环节解决不了的内容而设置的,合作探究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思想性,需要集体的智慧才能完成。合作探究的方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来提出问题或者根据学生的发现情况提出问题,然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这个环节是灵活机动的,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深浅、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来取舍。

(5)达标拓展

学生依照“导学案”的设计,进行巩固训练或达标检测或拓展提高,以达到巩固、总结、检测所学内容的目的。

达标检测题目的设置要求有层次有梯度,能体现知识能力重点,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教师或小组长现场批阅学生练习,收集反馈信息,当9 堂矫正补救。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小结梳理知识框架、规律、方法,并对合作小组当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以上五个环节既密切联系又互相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动态的流程,将“学路”“教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其中“学路”是最基本的。这五个环节既可以在一节课中体现,也可以在一个课题的教学中通过两节课、三节课来体现。教学中应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等不同情况,对教学环节进行取舍。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要价值取向是让全体学生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把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履历”,最大化的尊重培养发掘学生“学”的能力,让学生资源对教学效益提供最大化的贡献,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操作注意事项第一、优化集体备课流程,保障导学案质量

集体备课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编制的“导学案”的质量和课堂教学的效率,集体备课总结起来有如下方面:

(1)三定: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集体备课内容明确)。(2)五备:①个人初备,形成个案。个人初备时,要求教师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及相关材料,突出抓“八点”(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同时,教师还要查阅学生档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初备时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和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②集体研讨,形成初案。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首先由主备人将个人设计的个案,以说课的形式进行交流,备课组其他教师在认真听讲、及时记录的基础上,分别陈述各自的个案,进行比较,把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初案”。③完善整理,形成定案。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形成的初案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完成对定案的编制。④跟踪听课,形成复案。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根据学校听课安排或邀请别人听课指导。把关领导要跟踪听课,了解集体备课落实情况。⑤教后反思,形成补案。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写出较为翔实的教后记,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对教学设计进一步修订完善,形成补案。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3)两个评价:①包组领导对导学案进行质量评价,把关验收;

②学校领导现场跟踪集体备课,对集体备课中教师的表现进行现场评价。

第二、强化导学预设,提高课时效益

“导学案”形成之后,教师要在学生用的“导学案”基础上对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充分预设,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观察、参与、指导的紧张度和针对性,以确保课堂每一个环节的效率。

预设的内容括:(1)前置自学阶段:教师要预设学生的自学方式、

课堂教学“24字模式”解读

课堂教学“24字模式”解读 第一篇:课堂教学“24字模式”解读 课堂教学“24字模式”解读 ●“24字课堂教学模式”内容: “阅读感悟、自学检查、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并以此为总纲,统领“新学课、复习课、训练课、讲评课”等课型的模式创建,分学科、分专题,构建了若干操作性强的教学流程。 ●“24字模式”分项解读 “阅读感悟”——即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新内容的时间,对知识进行整合与建构。这里所谓的新内容是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来解决的,关键是新旧知识对接时的切入点正确与否,所以说在一定意义上不存在“新知识”,只存在知识的转承。通过这一环节,对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旧经验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让学生自己演绎“自学催生自信、自信繁衍成功、成功激活快乐”这样一条路子。 “自学检测”——即用基础知识点组题,检测自学成果。通过组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以此为基础去拓展、链接,从而使课堂形散神聚,避免教学内容泛化。 “合作交流”——即在编组相对固定、同组异质的前提下,更多地关注差生,最大化地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即让优生影响、带动、帮助同组的人,共同去讨论、去思维,共同进步。提升个体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意识与能力。 “展示”——是课堂上学生“我参与我快乐”的集中体现,只有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轻松地“说、谈、演、写、吟、唱”,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激情释放、思维扩散、个性张扬。在这里,学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生命体。在这里,学生活动的时空与老师干预的时空达到了有效融合,找到了一个最佳结合点。 “点评”——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是释难、是纠偏、是

