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 格式:pdf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1
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的健康教育
(一)疾病概述
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又称Addison病,由于双侧肾上腺绝大部分被毁所致
(二)健康教育
1.生活起居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乐观的情绪,规律的生活,避免过度紧张与劳累,预防感染。
2.用药指导
了解所患疾病的性质,须终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包括长期生理量的替代和短期的应激替代治疗。
常用量氢化可的松每日20~30mg,(可的松25~37.5mg/日)。
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及不良反应的观察,介绍用药注意事项,避免随意中断治疗,防止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3.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感染、外伤、过度疲劳、呕吐、腹泻失水情况,鼓励患者摄取含钙剂维生素D的食物,防止发生骨质疏松。
4.安全防护
(1)患者由卧位改为坐位或立位时,要缓慢起身,以免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直立时有头昏、眼前发黑等晕厥先兆时,应立即坐下或平卧。
(2)患者外出随身携带疾病卡片,以便发生意外时能紧急救护。
避免直接暴露在阳光下,以免加重皮肤粘膜色素沉着,产生褐斑不褪,影响外观。
5.定期复查
有情绪变化、消化不良、感染或失眠、高血压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概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adrenocortical insufficiency,AI)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基础或者应激状态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所致的疾病。
多见于成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自身免疫所致者,女性多于男性。
临床表现以虚弱乏力、体重减轻、色素沉着、血压下降等为特征。
英文名称:adrenocortical insufficiency,AI其它名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近半数的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为遗传性的发病部位:肾上腺,腰部常见症状:疲乏、倦怠、嗜睡、意识模糊、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体重下降、肌肉或关节疼痛、头晕、嗜盐主要病因:自身免疫、感染、基因缺陷、药物介导、肾上腺浸润、垂体肿瘤、垂体浸润检查项目:血常规、血生化、肾上腺皮质功能测定、血常规、自身免疫抗体检测、肾上腺区 X 线摄片及 CT、头颅 MRI重要提醒: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急骤加重时可出现肾上腺危象,如不及时抢救可发展至休克、昏迷、死亡,建议及时就医。
临床分类:1、基于病因分类(1)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系肾上腺皮质本身的疾病所致,又称艾迪生病。
(2)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由于下丘脑或垂体病变等其他原因所致。
2、基于病程分类(1)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是由于双侧肾上腺因自身免疫、感染或肿瘤等破坏,或双侧大部分/全部切除所致,也可继发于下丘脑及垂体分泌不足所致。
(2)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又称肾上腺危象或艾迪生危象,是危及生命的急症,如不立即抢救可致死。
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发病特点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病因病因总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可由多种病因引起。
其中任何原因导致肾上腺组织破坏、肾上腺皮质发育异常或肾上腺类固醇合成障碍,均可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又称为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或Addison病,是一种由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症状和体征。
本文将详细介绍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一般是由于肾上腺皮质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恶性肿瘤等原因导致。
病因多样化使得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通过肾上腺皮质刺激素的负反馈机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也会失衡。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可出现乏力、体重减轻、食欲减退、低血压、肌肉无力、皮肤色素沉着、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等)以及心理症状(如抑郁、焦虑等)。
