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轮失去转向能力制动时汽车不再按原来弯道行驶而沿
- 格式:ppt
- 大小:202.50 KB
- 文档页数:8
1.什么是汽车的动力性: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评价指标:最高车速、加速能力、上坡能力。
2.驱动力的计算公式:F t=T tq i g i0εT/r,T tq (N·m)3.汽车行驶速度计算公式:u a=0.377 r*n/i g i0 n(r/min) ,u a (km/h)4.行驶阻力的4个组成部分:滚动阻力F f、空气阻力F w、坡道阻力F i、加速阻力F j5.影响滚阻系数的因素:1行驶车速大于100km/h时,滚阻系数随车速↑而↑。
2子午线轮胎在各种车速下都有较低的滚阻系数。
3轮胎气压↑,滚阻系数↓。
6.空气阻力的分类:压力阻力、摩擦阻力。
压力阻力又分为形状阻力、干扰阻力、内部阻力、诱导阻力。
7.C D值较小的车身具有的特点:○1汽车头部前段应尽量低矮○2车身各部件交接处过度应圆滑。
○3整个车身应前倾1~2°○4轿车的纵向最大的横截面不宜过分前移○5汽车底部最好采用平滑整体的底板○6对于厢式车身结构的客车,应具有圆滑的拐角○7为了减少汽车发动机冷却和车身内部通风所引起的空气阻力,应将空气散热器及通风系统的进气孔布置在汽车前脸和前风窗下部正压力较大的部位。
8.汽车行驶方程式:T tq i g i0εT/r=G f cosα+C D Au a2 /21.15+ Gsinα+δmd u/d t9.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F f+F w+F i≤F t ≤F Zφφ10.附着利用率:汽车的附着力占四轮驱动汽车附着力的百分比。
11.附着利用率:前轮驱动汽车<后轮驱动汽车<四轮驱动汽车。
12.影响附着系数的因素:○1路面越坚硬、微观粗糙,附着系数越高。
松软土壤路面附着系数较小。
潮湿、泥泞土路附着系数有明显的下降。
○2轮胎花纹可提高轮胎的附着系数。
○3子午线轮胎附着系数比一般轮胎高。
○4车速↑附着系数↓。
13.利用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确定最高车速:图上F t4 曲线与F t+F w曲线相交点所对应的车速便是汽车的最高车速。
汽车悬架、转向与制动系统维修习题及答案课题一1.车轮有哪些作用?2.钢制轮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3.轮胎有哪些作用?4.减震器有哪些作用?5.独立悬架有哪些优点?6.电磁悬架有哪些优点?7.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目的是什么?8.安装三角臂时要注意哪几个方面?9.减震器失效的原因什么?课题二1.汽车转向具有哪些优点?2.对转向系统有哪些要求?3.转向柱有哪几个特点?4.转向器的检修包括哪几个方面?5.助力转向系统有哪些作用?6.EPS洗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7.EPS助力转向分哪几类?8.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有哪些特点?9.对转向传动机构的主要部件要做哪些检查?课题三1.制动系统按功用可以分哪几类?每一类的功用又是什么?2.制动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什么?3.盘式制动器有哪些优点?4.鼓式制动器的缺点是什么?5.驻车制动器有那几种?6.双管路液压制动传动装置的主要部件有哪些?7.气压制动传动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8.气压制动传动装置的优点是什么?9.汽车制动的效果与稳定性可从哪几方面进行评价?10.四通道ABS有哪些特点?11.制动压力调节器有哪几种类型?12.制动辅助系统有哪几种类型?13.液压制动不量容易出现什么现象?14.液压制动失效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课题一1.承受全车质量并传递牵引力、制动力、驱动力矩、制动力矩;缓和、吸收由于路面不平所产生的冲击和振动;提高车轮与地面的附着性能。
2.钢质轮毂最主要的优点就是制造工艺简单,成本相对较低,而且抗金属疲劳的能力很强,但钢质轮毂的缺点也相对比较突出就是外观丑陋,重量较大(相同的轮毂钢材质要比铝合金材质重很多),惯性阻力大,散热性也比较差,而且非常容易生锈。
3.(1)支持车辆的全部重量,承受汽车的负荷,并传递其他方向的力和力矩;(2)传送牵引和制动的扭力,保证车轮和路面之间有良好的附着性,以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制动性和通过性;与汽车悬架共同缓和汽车行驶时所受到的冲击,并衰减由此而产生的振动;(3)防止汽车零部件受到剧烈震动和早期损坏,适应车辆的高速性能并降低行驶时的噪声,保证行驶的安全性、操纵稳定性、舒适性和节能经济性。
汽车理论复习题1 汽车的动力性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该小题后的括号内)1、评价汽车动力性的指标是()。