学习“张四保二十四字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学习“张四保24字教学模式教学”心得体会 太谷县张四保老师的“24字教学模式”——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以及“五式教研”——备课集智式、讲课互动式、听课分角色、评课问题式、说课感悟式,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24字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运用使我深受启发。 一、课堂教学的二十四字模式体现出了一种思想---学生为主体这二十四字模式,体现出了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思想。阅读感悟,自学检测,是学生自己去阅读,学生自己去检测。合作交流,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之间的交流。展示点拨,学生是全方位的展示,教师是在疑点处的点拨。分层训练,拓张延伸面对的是学生。所以,它告诉我们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真参与,真思考。 二、课堂教学的二十四字模式强化了一种意识---问题意识 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强调的是学生不带问题不读书,问题是引领上课的一种基本模式。试想,如果课堂没有了问题引领,就没有了课堂教学,有问题,能让学生激情饱满;有问题,能使学生进入思考状态; 有问题,能引发学生争议;有问题,能展示学生的智慧。我们也知道:发明千千万万,始于一问。所以,它告诉我们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研究真问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课堂教学的二十四字模式渗透了一种理念---以人为本 合作交流,分层训练,拓展延伸,渗透了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合作交流培养的是学生的表达、倾听、尊重、包容、欣赏、互助……

分层训练,拓展延伸,关注的是每一个层面的学生。所以,它告诉我们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课堂教学的二十四字模式倡导了一种精神---吃苦精神 因为二十四字模式体现的是学生的真参与,真思考,信息时代的学生知识面是非常广泛的,这对教师要求更高。为此,我们在备课中,就必须要扩大内存,深钻教材,预设学生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情况,储备上课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知识。真可谓一多一少,教师备课时间多,课后辅导时间少。所以,它告诉我们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有效,就必须有吃苦耐劳精神。 教学有各种模式,教学无固定模式,教学模式的好坏贵在适合自己所代的学科,适合自己所教的年级,适合自己所教的学生,适合自己所教的内容。我们要用二十四字模式折射出来的精髓指导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驾驭课堂。新型的课堂模式,不是老师没事干,而是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要我们的老师成为智慧型的老师,也就是成为爱学习、爱思考、爱创新、会管理的老师。

24字模式解读

课堂教学“24字模式”解读 一、“24字模式”的内容 24字课堂教学模式,及“阅读感悟、自学检查、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并以此为总纲,统领“新学科、复习课、训练课、讲评课”等课型的模式创建,分学科、分专题,构建了若干操作性强的教学流程。 二、“24字模式”分项解读 “阅读感悟”——即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新内容的时间,对知识进行整合与建构。这里所谓的新内容是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来解决的,关键是新旧知识对接时的切入点正确与否,所以说在一定意义上不存在“新知识”,只存在知识的转承。通过这一环节,对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旧经验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克服其受动性、依赖性,引导其主动性、独立性,真正改变其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演绎“自学催生自信、自信繁衍成功、成功激活快乐”这样一条路子。 “自学检测”——即用基础知识点组题,检测自学成果。通过组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以此为基础去拓展、链接,从而使课堂形散神聚,避免教学内容泛化。同时,检测后的施教更能实现以学定教,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更便于教师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合作交流”——即在编组相对固定、同组异质的前提下,更多地关注差生,最大化地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即让优生影响、带动、帮助同组的人,共同去讨论、去思维,共同进步。提升个体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意识与能力。 “展示”——是课堂上学生“我参与我快乐”的集中体现,只有让学生在

开放的课堂中轻松地“说、谈、演、写、吟、唱”,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激情释放、思维扩散、个性张扬。在这里,学生不再是整齐划一、举止呆板的木偶,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应试的机器、不再是否分数的奴隶,而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生命体。在这里,学生活动的时空与老师干预的时空达到了有效融合,找到了一个最佳结合点。 “点评”——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是释难、是纠偏、是整合与总结,是在知识的关键点和学生思维的关键处重锤敲打,通过点拨使学生的思维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使问题迎刃而解。 “分层训练、拓展延伸”——这着眼于绕开精英教育的误区,完成学生的梯队提升,加强教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改善学生对知识和知识学习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 三、该模式要求教师树立如下几种理念: 1、学生主体的理念。 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适应学生的需要,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学习心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一是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使所有学生享受公平、平等的教育;二是课程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

