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G90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11
《90循环指令》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高教版中等职业学校用书《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训练》第二章《轴类零件》中的第三节。
在数控加工中,如果毛坯余量较大的零件,须编写很多相同或相似的程序,为了简化程序,缩短编程时间,用一个或几个程序段指定刀具做反复切削动作,令程序简单易懂。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数控编程加工过程中,往往要编写很多相同刀具路径的加工程序,如果每一步刀具路径都用G01、G00指令来编写,程序将会变得十分冗长、复杂,而且经常出错,为简化编程,算短时间,提高效率,采用循环指令,将重复的动作用一个程序段来完成相同的动作,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节内容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提高和延伸,同时又为以后学习更复杂循环程序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分析,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G90指令的指令格式,应用方法,学会使用g90指令编写轴类零件的加工程序;特别注意圆锥面与圆柱面的不同编程方法和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未来只是探索的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采用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通过分析零件、编写程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重点、难点分析重点:G90固定循环指令的指令格式G90指令格式是将刀具运动的四个步骤:快速进刀(G01)、切削进给(G01)、退刀(G01)、快速返回(G00)用一个指令段完成,所以应特别注意指令端起点、重点位置,避免发生碰刀现象。
难点:锥面切削循环指令编写锥面切削指令比外园切削循环指令多了一个参数R,并且其走刀路径是斜面,特别要注意切削循环第一刀的重点坐标,计算好,不要发生碰到现象,编程时注意循环起点位置的选择。
四、教学方法:1、针对本节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这节课安排在数控仿真模拟室中上,便于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
2、授课过程中采用实例讲述、任务驱动的方法来组织教学。
通过实例讲述,将这堂课主要内容给与讲述,在通过为学生设计一个个任务,学生分组合作,逐步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
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中职“机械基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李世维老师主编的机械基础第七章第五节。
中职数控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之一是机械设备的维修。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完专业相关课程后,对变速箱的主要零件如轴、齿轮、离合器、轴承等的结构有一定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对变速箱各零部件的使用,工艺装配要求、识图机构运动,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对以后的工作能根据不同机械设备的变速箱的结构进行分析和操作,提升学生职业发展的空间。
二、学生特点授课班级基本情况:数控二年级学生,全男生班,总体偏外向、活跃,沟通交流具有自媒体时代特征,喜欢网络学习,上Q聊天讨论。
三、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 1、学会定轴轮系传动比公式2、理解定轴轮系传动比定义式②能力目标:1、提高抽象思维,增强“实物-简图”的转换能力2、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③素质目标:工作严谨、勇于表达展示、善于团队协作四、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会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②教学难点:分析轮系齿轮啮合对数及传动路径五、教学策略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薄弱,学习的自觉性不够,他们对专业实操课比较感兴趣,可是对专业理论课,特别是机械基础,由于理论性太强,大多学生的理解能力跟不上,学不了多久觉得学得困难,放弃这门课的学习苗头。
这门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好。
基于以上分析,运用以下教学方法来解决教学中的不足问题①教法:以情景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任务驱动贯穿过程教学,充分挖掘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内驱力,达到巩固理论知识、提升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
②学法:通过调查研究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领悟解题的方法,从而增强信心、激发兴趣,享受学习乐趣,提高综合能力。
为了高效实施以上教法、学法,运用信息教学翻转课堂,使用Pro-E 制作视频动画、使专业课的教学生动、形象,Q群与学生0距离沟通,自选微课帮助理解、信息技术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项目研究学习当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015广东省中职创新杯说课比赛暨钳工教案设计课题:钳工车模的制作单位: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地址:东莞市长安镇莲湖路1号邮编:523846项目2钳工基本技能操作实训——任务1-5、任务2-3、任务3-3、任务4-2、任务5-3、任务6教材: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金属加工与实训——钳工实训》授课班级:2014级模具143班,学生人数:50人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的作用:本教材体现“教、学、做”三合一的新课改教材,以任务驱动教学,实用性和趣味性较强,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及素质都很有帮助。
➢教材内容的整合:鉴于本校安排的钳工实训课时较少的实际情况,本次课将书本上《项目2 钳工基本技能操作实训》中的任务1-5、任务2-3、任务3-3、任务4-2、任务5-3、任务6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完成车模的一系列加工操作。
