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型核磁处理软件新
- 格式:doc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26
P型核磁共振测井推广应用目录前言 (1)一、基本测井原理及仪器介绍 (1)1、核磁的测井原理及仪器介绍 (1)2、质量控制 (4)二、P型核磁的处理解释方法 (6)1、处理流程 (6)2.时域分析(TDA) (7)3.扩散分析(DIFAN) (9)三、对P型核磁测井处理系统的改进 (11)1、BUILDER开发工具包 (11)2、解释系统的二次开发及应用 (13)四、实际应用 (14)前言1945年斯坦福大学的Bloch教授和哈佛大学的Purcell教授领导的两个小组相继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
从此开创了一门新的学科——核磁共振波谱学,经过了近50年的探索和发展,核磁共振已广泛应用于化学、石油、地学、食品和医学等领域。
1983年,NUMAR公司利用INSIDE-OUT概念,利用梯度磁场和自旋回波方法,设计开发了全新的磁共振成像测井(MRIL),并于1991年7月正式投入油田商业服务,斯仑贝谢公司于1995年把以贴井壁磁体为核心的核工业磁测井(CMR)推向商业服务。
哈里伯顿公司收购NUMAR公司以后,逐步推出了一系列核磁共振测井仪器,如:挂接在EXCELL2000下的P型核磁共振仪(MRIL-Prime),地层测试器RDT发展出称为核磁实验室的模块(MRI LAB)以及随钻核磁共振测井仪(MRIL-WD Tool)。
核磁共振测井可以提供十分丰富的地层信息,能够定量确定有效孔隙度,自由流体孔隙度、束缚水孔隙度、孔径分布以及渗透率等参数。
核磁测井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可用于确定油层水淹程度、驱替效率、剩余油饱和度、产层性质、可采储量及采收率等。
在复杂岩性碳酸盐岩、火成岩储层,在低孔低渗低电阻储层中,寻找气层,区分油、气界面。
在裂缝性油藏的综合评价,提供强有力的信息。
一、基本测井原理及仪器介绍1、核磁的测井原理及仪器介绍2000年我公司引进了哈里伯顿的MRIL-Prime核磁测井仪器,与阿特拉斯公司的C型核磁共振仪器同属于NUMAR公司的产品,采用与C型仪器相同的测井原理,都属于居中测量,采用的也是CPMG脉冲序列,测量方式上也采用标准T2、差谱、移谱测井,因为可以用0.6ms回波间隔进行测井,能测量地层粘土孔隙,所以可以得到地层的总孔隙度。
P型核磁解释处理 (2)1综述 (2)2文件分离 (3)3回波拟合(Echo_Strip) (3)4时域分析 (5)4.1搜索T1、T2 (6)4.2时域分析计算 (7)5时深转换(Process_T2D) (10)6岩石物理计算(T2_TOOLKIT) (10)7扩散分析 (12)7.1确定可动流体T2值 (12)7.2预处理 (13)7.3计算含水饱和度 (15)8标准T2测井处理(MRIAN) (16)8.1与常规测井结合求总孔隙度(Pre-MRIAN) (17)8.2与常规测井结合求泥质束缚水饱和度(Swb-MRIAN) (18)8.3与常规测井结合求含油饱和度(MRIAN) (21)9 P型核磁曲线对象 (24)P 型核磁处理1 综述P 型核磁软件可以处理时间域和深度域的核磁测井数据,它的运行模块都是MagRIS_P.dll ,由于对资料处理步骤较多,模块启动后当你选定了WIS 文件,模块首先对WIS 文件作检查,根据检查结果作处理内容的定位。
原始的P 型核磁测井数据用CLS 解编模块进行解编,P 型核磁共振测井方法及软件特点●常规测井受储层岩石成份的影响大,而核磁测井只探测流体,不受岩石成份的影响,因此在复杂岩性、低孔、低阻油气、稠油储层、凝析油储层等地质条件下可采用核磁测井。
●常规测井无法确定毛管束缚流体体积,核磁测井可以计算毛管束缚流体体积 ●油气识别与地层水矿化度无关 ●能很好地区分中粘度油与轻质油气●与其它核磁测井相比, P 型核磁测井在解谱之前,对原始回波串进行了多次迭加,很好的消除了噪音的干扰,提高了解释精度●P 型核磁解释软件实现了解释处理与图版分析一体化,图版分析得到的参数可直接写入层段参数中,无须手工输入。
