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聚烯烃挤出吹塑薄膜成型(word文档良心出品)
- 格式:doc
- 大小:308.54 KB
- 文档页数:5
深圳市凯利仕电子有限公司
新供应商导入申请表
提出部门部门审批提出日期
需求时间□一周内□半个月内□一个月内□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一、现有供应商状况说明:(用满足公司生产能力和品质状况来说明)
二、新供应商申请原因:
□生产能力不满足,提升产能;
□品质状况不满足,提升品质;
□价格下调;
□生产工艺改进;
□缩短交期;
□新规部品;
□客户指定;
□其它:
三、是否有特殊加工工艺要求:
四、新供应商要求:
人员规模:□50人以内、□50-100人、□100人以上、□其它_________;
企业性质:□私营、□三资、□国有、□个体户、□不要求、□其它__________;
认证情况:□ISO9001认证企业、□TS16949认证、□其它___________;
区域要求:□深圳、□广东省、□珠三角、□其它________;
总经理□同意;
□不同意:
总经理:
日期:年月日。
XXX局XXXXXX系统技术手册(XXX版本)目录1.引言 (1)1.1.编写目的 (1)1.2.系统背景 (1)1.3.术语定义 (1)1.4.参考资料 (1)1.5.版权声明 (1)2.系统概述 (1)2.1.系统功能 (1)2.2.系统性能 (2)2.2.1.数据精度 (2)2.2.2.时间特性 (2)2.2.3.系统灵活性 (2)2.2.4.系统安全性 (2)2.2.5.其他性能 (2)3.运行环境 (2)3.1.硬件环境 (2)3.2.软件环境 (2)3.3.数据结构 (3)4.服务器部署 (3)4.1.服务器部署结构 (3)4.2.应用服务器部署 (3)4.2.1.部署环境 (3)4.2.2.安装与配置 (3)4.2.3.部署验证 (3)4.3.W EB服务器部署 (4)4.3.1.部署环境 (4)4.3.2.安装与配置 (4)4.3.3.部署验证 (4)4.4.数据库服务器部署 (4)4.4.1.部署环境 (4)4.4.2.安装与配置 (4)4.4.3.数据初始化 (4)4.4.4.部署验证 (4)4.5.其它部署 (5)5.客户端部署 (5)6.系统日常维护 (5)6.1.执行文件 (5)6.2.权限管理 (5)6.3.参数配置 (5)6.4.系统日志 (5)6.5.数据备份与恢复 (5)6.6.其它维护 (6)7.常见问题解答 (6)8.售后技术支持 (6)1. 引言1.1. 编写目的描述本文档的目的文档读者。
1.2.系统背景系统名称及版本号:任务提出者:描述本项目的任务提出方任务承接者及实施者:描述本项目的承接者及实施者系统使用者:描述本系统的最终用户1.3. 术语定义列出本文档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略词的原词组。
1.4. 参考资料列出本文档相关的参考文献和文档,说明名称、单位、日期。
其中需求分析说明书是必须的参考资料。
1.5.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声明,如:XXX程序:版权所有2000-2002,xxx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为加强特种设备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的统称,是规定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和节能要求以及相应的设计、制造、安装、修理、改造、使用管理和检验、检测方法等内容的国家强制要求。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TSG),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为加强特种设备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的统称,是规定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和节能要求以及相应的设计、制造、安装、修理、改造、使用管理和检验、检测方法等内容的国家强制要求。
TSG是政府部门履行特种设备管理职责的依据之一,是直接指导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并具有强制约束力的规范。
《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TSG由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即国家质检总局制定,国务院其他部门和地方管理部门不得制定。
目前有9种,用TSG后面的字母表示其类别:Z—综合;G—锅炉;R—压力容器;D—压力管道;T—电梯;Q—起重机械;S—客运索道;Y—大型游乐设施;N—场(厂)内机动车辆。
