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罗红,甲基绿
- 格式:docx
- 大小:55.17 KB
- 文档页数:6
生物实验报告三必修1课本P26-271.课题: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实验目的: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3.实验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和染色剂结合。
4(1)相关实验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表皮细胞。
(2)用具:大小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
(3)试剂: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乙酸钠,乙酸,蒸馏水,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
5.实验步骤一.取口腔上皮细胞(1)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2)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的液滴中涂抹几下。
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用牙签的钝头稍稍用力刮取,既可避免划伤黏膜,又可刮取到形态完整、自然脱落之前的细胞(3)点燃酒精灯,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
烘干时要注意观察,当涂片将要干时即可。
二.水解(1)在小烧杯中加入30 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小烧杯中。
往小烧杯中倒入盐酸时,动作要轻要慢,防止盐酸溅在皮肤上。
(2)在大烧杯中加入30 ℃温水。
(3)将盛有盐酸和载玻片的小烧杯放在大烧杯中保温5 min。
(如下图所示)三.冲洗涂片用滴管吸取蒸馏水,让蒸馏水从倾斜的载玻片上缓缓流过涂层,反复冲两三次,约10秒左右。
四.染色(1)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
(2)将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滴2滴在载玻片上,染色5 min。
(3)吸去多余染色剂,盖上盖玻片。
五.观察(1)先在低倍物镜下,寻找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观察细胞结构,观察清晰后移至视野中央。
为什么"在'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可用甲基绿代替二苯胺鉴定"这句话不正确?本科修读生物专业的同学一定不会忘记“DNA粗提取与鉴定”、“利用甲基绿-吡罗红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两个实验。
这两个实验的原理都很简单:DNA与二苯胺试剂仪器加热可以产生蓝色化合物;甲基绿可以使DNA 呈绿色。
所以在粗看标题中的那句陈述时,大多数学生一定会觉得这是正确的,因为这两种试剂都能使DNA产生颜色反应。
而标准答案却给这句话判了死刑,这令众多学生不解(其实最初我也有些不解)。
想要弄清楚这句话到底错在哪里,还是必须先复习一下“DNA粗提取与鉴定”、“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两个实验的原理以及过程。
首先来说说看“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根据DNA在0.14 mol/ 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低的原理,可以析出NaCl溶液中的DNA,再利用DNA不溶于酒精溶液而细胞中某些物质可以溶于酒精的原理,进一步提取出杂志较少的DNA。
最后将缠绕在玻璃棒上的白色丝状物(DNA易吸附于玻璃容器上)加入含0.015 mol/ L的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后可观察到溶液呈蓝色。
再来比较“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主要是运用了甲基绿与吡罗红分别对DNA与RNA的亲和力不同的原理,来观察DNA(与甲基绿结合呈绿色)与RNA(与吡罗红结合呈红色)在细胞中的分布。
到这里为止依然看不出为什么不能用甲基绿替代二苯胺吗?提示一下,关键就在于这两个实验中使用试剂测定的方法不同。
有些眉目了吗?“观察DNA分布”里,我们是将待观察物质置于载玻片上,使用甲基绿与吡罗红染色后,吸去多余染色剂再观察;而在“DNA鉴定”里,我们能够将二苯胺直接加入含DNA 的溶液中加热观察。
为什么不能使用甲基绿代替二苯胺,答案应该呼之欲出了。
不同于二苯胺溶液的无色,甲基绿多为淡绿色粉末,溶于水后呈蓝绿色,如果我们也将它直接加入DNA溶液中来鉴定DNA的存在,无疑是不可得出结论的。
实验室常⽤药品试剂的配置与使⽤实验室常⽤药品试剂的制备与使⽤(⼀)认识药品规格纯度规格简写标签颜⾊级别特点(⼆)染⾊试剂的配制1.甲基绿(DNA—绿⾊)和吡罗红(RNA—红⾊)染⾊剂配制:a)A液:取甲基绿2 g溶于98 mL蒸馏⽔中,取吡罗红G 5 g溶于95 mL蒸馏⽔中。
取6 mL甲基绿溶液和2 mL吡罗红溶液加⼊到16 mL蒸馏⽔中,置于棕⾊瓶中备⽤。
b)B液:是⼀种缓冲液,由⼄酸钠和⼄酸混合⽽成。
先取⼄酸钠16.4 g,⽤蒸馏⽔溶解⾄1000 mL备⽤;再取⼄酸12 mL,⽤蒸馏⽔稀释⾄1000 mL备⽤。
