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大平衡常数”规律整合教学设计

“四大平衡常数”规律整合教学设计

“四大平衡常数”规律整合教学设计
“四大平衡常数”规律整合教学设计

“四大平衡常数” 规律整合 [2014年高考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2.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的含义及其表达式,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3.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4. 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引入]:“四大平衡常数”表现形式不同,请写出下列四平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1) N 2(g)+3H 2(g)

2N H 3(g) K=_____________________

(2) M g (O H )2(固)Mg

2+(aq)

+2OH

(aq)

K SP =____________________

(3) NH 3·H 2O NH 4+

+ OH ―

K b =_____________________ (4) H 2O

H +

+ OH

K W =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突破一: 化学平衡常数

例1. 设反应Fe(s) + CO 2(g)

FeO(s)+CO(g)的平衡常数

为K ,在不同温度下K 的值如下表所示:

(1)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该反应为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在1473K 时,测得高炉中c(CO 2)= 0.25mol/L ,c(CO)=1.25mol/L ,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_______(填“是”或“否”),此时化学反应速率是V 正____V 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问题突破二:溶度积常数.

例2. 重金属离子对河流及海洋造成严重污染。某化工厂废水(pH=2.O ,ρ≈1g ·mL -1

)中含有2Ag Pb

++

-1

c )

难溶电解质

AgI

AgOH

2Ag S

2PbI

2()Pb OH

PbS

SP K

1.0×10-16

5.6×10-8

6.3×10-50

7.1×10-9

1×10-15

3.4×10-28

(1)你认为往废水中投入 (填字母序号),沉淀效果最好。

A .NaOH

B .2Na S

C .KI

D .2()Ca OH

(2)如果用0.001 mol ·L -1

NaOH 滴入上述废水中,则先产生的沉淀是________, (3)若向AgI 的饱和溶液中分别加入:

①少量AgCl 固体则c (I -

)____(增大,减小,不变).

②等体积的NaCl 饱和溶液,则AgI_______(能或否)转化为AgCl. (AgCl 的Ksp=1.0×10-10

mol ·L -1

,饱和的c(Na+)=5 mol ·L -1

)

变式训练1. 在0.10 mol ·L -1

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

当溶液的pH =8时,c (Cu 2+

)=______________mol ·L -1

(K sp [Cu(OH)2]=2.2×10

-20

)。

温度 1473k 1173k K

4.0

2.15

变式训练2. 已知25℃时,CaSO4在水中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向100mL该条件下的C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400mL0.0lmol/L的Na2SO4溶液,针对此过程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中析出CaSO4固体沉淀,最终溶液中c(SO42-)较原来大

B.溶液中无沉淀析出,溶液中c(Ca2+)、c(SO42-)都变小

C.溶液中析出CaSO4固体沉淀,溶液中c(Ca2+)、c(SO42-)都变小

D.溶液中无沉淀析出,但最终溶液中c(SO42-)较原来要大。

问题突破三:水的离子积常数。

例题3 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K间的关系:B=C=A=D=E

A.图中五点

W

B.若从A点到D点,可采用: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入少量的酸

C.若从A点到C点,可采用: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入适量的NH4Cl固体

D.若处在B点时,将pH=2的硫酸与pH= 10的K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酸性

变式训练3 某温度(T)下的溶液中,c(H+)=10-x mol·L-1,c(OH-)=10-y mol·L-1,x与y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 W为________,则该温度T________25℃(填“>”、“<”或“=”),pH =7的溶液显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

,(2)若将此温度(T)下,pH=11的苛性钠溶液a L与

pH=1的稀硫酸b L混合(假设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忽略不计)

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a:b=_______。

问题突破四:电离平衡常数

例4..下列有关电离平衡常数(K)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同条件下,电离平衡常数越小,表示弱电解质的电离能力越弱

B. 电离平衡常数与温度无关

C. 在CH3COOH的稀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当再加入量冰醋酸时,K值增大.

D.多元弱酸各步电离平衡常数相互关系为K1<K2<K3

变式训练 4 .常温下,碳酸在水中的电离常数K a1=4.2×10-7,K a2=5.6×10-11;次氯酸在水中的电离常数K a =4.7×10-8,(1)84消毒液露置在空气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

(2)比较0.1mol∕L的下列溶液的PH 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A NaHCO3