由于症状发展缓慢,很容易被忽视或误诊,进而延误治疗。
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
患者的病史常表现为乏力、体重减轻。
体检可发现低血压和皮肤色素沉着。
实验室检查中,常见的异常结果包括低血糖、低钠、高钾以及低皮质激素水平。
有时需要进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试验来确定诊断。
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目标是补充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适量的盐类。
通常使用氢化可的松和氢化考的松等皮质激素进行替代治疗。
剂量的调整需根据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决定。
在急性应激情况下,剂量需要增加,以维持患者的血压和代谢平衡。
肾上腺危象是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严重并发症,可因应激(如感染、手术、创伤等)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肾上腺危象的特点是低血压、休克、与短期内应激后病情急剧进展。
治疗肾上腺危象需要立即补液、内源性皮质激素和强的松等的使用。
总之,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是一种需引起重视的内分泌疾病。
及早诊断、积极治疗是减少并发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患者本人和家属应了解疾病的特点,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
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概述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又称阿狄森病。
因双侧肾上腺皮质破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皮质醇)和盐皮质激素(醛固酮)分泌缺乏引起。
主要原因是肾上腺皮质萎缩(与自体免疫有关)和肾上腺结核,其他如双侧肾上腺切除,真菌感染,白血病细胞浸润和肿瘤转移等引起者少见。
发病率为4/10万,多见于成年人。
起病缓慢,早期表现易倦,乏力,记忆力减退,逐渐出现皮肤色素沉着,全身虚弱,消瘦,低血糖,低血压,竖立性晕厥,心脏缩小,女性腋毛和阴毛稀少或脱落。
在应激(外伤、感染等)时轻易产生肾上腺危象。
经血生化、肾上腺皮质储备功能试验,定位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上为激素替代治疗及对因治疗。
临床表现1.皮肤色素沉着,虚弱无力,食欲减退,消瘦,低血压,直立性晕厥,心脏缩小,女性腋毛和阴毛稀少或脱落;2.结核者可有低热、盗汗、肺部结核和肾上腺钙化影像;3.在应激状态(外伤、感染等)或忽然中断激素替代治疗,可诱发肾上腺危象,可出现恶心、呕吐、晕厥、休克、昏迷。
诊断依据1.皮肤色素沉着,全身虚弱,头晕,食欲减退,消瘦,低血压,直立性晕厥,心脏缩小,女性腋毛和阴毛稀少或脱落,结核者可有低热,盗汗;2.血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增多,轻度正色素性贫血,少数合并恶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3.低血钠、高血钾、低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呈低平曲线;4.血浆皮质醇及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降低;5.24小时尿17羟皮质类固醇,17酮类固醇含量减低;6.血浆ACTH增高,ACTH高兴试验无明显反应;7.X线胸腹片可发现结核病征象,结核菌素试验阳性;8.肾上腺CT、核磁共振检查可发现病变。
治疗原则1.纠正本病中代谢紊乱;2.激素替代治疗;3.病因治疗;4.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免应激,防备危象。
用药原则1.饮食中补足食盐,每日10-15克,适当补充糖、蛋白质、维生素;2.激素替代治疗,要把病情告诉患者,坚持终生替代治疗;3.一般患者经高盐饮食和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即可,若仍有低血钠、高血钾、低血压,应补充盐皮质激素,注重监测血钠、血压;4.在应激或危象状态时,应尽快去除病因,加大激素用量,静脉给药。
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Addison病)知识摘要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Addison病)是一种由于肾上腺皮质破坏或功能障碍导致的慢性内分泌疾病,主要表现为乏力、体重减轻、低血压和皮肤黏膜色素沉着。
本文将系统介绍Addison病的临床表现及特征、常用术语、病理过程、病因、发病机制、类型、并发症、详细诊断方法及确诊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
通过详细的例子和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
临床表现及特征临床表现1.乏力和虚弱:患者常常感到全身无力,尤其是午后和傍晚症状更为明显。
2.体重减轻:尽管饮食正常甚至增加,患者体重仍逐渐下降。
3.皮肤黏膜色素沉着:皮肤颜色变深,尤其是暴露部位和摩擦部位,如手掌纹、关节、口腔黏膜等。
