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动物的排泄(内环境的控制)
- 格式:ppt
- 大小:3.68 MB
- 文档页数:41
生物教学--排泄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排泄的概念和尿的形成的基础知识。
2、掌握肾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
3、了解输尿管、膀胱、尿道的位置和功能。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猪肾的内部结构,通过观察泌尿系统模式图,尿的形成示意图和膀胱的剖面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2、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人体内有着非常完善的自身结构——泌尿系统,同时也使他们领悟到排泄这一生理过程是人体内保持清洁、使生命充满生机活力等美好状态的前提。
教学建议教学重点:1、排泄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把排便、排尿等都称为排泄,本章中要纠正这种错误的理解,了解正确的排泄的概念。
也为后面新陈代谢的学习,打好基础。
2、肾脏的结构和尿的形成:排尿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也是本章的主题。
肾脏是尿形成的场所,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在了解了肾脏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学好尿的形成。
教学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肾单位结构复杂,又不能用眼直接看到。
即使有条件的学校,给学生创造在显微镜下观察肾脏切片的机会,学生也很难找到完整的肾单位。
而肾单位是产生尿液的结构单位,是看不到却很重要的关键知识点。
突破肾单位这个难点可以为尿液的形成订好基础。
2、尿的形成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涉及到原尿的形成与成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涉及到尿的形成与成分。
这里必须让学生明白肾单位中血液的来龙去脉和尿的产生与排出途径,也就是说要血路、尿路都清楚。
然而,让学生理解看不到的结构与其功能确有难度。
本章知识要点教法建议本章教学建议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主要讲述排泄的概念,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肾脏的结构;第2课时了解尿的形成,尿的排出以及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
在开始本章的学习之前,先通过复习旧课的形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对体内代谢废物有一个初步认识。
生物体内的排泄与废物处理生物体内的排泄与废物处理是维持生命正常运行的重要过程。
不同生物体通过不同的系统进行排泄,但其目的都是将代谢产物和废物排出体外,保持内部环境的稳定和平衡。
本文将介绍生物体内不同排泄系统的特点及其废物处理方式。
1. 肾脏与尿液排泄肾脏是哺乳动物和鸟类等高等动物的主要排泄器官。
通过尿液排泄,肾脏能够调节体内的水分、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尿液由肾小球滤过血液,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过程后,在肾盂中聚集,最终通过输尿管排出体外。
2. 针对干燥环境的排泄适应某些生物体生活在干燥的环境中,因此需要通过特殊的排泄适应来减少水分的丢失。
例如,昆虫通过气管系统进行气体交换,并通过气孔排出代谢废物。
这种排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的流失。
3. 鱼类的氨排泄鱼类在排泄过程中采用氨作为主要的氮废物。
鱼类通过鳃呼吸吸入氧气,并将氨作为代谢产物通过鳃排出体外。
氨具有较高的毒性,但鱼类的大量水分和鳃的结构使其能够有效排出。
4. 陆生爬行动物的尿酸排泄陆生爬行动物(如蛇、蜥蜴等)由于缺乏足够的水分供给,因此采取了较为节约的尿酸排泄方式。
尿酸是由氨经过一系列酶的作用转化而来,其具有较低的毒性和较少的水分需求,能够在尿液中以固体形式排出。
5. 鸟类的尿酸与蛋壳的形成鸟类的排泄系统与陆生爬行动物类似,采用尿酸作为主要的氮废物。
与尿酸一起排出的还有钙盐,这些钙盐会由尿液在下泌尿道中逐渐沉淀形成蛋壳。
这种排泄机制在鸟类中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总结:生物体内的排泄与废物处理是确保生命正常运行的重要过程。
不同生物体通过不同的排泄系统来实现废物的排出,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和平衡。
了解不同生物体的排泄方式对于深入理解生物的适应性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内环境的控制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是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复杂的多细胞动物的绝大多数细胞并不能直接与外部环境接触,它们周围的环境就是动物体内的细胞外液,首先是组织液。
组织液充满了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间隙,又称细胞间液。
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血浆在全身血管中不断流动,再通过胃、肠、肾、肺、皮肤等器官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因此,内环境对于细胞的生存及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非常重要。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机体能自由和独立生存的首要条件。
细胞的代谢过程基本上都是酶促反应,要求最合适的温度、pH,要求一定的离子浓度、底物浓度等。
失去了这些条件,代谢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细胞的生存就会出现危机。
稳态是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一种状态,是内环境理化因素、各种物质浓度的相对恒定。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是机体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的三种方式;而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是体内控制系统的三种类型,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关于反馈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分负反馈控制系统和正反馈控制系统。
在正常人体内,绝大多数控制系统是负反馈调节,是指一个系统的输出增加的信息传送到敏感元件引起这个系统的输出减少,只有少数是正反馈调节,是指一个系统输出增加的信息传送到敏感元件引起输出的增加。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是指机体能在内外各种因素的干扰中仍保持内环境理化特性的相对稳定。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系统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功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规律性应答的过程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包括五个基本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感受器是连接神经调节受刺激的器官,效应器是产生反应的器官;中枢在脑和脊髓中,传入和传出神经是将中枢与感受器和效应器联系起来的通路。
反射是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生物排泄知识点总结生物排泄是生物体内废物的排出过程,是维持生物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生理功能。
生物排泄系统由肾脏、肝脏、肺部和皮肤等器官组成,通过调节体液的渗透压和离子浓度,排除代谢产物,平衡体内环境,保持内部稳态。
下面将系统总结生物排泄的相关知识点。
一、肾脏的结构和功能1. 肾脏的结构肾脏是脊椎动物体内用于排泄的主要器官,每个人体内有两个肾脏。
肾脏由肾小球、近曲小管、远曲小管、集合管等组成。
肾小球由毛细血管球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管又分为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排除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和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 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球是肾脏的滤出器,其中的毛细血管球通过动脉和静脉的相互作用,将大分子蛋白和红细胞等有用物质过滤到肾小管中,形成初尿。
初尿中含有水分和溶质,其中包括尿素、尿酸、尿酸盐和其他废物。
3. 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初尿经过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过程,排除了体内产生的有害物质,重吸收了一部分有用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水和电解质等,最终形成尿液。
4. 肾脏的调节功能肾脏具有调节体内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的重要作用。
在血液中,肾脏调节水分的多少,保证血液中电解质的平衡,同时通过排泄多余的水分和废物,保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二、肝脏的排泄功能1. 肝脏的结构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之一,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肝脏由肝细胞组成,肝细胞中含有众多细胞器,如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
肝脏的结构使其能够有效地完成排泄功能。
2. 肝脏的排泄功能肝脏是体内代谢产物的主要排泄器官,其中经过肝脏的代谢产物包括胆汁酸、尿素、胆红素和胆固醇等。
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通过肝脏排泄出体外,有助于消化脂肪,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尿素是氨基酸代谢的产物,肝脏经过尿素循环,将氨转化为尿素,并排泄出体外。
胆红素是红细胞分解后的产物,通过肝脏的转运和排泄,排除体内多余的胆红素。
胆固醇也是肝脏排泄的重要物质,通过胆汁排泄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