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者采血时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与预防处理措施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61.87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献血者采血时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摘要:本文在总结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及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就献血者采血时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这一问题,提出了预防静脉穿刺失败的措施与静脉穿刺失败的处理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意见,若有不恰当之处,还望给予批评指正。
关键词:采血;静脉穿刺;失败原因;预防与处理措施1.前言穿刺采血不仅是献血过程中关键,而且还是中心血站的业务核心,具有极高的专业性,这就要求采血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娴熟的采血操作技能与良好的业务心理素质,以此有效降低静脉穿刺采血过程中皮下淤血、血肿以及疼痛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献血者,并提高穿刺成功率,保证血源质量等[1]。
2.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2.1采血操作技术方面首先,穿刺部位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采血部位以饱满、粗大以及充盈的静脉为最佳穿刺部位,对于细小且较深的静脉,在采血时,应以手指摸准静脉部位、系紧止血带以及等待静脉充盈后,方可穿刺。
倘若献血者静脉出现血流阻滞时,应立即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检查止血带的松弛度、适当调整针头在血管重的位置以及检查采血导管状况等,以此有效避免二次穿刺。
其次,经相关调查研究显示,采血过程中引起献血者皮下淤血的主要原因为穿刺针进针过快(过猛)、反复探针以及穿刺采血时间>5min等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献血者的血流速度或刺破献血者血管引起血肿等[2~3]。
最后,穿刺后无血流,由于采血工作人员采血操作技术不强或心理素质欠佳,导致针头未注射于献血者的静脉内、因操作失误导致针头被脂肪滴、肌肉以及血凝块阻塞等以及采血导管粘连、弯曲受阻等。
2.2献血者方面就一般而言,献血者在献血时,均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以及顾忌等精神状态,尤其是初次献血者,此不良精神状态极易引起静脉血管过度收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此外,献血者空腹献血、身体素质差以及在采血过程中采取不当的采血姿势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穿刺成功率[4]。
关于静脉穿刺采血失败的原因及对策2012-11-15【编者按】:护理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护理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护理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关键词】血液磁极化疗法血液磁极化疗法这一新技术是通过采血、处理血、回输血三个步骤完成,静脉血经过充氧、充磁、补磁,然后回输到患者体内,对高血压、高黏血症等60 多种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采血是本疗法的重要环节,穿刺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时间和这一疗法的推广应用。
因此,总结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对策,对提高服务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
1 临床资料近几年来,治疗患者数千人次,临床资料比较完整的有217 人次,其中男102 例,女115 例,年龄最小的15 岁,最大78 岁;高血压患者84 例,高血脂患者16 例,糖尿病患者9 例,银屑病患者26 例,其他皮肤病患者82 例;在治疗采血过程中穿刺失败的有17 人次,采血成功率达92.2%.2 失败原因及对策2.1 患者肥胖由于患者皮下脂肪丰满,血管通常不隆出皮肤,但血管较固定,故穿刺时操作者要以食指和中指探明静脉走向和深浅度,然后从血管上方进针,沿前方探索血管,其进针角度合理度稍大些,但进针一般不宜超过40 。
2.2 老年人动脉硬化血管壁增厚、狭窄、弹性差、脆性增大,皮肤组织松弛。
对此类患者进行穿刺时,应特别注意绷紧皮肤,选择较直的静脉,穿刺时力度要稍小一些。
由于恐惧,引起血管痉挛。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以轻松、愉快的话题,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其恐惧感,避免血管痉挛。