4.低血压:由于醛固酮缺乏导致血容量减少和低血压,患者常常感到头晕、站立不稳。
5.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
6.精神症状:如抑郁、焦虑和易怒。
7.低血糖:由于糖皮质激素缺乏,患者易出现低血糖症状,如乏力、出汗、心悸和头晕。
特征1.慢性进展:症状逐渐出现并加重。
2.色素沉着:皮肤和黏膜色素沉着是Addison病的特征性表现。
3.低血压:常见体征,包括体位性低血压。
常用术语解释1.肾上腺皮质:位于肾上腺外层,分泌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性激素。
2.糖皮质激素:如皮质醇,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3.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维持血压。
4.Addison危象: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危急状态,表现为严重低血压、低血糖、低钠血症和高钾血症。
5.皮质醇:一种主要的糖皮质激素,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包括代谢调节和应激反应。
6.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由垂体前叶分泌,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激素。
病理全过程病因1.自身免疫性肾上腺炎:最常见病因,占80%以上。
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肾上腺皮质。
2.感染:如结核、真菌感染、艾滋病等。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症状,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当两侧肾上腺绝大部分被破坏,出现种种皮质激素不足的表现,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可分原发性及继发性。
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又称Addison病,比较少见;继发性可见下丘脑-垂体功能低下患者,由于CRF或ACTH的分泌不足,以致肾上腺皮质萎缩。
疾病病因一、病因一、肾上腺结核:只有双侧肾上腺结核,大部分肾上腺组织被破坏才出现临床症状。
多伴有肺、骨或其他部位结核灶。
在50年代约占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半数,近年随结核病被控制而逐渐减少。
二、自身免疫紊乱:特发性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肾上腺皮质萎缩为目前最多见的原因,血清中经常可以测到抗肾上腺组织抗体。
主要侵及束状带细胞,抗原主要在微粒体和线粒体内。
本病多伴有其他自身免疫紊乱疾病。
如多发性内分泌腺体功能不全综合征(Schmidt综合征),可包括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性腺衰竭、糖尿病、垂体功能减退、胃壁细胞抗体阳性、恶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结肠瘤、重症肌无力、孤立性红细胞再生障碍等。
三、其他:恶性肿瘤肾上腺转移,约占癌肿转移患者的10%有双侧肾上腺转移,以肺癌和乳腺癌为多见。
也可见于双侧肾上腺切除术后、全身性霉菌感染、肾上腺淀粉样变等。
症状体征一、症状一、发病缓慢可能在多年后才引起注意。
偶有部分病例,因感染、外伤、手术等应激而诱发肾上腺危象,才被临床发现。
二、色素沉着皮肤和粘膜色素沉着,多呈弥漫性,以暴露部,经常摩擦部位和指(趾)甲根部、疤痕、乳晕、外生殖器、肛门周围、牙龈、口腔粘膜、结膜为明显。
色素沉着的原因为糖皮质激素减少时,对黑色素细胞刺激素(MS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的反馈抑制减弱所致。
部分病人可有片状色素脱失区。
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的MSH和ACTH水平明显降低,故均无色素沉着现象。
中医治疗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良方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又称阿狄森氏病,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是肾上腺皮质进行性破坏的结果。
当肾上腺遭到严重破坏,程度达双侧肾上腺的90%以上时,才会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症状和体征。
中医学中虽无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病名,但在古代文献中,有许多类似本病的记载。
如《灵枢·经脉篇》云:“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有“黑疸”及“劳疸”的记载,所述“睛面黑”、“额上黑”等症状与本病表现极为相似。
但值得注意的是:黑疸及劳疸所辖之病证较广,如黄疸迁延日久,深入血分,瘀血阻滞;或病久伤及脾肾,亦可出现面色黧黑,但多伴有目珠黄染,某些肝硬化、肝癌晚期患者均可出现这些临床表现。
因此,对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中医病名归类问题,尚待进一步商讨。
如黑疸为黄疸、酒疸等转化而来,则必然在病机上与湿热有关,而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多属虚寒证。