取配好的⼄酸钠溶液30 mL和稀释的⼄酸20 mL,加蒸馏⽔50 mL,配成pH为4.8的B液(缓冲液)。
c)取A液20 mL和B液80 mL混合,就是实验中所⽤的吡罗红甲基绿染⾊剂。
应该注意的是该试剂应现⽤现配。
2.I2-KI溶液(淀粉—蓝紫⾊,蛋⽩质—黄⾊)配制:将碘化钾3g溶于蒸馏⽔中,待全部溶解后加⼊碘1g,振荡使其溶解,将此液保存在棕⾊玻璃瓶内。
3.苏丹Ⅲ或苏丹Ⅳ(⽊栓化、⾓质化细胞壁—红⾊,脂肪、挥发油、树脂等—红⾊或淡红⾊)配制:苏丹Ⅲ或苏丹Ⅳ⼲粉0.1g与95%⼄醇10 mL混合,过滤后再加⼊10 mL⽢油。
4.1% 醋酸洋红染料(染⾊体—紫红⾊)配制:将洋红1 g与45% 醋酸100 mL煮沸2h 左右,并随时注意补充加⼊蒸馏⽔到原含量。
冷却后过滤,加⼊4% 铁明矾溶液1~2滴,放⼊棕⾊瓶中备⽤。
5.龙胆紫酸性染料(染⾊质—紫⾊)配制:取龙胆紫1 g,溶于少量2% 醋酸溶液中,滴加2% 醋酸溶液,直⾄溶液不呈深紫⾊为⽌。
6.卡宝染⾊剂(染⾊体—红⾊,着⾊深,保存性好)⼜名苯酚-品红染⾊剂配制:a)原液A:将3g碱性品红溶于100 mL 70% 的⼄醇中。
b)原液B:取原液A 10 mL 加⼊到90 mL 5% 苯酸⽔溶液中。
(两周内有效)c)原液C:取原液B 55 mL,加⼊6 mL福尔马林和6 mL冰醋酸。
基础课程教学资料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一、实验原理: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
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盐酸的作用①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②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4、0.9%的NaCl溶液作用: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的形态二、目的要求: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三、材料用具: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也可用其他动物或植物细胞代替,如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取A 液20mL,B液80mL配成染色剂,使用时现配。
A液:取吡罗红甲基绿粉1g,加入100mL蒸馏水中溶解,放入棕色瓶中备用。
B液:取乙酸钠16.4g,用蒸馏水溶解至1000mL。
取乙酸12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取稀释的乙酸钠溶液30mL和乙酸20mL,加蒸馏水50mL,配成pH为4.8的溶液),蒸馏水五、方法步骤: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②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上述载玻片上的液滴中涂抹几下。
点燃酒精灯,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
(固定细胞)2、水解①在小烧杯中加入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小烧杯中。
②在大烧杯中加入30℃温水。
③将盛有盐酸和载玻片的小烧杯放在大烧杯中保温5min。
微专题05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1.实验原理(1)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DNA→绿色;吡罗红+RNA→红色。
(2)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可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 和染色剂结合。
2.实验步骤:(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①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②消毒牙签刮口腔内侧壁,然后涂抹在液滴中;③载玻片在酒精灯上烘干。
(2)水解:①将载玻片放入盛有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小烧杯中;②大烧杯中加入30℃温水;③小烧杯放入大烧杯中保温5min。
例1.“观察DNA和RNA在细狍中的分布”实验中,需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下列关于盐酸的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B.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C.提供酸性环境D.加速核蛋白的水解,使DNA和蛋白质分离【答案】A(3)冲洗涂片: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
(4)染色:①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②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2滴染色5min;③吸去多余染色剂,盖上盖玻片。
(5)观察:①低倍镜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清晰;②高倍镜观察:调细准焦螺旋,观察细胞核、细胞质的染色情况。
