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时汽车行驶方向稳定性
- 格式:pptx
- 大小:206.04 KB
- 文档页数:6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在对汽车实施制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制动跑偏、后轴侧滑或前轮失去转向能力等现象,从而造成汽车失去控制而离开原来的行驶方向,甚至发生撞入对方车辆行驶轨道、下沟、滑下山坡的危险情况。
一般称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维持直线行驶或按预定弯道行驶的能力为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制动跑偏是指制动时汽车自动向左或向右偏驶的现象。
制动侧滑是指制动时汽车的某一轴或两轴发生横向移动的现象。
最危险的情况是在高速制动时发生后轴侧滑,此时汽车常发生不规则的急剧回转运动而失去控制。
跑偏与侧滑是有联系的,严重的跑偏有时会引起后轴侧滑,易于发生侧滑的汽车也有时加剧跑偏的趋势。
图[1]画出了单纯制动跑偏和由跑偏引起后轴侧滑时轮胎留在地面上的印迹的示意图。
前轮失去转向能力,是指弯道制动时汽车不再按原来的弯道行驶而沿弯道切线方向驶出;直线行驶制动时,虽然转向盘但汽车仍按直线方向行驶的现象。
失去转向能力和后轴侧滑也是有联系的,一般如果汽车后轴不会侧滑,前轮就可能失去转向能力;后轴侧滑,前轮常仍有转向能力(后面将做具体分析)。
一、汽车的制动跑偏制动时汽车跑偏的原因有两个:1) 汽车左、右轮,特别是前轴左、右车轮(转向轮)制动器的制动力不相等。
2) 制动时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杆系拉杆在运动学上的不协调(相互干涉)。
其中,第一原因是制造、调整误差造成的,汽车究竟向左或向右跑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而第二个原因是设计造成的,制动时汽车总是向左(或向右)一方跑偏。
图[2]给出了由于转向轴左、右车轮制动力不相等而引起跑偏的受力分析。
为了简化,假定车速较低,跑偏不严重,且跑偏过程中转向盘是不动的,在制动过程中也没有发生侧滑,并忽略汽车做圆周运动产生的离心力及车身绕质心的惯性力偶矩。
设前左轮的制动器制动力大于右轮,故地面制动力F X1l >F X1r 时,前、后轴分别受到的地面侧向反作用力为F Y1和F Y2。
显然,F X1l 绕主销的力矩大于F X1l 绕主销的力矩。
汽车理论(第五版)名词解释汇总1、等速百公里油耗:汽车在一定的载荷下,以最高档位在水平良好路面等速行驶100KM所消耗燃油量。
2、滑水现象:在某一车速下,在胎面下的动水压力的升力等于垂直载荷,轮胎将完全漂浮于水面上与路面毫无接触3、驱动力F t: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到驱动轮,产生驱动力矩T t,驱动轮在T t的作用下给地面作用一圆周力F0,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 t即为驱动力。
4、汽车的动力性: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5、发动机的转速特性:发动机的转速特性,即Pe、Ttq、b=f(n)关系曲线。
P36、使用外特性曲线:带上全部附件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称为使用外特性曲线。
7、自由半径: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
8、静力半径r s: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
9、>10、滚动半径r r:车轮几何中心到速度瞬心的距离。
11、驱动力图:P712、轮胎的迟滞损失:轮胎在加载变形时所消耗的能量在卸载恢复时不能完全收回,一部分能量消耗在轮胎内部摩擦损失上,产生热量,这种损失称为轮胎的迟滞损失。
13、驻波现象:在高速行驶时,轮胎离开地面后因变形所产生的扭曲并不立即恢复,其残余变形形成了一种波,这就是驻波。
此时轮胎周缘不再是圆形,而呈明显的波浪形。
轮胎刚离开地面时波的振幅最大,它按指数规律沿轮胎圆周衰减。
14、空气阻力: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称为空气阻力。
15、压力阻力:作用在汽车外形表面上的法向压力的合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
16、内循环阻力:满足冷却、通风等需要,使空气流经车体内部时构成的阻力。