2.7 血管粗短的患者见回血后,又往里进针,易刺破血管。
穿刺失败后尽量不要拔出针头,做另行穿刺。
对于穿刺后见回血又进针不回血的,可以稍退针头或者摸清针头前面是否有血管,如有再进针。
总之,要尽量采完血后,再换用8 号或9 号头皮针回输血,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2.8 血管细小的患者血管不清楚,可做试验性穿刺。
探讨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摘要】静脉穿刺技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也是我们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护理操作。
穿刺能否一针见血,直接影响着病人的诊断、治疗和身心健康,也反映了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穿刺能否成功,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关键词】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对策1 静脉特点方面1.1 浅显粗大静脉:此类静脉富有弹性,充盈饱满,穿刺一般都易成功[1]。
若思想不重视,随意施行,失误也是有可能的。
1.2 深隐不显的静脉:此类静脉隐于皮下脂肪里,外观不易察看,必须在扎上止血带后按血管解剖位置分布特点,用手指触摸往往有一种条索状的饱满感,按压有弹性感,活动性小,只要掌握深浅度和方向,一手触摸一手进针或记准触摸的条索感在表皮的投影位置上进针,往往收到满意的效果,一般选肘部静脉。
1.3 细小静脉:此类静脉的特点是管径小,常见肢体末端的小静脉和小儿头皮静脉,适当的按揉、扎上止血带,气温低的情况下或肢端凉冷可先温热肢端使静脉充盈,选用小号针头进行穿刺,也通常能收到满意效果。
1.4 滑动性静脉:此类静脉见于皮下脂肪少、消瘦的患者,血管活动性大为主要特点。
止血带扎在靠近穿刺点,右手拇指压住穿刺点的下面或左手拇指在止血带的下面分别固定穿刺点的上下两端,称之为“捉拿”性手法,以锋利的针头稳准快速在血管正中刺入静脉。
1.5 硬化缓流性静脉:此类静脉空隙小,弹性差,回血较慢,选用较小的针头稳步进针通常是成功的,但观察回血不宜操之过急。
1.6 脆性血管:此类血管常见于慢性老年人,尤其是慢性缺氧,体质差,长期使用刺激性药物的病人,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增强,对这类血管如不慎重很容易穿破。
因此选用较小的针头,小心轻柔缓慢地进针,常可避免失误。
1.7 充盈不足的静脉:见于脱水、休克、衰竭等病人,由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微循环障碍,此类病人血管塌陷而至血管扁平,弹性差,皮肤表面隐约可见,不清晰,穿刺前局部热敷,扎上止血带适当的做向心按摩,拍打穿刺部位使局部静脉充盈再穿刺,也常获胜而不失抢救之际。
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科技的进步,以及静脉注射见效快等因素,静脉穿刺越来越普遍。
静脉穿刺是一个合格的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该医护工作者水平的高低,更关系着患者的切身利益。
然而静脉穿刺不是每次都一定成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因此总结失败的教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穿刺成功的几率是非常必要的。
从工作环境、医护人员自身以及患者自身等方面,分析找出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对策前言静脉穿刺能一针见血是医患双方所共同期盼的。
但是,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的因素包括病人的静脉条件、护士的技术水平、病人的配合程度等。
导致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有环境因素、病人因素、护士本身技术原因等。
现分析导致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1原因分析及对策1.1环境因素①一般情况下,受病房建造结构的影响,白天病房的光线暗淡,夜间病房的灯光昏暗。
静脉穿刺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这就对医护人员的水平要求较高。
而静脉穿刺往往因为小的误差导致静脉穿刺的失败。
因此,医护人员要合理地利用现有的条件,静脉穿刺时要在调整好光线等因素下进行。
②秋冬季室温相对较低,这使得患者的血管收缩,不利于医护工作者的查找和穿刺。
因此,医护人员应该调整室温或者使用暖水袋等措施使患者在适宜的环境中血管显得充盈,有利于医护人员进行静脉穿刺。
③病房需要静脉穿刺的病人多,每一位患者都急于治疗而催促护士,这使得医护人员易产生烦躁和焦急的情绪导致静脉穿刺的失败。
因此,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能合理地安排进行穿刺的先后顺序,比如病重的要尽量排在前面。
1.2病人因素部分病人不合作,导致静脉穿刺失败。
对于这些病人的静脉穿刺,需要其他医护人员或其家属的帮助进行肢体的局部固定。
例如儿童静脉穿刺时,除了固定头部外,还应设法固定四肢,避免静脉穿刺过程中因儿童肢体的动作造成穿刺失败。