将车模制作作为一个项目进行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更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的巩固练习。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分析确定车模各零件的加工工艺;➢教学难点:车模各零件精度的保证;➢关键点:对零件加工工艺的理解和运用。
3.教学目标:➢技能目标:掌握钳工划线、锯削、锉削等操作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钳工孔加工设备的使用和孔加工的方法;掌握钳工螺纹加工的基本操作技能。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学习的能力。
二、说学情模具143班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一年级学生,这个班的学生有以下特点:➢入学分数较高,思维活跃,动手和领悟能力较强;➢大部分同学喜欢动手操作,但是由于在钳工实训中,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够细心,同时也缺乏耐心;➢该班同学属于模具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在第一学期实训中学到有一定的钳工基础,但是学生的基本技能还不够扎实。
三、说教法、学法1.教学理念本次课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吸收企业管理规程,模拟企业真实环境,实施分组、分层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教、学、做三合一”的职业教育理念。
教学反思
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仿真加工和实际加工相结合的方法熟练的掌握了G90指令的用法,突破了重点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的。
但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不能合理的进行加工工艺分析和切削参数的选择,个别学生半径差R计算错误,所以还需要增加一节G90技能训练课,使学生完全掌握G90指令的用法。
教学过程一、呈现任务、激发兴趣(时间分配:2分钟)
以实际的生产内容为任务,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
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过程
组织教学、下
达任务单及
样件。
二、分析任务、诱发思考(时间分配:5分钟)
首先观看G00/G01指令的动画。
复习提问:G00、G01指令
的格式?让学生通过G00、G01指令来编写刀杆的加工程序。
在
程序编写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刀杆的余量较大时,程序编写较
为复杂。
让学生思考,有没有一个令程序简单的指令来完成以上
刀具路径?这时老师再用G90的方法将刀杆的程序编写出来,将
两个程序进行对比,学生发现使用G90指令编写的程序简短、易
懂,从而来引出本节课的题目。
课件展示,激
发学生的学
习热情、诱发
学生思考,提
高学生分析
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新知、掌握方法(时间分配:20分钟)
1、新课讲解:
(1)圆柱面加工:首先讲述圆柱面加工时G90指令的编程格式、
加工路线和编程要点。
G90 X(U)___Z(W)___F___;
其中:X、Z为切削终点绝对坐标;
U、W为切削终点相对坐标;
F为进给速度。
编程要点:
课件展示
要求指令格
式须记忆
1、G90循环可以完成进刀、加工、退刀、返回四个动作。
2、循环起点要距离工件2~5mm。
圆柱面加工时切削终点坐标的确定:
A点坐标=最后一次循环终点坐标
B点坐标=A点坐标+背吃刀量
如果需要多次循环,便以此类推。
如:C点=B点坐标+背吃刀量
(2)、观看动画
观看G90加工路线的动画演示,明确各参数在加工路线中的
实际位置,让学生加深印象,帮助学生记忆。
用课件演示
刀具整个移
动过程,有助
学生理解刀
具实际加工
的路线
(3)、布置练习
工艺分析:
毛坯外径Φ50,要车削成Φ35的阶梯轴,使用G90循环指令。
S=600r/min;F=0.2mm/r;
总的加工余量15mm,分3次车削。
每次的背吃刀量确定为5mm、5mm、5mm.
加工程序:
O1212;
T0101;
M03 S600;
G00 X55.0 Z2.0 ;
G90 X45.0 Z-25.0 F0.2 ;
X40.0 ;
X35.0 ;
G00 X100.0 ;
Z100.0 ;
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M30 ;
2、圆锥面加工:
(1)新课讲解:讲述圆锥面加工时G90指令的编程格式、加工路线和编程要点。
G90 X(U)___ Z(W)___ R___ F___ ;
其中:X、Z为切削终点绝对坐标;
U、W为切削终点相对坐标;
R为锥面切削时的半径差;
R=(X起-X终)/2
圆锥面加工时切削终点坐标的确定:
A点坐标=最后一次循环终点坐标
B点坐标=A点坐标+背吃刀量
如果需要多次循环,便以此类推。
如:C点=B点坐标+背吃刀量
(2)、观看动画
观看G90加工路线的动画演示,明确各参数在加工路线中的实际位置,让学生加深印象,帮助学生记忆。
(3)布置练习
工艺分析:
毛坯外径Φ60,要车削成小径Φ40、大径Φ50的圆锥轴,使
用G90循环指令。
S=600r/min,F=0.2mm/r; 最大加工余量20mm,分2次车削。
每次的背吃刀量确定为10mm、10mm.
半径差R=(40-50)/2=-5;
加工程序:
O1212;
T0101;
M03 S600;
G00 X55.0 Z2.0 ;
G90 X60.0 Z-25.0 R-5.0 F0.2 ;
X50.0 ;
G00 X100.0 ;
Z100.0 ;
M30 ;
四、积极协助、完成任务(时间分配:40分钟)(1)制定工艺(生产任务:刀杆)
(2)编写数控加工程序
O1234;
T0101;
M03 S600;
G00 X30.0 Z5.0 ;
G90 X29.0 Z-90.0 F0.2 ;
X25.0 Z-40.0 ;
X21.0 ;
X17.0 ;
M03 S1000;
G01 X14.0 ;
Z0.0 ;
X16.0 Z-1.0 ;
Z-40.0 ;
X27.0 ;
让学生将编写的加工程序,输入到数控仿真软件中,进行仿真加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加工路径,加深印象。
这样既锻炼学生手工编程、动手操作能力,也为实际加工做好准备。
在仿真软件中验证好程序后,学生分组到数控车床上进行实际加工,进行产品误差和质量检测,并且实训室实行6S管理,对加工后的场地、设备进行清扫,工量具摆放整
X29.0 Z-41.0 ;
Z-90.0 ;
G00 X100.0 ;
Z100.0 ;
M30 ;
(3) 模拟仿真加工
齐。
(4) 实际加工
(5)6S管理
清扫工作场地、设备,工具摆放整齐。
简单固定循环G90教案
哈尔滨轻工业学校 刘岩
11
五、评价成果、自主平等(时间分配:13分钟)
填写评价单
六、归纳总结、课外延伸(时间分配:10分钟) 1、归纳总结
(1)、G90指令格式
(2)、加工路线 (3)、编程要点
教师引导学生
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提高学生归纳能力,巩固知识。
2、课外延伸
如图所示为棒料毛坯(直径为Φ55)的加工示意图,钻孔后的内孔直径是Φ26,编写其粗加工程序。
通过内径表面零件的加工,进行课外延伸。
有利于学生活学活用本节所学的知识,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促进知识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