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2池塘生物的相互联系》 教案 (2)【精编】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1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池塘生物的相互联系》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所选取的教材为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生命的殿堂——植物和动物”。
本节课以“池塘生物的相互联系”为主题,针对学生已学过的有关植物和动物的知识和教学重点,深入探究池塘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生命科学知识,促进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生物的保护意识。
二、学情分析被本课程所涉及的学生均为五年级学生,其具体情况如下:•知识水平: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知识。
•学习兴趣:学生对于生命科学这一学科具有较高的兴趣,喜欢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相关现象。
•学习态度: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学习态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池塘中的常见生物,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观察和图表分析等方法,来探究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关注自然环境,提升生物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以下几点:•生活中的生物:学生需要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和认识各类生物,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调查与研究:学生需要通过实际观察和数据图表的分析来研究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生态系统的认识:学生需要对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认识,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本节课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案例教学法:通过引入具体案例,帮助学生了解池塘中的常见生物,以及这些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课堂讨论法:通过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情景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教学环境和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池塘生物的相互联系》导学案《池塘生物的互相联系》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池塘生物之间的互相联系和生态系统的构成;2. 掌握池塘生物的分类和特点;3. 认识珍爱池塘生物及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二、导学内容:1. 池塘生物的分类和特点;2. 池塘生物之间的互相联系;3. 池塘生态系统的构成。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引出池塘生物的主要种类和特点,激发学生对池塘生物的兴趣。
2. 进修重点:(1)池塘生物的分类和特点:介绍池塘生物的分类,如鱼类、藻类、水草等,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池塘生物之间的互相联系:讲解不同种类池塘生物之间的互相干系,如食物链、食物网等,说明它们之间的依存干系。
(3)池塘生态系统的构成:介绍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因素,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类、生物多样性等,强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互相作用。
3.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池塘生物的生态环境和互相干系,加深对池塘生态系统的理解。
(2)开展珍爱池塘生物及其生态环境的主题班会或宣传活动,增强学生的珍爱认识和责任感。
四、课后作业:1. 完成相关练习题,稳固对池塘生物的分类和特点的理解;2. 撰写一篇关于池塘生态系统的作文,表达对池塘生物及其生态环境的珍爱之意。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导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池塘生物的分类和特点,掌握池塘生物之间的互相联系,认识到珍爱池塘生物及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实地考察和主题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珍爱认识也得到了提升。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认识和环保责任感,增进他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为构建美丽故里贡献力量。
池塘生物的相互联系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普遍联系的眼光看待池塘中生活的各种生物,初步形成池塘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
2、进一步明白食物链的含义,知道池塘生物除食物联系外,还存在更为重要的其它依存关系。
3、了解生态平衡对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和意义。
4、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推断和解释。
5、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6、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能用语言准确表述所观察的自然现象和自己要表达的观点。
7、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准备1、池塘生物图片(或课件)、池塘生物水族箱(内养生物活体)。
2、反映池塘生物食物联系的录相(课件)。
3、反映池塘生物依存的课件。
第一课时一、对上一课安排布置的实验记录和实验结果进行检查和总结。
1、上一节课课后,大家将水生植物种在陆地土壤中,通过观察研究你们都有什么发现,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2、学生分组汇报,统一观点,教师小结。