17、诱导阻力:空气升力在水平方向的投影。
18、空气升力:由于流经车顶的气流速度大于流经车底的气流速度,使得车底的空气压力大于车顶,从而空气作用在车身上的垂直方向的压力形成压差,这就是空气升力。
19、摩擦阻力:由于空气粘性作用在车身表面产生的切向力的合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
汽车理论(第五版)名词解释汇总1、等速百公里油耗:汽车在一定的载荷下,以最高档位在水平良好路面等速行驶100KM所消耗燃油量。
2、滑水现象:在某一车速下,在胎面下的动水压力的升力等于垂直载荷,轮胎将完全漂浮于水面上与路面毫无接触3、驱动力F t: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到驱动轮,产生驱动力矩T t,驱动轮在T t的作用下给地面作用一圆周力F0,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 t即为驱动力。
4、汽车的动力性: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5、发动机的转速特性:发动机的转速特性,即Pe、Ttq、b=f(n)关系曲线。
P36、使用外特性曲线:带上全部附件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称为使用外特性曲线。
7、自由半径: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
8、静力半径r s: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
9、滚动半径r r:车轮几何中心到速度瞬心的距离。
10、驱动力图:P711、轮胎的迟滞损失:轮胎在加载变形时所消耗的能量在卸载恢复时不能完全收回,一部分能量消耗在轮胎内部摩擦损失上,产生热量,这种损失称为轮胎的迟滞损失。
12、驻波现象:在高速行驶时,轮胎离开地面后因变形所产生的扭曲并不立即恢复,其残余变形形成了一种波,这就是驻波。
此时轮胎周缘不再是圆形,而呈明显的波浪形。
轮胎刚离开地面时波的振幅最大,它按指数规律沿轮胎圆周衰减。
13、空气阻力: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称为空气阻力。
14、压力阻力:作用在汽车外形表面上的法向压力的合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
15、内循环阻力:满足冷却、通风等需要,使空气流经车体内部时构成的阻力。
16、诱导阻力:空气升力在水平方向的投影。
17、空气升力:由于流经车顶的气流速度大于流经车底的气流速度,使得车底的空气压力大于车顶,从而空气作用在车身上的垂直方向的压力形成压差,这就是空气升力。
18、摩擦阻力:由于空气粘性作用在车身表面产生的切向力的合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
1.一般汽油发动机使用外特性的最大功率比外特性的最大功率通常约小【B 】A.25% B.15% C. 5% D.35%2.从汽车功率平衡图上可以看出,各档发动机功率曲线所对应的车速位置不同,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低挡时车速低,所占速度变化区域宽B.高挡时车速高,所占速度变化区域宽C.低挡时车速高,所占速度变化区域窄D.高挡时车速低,所占速度变化区域窄3.关于附着率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D 】A.驱动轮的附着率小于等于地面附着系数B. 驱动轮的附着率是驱动轮不滑转工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所要求的最低路面附着系数C.附着率是表明汽车附着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D.汽车的动力性好坏与驱动轮上的附着率无关4.装有液力变矩器汽车的动力性能,表述错误的是【C 】A.通常和液力耦合器或锁止离合器组成综合液力变矩器B.汽车采用的液力变矩器通常透过性的C. 液力变矩器能够改善汽车良好路面上的动力性D.采用液力变矩器的目的通常为了操作简便、起步换挡平顺5.汽车在哪种车速行驶时,虽然发动机负荷率较高,但行驶阻力增加很多而使百公里油耗大大增加【 B 】A.低速B.高速C.中速D.减速6.汽车在循环行驶工况下的燃油经济性更能够反映实际工况,以下哪种工况不是循环行驶的基本工况【】A.匀加速B.匀速 C.怠速D.减速7.现代中型货车的比功率一般为【】A.小于7.35kW/t B.10kW/t左右 C.14.7~20.6kW/t D.大于90kW/t8.变速器档位数增多后,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力性下降,经济性下降B.