另外,由于患者对实习护士缺乏信任,实习护士与患者又缺乏有效的沟通,致使患者拒绝实习护士的服务,这极大的打击了实习护士的自信心,带来一些不良情绪,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采血失误造成不合格血的原因和对策采血是无偿献血工作中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采血是否顺畅则尤为重要,处理不当不仅浪费无偿献血者捐献的血液,给献血者造成痛苦,更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对无偿献血宣传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同时,随着《献血法》的实施,献血人群的改变,给采血者带来许多心理上的压力和采血技术上的难题,很难避免静脉穿刺的失误。
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采血失误造成不合格血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对策,以期减少发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爱心献血屋共采血14205人次,因采血失误造成的不合格血67袋,发生率为0.47%,其中不足量血66袋,占98.5%,超量血1袋,占1.5%;引起不足量血的66人中,男性18人,占27.27%,女性48人,占72.73%,初次献血者47人,占71.2%,第二次献血者15人,占22.7%,余5人为3次以上献血者,占6.06%。
其原因分别为:针堵36例,占54.55%,晕针21例,占31.82%,抽搐5例,占7.58%,其他3例,占4.54%,晕厥1例,占1.51%。
1.2判断标准因采血失误造成的不合格血主要为不足量血和超量血。
采血量低于血袋目标值10%即属采血量不足;相反,采血量超过血袋目标值10%即为超量血,两者即使化验结果正常也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均做报废处理2原因2.1献血者本身因素(1)情绪型性格和初次献血者易紧张而导致献血反应的发生[1],中重度献血反应一旦发生必须立即停止采血,这是造成不足量血的最主要原因。
(2)静脉条件差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有许多人平时参加体力劳动较少,他们的静脉往往比较细小,不易触摸到;另一些献血者肥胖,皮下脂肪丰满,血管深埋也不易摸到。
(3)初次献血者恐慌、紧张使静脉痉挛。
(4)献血者状态不佳,饥饿或近阶段睡眠不足,而使静脉充盈不佳,静脉压力过低。
(5)献血者害怕疼痛,特别是年轻献血者,他们特别怕疼,采血穿刺时,不由自主推拒或胳膊不停的伸缩,使采血者无法正常操作。
一、目的为确保在静脉采血过程中,一旦发生穿刺失败等意外情况,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保障患者安全及医疗秩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血站等医疗机构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发生的穿刺失败等意外情况。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1. 采血科: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预案的执行。
2. 医疗护理部:负责对采血科执行本预案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
3. 临床科室:协助采血科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对采血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情况进行及时报告。
四、应急预案1. 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分析(1)操作技术不熟练:采血护士操作不熟练,未能准确找到血管或穿刺技巧不当。
(2)血管条件不佳:患者血管细、脆,穿刺难度较大。
(3)患者因素:患者情绪紧张、血管收缩等。
2. 应急处置措施(1)立即停止穿刺,安慰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2)对穿刺点进行消毒,防止感染。
(3)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出现晕厥、休克等症状,立即进行抢救。
(4)根据穿刺失败原因,采取以下措施:a. 操作技术不熟练:加强采血护士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b. 血管条件不佳:寻找其他血管进行穿刺。
c. 患者因素:给予患者心理安慰,调整穿刺姿势,降低患者紧张情绪。
3. 疑似感染的处理(1)对穿刺点进行消毒,防止感染扩散。
(2)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发热、红肿等症状,立即通知医生。
(3)根据医生建议,给予抗感染治疗。
4. 血肿形成处理(1)立即停止穿刺,对穿刺点进行消毒。
(2)局部冷敷,减少出血。
(3)观察血肿变化,必要时进行穿刺抽血。
(4)如血肿较大,及时通知医生,给予进一步处理。
五、预案演练1. 定期组织采血科全体人员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穿刺失败、疑似感染、血肿形成等情况的处理。
