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持续协调发展工业(第2课时) 精品教案(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
- 格式:doc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7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4章第二节《持续协调发展工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4章第二节》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特点、优势和不足,掌握工业布局的原则,明确可持续协调发展工业的意义和途径。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我国地理、经济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对于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工业发展的持续协调性,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和优势,掌握工业布局的原则,明确可持续协调发展工业的意义和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高学生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关注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和优势,工业布局的原则,可持续协调发展工业的意义和途径。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和优势。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如我国典型工业区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等。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案例展示和教学演示。
3.提前布置教室,划分小组讨论区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典型工业区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工业发展的特点、优势和不足。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星球版初二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二节持续协调发展工业》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工业消费的普经进程以及工业消费各部门之间的联络,看法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位置和作用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经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各类工业产品和景观图片以及文字说明,停止笼统概括,构成工业的天文概念。
3、使先生看法到要完成国富民强,必需鼎力开展工业消费,充沛看法到开展工业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工业消费的进程、工业类型以及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络、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和作用。
【教具预备】教员:多媒体课件制造。
先生:互联上搜集我国工业开展的成就。
【教学进程】[引入新课]同窗们,大家能在我们的教室〔先生相互观察彼此身上〕找到哪些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都是哪些工业部门消费出来的?〔采用竞答〔抢答〕的方式调动先生的积极性;教学内容的引入亲密联络先生的生活实践,使先生感遭到天文就在身旁,是鲜活的;使先生看法到工业与人们的生活毫不相关,激起先生学习工业知识的兴味。
〕[教员承转]我国的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工业吗?你对工业消费的进程、工业部门知道多少呢?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是怎样的?这就是我们一同要来了解的内容。
〔经过提问惹起悬念,激起先生的求知欲。
〕[出示板书]第二节继续协调开展工业一、工业与我们[提问]对照课本查图,你能说收工业的定义〔培育先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处置效果的才干。
〕[先生抢答]从自然界中取得物质资源阶段、对原资料停止加工阶段、对原资料停止加工后再加工阶段。
[出示板书]1.工业:从自然界中取得物质资源或对原资料〔矿产品、农产品〕停止加工、再加工的消费部门。
[小组活动]汽车轮胎〝追根寻源〞:分解橡胶工业──石油工业[教员指点]引导先生剖析汽车工业与轮胎制造业相互按比例开展的关系。
归结消费进程的阶段性、相互联络性和方案性的特点。
[教员承转]从工业消费的进程看,工业可分红哪几种类型呢?每种类型有哪些工业部门?你能举例说明吗?[先生讨论、交流、回答]〝从自然界中取得物质资源〞的工业──采煤工业〝对原资料停止加工〞的工业──钢铁工业〝对原资料停止加工后再加工〞的工业──汽车工业[教员承转提问]每一种工业产品都与多个工业部门有关,这么多工业部门是如何分类的?[教员指点]协助先生剖析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各个部门:重工业是消费主要消费资料的各工业部门的总称,大局部满足消费需求;轻工业主要消费消费资料的各工业部门的总称,大局部满足生活需求的生活消费品,局部用于消费。
4-2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第2课时)教案【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分布及特点。
【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主要工业分布图和资料,说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特点、形成、主要工业城市和工业部门。
(重点)2、通过阅读沪宁杭工业基地和辽中南工业基地图,归纳一个地区工业发展应具备的条件及工业基地发展优势。
(难点)【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读图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当堂达标】一、单项选择:1、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基地的形成条件是()A.附近有丰富铁矿资源B.附近有丰富煤炭资源C.有便利的水陆交通和广大的消费市场D.附近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2、工业城市沈阳所在的工业基地是()A.京津唐地区B.辽中南地区C.沪宁杭地区D.珠江三角洲地区3、下列我国重要工业基地按纬度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珠江三角洲、京津唐、沪宁杭、辽中南B.珠江三角洲、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C.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D.沪宁杭、辽中南、珠江三角洲、京津唐4、关于右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工业基地矿产丰富,钢铁等工业发达B.A河水量丰富,但冬季有漫长的结冰期,对航运产生不利影响C.B是天津市,是该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D.铁路①是京沪线,是我国重要的铁路干线5、沪宁杭地区发展工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A.矿产资源丰富,品种齐全B.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C.技术力量雄厚,工业水平较高D.能源充足,交通便利6、辽中南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①该地有稠密的铁路交通网,公路四通八达②该地区有丰富的石油和煤、铁等资源③该地区电力资源不足,困扰生产④该地区人口不足,技术力量差,资金短缺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7、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外资发展本区工业的有利条件是()A.煤、铁资源十分丰富B.靠近香港、东南亚C.地势低平,土壤肥沃D.气候温暖湿润二、综合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名称。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学案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工业发展会面对许多困难,应怎样解决。