近代付宗翰先生提出本病可归于中医“虚损”范畴,其依据为《素问·经络论》云:“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
”可见肤黑也可见于虚寒证者。
一、病因病机从中医辨证求因的角度来分析,阿狄森氏病的病因,大体有以下4个方面:(1)先天不足,五脏柔弱。
(2)外感六淫,迁延失治,邪气久羁,正气耗伤。
(3)烦劳过度,饮食不节,伤及脾肾。
(4)大病之后,失于调理,终因伤气损阳,以致瘀血内结所致。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1.临床表现本病隐性型(亚临床型、部分性或不完全性)多无症状,早期轻症状亦不明显,但肾上腺皮质腺体破坏超过50%,则有以下临床表现。
(1)色素沉着:皮肤及黏膜色素沉着为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
色素沉着以面部、四肢、暴露部、摩擦部及乳晕、生殖器等处明显,唇、舌缘、口腔黏膜、齿龈,以及直肠、阴道黏膜亦可见;分布呈块状、斑状或点状;色素先呈棕褐色或古铜色,甚者焦煤色,黏膜则多呈蓝黑色。
(2)慢性失水征:明显消瘦,体重减轻10~20 kg以上。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pízhì)功能减退症一、概述(ɡài shù)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又称阿狄森氏病。
因双侧肾上腺皮质破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分泌缺乏(quēfá)引起。
主要原因是自身(zìshēn)免疫性肾上腺炎和肾上腺结核,其他如双侧肾上腺切除,真菌感染,白血病细胞浸润和肿瘤转移等引起(yǐnqǐ)者少见。
由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流行和恶性肿瘤病人存活期的延长,阿狄森氏病的发病率有抬头的趋势。
本病多见于成年人。
起病隐匿,病情逐渐加重,早期表现易倦,乏力,记忆力减退,逐渐出现皮肤色素沉着,全身虚弱,消瘦,低血糖,低血压,直立性晕厥,心脏缩小,女性腋毛和阴毛稀少或脱落。
在应激(外伤、感染等)时容易产生肾上腺危象。
经血生化、肾上腺皮质储备功能试验,定位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上为激素替代治疗及对因治疗。
二、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多数兼有糖皮质激素及盐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所致症状群。
一般发病隐匿,各种临床表现在很多慢性病都可见到,如逐渐加重的全身不适、无精打采、乏力、倦怠等,因此诊断较难。
1、皮质醇缺乏症状:消化系统:食欲减退,嗜咸食,体重减轻,消化不良。
精神神经系统:乏力、易疲劳、表情淡漠、嗜睡。
心血管系:血压降低,常有头昏、眼花或直立性昏厥。
内分泌、代谢障碍:可发生空腹低血糖症。
因反馈性的ACTH分泌增多,出现皮肤、粘膜色素沉着,是阿狄森氏病特征性的表现。
色素为棕褐色,有光泽,不高出皮面,分布于全身,但以暴露部位及易摩擦的部位更明显,如脸部、手部、掌纹、乳晕、甲床、足背、瘢痕和束腰带的部位;在色素沉着的皮肤常常间有白斑点。
齿龈、舌表面和颊黏膜也常常有明显的色素沉着。
对感染、外伤等各种应激能力减弱,在发生这些情况时,易出现肾上腺危象。
生殖系:阴毛、腋毛(yèmáo)脱落,女性常闭经。
男性有性功能减退。
2、醛固酮缺乏(quēfá):厌食、无力、低血压、慢性失水和虚弱、消瘦(xiāoshòu)最常见。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肾上腺功能减退症(adrenocortical insufficiency,ACI)主要分为原发性(primary)及继发性(secondary)两类。
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指由于垂体、下丘脑等病变引起的ACTH分泌不足致PTC 缺乏引起。
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又称为Addison病)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结核、感染、肿瘤等因素使双侧肾上腺组织绝大部分(>80%)受到破坏而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各种原因导致的双侧肾上腺手术后,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质激素缺乏。
原发性ACI的治疗主要是补充缺乏或不足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针对病因学的治疗。
糖皮质激素的替代治疗必不可少。
【适应证】(1)有糖皮质激素缺乏的临床表现或辅助检查证据:原发性ACI主要表现为:乏力、虚弱、纳差、体重下降、头晕、直立性低血压,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及腹泻,若病因为结核者,可有低热、盗汗等症状,体重下降也更明显;与腺垂体功能减退症不同的是,原发性ACI的体征主要为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皮肤黏膜色素沉着,皮肤呈棕褐色或黑褐色,有光泽,以暴露部位及易摩擦部位为主,如面部、手部、掌纹、乳晕、甲床、脐部、足背、会阴及肛门、手术及外伤形成的瘢痕处,另外颊黏膜、舌表面及牙龈处也可见色素沉着。
其原因为PTC水平降低,使其对垂体ACTH、黑素细胞刺激素(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MSH)、促脂素(lipotrophic hormone,LPH)反馈抑制减弱,此组激素分泌增多所致。
实验室检查主要为血PTC、24小时UFC及尿17-羟皮质类固醇(17-hydroxy-cortico-steroid,17-OHCS)降低;血ACTH常升高(≥100pg/ml);ACI患者的血生化中可发现有轻度高钾血症及低钠血症,并可有空腹低血糖,糖耐量试验显示为低平曲线;血细胞分析中可见正细胞正色素型贫血,少数有恶性贫血。
