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人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82《经济发展》
- 格式:docx
- 大小:24.42 KB
- 文档页数:4
经济发展-粤人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与现状2.学会利用GIS软件制作中国经济分布图3.掌握经济效益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4.发挥团队合作能力,学会互动交流二、知识导入1.数据查询:查阅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库,了解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概况,以及近五年来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情况。
2.GIS制图:•利用ArcGIS软件,制作全国地级市经济分布图,并对比2016年和2021年的统计数据;•利用ArcGIS软件,制作广东省地市经济分布图,并对比2016年和2021年的统计数据。
三、新知体验1.经济效益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解释。
•经济效益:指在有限的资源和条件下,经营与生产能够获得的经济利益。
•经济可持续发展:指以人类为中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现代科技手段,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资源能源的协调发展,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
2.经济分布规律解释:•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是影响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经济发展的过程常常形成核心区、近邻区和外围区三个层次。
3.小组合作•让学生分小组,互相交流自己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并分析其经济优势和专业人才需求。
•小组之间分享彼此的分析结果,并讨论和比较各城市的优劣之处,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和找到发展空间。
四、教学巩固1.利用百度文库等产品进行语音交流并提供反馈。
2.通过学习相关知识,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在交流会上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扩展1.利用PPT、核心案例等产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与方针。
2.以展览、报告等形式,把小组讨论的结果展示出来,分享和交流大家的研究成果,并为未来做出规划和慎重的处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多样化,内容也比较综合。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任务完成数据查询和GIS制图,进一步了解国内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充分发挥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在分享彼此的讨论过程中,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经济效益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为开展更高水平的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 《经济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 《经济发展》》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广东省的经济发展状况。
内容涵盖了广东省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特点等方面。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省份之一,其经济发展对全国的影响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初步了解了我国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但针对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学生可能存在对一些具体数据、现象认识不足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广东省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特点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数据等资料中获取信息,分析广东省经济发展状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经济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广东省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特点。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分析广东省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挑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广东省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产业结构等图片和数据,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与广东省经济发展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析问题。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观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数据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广东省经济发展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好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广东省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广东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广东省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数据等资料,让学生了解广东省的经济发展状况。
3.操练(10分钟)提出与广东省经济发展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广东省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挑战。
《经济发展》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指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的表现、原因、借鉴意义。
2.学会分析、评价交通因素对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评价交通因素对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评价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认识环境保护对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课前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发达的经济及其成因,俗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今天我们就从交通方面了解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的原因。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课讲解珠江三角洲城镇与交通发展概况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总面积41698平方公里。
2001年末,珠江三角洲户籍人口2336.8万。
按照"五普"统计,2000年珠江三角洲总人口达4150万,有5个城市人口达到700万(包括香港)。
经过20余年的发展,珠三角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2001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8363.94亿元,比2000年增长12.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1040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7310元。
三产业比重为5.3:49.5:45.2。
2001年珠江三角洲有设市城市23个,建制镇369个,城镇密度达到94个/平方公里。
设市城市中有特大城市2个,大城市8个,中等城市6个,小城市7个,已发展成为一个以广州、深圳为中心,与香港、澳门联系紧密,城乡一体、类型完备的城市群。
2001年,按非农户籍人口比重计算,珠三角城市化水平达48.7%,按"五普"人口统计,城市化水平已达72.7%。
在城市空间上,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形成城镇连绵发展,城市经济活动一体化初具规模的都市地区,行政界限在大部分地区已经只是管理上的界限。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经济发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经济发展》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发展阶段以及面临的挑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经济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分析问题时,往往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发展阶段以及面临的挑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发展阶段以及面临的挑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讲授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地图、统计图表等,直观地展示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2.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
4.课堂讲授: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面临的挑战。
5.互动环节:让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加深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解。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发展阶段以及面临的挑战。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我国经济发展1.基本特征2.发展阶段3.面临的挑战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 《经济发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 《经济发展》》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情况。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经济发展速度和特点,以及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生动地展现了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历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情况,对各省区的经济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针对广东省的经济发展特点和地位,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逐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广东省的经济发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广东省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历程、特点和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广东省经济发展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历程、特点和地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广东省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广东省的经济发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广东省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