3.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六、附则1. 本预案由采血科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3. 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改。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的护理技术,住院病⼈的⼤部分治疗都是通过静脉输液来完成的。
静脉输液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穿刺失败的情况。
现就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进⾏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静脉穿刺成功率。
常见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有以下⼏种。
1 环境因素 1.1 病房的光线暗淡 夜间在昏暗的灯光下进⾏静脉穿刺,判断易出现偏差,致使静脉穿刺失败。
护⼠要调整好光线的明暗,为穿刺成功创造必要条件。
譬如婴幼⼉可以抱⾄光线明亮处进⾏静脉穿刺,穿刺成功进⾏妥善固定后再抱回病房。
1.2 秋冬季室温过低 病⼈四肢发凉,使⾎管受冷收缩变细,增加了穿刺难度。
护⼠应调节好室内温度,或采取保温措施如使⽤暖⽔袋保温,输液前⽤温⽔洗⼿等,使患者处于适宜的环境温度中,以利于患者静脉⾎管的显露与充盈。
1.3 多病⼈病房 如观察室等,病⼈及陪护⼈员多,环境嘈杂。
需要输液的病⼈多,每位病⼈都急于做治疗⽽不断的催促护⼠,使护⼠产⽣急躁情绪⽽影响穿刺成功率。
要合理安置病⼈,分清病情轻重缓急,做好解释⼯作,取得病⼈的理解。
2 操作者因素 2.1 穿刺成功与否与操作者静脉穿刺熟练程度、操作者经验密切相关⼯作经验丰富的护⼠多拥有⼀针见⾎的本领。
⽽刚踏上⼯作岗位的年轻护⼠则稍逊⼀筹;许多⽼护⼠在长期的护理⼯作实践中,⼿指的触觉变得特别灵敏,可以准确估计⾎管的充盈度、深浅、位置及⾛向,⽽年轻护⼠则需要经过⼀段时间的学习训练才能培养出较好的静脉穿刺技术。
2.2 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操作者患病、视⼒⽋佳、睡眠不⾜或操作时注意⼒不集中进⾏穿刺,都会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
因为静脉穿刺是需要眼、⼿、脑处于⾼度集中协调状态下进⾏的;护⼠应保证⾜够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操作时要全神贯注。
2.3 选错针头 如果⼀条纤细的⾎管你选择了⼀个⼤号针头,就容易穿破⾎管下壁,护⼠应根据病⼈⾎管的粗细等具体情况选择与其相适宜的针头。
有时护⼠不了解病⼈的具体情况,按常规做好准备,端着治疗盘来到病⼈床前,才发现不太合适,回去换⼜怕⿇烦,就怀着侥幸⼼理,结果出现穿刺失败。
静脉采血操作流程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静脉采血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操作,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患者的血液样本,以便进行各种血液检查。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静脉采血操作流程存在一些问题,如操作不规范、采血失败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增加了医疗机构的工作负担。
因此,本文将对静脉采血操作流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原因分析1. 操作不规范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医护人员对静脉采血的操作流程不够熟悉,导致操作不规范。
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采血前准备不充分:未认真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未准备好所需的采血器材,导致采血过程中反复寻找血管,增加了患者的不适感。
(2)采血姿势不当:未采取正确的采血姿势,导致患者血管暴露不充分,增加了采血难度。
(3)穿刺技巧不佳:未掌握正确的穿刺技巧,导致穿刺失败,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2. 采血失败采血失败是静脉采血操作中常见的问题,其原因主要包括:(1)血管位置不易寻找:部分患者血管位置较深,不易寻找,导致采血失败。
(2)血管状态不佳:部分患者血管弹性差、硬化,导致穿刺困难。
(3)患者合作度低:部分患者因紧张、恐惧等原因,导致血管收缩,增加采血难度。
3. 采血并发症静脉采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血肿、感染等,这些问题不仅增加了患者的风险,也影响了医疗机构的声誉。
二、整改措施1. 加强培训为提高医护人员静脉采血操作的规范性,应加强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内容包括:(1)采血前评估:详细评估患者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
(2)采血姿势:指导医护人员掌握正确的采血姿势,使患者血管暴露充分。
(3)穿刺技巧:培训穿刺技巧,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2. 改进操作流程(1)完善准备工作:提前准备好所需的采血器材,确保采血过程中顺利进行。