第十五章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chronic aclrenocortical hypofullction),又称Addison病,由于双侧肾上腺的绝大部分被毁所致。
继发性者由下丘脑-垂体病变引起。
[病因](一)感染肾上腺结核为常见病因,常先有或同时有其他部位结核病灶如肺、肾、肠等。
肾上腺被上皮样肉芽肿及干酪样坏死病变所替代,继而出现纤维化病变,肾上腺钙化常见。
肾上腺真菌感染的病理过程与结核性者相近。
艾滋病后期可伴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多为隐匿性,一部分可有明显临床表现。
坏死性肾上腺炎常由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
严重脑膜炎球菌感染可引起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严重败血症,尤其于儿童可引起肾上腺内出血伴功能减退。
(二)自身免疫性肾上腺炎两侧肾上腺皮质被毁,呈纤维化,伴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浸润,髓质一般不受毁坏。
大多数患者血中可检出抗肾上腺的自身抗体。
近半数患者伴其他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称为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体综合征(autoimmune polyendocrine Syndrome,APS),多见于女性;而不伴其他内分泌腺病变的单一性自身免疫性肾上腺炎多见于男性。
APS 1型见于儿童,主要表现为肾上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黏膜皮肤白念珠菌病,性腺(主要是卵巢)功能低下,偶见慢性活动性肝炎、恶性贫血。
此综合征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APSⅡ型见于成人,主要表现为肾上腺功能减退、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Graves病)、1型糖尿病,呈显性遗传。
(三)其他较少见病因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瘤、白血病浸润、淀粉样变性、双侧肾上腺切除、放射治疗破坏、肾上腺酶系抑制药如美替拉酮、氨鲁米特、酮康唑或细胞毒药物如米托坦(o,p'-DDD)的长期应用、血管栓塞等。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症(adrenoleucodystrophy)为先天性长链脂肪酸代谢异常疾病,脂肪酸价氧化受阻,累及神经组织与分泌类固醇激素的细胞,致肾上腺皮质及性腺功能低下,同时出现神经损害。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参考]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Chronic Adrenal Insufficiency)是一种以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本文将介绍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内容。
病因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主要病因有两种: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和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又称为Addison病,是指肾上腺本身的疾病导致皮质功能不足。
病因可分为自身免疫性、感染性、遗传性和肿瘤等。
•自身免疫性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由于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肾上腺皮质受到破坏,引发功能减退。
•感染性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由于某些感染病原体感染肾上腺皮质,导致严重炎症反应和功能减退。
•遗传性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某些遗传性疾病,如肾上腺发育不良等,会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肿瘤性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由于肾上腺肿瘤的存在影响了正常的皮质功能。
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是指由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某个部分出现功能障碍,导致肾上腺皮质分泌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
常见的病因包括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下丘脑或垂体疾病等。
