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家 - 语文123资源网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7
家语文教案一年级语文《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语文教材第一单元《家》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家庭成员的称谓,掌握基本的家庭生活用语,培养家庭情感。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家庭成员称谓,用简单的句子描述家庭生活。
3. 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使他们懂得家的温暖和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家庭成员称谓的运用,家庭生活用语的掌握。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家庭情感的培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家庭场景图片、多媒体设备。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庭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家庭成员,进而引出本课课题《家》。
2. 讲解: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家的概念和意义。
3. 实践:让学生运用家庭成员称谓,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生活场景。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家庭生活用语的用法,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句子描述家庭生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家庭成员称谓和家庭生活用语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家的概念和意义2. 家庭成员称谓3. 家庭生活用语4. 课文内容概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用家庭成员称谓造句,至少5个。
(3)结合课文,用简单的句子描述一下你的家庭生活。
2. 答案:(1)略(2)示例:爸爸每天下班都很晚,妈妈负责做饭,我帮忙洗碗。
(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和体验家庭生活,学会关爱家人,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家的诗句、故事等,进行分享和交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细节:生字词的学习、家庭成员称谓的运用、家庭生活用语的掌握。
2. 教学目标的细节:正确认读生字词、熟练运用家庭成员称谓、培养家庭情感。
二年级语文《家》教案教案标题:二年级语文《家》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家》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家庭的感恩之情。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活动,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家》的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短语。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家》的课本和复印件。
2. 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 学生教材和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家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与家庭相关的词汇。
二、新课呈现(15分钟)1. 展示《家》这篇课文的标题,引导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2. 分段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要点。
3. 解释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细节。
三、课文理解(20分钟)1. 学生个人阅读课文,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带领全班讨论,总结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四、语文表达(15分钟)1.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的短文。
2. 学生小组互相交换作文,互相修改和完善。
3. 选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文,进行班级评议。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2.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感恩之情。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人分享课文内容,促进家庭交流。
2. 布置家庭作业:写一封感谢家人的信,表达自己对家庭的感恩之情。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家》这篇课文的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短语。
同时,通过语文表达活动,学生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9 故乡一、教学目标:●了解、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
●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和展现主题的。
●初步掌握从动作、语言、外貌、心理和细节等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并由此探究文章主题的鉴赏方法。
●初步学会运用“对比”手法进行写作。
●理解作者对文中人物的复杂感情。
●珍爱新生活,树立为远大理想而不屈努力的决心和信心;培养在逆境中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良好心理素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描写方法。
● “对比”手法的运用。
难点:●从分析人物到提炼主题的思维训练。
● “对比”手法在实际写作中的运用。
三、教法、学法说明:为实现教学目标,在学生熟读课文、认真预习、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分三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二课时主要完成课文内容分析和人物分析;第三课时主要完成写法分析和写作片段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探究学习法,注重语言品味和情感熏陶。
四、教学过程:㈠课前准备1.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阅读课本附录《谈谈小说》(第259页)。
3.搜集有关鲁迅生平与创作的介绍。
