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1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37.12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三教案
教材目标:掌握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了解免疫系统的作用及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难点: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观察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5分钟)
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什么是免疫系统吗?请简单描述一下。
二、导入新课(10分钟)
1. 利用幻灯片等形式,介绍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体需要有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作用是什么?
三、实验观察(20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
实验内容可以是观察白细胞在显微镜下的运动情况,或者观察细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2.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及重要性。
四、知识巩固(15分钟)
1. 小组讨论:假设一个人没有免疫系统,会发生什么情况?请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进行讨论。
2. 向学生提出几道选择题,检测学生对免疫系统的理解程度。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免疫系统在维持人体健康方面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
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复习免疫系统的知识。
2. 思考:你觉得如何通过生活方式来增强自身的免疫系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实验和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山东省菏泽一中2021年高中生物 2.3动物细胞培育和核移植技术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预期目标1、引言2、学习新课:一、动物细胞培养(1)动物细胞培养的定义(2)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3)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4)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二、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1、核移植定义2、体细胞核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植物细胞工程,今天,我们开始了解动物细胞工程。
首先,请回顾:植物细胞工程有哪些基本技术?生: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
师:那动物细胞工程又有哪些基本技术呢?生: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位移植,动物细胞融合,生产系克隆等。
师:通过阅读你应注意哪些?生:1.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莫要混淆2.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
师:请阅读材料,小组讨论解决方案材料一:对于大面积烧伤的病人,自体健康皮肤非常有限,使用他人皮肤来源又不足,且会产生排斥反应。
怎样才能获得大量的自体健康皮肤呢?材料二:单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很少,怎样才能获得大量的分泌蛋白呢?生:取相应细胞,大量培养,即通过动物细胞培养。
师:很好!对于细胞培养我们要了解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动物细胞培养?生:动物细胞培养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其中,开门见山,复习引入,形成对比学生阅读P44第一段学生阅读提炼投影展示,学生阅读和讨论相结合。
师生一起阅读教材,学生自主性归纳,突出本节课重点。
学生讨论,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进一步突出重点学生讨论、思承上启下,让学生将本节内容与上节内容形成有机联系。
提高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
自然过渡到本节学习内容,加深理解动物的细胞培养的使用前提培养学生提炼信息,归纳知识的能力。
了解动物细胞培养中的操作原因自然过渡明析动物细胞培养的需环境移植的过程3、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前景4、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存在的问题三、布置作业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专题一 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1、教材分析《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是人教版生物选修三专题一《基因工程》的第一节,本节内容主要是介绍了DNA重组技术的三种基本工具,是学习《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基础和前提。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进步催生了基因工程。
(2)简述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DNA重组技术的知识,模拟制作重组DNA模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关注基因工程的发展。
(2)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3、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2、教学难点基因工程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