例2.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实验中应分别加入甲基绿和吡罗红B.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C.该实验用口腔上皮细胞而不用叶肉细胞,是因为叶肉细胞不含RNAD.盐酸有利于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分开,不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答案】B3.实验注意事项(1)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混合使用,且现用现配。
(2)DNA和RN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只是量不同,故强调“主要”而不能说“只”存在于细胞核或细胞质中。
1、二苯胺:用于DNA的鉴定(沸水浴,蓝色)
2、甲基绿:检测DNA,呈绿色
3、吡罗红:检测RNA,呈红色
4、苔黑酚乙醇溶液:用于RNA的鉴定
5、斐林试剂(甲液0.1g/mL NaOH、乙液0.05g/mLCuSO4)/班氏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性糖(沸水浴,砖红色沉淀)
6、双缩脲试剂:用于蛋白质的鉴定(紫色)
7、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和苏丹Ⅳ染液(红色):用于脂肪鉴定
8、碘液:用于鉴定淀粉(变蓝色)
9、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碱性染料,用于染色体染色时,前者呈紫色,后者呈红色
10、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检测染色体,红色(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对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的染色效果与醋酸染洋红染色液的染色效果是相同的。
而且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还能提高工效,简易节约的优点。
)
11、健那绿B:检测线粒体,专一性让线粒体染色呈蓝绿色
12、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呈灰绿色
13、溴麝香酚蓝水溶液:检测CO2,由蓝变绿再变黄
14、吲哚酚试剂:用于维生素C的鉴定 15、伊红美蓝:鉴定有无大肠杆菌的存在
16、亚甲基蓝:用于活体染色或检测污水中的耗氧性细菌(细菌的氧化
可使之褪色)。
健那绿应该只能染色活细胞。
这个是健那绿染色线粒体的原理:健那绿(Janus green B)染液,原来也曾译为詹纳斯绿B,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使染料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而在周围的细胞质中染料被还原,成为无色状态.。
因此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线粒体能在健那绿染液中维持活性数小时,通过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有关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知识:人等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核糖体等细胞器,不能合成蛋白质,但在未成熟的发育过程中,仍能合成蛋白质(血红蛋白)的。
①无细胞核,②无细胞器,③不能进行有氧呼吸,进行无氧呼吸,④无核糖体,不能合成蛋白质,⑤含有血红蛋白,还含有其他物质(如酶)⑥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⑦人体和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不能进行DNA的提取,鸡等鸟类的红细胞中含有细胞核,可用鸡血细胞液进行DNA的提取。
甲基绿是具有金属光泽的绿色微结晶或亮绿色粉末。
溶于水,显蓝绿色。
稍溶于乙醇,不溶于戊醇。
盐酸中显红黄色,在氢氧化钠中无色,甲基绿—为碱性染料,它分别能与细胞内的DNA、RNA结合呈现不同颜色。
染色原理:(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
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吡罗红,即吡罗红G,又名派洛宁,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常用于检测细胞中RNA的分布,与甲基绿一起混用,其混合液为紫红色。
甲基绿—派洛宁(又名吡罗红)(methyl green-pyronin)为碱性染料,它分别能与细胞内的DNA、RNA结合呈现不同颜色。
当甲基绿与派洛宁作为混合染料时,甲基绿与染色质中DNA选择性结合显示绿色或蓝色;派洛宁与核仁、细胞质中的RNA选择性结合显示红色。
乙酸钠
无色无味的结晶体,在空气中可被风化,可燃。
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
123℃时失去结晶水。
但是通常湿法制取的有醋酸的味道。
水中发生水解。
呈碱性。
中文名;乙酸钠
英文名;Sodium acetate trihydrate
别称;结晶醋酸钠无水醋酸钠;乙酸钠;无水醋酸钠;无水乙酸钠