B Na2CO3 C. NaClO

化学平衡移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有哪些主要的特征?化学平衡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如果我们向一个处于化学平衡 的反应中增加反应物的量,经过一 段时间后,它还会平衡吗?(溶解 平衡相联系)。相等 回答:改变影响速 率的条件,来打破 原有平衡,建立新 平衡, 基本概念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得知化学平 衡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维持,如果我们在改变外界条件(温度、浓度、压强)时,平衡状态会发生改变,经过一段时间又会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平衡状态。创设情景,引入基本概念 新课学习[板书] 第三节影响化学平衡的条 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提出]浓度是否会影响平衡 [演示]将10mL0.01mol/L的KSCN溶 液与10mL0.01mol/L的FeCl 3 溶液相 混合,观察现象,给出信息,判断反 应物的反应量变化情况 [预测]往混合溶液中继续滴加 1mol/L的KSCN溶液,会有什么现象 [演示] 往KSCN与FeCl 3 的混合溶液 中滴加1mol/L KSCN,观察现象 [探讨] 溶液颜色加深,原混合液中过量的 FeCl3,和加入KSCN溶液继续反 应,使生成物浓度增加,溶液颜色 加深,你赞同该看法吗? [演示] 往原混合液中继续滴加1mol/L的 FeCl3溶液,观察现象 [结论]此反应为可逆反应,增大反 应物浓度平衡右移,生成物浓度增 加,颜色加深结合溶液颜色变化 [结论]对于可逆反应,增大反应物浓 度,平衡向减弱反应物浓度增大的方 向移动 [思考]在 的反应中,是否可以用改变浓度的方 法来减小CO的含量? 认真记笔记并回答 老师的提问。 按给出的化学方程 式进行计算,得出 FeCl 3 过量的结论 讨论,并给出可能 情况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学生讨论分析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创设情景,互动 合作 设计思路引导— —通过改变反应 物或生成物的浓 度来观察化学平 衡是否改变,如 何移动?→实验 现象具有可视 性、可比性、要 能通过现象说明 平衡的移动方 向。→联想到是 否可用颜色的变 化说明浓度的变 化(浓度越大颜 色越深)→提供 实验药品和工具 →进行实验。 小节理解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注意要点 并画出图像 ①浓度改变是指 气体浓度、溶液浓 深入探索化学平 衡的标志Fe2O3 2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 考纲要求: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利用相关理论解析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高考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高考的必考容,其主要命题的容有: ①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及其计算; 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及其影响因素; ③应用平衡移动的原理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 ⑤转化率、平衡常数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与化工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题目是最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特别是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是新教材增加的容,高考的热点。 学情分析: 从解题得分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不能灵活的利用平衡移动的规律解决有关平衡的问题,特别是复杂点的问题往往感到触手无策;对平衡常数的理解仅停留在概念定义层面,不能充分发挥它解决平衡问题的功能。 复习目标: 1.加深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并熟练的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提高解题技能。 2.帮助学生将化学平衡、平衡常数等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网络化。 教学过程: 1.展示考纲要求: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利用相关理论解析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讲解: 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是新教材增加的容,是高考的热点。2013、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Ⅱ卷均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这一知识点。

制造平衡教学设计

制造平衡教学设计 制造平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杠杆尺、钩码、铁架台等实验器材,认知平衡; 2、利用实验法、观察法探究杠杆尺平衡的条件,会用合适的方式做实验记录; 3、通过分析、整理相关数据,发现杠杆等臂平衡和不等臂平衡的条件;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等;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平衡。 【教学重点】 能有目的地用杠杆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教学难点】 分析、整理数据,发现等臂、不等臂平衡的条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杠杆尺,钩码,铁架台,科学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杠杆尺、钩码、铁架台,课件 2、学生准备:每组一套实验仪器 3、探究实验记录表(小科学家记录本中相关部分,教材配套材

料――教师补充数据记录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1分钟) 1、谈话:同学们,大家玩过跷跷板吧跟谁玩过 二、认识平衡与不平衡(2分钟) 看,这里有两个小朋友在玩跷跷板呢,这时的`跷跷板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呢(平衡状态)你再看这也是两个小朋友在玩翘翘板呢,这时的跷跷板还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吗为什么通过观察,你认为翘翘板的平衡与什么有关呢 这里有一对父子玩翘翘板的动画,大家觉得翘翘板的平衡还有可能跟谁有关系呢? 刚才大家说的只是一个猜想,怎么验证我们说的是正确的呢(做实验)你们知道科学家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吗(猜想——验证——总结——应用),今天我们也要像科学家一样探讨跟翘翘板有关的科学知识——制造平衡(板书) 三、认识杠杆尺、钩码、铁架台等实验器材,认识杠杆尺的平衡状态与不平衡状态(2分钟) (1)要验证自己的猜想,需要用到哪些器材呢( 杠杆尺、钩码、铁架台) (2)师出示并介绍这几种器材。 (3)小组把杠杆尺调平衡。