4、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课中已经学习过关于基因工程的基础知识,对于本部分内容已经有了初步了解,所以学习起来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5、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6、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初步把握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一、教学过程(一)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落实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A.我们以前在哪部分学习过基因工程?(必修二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B.回想一下,转基因抗虫棉是怎样培育出来的?经过了哪些主要步骤?(实质是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深入学习基因工程,今天我们来学习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教案标题: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和掌握高中生物选修3课程的核心知识和概念。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3. 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案大纲:1. 课程概述:- 介绍高中生物选修3课程的内容和目标。
- 引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单元一:遗传与进化- 理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基因、染色体、遗传变异等。
- 探索遗传与进化的关系,了解自然选择和适应性进化的原理。
- 进行相关实验,如基因型和表型的分析、基因突变的模拟等。
3. 单元二:生物技术与实践- 介绍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
- 学习常用的生物技术方法,如PCR、基因克隆等。
- 进行实验,如DNA提取、基因转染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4. 单元三: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 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如生态位、食物链、生物多样性等。
- 探索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如生态破坏、物种灭绝等。
- 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出解决方案。
5. 单元四:人体免疫与疾病防控- 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探索免疫系统与疾病的关系,如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等。
- 学习疾病防控的措施,如疫苗接种、卫生习惯等。
6. 教学方法和评估:-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小组讨论等。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研究,提高合作和研究能力。
- 通过课堂作业、实验报告和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7. 教学资源:-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提供学生学习和参考的教材。
- 实验室设备和材料:支持实验教学和科学探索。
- 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展示生物现象和实验过程。
教案实施:1. 每个单元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
2. 教学材料准备:准备教科书、参考书籍、实验设备和多媒体资源等。
3. 教学过程组织:根据教学计划,组织课堂教学、实验和小组讨论等活动。
4. 学生学习指导:提供学习资料、作业和实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人教版高三生物选修三教案优秀5篇人教版高三生物选修三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借助课件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课件包括课件、资料库、友情链接等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的新环节。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课件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三生物选修三教案精选篇11、认真复习基础知识。
生物知识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基础知识,基础不牢,反应迟钝。
复习中,把课本梳理一遍,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
理解和掌握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基本的实验原理、操作、设计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
2、系统整理所学知识。
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认真分析做过的'试卷及练习题,查找试题练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
对知识进行网络整理,建立起知识体系,通过比较、归纳、综合、分析等方法再现知识,让知识在大脑中形成联系,进一步督促学生去理解知识,加强审题,提高正确率,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3、精练精讲,注重解题策略。
制定解题方案,明确解题思路。
考试题目中,容易题、中等题占3/4,较难题仅占1/4,平时练好基本功,作好基本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基础好的同学,可做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题目,争取拿高分;基础较差的同学,以基本题目的练习为主,保证不丢基本分。