A.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B.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传动系最大传动比C.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传动系最小传动比D.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最大驱动力2、汽车行驶速度()。
A.及发动机转速、车轮半径和传动系传动比成正比B.及发动机转速和车轮半径成正比,及传动系传动比成反比C.及发动机转速和传动系传动比成正比,及车轮半径成反比D.及发动机转速成正比,及车轮半径和传动系传动比成反比3、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加速行驶时,其行驶阻力包括()。
A.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B.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加速阻力C.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加速阻力D.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加速阻力4、汽车等速上坡行驶时,其行驶阻力包括()。
A.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B.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加速阻力C.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加速阻力D.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加速阻力5、汽车加速上坡行驶时,其行驶阻力包括()。
A.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B.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加速阻力C.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加速阻力D.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加速阻力6、汽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包括()。
A.摩擦阻力和形状阻力B. 摩擦阻力和干扰阻力C.形状阻力和干扰阻力D. 摩擦阻力和压力阻力7、汽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
A. 及车速成正比B. 及车速的平方成正比C. 及车速的3次方成正比D. 及车速的4次方成正比8、汽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
A. 及迎风面积和车速成正比B. 及迎风面积的平方和车速成正比C. 及迎风面积和车速的平方成正比D. 及迎风面积的平方和车速的平方成正比9、同一辆汽车,其行驶车速提高1倍,空气阻力增大()。
A. 1倍B. 2倍C. 3倍D. 5倍10、汽车行驶时的道路阻力包括()。
1、动力性: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通过性:汽车能以足够高的平均速度通过各种坏路和无路地带(如松软地面、凹凸不平地面等)及各种障碍(如陡坡、侧坡、壕沟、台阶、灌木丛、水障等)的能力。
操作性:汽车能否按驾驶员的意图沿给定方向行驶的性能。
生产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运输吨公里数来表示。
可靠性:在一定行驶路程内发生的零部件损坏及故障的性质、严重程度、次数等来衡量。
耐用性:零部件需要更换时已使用的时间来衡量。
劳动保护型:驾驶员工作的安全性和使驾驶员的身体健康不受损害的性能。
它包括汽车的舒适性、稳定性、制动性等。
舒适性:为乘员提供舒适、愉快的乘坐环境和方便安全的操作条件的性能。
平顺性:保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乘员所处的振动环境具有一定的舒适度的性能。
稳定性: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具有抵抗改变其行驶方向的各种外界干扰,并保持稳定行驶而不失去控制,甚至翻车或侧滑的能力。
稳定性的丧失表现为汽车的翻倾或滑移。
制动性:在给定的坡道上能制动住以及在较短距离内能制动至停车并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的性能。
2、最高车速:汽车满载时在水平良好路面(混凝土或沥青)上所能达到最高行驶车速。
加速时间:汽车由I档或II档起步,并以最大的加速强度(包括选择恰当的换挡时机)逐步换至最高档后到某一预定的距离或车速所需的时间。
最大爬坡度:汽车满载时用变速器最低档位在良好路面上等速行驶所能克服的最大道路坡度。
机械损失:齿轮传动副、轴承、油封等处的摩擦损失。
液力损失:消耗于润滑油的搅拌、润滑油与旋转零件之间的表面摩擦等功率损失。
自由半径: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
静力半径: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