TSG规范列表:一、综合Z1 TSG Z0001—2009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制定程序导则2 TSG Z0002—2009特种设备信息化工作管理规则3 TSG Z0003—2005特种设备鉴定评审人员考核大钢4 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5 TSG Z0005—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鉴定评审细则6 TSG Z0006—2009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导则7 TSG Z6001—201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8 TSG Z6002—2010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9 TSG Z7001—2004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10 TSG Z7002—2004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鉴定评审细则11 TSG Z7003—2004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12 TSG Z7004—2011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核准规则13 TSG T7005—2015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核准规则14 TSG Z7001/Z7002《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及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鉴定评审细则》历次修订相关文件汇编2011版15 TSG Z8001-2013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16 TSG Z8002-2013特种设备检验人员考核规则17 TSG ZB001—2008燃油(气)燃烧器安全技术规则18 TSG ZB002—2008燃油(气)燃烧器型式试验规则19 TSG ZC001—2009锅炉压力容器专用钢板(带)制造许可规则20 TSG ZF001—2006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1 TSG ZF002—2005安全阀维修人员考核大纲22 TSG ZF003—2011爆破片装置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二、锅炉G1 TSG G7001—2004锅炉安装监督检验规则2 TSG G0001—2012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 TSG G0002—2010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4 TSG G0003—2010工业锅炉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5 TSG G1001—2004锅炉设计文件鉴定管理规则6 TSG G3001—2004锅炉安装改造单位监督管理规则7 TSG G5001—2010锅炉水(介)质处理监督管理规则8 TSG G5002—2010锅炉水(介)质处理检验规则9 TSG G5003—2008锅炉化学清洗规则10 TSG G5004—2014锅炉使用管理规则11 TSG G6001—2009锅炉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考核大纲12 TSG G6003—2008锅炉水处理作业人员考核大纲13 TSG G8001—2011锅炉水(介)质处理检测人员考核规则三、压力容器R1 TSG R0001—2004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 TSG R0002—2005超高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 TSG R0003—2007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4 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二版)5 TSG R0005—2011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6 TSG R0006—2014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7 TSG R0009—2009车用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8 TSG R1001—2008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9 TSG R1003—2006气瓶设计文件鉴定规则10 TSG R3001—2006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11 TSG R4001—2006气瓶充装许可规则12 TSG R4002—2011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许可规则13 