动力性提高,经济性下降C.动力性下降,经济性提高D.动力性提高,经济性提高9.汽车制动过程中,弹性车轮作纯滚动时,滑动率通常为【】A.15%~20% B.0 C.50% D.100%10.关于制动器制动力、地面制动力、附着力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面制动力等于附着力 B.制动器制动力大于附着力C.制动器制动力总是大于或等于地面制动力D.制动器制动力总是等于地面制动力一、多项选择题(共10分,共10题,每题1分)1.汽车在水平良好路面超车行驶时,受到的行驶阻力有【】A.驱动力B.加速阻力 C.坡度阻力 D.空气阻力 E.滚动阻力2.能够改善汽车燃油经济性结构方面的因素有【】A.保证发动机与底盘良好工作状态 B.采用子午线轮胎C.减轻汽车的总质量 D.尽量在高档位行驶E.采用多档手动变速器或高效率无级变速器3.在初选传动系最小传动比时,以下原则正确的有【】A.满足汽车的最低稳定车速 B.满足最大爬坡度C.满足最高车速的要求 D.满足后备功率的要求E.满足驾驶性能的要求4.下面说法中,可能发生汽车后轴侧滑的有【】A.前后轮同时抱死 B.汽车后轮先抱死,前轮再抱死C.前轮抱死,后轮不抱死 D.后轮抱死,前轮不抱死E.前后轮都不抱死5.计算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时,最佳的换挡时机是【】A.高档最低车速处 B.低档和高档加速度交点处C .低档最高车速处D .高档最高功率处E .低档最高功率处三、名词解释题(共15分,共5题,每题3分)1. 最高车速: 等速百公里油耗曲线: C 曲线: 制动效能: (被)利用附着系数:四、判断改错题(共20分,每题2分)1.利用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可以比较不同车重和空气阻力的车辆动力性能。
绪论习题一.填空题:1.驱动防滑转系统是通过调节驱动车轮的牵引力来实现驱动车轮滑转控制的. 2.车轮和车身状态只能被动地取决于路面及行驶状况以及汽车的弹性支承元件、减振器和导向机构的悬架是被动式悬架。
3.根据行驶条件,随时对悬架系统的刚度、减振器的阻尼力以及车身的高度和姿式进行调节,使汽车的有关性能始终处于最佳状态的悬架是主动悬架。
4.仅对减振器的阻尼力进行调节,有些还对横向稳定器的刚度进行调节的悬架是半主动悬架。
(答案)5.悬架系统的调节方式有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
二.单项选择题1.液力自动变速器的缩写为() 。
A.AT B.MT C.CVT D.TCS2.手动式机械变速器的缩写为( ) 。
A.AT B.MT C.CVT D.TCS3.无级变速器的缩写为()。
A.AT B.MT C.CVT D.TCS4.牵引力控制系统的缩写为() 。
A.AT B.MT C.CVT D.TCS5.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缩写为( )。
A.ABS B.ASRC.CVT D.TCS6.电控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的缩写为( )。
A.ABS B.ASR C.CVT D.TCS三.判断改错题:1.ABS 是在制动过程中通过调节制动轮缸(或制动气室)的制动压力使作用于车轮的制动力矩受到控制,而将车轮的滑动率控制在较为理想的范围内。
(√)2.ABS 防止车轮被制动抱死,避免车轮在路面上进行纯滑移,提高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定性和转向操纵能力,缩短制动距离。
( √)3 .ASR 防止汽车在加速过程中打滑,特别是防止汽车在非对称路面或在转弯时驱动轮的空转,以保持汽车行驶方向的稳定性,操纵性和维持汽车的最佳驱动力以及提高汽车的平顺性.(√)4.转向控制主要包括动力转向和四轮转向控制.( √)5.理想的动力转向系统应在高速行驶时助力作用大,以保证驾驶员有足够的路感.(×)改:理想的动力转向系统应在高速行驶时无助力或助力很小,以保证驾驶员有足够的路感.6.动力转向的目的是使转向操纵轻便,提高响应特性.(√)7.理想的动力转向系统应在停车和低速状态时能提供足够的助力.(√)8.理想的动力转向系统的助力应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加.( ×)改:理想的动力转向系统的助力应随转速的增加而减小四.简答题1.汽车底盘电子控制与液压控制相比具有如下明显的优势:2.目前防抱死制动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3.ASR 的基本功能是什么?4.悬架系统作用是什么?绪论答案四.简答题1.汽车底盘电子控制与液压控制相比具有如下明显的优势:1)实现复杂多样的控制功能2)极大地简化结构,减少生产投资及种种困难。
