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1 《不能忘记的屈辱》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品德与社会《不能忘记的屈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从图片、文字等历史资料中获取相关信息,了解我们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
2、分析我国遭受屈辱的原因。
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二、教学重点:了解我们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分析我国遭受屈辱的原因。
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四、教学准备:甲午中日战争图片及资料,九一八事变图片、卢沟桥事件、南京大屠杀资料。
五、教学过程活动一:抚今追昔1.同学们请把目光投向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这艘大船称为北洋水师或北洋舰队,北洋海军,是中国清朝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也是当时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号称亚洲第一)可是这个号称亚洲第一的海上舰队却在一场战争中灰飞烟灭,全军覆没。
2.这场战争就是发生在100多年前清朝末年的中日甲午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日本侵略者用他们的大炮,攻打了不堪一击的清政府,轰开了一个曾经具有辉煌成就的文明国度的大门。
我们的祖国——母亲,从此开始了她被人践踏、蹂躏、宰割的历史。
留下了一段让中国人民不能忘记的屈辱。
3.板书课题:不能忘记的屈辱活动二:感知九一八事变师:他们是怎样一步步入侵我们的旧中国的,让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歌吧。
认真听,从这首歌中你听到了什么?(生回答九一八)师:是的,九一八事变,那九一八事变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4页,读一读:被蹂躏的东北沃土。
师: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搜集了相关的资料,哪个小组能结合书本简单地介绍一下九一八事变。
(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
教学设计1、知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血腥历史。
2教学过程:活动一播放警报声引发话题1、引导学生进入本课。
2、这是中国人民遭受侵略时发自内心的痛苦呼声!1931年的9月18?活动二日本侵略者的罪行1、学生展示有关“九一八”事变及其相关历史内容。
2、播放图片(日军在入侵中国以后的所作所为,给当时的国人所带来的伤害)。
.3、老师课前布置同学们以组为单位收集日本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组内交流,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4、学生交流并以各种形式进行汇报。
5、展开讨论:你所了解的日本侵略事件,你的看法,以及你的感受。
活动三历史罪证1、出示一个原日本731细菌部队的士兵在为中国受害者出庭作证时的证词和忏悔。
假如你是位记者,你面对这位老兵,设想你会问他什么问题?2、引导学生日军当年遗留的毒气弹至今伤害我们同胞的资料,分组让学生根据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
活动四南京大屠杀1、放录录像:南京大屠杀片段。
提问:看了这段录像,大家有什么感想?2、日本在我国犯下了如此滔天罪行,却不承认这段历史,还篡改教科书,但事实摆在眼前,历史不容篡改,在我们身边也保留着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罪行的证据。
活动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1、回到现实,说说你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打算怎么做?大家交流。
2、播放抗日战争70周年阅兵仪式。
3、总结提升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对曾经侵略过我们祖国的列强们最有力的还击莫过于学好本领,用我们的聪明才智、渊博的知识、发达的科技来捍卫自己的国土。
最后,让我们记住一句话“不忘历史——奋发图强——。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内容:《不能忘记的屈辱》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一课(需二个课时)教材分析:《不能忘记的屈辱》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的第一课。
本单元设计是从讲述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的屈辱,让学生了解因为执政政府的无能、国家科技发展的不发达,致使国家再三的被列强侵略被迫签定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人民陷入苦难之中,祖国所受的侵略史,为列强的惨绝人寰的行为愤怒、感叹,同时激起他们的爱国意识以和学习动力,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干不被人所欺侮,而这一切责任都在他们的肩膀上。
所以,“讲述受侵略史——了解受侵略的原因——论述自身的感受——发生共鸣,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是这课的一个学习研究的思路。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有自身的见解,以和一定的区分客观事实的能力。
这一单元衔接前面所学,从历史角度,一个较高起点切入,把历史的严酷、凄惨与实际所连接,让学生懂得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要从自身做起,不忘曾经的屈辱,奋发读书,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动力基础。
课前准备:(1)查询了解“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等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史实;收集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中国国宝流失国外的情况。
(2)搜集9.18事变、日本731部队和南京大屠杀相关图片,文字材料。
(3)知道旧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的悲惨经历。
学习目标:1、了解当时列强在侵略时所作所为。
2、体会当时侵略给国家与人民带来的巨大打击与苦难,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3、感受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儿女进行英勇反抗的原因4、论述自身的感受,同时知道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更加努力,国家的发展是自身肩上的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温历史,感受当时侵略所带来的伤害与屈辱,谈自身的感受。
难点:结合实际,说说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该如何做。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破碎的山河1、图片展示我国古代的辉煌历史。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案设计教材分析:《不能忘记的屈辱》是《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的第一课。
