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研读课文
返回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按时
通“悦”
愉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 但 怨恨,恼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理解
返回
译文:
孔子说:学习知识后,时 常地复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 不也愉快吗?人家不了解我, 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论语》八则
1 关于孔子
2 关于《论语》
3字词解释,内容理解
① ② ③ ④⑤ ⑥ ⑦ ⑧
4练习
5讨论
6文言文翻译方法
返回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儒家的首创人。名丘字 仲尼。
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东南)人。被尊称 为“大成至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 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思想核心是“仁 ”,即仁爱、爱人。在政治 上主张施行仁“政 ”,提倡德治和教化。他
思考:这一则主要是讲哪些方面 的内容?
理解:讨论学习方法、态度与个人修养: 不断实习,方能坚固,学习之乐; 远道而来,商讨促进,人生之乐.
自求上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 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 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
下一则 返回
理解
• 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习方法
•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习的乐趣
•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为人态度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
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