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改革弊端的罗斯福新政
- 格式:pdf
- 大小:496.61 KB
- 文档页数:8
《改革弊端的罗斯福新政》说课稿大家好,很高兴有此机会向大家学习并展示自我。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改革弊端的罗斯福新政。
明代思想家王夫之说过:“史乃述往以为来者师也”,学习历史,不仅为了了解过去的事情,更为了以史为鉴、古为今用。
本节课标,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历史现象、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更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有益养分,以史为镜、继往开来。
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认知水平,但对新课中出现的一些抽象概念和经济现象较为费解,也容易将历史与现实脱离开来。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和作用;通过系列探究,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以史为鉴唯物史观和学以致用能力,形成关心社会的主体意识。
对本课的重难点处理如下:小组活动配合视频播放,帮助学生详细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作用;根据学情,我认为,如何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并学以致用是本课的难点。
这将通过阅读图表、分析材料等手段进行突破。
这是教法与学法。
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一些任务与探究:一方面印发有关深圳社保新规定方面的阅读资料;另一方面,将学生分成金融组、工业组、农业组和社会保障组,各组带着具体任务进行探究。
如要求金融组利用网络,结合教材,查找经济危机期间美国的股市和银行的状况,以及胡佛和罗斯福对此做出的对策。
利用多媒体整合资料,做到图文并茂。
教学过程分三个部分,其中新课讲授又分三个环节: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及作用。
下面是新课教学过程:播放英文歌曲《幸福的日子又来了》,利用听觉的冲击凝神。
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是1929年美国的经济危机,歌颂的却是罗斯福。
提出问题:究竟罗斯福与“幸福的日子”存在着怎样的联系?起兴,进入到新课的学习。
第一环节: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当时,美国正遭遇空前的经济危机。
图表和数据的展示,一方面引导学生阅读图表、提高分析数据的能力,另一方面强烈地突出了美国所遭受的灾难。
《改革弊端的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推荐)一、课程标准4-4 列举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了解它(他)们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
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5-4 通过叙述有关史实,展现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伟大作用。
二、结构分析本课时介绍了在严重的经济危机面前,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的“新政”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实质上就是对传统的资本主义模式进行改造,一方面使社会生产有序进行,另一方面使劳动人民的购买力提高,从而最终帮助美国从噩梦般的经济危机中走出,并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找到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目的、措施及作用;通过对罗斯福总统的了解,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学习,使学生客观评价新政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难点: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
五、教学方法对比法、讲授法、讨论法、展示法、角色扮演法。
六、课前准备教师布置角色扮演;学生收集有关胡佛和罗斯福的材料。
七、教学流程(一)复习旧课教师:(提问)1929年,美国发生一件什么事情?学生:经济危机。
教师: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最先开始于美国,对美国社会的打击也最为沉重。
经济危机期间美国社会是怎样的萧条情况?学生:……教师:(归纳)(幻灯片展示)危机到来后,大批银行家、股票经纪人因为破产而自杀。
许多人的多年积蓄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以致当时流传着一则悲凉的幽默话:“跳楼的窗口都必须排队才能挤进去。
”大批产品积压卖不出去,小麦、棉花都被故意烂在地里,牛奶倒进河中,牲畜被宰杀后埋入山沟,因为无钱管理这些东西,也很少人有钱买这些东西。
与此同时,成千上万的人身无分文,因为危机使工厂倒闭,夺去了他们的工作。
没有了工作也就无钱购买食物而忍受饥饿,无钱付房租或保住自己的住房而被赶出家门、流离失所。
这些无家可归的人只得在垃圾堆中寻找残余的食物充饥,在大街上铺一张旧报纸度过饥肠辘辘的漫漫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