领略解题技巧,寻求正确的解题策略。
4、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复习中应时刻关注学习社会、生活热点问题,寻找与生物知识的切入点,掌握好衔接,熟悉情景,在解题的时运用知识原理分析和解决新情景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芯片、生态农业、以及疯牛病、口蹄疫等。
复习策略:1、进行小组讨论。
通过讨论,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迅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并且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
2、布置分层作业。
老师在设计作业题时,应遵循“三性”即针对性、量力性和典型性的原则。
针对性就是针对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选择那些学生易错而又能突出教学目标的题目;量力性就是作业题的难易度要适中,数量要适宜,估算过学生的努力,在规定时间内尚能完成,做到既不超量也不过少;典型性就是题目要有代表性和层次性,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搞死记硬背。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基础知识梳理〗概念1.外分泌腺:凡是分泌物经由而流出体外或流到的,称为外分泌腺,如汗腺、消化腺腺等。
2.内分泌腺:凡是没有的腺体,其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并随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称为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等。
一、激素的发现1.促胰液素的发现(1)沃泰默实验①实验假设:胰液的分泌受的控制。
②实验步骤③实验现象A、C组中的胰腺,B组中的胰腺。
④实验结论: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胰液的分泌受的控制。
(2)斯他林和贝利斯实验①实验假设:在的作用下,小肠黏膜细胞产生了一种,这种物质进入后,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②实验验证过程③实验现象:。
④实验结论:胰液的分泌受的调节。
小结: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是分泌的,作用是。
2.激素调节的概念由(或)分泌的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
二、激素研究的实例实例1.胰岛素的发现1869年,发现并命名胰岛1889年,提出胰腺能分泌某种的假说。
1916年,命名胰岛素,1889-1920年,科学家试图证明胰腺中内分泌物的存在,收效甚微。
1921年,班廷和贝斯特:将狗的胰管,使胰腺;然后摘除另一只健康狗的,造成;之后从结扎的狗身上取出萎缩的只剩胰岛的胰腺做成,注入因摘除胰腺患糖尿病的狗身上,患病狗血糖。
实例2: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①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被后,会逐渐各自的第二性征②把公鸡睾丸移植到的母鸡身体,该母鸡就会逐渐地长出公鸡型的鸡冠和长的尾羽,并且具有公鸡那种好斗的特性。
三、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内分泌系统的组成由相对独立的以及兼有功能的细胞共同构成。
2.激素的分泌及功能观察课本图3-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思考(1)连线:将各种腺体及其分泌的激素连起来下丘脑甲状腺激素垂体胸腺激素肾上腺分泌胰岛素卵巢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睾丸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肾上腺素胸腺雌性激素胰腺雄性激素(2)总结(3)几种激素分泌失调症人在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患________症;人在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患________症;人在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患________症。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教案课题:免疫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 了解免疫系统在抵抗疾病中的作用;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 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1. 免疫系统在抵抗疾病中的作用;2. 免疫系统的调节和失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生物课上学过的免疫系统相关知识,并与现实生活中的疫苗接种等例子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1. 免疫系统的概念和作用;2. 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 免疫系统在抵抗疾病中的作用;4. 免疫系统的调节和失调。
三、实验(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白细胞在反应中的变化,以加深学生对免疫系统的理解。
四、讨论(10分钟)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思考免疫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关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答疑。
五、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一个免疫系统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整理今天学习的内容,结合教师提供的资料,写一篇关于免疫系统的小论文,以加深对免疫系统的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免疫系统有了深入的了解,对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专题1基因工程本专题教材分析一、教学目的要求知识方面1.简述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进步催生了基因工程。