TSG R5001—2005气瓶使用登记管理规则14 TSG R5002—2013压力容器使用管理规则15 TSG R6001—2011压力容器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考核大纲16 TSG R6002—2006医用氧舱维护管理人员考核大纲17 TSG R6003—2006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带压密封作业人员考核大纲18 TSG R6004—2006气瓶充装人员考核大纲19 TSG R7001—2013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20 TSG R7002—2009气瓶型式试验规则21 TSG R7003—2011气瓶制造监督检验规则22 TSG R7004—2013压力容器监督检验规则23 TSG RF001—2009气瓶附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四、压力管道D1 TSG D0001—2009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2 TSG D2001—2006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规则3 TSG D2002—2006燃气用聚乙烯管道焊接技术规则4 TSG D3001—2009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规则5 TSG D5001—2009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管理规则6 TSG D6001—2006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考核大纲7 TSG D7001—2013压力管道元件制造监督检验规程8 TSG D7002—2006压力管道元件型式试验规则9 TSG D7003—2010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长输管道10 TSG D7004—2010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公用管道五、电梯T1 TSG T5001—2009电梯使用管理与日常维护保养规则2 TSG T6001—2007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考核大纲3 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4 TSG T7002—2011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消防员电梯5 TSG T7003—2011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防爆电梯6 TSG T7004—2012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液压电梯7 TSG T7005—2012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自动电梯和自动人行道8 TSG T7006—2012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杂物电梯六、起重机械Q1 TSG Q0002—2008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桥式起重机2 TSG Q2001—2015起重机械制造安装许可规则3 TSG Q5001—2009起重机械使用管理规则4 TSG Q6001—2009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考核大纲5 TSG Q7001—2006起重机械制造监督检验规则6 TSG Q7002—2007桥式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7 TSG Q7003—2007门式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8 TSG Q7004—2006塔式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9 TSG Q7005—2008流动式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10 TSG Q7006—2007铁路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11TSG Q7007—2007门座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12 TSG Q7008—2007升降机型式试验细则13 TSG Q7009—2007缆索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14 TSG Q7010—2007桅杆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15 