课堂教学“24字模式”解读

课堂教学“24字模式”解读 ●“24字课堂教学模式”内容: “阅读感悟、自学检查、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并以此为总纲,统领“新学课、复习课、训练课、讲评课”等课型的模式创建,分学科、分专题,构建了若干操作性强的教学流程。 ●“24字模式”分项解读 “阅读感悟”——即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新内容的时间,对知识进行整合与建构。这里所谓的新内容是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来解决的,关键是新旧知识对接时的切入点正确与否,所以说在一定意义上不存在“新知识”,只存在知识的转承。通过这一环节,对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旧经验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让学生自己演绎“自学催生自信、自信繁衍成功、成功激活快乐”这样一条路子。 “自学检测”——即用基础知识点组题,检测自学成果。通过组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以此为基础去拓展、链接,从而使课堂形散神聚,避免教学内容泛化。 “合作交流”——即在编组相对固定、同组异质的前提下,更多地关注差生,最大化地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即让优生影响、带动、帮助同组的人,共同去讨论、去思维,共同进步。提升个体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意识与能力。 “展示”——是课堂上学生“我参与我快乐”的集中体现,只有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轻松地“说、谈、演、写、吟、唱”,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激情释放、思维扩散、个性张扬。在这里,学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生命体。在这里,学生活动的时空与老师干预的时空达到了有效融合,找到了一个最佳结合点。 “点评”——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是释难、是纠偏、是整合与总结,是在知识的关键点和学生思维的关键处重锤敲打,通过点拨使学生的思维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使问题迎刃而解。 “分层训练、拓展延伸”——这着眼于绕开精英教育的误区,完成学生的梯队提升,加强教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改善学生对知识和知识学习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 ●该模式要求教师树立如下几种理念: 1、学生主体的理念。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适应学生的需要,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学习心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4字教学模式操作办法

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操作规程 一、“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的含义 “学案”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 1、“学案”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和技能训练四个要素组成。教师设计学案时,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内容,着力点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要准确、具体,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水平的高低,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教师的“导”是为学生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3、“24字”是指:①导入明标②自学质疑③小组交流④展示点拨⑤训练拓展⑥小结反思 二、“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1、导入明标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老师在课堂上应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等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导入可以用多媒体、故事、游戏、问题、悬念、图象、开门见山等方式。导入新课后要立即出示目标。教师根据所学内容的重点难

山西太谷24字模式解读

山西太谷24字模式解读 (2021-03-06 19:33:03) 标签:分类: 课堂教学“24字模式”解读 一、“24字模式”的内容 通过数年的探讨实践、兼收并蓄,咱们提炼出太谷的24字课堂教学模式,即“自学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现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并因此为总纲,统领“新学课、温习课、训练课、讲评课”等课型的模式创建,分学科、分专题,构建了假设干操作性强的教学流程。 二、“24字模式”分项解读 “自学感悟”——即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新内容的时刻,对知识进行整合与建构。那个地址所谓的新内容是完全能够通过学生已有知识与体会来解决的,关键是新旧知识对接时的切入点正确与否,因此说在必然意义上不存在“新知识”,只存在知识的转承。通过这一环节,培育学生运用旧知识、旧体会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克服其受动性、依托性,引导其主动性、独立性,真正改变其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演绎“自学催生自信、自信繁衍成功、成功激活欢乐”如此一条路子。 “自学检测”——及用基础知识点组题,检测观看自学功效。通过组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以此为基础去拓展、链接,从而使课堂形散神聚,幸免教学内容泛化。同时,检测后的施教更能实现以学定教,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更便于教师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合作交流”——即在编组相对固定、同组异质的前提下,更多地关注差生,最大化的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即让优生阻碍、带动、帮忙同组的人,一起去讨论、去思维,一起进步。提升个体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意识与能力。 “展现”——是课堂上学生“我参与我欢乐”的集中表现,只有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轻松地“说、谈、演、写、吟、唱”;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激情释放,思维扩散、个性张扬。在那个地址,学生再也不是整齐划一、举止呆板的木偶,再也不是知识的容器,再也不是应试的机械、再也不是分数的奴隶,而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生命体。在那个地址,学生活动的时空与教师干与的时空达到了有效融合,找到了一个最正确结合点。

