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四 选修部分 第14讲
- 格式:pptx
- 大小:3.52 MB
- 文档页数:38
[考纲要求](1)商鞅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3)王安石变法;(4)俄国农奴制改革;(5)明治维新;(6)戊戌变法。
一、商鞅变法1.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井田制瓦解和宗法分封制的崩溃,社会处于转型期。
(2)春秋时期的改革针对经济基础,承认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改革针对上层建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3)秦国相对落后,秦孝公坚决支持商鞅变法。
2.内容(1)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编制什伍组织。
(2)经济: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3)政治: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燔诗书而明法令”;制定秦律。
(4)风俗:塞私门之请;推行分异令。
3.性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4.评价(1)积极: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消极: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激化了阶级矛盾。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1)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
(2)北魏面临危机:经济落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3)掌握实权的冯太后和孝文帝积极推动北魏改革。
2.措施(1)推行均田制;(2)设立三长制,加强中央集权;(3)整顿吏治;(4)迁都洛阳;(5)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
3.性质少数民族学习中原先进文化,促进自身封建化的改革。
4.评价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1)北宋中期,出现“三冗”(冗官、冗兵、冗费)“两积”(积贫、积弱)现象,阶级矛盾尖锐,边境危机严重。
(2)庆历新政失败,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
2.措施(1)理财措施:实行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减轻了农民的负担,限制了大地主和高利贷者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国家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