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创新杯”机械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螺 栓 连 接 的 画 法
- 格式:ppt
- 大小:11.14 MB
- 文档页数:30
三、学习新知、掌握方法(时间分配:20分钟)
1、新课讲解:
(1)圆柱面加工:首先讲述圆柱面加工时G90指令的编程格式、
圆柱面加工时切削终点坐标的确定:
A点坐标=最后一次循环终点坐标
B点坐标=A点坐标+背吃刀量
如果需要多次循环,便以此类推。
如:C点=B点坐标+背吃刀量(2)、观看动画
2、圆锥面加工:
(1)新课讲解:讲述圆锥面加工时路线和编程要点。
A点坐标=最后一次循环终点坐标
B点坐标=A点坐标+背吃刀量
如果需要多次循环,便以此类推。
如:C点=B点坐标+背吃刀量
(2)、观看动画
观看G90加工路线的动画演示,明确各参数在加工路线中的
(2)编写数控加工程序O1234;
T0101;
(4) 实际加工
(5)6S管理
清扫工作场地、设备,工具摆放整齐。
简单固定循环G90教案
六、归纳总结、课外延伸(时间分配:
1、归纳总结
(1)、G90指令格式
(2)、加工路线
(3)、编程要点
2、课外延伸
如图所示为棒料毛坯(直径为
的加工示意图,钻孔后的内孔直径是
11。
螺纹紧固件的类型和结构形式很多,可根据需要从有关标准中查出其尺寸,一般无需画出它们的零件图。
表9-5列出了常用的几种紧固件的名称、标准号、型式及标记示例。
二、常用螺纹紧固件的画法中被广泛应用,在装配图中画它的机会很多,因此必须熟练掌握其画法。
绘制螺纹紧固件的方法按尺寸来源不同,分为比例画法和查表画法两种。
1、比例画法根据螺纹公称直径(d、D),按与其近似比例关系计算出各部份尺寸后作图。
此法作图方便,画连接图常用。
图9—19为常用螺栓,和螺母的垫圈的比例画法,图中注明了近似比例关系。
螺栓头部和螺母因30倒角而产生截交线,此截交线为双曲线,作图时,常用圆弧近似代替双曲线的投影。
图9-20为三种螺钉头部的比例画法。
2、查表画法根据紧固件标记,在相应的标准中(见附表2-21~附表2—10)查得各有关尺寸后作图。
例如需绘制下例螺栓,螺母,垫圈的视图,则可从附录有关表格中表查得各主要部分尺寸。
(1)螺栓GB/5782—2000 M10×40直径d=10 六角头对边距s=16 螺纹长度b=26螺栓头厚度k=6.68 公称长度l=40 六角头对角距E=17.7(2.) 螺母 GB/T6170一2000 M10厚度Mmax=8.4 其他尺寸与螺栓头部对应部份相同(3) 垫圈 GB/T97.1-1985 10外径D=20 内径D=10.5 厚度H=2根据上述尺寸,即可绘制它们的视图(图9一21)。
图中的视图配置,为表达所常用。
三.螺纹紧固件的连接画法螺纹紧固件的连接形式通常有螺栓连接,螺柱连接和螺钉连接三类。
(一)栓连接螺栓连接一般适用干两个不太厚并允许钻成通孔的零件连接,如图9一22a。
连接前,先在两被连接件上钻出通孔,如图9-22b,通孔直径一般取1.1d(d为螺栓公称直径);将螺栓从一端插入孔中,如图9-22c;另一端再加上垫圈,拧紧螺母,即完成了螺栓连接,如图9一22d。
为了适应连接不同厚度的零件,螺栓有各种长度的规格。
目录一、设计思想 (1)1.学情分析 (1)2.教材解读 (1)3.教学目标 (1)4.重点难点 (1)三、教学策略 (2)1.教法设计 (2)2.学法指导 (2)四、课程实施 (2)理论学习3环节 (2)1.咨询环节(课前) (2)2.计划环节(课前) (2)3.决策环节(课中)45分钟 (3)实践操作2阶段 (3)4.执行阶段(课中)180分钟 (3)5.检查阶段(课中)45 分钟 (5)教学成果1展示 (5)6.评估成果(课中)45分钟 (5)五、课后拓展: (5)六、板书设计 (6)七、教学反思 (6)附件1 引导文资料 (7)附件2自主学习任务单 (10)授课班级:14电气1班(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二年级学生)学生人数:24 人授课内容:电动机连续控制电路安装与调试授课学时:7课时一、设计思想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将微课—翻转课堂融入到引导文教学法中,以3211的模式呈现。
创建理论教学3环节,实践操作2阶段,教学成果1线路和1个虚拟货币评价体系的实践课堂。
1.学情分析岗位需求:主要从事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护工作。
知识水平:学习了点动控制电路,能绘制电路图,能叙述工作原理,对板前明线布线的工艺要求有了一定了解,线路安装及自检能力还有待加强。
认知特征:习惯于借助网络平台自主学习、交流互动。
2.教材解读教材特点:高教社出版的《电力拖动与PLC—项目式教学》采用“教材+学习卡”模式,创新教材呈现形式,配套的课程资源库、仿真实训软件等教学资源,为师生搭建数字化教学平台。
地位作用:《电动机连续控制电路》是该教材项目二的内容,是对点动控制电路的检验与提升,是学习正反转电路的基础,是机床线路中的典型应用。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使用热继电器,能理解电动机连续控制原理,能完成电路安装与调试过程与方法课前观看微课、视频自主学习掌握理论知识,课中先仿真后实践进行线路安装与调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仿真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在实践中提升技能,在职业目标的形成中提高的7S素养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安装电路并进行检查调试教学难点:理解线路工作原理三、教学策略1.教法设计借助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微课、视频等学习资源,在海浪鱼研讨中实现翻转课堂,解决理论难题;仿真演练、实战比拼突出教学重点,督导检查强化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用虚拟货币的考核方式评价学生任务完成情况。