TSG Q7011—2006旋臂式起重机型式试验细则16 TSG Q7012—2008轻小型起重设备型式试验细则17 TSG Q7013—2006机械式停车设备型式试验细则18 TSG Q7014—2008起重机械安全保护装置型式试验细则19 TSG Q7015—2008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第二版)20 TSG Q7016—2008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规则七、客运索道S1 TSG S1001—2008客运索道设计文件鉴定规则2 TSG S6001—2008客运索道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考核大纲3 TSG S7001—2004客运拖牵索道安装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规则4 TSG S7002—2005客运缆车安装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规则5 TSG S7003—2005客运索道型式试验规则6 TSG S7004—2005客运拖牵索道型式实验细则7 TSG S7005—2005客运索道部件型式试验细则八、大型游乐设施Y1 TSG Y6001—2008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考核大纲九、场(厂)内机动车辆N2015:1 TSG01-2014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制定程序导则2 TSG21-2015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送审稿)3 TSG51-2015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征求意。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企业应当建立药品质量管理体系。
该体系应当涵盖影响药品质量的所有因素,包括确保药品质量符合预定用途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全部活动。
第三条本规范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是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
第四条企业应当严格执行本规范,坚持诚实守信,禁止任何虚假、欺骗行为。
第二章质量管理第一节原则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符合药品质量管理要求的质量目标,将药品注册的有关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所有要求,系统地贯彻到药品生产、控制及产品放行、贮存、发运的全过程中,确保所生产的药品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
第六条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当确保实现既定的质量目标,不同层次的人员以及供应商、经销商应当共同参与并承担各自的责任。
第七条企业应当配备足够的、符合要求的人员、厂房、设施和设备,为实现质量目标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二节质量保证第八条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企业必须建立质量保证系统,同时建立完整的文件体系,以保证系统有效运行。
第九条质量保证系统应当确保:(一)药品的设计与研发体现本规范的要求;(二)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活动符合本规范的要求;(三)管理职责明确;(四)采购和使用的原辅料和包装材料正确无误;(五)中间产品得到有效控制;(六)确认、验证的实施;(七)严格按照规程进行生产、检查、检验和复核;(八)每批产品经质量受权人批准后方可放行;(九)在贮存、发运和随后的各种操作过程中有保证药品质量的适当措施;(十)按照自检操作规程,定期检查评估质量保证系统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第十条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一)制定生产工艺,系统地回顾并证明其可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二)生产工艺及其重大变更均经过验证;(三)配备所需的资源,至少包括:1.具有适当的资质并经培训合格的人员;2.足够的厂房和空间;3.适用的设备和维修保障;4.正确的原辅料、包装材料和标签;5.经批准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6.适当的贮运条件。
LLDPE的生产工艺概况------------------------------------1、LLDPE的工艺种类聚乙烯的生产方法主要有4种:高压法、气相法、溶液法和淤浆法。
