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 格式:ppt
- 大小:564.00 KB
- 文档页数:28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Microeconomics课程代码:221101005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1学期总学时: 54(讲课:54)总学分:3考核方式:闭卷(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机考)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及高等数学适用专业:经济学专业一、课程简介微观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经济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经济类其他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
微观经济学是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
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是价格分析,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问题,在微观经济学里商品的价格是由其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共同决定的。
在本门课程的讲授中,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和成本理论、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寡头市场与博弈、生产要素定价理论、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政治经济学及高等数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一门课程,是和模型分析结合在一起来进行理论研究,并用到高数中的相应知识,微观经济学也是宏观经济学以及相应专业课程的基础,这门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较好地把握微观个体经济单位经济行为及价格决定,掌握本门课程所涉及的消费者、生产者、市场等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分析理解当今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尤其是认识政府各项经济政策的理论背景,并提高预见这些政策的现实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引论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第二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第三节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第四节有关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几点建议学生学习预期成果:了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由来和演变,理解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掌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
第五节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不同价格下某种商品或服务所对应的需求量。
需求曲线通常是下降的,意味着当价格上涨时,消费者购买的数量减少。
需求曲线背后的原因是边际效用递减。
这意味着当消费者购买更多的商品或服务时,他们所获得的满足感逐渐降低。
当价格上涨时,消费者更愿意购买低价产品或服务,或者完全放弃购买。
需求曲线可以通过市场调查和数据分析确定。
一般来说,人们认为价格上涨时需求下降,因为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减少。
然而,也有例外情况,例如高级奢侈品的需求曲线可能与常规商品不同,因为它们的购买不完全基于价格。
需求曲线对企业和政府都非常重要。
对企业而言,了解自身产品的需求曲线,可以帮助企业控制价格和销售策略,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和市场份额。
对政府而言,了解市场需求曲线有助于决定税收政策和补贴政策。
需求曲线还可以用来研究产品的弹性。
需求弹性表示当价格变化时,需求量的相对变化。
如果需求相对不变,则说明产品的需求不太敏感,为价格弹性较小;如果需求相对变化很大,则说明产品的需求很敏感,为价格弹性较大。
需要注意的是,需求曲线只是一种经济学上的概念,实际上消费者的行为可能更为复杂。
例如,与价格无关的因素也可能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影响,如品牌形象、口碑、产品的实用性和愉悦感等。
总之,需求曲线是消费者行为的一种重要描述方式,可以帮助企业和政府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制定相关政策和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