㈡课堂教学第一课时1.导入问题1:谈谈你所认识的鲁迅.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主要强调或补充鲁迅《呐喊》的内容及创作背景。
问题2:什么是小说?阅读小说应注意些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第一问的答案(参见课课本附录《谈谈小说》)及小说的三要素。
2.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
3.列出人物表.提示:《故乡》中写到了那些人物?他们的身份各是什么?互相之间有什么关系?人物表:(按出场顺序)我(迅哥儿)我的母亲宏儿(“我”的侄儿)闰土(小时侯“我”家一个“忙月”的儿子,“我”的儿时好友)杨二嫂(“我”老家的街坊邻居)水生(闰土的第五个孩子)4.重点分析闰土提示:闰土是这篇小说重点刻画的人物,也是小说的主人公。
我们可以通过对闰土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主题。
问题1:闰土的身份是什么?他现在的生活景况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学生四人小组讨论,然后确定一个小组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若有不同看法或补充再发言,最后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
2024年小学一年级语文《家》原文、教案及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家》原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生字词、阅读理解、朗读和书写。
详细内容:1. 生字词: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宝贝、房子、窗户、大门。
2.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家》原文,理解家庭成员和家的结构。
3. 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书写:学会书写本课生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掌握生字词,能正确朗读课文,学会书写生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主动识字、自主阅读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长辈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的朗读。
难点:生字的书写和阅读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语文课本、生字卡片、田字格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家庭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家庭成员,从而引出课题《家》。
2. 生字词学习(10分钟)利用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生字,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 课文阅读(15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适时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生字书写(10分钟)示范书写生字,让学生跟随书写,注意笔画顺序和结构。
5. 课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用生字组词、造句,巩固生字词学习。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对家的认识,引导他们尊重长辈,热爱家庭。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提醒学生按时完成。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家》2. 生字词: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宝贝、房子、窗户、大门3. 课文主要内容:家庭成员、家的结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本课生字词造句。
答案示例:爸爸爱我,我也爱爸爸。
2. 作业题目:抄写本课生字,每个字写5遍。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家庭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家》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一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家”的相关词汇,如家庭、家人、家庭生活等。
学生能够运用“家”的相关词汇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创作,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懂得尊重和关心家人。
学生培养对家庭生活的热爱和珍惜,学会感恩。
三、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家》这篇课文是一篇描绘家庭生活和家人之间感情的短文,通过描述家的温暖和幸福,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学会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时光。
2. 教学知识点:生字词:家庭、家人、父母、兄弟姐妹、温暖、幸福等。
语法点: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
文化点:家庭观念、亲情、友情等。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家人之间的感情。
3. 词汇学习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模仿书写。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词汇。
4. 口语交际学生模拟情景,运用“家”的相关词汇进行口语交流。
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生活,增进彼此了解。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珍惜。
五、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语写5遍。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的短文。
3. 家长参与课后作业的完成,共同培养孩子的家庭观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口语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口语交际环节的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编号:__________ 《家》语文教案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家》语文教案目录一、教学内容1.1 课文内容解析1.2 生字词教学1.3 文本主题分析1.4 文化背景介绍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2.2 过程与方法目标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教学重点3.2 教学难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准备4.2 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5.2 自主学习5.3 课堂讲解5.4 小组讨论5.5 课堂练习六、板书设计6.1 板书内容设计6.2 板书结构设计七、作业设计7.1 作业内容设计7.2 作业布置与批改八、课后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价8.2 教学方法调整8.3 学生反馈与改进九、拓展及延伸9.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9.2 社会实践与活动建议9.3 家庭教育指导建议教案如下:一、教学内容1.1 课文内容解析《家》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一个温馨的家庭场景,通过描绘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关爱,展现了家庭的美好。