但目前,世界上生产LLDPE树脂通常采用气相法和溶液法工艺。
在溶液法工艺中,美国Dow Chemical的冷却低压法和加拿大NOVA Chemicals Corporation的中压法占绝对优势。
这两种工艺均可切换生产LLDPE和HDPE。
Dow公司的低压溶剂法工艺已用于世界上许多工厂,但这些工厂均属Dow的自有工厂。
在此工艺中,乙烯、辛烯-1和C8~C9异构链烷烃溶剂与改性的Ziegler 催化剂溶液一起送入两台串联的搅拌反应器。
反应在395磅/平方英寸和160℃的条件下进行。
第二台反应器溶液中,聚合物的含量为10%。
总停留时间为30分钟。
反应器的流出物在35磅/平方英寸的绝压下闪蒸,除去溶液中的乙烯。
继之,用加热/闪蒸步骤除去溶剂。
聚合物则进行挤压造粒。
加拿大NOVA公司的中压SclairTM溶液法工艺系由DuPont Canada开发,在1994年中期,NOVA Chemicals购买了SclairTM技术及其世界技术转让业务,并采用新一代的非茂金属催化剂,开发出了SclairⅡTM技术。
在气相法工艺中,Univation的低压气相流化床工艺,亦即UnipolTM工艺是生产LLDPE的最普通工业化工艺。
在此工艺中,乙烯和共聚单体(丁烯-1或己烯-1)在流化床反应器中聚合,生成颗粒状聚合物。
其特点是将一种载体型钛或钛-铬催化剂粉末连续送入流化床反应器,并连续地由反应器取出聚合物产品颗粒。
在流化床中,增长的聚合物颗粒被循环的乙烯/共聚单体物流流态化。
循环物流通过外部冷却器冷却,除去反应热。
反应器压力约为300磅/平方英寸,反应温度约为88℃。
UnipolTM工艺也可用于生产聚丙烯,采用Shell的超高活性催化剂(SHAC)。
水杯模具设计说明书学院: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学号:Z0137姓名:周礼平指导老师:叶东2014 年1 月3 号I摘要摘要本次课程设计课题是PP水杯注塑模设计,本文详细介绍了注射模具模架、成型零部件、浇注系统和脱模系统等模具主要的设计过程,并对模具强度要求做了说明。
设计中对注射机的相关参数进行了验证,包括模具闭合厚度、模具安装尺寸、模具开模行程、注射机的锁模力等。
校核合格后进行了成型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的制定,既保证了塑件的质量,又兼顾了经济性。
最后在设计过程中运用Auto CAD软件进行注塑模结构设计与计算,并绘制出了模具总装图以及部分零件图,从而得出完整的理论设计结果,为今后工程设计打下了基础。
目录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设计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模具设计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塑料模具设计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 确定成型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界面介绍:本软件主界面由绘图区,参数设置区,工具选择区,颜色选择区及其他一些信息提示区域组成.1.主界面的顶部是菜单栏,本软件中所有的操作功能都可以在菜单栏中找到.2.菜单栏之下是工具栏,提供了最基本的文件操作.3.菜单栏之下是信息提示区,包括花型规格,出针信息提示(与当前鼠标光标点下颜色对应),网格坐标(提示当前鼠标光标点位置),当前区域(提示当前操作的范围).4.中间最左侧是花型绘制区,所有的绘图工作在该区域中完成.5.中间最右侧是参数设置区域,与编织相关的参数(如密度,编织速度,使用的纱嘴等等).6.底部左侧是颜色选择区域,(本软件中每一种颜色代表一种出针信息,如"1"号色代表前编织,"3"号色表示四平针) 共256种颜色.7.底部右侧是工具选择区域,分为图形编辑和花型工具.(其中包括了"画笔","直线","矩形"等等操作工具).文件说明:花型经过编译编译后共产生*.BMP,*.INA,*.OPT,*.CNT,*.PAT,*.UWD,*.PXP,*.YSY,*.BTH,*.WOK 等10个文件,其中*.CNT,*.PAT和*.WOK为数据编译后产生的文件.各个文件的作用含义如下:*.BMP文件:花型位图文件,本系统只支持256色的BMP位图位图文件.它保存了您所设计的花型图样.您也可以打开用其他软件(如系统自带的画图板等)绘制好的图形(格式必须为256色BMP格式).*.INA文件:提花,嵌花相关信息文件,其格式也是256色的BMP 文件格式.其颜色没有特别含义.他记录了提花,嵌花或V领的相关信息.*.OPT文件:参数文件,它记录了编织物的相关参数(如密度,提花,沙嘴,速度,摇床等信息),此类参数以行为单位进行设置.*.CNT文件:动作信息文件,电脑横机最终根据该文件中的信息动作.该文件在数据经过编译后产生.*.PAT文件:花样信息文件,该文件记录了编织物的花样信息,该文件要配合*.CNT文件才有意义.该文件也是数据经过编译后产生.*.UWD文件:使用者信息文件,记录相关的使用者信息.*.YSY文件:纱嘴信息文件,该文件记录了各个纱嘴的初始位置信息,以及提花是用到的纱嘴组设置信息.*.WOK文件:编织参数信息文件,记录编织物的编织参数.以上文件中用户主要操作*.BMP,*.INA,*.OPT,*.YSY文件. *.CNT,*.PAT文件主要由计算机根据用户所操作的文件自动产生.当花型设计完成后用户只需要将*.CNT,*.PAT文件用U盘复制到电脑横机上即可.工具栏工具栏:从左到右依次为“新建工程”,“打开工程”,“保存工程”,“复制”,“剪切”,“粘贴”,“花型撤消”,“花型重复”,“参数撤消”,“参数重复”,“编译生成动作文件”,“查看动作文件”,“模拟线圈图”,“计数器”,“帮助文档”,“画图板”。