高中化学_化学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2、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特征过程与方法: 1、借助数学知识的图像来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动态平衡的学习,加深理解“对立统一”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 1、化学平衡状态概念 2、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判断标志 三、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判断标志 四、教学方法 类比、归纳、精讲点拨 五、教学过程 [导入]:图片引入课题 [复习]:可逆反应的定义和可逆反应的特点 1.可逆反应的定义: [练习] 判断下列有关可逆反应的说法是否正确 (1)H2和O2反应能生成水,水又能分解生成H2和O2,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2)SO2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3)在一定条件下,把氢气和足量的氮气混合,充分反应后,氮气完全消耗。 2.可逆反应的特点: [引导学生理解溶解过程及溶解平衡的建立,为化学平衡建立做铺垫]

[类比溶解平衡,引导学生建立化学平衡] [类比溶解平衡,引导学生建立化学平衡] [引导学生归纳化学平衡相关结论] (二)化学平衡

[引导学生完成思考与交流1和2,归纳有关的规律]。 【思考与交流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 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C的生成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 mol B C. 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D. A、B、C的分子数比为1:3:2 【思考与交流2】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反应A(g)+2B(g) C(g)+ D(g)达到平衡。() A. 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 B.混合气体的总压强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混合气体的密度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试一试]: [布置] :课下作业 1教材P32 2、3、4 2、预习化学学平衡的移动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常数教案

第三课时化学平衡常数【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能正确书写给定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并能进行相应的简单计算。 2、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各种数据资料的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意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温度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 [引导]我们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存在化学平衡状态。那么,当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究竟有多少反应物转化成了生成物,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之间是否有一定的关系? 请大家完成P44页的问题解决表2-6 NO2(g)-N2O4(g)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求出平衡浓度关系,最后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探究活动]阅读教材和P44页表2—6,对表中数据进行观察计算并归纳。 起始浓度(mol·L-1) 平衡浓度(mol·L-1) 平衡浓度关系 C(NO2) C(N2O4) C(NO2) C(N2O4) C(N2O4) C(NO2) C(N2O4) C(NO2) 2.00×10-20 6.32×10-3 6.84×10-3 1.082 171.25 3.00×10-20 8.00×10-3 1.10×10-2 1.375 171.68 0 2.00×10-29.46×10-3 1.52×10-2 1.607 169.85 0 0.100 2.28×10-28.86×10-2 3.886 170.44 [总结]一定温度下: c (N2O4)/c2(NO2)=K [小结]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又不论反应物起始浓度的大小,最后都能达到化学平衡,这时N2O4的平衡浓度与NO2平衡浓度的平方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情况又如何呢? 如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H 2(g) +I2(g)2HI(g) 起始以及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见幻灯片)所示。他们的浓度间存在何种关系? [板书]一、化学平衡常数 1、定义:一定温度下,对于已达平衡的反应体系中,生成物以它的化学计量数为乘幂的浓度之积除以反应物以它的化学计量数为乘幂的浓度之积是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表示。 [启发]刚才得出的平衡常数K是由一个特殊的反应引出的,其,但 如果对于任意一个可逆化学反应:m A+n B p C+q D其平衡常数K又该如何表示呢? [回答]平衡常数实际上是平衡混合物中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方的乘积除以反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平衡”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有趣的平衡”属于六年级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中的综合应用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知识的的基础上设计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并初步感受杠杆原理,同时通过验证这一规律,发现当杠杆“左边的钩码数×刻度数”的积不变时,“右边的钩码数”和“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属小学高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平衡现象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学生很少对其进行过理性分析,他们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而未曾上升到科学层面。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杠杆平衡的原理,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探究,获得了杠杆平衡的条件,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杠杆平衡的规律的学习是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杠杆原理打基础。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杠杆平衡的规律。难点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建立猜想,引出课题。 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你认为可能吗?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以问题开始,阿基米德的话对学生的思维来讲,有一定的冲击力,引起他们的思考:“这为什么是有可能的呢?”,增强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设计意图: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假设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学生头脑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经常玩跷跷板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在进行学习时,可以根据这些积累对于“怎样能使跷跷板平衡”这个问题,进行大胆地猜想和预测,激发了学生探究、实践、验证的欲望。】 二、制定计划,实验探究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平衡》教案一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平衡》教案一 姓名班级学号 【课标要求】: 1.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2.掌握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来定性定量地分析化学平衡问题。 3.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重要意义,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重点】 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难点】 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来定性定量地分析化学平衡问题。 阅读教材:P26-28 知识要点: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化学平衡是有条件限制的___________平衡,只有在______________时才能保持平衡,当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改变时,化学平衡会被______________,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含量不断___________,由于条件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同,致使v正__________v 逆 ,然后在新条件下建立___________ 1、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化学上把这种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的性质: ⑴、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⑵、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⑶、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旧平衡未被破坏,平衡_________ 巧记:化学平衡总往反应速率______的方向移动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平衡向___________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结论】: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_反应 方向移动。 【练习】 1、 在水溶液中橙红色的Cr 2O 72—与黄色的CrO 4—有下列平衡关系:Cr 2O 72— +H 2O 2CrO 4—+2H +把重铬酸钾(K 2Cr 2O 7)溶于水配成稀溶液是橙色。 ⑴向上述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溶液呈 色,因为 ⑵向已加入NaOH 溶液的⑴中再加入过量的H 2SO 4溶液,溶液呈 色,因为 。 ⑶向原溶液中加入Ba(NO 3)2溶液(已知Ba(CrO 4)2为黄色沉淀),溶液呈 色,因为 。 2、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SO 2(g)+ 12O 2(g) SO 3(g),如果温度保持 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 增加的SO 2浓度,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B 增加的O 2浓度,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 增加的SO 2浓度,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D 增加的O 2浓度,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规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高中化学平衡常数学案教案