1.2 生字词教学在本课中,我们将学习一些生字词,如“温馨”、“亲情”、“关爱”等,需要学生掌握它们的读音和意思。
1.3 文本主题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家庭,通过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家庭的美好,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
1.4 文化背景介绍在讲解课文之前,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中国的家庭文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文章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美好,增强对家庭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学习。
3.2 教学难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家庭的美好。
小学语文《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描绘的家庭成员及他们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爱家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学会珍惜亲情,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爱家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家庭成员特点。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课件。
4.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相关图片或课件,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3)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情感体验。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
(2)组内交流,巩固记忆。
(3)游戏环节:生字词接龙。
4. 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课文中所描绘的家庭成员及他们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庭成员的理解和感受。
(3)讨论:如何关爱家人,尊重他人?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学生要热爱家庭,关爱家人,学会尊重他人。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
3. 家庭作业:为家人做一件小事,表达自己的关爱之情。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合作学习等,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小学一年级语文《家》原文、精品教案及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语文》第一册第五章《家》中,深入探索家意义。
详细内容包括:学习《家》原文,理解家温馨与重要性;通过课文中具体描绘,感悟家庭美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家》原文,理解生词、生字,掌握基本语法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关爱家人情感。
3.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到家温暖,学会珍惜和感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家庭温馨氛围理解,对课文生词、生字掌握。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对家庭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家庭温馨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家思考,进而引入课文学习。
2. 朗读课文: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家》,感受家温馨,理解课文内容。
3. 讲解生词、生字:结合课文,对生词、生字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经典语句,引导学生感悟家意义。
5. 随堂练习:设计填空、选择等题型,巩固学生对课文理解。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庭重要性和如何关爱家人,培养学生家庭责任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家》2. 生词、生字:温馨、拥抱、笑容、陪伴3. 重点句子:家是一个温暖港湾,是我们心灵依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将生词、生字书写5遍。
(2)用自己话描述家意义,不少于100字。
(3)设计一个表达爱意活动,向家人表示感谢。
作业答案:(1)见课本生词、生字表。
(2)示例:家是一个充满关爱地方,让我们在快乐时有人分享,痛苦时有人分担,是我们成长摇篮。
(3)示例:为家人制作一张感谢卡,表达对他们爱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家意义,关爱家人情感是否得到激发。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表达爱意,关心家人生活,体会家庭温暖。
2024年小学一年级语文《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家》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生字词,如“家”、“爸爸”、“妈妈”等家庭成员称呼;学习基本句型,如“这是我的家”,“我爱我家”;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词,掌握家庭成员的称呼,学会基本句型。
2.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家的意义,培养家庭观念。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字词的认识与掌握,基本句型的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家庭观念,激发学生对家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文挂图、生字卡片、多媒体设备。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温馨的家庭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引出本课主题“家”。