汽车理论模拟试卷一1.分析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主要因素,并分析汽车传动系统相关参数对汽车燃油经济 性的影响。
(15分)2.试分析汽车质心的位置对汽车的动力性、制动性和稳态转向特性的影响。
(15分)3.试说明轮胎滚动阻力的定义,产生机理和作用形式。
(5分)4.如何在不改变质心位置、轴距、轮距和轮胎类型的情况下,纠正汽车过大的不足转向特性。
举出3种改善其稳态转向特性的方法。
(30分)5.分析影响汽车制动性的主要因素,并从原理上分析ABS 如何可以提高汽车的制动性 (15分)6.图1为Skyhook 悬架的车身单质量系统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Skyhook 悬架车身垂直位移z 对路面输入q 的频率响应函数和幅频特性表达式。
(5分)(2)设上述系统的幅频特性qz 用双对数坐标表示如图2所示,路面不平度系数3601048.41)(m n G q -⨯=,参考空间频率101.0-=m n 。
设车速u=60km/h ,计算O.1—10HZ 频率范围内车身加速度的均方根值z σ。
(10分)参考答案:1. 汽车等速百公里油耗的公式为g u Pb Q a s ρ02.1=或Ts CFb Q η=其中,C 为常数,F 为行 驶阻力。
由上述分析可知,汽车燃油经济性和发动机燃油消耗率成正比,和行驶阻力成正比,和传动效率成反比。
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一方面和发动机的种类,涉及制造水平有关;另一方面又和汽 车行驶时发动机的负荷率有关。
负荷率低时,燃油消耗率b 增大。
传动系统的参数有三个,一是最大、最小传动比,二是档位数目、三是各档位之间的 分布规律。
最小传动比影响到最高车速以及发动机的负荷率,最小传动比的合理选择可以使得汽 车高速时的发动机负荷率高,提高燃油经济性。
档位数目越多,提高了发动机在最经济工况下工作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燃油经济性。
各档位之间的分布,采用等比分布的车辆,可以提高汽车的加速能力。
但是目前大多 利用非等比级数来分配传动比。
自动变速器异响故障检修一、填空题1.典型的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是由液力变距器;齿轮变速机构;换挡执行机构;液压控制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五大部分组成。
3.单排行星齿轮机构由太阳轮;齿圈;装有行星齿轮的行星架三元件组成。
4.在行星齿系中,实现倒档时的齿系结构是输入元件为太阳齿轮,输出元件则为齿圈。
8.自动变速器中换挡执行机构主要由离合器、制动器和单向离合器三种执行元件组成。
11.自动变速器的油泵工作是被变矩器的泵轮直接驱动,只要发动机运转,油泵就会泵油。
13.换档操纵手柄一般有多个位置,只有在P位和N位才能启动发动机。
19.在自动变速器中,拉维娜式行星齿轮机构,其独立元件有:共用齿圈;大太阳齿轮;小太阳齿轮;共用行星架。
—25.锁止式液力变矩器的特殊装置是锁止离合器,其作用是在较高车速状态下,能将泵轮和涡轮锁成一体,明显地提高车辆行驶的燃油经济性。
4.在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系机构中,只有当D时,才能获得倒档。
A:行星架制动,齿圈主动B:行星架主动,太阳齿轮制动C:齿圈制动,太阳齿轮主动D:太阳齿轮主动,行星架制动5.关于自动变速器的液力变矩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能将发动机的转矩传递给变速器B:涡轮与发动机转速相同C:导轮由发动机直接驱动D:导轮与涡轮之间通过单向离合器连接12.自动变速器的液力变矩器中,其泵轮是被A驱动的。
)A:变速器外壳B:从涡轮抛出的油流C:单向离合器D:锁止离合器14.在拉维娜式行星齿系机构中,形成倒档的条件是C。
A:太阳齿轮被锁止B:齿圈被固定C:行星架被锁止D:行星齿轮被锁止16.在单行星齿排中,如果有锁止元件并且行星架作为输出轴,其输出结果必定是C。
A:等速等转矩B:增速减转矩C:减速增转矩,但方向相同D:减速增转矩,但方向相反18.辛普森行星齿轮机构的特点包括:两组行星齿轮排和B。
A:共用一个齿圈B:共用一个太阳齿轮C:共用一个行星齿轮架D:后太阳齿轮与前行星架刚性连接23.辛普森行星齿系的特点,其中有D。
1、动力性: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通过性:汽车能以足够高的平均速度通过各种坏路和无路地带(如松软地面、凹凸不平地面等)及各种障碍(如陡坡、侧坡、壕沟、台阶、灌木丛、水障等)的能力。
操作性:汽车能否按驾驶员的意图沿给定方向行驶的性能。