二十四字模式操作手册[修改版]

第一篇:二十四字模式操作手册 《二十四字模式操作手册》心得体会 贾家镇小杨反修 近来,太谷县的“24字教学模式”在简阳各中、小学校兴起,它给课堂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启示,吹来了一股教育新风。作为一名教师,在这两个月左右的假期里,我通过看书、研习资料、慢慢体会到了“24字教学模式”的精髓,感觉到这是促进教育改革,改变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的非常好的方式。这一模式将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再一次以新的方式受到重视。同时,这一模式也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教得轻松、教出智慧。 “24字教学模式”即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教学中采用“学生互助”的办法,在二人小组或四人大组中实行“互为资源”学习,培养表达、倾听、欣赏、互助等能力,将学习资源最大化,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一、阅读感悟。这一措施是要强调个性发展,将课堂还归学生。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让学生初步感知学习内容,初步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个环节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阅读文学作品时,人们会说“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语文教学中,同样一篇文章,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理解和想法,在教学中,我们要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都表达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 1 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二、自学检测。在学生充分的自学后,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用基础知识组题检测,观察了解学生的自学成果。在这一环节组题时教师可以出一些基础性的题目,而这些题则是既能体现教材实际,有能力求反映学科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原有基础和发展水平,其目的不在于检测分数的高低,而是能更清楚地了解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检测可以采用口试、笔试、讲练及小组评议等方法,题型可以活泼多样,题量不宜过大。 三、合作交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不懂的同学有时间发问,让学得好的同学有知识升华的机会。合作交流这一方法不仅能提高好同学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提高了相互协作、融入集体的意识。通过相互探讨、相互帮助,学生们展示自我并学习他人所长,融合众多观点,这样能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使学生收获更多。 四、展示点评。毕竟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上抽出不超出10分钟的时间把共性问题予以讲解。展示点评的过程是检测学生合作交流成果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过程,更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赏识教育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展示点评中,学生除了汇报自己小组明白的问题,还可以就合作交流过程中未得到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其他小组则可以讨论回答该问题,讨论后仍不明白或无结果时,教师来作相应引导。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就不懂得问题得到深刻的印象,学习能够取 2 得良好的效果。

山西太谷县24字教学模式操作办法

山西太谷县24字教学模式操作办法

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操作规程 一、 解读 太谷县课堂教学“二十四字模式” 模 式 解 读 备 注 阅 读 感 悟 新课在学生不自学前教师不讲。 教师的任务是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自学的信息,但不进行单 独辅导 自 学 检 测 不发现学生的问题不讲课。 合作 交流 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先由学生两人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四人小组解决。教师只解决小组提出的问题。即在学生不互相帮助解决问题之前教师不讲课。 展示 点拨 学生能讲清楚的问题教师不讲。教师在点拨时要着眼于以下四个方面:①重点知识,②难点知识,③易错易混淆的知识,④思维拓展之处。 教师对学生发言中的亮点进行鼓励和表扬 分层 训练 依靠习题进行训练。选题时注意知识的顺序和思维的顺序:知识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思维要逐渐拓展延伸。 提高课堂效率 拓展 延伸 处理教材时要做好知识的链接,讲 课时应做到“新课不新,学生会学;旧课不旧,有新知识点的补充”。讲课时要提前做到知识的拓展。 挖掘学生的潜能

(一)“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1、导入明标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老师在课堂上应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等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导入可以用多媒体、故事、游戏、问题、悬念、图象、开门见山等方式。导入新课后要立即出示目标。教师根据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按照课程标准对所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可运用外显行为动词表述,表述要明确、具体、清楚、实用,具有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不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而是用“能记住”、“能说出”、“会应用”、“能默写”“能解答”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目标可用多媒体打出,也可印在学案上,也可事先写在黑板上。 2、自学质疑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通过看书、作批注、查资料、思考等方式自学感悟。课前教师要精心备课,自己吃透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在自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充分考虑如何科学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科学、实用的学案,学案中要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