本单元设计是从讲述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的屈辱,让学生了解因为清政府的无能、国家科技发展的不发达,致使国家再三的被列强侵略,被迫签定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人民陷入苦难之中。
让学生为列强的惨无人道的行为愤怒,同时激起学生的爱国意识以及学习动力,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能不被人所欺侮。
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史事,勾画地图等活动,让学生知道在清代末期中华民族的领土被割让、被租借,认识祖国山河破碎,满目沧桑的情形。
2.通过体验感悟,让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破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屈辱。
知道外国列强曾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3.学会收集整理历史资料,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要牢记历史,正视历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温历史,感受当时侵略给人民带来的伤害与屈辱,谈谈自己的体会。
难点:结合实际,说说以后在学习及生活中该如何做。
教学课时:3课时课前准备: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展示地图文中图画生:预习教材,收集清末割地、租界及人民百姓受到耻辱的资料,了解中国国宝流失国外的情况。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案设计容桂红旗小学叶颖春教材分析:《不能忘记的屈辱》是《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的第一课。
本单元设计是从讲述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的屈辱,让学生了解因为清政府的无能、国家科技发展的不发达,致使国家再三的被列强侵略,被迫签定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人民陷入苦难之中。
让学生为列强的惨无人道的行为愤怒,同时激起学生的爱国意识以及学习动力,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能不被人所欺侮。
教学理念:由于本课书是关于历史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不太清楚,但学生对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七子之歌并不陌生,也比较容易从周围的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关信息。
更重要的是,这些饱含着丰富的历史史实的信息和现象在现实社会中的积淀及呈现,恰恰也正是我们引导学生从现象中捕捉历史痕迹、探究祖国近代历史的一个契机。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案设计教学目标:在了解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和抗争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学会从图片、文字、影片等历史资料中获取相关信息,了解我们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
教学准备:清末中国签订的部分不平等条约,圆明园被掠夺、焚烧前后的照片、视频、文字资料,被掠夺的中国国宝的图片教学过程导入课题。
(2分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中国——一个曾经具有辉煌成就的文明国度,她有过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也有威镇四海、灿烂夺目的盛唐时代,更有前清空前辽阔的壮美河山。
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为她辉煌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
但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也曾有过一段沉痛的历史。
请看这幅图片,香港和澳门下面有什么字样?这表示什么?你们有什么疑问呢?香港和澳门为什么会被外国占领?什么时候占领?历史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要想探讨这些问题,让我们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清朝末期,从“鸦片”说起。
活动一:破碎的山河(27)1.看鸦片战争短片。
(4分)师:就这样,英国用鸦片——一种特殊的武器攻打了不堪一击的清政府,轰开了一个曾经具有辉煌成就的文明国度的大门。
我们的祖国——母亲,从此开始了她被人践踏、蹂躏、宰割的历史。
留下了一段让中国人民不能忘记的屈辱。
板书课题:不能忘记的屈辱2.(看完鸦片战争短片,出示《南京条约》片段)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列强纷纷入侵我国,先后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先后签订了一千多个不平等条约,(点击课件)掠夺我国的财富,瓜分我们的国土。
许多地方和香港、澳门一样,离开了祖国的怀抱。
请同学们看一看教材31页的表格,结合你平时的了解和手中的资料,说一说,这些列强分别侵占或强行租借了我国哪些领土?(出示图表:侵占)3.生:汇报师:大家注意到表格当中的省略号了吗?这说明什么?生:被外国列强侵占的领土还有好多!师:是的!侵占了我们领土的还有一些国家,它们侵占的领土也还有很多,结合你平时的了解和手中的资料,说一说,这些列强还侵占或强行租借了我国哪些领土?生:汇报师:(补充贴表)沙俄还侵吞了我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地区。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不能忘记的屈辱》教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当时列强在侵略时所作所为。
2、体会当时侵略给国家与人民带来的巨大打击与苦难,人民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体验身为华夏儿女的悲愤之情,树立振兴中华的理想与愿望。
3、感受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儿女进行英勇反抗的原因。
4、阐述自己的感受,同时知道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更加努力,国家的发展是自己肩上的责任。
学习重点知道近代以来中国曾经遭受到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凌辱,致使山河破碎、国宝被掠、人民遭受屠杀的史实。
教学难点通过对这些残酷的历史事实的了解,体验和感受中国曾经遭受过的那段屈辱历史和悲惨命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要从“被掠夺的国宝”“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这两个方面搜集近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侵略的历史事件、数据等具体的资料。