滚动半径:车轮中心到车轮运动瞬心的距离。
3、汽车的行驶阻力:滚动阻力:当车轮在路面上滚动时,由于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力和相应变形所引起的能量损失的总称。
空气阻力:汽车相对于空气运动时,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称为空气阻力。
第一章道路交通事故概述一.道路交通事故定义、构成要素及现象1.定义根据2004.5.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定义“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2.构成要素从以上对交通事故的定义可以看出,构成交通事故应具备7个缺一不可的要素。
(1)人、车辆人是指参与交通的自然的人;这些特定的自然人是指:车辆驾驶人员、乘车人、行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活动有关的人员。
“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2)在道路上“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3)在运动中(4)发生事态(5)具有过错或意外(6)有损害后果二.交通事故分类1.按事故后果分类根据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程度或数额,交通事故可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
(1)轻微事故指一次交通事故造成轻伤1-2人;或直接经济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的事故。
(2)一般事故指一次交通事故造成重伤1-2人;或轻伤3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在30000元以下的。
(3)重大事故指一次交通事故造成死亡1-2人;或重伤3-10人;或直接经济损失折款在30000-60000元。
(4)特大事故指一次交通事故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重伤11人以上;或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折款在60000以上的事故。
2.按原因分类任何交通事故的发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
因此,从原因上可以把交通事故分为两大类,即主观原因类和客观原因类。
54545674会画画《汽车理论》1、什么是汽车的附着率?可以采用那些改善措施?答:是指汽车驱动轮再不滑转工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要求的最低地面附着系数。
采用的改善措施:合理选择发动机、传动系的参数和正确使用汽车的行驶工况。
2、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答: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发动机的类型,设计水平,制造水平,负荷利用率,车型,行驶工况), 行驶阻力(结构参数,行驶参数),传动效率(结构和技术状况)。
3、试述无级变速器于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的关系。
答:就动力性而言,档位数越多,增加了发动机发挥最大功率附近高功率的机会,提高了汽车的加速和爬坡能力;就燃油经济性而言,档位数越多,增加了发动机在地燃油消耗曲工作的可能性,降低了油耗。
4 、制动时汽车跑偏的原因以及改进的措施?答:制动跑偏的原因:1)汽车左右车轮,特别是前轴的左右车轮(转向轮)制动器的制动力不均匀,2)制动时悬架导杆系与转向系拉杆在运动学上的不协调。
改进措施:转向节上的节臂处球头销位置下移,增加前钢板弹簧的刚度。
5、简述轮胎滚动阻力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答:弹性轮胎的迟滞损失。
影响因素:行驶车速,轮胎的结构、帘线、橡胶的品种,轮胎的充气压力。
6、简述等速油耗实验中所用的仪器及方法。
答:仪器:燃油油量计和秒表,五轮仪或非接触式汽车速度计,转鼓试验台。
方法:(1)燃油油量计和五轮仪或非接触式汽车速度计连接直接测量(2)用转鼓试验台测量。
(3)燃油油量计和秒表计算出等速油耗。
7、汽车制动的评价有哪三个方面?8、试述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的三种类型及各自特点,操纵稳定性良好的汽车应具有那种类型?并说明原因。
9、拖带挂车后能节省燃油的两个原因是什么?答:(1)带挂车后阻力增加,发动机的负荷率增加,使燃油消耗率下降;(2)汽车列车的质量利用系数较大。
10、为什么理论上要求汽车各档的传动比要求按等比级数分配?而实际上对于档位较少(如5档以下)的变速器各档的传动比又不是严格按等比级数设计的?实际上各档传动比的分配关系是什么?答:(1)汽车各档的传动比要求按等比级数分配主要目的:充分利用发动机提供的功率,提高汽车的动力性(2)主要考虑到各档利用率差别很大的缘故,汽车多用较高档位行驶。