化学平衡常数 【学习目标】: 1、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 2、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 3、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转化率的计算 【学习过程】: [引言]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间有怎样的定量关系,请完成44页[问题解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一、化学平衡常数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以系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以系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 2、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 (g )+ nB (g )pC (g )+ qD (g ) 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c p (C)·c q (D)/c m (A)·c n (B) 阅读45页表2-7,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平衡常数的意义: (1)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 程度 (也叫 反应的限度 )。 K 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 越完全 ,反应物转化率 越大 ; K 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 越不完全 ,反应物转化率 越小 。 (2)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是否平衡及反应向何方向进行: 对于可逆反应:mA(g)+ nB(g)pC(g)+ qD(g),在一定的温度下的任意时刻,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有如下关系:Q c =C p (C)·C q (D)/C m (A)·C n (B),叫该反应的浓度商。 Q c <K ,反应向 正反应方向 进行 Q c =K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 c >K ,反应向 逆反应方向 进行 (3)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 吸热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 放热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阅读45页表2-8、2-9,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二、使用平衡常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化学平衡常数只与 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2、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水(液态)的浓度、固体物质的浓度不写 C(s)+H 2O(g) CO(g)+H 2(g),K=c(CO)·c(H 2)/c(H 2O) Fe(s)+CO(g)Fe(s)+CO 2(g),K=c(CO 2)/c(CO) 3、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例如:N 2(g)+3H 2(g)2NH 3(g)的平衡常数为K 1,1/2N 2(g)+3/2H 2(g) NH 3(g)的平衡常数为K 2,NH 3(g)1/2N 2(g)+3/2H 2(g)的平衡常数为K 3; 写出K 1和K 2的关系式: K 1=K 22 。 写出K 2和K 3的关系式: K 2·K 3=1 。 写出K 1和K 3的关系式: K 1·K 3=1 。 三、某个指定反应物的转化率=该反应物的起始浓度 该反应物的平衡浓度该反应物的起始浓度 ×100%

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制造平衡教学设计

《制造平衡》教案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的第二课《制造平衡》。 【教材分析】 《制造平衡》是在本单元第一课《机械是什么》这一整体感知机械的基础上,具体感知杠杆的平衡。两个平衡游戏的引入,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自然而然地明白平衡需要的条件,实验需要记录,然后顺利过渡到利用杠杆尺研究等臂平衡和不等臂平衡的条件。此处出示了第一组较为简单的实验数据,为下一课《我能撬起地球》中杠杆省力的研究再次做了实验与记录数据两方面的铺垫。 【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候,已经初步感知了机械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功能。因此,本节课重点在培养学生借助杠杆尺等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从心理上说,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并不太难,关键是实验过程中各种习惯、能力的培养,这应作为本节课的重中之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杠杆尺、钩码等实验器材,了解各重要组成部分的名称; ②认知平衡,能准确判断什么是平衡状态,什么是不平衡状态; 2、过程与方法