挤出吹塑薄膜成型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明确挤出吹塑塑模成型的原理及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2.了解挤出机及辅助机的基本结构,掌握挤出吹塑薄膜生产线的操作方法。
3.通过挤出平吹法制取聚乙烯薄膜为性能测试提供样品。
二、实验原理挤出成型是热塑性塑料十分重要的成型方法,其产量也居各成型方法的首位。
通过更换机头口模,挤出成型可生产多种制品,其中挤出吹塑薄膜是挤出生产的主要产品之一。
挤出吹塑薄膜生产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塑料加入挤出机料斗后,随着螺杆的旋转被螺纹强制推向机头,此时塑料一方面被外部热源加热,另一方面由于塑料本身在压缩、剪切和搅动过程中,与料筒、螺杆之间的外摩擦以及大分子之间的内摩擦,也产生很大的热量。
与此同时由于螺杆螺槽深度逐渐减小,加之滤网、多孔板和机头的阻力,是塑料压实,从而改善了它的热传导性。
这样在内、外热及压力的联合作用,是塑料温度逐渐上升直至熔融,粘度也逐步达到成型所要求的范围。
当熔融塑料进入机头后,经环隙形口模成型为薄膜管坯,此时人工将管坯端部封闭并引至牵引辊,从芯膜孔道吹入压缩空气,是管坯横向膨胀,同时牵引辊连续纵向牵伸,使膜管达到所要求的厚度及折径。
膜管经冷却风环冷却定型并由人字板压叠成双折薄膜,通过牵引辊以恒定的速度进入卷取装置,到一定量时可进行切割即成为膜卷。
在挤出吹塑薄膜生产装置中,牵引辊又是压辊,它通过完全压紧已折叠的双层薄膜,使膜管内的空气不能越过牵引辊的缝隙处而使膜管内部保持恒定的空气量和压力,保证薄膜的尺寸不变,因此吹塑薄膜生产中,只是在生产初期鼓入压缩空气,待薄膜尺寸确定后,不需再使用压缩空气。
挤出吹塑薄膜由引模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上吹法、下吹法和平吹法,本实验所用的是平吹法,其主要特点是机头、辅机结构简单,安装、操作方便,但薄膜厚度均匀性差,不宜生产折径大的产品。
三、使用仪器、材料原料:高压聚乙烯设备:挤出机、平吹辅机、机头、托盘天平、温度计5只、千分尺、卷尺、哑铃形标准刀具四、实验步骤1.检查主机加热系统是否正常,机头连结部分的螺栓是否紧固,辅机各部分运转是否可靠。
聚烯烃挤出吹塑薄膜成型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聚合物熔体挤出成型原理的理解。
(2)了解通过挤岀吹塑法制备聚烯烃薄膜的工艺过程及影响因素。
(3)掌握通过挤出吹塑法制备聚烯烃薄膜的实验技术
(4)了解吹膜机头及辅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
塑料薄膜是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制品。
塑料薄膜可以用挤出吹塑、压延、流延、挤出拉幅以及使用狭缝机头直接挤出等方法制造,各种方法的特点不同,适应性也不一样。
其中吹塑法制备塑料薄膜工艺比较经济和简便,结晶型和非晶型塑料都适用。
吹塑成型不能制备薄至几微米的包装薄膜,也能制备厚达0.3m 的重包装薄膜;既能生产窄幅,也能得到宽度达近20m的薄膜。
这是其他成型方法无法比拟的。
吹塑过程塑料受到纵横方向的拉伸作用,制品质量较高,因此,塑成型在薄膜生产上应用十分广泛。
用于薄膜吹塑成型的塑料有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尼龙以及聚乙烯醇等。
日前国内外以前两种居多,但后几种塑料薄膜的强度或透明度较好,已有很大发展。
吹塑是在挤出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热塑性塑料的成型方法。
吹塑的实质就是挤出的坯内通过压缩空气吹胀后成型的。
它包括吹塑薄膜成型和中空吹塑成型。
在吹塑薄膜成型中,根据牵引的方向不同,通常分为平挤上吹、平挤下吹和平挤平吹三种工艺方法,其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其中以平挤上吹法应用最广。
本实验以吹膜级低密度聚乙烯(LDPE)颗粒为原料,采用平挤上吹工艺制备聚乙烯薄膜,工艺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塑料薄膜的吹塑成型在挤出机的前端安装吹塑口模,黏流态的塑料物料从挤岀机口模挤出成管坯后,用机头底部通入的压缩空气使之均匀而自由地吹胀成直径较大的管膜。
膨胀的管膜在向上牵引的过程中被纵向拉伸并逐步冷却,并由人字板夹平和牵引辊牵引,最后经卷绕辊卷绕成双折膜卷。
在吹塑过程中,各段物料的温度、螺杆的转速、机头的压力和H模的结构、风环冷却室内空气冷却以及吹入空气压力、膜管拉伸作用等都直接影响薄膜性能的优劣和生产效率的高低。
1.管坯挤出
挤出机各段温度的控制是管坯挤出最重要的因素。
通常沿机筒到机头口模方向,塑料的温度是逐步升高的,且要达到稳定的控制。
本实验对LDPE吹塑,原则上机筒温度依次是140℃、160℃、180℃递增,机头口模处稍低些。