学生准备:通过各种途径(电影、电视、报纸、书籍、向周围人询问等),从“被掠夺的国宝”(重点了解圆明园)、“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中国人民“亡国奴”的悲惨生活)这两个角度了解近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侵略的历史史实。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破碎的山河”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被掠走的中国国宝”“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教学过程引入: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中国在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之后,法、德、意、日、俄等列强纷纷扑向中国,并先后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饱受了外国侵略者的欺辱和蹂躏。
我们的国土通过不平等条约被强占、强租。
随着列强铁蹄的践踏,中国多少名园胜迹顷刻间变为废墟,我国成千上万的珍贵文物被它们洗劫一空,流散他乡。
在北京曾经有一座美丽的皇家园林,园里湖光水色,景色十分迷人,还珍藏着无数宝物、名人字画等。
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精美壮观的皇家园林,而且是世界闻名的博物馆、艺术馆,被誉为“万园之园”。
(课件出示被洗劫前的景观)可是就在1860年10月,来了一群强调,圆明园被毁了。
百节精品课教案《不能忘记的屈辱》调兵山市第二小学王艺陶《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设计第二小学王艺陶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不能忘记的屈辱》第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当时日本在侵略时的所作所为,残害生命,犯下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
2、体会当时侵略给国家与人民带来的巨大打击与苦难,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3、学会收集整理历史资料,从生活中去学习和了解历史的方法。
4、论述自身感受,同时知道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更加努力。
教学重难点:重温历史,感受当时侵略所带来的伤害致使人民遭受屠杀的事实。
结合实际,说说以后在学习中和生活中该如何做。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制作课件,收集关于“9·18”纪念馆的图片、“原7·31”部队士兵出庭作证和忏悔的视频、“7·31”实验的图片、“南京大屠杀”的视频以及防空警报声。
2、学生准备:学生课前收集“9·18”、“7·31”、“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资料。
教学方法:谈话、讨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完成话题“破碎的山河”“被掠走的中国国宝”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的教材内容。
活动过程:(第二课时)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1、教师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播放警报声音。
师:刚才听到警报声你第一想到的是什么?生1:我想到逃跑生2:恐怖生3:惊慌,不知道发生什么!……生4:老师这个声音让我回想起我在沈阳时听过这种声音。
师:是的,我们的祖国为了牢记这段历史在沈阳建立“9·18”纪念馆。
(出示几张关于“9·18”纪念馆里的图片)师:对于“9·18”事件,你还有哪些了解?学生汇报收集的成果2、“7·31”事件师:“9·18”事件之后,日本的侵略才刚刚开始,他们用惨无人道的手段继续残害我们的同胞,孩子们,你们知道“细菌战”吗?师:谁能出来把你了解的讲给我们听?(在几名学生出来讲解的时候,边讲边播放所介绍实验的相关图片,边说边谈感受。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教学目标:1、知道近代以来中国曾经遭受到列强的侵犯和凌辱,山河破碎。
2、知道外国列强曾在中国烧杀掠抢,残害生命,犯下了不可绕素的滔天罪行。
3、体会中国曾经山河破碎、家园被劫、人民受辱的悲惨命运。
4、学会搜集整理历史资料,学会从生活中去学习和了解历史的方法。
教学重点:重温历史,感受当时侵略所带来的伤害与屈辱,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知道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更加努力,国家的发展是自己肩上的责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插图导入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幅地图(课件出示书中插图)。
从香港澳门的名称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交流后回答)师:香港和澳门回归后主权必须属于我们,但香港和澳门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变,因此叫特别行政区。
师:香港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国土,为什么会被别人占领?香港板书:我们的国土被侵占澳门师:一段《南京条约》的视频告诉我们答案。
(播放视频)师: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里,列强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清朝政府始终是割地、赔款,被列强侵占的土地后来陆续归还,唯独香港和澳门一直被英国和葡萄牙占领,100多年后,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们的国家强大了,才将香港和澳门收回。
今天,让我们再回到100多年前,看祖国破碎的山河,这是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的屈辱。
(板书:不能忘记的屈辱)二、新课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30页、31页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里,哪些列强国家都侵占、强租了我们哪些国土?(学生发言)师:我们来看看地图(课件),列强侵占的国土,都是地理位置重要、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和港口。
他们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城市呢?(学生讨论,再发言)师:面对列强的侵略,面对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让每一个中国人心痛、悲愤,爱国人士纷纷站出来,他们都做了什么?同学们再读书30页、31页下半部分内容,看后介绍一下《七子之歌》和《时局图》师:闻一多的诗歌写的特别悲愤感人,著名现代作曲家李海鹰为《七子之歌》谱了曲,更增添了诗歌的感染力,作为1999年澳门回归的主题曲,现在让我们所有人一起唱这首歌,让我们记住祖国被欺凌的痛,记住祖国山河破碎的屈辱。
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不能忘记的屈辱》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
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血腥历史。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案例,证明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教学认识侵略者的残酷性及其不容置疑的历史罪证。
2、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要牢记历史,正视历史,学习用联系的观点,辩证的方法看待历史。
2学情分析
本课的内容离现在的年代久远。