2.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3.举例说出基因工程的应用。
4.简述蛋白质工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 关注基因工程的发展。
2. 认同基因工程的应用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能力方面1.运用所学DNA重组技术的知识,模拟制作重组DNA模型。
2.尝试运用基因工程原理,提出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方案。
3.通过讨论、进展追踪等活动,提高收集资料、处理资料、撰写专题综述报告的能力。
基因工程属于生物科技前沿的内容,这一专题的教学,首先要考虑基础性。
高中阶段的教学不是培养专家,而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着力点应瞄准对学生的发展起根本作用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上。
忽视了这一点,而一味追求知识的深和透,就会本末倒置,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专题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提升。
违背了渐进性,易使学生认为“基因工程难学”而产生“危乎高哉”的想法,望而却步。
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生活阅历,尽量紧密联系必修课中的基础知识,一步步引领学生登上这一科技前沿的舞台,学生们才会心驰神往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在学习本专题内容时,不能忽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习的动力,要利用国际上重大科技成果的素材,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奋发图强的紧迫感;利用国内重大科技成果的素材,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从而唤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特点(一)教学内容的特点本专题的内容由题图、《科技探索之路》和四节内容构成。
题图为学习者创设了一个意境。
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双螺旋结构的重大发现和随后的技术创新孕育了基因工程。
在复制的DNA双螺旋结构上展示的转基因工程菌、牛、羊、鱼、番茄、甜椒、牵牛等,代表了基因工程在三个重要方面的研究成果:转基因微生物、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植物。
在上述画面的基础上,点出基因工程的主题:“基因工程是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3.1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学习目标:1.简述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的发生。
(重点) 2.简述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
(重点) 3.简述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及其主要特点。
(重、难点)一、精子和卵子的发生(一)胚胎工程1.操作对象: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
2.技术种类:胚胎移植、体外受精、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等技术。
3.实质:实际是在体外条件下,对动物自然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条件进行的模拟操作。
(二)精子和卵子的发生1.精子的发生(1)场所:睾丸。
(2)时期:从初情期开始,直到生殖机能衰退。
(3)形成过程:(4)精子的变形(包括头、颈、尾): 精子细胞――→变形精子 细胞核 头的主要部分 高尔基体 头部的顶体 中心体 尾线粒体线粒体鞘其他物质原生质滴(最后脱落) 2.卵子的发生(1)场所:卵巢。
(2)时期:动物的胚胎在性别分化以后。
(3)形成过程:二、受精1.概念: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合子的过程。
2.场所:输卵管。
3.受精标志: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
4.过程(1)准备阶段:①精子获能:场所:雌性动物的生殖道。
②卵子的准备:分裂达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能受精。
(2)受精阶段:三、胚胎发育1.卵裂期特点(1)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
(2)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加。
(3)胚胎的总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缩小。
2.早期胚胎发育的几个阶段及特点(1)桑椹胚:胚胎细胞数目达到32个左右,这一阶段前的每个细胞都属于全能细胞↓(2)囊胚:细胞开始出现分化,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出现囊胚腔↓(3)原肠胚:内细胞团表层的细胞形成外胚层,下方的细胞形成内胚层,出现原肠腔1.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精子和卵子相遇结合形成受精卵的部位是输卵管。
( )(2)精子在初情期后开始形成,两次分裂连续进行;卵子在胚胎性别分化以后形成,两次分裂不连续进行。
(完整版)⾼中⽣物选修3教案第⼀章基因⼯程⼀.基本⼯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1.分布:原核⽣物2.作⽤:⼀种限制酶只能识别⼀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在特定部位进⾏切割,使两个核苷酸间的磷酸⼆酯键断开。
3.作⽤结果:产⽣黏性末端或平末端(⼆)DNA连接酶1.分类(1)E.coliDNA连接酶来源:⼤肠杆菌功能:只能连接黏性末端(2)T4DNA连接酶来源:T4噬菌体功能:连接黏性末端和平末端2.作⽤:将DNA连接起来(三)基因进⼊受体细胞的载体1.条件(1)具有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供外源基因插⼊(2)可⾃我复制或整合到染⾊体DNA中进⾏同步复制。
