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脂类药物的作用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 格式:ppt
- 大小:492.50 KB
- 文档页数:37
“心领域”知识荟萃硝酸酯类药物,那些经常被忽略的临床作用!硝酸酯类药物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以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临床上硝酸酯类药物常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心绞痛治疗。
在硝酸酯类药物使用方面,大多数患者,甚至部分基层医院医生只关心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却常忽视药物的其他临床作用,如不良反应和反跳现象等,这些临床作用具体有哪些,又应该如何应对?为此,本文整理了硝酸酯类药物临床相关不良反应和反跳现象并给出相应应对措施,以供临床参考。
1硝酸酯类药物的不良反应1.1心率加快硝酸酯类药物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而血管扩张之后会引起反射性心率加快,当心率>110/min时,需要谨慎使用硝酸酯类药物。
若患者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出现心率加快,减少硝酸酯类药物剂量或加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轻患者心率加快的症状。
1.2头痛临床上患者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后,因为血管扩张而诱发的头痛是该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此不良反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临床实践发现,大部分患者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后发生的头痛症状都不严重,多数能够耐受并可在1或2周后自行消失,不影响硝酸酯类药物的使用。
针对硝酸酯类药物应用引起的头痛临床上可以使用阿司匹林来减轻症状,且头痛的消失不意味着抗心肌缺血效应的减弱或缺失。
1.3低血压部分患者在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后可出现低血压,并可伴随头晕及恶心等临床症状,尤其是在患者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低血压表现。
因此,此类患者在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期间应该定期检测血压,并注意调整药物剂量,当患者出现严重低血压(收缩压<90 mmHg)或血容量不足时应该避免使用硝酸酯类药物。
1.4颅内压升高硝酸酯类药物可引起颅内压升高,降低脑组织灌注压,临床上不建议用于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伴高血压患者。
对于其他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的高血压急症患者,应优先使用指南推荐的其他降压药物。
1.5眼压升高临床上硝酸酯类药物还能够导致眼压升高。
因此,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未经手术治疗患者,应避免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如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未经手术治疗患者由于病情必须使用硝酸酯类药物,需要密切监测眼压及眼部相关症状。
心绞痛患者应该如何正确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心绞痛,又称心绞痛症,是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胸痛症状。
硝酸酯类药物是常用的心绞痛治疗药物之一,通过扩张血管,提高冠状动脉血流,缓解症状。
然而,硝酸酯类药物的使用也有一定的注意事项。
本文将就心绞痛患者如何正确使用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探讨。
一、理解硝酸酯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硝酸酯类药物主要通过释放一氧化氮来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轻心肌缺血。
这些药物主要通过舌下含服或舌下含服喷雾剂的方式使用,以便快速吸收。
硝酸酯类药物的作用时间较短,一般在服用后5-10分钟内开始发挥作用,作用持续时间为30分钟至2小时。
二、正确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的方法1. 严格按照医生嘱咐的剂量和用药时间使用药物。
不要随意增加或减少剂量,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或疗效不佳。
2. 舌下含服片剂时,应遵循慢慢吸咽的原则,使药物逐渐释放于舌下。
忌嚼或吞食药片,以免影响药效。
3. 使用含服喷雾剂时,应当首先检查喷雾器的正常工作状态。
将喷嘴对准口腔内喷射,同时注视喷雾进入口腔的情况,以确保药物得以吸收。
4. 药物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胸痛的情况,应停止使用药物,并立即就医进行评估和处理。
三、注意事项和禁忌症1. 硝酸酯类药物具有明显的血管扩张作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头痛、面红、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若不适症状较重,应及时就医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改治疗方案。
2. 心绞痛患者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低血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硝酸酯类药物。
3. 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的同时,应避免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特别是硝酸酯类药物与磷酸酯酶-5抑制剂(如伟哥)的联用可能会产生严重的低血压反应,因此应当严禁同时使用。
