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20排泄(2)
- 格式:doc
- 大小:93.50 KB
- 文档页数:9
第十五章:人体内平衡的维持-----复习提纲一、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1、血管:物质运输的管道类型血流方向结构特点管壁弹性管腔血流速度动脉从心脏→全身厚大小快静脉从全身→心脏较薄小大(有静脉瓣)慢毛细血管从最小的动脉→最小的静脉极薄(仅一层上皮细胞)极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极慢2、血液:物质运输的载体1)血浆成分: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其它养料和废物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2)血细胞:三种血细胞的比较名称形态结构数量主要功能红细胞(含血红蛋白)无细胞核,两面凹的圆饼状,较大。
(血红蛋白—红色含铁蛋白质)最多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氧含量高时,血红蛋白易与氧结合;反之,易与氧分离)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最少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血小板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最小较多止血、凝血血细胞结构图3、心脏——物质运输的动力1)心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脏中壁最厚的是左心室。
左心房(连通肺静脉)2)结构:四个腔 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主动脉肺肺动脉肺肺静脉心脏结构图3)瓣膜:房室瓣;动脉瓣保证血液朝向一个方向流动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4)生理 心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4、血液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O 2→组织细1)过程 胞,CO 2→血液)→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网(O 2→血液,CO 2→肺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循环示意图体循环:动脉血 静脉血 2)血液循环中血液性质的变化肺循环:静脉血 动脉血 3)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比较 概念存在的血管 存在于心脏(左动右静) 动脉血 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肺静脉、其他动脉 心脏左侧:左心房、左心室 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肺动脉、其他静脉心脏右侧:右心房、右心室流动脉血流静脉血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 全身毛细组织O 上下腔CO 左心房右心房主动脉血管网细胞2营养物质静脉肺动脉细血管网肺静脉CO 2O 2肺泡2废物左心室右心室血型:ABO 血型系统:A 型、B 型、AB 型和O 型 (5)输血与血型 AB 型:万能的受血者;O 型:万能献血者输血: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血液凝集为红细胞凝集)血量:成人体重的7%~8%;献血量200~300ml 注意:1)贫血(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数值低于正常值 2)发炎或白血病---------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3)血压:血液在血管里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
第十五章:人体内平衡的维持一、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1、血管:物质运输的管道类型血流方向结构特点管壁弹性管腔血流速度动脉从心脏→全身厚大小快静脉从全身→心脏较薄小大(有静脉瓣)慢毛细血管从最小的动脉→最小的静脉极薄(仅一层上皮细胞)极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极慢2、血液:物质运输的载体1)血浆成分: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其它养料和废物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2)血细胞:三种血细胞的比较名称形态结构数量主要功能红细胞(含血红蛋白)无细胞核,两面凹的圆饼状,较大。