(3)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2.种类:λ噬菌体的衍⽣物、动植物病毒、质粒质粒:双链环状DNA分⼦,最常⽤,要⼈⼯改造⼆。
基本操作程序(⼀)⽬的基因的获取1.⽬的基因:编码蛋⽩质的基因或具有调控作⽤的因⼦2.获取⽅法(1)从基因⽂库中获取**基因组⽂库,部分基因⽂库(2)利⽤PCR技术扩增⽬的基因(3)化学⽅法直接⼈⼯合成:基因⼩,核苷酸序列已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步骤)1.⽬的(1)稳定存在,遗传给下⼀代(2)表达和发挥作⽤2.结构:启动⼦、⽬的基因、终⽌⼦、标记基因、复制原点**启动⼦: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转录**终⽌⼦:使转录在所需要的地⽅停⽌;**标记基因: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的基因。
(三)将⽬的基因导⼊受体细胞1.转化:⽬的基因进⼊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2.将⽬的基因导⼊植物细胞(1)农杆菌转化法(2)基因枪法(3)花粉管通道法3.将⽬的基因导⼊动物细胞:显微注射法4.将⽬的基因导⼊微⽣物细胞:Ca+处理使细胞处于感受态**原核细胞特点:繁殖快,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四)⽬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分⼦⽔平的检测(1)检测受体细胞中是否插⼊了⽬的基因:DNA分⼦杂交技术(2)检测⽬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 mRNA:DNA分⼦杂交技术(3)检测⽬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质:抗原—抗体杂交法**检测成功会出现杂交带2.个体⽣物学⽔平的鉴定:接种实验三.基因⼯程的应⽤1.动物、植物基因⼯程的成果(1)植物:提⾼抗逆性、改良品质、⽣产药物;(2)动物:品种改良、建⽴⽣物反应器、器官移植;2.基因⼯程药物:细胞因⼦、抗体、疫苗、激素;3.基因治疗(1)概念:(2)⽅法体外基因治疗体内基因治疗四.蛋⽩质⼯程的崛起1.理论推测,⼈⼯合成2.基因⼯程,蛋⽩合成(⾃然界没有的蛋⽩质)第⼆章细胞⼯程⼀.细胞⼯程1.原理和⽅法:细胞⽣物学和分⼦⽣物学2.操作⽔平:细胞⽔平或细胞器⽔平3.⽬的:按照⼈们的意愿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4.分类:植物细胞⼯程和动物细胞⼯程⼆.植物细胞⼯程的基本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2.条件(1)材料:离体(2)培养基:营养激素(3)外界条件:⽆菌等3.过程:离体组织器官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胚状体植株(⼆)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1.概念:不同种杂种细胞植物体2.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3.过程(1)制备原⽣质体⽅法①酶解法②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③结果:获得原⽣质体(2)诱导原⽣质体融合①⽅法:a物理法离⼼、振动、电激b化学法:聚⼄⼆醇(PEG)②标志:杂种细胞再⽣出细胞壁③结果:形成杂种细胞(3)杂种细胞的筛选:AA BB AB AB(4)植物组织培养:杂种细胞杂种植株4.意义: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殖⽅式:⽆性⽣殖变异类型:染⾊体数⽬变异(三)实际应⽤1.植物繁殖的新途径(1)微型繁殖:植物组织培养(2)作物脱毒:茎尖组织培养(3)⼈⼯种⼦:胚状体、芽+ ⼈⼯薄膜**可加⼊固氮菌、抗⽣素、除草剂等有利于⽣长和提⾼产量2.作物新品种的培育(1)单倍体育种(2)突变体的利⽤3.细胞产物的⼯产化⽣产(1)细胞产物种类蛋⽩质、糖类、药物、⾹料、⽣物碱(2)⼀般为愈伤组织时期第⼆课时三.动物细胞⼯程(⼀)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细胞株取材处理单个细胞培养细胞悬浮10代细胞原代培养1.取材:胚胎细胞或幼龄动物的组织器官2.处理:剪碎、胰蛋⽩酶或胶原蛋⽩酶3.培养:(1)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合成培养基(2)条件①⽆菌⽆毒环境(灭菌抗⽣素更换)②营养:、、维⽣素、动物的⾎清、⾎浆③温度PH:36.5+/-0.5 7.2~7.4④⽓体环境:O2代谢所必需;CO2维持培养液PH4.原代培养:细胞贴壁、接触抑制、冷冻保存(1~10代)5.传代培养:①酶处理、分装;②细胞株:10~50代,正常③细胞系:50代以后,有癌变特点6.应⽤:⽪肤移植、⽣产蛋⽩质制品、有毒物质的检测、研究四.动物细胞核移植和克隆动物1.概念:核移植重组胚胎个体2.原理: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3.分类: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4.过程:见课本5.应⽤与存在的问题(1)畜牧业、保护濒危物种、医药卫⽣、治疗疾病、器官移植(2)问题:成功率低健康问题⾷品安全问题五.动物细胞融合1.概念:2.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3.⽅法(1)物理法(2)化学法(3)⽣物法:灭活的病毒4.意义:5.⽤途:制备单克隆抗体六.单克隆抗体1.概念:化学性质单⼀,特异性强的抗体2.制备过程(1)免疫动物:注⼊特定抗原(2)细胞融合:灭活病毒(3)筛选杂交瘤细胞①⽤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②抗体—抗原杂交检测出能产⽣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4)⽣产并提纯单克隆抗体①体内:动物腹腔②体外:液体培养基3.优点:特异性强灵敏度⾼能⼤量制备应⽤:(1)诊断(2)治疗:⽣物导弹第三章胚胎⼯程⼀.精⼦的发⽣1.场所:睾丸2.时间:初情期⽣殖机能衰退有丝分裂精原细胞3.过程:精原细胞MI MII 精细胞变形精⼦4.变形:细胞核头部⾼尔基体頂体中⼼体尾部线粒体线粒体鞘其他物质原⽣质滴(脱落)**精⼦的⼤⼩与动物体型的⼤⼩⽆关⼆.卵⼦的发⽣1.场所:卵巢输卵管2.时间:胎⼉期初情期3.过程:(1)胎⼉期卵原细胞有丝分裂卵原细胞复制卵泡形成:初级卵母细胞+ 卵泡细胞(卵巢)卵巢MI(2)初情期排卵次级卵母细胞+ 第⼀极体(输卵管)受精输卵管MII合⼦+ 第⼆极体**卵⼦发⽣过程中MI MII不连续**初级卵母细胞周围形成透明带**卵⼦受精的标志:卵细胞膜与透明带间可观察到两个极体**精卵发⽣的重要区别:胎⼉期卵泡的形成和储备三.受精1.场所:输卵管2.过程:(1)精⼦获能:场所为雌性⽣殖道内(2)卵⼦准备:发育⾄MII中期(3)受精阶段:①精⼦穿越放射冠和透明带a頂体反应:释放頂体酶b透明带反应:防⽌多精⼊卵受精(第⼀道屏障)②进⼊卵细胞膜a时间:精⼦⼊卵后b作⽤:防⽌多精⼊卵受精(第⼆道屏障)③原核形成和融合a精⼦头尾分离形成雄原核b受精后MII,排极体,形成雌原核c雄原核与雌原核融合四.