解释流程根据不同观测模式,核磁共振测井分为三种解释方法:1.标准T2测井,只想确定孔隙度、渗透率、束缚流体和可动流体,不进行流体识别情况下,一般选择标准T2测井2.双TW 法,在同时要确定孔隙度、渗透率、识别轻质油 并计算其含量时可选择双TW 测井3.双TE 法,在同时要确定孔隙度、渗透率、识别气层及中等粘度的油并计算其含量时可选择双TE 测井2 文件分离当打开的文件为双TW双TE时,需要根据观测方式将曲线进行分离为等待时间相同回波间隔不同、回波间隔相同等待时间不同的文件以便下一步的分析。
所以处理模块首先定位于“文件分离”,把文件分离为等待时间相等或回波间隔相等的组合。
单击运行键后弹出文件提取对话框。
可根据评价需要选择生成1-4个文件,保存到目录栏指定的位置。
这些文件是完全独立的文件,可分别对它们进行处理。
分离文件仍是时域文件:后缀加abc: 短回波间隔的双TW观测模式;后缀加adc: 长等待时间的双TE观测模式;后缀加cde: 长回波间隔的双TW观测模式;后缀加bce: 短等待时间的双TE观测模式。
拆分以后的文件均以ABC三组方式出现:在双TW观测模式下A 为长等待时间组,B为短等待时间组。
在双TE观测模式下 A 为短回波间隔组,B为长回波间隔组。
保留WIS文件名中的abc、adc、cde、bce将有利于区分观测模式与文件的对应关系。
3 回波拟合(Echo_Strip)功能核磁测井原始资料是时域数据且原始回波按等时记录于RAMP, 回波拆分模块将记录回波按组拆分,同时完成以下功能:对回波串累加和作相位校正。
对回波串多指数拟合,得到离散的T2分布(解谱算法采用非负最小二乘,平滑方法是线性正则化方法)当TE=0.6ms时,T2各个bin的选取为0.5,1,2,4,…,256ms。
当TE为其它时,T2各个bin的选取为1,2,4,8,…,2048ms。
为TDA_COMP的计算提供长短TW回波串的差谱edif。
输出孔隙度MPHIX用作深度校正。
输入曲线GRP:MRIL-P各采集组的编码CACT:MRIL-P各采集回波串编码(0-39)CECH:采集设置中的回波串个数RAMP:ECHO幅度(%)RPHA:ECHO相位角(度)TDEP:回波串采集对应的电缆深度码PWCO:功率校正因子SACO:矿化度校正因子TMCO:温度校正因子GAIN:输入增益输出曲线A组校正后的回波串的幅度、相位、实部、虚部B组校正后的回波串的幅度、相位、实部、虚部各组各部分的离散T2值处理界面各道显示原始曲线、质量控制曲线,拆分后的实部回波串和回波串的差,以及拟合得到的离散T2谱。
本处理不需要参数文件,为与其他处理框架一致,单击处理按钮弹出如下对话框:处理模块根据读出数据的回波个数自动搜索可能的模式型号,等待时间和回波间隔显示空。
用户选定本次测井具体的模式型号后等待时间和回波间隔会自动填入。
模式型号选择后,确定相位校正参数和解谱参数,然后单击确定进入运行。
相位角校正将通道1和通道2的数据旋转一个角度φ,旋转之后,一道将主要包含NMR信号(其幅度是回波串的实数部分),另外一道将主要包含噪音(其幅度是回波串的虚数部分), 回波串的实数部分被转换为T2分布。
用下式计算角度φ这里i是回波串中的第i个回波,k是用做相位角计算的回波数目,模块隐含用第2到底9个回波计算。
如果用户需要改变这个值,可钩选该方框活化下面的两个输入框,然后键入新值。
解谱参数解谱参数可分组进行控制。
平滑系数:滤波平滑系数(范围0~1)。
解谱首波:解谱中,时间轴上小于解谱首波的回波将被忽略。
解谱末波:解谱中,时间轴上大于解谱末波的回波将被忽略。
4 时域分析功能时域分析(TDA)依赖于这样一个实事,即不同的流体有不同的极化率,或不同的T1驰豫时间。
气和轻质油(粘度小于5cp)通常比水的T1要长得多。
时域分析提供:(1)冲洗带流体类型(2) 经含烃指数校正后的核磁孔隙度 (3) 各组分流体饱和度的分析(冲洗带)4.1 搜索T1、T2功能确定油的T1、T2,气的T2或水的T1、T2值。
T1搜索方法先选择一个孔隙度最好的层,将长短Tw 的T2谱重叠做比较,确定哪些地方有差异,将有差异的地方作为一个窗口设为单独液相体,将左边第一个有差异的bin 做为T1搜索的第一个bin ,右边最后一个有差异的bin 做为搜索的最后一个bin ,利用公式1将窗口中纵向弛豫时间确定出来,作为油的T1。