(血红蛋白—红色含铁蛋白质)最多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氧含量高时,血红蛋白易与氧结合;反之,易与氧分离)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最少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血小板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最小较多止血、凝血血细胞结构图3、心脏——物质运输的动力1)心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脏中壁最厚的是左心室。
左心房(连通肺静脉)2)结构:四个腔 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主动脉肺肺动脉肺肺静脉心脏结构图3)瓣膜:房室瓣;动脉瓣保证血液朝向一个方向流动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4)生理 心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4、血液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O 2→组织细1)过程 胞,CO 2→血液)→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网(O 2→血液,CO 2→肺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循环示意图体循环:动脉血 静脉血 2)血液循环中血液性质的变化肺循环:静脉血 动脉血 概念 存在的血管 存在于心脏(左动右静)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肺静脉、其他动脉 心脏左侧:左心房、左心室 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肺动脉、其他静脉心脏右侧:右心房、右心室流动脉血 流静脉血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右心房右心室 全身毛细组织O CO 左心室右心房主动脉血管网细胞2营养物质上下腔静脉肺动脉细血管网肺静脉CO 2O 2肺泡2废物左心房右心室血型:ABO 血型系统:A 型、B 型、AB 型和O 型 (5)输血与血型 AB 型:万能的受血者;O 型:万能献血者输血: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血液凝集为红细胞凝集)血量:成人体重的7%~8%;献血量200~300ml 注意:1)贫血(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数值低于正常值 2)发炎或白血病---------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3)血压:血液在血管里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
第十五章记24小时内出入液量正常人液体摄入量与排出量应保持动态平衡。
当病人休克,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或有心脏病,肾脏病及肝硬化腹水时,需记录病人昼夜摄入与排出量。
了解病人体内液体平衡情况,对动态掌握病人病情,协助诊断及确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因此,护理人员要掌握记录出入液量的方法。
【用物】10%大量杯,小量杯,标签纸(可用一次性胶布代替),黄布条,笔,出入液量记录单,弯盘,治疗盘,一次性水杯(或病人透明水杯)。
【操作程序】75%1.评估病人,耐心解释,以取得合作。
5%2.洗手,戴口罩。
备齐用物并携用物至创旁,核对床号,姓名,再次说明。
10%3.在床尾系挂蓝布条标记。
5%4.以一定的毫升数为单位,分次向病人杯内倒入100~150ml水,依次在透明杯上贴好标签纸,向病人说明有关的测量方法。
20%5.清醒合作病人排尿要求排入容器内,用量杯测量,或集中在一个容器中定时测量。
对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应定时测量,记录。
15%6.随时观察并记录出入液量。
5%7.每日于7am总结并在护理记录单及体温单的相应栏目内记录。
10%8.处理用物,洗手,取口罩。
5%【操作速度】完成时间限8min分钟以内。
【仪表】5%【服务态度】5%【理论要点】5%1.目的(1)限制摄入量,避免加重心脏的负担。
1(2)观察出入量情况,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1(3)观察应用利尿剂,脱水药物的效果。
12.注意事项(1)病人饮水杯须用透明容器。
0.5(2)尿失禁病人上留置导尿管。
0.5(3)计算要准确,测量时眼睛平视与刻度平齐。
1【综合评分】1.用物缺一项或不符合要求的扣1分。
2.仪表,服务态度1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3.操作程序按各项实际分值评分。
4.操作程序颠倒一处扣1分。
5.计算不准确扣10分。
6.操作时间每超过规定时间的20%扣1分。
第十六章隔离技术隔离是将传染源,传播者(传染病人和带菌者)和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