2.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3.能用图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特点二、重点难点1.我国工业发展会面对的挑战。
2.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特点及原因。
三、导学问题1.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钢铁企业大多分布在铁矿煤矿产地。
近几十年来,一些钢铁企业从原料产地向沿海转移,这样既能()铁矿石的运输成本,又能面向广阔的(),增强企业的()。
(教材85——87页)2.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工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工业产品产量位于世界()。
但是,我国工业发展也面临许多挑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存在()消耗较高、()等问题。
(教材87页)3.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基础上的新兴产业。
()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有三大重要特点:一是从业人员中()所占比例大;二是成本中用于()的费用所占份额大;三是产品科技含量(),更新换代()。
此外,高新技术产业还有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少、环境污染小、产品附加值高等优势。
(教材87页)()4.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呈现出()、的分布特点。
(教材88页)5.高新技术产业极大地提高了(),促进了传统工业的()改造,成为带动我国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教材89页)6.下列关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新技术产业是指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B、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废物多,污染大的缺点C、农业生产与高新技术关系不大D、服务业都不是高新技术产业7.我国首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A、上海浦东区B、武汉东湖C、北京中关村D、深圳市8.甲、乙两图为我国四大工业区工业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是我国工业基地。
(2)乙是我国工业基地。
(3)写出甲、乙两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工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挑战。
2.举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重点)3.运用中国主要高新技术开发区分布图,说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特点及分布地。
(重、难点)4.举例说出某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条件和优势。
【教学模式】读图与问题导学【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
【教具准备】地图册、多媒体。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复习:1、东部沿海有哪几个重要的工业基地?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表格:工业基地主要工业部门主要工业城市有利条件性质地位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工业分布特点,那么,我国工业又面临哪些挑战?未来的出路在哪里?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出示学习目标。
完成表格学生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复习旧知,强化知识的识记落实。
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学习。
合作探究一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阅读课本P86最后一段及图4-2-4中国工业总产值变化(1949~2010年),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结合老师的展示的材料,说明我国工业发展取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资料、阅读课文、结合自己的见闻,自主学习,探究我国工业发展及取得巨大成就:1、(1)1949年以来,经过几十年的通过学生的阅读观察,探究交流共享得的成就。
1、展示我国主要工业品的位次表。
2、展示图表资料,提出问题(1)建国以来,中国工业总产值有什么变化?(2)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过渡:我国的工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巨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的挑战要求学生阅读课本P87页第一段文字与“粗放式工业生产”,分析总结我国工业发展面临哪些挑战?1、出示图表资料问题:据图分析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工业发展水平的差异。
2、展示图片:低端产品___ 技术含量___ 产品附加值___高产品___ 技术含量___ 产品附加值___建设,我国工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优秀学案(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工业面临的挑战。
2.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知道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认识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
【拓展阅读】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四大密集区
到2010年,我国将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四大密集区。
这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是: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中心的环渤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以上海高新区为中心的沿长江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以深圳高新区为中心的东南沿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以西安—杨凌高新区为中心的沿欧亚大陆桥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中关村科技园区具备世界级科技资源,将以国际一流水平加速建设。
上海、深圳和西安—杨凌高新区也将依国际水平加以建设,其中上海将建设成为生物、信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基地,深圳将成为香港和内地高技术产业发展纽带、国际融资窗口和南方信息产业基地,西安和杨凌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技术创新基地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4章第二节《持续协调发展工业》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4章第二节》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工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实现工业的持续协调发展。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工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掌握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以及如何推动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对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特点和布局规律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去理解和分析工业发展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工业发展的关注,认识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工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案例材料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工业发展的成就和问题,引发学生对工业发展的思考,导入新课《持续协调发展工业》。
