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农业物流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4
蔬菜配送模式研究三篇篇一:蔬菜配送模式研究十二五规划要求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然而,四月份,在农村蔬菜基地的XX镇蔬菜批发基地却出现蔬菜滞销现象,正所谓“菜贱伤农”,令人痛心。
蔬菜的季节性很强,如果不果断处理这些即将滞销而面临腐烂的蔬菜,就会影响下一季的收获。
成本一千多元每亩,收获时却几乎得不到受益。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较深入地研究了蔬菜滞销与配送模式的关系。
探究我国蔬菜配送模式的优化方案。
本文先介绍的是基础理论。
主要包括蔬菜物流的定义特点、蔬菜配送的意义和要求。
本部分抓住蔬菜季节性强、不易长期保存的特点,针对性地介绍几种蔬菜配送途中的保鲜技术,旨在希望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
然后分析外国相对成熟的蔬菜配送模式,与我国蔬菜配送系统尚不成熟的现状形成对比,从而得出我国现有蔬菜配送的主要问题。
为下面创新方案的提出和原有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
接下来便介绍了以上两个方面的内容,还指出了在我国农村建设蔬菜物流配送中心的干扰因素和面对的主要问题。
最后主要通过介绍几个成功的物流配送案例,得出蔬菜配送模式创新优化方案研究的主要结论。
即:“农户”+“基地”+“公司”或经营模式“公司”+“农户”的模式;大棚蔬菜通过配送中心直接到菜市业主系统是我国蔬菜配送模式探索的必由之路。
1蔬菜物流及蔬菜配送概述1.1蔬菜物流概况1.1.1蔬菜物流的发展一、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兴起物流是与商业共生的古老活动,而新的时代赋予了它新的能量而变得神秘而又充满诱惑。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首先是企业管理人员,而非专门从事物流的职业人士开始把目光聚焦于物流活动的能改进,并将其看成能够显著增加股东和顾客价值的最后一个领域。
从那时起,物流活动就逐渐摆脱其“纯粹是建立在功能基础上的后勤工作”的形象,而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武器。
关于国外农产品物流及其经验借鉴的文献综述摘要:农产品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物理性流通过程。
农产品物流的起源、发展与成熟均在国外,我国引入这一概念相对较迟,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上,与国外先进水平均有很大差距。
因此,本文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外农产品物流的历史起源与发展,分析了国外农产品物流的主要模式和经验,指出国外先进理论对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启示,旨在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体系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农产品;现代物流;国外一、国外农产品物流的起源与发展国外农产品物流研究的历史从物流的概念产生时就已经开始, 它起源于美国、发展在日本、成熟在欧洲。
物流研究和实践的发展至今经历了100多年的时间。
从目前所能发现的文献看,关于农产品物流的描述,最早出现在1901年J.F.Growell 提交给美国政府的“工业委员会关于农产品配送的报告”中。
1916年, L.H.Weld 在《农产品的市场营销》中正式对物流进行了定义: 物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 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所包含的种种经济活动。
组织上, 1946年美国正式成立了全美农业输送物流协会( 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Traffic Logistics ),通过该组织, 对专业输送者进行资格认定, 为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培养专门人才。
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是从事物流研究的主要国家,“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是对物流概念的初步认识上, 认为物流是市场营销的一部分, 将其作为附属功能定位, 并未对物流概念进行系统化的延伸。
”(韩一军 2007)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 各国纷纷开展对农产品物流的系统研究, 对农产品物流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美国的 E.Smykny 和 D.Bowersox(1961)第一次从系统的角度论述了农产品物流成本分析的概念。
农产品物流研究的理论、方法与进展2007年09月05日摘要:本文认为,我国农产品物流研究多是对现象的描述性分析或简单的经济分析,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宏观层次的理论研究缺乏足够的广度和深度。
第二,微观层次的实证分析不足,缺乏严格的计量分析,以农产品具体品种作研究对象而开展的实证研究还很少。
第三,没有在市场体系中对我国农产品物流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缺少对消费结构和消费趋势变化后农产品物流产业组织模式的研究,更缺少对我国农产品小规模生产经营现状下物流链上各相关利益者之间合作与协调机制的研究。
第四,对农产品物流运行机理的研究较少,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研究方法,缺乏充分的理论依据,合作机制、激励机制、协调机制和信任机制等对农产品物流的重大作用尚未引起重视。
第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未引起足够重视,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保障供给的数量安全方面。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理论:方法:进展一、国外关于农产品物流的主要研究理论农产品物流涉及从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到销售的整个供应链,而供应链中存在的交易费用大小和契约关系的完全程度影响着农产品物流的运作和发展。
国外学者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和不完全契约理论对农产品物流作了大量研究。