第十五章排泄一、选择题(一)A1型题1.下列关于正常尿液的描述,错误的是A.每次尿量约200~400ml B.澄清、透明 C.呈弱酸性D.新鲜尿液有氨臭味 E.比重为1.015~1.0252.能使尿量增加的因素是A.食物过咸B.环境寒冷C.活动后D.环境温暖E.精神紧张3.少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少于A.50ml B.100ml C.200ml D.300ml E.400ml4.多尿是指24小时尿量经常超过A.1500ml B.2000ml C.2500ml D.3000ml E.3500ml 5.新鲜尿液即有氨臭味见于A.膀胱炎B.膀胱癌C.前列腺炎 D.尿路结石E.尿潴留6.关于膀胱炎患者的尿液描述错误的是A.伴有尿频 B.每次尿量少 C.尿液混浊D.伴尿急、尿痛E.尿液静置后有氨臭味7.长期尿失禁患者为预防泌尿系感染护理时应注意A.留置尿管引流尿液B.设法接尿 C.指导盆底肌锻练D.注意室内环境 E.嘱患者每日饮水2000-3000ml8.尿潴留的临床表现不包括A.有膀胱刺激征 B.下腹胀痛不适 C.排尿困难D.耻骨上膨隆并扪及囊样包块 E.昏迷患者自扯阴茎9.为男患者插导尿管时如遇阻力,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先将导尿管退出少许,按摩下腹部后再插入 B.转动导尿管稍用力插入C.嘱患者张口呼吸再缓缓插入 D.改变体位后再插入E.更换细尿管插入10.下列解除尿潴留的措施中错误的是A.以习惯的姿势排尿 B.温水冲洗会阴 C.听流水声D.口服双氢克尿塞 E.热敷、按摩下腹部11、解除尿潴留时用温水冲洗会阴的目的是A.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B.分散注意力C.清洁会阴部,预防尿路感染D.利用温热作用使尿道括约肌放松E.利用温热解除其紧张心理12.产后出现尿潴留首选的护理措施是A.温水冲洗会阴 B.热敷、按摩下腹部 C.让患者听流水声D.嘱患者调整姿势和体位排尿 E.用针灸疗法13.为女患者导尿时患者应取A.侧卧位 B.截石位 C.头低足高位D.去枕仰卧位 E.屈膝仰卧位14.打开导尿包内层包布后首先应A.铺洞巾 B.戴无菌手套 C.用无菌持物钳夹出小药杯D.按序排列用物 E.倒消毒液于小药杯内15.为女患者导尿时的插管深度为A.2~3cm B.2~4cm C.2~5cm D.3~5cm E.4~6cm 16.男患者导尿时应提起阴茎和腹壁呈A.30° B.40° C.50° D.60°E.70°17.男患者导尿时的插管长度为A.16~18cm B.18~20cm C.20~22cmD.22~24cm E.24~26cm18.导尿管留置常用于A.收集无菌尿标本 B.进行膀胱造影 C.休克患者D.尿潴留患者 E.测量膀胱容量19.盆腔器官手术前留置于导尿的目的是A.便于术中正确记录尿量 B.可减轻手术切口的张力C.避免术中误伤膀胱 D.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E.便于引流和冲洗20.导尿管留置患者出现尿液混浊,下列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A.立即拔管 B.口服抗菌素 C.膀胱冲洗D.增加饮水量 E.做尿常规检查21.为慢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做保留灌肠,正确的方法是A.插入肛管7~10cm B.液面距肛门40cmC.灌肠后宜保留20~30分钟 D.在晚间睡眠前灌入E.灌肠时取右侧卧位22.下列关于大便颜色异常的描述,错误的是A.胆道完全阻塞时粪便呈陶土色 B.柏油样便见于下消化道出血C.痔疮出血时便后有鲜血滴出 D.果酱样便见于肠套叠E.米泔水样便见于霍乱23.大量不保留灌肠的禁忌症不包括A.消化道出血 B.急性腹膜炎 C.妊娠D.肠穿孔 E.外痔24.肥皂水灌肠,灌肠液的浓度为A.0.1~0.2% B.1~2% C.0.5% D.2~3% E.5% 25.应用大量不保留灌肠降温时,错误的是A.选用0.1~0.2%的肥皂液 B.液量为800mlC.溶液温度为30℃ D.灌肠时液面距肛门50cmE.保留30min后排便26.为中暑患者灌肠时,错误的是A.用4℃生理盐水 B.成人量为700ml C.患者取左侧卧位D.肛管插入直肠10~15cm E.保留30min后排便27.大量不保留灌肠时患者出现脉速、出冷汗、剧烈腹痛时应立即A.嘱患者张口呼吸 B.降低灌肠筒高度 C.拔出肛管D.挤捏肛管快速灌入 E.更换体位,快速灌入28.0.2%肥皂液灌肠用于A.中暑时降温 B.解除伤寒患者腹胀 C.为孕妇解除便秘D.分娩前清洁肠道 E.清除肝昏迷患者体内毒物29.保留灌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灌肠前先排便 B.取随意侧卧位 C.插管深度为15cmD.液面距肛门30cm E.灌肠后嘱患者保留1h以上30.保留灌肠时为更好地发挥药效应A.取膝胸卧位 B.取头高脚低位 C.侧卧位臀部抬高10cm D.插管越深越好 E.提高灌注压力31.肛管排气时的插管深度为A.5~10cm B.10~14cm C.15~18cm D.18~20cm E.20~22cm 32.用水合氯醛灌肠,下列哪项不正确A.嘱患者先排便 B.取左侧卧位 C.臀部抬高10cm D.肛管插入直肠10~15cm E.推注速度要快33.不宜采取左侧卧位进行灌肠的是A.腹部术前肠道准备 B.产妇分娩前 C.慢性细菌性痢疾D.阿米巴痢疾 E.中暑患者降温34.对肠胀气患者的饮食指导中错误的是A.忌食豆类、糖类食物 B.忌食油炸食物 C.进食少渣食物D.少食含碳酸类饮料 E.进食速度宜快35.对留置导尿管患者的护理中,下列哪项与预防泌尿系结石和感染无关A.鼓励患者经常更换卧位 B.作间歇性引流夹管C.鼓励患者多饮水 D.防止尿液逆流E.保持尿道口清洁,定时作膀胱冲洗36.关于留置导尿的护理下列哪项不正确A.每3~7日更换集尿袋一次 B.每周更换1次导尿管C.引流管应保持通畅 D.集尿袋的位置应高于耻骨联合E.