2. 讲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字词,学习基本句型,让学生了解家的意义。
3. 实践: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所学句型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培养表达能力。
4. 例题讲解:讲解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例题:这是我的(),他/她是我的()。
答案: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家2. 生字词: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3. 句型:这是我的家;我爱我家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句型,写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家庭。
答案示例:这是我的家,我有一个爱我的爸爸和一个疼我的妈妈,还有可爱的哥哥和姐姐。
我爱我家!2. 课后练习: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针对性辅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与家相关的事物,学会关爱家人,珍惜家庭亲情。
组织一次“我的家庭”主题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家庭照片,分享家庭故事,增进彼此了解。
教学内容:家【课前准备】一、生字识记袅(niǎo):细长柔弱。
如:袅娜。
如:不屑一顾。
馨(xīn):散布得远的香气。
如:馨香。
憩(qì):休息。
如:小憩。
屑(xiâ):1.碎末。
如:木屑。
2.琐碎。
如:屑屑。
本文取此义。
3.认为值得(做)。
曳(yâ):拖;拉;牵引。
如:曳光弹。
二、词语识记琐屑:琐碎。
休憩:休息。
多用于形容流浪异乡的人。
祝祷;祝愿祷告。
黯然失色:没有光彩,失去色泽。
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
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冥想:深沉的思索和想象。
萦绕:萦回。
举目无亲:指人身边没有一个亲人。
【预习效果反馈】1.作者把“家”比作“一只船”的前提是什么?2.为什么“家”是“永远的岸”?3.本文的体裁是,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是。
4.作者把“家”比作了、和。
【课堂跟讲】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1.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咏唱过游子的思家之情。
“渔灯暗,,。
,是离人几行清泪。
”家是游子的永远的岸。
2.文学(文体)常识(1)周国平,作家。
1998年以前作品结集为(1~6卷),译有、。
(2)散文是同、、并列的一种文体。
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
散文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与。
二、整体把握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二)段落层次1.第1段:引子:。
2.第2~6段:第一节:。
3.第7~12段:第二节:。
4.第13~16段:第三节:。
(三)写作特点1.语言凝练,意蕴深长。
2.用了四个比喻句,使文章层层递进,思考深度逐层加深。
3.写作借鉴:本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简洁生动。
如本文开篇先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由此生发出“家是一只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后三个比喻简洁生动地表达出了作者对“家”的哲学思考。
三、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重难点句子1.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在最美丽的帆船上也有着太多琐屑的噪音!这句话表现出尼采对女人的讽刺和批评。
作者引用的目的在于说明在家中难免有吵吵闹闹,难免有家务拖累时的闲言碎语,这都是正常现象。
2.在我们的灵魂被大海神秘的涛声陶冶得过分严肃以后,家中琐屑的噪音也许正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
这句话幽默地说明了“家是温暖的港湾”这一主题。
也对尼采的讽喻给予有力的回击。
(二)对课文第一节的诠译本节首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渔舟飘香、孩童在船上嬉戏的优美的江南水乡画,让人感觉到了水上人家的温馨、安乐,自然而然让读者感悟到“家是一只船”产生共鸣。
【当堂练习】1.给下列字注音。
屑()憩()冥()曳()巢()2.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并分析其本体、喻体。
【课后巩固练习】一、基础题(4分)1.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漂过(piǎo)荡舟(dàng)驶来(shǐ)B.泰然(tài)莫测(mâ)耳畔(pàn)C.祝祷(dǎo)温馨(xīn)陶冶(yě)D.琐屑(xiāo)黯然(àn)永恒(hãng)2.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2分)A.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远的岸。
B.家是既让你高飞又用一根线牵扯的风筝轴。
C.小明家的房子很高大,像一座大宫殿似的。
D.冬,像一双倦游的翅膀,悄悄地在暮色里归去。
二、整体感悟(7分)1.“望着湖面上缓缓而行的点点帆影,我暗暗祝祷,愿每张风帆下都有一个温馨的家。
”这句话中的“点点风帆”指什么?作者为什么发出这样的祝祷?(4分,每问2分)2.“傍晚,征帆纷纷归来,港湾里灯火摇曳,人声喧哗,把我对大海的沉思冥想打断了。
”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三、课文阅读题(8分)阅读课文第三节(第13~16段),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举英雄奥德修斯的例子,要证明文中的哪一句话?(1分)2.你知道“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句话出自哪一部文学名著吗?你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2分)3.你能举出两个描写思乡之情的古诗词中的句子吗?(2分)4.请你用现代汉语表述文中引用的马致远的《寿阳曲·潇湘夜雨》。
(3分)四、类文阅读题(11分)小院吟关中农村,总喜欢用泥巴打墙,围起一个院儿。
我家的小院在村的正中。
母亲每天早早起来,将院子一遍一遍地扫干净,不允许我们扔下一片纸屑,一根柴棍。
村里的人见一方小院竟收拾得这般模样,便与母亲开起玩笑来:“王妈,您这是准备在地上擀面条了吧?”说得大伙直乐。
小院是母亲用四五年攒下的鸡蛋钱,请了小工,打墙围起来的。
得之不易,母亲便格外地宠它,爱它:冬天埋下一截葡萄枝条,春天里长起来了,嫩嫩的叶,像一只刚出壳的雏鸟,昂着头,望着这新鲜的世界;春天种下一行豆,夏天里蔓爬上土墙,花便密密地排成队儿,立了起来。
小院,是母亲精心编织的花篮。
它盛着农家艰辛而又多彩的生活,也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