①探究杠杆尺平衡的条件,并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②根据探究过程和所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出杠杆尺平衡的条件; ③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应问题; ④联系生活,说说自己所见知的平衡事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爱护实验仪器、严谨科学态度的科学素养; ②激发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点】 利用杠杆尺、钩码等简单器材进行等臂平衡和不等臂平衡条件的研究。探究出杠杆尺平衡的条件,并从探究出的数据分析、总结出杠杆尺平衡的条件。 【教学难点】 从探究出的数据分析、总结出杠杆尺平衡的条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标杆尺、10个钩码、杠杆尺平衡实验数据记录表; 2、探究实验记录表(教师补充数据记录表);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指导、参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人教版)2020高考总复习 化学:核心素养提升29 四大平衡常数

素养说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考生:“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平衡常数是定量研究可逆过程平衡移动的重要手段,有关各平衡常数的应用和求算是高考常考知识点,在理解上一定抓住,各平衡常数都只与电解质本身和温度有关,而与浓度、压强等外界条件无关。 1.四大平衡常数对比 电离常数(K a、K b) 水的离子积常数 (K w) 难溶电解质 的溶度积 常数(K sp) 盐类的水解常数 (K h) 概念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 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 种离子的浓度的乘积与溶液 中未电离的分子的浓度之比 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 电离常数 一定温度下,水 或稀的水溶液中 c(OH-)与c(H+) 的乘积 在一定温度 下,在难溶 电解质的饱 和溶液中, 各离子浓度 幂之积为一 个常数 在一定温度下,当 盐类水解反应达到 化学平衡时,生成 物浓度幂之积与反 应物浓度幂之积的 比值是一个常数, 这个常数就是该反 应的盐类水解平衡 常数

表达式 (1)对于一元弱酸HA: HA H++A-,电离常 数K a= c(H+)·c(A-) c(HA) (2)对于一元弱碱BOH: BOH B++OH-,电 离常数 K b= c(B+)·c(OH-) c(BOH) K w=c(OH-)· c(H+) M m A n的饱 和溶液: K sp=c m(M n +)·c n(A m-) 以NH+4+ H2O NH3· H2O+H+为例 影响因素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K 值增大 只与温度有关, 升高温度,K w增 大 只与难溶电 解质的性质 和温度有关 盐的水解程度随温 度的升高而增大, K h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 2.“四大常数”间的两大等式关系 (1)K W、K a(K b)、K sp、K h之间的关系 ①一元弱酸强碱盐:K h=K W/K a; ②一元弱碱强酸盐:K h=K W/K b; ③多元弱碱强酸盐,如氯化铁: Fe3+(aq)+3H2O(l)Fe(OH)3(s)+3H+(aq) K h=c3(H+)/c(Fe3+)。 将(K W)3=c3(H+)×c3(OH-)与K sp=c(Fe3+)×c3(OH-)两式相除,消去c3(OH-)可得K h=(K W)3/K sp。 (2)M(OH)n悬浊液中K sp、K w、pH间关系,M(OH)n(s)M n+(aq)+n OH-(aq) K sp=c(M n+)·c n(OH-)=c(OH-) n·c n(OH-)= c n+1(OH-) n= 1 n( K w 10-pH )n+1。 [题型专练] 1.(2018·银川模拟)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温度时的混合溶液中c(H+)=K w mol·L-1,说明该溶液呈中性(K w为该温度时水的离子积常数)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分析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补充说明 6.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6.1 知道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其限度;能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认识化学平衡移动规律。 可利用图像、数据等描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6.2 知道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涵义。 6.3 能进行有关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简单计算 7.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 7.1 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7.2 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能运用该原理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情况进行分析。 (二)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过程,认识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并能初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 认识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涵义。 (3) 了解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利用图像、数据等描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2) 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情况的分析和判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应用化学理论解决一些相应的化工问题的同时,体会化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编写上,力图体现从定量角度更为深刻地认识化学反应,因此与有关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限度两方 面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就构成了本节的教学重点。 从学生学的角度考虑,本节内容既抽象又具体。抽象在它的理论解释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有些反应的深层本质学生是接触不到的,只能凭思考,想象,增大了学习的难度;说它具体,是在生活中有大量鲜活的事实,因此为学生掌握本节内容造成相当难度。 从教师教的角度考虑,化学平衡及影响因素等教学内容,教师在大纲教学时相对熟悉,而化学平衡常数是本节的新增内容,教师接触较少,无形中给教师的教造成一定难度。通过以上分析。确定本节的重、难点如下: 本章教学重点: 1. 化学平衡的概念的建立。 2.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3. 勒沙特列原理的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二年级化学《化学平衡常数》教案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三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晨背关键语句 ⒈一定温度下的可逆反应a A+b B c C+d D 达平衡后,K = ⒉化学平衡常数K 只受温度的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⒊K 值越大,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的转化率越 高。 理解教材新知识 知识点一 化学平衡常数 [自学教材 填要点] 1. 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 时, 浓度幂之积与 浓度 幂之积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 用符号K 表示。 2. 表达式对于任意反应:m A+n B p C+q D K = 3、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时,要注意: (1) 化学平衡常数只与 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 无关。 (2) 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和纯液体存在时, (2) 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 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 。若方程式中各物质的 系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个反应,平衡常数也会 。 [师生互动 解疑难] ⑴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若升高温度,K 值越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反之亦然。 ⑵K 值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比例越大,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 大。 ⑶如果反应中有固体和纯液体参加,它们的浓度不应写在平衡关系式中,因为它 们的浓度固定不变,化学平衡关系式中只包括气态物质和溶液中各溶质的浓度。 ⑷同一化学反应,在同一温度下,平衡常数的具体数值与方程式的写法相关,方 程式写法不同,表达式中的幂不同,平衡常数不同。可以用不同的化学方程式来 )(c )(c )(c )(c b a d c B A D C ??