胚胎发育(⼀)卵裂 1.受精卵:个体发育的起点2.桑椹胚:之前细胞具有全能性3.囊胚:开始分化内细胞团(个⼤) 滋养层(个⼩)具有囊胚腔***卵裂特点:有丝分裂细胞增多总体积不变或缩⼩***孵化:透明带破裂(⼆)原肠胚(1)内细胞团:外胚层内胚层原肠腔组织器官(2)滋养层:胎盘和胎膜第⼆课时胚胎⼯程⼀.体外受精五.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1.⼩型动物(1)处理:促性腺激素超数排卵(2)场所:输卵管中冲取卵⼦2.⼤型动物(1)场所:卵巢(2)培养:⼈⼯培养⾄MII中期(⼆)精⼦的采集和获能1.收集精⼦的⽅法(1)假阴道法(2)⼿握法(3)电刺激法2.精⼦获能的⽅法(1)培养法:获能液(2)化学诱导法:肝素或钙离⼦载体A23187溶液+ 化学药物(三)受精:获能溶液或专⽤的受精溶液⼆.胚胎的早期培养1.发育培养液(1)成分:有⽆两素两酸⾎清(2)继续发育检查发育能⼒2.结果:早期胚胎三.胚胎移植的⽣理基础1.发情处理后,供体、受体⽣殖器官的⽣理变化相同2.早期胚胎处于游离状态,可收集3.受体对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免疫排斥反应4.孕育过程中胚胎的遗传特性不受影响四.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1.对供体、受体的选择和处理(1)选择①供体:遗传性能和⽣产性能优秀②受体:体质和繁殖能⼒正常(2)处理①性激素:同期发情处理②促性腺激素:超数排卵2. 配种或⼈⼯受精3.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①收集:⼦宫中冲卵②检查:桑椹胚或囊胚③保存:-196℃液氮4.胚胎移植(1)⼿术法(2)⾮⼿术法5.妊娠检查、分娩****优势: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能⼒五.胚胎分割1.概念:机械2n移植2.⽣殖⽅式:⽆性⽣殖3.仪器设备:实体显微镜和显微操作仪4.分割时期: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囊胚分割时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性别鉴定和胚胎分割取材部位不同5.意义:提⾼胚胎利⽤率六.胚胎⼲细胞1.来源:早期胚胎细胞和原始性腺2.特性(1)形态:细胞体积⼩、核⼤、核仁明显(2)功能:细胞具有全能性****体外培养只增殖⽽不分化3.应⽤:体外诱导分化治疗疾病⽤于研究。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1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
- 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生命历程;
- 理解细胞结构与功能,以及基因表达和调控;
- 掌握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基本原理;
- 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1.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生命历程(2课时)
- 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 生命的特征和生活活动;
- 生命的层次和生态位。
2. 细胞结构与功能(4课时)
-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 细胞器的功能和协同作用。
3. 基因表达和调控(4课时)
- DNA的结构和功能;
- 基因的组成和表达;
- 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 基因调控的机制和调控因子。
4. 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2课时)
- 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和证据;
- 自然选择和适应性进化;
- 物种形成的方式和过程;
- 相关的进化事件和适应性变异。
5.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4课时)
-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层级;
-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 生态位和生态位的竞争;
-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扰动。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
- 利用课堂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 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物学现象和实验过程;
- 进行实践活动和实验,加深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 设置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第四部分:教学评估
- 阶段性课堂测验,检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 实验报告和作业,评估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 期末综合测试,考察学生对所有内容的综合理解;
- 口头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第五部分:教学资源
-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
- 多媒体课件和实验装置;
- 生物实验材料和工具;
- 互联网资源和参考文献。
第六部分:教学安排
- 第一课时:介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生命历程;
- 第二至第五课时:讲解细胞结构与功能;
- 第六至第九课时:研究基因表达和调控;
- 第十至第十一课时:了解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
- 第十二至第十五课时:探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以上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1教案》的基本框架和安排。
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达到教学目标并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