父亲早年在外地工作,家中无劳力,地里的活儿早早地搁在了母亲和我的肩上。
天长日久,我在外面受了气,便独自坐在院子的石头上发呆。
母亲过来了,她最知道我的心思,便()了小板凳,凑到我的眼前,东南西北地比划,仿佛一切智慧的东西都从那粗布裹着的胸口倒出,就像放飞了一只鸽子,携我振奋起来。
更多的时候,我同母亲一起,在小院里筹划着生活,筹划着以后的事情。
或者跟了母亲的眼神,走进一个个带着泥土味儿,又十分生动的传说之中。
什么姑家婆、王老六,什么堤埂神、杨柳女,这些故事总如钩子一般地勾着我,让我至今忘不了。
小院南侧有几棵香椿树,那是母亲赶庙会时从近百里的山里挖来的苗,三年便长得胳膊般粗细,并举起一树的叶子。
香椿虽是野树,但那香却十分细腻,风来也罢,风去也罢,香都充满了小院,传遍了村落。
左邻右舍只说多了这香,整个村子也便多了新鲜,三天两头有人带了孩子来看,小院也因此多了一种情感。
慢慢地,小院成了大伙的小院了。
1.第四段括号里应填的一个最恰当的词是。
(1分)2.第二段写出小院怎样的特点?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出来?(2分)3.第二段中,画线的“望着这新鲜的世界”一句,写出了谁的什么感受?请具体说明。
(2分)4.文中统领全篇的一句话是:(1分)5.说说第3段中画线的两句话不能前后调换的原因。
(2分)6.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请把它写在下面。
(3分)赏析:《小院吟》和《家》都是以“家”为内容的文章,都写出了对家的热爱之情。
《小院吟》通过写小院的干净,突出了母亲的勤劳;通过写小院里的葡萄,写出了母亲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写小院里的香椿,表现了母亲的热情好客。
本文多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字里行间突出了母亲对小院的挚爱,也蕴含了我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家》通过四个比喻句,“人生是一种漂流”、“家是一只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前一个是引子,由此生发出以下三个比喻句。
后三个逐层深入,阐释了作者对“家”的哲学思考。
在思考中,显示了作者对“家”的依恋之情。
语言上,两篇文章都有用词准确、语句优美的特点,不同之处是,《家》的语言凝练,《小院吟》的语言则自然,贴切。
五、中考题(2004,江西省,15分)心中芦苇张驰①在我的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
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潇洒倜傥。
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永恒的沉默。
②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 A (摇撼摇动摇曳),蓬蓬勃勃。
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作凝重的黑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
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露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触及的地方,也依旧洁白,充满蓬勃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面画上生命的句号。
③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夫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
像衣香鬓影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千古绝唱。
洄流中,弄蒿荡舟的少年水手,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④倘若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⑤易水之滨,悲凉的旋律中,荆轲①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扬。
汨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
奸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
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涌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
青青的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⑥真正拥有芦苇,是在大学时代,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
流苏似的芦苇,像云,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B (消失弥散弥漫)。
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小鸟在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蝉鸣,几声虫唱。
宁静,温和,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
倘是周日,阳光缓缓地流泻,我用苇叶编一只小船,轻轻放入江中,看它悠悠地随风而去。
更多的时候,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屈原同愤,跟太白同醉,与东坡同发少年狂。
在绵绵秋雨和茸茸的芦花织成的透明的心境中,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浓醇、率真和苦涩。
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把名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⑦人是孱弱②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的韧性,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⑧这很能思想的芦苇,就是你,就是我……【注释】①荆轲:战国末刺客。
因刺秦王嬴政未遂被杀。
②孱(chán)弱:瘦弱,软弱。
1.给文中加粗字注音。
(2分)(1)瘠土()(2)涟漪()2.根据文章内容,分别在第②和第⑤段的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填在下面“A”、“B”两处。
(2分)A处:B处:3.从文中找出与第⑤段内容相照应的两个句子。
(2分)(2)。
4.揣摩下列各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4分)(1)她像自由精灵,在远离的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潇洒倜傥。
(2)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5.请简要概括第⑥段的内容。
(2分)6.俗话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而文中作者却热情赞美了芦苇的品性与气节。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赞美?说说你的理解。
(3分)六、创新片段作文题(30分)故乡的山山水水都会铭刻在自己心中,请你拿起笔,把你的思乡之情表达出来,300字左右。
【合作探究题】店铺主人对侄子说:“做买卖就要学我不吃亏。
我们铺子里的那块波兰呢料已放了很久,受潮,发霉,虫蛀,可是我将它冒充美国货来出售,很快就卖出去了,还多赚了一大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