R —圈闭的起来的长短T2谱面积的比值 TWL —长等待时间 TWS —段等待时间 T1—要求的未知数 T2搜索方法理论上回波串的差是由单相或两相的贡献组合,则可由单指数拟合或双指数拟合确 定T2值,以及T2值对应的孔隙度,拟合公式见公式2输入曲线PBINA=回波串A 拟合出的T2谱 PBINB=回波串B 拟合出的T2谱 EDIF=差分谱(A-B)输出曲线 输出曲线 T1APP=T1的估算值 T2X1=单相搜索的T1 PORX1=单相搜索的孔隙度 T2X=双相搜索的T2(短分量) PORX=短分量的孔隙度 T2ERRX=单相搜索的误差最小值 T2Y=双相搜索的T2(长分量) PORY=长分量的孔隙度 输入参数T1SEARCH=是否进行T1搜索,1-不搜索 2-搜索 T2SEARCH=是否进行T2搜索,1-不搜索 2-搜索T1STKW=T1的累加次数(40的倍数,次数越多信噪比越高) T1FBIN=T1搜索的第一个bin T1LBIN=T1搜索的最后一个bin1/1/11T TWS T TWL e e R ----=yt t x t t e pory e porx t edif 2/2/)(--⋅+⋅=公式1公式2MINT1=T1的最小时间范围(范围越大搜索精度越高) MAXT1=T1的最大时间范围T2STKW=T2累加次数(40的倍数)FECHO=搜索T2的第一个回波LECHO=搜索T2的最后一个回波T2XMIN=1相的T2最小值T2XMAX=1相的T2最大值T2YMIN=2相的T2最小值T2YMAX=2相的T2最大值MNPHIT2=计算长的最小孔隙度门槛值(%)T2METHOD=T2的搜索方式,1-最优化2-普通T2EPS=T2搜索的误差容限T2MXITR=T2搜索的最多迭代次数T2COMPS=搜索几组T2值,1-单相2-两相处理界面4.2时域分析计算功能根据已知油、气、水相的T1、T2、HI,从回波串的差中拟合出油、气、水相的孔隙度,对各相孔隙度进行含烃指数和T1影响的校正,在运行本模块之前必须将油、气、水的T1、T2、HI都确定出来,如果没有经验值,确定油、气、水的T1、T2、HI一般有两种方法。
(1)理论公式法。
(2)利用T1、T2搜索确定。
输入曲线EDIF=差分谱(A-B)输出曲线PHIGU 未作任何校正的气相孔隙体积PHIOU 未作任何校正的油相孔隙体积PHIWU 未作任何校正的水相孔隙体积PHIGA 未作HI校正的气相孔隙体积PHIOA 未作HI校正的油相孔隙体积PHIWA 未作HI校正的水相孔隙体积PHIG 气相孔隙体积PHIO 油相孔隙体积PHIW 水相孔隙体积输入参数FECHOTDA=做TDA的第一个回波LECHOTDA=做TDA的最后一个回波FLUIDFLG=流体类型选择,1-油气混合相2-气相3-气水混合相4-油相5-油水混合相6-水相T1GAS=气的T1T2GAS=气的T2HIGAS=气的HIT1OIL=油的T1T2OIL=油的T2HIOIL=油的HIT1WTR=水的T1T2WTR=水的T2HIWTR=水的HI处理界面如果用户没有参数的经验值,可采用理论参数作初始处理。
单击功能按钮“计算流体T1、T2值”弹出“计算核磁特性参数”对话框,这是一个输入参数的辅助工具,请注意对话框右侧的计算结果除气体密度外均为输入参数值,如果用户有经验参数可直接输入。
如果需要本计算器来计算,可选定油藏类型、测井仪器、地层温度、地层压力、油的粘度、扩散系数、气体密度。
输入参数栏:油藏类型砂岩层(按渗透率分类)、碳酸盐岩。
测井仪器MRIL6”MRIL4,7-8”选择计算气体密度方法气体密度由两种方法输入,“用户输入”将使用用户在输入参数栏气体密度输入值计算T1、T2。
“由温度压力计算”将根据用用户在输入参数栏输入的温度压力计算气体密度。
按下后,计算出右侧的所有参数。
在精细解释深度棒上选定一个层,此按钮被活化,按下后将计算结果写入该层段参数。
按下后将计算结果写入所有层段参数。
按下后,所有输入状态被保留,退出计算核磁特性参数对话框,下一次打开计算核磁特性参数时保留参数被显示。
如果用对话框的关闭X,则输入状态不保留。
参数编辑完成,可单击处理按钮5 时深转换(Process_T2D)功能把时间域的*.m.wis文件转换成以深度域的*.d.wis文件。
按下执行按钮弹出选择转换位置对话框:“将转换的深度域曲线写入新的WIS文件”,输入相应的目录及文件名,选择确定后开始转换;“将转换的深度域曲线写入存在的WIS文件”,保存文件对话框弹出后用户可选择硬盘上存在的WIS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