(2)优化采血姿势: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采血姿势,提高采血成功率。
(3)建立应急预案:针对采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患者安全。
静脉穿刺采血失败的原因及对策【关键词】血液磁极化疗法血液磁极化疗法这一新技术是通过采血、处理血、回输血三个步骤完成,静脉血经过充氧、充磁、补磁,然后回输到患者体内,对高血压、高黏血症等60多种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采血是本疗法的重要环节,穿刺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时间和这一疗法的推广应用。
因此,总结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对策,对提高服务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
1 临床资料近几年来,治疗患者数千人次,临床资料比较完整的有217人次,其中男102例,女115例,年龄最小的15岁,最大78岁;高血压患者84例,高血脂患者16例,糖尿病患者9例,银屑病患者26例,其他皮肤病患者82例;在治疗采血过程中穿刺失败的有17人次,采血成功率达%。
2 失败原因及对策患者肥胖由于患者皮下脂肪丰满,血管通常不隆出皮肤,但血管较固定,故穿刺时操作者要以食指和中指探明静脉走向和深浅度,然后从血管上方进针,沿前方探索血管,其进针角度合理度稍大些,但进针一般不宜超过40°。
老年人动脉硬化血管壁增厚、狭窄、弹性差、脆性增大,皮肤组织松弛。
对此类患者进行穿刺时,应特别注意绷紧皮肤,选择较直的静脉,穿刺时力度要稍小一些。
高黏血症的患者血液黏度高,针头一进血管,就发生阻塞,不回血。
两次穿刺正中静脉和贵要静脉,进针时有落空感,无回血,拔除针头发现有黏性血块堵塞,更换腕部静脉另行穿刺采血均成功。
原因尚未探讨。
长期静脉穿刺的患者管壁硬性大,无弹性。
应注意拔针方法,保护血管,拔针时应先将指腹顺静脉走向平行压在覆盖穿刺部位的小敷料上,压迫范围以皮肤和血管两个穿刺点为中心,而且要大于两个穿刺点,针尖拔除后立即按压穿刺部位5~10m in,一般不致皮下淤血。
不合作的患者应用夹板固定,并嘱其家属看护好。
精神高度紧张的患者由于恐惧,引起血管痉挛。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以轻松、愉快的话题,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其恐惧感,避免血管痉挛。
血管粗短的患者见回血后,又往里进针,易刺破血管。
献血者采血时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与预防处理措施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21T09:51:45.99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9期作者:洪泽恩
[导读] 随着公民自愿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对血站提供护理的技术要求也变得愈来愈高,因此就要树立好以献血者为重点和中心的护理理念,所以在护士采集血液时,必须熟练掌握采集血液的技术,以避免在采集血液的过程中出现皮下淤血情况,也避免给献血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这样能有效地保护献血者的热情。
这无疑对无偿献血者的工作非常有用。
本文对献血者采血时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与预防处理措施进行讨论。
湖北省恩施州中心血站湖北恩施 445000
摘要:随着公民自愿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对血站提供护理的技术要求也变得愈来愈高,因此就要树立好以献血者为重点和中心的护理理念,所以在护士采集血液时,必须熟练掌握采集血液的技术,以避免在采集血液的过程中出现皮下淤血情况,也避免给献血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这样能有效地保护献血者的热情。
这无疑对无偿献血者的工作非常有用。
本文对献血者采血时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与预防处理措施进行讨论。
关键词:静脉穿刺;失败原因;预防处理措施
进行静脉穿刺采血这一过程不但是献血的关键,更是血站的核心,其专业性极高,这就使得采血护士必须具备娴熟的采血的操作技能以及优良的心理素质,从而有效降低静脉穿刺采血过程中的皮下淤血、疼痛等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献血者进行一定保护,提高穿孔成功率,并确保血液质量。
一、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
(一)采血护士的操作技术生疏
采血护士在进行采血之前没有仔细选择血管。
在选择手肘部静脉的时候,要选择血管粗大、弹性较好的主要静脉进行采集血液。
特别是冬天如果血管不充盈,就必须让献血者首先饮用热水或糖水,然后再进行静脉穿刺。
如若出现血流速度太慢的情况就及时进行原因的查找[1]。
如果血液流动速度过慢,就移动一下针柄的位置,若是针头斜面朝下,会影响血液流动的速度。
此外,止血带系得过紧或过松也会造成采血不畅或是堵塞的情况。
(二)穿刺速度过猛过快