熔体温度升高,黏度降低,机头压力减小,挤出流量增大,有利于提高产量。
但若温度过高和螺杆转速过快,剪切作用]过大,易使塑料分解,且出现膜管冷却不良,所得泡(膜)管直径和壁厚不均,影响操作的顺利进行。
2.机头和口模
吹塑薄膜的主要设备为单螺杆挤出机。
由于是平挤上吹,其机头口模是转向式的直角型,作用是向上挤出管状坯料。
口模缝隙的宽度和平直部分的长度与薄膜的厚度有一定的关系,如吹塑0.03~0.05mm厚的薄膜所用的模隙宽度为0.4~0.8mm,平直部分长度为7~14mm。
3.吹胀与牵引
在机头处通入压缩空气,使管坯吹胀成膜管调节压缩空气的通入量可以控制膜管的膨胀程度。
衡量管坯被吹胀的程度通常以吹胀比α来表示,吹胀比是管坯吹胀后的膜管的直径D2与挤出机环形口模直径D1的比值,即,
α= D2/ D1
吹胀比的大小表示挤出管坯直径的变化,也表明了黏流态下大分子受到横向拉伸作用力的大小。
常用吹胀比为2~6。
吹塑是一个连续成型过程,吹胀并冷却过程的膜管在上升一卷绕途中,受到拉伸作用的程度通常以牵伸比β来表示,牵伸比是膜管通过夹辊时的速度v2与口模挤出管坯的速度v1之比,即,
β= v2/ v1
这样,由于吹塑和牵伸的同时作用,使挤出的管坯在纵横两个方向都发生取向,使吹塑薄膜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因此,为了得到纵横向强度均等的薄膜,其吹胀比和牵伸比最好是相等的。
不过在实际生产中往往都是用同一环形间隙口模,靠调节不同的牵引速度来控制薄膜的厚度,故吹塑薄膜纵橫向机械强度并不相同,一般都是纵向强度大于横向强度。
吹塑薄膜的厚度δ与吹胀比和牵伸比的关系可用式表示:
δ=b/(αβ)
式中:δ为薄膜厚度(mm);b为机头口模环形缝隙宽度(mm)。
4.风环冷却
风环是对挤出膜管的冷却装置,位于离开模具膜管的四周,操作时可调节风量的大控制膜管的冷却速度。
在吹塑聚乙烯薄膜时,接近机头处的膜管是透明的,但在约高于机头20cm处的膜管就显得较混浊。
膜管在机头上方开始变得混浊的距离称为冷凝线距离(或冷却线距离) 膜管混浊的原因是大分子的结晶和取向。
从口模间隙中挤出的熔体在塑化状态被吹胀并被拉伸到最终的尺寸,薄膜到达冷凝线时停止变形的过程,熔体从塑化态转变为固态。
在相同的条件下,冷却线的距离也随挤出速度的加快而加长,冷却线距离的长短影响薄膜的质量和产量。
实际生产中,可用冷却线距离的高低来判断冷却条件是否适当。
用一个风环冷却达不到要求时,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风环冷却。
对于结晶型塑料,降低冷却线距离可获得透明度高和横向撕裂强度较高的薄膜。
5.薄膜的卷绕
管坯经吹胀成管膜后被空气冷却。
先经人字导向板夹平,再通过牵引夹辊,而后由卷绕辊卷绕成薄膜制品。
人字板的作用是稳定已冷却的膜管,不让它晃动,并将它压平。
牵引夹辊是由一个橡胶辊和一个金属辊组成,其作用是牵引和拉伸薄膜。
牵引辊到口模的距离对型过程和管膜性能有一定影响,其决定了膜管在层叠成双折前的冷却时间,这一时间与塑料的热性能相关。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
1.主要实验材料
LDPE(吹膜级,颗粒状)。
2.主要实验仪器
单螺杆挤出机、直通式吹膜机头口模、冷却风环、牵引卷取装置、空
气压缩机、卡尺、测厚仪、台秤、秒表等。
四、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
(1)将LDPE在70℃左右的烘箱中预热1~2h。
(2)根据实验原料LDPE的特性,初步拟定挤出机各段加热温度及螺杆转速,同时拟定其他操作工艺条件。
(3)安装模具及吹塑辅机
(4)测量口模内径和管芯外径
2.薄膜吹塑
(1)按照挤出机的操作规程,接通电源,开机运转和加热,检查机器运转、加热和冷却是否正常。
机头口模环形间隙中心要求严格调整。
对机头各部分的衔接、螺栓等检查并趁热拧紧。
(2)当挤出机加热到设定值后稳定30min开机,在慢速下投入少量LDPE粒子,同时注意电流表、压力表、温度计和扭矩是否稳定。
待熔体挤出成管坯后,观察壁厚度是否均匀,调节膜间隙,使沿管坯圆周上的挤出速度相同,尽量使管坯厚度均匀。
(3)开动辅机,以手将挤出管坯慢慢引入夹辊,使之沿导辊和收卷辊前进。
通入压缩空气并观察泡管的外观质量。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挤出流量、风环位置和风量、牵引速度、膜管内的压缩空气等各种影响因素。
(4)观察泡管形状变化、冷凝线位置变化及膜管尺寸的变化等,待膜管的形状稳定、
薄膜折径已达实验要求时,不再通入压缩空气,薄膜的卷绕正常进行。
(5)以手工卷绕代替收卷辊工作,卷绕速度尽量不影响吹塑过程的顺利进行。
裁剪手工卷绕1min的薄膜成品。
(6)重复手工卷绕实验两次
(7)实验完毕,逐步降低螺杆转速,挤出机内存料,趁热清理机头和衬套内的残留塑料。
五、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1)卷绕lmin薄膜成品称量,并测量其长度、折径及厚度公差。
①计算速度v1:
②由薄膜成品折径d计算膜管的直径D2,计算吹胀比α。
③由lmin薄膜成品的长度,即为牵引速度v2和计算的v1,计算牵伸比β。
④由口模内径D1、管芯外径D和计算的牵伸比B,计算口模缓刑缝隙宽度b。
⑤由1min薄膜成品的质量Q换算成吹膜产量Q m(Kg/h)
(2)挤出吹膜成型与其他成型方法有何差别,可以制备哪些塑料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