《制造平衡》教学设计

《制造平衡》教学设计 一、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1.游戏活动引入。 同学们,大家都玩过跷跷板吧谁能说说是怎么玩的吗 看,这里有两个小朋友在玩跷跷板呢,这时的跷跷板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呢(板书:平衡)你再看这时的跷跷板还平衡吗为什么通过观察,你认为翘翘板的平衡与什么有关呢? 游戏:“尺子能不掉下去吗” 下面,我们来玩个小游戏,我邀请一个同学上台来,其他同学要认真思考,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①在你的右手食指上放一把尺子,你能让它保持平衡不掉下来吗 (学生演示)很好,此时,尺子与手指就构成了一种平衡的状态,那么,这个同学是怎样做到的呢(保持平衡,手指充当了支点,尺子两端距离手指的长度相等); ②如果在尺子的一端放上一块橡皮,还能保持平衡吗 (学生演示,一端放置橡皮,尺子掉落)此时,尺子为什么不能保持平衡了呢 若想保持平衡,你试着猜想一下,可以怎样做(移动尺子的位置,使手指距重物一端的距离小于支点与尺子另一端的距离) 2.大家说的只是一种猜想,怎么验证我们说的是否正确呢(做实验)。对,我们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常都要经过这样的阶段:提出猜想——实验验证——总结结论——实践应用。今天,我们就利用手中的实验材料也来制造平衡(板书:制造),验证我们刚才的猜想。 二、猜想假设,实验探究 (一)认识杠杆尺、钩码等实验器材,组装杠杆尺 为了帮助大家完成实验,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 首先同学们请看,这是杠杆尺,它由底座、竖杆和平衡尺三部分组成。使用时,我们只需要将杠杆尺固定在支点上,拧上螺丝就行了。现在杠杆尺平衡了吗(这个平衡尺真调皮,也玩起了跷跷板。这时候,我们试着调整平衡尺两端的螺母,直到平衡为止) 仔细观察杠杆尺,说说杠杆尺还有什么特点 (有一个一个的格子、每个格子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下面的孔是用来挂钩码的。)

高中化学_化学平衡常数 转化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平衡常数"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轮复习 【课堂引入】关于平衡常数,高考怎么考? 2015----2018全国卷考察知识点年份Ⅰ卷Ⅱ卷Ⅲ卷 201526、电离常数的应用 28、Ksp、K的计算26、利用Ksp的计算 K的表达式及影 响因素 28、K的计算 201627、转化率大小判断 K 、Ksp的计算26、K的计算,产率 的判断 27、α、K大小的 判断 、K的表达式 201727、利用Ksp的计算,α、K 的计算及α大小的判断27、转化率α与平衡移动关系 【自主学习】: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 环节一自主学习巩固基础 1.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 (1)平衡常数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时,生成物 与反应物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以反应m A(g)+n B(g)p C(g)+q D(g)为例,写出下列表达式: ( c0(A)代表A的初始浓度,[A]代表A的平衡浓度) 平衡常数。A(g)的平衡转化率 (2)意义: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大小反映了。 平衡常数K 正反应进行 的程度 平衡时生成 物浓度 平衡时反 应物浓度 反应物 转化率α 越大越越越越 越小越越越越 一般地说,当K>105时,就认为反应基本进行完全了,当K<10-5时,认为反应很难进行。

