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陕西山阳色河铺镇初级中学(原色河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44诫子书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2
山阳县色河中学七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主备人:薛建斌审核人: 授课班级:(1/2)姓名:编号:55-56学习内容第五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心(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 1.借助课文,学会认识中心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
2.从读到写,掌握突出中心的方法。
重难点 1.学会认识中心2.掌握突出屮心的方法。
学法指导学习流程及内容积累文中重点字词找出文中B 己喜欢的优美的那些句子试着分析。
一、文题展示书包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学习用品,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它与我们形影不离。
请你以“书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注意中心要突出,条理要清晰。
二、写作导航要做到文章中心突出,作文构思要做到“六个一31・一锤定音的开•头。
即开篇两三句点出记叙要点,埋下行文线索,或明确主题思想、奠定感情基调,这样的开头,简洁洗练,直截了当。
2•—线穿珠的结构。
即没有贯穿全文的中心事件,而是以主要人物的活动或品质为主线,典型而各有侧重,统一服务于中心。
这种结构避免了行文的旁逸斜出,使文章重点突岀。
如《我的老师》。
3•—波三折的情节。
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
”在有一个中心事件的文章里,如能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做到张弛有度,起伏变化,则可扣人心弦。
4•一字传神的细节。
人物性格的塑造,作者感情的抒发,都5•—语反复的扣题。
文章以关键语句反复扣题,显得内容紧凑、中心突出。
.他们欢欢喜喜地搬新家去了!书包默默无闻地为我服务着。
每天早晨,它载着一大堆文具,跟随着我上学去。
当我从书包里抽出文具时,就觉得书包仿佛在一本正经地对我说:“你一定要努力学习啊!因为只有勤劳的人才会品尝到成功的滋味!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嘛!我相信你一定能有收获!”这时,我便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我一定要勤奋学习,不令我可爱的小书包失望!”哦!书包,你虽小,但是,你肚子里的知识是多么丰富,多么精彩,多么广阔啊!我喜爱我的小书包!有了这么漂亮精致的书包,我怎么能不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它呢?【名师点评】作者对书包的外表、包中的内容展开细致的描绘,可贵的是在说明书包的功用时,能适当穿插自己的心理活动。
山阳县色河中学七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主备人:薛建斌审核人: 授课班级:(1/2)姓名:编号:10学习内容第一单元第4课(节):古代诗歌四首4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歌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重难点重点:•背诵观沧海,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学法指导学习流程及内容积累文中重点字词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优美的那些句子试着分析。
一、新课导入大家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今天我们阅读他的《观沧海》,也许你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会有更客观的认识。
二、自学指导(一)一一预习与交流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
cang (沧)海jie (碣)石song zhi (竦峙)水何dan dan (澹澹)xiao se (萧瑟)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各词的意思。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咼咼地挺立。
竦,咼耸。
峙,挺立。
星汉:银河,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至:极点。
何:多么。
若:好像。
临:登上。
3 •文体矢口识通常所说侖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
如本课的《观沧海》。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绝句、律诗叫近体诗。
如本课的《次北固山下》和《钱塘湖春行》。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岀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
如木课的《天净沙•秋思》。
4.作者简介曹操,(见注释)5.背翼链接《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他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
而《观沧海》正是曹操在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下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导学案第1篇】《诫子书》精品教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疏通文意,引导学生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2.通过为书法作品写解说词的活动,训练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思路,明确作者观点。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朗读法,课文句式整齐,朗朗上口。
在疏通文意的环节反复朗读,不仅可以促进理解,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受到传统文化熏陶。
2.通过勾勒思维导图和编写解说词的活动,让学生在相互合作探究中,学会理清文章思路,理解关键语句含义。
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活动导入导语:最近学校举办了“弘扬传统文化,名家书法作品展”的活动。
作为一名志愿讲解员,请你根据所学课文和相关知识,为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写一段解说词,让同学们在欣赏书法作品的同时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出示幻灯片,展示书法作品。
1.请同学来辨识一下书法作品中的八个大字。
明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2.哪位同学知道这八个字出自哪里?文章的作者是谁?明确:出自《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作者是诸葛亮。
诫,告诫,劝勉。
诫子书,即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信。
如果要为这幅书法作品配解说词,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首先就要明确这句话的含义。
下面就让我们追本溯源,来读一读书法作品中文字的出处──《诫子书》。
【设计意图】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疏通文意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和断句。
(1)教师朗读,字音、断句示范。
(2)指导学生自读,鼓励互读纠错。
(3)全班齐读,体会文章韵律。
请同学们关注以下语句的断句与韵律美。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春学习内容第一单元第4课:春 (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积累、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
2、反复诵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学习重点、难点:梳理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时间预计:导课分、自学分、交流分、展示分、小结__分、巩固分钟学习流程学习流程学案导案(学法指导)一、自学新知1.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影响,开始写新诗。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后从事散文创作。
朱自清是一个很有骨气的人,他的一些诗和散文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光明未来的期待。
他的散文秀丽朴素、真挚质朴、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重点字词:朗润钻出嫩绿眨眼酝酿鸟巢宛转蓑衣稀疏抖擞精神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春天展现美丽的世界,春天带来崭新的希望。
历代文人墨客都喜欢描绘春天、赞美春天。
你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文?这些诗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二、布置预习这一环节组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背景,读通课文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三、朗读课文二、朗读课文1、自由朗读,读熟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四、深入文本,体悟情感反复诵读课文,深入文本,梳理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听范读,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在小组里互相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基调。
3、默读,边读边思考,文章是通过那几幅画面来表现春天的?三、走进课文,寻找春之美1、作者是通过那几幅画面来表现春的?2、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春的?四、作业1、生字2、写出3——5个有关“春”的诗句。
四、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我国的散文大师朱自清的《春》,梳理出了作者为我们所描绘的五幅画面,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希望大家课后用心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