二、复习已学知识,提出探究问题。
1、复习已学知识:在前面的第一单元第6课《谁吃谁》中我们学到了几个新的科学名词,如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谁能不看书,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2、提出问题:树林中的生物之间存在食物联系,那么池塘中各种生物之间有怎样的食物联系呢?这些池塘生物中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教师引导学生观赏池塘生物水族箱,并播放相关录相(课件)。
三、开展科学探究。
1、学生观赏池塘生物水族箱,欣赏池塘生物食物联系的录相(课件)后,回答问题,相互质疑,教师指导。
2、分小组针对上述所见所闻写出池塘生物之间的食物链,能写多少写多少。
同时讨论:“在食物链中,如果某个链环上的生物灭绝了,会对整个食物链产生什么影响?”3、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4、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简要小结和讲评。
池塘生物的相互联系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普遍联系的眼光看待池塘中生活的各种生物,初步形成池塘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
2、进一步明白食物链的含义,知道池塘生物除食物联系外,还存在更为重要的其它依存关系。
3、了解生态平衡对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和意义。
4、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推断和解释。
5、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6、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能用语言准确表述所观察的自然现象和自己要表达的观点。
7、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准备1、池塘生物图片(或课件)、池塘生物水族箱(内养生物活体)。
2、反映池塘生物食物联系的录相(课件)。
3、反映池塘生物依存的课件。
第一课时一、对上一课安排布置的实验记录和实验结果进行检查和总结。
1、上一节课课后,大家将水生植物种在陆地土壤中,通过观察研究你们都有什么发现,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2、学生分组汇报,统一观点,教师小结。
二、复习已学知识,提出探究问题。
1、复习已学知识:在前面的第一单元第6课《谁吃谁》中我们学到了几个新的科学名词,如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谁能不看书,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2、提出问题:树林中的生物之间存在食物联系,那么池塘中各种生物之间有怎样的食物联系呢?这些池塘生物中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教师引导学生观赏池塘生物水族箱,并播放相关录相(课件)。
三、开展科学探究。
1、学生观赏池塘生物水族箱,欣赏池塘生物食物联系的录相(课件)后,回答问题,相互质疑,教师指导。
2、分小组针对上述所见所闻写出池塘生物之间的食物链,能写多少写多少。
同时讨论:“在食物链中,如果某个链环上的生物灭绝了,会对整个食物链产生什么影响?”3、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4、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简要小结和讲评。
1。
《池塘生物的相互联系》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事物相互联系的眼光看待池塘中生活的各种生物,初步形成池塘群落和生态系统概念。
2.进一步明确食物链的含义,知道池塘生物内复杂的食物联系。
3.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推断和解释。
4.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能用语言准确表述所观察的自然现象和自己要表达的观点。
一、回忆复习回忆前面所学的走进树林中的“谁吃谁”的知识,说一说:1.什么叫食物链?2.什么叫生产者和消费者?二、讨论探究探究活动一:1.池塘在同学们生活中经常见到,大家也观察过池塘和池塘里的生物。
池塘里有很多秘密呢,大家肯定想知道。
先想一想请说一说池塘里有那些生物?(商讨交流,组长汇总)2.学生展示汇报交流结果。
探究活动二:1.池塘里有这么多生物生活在一起,有植物、有动物、有菌类、藻类生物,有弱小动物,有强大的动物,想一想它们是如何生活在一起的?2.请写出几条池塘里的食物链?看谁写的又对又多。
(分组交流讨论,组长汇总)3.学生展示共同探究的结果。
4.池塘里存在很多食物链,有的食物链还很长呢!下面就是池塘里生物复杂的食物联系。
5.说一说,池塘里的生物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探究活动三:1.分组讨论:在食物链中,如果某个链环中的生物灭绝了,会对整个食物链产生什么影响?2.推测:在池塘食物链中如果某个链环上的生物来灭绝了会对整个池塘产生什么影响?对整个自然界呢?所以我们要怎么办?三、学习小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板书设计池塘生物的相互联系食物联系许多生物一起生活食物链食物网。
2019-2020年五年级上册第12课《池塘生物的相互联系》word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普遍联系的眼光看待池塘中生活的各种生物,初步形成池塘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
2.进一步明白食物链的含义,知道池塘生物除食物联系外,还存在更为重要的其它依存关系。
3.了解生态平衡对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和意义。
4.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推断和解释。
5.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6.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能用语言准确表述所观察的自然现象和自己要表达的观点。
7.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准备1.池塘生物图片(或课件)、池塘生物水族箱(内养生物活体)。
2.反映池塘生物食物联系的录相(课件)。
3.反映池塘生物依存的课件。
三、教学过程1.(接上一节课)开展科学探究。
⑴池塘中的生物之间,除了食物联系之外,还有其他的依存关系吗?教师播放相关课件,学生观赏后分小组进行讨论。
并将讨论结果记录在“报告单”上。
⑵学生汇报讨论结果,集体订正。
⑶学生根据集体订正结果填写课本38页空框。
2.总结与推断:⑴引导学生在小结“池塘中的动物和植物存在着哪些联系?”的基础上推出“池塘群落”定义。
⑵假设与推断:在池塘中,如果植物或动物灭绝了,将会出现什么现象?(本环节可由学生独立思考回答,也可由学生讨论回答)。