四、药物保存和过期处理1. 硝酸酯类药物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2. 使用药物时,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查看药品的有效期限。
过期药物应立即废弃,不能继续使用。
总结:心绞痛患者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是常见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及药学分析摘要:硝酸酯类药物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
这些药物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
本文从药理学、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等方面综述了硝酸酯类药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用药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同时,本文也探讨了硝酸酯类药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为临床医生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硝酸酯类药物;心血管疾病;临床效果;药学分析;治疗引言心血管疾病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起病率和死亡率在近年来逐步上升。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将继续上升。
硝酸酯类药物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其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保护心脏的作用,已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
硝酸酯类药物的治疗效果和药理学机制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以硝酸酯类药物的药理学、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等方面为切入点,对这类药物进行深入的药学分析,旨在全面了解硝酸酯类药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其药理学效应,为临床医生的应用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一、硝酸酯类药物的药理学分析1、作用机制硝酸酯类药物通过一系列机制发挥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首先,这类药物通过扩张血管来促进血流,缓解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同时,药物的扩张作用还能够降低血管的阻力,从而降低血压,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等疾病。
其次,该类药物还能够改善心脏功能,从而减少心脏的耗氧量。
硝酸酯类药物可通过动脉扩张,降低心脏后负荷,减少心肌氧耗,从而改善心脏功能,保护心脏。
相比其他药物,硝酸酯类药物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
另外,硝酸酯类药物还具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心肌的需氧量,从而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
这些作用机制是硝酸酯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2、药理效应硝酸酯类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多样的,并且这些影响之间存在着联系。
硝酸酯类的不良反应其实硝酸甘油是硝酸酯类药物的一种,很多心绞痛患者处方中都有硝酸酯类药物,那么硝酸酯类的不良反应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硝酸酯类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硝酸酯类的不良反应头痛硝酸酯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如将初始剂量减半后可明显减少头痛的发生率,大部分患者服药1-2周后头痛可自行消失。
阿司匹林亦可使之有效缓解。
头痛的消失并不意味着抗心肌缺血效应的减弱或缺失。
其他不良反应(1)面部潮红(2)心率加快(3)低血压:可伴随出现头晕、恶心等(4)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引起口臭(5)少见皮疹(6)长期大剂量使用可罕见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硝酸酯类的药理作用1.扩张外周血管,改变血液动力学硝酸酯类药物对各种平滑肌均有舒张作用,但对血管平滑肌作用最强。
不同的硝酸酯类药物对血管平滑肌的的作用强度不同。
①舒张静脉:扩张静脉可减轻前负荷,特别是扩张较大的静脉,增加静脉储备量,使回心血量减少,心室容积减小,降低心室壁张力,减少心肌耗氧量。
由于重力的影响,在立位或坐位时回心血量减少更多,缓解心绞痛的效果比卧位好,也说明降低前负荷的重要性。
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②舒张动脉:可减少左心室后负荷,使心脏射血阻力降低,导致左室内压降低,室壁肌张力下降,左心室作功减少,心肌耗氧量减少。
对小动脉、毛细血管作用较小。
药物扩张血管后,由于血压下降,可反射性引起心率加快,虽然增加了心肌耗氧量,但给药后节约耗氧量超过增加耗氧量,所以心脏的总耗氧量是下降的。
缓解了心绞痛。
硝酸酯类药物舒张血管的作用不通过血管内皮细胞,所以不论冠脉血管内皮细胞有无损伤,均能舒张冠脉。
2.改变心肌血液分布,增加缺血区血液供应①舒张冠脉,增加心内膜下的血液供应冠状动脉从心外膜垂直穿过心肌纤维后,在心内膜呈网状分布,这种解剖特点非常容易受心内压的影响。
当心绞痛发作时,因缺血、缺氧,左室舒张末压(LVEDP)增高并超过心内膜下冠状动脉灌注压,造成心内膜冠状血管网受压部位严重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