第一章1、 汽车的动力性系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2、 汽车的动力性主要可由三方面的指标来评定,即:汽车的最高车速u amax ,单位为km/h;汽车的加速时间t ,单位为s ;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i max3、 最高车速是指汽车在良好的水平路面上能达到的最大行驶速度。
4、 加速时间分为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
①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指汽车由第I 档或第II 档起步,并以最大的加速强度(包括选择恰当的换档时机)逐步换至最高档后到某一预定的距离或车速所需的时间。
②超车加速时间指用最高档或次高档由某一较低车速全力加速至某一高速所需的时间。
5、 汽车的上坡能力是用满载时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i max 表示的。
一般i max 在30%即16.5 °左右6、 F t =∑F=F f +F i +F w +F i F t ——驱动力;∑F——行驶阻力之和若令T tq 表示发动机转矩,i g 表示变速器的传动化,i o 表示主减速器的传动比,ηT 表示传动系的机械效率,则有Tt=T tq i g i o ηT7、如将发动机的功率P e 、转矩T tq 以及燃油消耗率b 与发动机曲轴转速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曲线表示,则此曲线称为发动机转速特性曲线或简称发动机特性曲线。
如果发动机节气门全开(或高压油泵在最大供油量位置),则此特性曲线称为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如果节气门部分开启(或部分供油),则称为发动机部分负荷特性曲线。
8、行驶的总阻力∑F=F f +F w +F i +F j9、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称为空气阻力。
空气阻力分为压力阻力与摩擦阻力两部分。
压力阻力又分为四部分:形状阻力、干扰阻力、内循环阻力和诱导阻力。
10、当汽车上坡行驶时,汽车重力沿坡道的分力表现为汽车坡度阻力,道路阻力是坡度阻力与滚动阻力之和。
11、汽车的行驶方程式为:Ft=Ff+Fw+Fi+Fj第二章1、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在保证动力性的条件下,汽车以尽量少的燃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2、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衡量方法:常用一定运动工况下汽车行驶百公里的燃油消耗量或一定燃油量能使汽车行驶的里程来衡量。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在对汽车实施制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制动跑偏、后轴侧滑或前轮失去转向能力等现象,从而造成汽车失去控制而离开原来的行驶方向,甚至发生撞入对方车辆行驶轨道、下沟、滑下山坡的危险情况。
一般称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维持直线行驶或按预定弯道行驶的能力为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制动跑偏是指制动时汽车自动向左或向右偏驶的现象。
制动侧滑是指制动时汽车的某一轴或两轴发生横向移动的现象。
最危险的情况是在高速制动时发生后轴侧滑,此时汽车常发生不规则的急剧回转运动而失去控制。
跑偏与侧滑是有联系的,严重的跑偏有时会引起后轴侧滑,易于发生侧滑的汽车也有时加剧跑偏的趋势。
图[1]画出了单纯制动跑偏和由跑偏引起后轴侧滑时轮胎留在地面上的印迹的示意图。
前轮失去转向能力,是指弯道制动时汽车不再按原来的弯道行驶而沿弯道切线方向驶出;直线行驶制动时,虽然转向盘但汽车仍按直线方向行驶的现象。
失去转向能力和后轴侧滑也是有联系的,一般如果汽车后轴不会侧滑,前轮就可能失去转向能力;后轴侧滑,前轮常仍有转向能力(后面将做具体分析)。
一、汽车的制动跑偏制动时汽车跑偏的原因有两个:1) 汽车左、右轮,特别是前轴左、右车轮(转向轮)制动器的制动力不相等。
2) 制动时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杆系拉杆在运动学上的不协调(相互干涉)。
其中,第一原因是制造、调整误差造成的,汽车究竟向左或向右跑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而第二个原因是设计造成的,制动时汽车总是向左(或向右)一方跑偏。
图[2]给出了由于转向轴左、右车轮制动力不相等而引起跑偏的受力分析。
为了简化,假定车速较低,跑偏不严重,且跑偏过程中转向盘是不动的,在制动过程中也没有发生侧滑,并忽略汽车做圆周运动产生的离心力及车身绕质心的惯性力偶矩。
设前左轮的制动器制动力大于右轮,故地面制动力F X1l >F X1r 时,前、后轴分别受到的地面侧向反作用力为F Y1和F Y2。
显然,F X1l 绕主销的力矩大于F X1l 绕主销的力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