2.讲解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历程、特点和地位,结合图文资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广东省的经济发展。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广东省企业或产业,分析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广东省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挑战,引导学生思考广东省如何继续发挥优势,应对挑战。
5.总结提升:对广东省的经济发展进行总结,强调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经济发展》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经济发展的观点及其重要性;2. 掌握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发展阶段;3. 分析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4. 思考个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责任。
导学内容:一、经济发展的观点及重要性1. 什么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体系在一守时期内的总体增长和提高,包括国民经济的总量、结构、质量和效益等方面的发展。
2. 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经济发展是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基础,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进社会进步、维护国家安全和增强国家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发展阶段1. 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资源条件: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等;(2)科技水平: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3)政策环境:政府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4)外部环境:国际经济形势、国际贸易和外资等因素也会影响经济发展。
2. 经济发展的阶段有哪些?(1)初级阶段:以农业为主导;(2)第一次工业革命阶段:以工业化为主导;(3)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以科技创新为主导;(4)信息时代阶段:以信息技术为主导。
三、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1. 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有哪些?(1)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增进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3)增强国家实力和维护国家安全;(4)增进社会公平宁公理。
2. 经济发展的意义是什么?经济发展是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基础,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增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四、个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责任1. 个人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个人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单位和重要参与者,个人的创造力、创新精神和劳动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2. 个人在经济发展中应承担什么责任?(1)遵纪守法,诚实守信;(2)尽力进修,提高自身素质;(3)积极创新,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4)关爱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经济发展》优教学案(第2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图文资料说出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过程的特点。
2.通过教材案例,说出“CEPA”和“9+2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作用。
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二、城市与交通1.城市:城市化主要表现在_________的增加、_________的增加和_________的扩大。
2.交通:珠三角已初步形成一个以________为中心枢纽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
三、区域合作国内:_________国际:_________【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讨论归纳城市化带来的利弊。
2.珠江三角洲与其他地区的合作模式有哪些?【达标检测】1、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的主要表现,分析不当的是( )A.城镇农业人口的增长B.城镇非农业人口的增长C.城镇数量的增长D.城镇规模的扩张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打开国门,首先开放的地区是( )A.沿海地区B.首都北京C.特大城市上海D.西部地区【拓展阅读】深圳市深圳,别称鹏城,广东省辖市,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岸,与香港一水之隔,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与香港相连,北部与东莞、惠州接壤。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同时享有“设计之都”、“钢琴之城”、“创客之城”等美誉。
深圳市域边界设有中国最多的出入境口岸。
深圳也是重要的边境口岸城市,皇岗口岸实施24小时通关。
2014年6月4日,深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成为我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经济发展》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主要讲述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
学习本节知识,分析了解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的表现、原因与借鉴意义,又分析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能够指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的表现、原因与借鉴意义;
2、学会分析、评价交通因素对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首先讲解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之后的发展,指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的表现、原因与借鉴意义;
2、通过讲解珠江三角洲的城市与交通,了解其发展特点;
2、运用区域合作相关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对海内外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学会分析、评价交通因素对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评价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认识环境保护对区
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1、各种类型的地图和教学挂图,包括行政区划图,地形图,经济区分布图等;
2、准备一些典型的图片;
3、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对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和范围以及气候等充分认识后,这节课讲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板书:第二节经济发展
【讲授新课】
复习提问珠江三角洲地区位置与范围、地形气候与河流,这个过程可以以小组形式完成。
师: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是什么?试想一下有哪些区位优势?
生:学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
珠江三角洲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是广东省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的地区,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同学们试述改革开放对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生:学生们讨论回答。
师:阅读知识之窗《著名的侨乡》,请同学们谈谈华侨及华人对家乡和祖国的贡献。
生:学生边看边讨论。
师: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经济高速增长,交通发达,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同学们可以看到深圳从昔日的小鱼港发展成为了今日的大都市。
同学们结合课本说一下珠江三角洲的两个经济特区以及
经济特区的含义是什么?
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师:结合图8.8珠江三角洲与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和图8.9 2019年珠江三角洲与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说一说珠江三角洲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然后,请你估算一下珠江三角洲2019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多少倍?
生:学生抢答。
师:老师总结。
改革开放初期,港澳同胞带着大量的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经验,到珠江三角洲投资办厂,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为主,产品主要通过港澳出口到世界各地。
到20世纪末,珠江三角洲已成为世界信息产品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
21世纪以来,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已不明显,珠江三角洲大力引进。
高科技人才和技术,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改革开放的第二次腾飞。
师:读84页图8.11,回答问题。
(1)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制造业向哪些地方转移,为什么?(2)说一说你家乡市场上有哪些商品产自珠江三角洲。
(3)21世纪以来,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讨论和总结。
师: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珠江三角洲吸纳越来越多的高科技、高素质人才。
阅读《深圳“高交会”》
师: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城市的发展与交通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珠江三角洲加工制造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田变成了工业,交通和城市建设用地,昔日的乡镇发展为众多的大中小城市。
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蓬勃兴起,不仅为当地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还吸引了众多的外来人口,进一步加速了本区城市的发展,使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请同学们说一下城市化的表现。
生:讨论回答。
师:读图8.16和图8.17,(1)比较1984年和2019年,1万—5万人口的
城镇数目的变化。
据此,推测城镇人口的数量和农业用地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结合家乡城市化的发展,说说城市化带来的利弊。
学生:结合课本,分组讨论。
师:总结城市化并结合知识之窗说明城市典范,广州市。
以及案例“一小时生活圈”。
说一下交通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
展示相关交通图。
师:接下来,我们探讨了一下区域合作,近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不同地区的区域条件优势,开展区域内外的经济合作与互补。
珠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还把目光瞄准了国际市场,积极建立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贸联系,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发挥了“桥头堡”的作用。
请同学们阅读知识窗,探讨珠三角的区域合作对本区和周边地区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
板书:思维导图的基本框架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