由于有些献血者的血管太细,容易造成在采血时进针过猛过快、反复探针的情况,造成献血者皮下淤血的最主要原因便是进针时间超过5min,有时采血护士将献血者的血管反复穿刺,造成献血者疼痛,紧接着就会引起献血者害怕、恐惧的心理,由此导致献血者静脉血管收缩,从而影响血流速度。
采血护士有时将针头反复穿刺,如果刺破献血者血管,就极易出现血肿情况。
这时要迅速拔下针头,进行处理,告诉献血者要用另外一只手的手指按压针眼位置,适当用力,如果按压过轻就易出现皮下淤血情况,献血者被嘱咐进行按压的时间是5-10min。
(三)献血者原因
一般来说,献血者献血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紧张和焦虑情况,尤其是进行第一次献血的献血者。
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很容易导致献血者静脉血管造成过度收缩情况,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将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大大降低[2]。
此外,献血者在献血时空腹献血,献血者在采血过程的采血姿势不正确等情况,也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穿刺的成功率。
(四)进行静脉穿刺后血流不畅
在进行静脉穿刺后,当针头斜面贴于血管壁时,有可能会出现血流流速过慢或不流的状况,有时当静脉窦被针头斜面碰触到,会出现抖动的情况,这时要及时调整好针头的位置,将针头的尾部用棉签垫高或适当调整针头的位置。
有时候针头被脂肪粒堵塞或采血袋子的导管黏连,也会出现针头进到血管后看不到血液流出的情况。
二、预防静脉穿刺失败及失败后的处理措施
(一)加强采血护士的心理素质与操作技能
加强采血护士采血的操作技术和心理素质,这是采集血液过程中的明确要求,在操作技能达标的同时,也必须同时做到一次性地采集到预定好的血液容量。
首先,根据肘部的位置和有关采集血液的规范,帮助献血者确定好一个舒适的位置和姿势,要选择好最佳的静脉处进行穿刺,以避免重复反复探针穿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采血护士必须要掌握好穿刺的力度与速度,而不是太快或太猛[3]。
其次,在采集血液之前,必须仔细检查收集血液所需的物品。
采血护士应该在献血者的两侧手臂上进行血管的筛选,进行血管的厚度、粗度、表血管、直血管检的查。
应尽可能避免已经进行过反复穿孔的静脉,并应再次选择适当的静脉,以有效避免因堵塞或弯曲导管引起的血液流动不畅,以及脂肪粒、血凝块和肌肉堵塞情况。
再次,采血护士对那些充盈程度未达到标准的血管,可以指导好献血者适当做松握拳头的手部动作,以达到可以针刺的效果。
此外,献血者在献血前仍应尽可能多地穿着宽松的袖子或宽大的衣服,如果不穿袖子宽松的衣服,会影响到献血者采血之后的针眼按压时间,这样就达不到止血目的。
在采集了血液后,穿刺位置被作为中心,在一个大区域内用三根手指按压,以防止穿刺位置的出血。
此外,献血者的心理护理也有助于消除献血者的压力和焦虑等负面情绪,这样能够以积极的心理状态去配合采血护士的工作。
最后,在采集完血液并拔出针头后,应指示献血者适时将手臂伸直,并以另一只手的食指与中指,在针眼处及其上方一部位进行适当力度的按压,以避免进一步造成手臂静脉回流造成的阻力增加,以及皮下淤血等等现象的出现。
(二)穿刺失败后的处理措施
在采血护士的采血过程中,若是献血者的采血部位出现了静脉血肿情况,应当马上拔掉针头,在刺针的位置进行棉球的处理,嘱咐献血者用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以及无名指适当施力按压6~9min,且须同时在最大限度上保证针眼位置的干燥[4]。
采血护士还应嘱咐献血者,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在献血完成后不久进行针眼处的冷敷处理,这样能够有效防止血管的扩张与出血情况,也能够让献血者达到减
轻针眼处肿胀、疼痛的目的。
此外还要将献血者手臂与肩同高,并按压血管穿刺处,于3d后进行针眼处的热敷处理,以一天两至三次的频率,每次时长为15-20min,这样能有效改善淋巴与血液系统循环,加速淤血的消除。
结束语:总而言之,血站中心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采血护士的采血心理素质以及操作技能,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有效避免静脉穿刺失败后,皮下瘀血以及献血者血肿现象的产生,从而能够有效采血护士采血时穿刺静脉的成功率,使得献血者能够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中进行无偿献血,最终奠定好拥有广大献血队伍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靳蓉. 献血者采血时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预防及处理[J]. 医学信息, 2014(18):544-544.
[2] 颜美丽. 献血者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5(1):112-113.
[3] 陈健. 浅谈献血者采血时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1):359-360.
[4] 曾婷婷, 汪新民, 戴莹,等. 静脉穿刺失败引起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处理[J]. 中国输血杂志, 2014, 27(8):874-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