经常更换卧位,多饮水37.双腔导尿管插入膀胱后,应向气囊内注入A.无菌生理盐水 B.温水 C.0.1%肥皂液 D.空气 E.蒸馏水(二)A2型题38.患者王某,女,因患脑瘤颅内压增高呕吐严重,呕吐物中混有大量胆汁,其呕吐物的颜色呈A.黄色 B.暗红色 C.咖啡色 D.黄绿色 E.鲜红色39.患者李某,28岁,顺产后8小时未排尿,主诉下腹胀痛难忍,查体发现膀胱高度膨胀,对该产妇采取的护理措施不妥的是A.让患者听流水声 B.协助其坐起自行排尿C.用手轻轻按摩下腹部 D.用生理盐水冲洗会阴E.诱导排尿无效可施行导尿术40.患者石某,女,38岁,尿毒症,留置导尿12小时引流出尿液130ml,该患者的排尿状况为A.正常 B.无尿 C.少尿 D.尿潴留 E.尿量偏少41.患者杨某,男,47岁,休克,平均每小时尿量为15ml,该患者的排尿状况为A.少尿 B.无尿 C.尿潴留 D.正常 E.多尿42.患者郭某,男,45岁,血尿待查,B超提示有尿路结石,主诉下腹胀痛难忍,排尿困难,护士应A.鼓励患者自行排尿 B.轻轻按摩下腹部 C.让患者听流水声D.行导尿术 E.立即与医生联系,给予对症处理43.患者胡某,女,30岁,盆腔术后4小时未排气,患者主诉腹胀,并有伤口牵扯疼痛,护士指导患者促进排气的方法中,首选A.更换卧位 B.热水袋热敷腹部 C.肛管排气D.按摩下腹部 E.小量不保留灌肠(三)A3型题(44~50题共用题干)某女,35岁,顺利产下一男婴后,12小时未排尿,主诉下腹疼痛,体检耻骨上高度膨隆,扪及囊样包块。
第十五章排泄的需要壹.大腸的解剖生理一、解剖構造︰大腸位於消化道的末端,直徑約 6.25 公分,長度約 1.5 公尺,起始於右髂窩的盲腸,終止於肛門處。
(一)盲腸(cecum):為構成大腸的最前段,與升結腸相連,長約 6 -8公分。
在盲腸與迴腸交接處有一迴盲瓣(或稱迴盲括約肌),可防止消化後的廢物回流。
盲腸的後下方附著有一卷曲的管子稱為闌尾,長約 10 公分。
(二)結腸(colon):依身體的走向,可分為升、橫、降及乙狀結腸等四個部位,可吸收食糜中的水分及電解質。
(三)直腸(rectum):是消化道的最後一段,長約 20 公分,位於薦骨與尾骨之前,乙狀結腸及肛門之間。
(四)肛門(anus):位於直腸末端,長約 2~3 公分,肛門內括約肌屬於平滑肌,受自主神經所支配,為不隨意控制;肛門外括約肌屬於骨骼肌(橫紋肌),受薦神經(S2~S4)控制,可隨意志控制。
二、生理功能(一)分泌:大腸壁的黏膜層可分泌不含消化酶的黏液,具有潤滑的功能且避免腸壁受損。
大腸內的細菌可將殘留的碳水化合物發酵,並釋出氫、二氧化碳及甲烷,是使結腸內脹氣的原因。
胺基酸則被分解成吲哚(indole)、糞臭素(skatole)、硫化氫(H2S)。
此外,人體所需的幾種維生素B 及 K,也都是藉由細菌作用而在大腸內合成。
吸收Na+與Cl-,釋出K+。
(二)吸收:大腸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每日約可吸收 2500 ml 的水分及電解質(如:氯、鈉等)。
食糜在大腸內停留 3~10 小時後,變成固體或半固體,稱為糞便。
(三)運動:大腸產生機械性運動,分別敘述如下:1.腸袋攪拌運動:當食糜進到結腸而擴張,當擴張到一定程度時,結腸壁開始收縮,並將其內容物擠向另一個結腸袋。
2.蠕動:利用平滑肌(環肌及縱肌)的收縮將內容物往前推送,速度緩慢,每分鐘約 3~12 次的蠕動波。
3.團塊運動(mass movement):起源於橫結腸中段強烈地環狀收縮,將結腸內容物推向乙狀結腸和直腸,直腸壁被擴張時,引發副交感神經排便反射,此即為直腸反射,通常在進餐時或進餐後 30 分鐘發生,因此,一天約發生 3~4 次,每次持續約 10~30 分鐘。
第十六章药物疗法1、病人,女性,56岁,行子宫摘除术后,12小时未排尿,护士采取了多种护理方法促进排尿、病人仍未能排尿。
病人膀胱高度充盈且极度虚弱,遵医嘱行导尿术。
请问:(1)采取什么护理措施帮助病人排尿?答:导尿术(2)首次引流尿液不应超过多少毫升?为什么?答:对膀胱高度膨胀且又极度虚弱的病人,首次放尿量不得过超过100ml。
因大量放尿可导致腹腔内压力突然降低,大量血液滞留在腹腔血管内,引起病人血压突然下降产生虚脱s 使膀胱内压突然降低,引起膀胱黏膜急剧充血而发生血尿。
(3)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什么?答: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防止尿路感染。
②保护病人隐私,维护病人自尊,作好解释与沟通,遮挡操作环境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着凉③选择光滑和粗细适宜的导尿管。
插管时动作轻、准确,避免损伤尿道黏膜。
④为男病人插导尿管时,因膀胱颈部肌肉收缩产生阻力,应稍停片刻,嘱病人做深呼吸后,再慢慢插入。
⑤为女病人导尿时,若导尿管误入阴道,必须更换导尿管后重新插入。
老年女性尿道口回缩插管时应仔细观察、辨认,避免误入阴道。
2、病人,女性,45岁,胆囊切除术后3天。
自诉腹胀、痉挛性疼痛。
查体;病人腹部膨隆(1)病人出现了什么情况?答:肠胀气(2)在实施肛管排气的护理操作中应注意什么?答:①注意遮挡,保护病人的隐私,维护病人自尊。
一②肛管保留时间不超过20min,否则会减弱肛门括约肌反应,甚至导致肛门括约肌永久性松弛,必一要时可间隔2-3小时后重新插管排气。
3、某慢性痢疾病人,医嘱给予药物保留灌肠。
请问:(1)灌肠时病人应取何种卧位?答:左侧位(2)你在操作时应采取哪些措施以利于药物的保留和吸收答:①抬高臀部约10cm②药液注入完毕后,再注入5-10ml温开水,并抬高肛管末端夹管③最好选在临睡前灌肠,因此时活动量小,药液易于保留吸收④灌肠前嘱病人排便,选用的肛管要细,插管要深,液量要小,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使灌入药液能保留较长时间利于肠黏膜对药液的充分吸收。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1、 影响药物从血液向其他组织分布的因素有( )