化学式;CH3COONa
分子量;82.03
CAS登录号;6505-45-9醋酸钠6131-90-4三水醋酸钠
熔点;无水醋酸钠的熔点:324℃三水醋酸钠的熔点:58℃
水溶性;易溶于水。
密度;1.45克/立方厘米,无水物的密度1.528克/立方厘米。
外观;无色透明或白色颗粒结晶。
应用;主要用于印染工业、医药、照相、电镀、化学试剂及有机合成等。
安全性描述;避免与皮肤及眼睛接触。
1简介
产品名称:乙酸钠
三水乙酸钠结晶(1.7cm长)[2]
乙酸钠别名;结晶醋酸钠无水醋酸钠;乙酸钠,无水;无水醋酸钠;无水乙酸钠
化学式;CH3COONa
乙酸钠结构简式[1]
用途:主要用于印染工业、医药、照相、电镀、化学试剂及有机合成等。
分子量:82.03
PH(50g/L,25℃):7.5~9.0
密度:1.45克/立方厘米,无水物的密度1.528克/立方厘米
无水醋酸钠的熔点:324℃
三水醋酸钠的熔点:58℃
三水醋酸钠的比热容:3.22kJ/kg.K
2安全性
避免与皮肤及眼睛接触。
3用途
用作有机合成的酯化剂以及摄影药品、医药、印染媒染剂、缓冲剂、化学试剂、肉类防腐、颜料、鞣革等许多方面。
可用于制取各种化工产品,如呋喃丙烯酸、醋酸酯和氯乙酸等。
该品作为调味料的缓冲剂,可缓和不良气味并防止变色,具有一定的防霉作用。
亦可用作调味酱、酸菜、蛋黄酱、鱼糕、香肠、面包、粘糕等的酸味剂。
与甲基纤维素、磷酸盐等混合,用于提高香肠、面包、粘糕等的保存性[2]。
用作缓冲剂、调味剂、增香剂及ph值调节剂。
作为调味剂的缓冲剂,可缓和不良气味并防止变色改善风味时使用0.1%~0.3%。
具有一定的防霉作用,如使用
0.1%~0.3%于鱼肉糜制品及面包。
[3]
4储运条件
用内衬塑料袋,外套编织袋或麻袋包装。
醋酸钠具有潮解性,贮运中要注意防潮。
[3]
5制备
由醋酸钙与纯碱进行复分解反应,变为醋酸钠,将反应液浓缩至26°Be,加活性炭脱色,然后进行冷却结晶,离心分离即得成品。
当需获得无水醋酸钠时,将结晶醋酸钠再重新熔化,真空吸滤,将母液结晶放在不锈钢槽中冷却,然后再离心、吸滤、甩干后,用电加热法使晶体脱水,干燥,即得无水品。
也可用醋酸和苛性钠直接反应生成醋酸钠[2]。
仪器试剂
烧杯、玻璃棒、酒精灯、滤纸、平底烧瓶、石棉网。
醋酸钠晶体、硫代硫酸钠晶体、蒸馏水。
步骤
①醋酸钠过饱和溶液的制备:500 毫升烧杯中加入250 克未潮解的醋酸钠晶体()和150 毫升蒸馏水,用微火加热,不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
趁热将溶液过滤到500 毫升洁净并干燥的平底烧瓶中(注意!不能把溶液滴在烧瓶颈部)。
静置冷却后,用洁净的橡皮塞将瓶口盖严。
②硫代硫酸钠过饱和溶液的制备250 克硫代硫酸钠晶体()置于干燥洁净的平底烧瓶中,用水浴加热,使其溶于结晶水中。
静置冷却,用洁净橡皮塞将瓶口盖严备用。
操作
向瓶中投入同种溶质的小晶体,使晶体迅速布满整个烧瓶。
注意事项
①醋酸钠晶体容易吸潮,药品量可适当增加。
②尘土亦能使过饱和溶液结晶,所以平底烧瓶要洁净,瓶口要盖严。
③晶种要细小,晶形要好,这样晶体生长缓慢,现象清晰。
实验目的:认识过饱和溶液及过饱和溶液不如饱和溶液稳定。
在打造趣味化学教材的影片《疯狂化学1.5》中就会有醋酸钠过饱和溶液结晶这一实验,被形象的比喻为“擎天柱”。
6化学反应
制取甲烷
→↑+
(脱羧反应)
反应物:醋酸钠,碱石灰。
(浓)(气体)(如:溴乙烷)可用来产生酯:
缺点:不可以将生成的醋酸钠用来实验,没有处理设施,实验精度差。
原理:
(产生原因是弱酸的部分电离)
魔术用途:可用来表演水中抓冰魔术
7含量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非水溶液酸碱滴定的原理及操作。
2.掌握结晶紫指示剂的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
实验原理
醋酸钠在水溶液中,是一种很弱的碱(pKb=9.24),不能在水中用强酸准确滴定,因此需用非水滴定法。
选择适当的溶剂如冰醋酸则可大大提高醋酸钠的碱性,可以
为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其滴定反应为:
邻苯二甲酸氢钾常作为标定
标准溶液的基准物,其反应如下:
由于测定和标定的产物为和
,它们在非水介质中的溶解度都较小,故滴定过程中随着
标准溶液的不断加入,慢慢有白色混浊物产生,但并不影响滴定结果。
本实验选用乙酸酐、冰醋酸混合溶剂,以结晶紫为指示剂,用标准高氯酸-冰醋酸溶液滴定。
仪器试剂
1.仪器:25mL酸式滴定管,250mL锥形瓶。
2.试剂:
(1)
(0.1mol·L-1):在700~800mL的冰醋酸中缓缓加入72%(质量比)的高氯酸8.5mL,摇匀,在室温下缓缓滴加乙酸酐24mL,边加边摇,加完后再振摇均匀,冷却,加适量的冰醋酸,稀释至1L,摇匀,放置24h(使乙酸酐与溶液中水充分反应)。
(2)结晶紫指示剂:0.2g结晶紫溶于100mL冰醋酸溶液中。
(3)冰醋酸(A.R)
(4)邻苯二甲酸氢钾(A.R)
(5)乙酸酐(A.R)
实验步骤
1.滴定剂的标定
准确称取0.15~0.2g于干燥锥形瓶中,加入冰醋酸20~25mL使其溶解,加结晶紫指示剂1滴,用(0.1mol/L)缓缓滴定至溶液呈稳定蓝色(略带紫色),即为终点,平行测定三份。
取相同量的冰醋酸进行空白试验校正。
根据的质量和所消耗的的体积,计算
溶液的浓度。
2.醋酸钠含量的测定
准确称取0.1g无水醋酸钠(0.25g试样三水醋酸钠),置于洁净且干燥的250mL 锥形瓶中,加入20mL冰醋酸使之完全溶解,再加5mL乙酸酐,加结晶紫指示剂1滴,用0.1mol/L标准溶液滴至溶液由紫色转变为蓝色,即为终点。
平行测定三份,并将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根据所消耗的
体积(mL),计算试样中醋酸钠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