2.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对于确定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压强无关。 (1)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K值。 (2)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K值。(填增大或减小) [应用体验] 1、书写下列化学平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①N2(g)+3H2(g)2NH3(g)K1 ②2NH3(g)N2(g)+3H2(g)K2 ③NH3(g)1 2N2(g)+ 3 2H2(g)K3 ④CO2-3+H2O HCO-3+OH-K4 ⑤C(s)+H2O(g)CO(g)+H2(g) K5 2、已知反应A(g)+3B(g)3C(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若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A)=2.0 mol·L-1、c(B)=2.0 mol·L-1、 c(C)=1.0 mol·L-1,则K=。 3、在一密闭容器中,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如下反应:A(g)+2B(g)2C(g),反 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的转化率为() (三段式写出计算过程) A.40%B.50%C.60%D.7 总结:关于平衡常数我们要注意什么? 【学生活动】课前自习自主学习完成。 【学生展示】自主完成,全体提交,老师批阅 【课堂活动】自主学习课前案反馈,展示学生学案情况,引导他们分析如何解决问题,及时反馈 【学生活动】根据展示总结补充完善基本知识 1、固体及纯液体(浓度视作常数),不写入表达式 2、K代入的是物质的平衡浓度,而不是任意时刻浓度,也不能用物质的量。 3、平衡移动,只要温度不变,K大小不变 4、反应逆向进行或方程式计量数变,K就变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彭红霞 一、教材分析: 化学平衡是高中化学教材的重要理论之一,是学习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卤化烃的水解、酯的水解的基础,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化学平衡是一个重要的化学概念。但是,化学平衡概念比较抽象,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也具有一定难度。因此,能否使学生建立起清晰的化学平衡的观点是本节教学成功的关键。 二、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1)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2)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3)培养学生根据实验事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GAGGAGAGGAFFFFAFAF

(4)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内因与外因、现象与本质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三、教学过程: (一)讨论请同学们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在饱和蔗糖溶液中,加入蔗糖还会溶解吗?是不是溶解停止了?并设计一个实验加以证明。(使学生明确:(1)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和结晶仍在进行,但蔗糖的溶解速率和结晶速率相等,处于溶解平衡状态。(2)溶解平衡状态是在该条件下蔗糖的溶解量达到最大值)动画模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当水箱进水的速度与出水的速度相等时,水箱中的水位保持不变,处于平衡状态。(强化溶解平衡是动态平衡) 2.这个溶解平衡状态是如何逐渐建立的?引导学生分析:蔗糖从溶解开始到平衡状态的过程中蔗糖浓度的变化情况,并要求学生画出v-t图。(帮助学生从化学反应角度建立和理解溶解平衡状态的概念) GAGGAGAGGAFFFFAFAF

3.当蔗糖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时,如果改变外界条件(如加入水或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理解动态平衡是相对的)(二)提出学习的课题———化学平衡 讨论在一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SO2和1mol18O2,加入 V2O5并加热。若隔一段时间后做同位素示踪检测,在哪些物质中存在18O原子?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最终能否得到 2molSO3?为什么?(从定量的角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可逆反应的特点:(1)在正反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2)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讲解因此,对一个可逆反应来说,不仅涉及反应进行的快慢问题,还涉及反应进行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前一个问题是化学反应速率问题,而后一个问题是化学平衡问题。 GAGGAGAGGAFFFFAFAF