⑶师生共同学习和理解关于“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概念。
学习、理解过程可结合池塘、森林等生物实例进行讲解说明。
3.应用与实践:⑴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明白关于“沙漠群落”、“海洋群落”、“森林群落”等其他生物群落的含义。
⑵课外选择一块草地,观察一下“草地生态群落”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⑶课外查阅资料或上网了解“沙漠群落”、“海洋群落”、“森林群落”等生物群落中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单元“自由研究”检查与指导对学生“了解池塘水质对池塘中水生生物有什么影响”、填写“自由研究”调查表的进度、困难及解决办法等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池塘生物的相互联系》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注意事项:1. 本课时为第一节课时,主要介绍教材内容和学习目标。
学生应该都已经学过池塘的基本形态和一些简单的生物知识,本节课时重点在于展示池塘生物的相互关系,引发学生思考并激发生物学习的兴趣。
2. 本课时时间为 40 分钟,建议教师精心准备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确保教学效果。
3. 课件和课堂录音应该与学生的学习进度相对应,不能过快或过慢。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启发性教学、探究式学习和互动模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激发研究兴趣。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池塘中的生物种类和生态环境。
2. 引导学生发现池塘中生物的相互联系和池塘生态的平衡。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4. 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 学习池塘中不同种类的生物及其特征、生存条件。
2. 了解池塘生态环境和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思考生物生态的平衡和如何帮助维持生态平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的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PPT、幻灯片、视频等。
2. 查找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并制作电子版PPT,并备份好PPT等教学资料。
3. 确保教室内的教学器材安全,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4. 整理好学生座位,确保学生的视线能够覆盖到教学画面。
四、教学过程设计:1. 思考导入(5 分钟)教师先问学生是否记得上一节课讲到的池塘的基本形态和生物,然后让学生给池塘生物打分(例如我们喜欢什么样的动物和什么样的植物)。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准备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新知(20 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幻灯片的方式,介绍池塘中的生物种类,如鱼、蛤蟆、蝌蚪、苔藓、草、水花、水蜘蛛等物种。
介绍每种物种的生活习性、特征和生存条件,引发学生思考和理解。
2)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和幻灯片的方式,展示池塘生态环境和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认识池塘水的特征和营养物质的生态效应,以及池塘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平衡关系。
池塘生物的相互联系第二课时
一、(接上一节课)开展科学探究。
1、池塘中的生物之间,除了食物联系之外,还有其他的依存关系吗?教师播放相关课件,学生观赏后分小组进行讨论。
并将讨论结果记录在“报告单”上。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集体订正。
3、学生根据集体订正结果填写课本38页空框。
二、总结与推断:
1、引导学生在小结“池塘中的动物和植物存在着哪些联系?”的基础上推出“池塘群落”定义。
2、假设与推断:在池塘中,如果植物或动物灭绝了,将会出现什么现象?(本环节可由学生独立思考回答,也可由学生讨论回答)。
3、师生共同学习和理解关于“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概念。
学习、理解过程可结合池塘、森林等生物实例进行讲解说明。
三、应用与实践:
1、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明白关于“沙漠群落”、“海洋群落”、“森林群落”等其他生物群落的含义。
2、课外选择一块草地,观察一下“草地生态群落”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课外查阅资料或上网了解“沙漠群落”、“海洋群落”、“森林群落”等生物群落中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四、单元“自由研究”检查与指导
对学生“了解池塘水质对池塘中水生生物有什么影响”、填写“自由研究”调查表的进度、困难及解决办法等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1。
池塘生物的相互联系第二课时
一、(接上一节课)开展科学探究。
1、池塘中的生物之间,除了食物联系之外,还有其他的依存关系吗?教师播放相关课件,学生观赏后分小组进行讨论。
并将讨论结果记录在“报告单”上。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集体订正。
3、学生根据集体订正结果填写课本38页空框。
二、总结与推断:
1、引导学生在小结“池塘中的动物和植物存在着哪些联系?”的基础上推出“池塘群落”定义。
2、假设与推断:在池塘中,如果植物或动物灭绝了,将会出现什么现象?(本环节可由学生独立思考回答,也可由学生讨论回答)。
3、师生共同学习和理解关于“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概念。
学习、理解过程可结合池塘、森林等生物实例进行讲解说明。
三、应用与实践:
1、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明白关于“沙漠群落”、“海洋群落”、“森林群落”等其他生物群落的含义。
2、课外选择一块草地,观察一下“草地生态群落”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课外查阅资料或上网了解“沙漠群落”、“海洋群落”、“森林群落”等生物群落中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四、单元“自由研究”检查与指导
对学生“了解池塘水质对池塘中水生生物有什么影响”、填写“自由研究”调查表的进度、困难及解决办法等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1。