对于六年级孩子来说比较陌生,所以要求学生课前有充分的准备。
3重点难点
重点:重温历史,感受当时侵略者带来的伤害与屈辱。
难点:知道屈辱的过去,并且不要忘记过去。
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学习动力。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创设情境引入话题
活动一歌曲引发话题
【播放音频:《松花江上》】
1.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谈感受。
学生:(1)欣赏音频。
(2)根据情境谈感受。
教师:这是中国人民遭受侵略时发自内心的痛苦呼声!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侵略者侵入中国,在长达十四年的时间里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的罪行。
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这段历史,感受中国人民在日本屠刀下的滴滴血泪。
板书课题:《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知的歌曲引发话题。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不能忘记的屈辱》的第一课时“破碎的山河”首先,我要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分析一、说教材《破碎的山河》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不能忘记的屈辱》中的一个子话题。
《不能忘记的屈辱》这一教学主题由三个话题组成:①破碎的山河②被掠走的中国国宝③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本单元设计是从讲述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的屈辱,让学生了解因为执政政府的无能、国家科技发展的不发达,致使国家再三的被列强侵略被迫签定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人民陷入苦难之中,祖国所受的侵略史,为列强的惨无人道的行为愤怒、感叹,同时激起他们的爱国意识以及学习动力,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能不被人所欺侮,而这一切责任都在他们的肩膀上。
所以,“讲述受侵略史——感受山河破碎——阐述自己的感受——产生共鸣”是本节课的教学思路。
让学生懂得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要从自身做起,不忘曾经的屈辱,奋发读书,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动力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通过了解史事,勾画地图等活动,让学生知道在清代末期中华民族的领土被割让、被租借,认识祖国山河破碎,满目沧桑的情形。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验感悟,让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破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屈辱。
3.能力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对历史的思考三、说重点:知道近代以来中国曾经遭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凌辱说难点:体验中国曾经山河破碎、家园被劫、人民受辱的悲惨命运。
四、说教法:我们都知道《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了解近代中国曾经经历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还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考虑到我们农村小学生的现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多的去了解历史,用心去感受,去思考,而不是停留在知晓历史事实这个层面上。
不能忘记的屈辱教材分析:《不能忘记的屈辱》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的第一课。
本单元设计是从讲述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的屈辱,让学生了解因为执政政府的无能、国家科技发展的不发达,致使国家再三的被列强侵略被迫签定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人民陷入苦难之中,祖国所受的侵略史,为列强的惨无人道的行为愤怒、感叹,同时激起他们的爱国意识以及学习动力,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能不被人所欺侮,而这一切责任都在他们的肩膀上。
所以,“讲述受侵略史——了解受侵略的原因——阐述自己的感受——产生共鸣,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是这课的一个学习研究的思路。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有自己的见解,以及一定的辨别客观事实的能力。
这一单元承接前面所学,从历史角度,一个较高起点切入,把历史的残酷、悲惨与现实所连接,让学生懂得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要从自身做起,不忘曾经的屈辱,奋发读书,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动力基础。
学习目标:1.了解当时列强在侵略时所作所为。
2.体会当时侵略给国家与人民带来的巨大打击与苦难,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3.感受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儿女进行英勇反抗的原因4.阐述自己的感受,同时知道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更加努力,国家的发展是自己肩上的责任。
教学理念:1.教材是师生学习的凭借,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2.教师为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进来,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能力,发展他们各自的个性。
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只是教育的指导者,意境的创设者、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评价者。
3.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真理接受者。
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而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而是你我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
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
4.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的主要学习形式。
第二单元 1 《不能忘记的屈辱》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旧中国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一些史实,懂得社会制度的腐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要挨打的道理.