症状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症状包括:•乏力和体力不佳•恶心和呕吐•腹痛和腹泻•皮肤变色,常出现黑色素沉着•低血压和心衰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具体表现因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诊断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方面:•病史和症状: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寻找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相关的线索。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和尿液检查,用于评估肾上腺功能的代偿程度。
•ACTH刺激试验:通过给予ACTH来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评估肾上腺的功能状态。
•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等,用于检查肾上腺的形态和结构。
26Chinese Practical Journal of Rural Doctor 2015 V ol.22 No.13
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王涤非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沈阳 110001)
摘要:本文介绍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诊治。
关键词: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185(2015)13-0026-01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5.13.009
·全科培训·
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是指由于双侧肾上腺本身病变引起皮质功能绝大部分破坏而致的一组临床证候群。
多由自身免疫破坏引起,双侧肾上腺结核也为本病常见病因。
突出的临床表现为显著乏力、特征性色素沉着和体位性低血压,其他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低血糖、淡漠、意识模糊、精神失常等。
1 诊断要点
①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有典型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临床表现(皮肤黏膜色素沉着、乏力、恶心、呕吐、消瘦和低血压等),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线索,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后方可明确诊断。
②血尿皮质醇浓度降低、尿17-羟皮质类固醇降低、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升高及ACTH兴奋试验不被兴奋。
肾上腺抗体测定、结核菌素试验及肾上腺和蝶鞍CT、磁共振(MRI)检查对病因诊断也有重要价值。
2 治疗方案
2.1 预案1 氢化可的松口服,早8点20 mg,下午4点10 mg。
2.2 预案2 醋酸可的松口服,早8点25 mg,下午4点12.5 mg。
2.3 预案3 泼尼松口服,早8点5 mg,下午4点2.5 mg。
3 说明
糖皮质激素是本病的治疗基础。
根据身高、体重、性别、年龄、劳动强度等,生理替代量应个体化,并模拟皮质醇的昼夜分泌规律,给予清晨醒后服全日量的2/3,下午4时服全日量的1/3。
应激状态时酌情增至3~5倍乃至10倍进行应激替代。
给药时间以饭后为宜,可避免胃肠刺激。
糖皮质类固醇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之一是可引起失眠。
所以,下午用药时间一般不晚于5点。
儿童皮质醇用量一般20 mg/d;≤5岁10~20 mg/d;6~13岁20~25 mg/d;≥14岁30~40 mg/d。
患者应明确疾病的性质及终身治疗的必要性。
需长期坚持激素生理替代治疗。
在手术前、严重感染及发生并发症等应激情况下,应及时将糖皮质激素增量至3~5倍或>10倍,学会注射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以应付紧急情况。
随身携带疾病卡:标明姓名、地址、亲人姓名、电话和疾病诊断。
尽量让周围人知晓自己的病情和注意事项,告之遇病情危急或意识不清时立即送往医院,应随身携带强效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
饮食中食盐的摄入量应多于健康人,10~15 g/d。
当出现大量出汗、呕吐、腹泻等情况时,应及时补充盐分。
另外,保证膳食中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维生素。
若患者在经糖皮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并且给予足够食盐摄入后,仍有头晕、乏力、血压偏低等血容量不足表现时,可加用盐皮质激素:9α-氟氢可的松,0.05~0.20 mg,每日上午8时一次顿服,是替代醛固酮作用的首选制剂;心肾功能不全、高血压、肝硬化患者慎用。
也可选用醋酸去氧皮质酮(醋酸DOCA)油剂,1~2 mg/d或2.5~5.0 mg/2 d,肌内注射,适用于不能口服的患者;初治宜小剂量,可根据症状逐渐增加。
去氧皮质酮缓释锭剂,每锭125 mg,埋藏于腹壁皮下,可释放约0.5 mg/d,潴钠作用可持续8个月~1年。
病因是肾上腺结核者,应进行抗结核治疗。
活动性结核应在全量(生理需要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同时,充分系统地进行抗结核治疗,这样不会造成结核扩散,也会改善病情。
陈旧性结核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替代时有可能引起结核活动,应于初诊后常规用半年的抗结核药物。
(收稿日期:2015-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