20XX年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我是来自黑龙江农垦工业学校机电学科的一名教师,我叫田琦。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数控车编程与操作训练》中的粗车复合循环指令G71这一章节。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五个方面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数控车编程与操作训练》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系列教材之一。
本课选自第二单元第3节。
选择本教材有三个原因。
一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现有设备的种类选择。
二是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及从事工种难度选择。
三是教材授课方向和培养目标符合企业需求。
通过使用本教材达到提高教学效益,实现一体化教学的目的。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数控加工工艺等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基本编程指令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复合切削循环部分,所以学好本节课为以后的指令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内容包含的一些工艺、操作知识,是实践考核内容。
因此,本节内容在数控编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强,思考钻研能力差的特点。
那么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
通过使用信息化教学、项目教学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加工工件等实训课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职业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G71的重要作用。
掌握G71的格式及参数说明。
熟记G71的注意事项。
熟练的将G71命令应用于编程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工艺与编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和思维能力、扩展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因材施教。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全国“xx杯”机械类说课大赛等奖作品:螺栓连接的画法 (一)全国“xx杯”机械类说课大赛等奖作品:螺栓连接的画法螺栓连接是机械工程中常用的一种连接方式,它的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和工程结构中。
本文将介绍螺栓连接的画法,让大家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螺栓连接的结构和操作。
一、螺栓的基本结构螺栓由头部、螺纹部分和螺纹末端构成。
头部有各种类型,如六角头、圆头、半圆头等。
螺纹末端则常用于与螺钉、螺母等配套使用。
二、螺栓连接的原理螺栓连接是利用螺栓上的螺纹和螺母之间的摩擦力使它们互相套合在一起,在受力的情况下使得连接件之间产生挤压力,从而实现连接的效果。
在使用螺栓连接时,切勿过度拆卸或过度紧固,否则会使螺纹失去张力而导致连接失效。
三、螺栓连接的画法1、画出螺栓的头部,头部可以是六角头或者其他形状。
2、从头部的顶点开始,画出螺栓的螺纹部分。
螺纹部分应该是一个弯曲的曲线,而不是一条笔直的直线。
螺纹之间应该是相互对称的。
3、最后画出螺栓的螺纹末端,用于与螺钉或螺母配套使用。
螺纹末端应该是和螺纹部分相同的风格。
4、在螺栓和螺母之间,可以用一条线来表示螺栓连接的摩擦力。
这条线应该是斜向的,并且应该与螺栓的螺纹方向相同。
5、在需要展现螺栓连接的承重能力时,可以在连接部分的周围画出一圈的火山形图纹,代表连接部分的承载能力。
总之,螺栓连接的画法需要注意螺栓的整体结构、螺纹部分的弯曲程度、螺纹末端的风格、连接部分的摩擦力以及承载能力等方面,并且要达到清晰、美观、准确的效果。
以上就是本文关于“全国‘xx杯’机械类说课大赛等奖作品:螺栓连接的画法”的说明。
无论是在机械加工、机械设计、还是机械维护方面,掌握清晰的螺栓连接的画法都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