2、憎恨帝国主义侵略者和旧中国的腐败统治者,激发民族自尊心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1、搜集圆明园的烧毁前图片和烧毁后图片,制作多媒体.
2、搜集与圆明园的有关的网址.
教学重点:圆明园被烧对我们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入,揭示课题
师:1840年,英帝国主义用鸦片和大炮轰开了千百年闭关自守的中国大门,并于1842年强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定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以后,大小帝国主义国家强占我国大片领土,攫取大量赔款和特权,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千万不能忘记那屈辱的过去.
师: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圆明园所遭受的劫难.
【设计意图:老师通过语言,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为下面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侵略者和旧中国的腐败统治者憎恨,激发民族自尊心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埋下伏笔.】
二、课件展示历史上圆明园局部景观,感知圆明园的辉煌
课件一:分别展示历史上的圆明园
师:刚才看了历史上的圆明园图片,你能用语言描述辉煌的圆明园吗?
生:(可从"金碧辉煌的宫殿"、"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等去描述.)
师:圆明园不仅规模宏大,而且有许许多多的文物呢.
课件二:景泰蓝麒麟、青铜鎏金塔、漆器、鎏金编钟等图片(配以文字说明).
师激情小结:难怪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这样说过:即使是把法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看圆明园局部图片,然后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辉煌,正是这样一座辉煌的建筑,本应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可是却成了中华民族的屈辱……起到了先抑后仰的效果.】
三、上网查询辉煌时期的圆明园,感知圆明园规模的宏大
师:圆明园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现在请同学们上网了解,为什么圆明园被称为"万园之园".
参考网址:
/bj/jingdianhuizong/beijing/yuanmingyuan/200505/8953.html
/bj/jingdianhuizong/beijing/yuanmingyuan
/jingdianhuizong/beijing/yuanmingyuan/200505/8954.html
/jingdianhuizong/beijing/yuanmingyuan/200505/8961.html
/
你也可以用或搜索
师:请同学们用语言描述看到的圆明园,其他同学补充.
生:反馈(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使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让学生自己动手.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使学生的想象力更丰富.】
四、播放电影片段,认识侵略者的贪婪与疯狂.
师:这样一座收藏着无数奇珍异宝、堪称当时世界之最的博物馆、艺术馆现在已经是灰飞湮灭了,只剩几根柱子.她是怎样毁于一旦的呢?请看电影《火烧圆明园》——(第二部分结尾段).
/movie_play/movie_play23569.htm
播放电影片段,师生静静观看.
师:(小组合作)同学们,看了电影,你有什么话说?在小组内尽情诉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看影片,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旧中国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一些史实,懂得社会制度的腐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憎恨帝国主义侵略者和旧中国的腐败统治者,激发民族自尊心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课文的难点得到突破.】
四、总结全文,激发学生对旧中国腐朽统治者的憎恨.
课件三:展示圆明园的毁灭.
师:圆明园曾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今天,它成了懦弱的标志,耻辱的象征.做为历史的见证,它教育我们要爱国,要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