生产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运输吨公里数来表示。
可靠性:在一定行驶路程内发生的零部件损坏及故障的性质、严重程度、次数等来衡量。
耐用性:零部件需要更换时已使用的时间来衡量。
劳动保护型:驾驶员工作的安全性和使驾驶员的身体健康不受损害的性能。
它包括汽车的舒适性、稳定性、制动性等。
舒适性:为乘员提供舒适、愉快的乘坐环境和方便安全的操作条件的性能。
平顺性:保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乘员所处的振动环境具有一定的舒适度的性能。
稳定性: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具有抵抗改变其行驶方向的各种外界干扰,并保持稳定行驶而不失去控制,甚至翻车或侧滑的能力。
稳定性的丧失表现为汽车的翻倾或滑移。
制动性:在给定的坡道上能制动住以及在较短距离内能制动至停车并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的性能。
2、最高车速:汽车满载时在水平良好路面(混凝土或沥青)上所能达到最高行驶车速。
加速时间:汽车由I档或II档起步,并以最大的加速强度(包括选择恰当的换挡时机)逐步换至最高档后到某一预定的距离或车速所需的时间。
最大爬坡度:汽车满载时用变速器最低档位在良好路面上等速行驶所能克服的最大道路坡度。
机械损失:齿轮传动副、轴承、油封等处的摩擦损失。
液力损失:消耗于润滑油的搅拌、润滑油与旋转零件之间的表面摩擦等功率损失。
自由半径: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
静力半径: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
滚动半径:车轮中心到车轮运动瞬心的距离。
3、汽车的行驶阻力:滚动阻力:当车轮在路面上滚动时,由于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力和相应变形所引起的能量损失的总称。
空气阻力:汽车相对于空气运动时,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称为空气阻力。
汽车性能题库一、填空题1.汽车使用性能是汽车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汽车以最高效率工作的能力。
2.载货汽车的容载量常用比装载质量和装载质量利用系数。
3.评价汽车工作效率的指标是汽车的运输生产率和成本。
4.汽车检测技术是利用各检测设备,对汽车不解体情况下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的检查和测量。
5.汽车检测方法有安全环保检测和综合性能检测。
6.汽车检测参数包括于工作过程参数、伴随过程参数和几何尺寸参数。
7.汽车的动力性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8.汽车的上坡能力用满载时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来表示。
9.一般用驱动力与车速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来表示汽车的驱动力,该图称为汽车驱动力图。
10.良好沥青路面上的滚动阻力系数要比碎石路面上的滚动阻力系数小(填“大”或“小”)。
11.动力因素随汽车行驶速度变化的关系,称为汽车的动力特性。
12.造电涡流测功机的加载装置具有可控性好、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便于安装等优点,故在底盘测功机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3.点火时间一般用进点火提前角表示。
14.第五轮仪的作用是测量车辆的行程和速度。
15.汽车制动性能包括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和制动性的方向稳定性三个方面的内容。
16.车轮静不平衡是指车轮质心与旋转中心不重合。
17.第五轮仪主要用来在机动车辆进行道路试验时,测量车辆的行程、速度和时间等参数。
18.汽车行驶平顺性与悬架、轮胎、座椅的结构和特性有关。
19.交通部13号令要求对车辆实行择优选配、正确使用、定期检查、强制维护、视情修理、合理改造、适时改造和报废的全过程管理。
20.汽车动力性检测项目有汽车加速性能检测、汽车最高车速检测、汽车滑行性能检测、发动机输出功率检测、汽车底盘输出功率检测。
21.车速表检测方法通常有道路实验法、台架实验法两种22.前照灯的发光强度和光束的照射方向被列为汽车运行安全检测的必检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