《制造平衡》教学设计课题

制造平衡》教学设计 一、观察现象,提出问题1.游戏活动引入。 同学们,大家都玩过跷跷板吧?谁能说说是怎么玩的吗?看,这里有两个小朋友在玩跷跷板呢,这时的跷跷板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呢?(板书:平衡)你再看这时的跷跷板还平衡吗?为什么?通过观察,你认为翘翘板的平衡与什么有关呢?游戏:“尺子能不掉下去吗?” 下面,我们来玩个小游戏,我邀请一个同学上台来,其他同学要认真思考,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①在你的右手食指上放一把尺子,你能让它保持平衡不掉下来吗? (学生演示)很好,此时,尺子与手指就构成了一种平衡的状态,那么,这个同学是怎样做到的呢?(保持平衡,手指充当了支点,尺子两端距离手指的长度相等); ②如果在尺子的一端放上一块橡皮,还能保持平衡吗? (学生演示,一端放置橡皮,尺子掉落)此时,尺子为什么不能保持平衡了呢?若想保持平衡,你试着猜想一下,可以怎样做?(移动尺子的位置,使手指距重物一端的距离小于支点与尺子另一端的距离)2.大家说的只是一种猜想,怎么验证我们说的是否正确呢?(做实验)。对,我们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常都要经过这样的阶段:提出猜想——实验验证——总结结论——实践应用。今天,我们就利用手中的实验材料也来制造平衡(板书:制 造),验证我们刚才的猜想。 二、猜想假设,实验探究 (一)认识杠杆尺、钩码等实验器材,组装杠杆尺为了帮助大家完成实验,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首先同学们请看,这是杠杆尺,它由底座、竖杆和平衡尺三部分组成。使用时,我们只需要将杠杆尺固定在支点上,拧上螺丝就行了。现在杠杆尺平衡了吗? (这个平衡尺真调皮,也玩起了跷跷板。这时候,我们试着调整平衡尺两端的螺母,直到平衡为止) 仔细观察杠杆尺,说说杠杆尺还有什么特点? (有一个一个的格子、每个格子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下面的孔是用来挂钩码的。)这是钩码,我给大家准备的钩码是同样的10 个,每个钩码的上下两端各有一个钩子,方便我们挂在杠杆尺上 文档

32、四大平衡常数详解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 m A(g)+n B(g)p C(g)+q D(g),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 K=c p(C)·c q(D) c m(A)·c n(B)以一元弱酸HA为例: HA H++A-,电离常数K a= c(H+)·c(A-) c(HA)

考点一 化学平衡常数 常考题型 1.求解平衡常数; 2.由平衡常数计算初始(或平衡)浓度; 3.计算转化率(或产率); 4.应用平衡常数K 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或放热、吸热等情况)。 对 策 从基础的地方入手,如速率计算、“三阶段式”的运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 推论的应用、计算转化率等,这些都与化学平衡常数密不可分(严格讲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也是化学平衡,只是在溶液中进行的特定类型的反应而已),要在练习中多反思,提高应试能力。 [应用体验] 1.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1 3Fe 2O 3(s)+CO(g) 2 3 Fe(s)+CO 2(g)。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下: 温度/℃ 1 000 1 150 1 300 平衡常数 4.0 3.7 3.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________,ΔH ________0(填“>”“<”或“=”); (2)在一个容积为10 L 的密闭容器中,1 000 ℃时加入Fe 、Fe 2O 3、CO 、CO 2各1.0 mol ,反应经过10 min 后达到平衡。求该时间范围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 (CO 2)=________,CO 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 2.已知可逆反应:M(g)+N(g) P(g)+Q(g) ΔH >0,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 (M)=1 mol/L , c (N)=2.4 mol/L ;达到平衡后,M 的转化率为60%,此时N 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若反应温度升高,M 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 (M)=4 mol/L ,c (N)=a mol/L ;达到平衡后,c (P)=2 mol/L ,a =________。 (4)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为:c (M)=c (N)=b mol/L ,达到平衡后,M 的转化率为________。

高中化学_化学平衡转化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复习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2)、能知道平衡转化率。 (3)能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例题表格的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图表分析、处理 数据的能力 (2)、通过对获取的大量事实和数据等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培养学 生归纳、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科学研究 和社会的贡献。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运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化学平衡转化率表示方法及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简单的计算。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资源多媒体 六、教学方法问题推进法、讨论、比较法 七、教学过程

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 除了化学平衡常数外,还可以运用平衡转化率表示一定温度下某反应的限度。 二、反应物的转化率 1、概念:某一反应物的转化率等于该物质在反应中已转化的量与该物质总量的比值。 2、表达式: 该反应物的起始浓度-该反应物的平衡浓度 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 该反应物的起始浓度 该反应物的起始物质的量-该反应物的物质的量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 该反应物的起始物质的量 该反应物的起始体积-该反应物的平衡体积 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 该反应物的起始物质的量 给出三段式计算的一般模式 m A(g)+n B(g) p C(g)+q D(g) 起始量a b 0 0 变化量mx nx px qx 平衡量a-mx b-nx px qx 计算之前给出可能用到的小概念和计算注意问题。 注意: (1)计算过程单位要统一,可以都用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体积等。但平衡常数必须用平衡浓度代入计算 (2)△c(A): △c(B) :△c(C): △c(D) =m:n :p:q (3)反应物A: [A]=c0(A) - △c(A ) 生成物D: [D] = c0(D) +△c(D) (4)一般设转化量为x 给出例题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