2.讲授新课:讲解工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让学生了解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工业发展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教学目标】1、了解出我国工业发展的成就以及面临的挑战。
2、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产业特点、分布特点及发展方向。
3、根据资料,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概括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图文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回顾课件出示上节课知识点:1.影响我国工业分布有哪些因素?2.东部沿海有哪几个重要的工业基地?学生集体问答和个别提问相结合。
及时复习,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
合作探究一、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探究一:工业成就1、课件展示图片:(1)从图中看出中国取得了那些工业成就?(2)你还知道我国那些工业成就?2、.展示图表资料,提出问题:2007年6月以来工业产值比较(%)材料:联合国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在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只有美国的62%,而到了2011年,中国工业生产总观看图片,了解我国的工业发展情况,说一说我们已经取得那些工业成就?你还知道那些?阅读图表资料后思考、小组总结归纳:(1)工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增加速度快。
(2)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大国。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看到已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国际自豪感。
合作探究值就已经是美国的120%——2011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达2.9万亿美元,美国为2.4万亿美元。
不仅美国式微,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望中国项背”。
2011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是德国的346%,是日本的235%。
所以,如果说以前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前是“世界工厂”,那么现在,中国“世界工厂”地位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大大加强了。
问题: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探究二:面临的挑战1、资料一东中西地区工业总产值结构(1)对比东部、中西部的资源丰富程度;(2)对比以下东部中西部的工业总产值;(3)结合中西部资源占全国的比重图,思考我国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分布及特点。
【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主要工业分布图和资料,说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特点、形成、主要工业城市和工业部
门。
(重点)
2、通过阅读沪宁杭工业基地和辽中南工业基地图,归纳一个地区工业发展应具备的条件及工业基地
发展优势。
(难点)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读图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师出示沪宁杭工业基地地图
【讨论交流】:学生结合教材以及地图说出辽中南工业基地主要资源。
【读图练习】:
学生在地图上标出主要工业城市的
业基地。
力
钢铁工业分布新趋【自我展示】
学生说出钢铁工业布局的两种趋势。
【对比差异】
不同点:辽中南工业基地具有丰富的
通
生
分
【读图练习】:
学生在地图上标出主要工业城市的
地理位置并加以记忆。
如:广州、深圳、珠海。
【当堂达标】
一、单项选择:
1、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基地的形成条件是()
A.附近有丰富铁矿资源
B.附近有丰富煤炭资源
C.有便利的水陆交通和广大的消费市场
D.附近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2、工业城市沈阳所在的工业基地是()
A.京津唐地区
B.辽中南地区
C.沪宁杭地区
D.珠江三角洲地区
3、下列我国重要工业基地按纬度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京津唐、沪宁杭、辽中南
B.珠江三角洲、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
C.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4、关于右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工业基地矿产丰富,钢铁等工业发达
B.A河水量丰富,但冬季有漫长的结冰期,对航运产生不利影响
C.B是天津市,是该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D.铁路①是京沪线,是我国重要的铁路干线
5、沪宁杭地区发展工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A.矿产资源丰富,品种齐全
B.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
C.技术力量雄厚,工业水平较高
D.能源充足,交通便利
6、辽中南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
①该地有稠密的铁路交通网,公路四通八达②该地区有丰富的石油和煤、铁等资源③该地区电力资源
不足,困扰生产④该地区人口不足,技术力量差,资金短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外资发展本区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A.煤、铁资源十分丰富
B.靠近香港、东南亚
C.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D.气候温暖湿润
二、综合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
2、A、C两大工业基地都分布有钢铁工业,但建立的基础不同。
A地区建立钢铁工业的基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地区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以复习导入,在新知探究之前先让学生熟练掌握四大工业基地的名称和地理位置,在四大工业基地的学习中分别从发展特征、发展条件、工业城市、工业部门进行分析学习。
具体新知探究过程以视频为依托、以学生读图---探究---议论—展示为主要活动方式、以沪宁杭和辽中南的钢铁工业发展案例,让学生做到了学以致用,从而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完成一个工业基地优越条件的分析,再布置学生分别进行其它三个工业基地的分析,为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特设计了友情提示环节,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中,提醒同学注意各工业基地独特的优势条件;参与学生的讨论、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督促学生完成。
当然学生的展示这一环节不容忽视。
最后让学生贴近生活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资源和交通条件对工业的生产的影响。
在探究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形成条件时,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
教师可以设计视频、材料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