其中,利马(Lira)通过显示原理分析了物流链上的契约结构,给出实话实说的可能性;韦弗和赫达逊(Weaver and Hudson)对供应链中的契约协作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拉森(Tage Skjoett-Larsen)基于资产专用性利用交易成本理论分析了物流关系的形成和维持;道格拉斯(Douglas mbert)、玛格丽塔(Margaret A.Emmelhainz)、约翰(John T.Gardner)等则从物流链上各方的利益格局和企业制度环境出发作了开创性研究,指出成功物流关系的条件是第三方物流制度安排的保障由于交易费用存在,一方面导致了一个低效均衡,另一方面,随着交易费用的增加,促使人们创新不同的经济组织与交易方式。
农业运输的典型案例分析成功经验分享农业运输一直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涉及到了农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整个物流过程。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积累了丰富的农业运输经验,特别是有一些典型案例,通过有效管理和创新运输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案例,分享其中的成功经验。
一、日本农产品运输体系日本作为世界上农业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农产品运输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
其中一个成功的案例是日本水果运输体系。
日本的水果在国内外都非常受欢迎,但由于水果的易腐性和需求量大的特点,传统的运输方式往往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日本引入了先进的冷链技术,建立了完备的水果运输体系。
首先,日本在生产环节注重保鲜技术的应用,采用科学合理的包装方式和运输温度控制,确保水果在运输过程中能保持新鲜和优质。
其次,日本建设了一系列的冷藏仓库和运输车辆,确保水果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得到严格控制。
此外,日本还注重质量追溯体系的建立,通过追踪产品的流向和品质信息,能够迅速找到物流环节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这一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科学的包装和保鲜技术、先进的温控设备以及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这些手段,才能保证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能够保持新鲜和优质。
二、美国粮食运输模式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和出口国家之一,其粮食运输模式也是非常成功的一个案例。
美国的粮食运输主要依靠铁路和水路两种交通工具,发挥了各自的优势。
在铁路运输方面,美国拥有发达的铁路网络,粮食可以通过铁路快速、便捷地运输到各个销售和出口地。
铁路运输能够大量承载并保证粮食的安全运输,同时还能够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水路运输方面,美国拥有众多的内陆水道和港口,粮食可以通过内河和大海运输到各个国家和地区。
水路运输能够大幅度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率,为粮食出口提供了便利条件。
无论是铁路运输还是水路运输,美国都非常注重运输规划和调度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日本农业物流的运作模举例分析(日本
大阪批发市场)
前景:农业物流是农业生产资料及农产品的采购、生产、运输、流通加工、储存、配送、分销与信息交流等一系列环节的总和,目的是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保值、增值。
物流运作模式在工商业的成功应用为农业物流的革新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农业物流已成为推动农业生产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构建现代化农业物流运作模式势在必行。
20 世纪60 年代以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先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并形成了与之配套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目前发达国家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大体分为三类:以法国、德国为代表的西欧模式;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北美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模式。
日本与中国地理位置接近,都属于人多地少、农业发展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日本的农业资源和农业运营主体,与中国有着极强的相似性,因此借鉴日本农业物流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加以推广,将有助于中国现代农业物流体系的发展。
案例:日本大阪的中央批发市场,作为日本第二大的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其每年的市场成交额在3 000 亿日元(100 日元约合8.1 44 元人民币)以上。
每天有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农协组织进入,批发市场再根据等级、重量收购这些农产品,然后由中间商,如大型连锁超市、零售批发商以及一些小型批发市场根据自身需求再进行选
购。
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大幅度削减流通过程中换装、组配的物流费用和交易成本,从而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
如图所示日本的物流及其他费用仅占到总利益的4%
一、日本农业物流的运作特点
1.日本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日本农业物流运作模式清晰。
畅通的流通渠道和庞大的运输网络是现代化物流系统的标志,日本农协正好具备了这两大要素。
通过在全国设立分支机构,日本农协建立起自上而下覆盖全国农村的运营管理体系。
这种层次清晰、分工明确的组织结构,正是农业物流渠道建设的基础。
2.农业物流的基础设施完善
日本拥有高度发达的水、陆、空综合运输网络。
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转换顺畅并且效率很高,这与日本政府确立的海运立国战略以及对物流业的宏观政策引导有着直接的关系。
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日本就致力于发展大型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集装箱码头,投入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