A:药物与组织结合率
B:血液循环速度
C:给药途径
D:血管透过性
E:药物血药蛋白结合率
答案:A,B,D,E
2、静脉注射某药,X0=60mg ,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5μg /ml ,其表观分布容积V 为( )
A:20L
B:4ml
C:30L
D:4L
E:15L
答案:D
3、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 )
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
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
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
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小时”
E: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
答案:A。
《护理学基础》3年制中专护理专业教学大纲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三年中专)《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护理系二〇一七年八月《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基础护理学是高等院校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
从概念、程序、和实践的角度出发介绍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通过对知识、技术程序和经验积累、以及人文关怀理念的整合,注重教学的整体优化,重点培养学生关怀和照顾病人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基础护理工作作为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基础,贯穿于满足患者对健康需求的始终,是临床专业课程的先导。
为临床专科护理奠定基础。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以后学习临床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二、目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遗传学的基本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护理学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试验研究方法、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熟悉近护理学学发展的新动向,并能解答和分析理论上和实践上遇到的护理学问题。
三、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总学时146学时,其中理论课64学时,实验课82学时。
各章学时分配如下:四、选用教材和参考书(1)《护理学基础》李小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第1版,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护理学基础》:李小松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第2版,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3)《基础护理学》:李晓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5版,全国医学高等医药“十二五”规划教材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1.与前修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主要包括文化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和护理人文课程等,前修课程的学习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与后续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为临床专科护理课程。
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了引导和促进作用,使护生在学习临床专科护理课程时能利用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护理程序、专科护理技术对各专科患者实施针对个案特点的整体护理,是连接岗位通用能力和专科护理能力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